护理临床病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临床病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临床病例分析

护理临床病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疫情;护理管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传染性极强,若控制不当,极易引发流行性疫情。该病的发患者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病情严重可致死亡,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我院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了疫情,避免手足口病大流行,全部114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痊愈出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114例病例均为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有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疱疹或溃疡,符合2010年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男69例,女45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13d,平均病程(5.6±3.7)d。其中6例合并有肺炎,9例合并有脑炎。所有患儿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及对症治疗,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1.2方法

1.2.1强化意识,迅速应对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极强,极易发展成大面积流行性疫情,因此平时应加强防控意识,不断完善医院管理体系,确保在疾病暴发时,能迅速反应,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及时有效地救治染病患者。我院在收治手足口患者较多,且地点分布较为密集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设立手足口病病区,并成立疫情防控小组,由院领导亲自带队,抽调各科室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进组,调动各部门资源,统一协调工作,做到井然有序,确保救治护理工作能够迅速运转起来。

1.2.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在不影响各科室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从中抽调护士人数应按照国家针对流行性感染疾病的护理规定,确保病区中病床与护士之比达到1:0.6,指定其中有儿科工作经验同时业务能力强的护士担任护士组组长,负责安排指导护理工作,全面配合主任医师的救治工作。在疾病高发时期,本着"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职业道德准则,病区所有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休息、休假时间,随时待命,确保医护工作良好运转。

1.2.3强化疾病相关知识培训 由于护士是由各科室抽调,多数对于手足口病了解不足,为此护士长应配合感染科对病区所有医务人员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应急培训,其中消毒隔离防护和护理部分内容尤为重要,应详细讲解,提升传染病的防控水平,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相应的一般护理和急救操作。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分发到个人,定期组织学习,确保每位医务人员能正确执行各项医护工作。

1.2.4优化就诊流程 疫情突发期间,儿科各门诊就诊人数剧增,极易发生交叉感染,为确保手足口病患儿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特优化就诊流程,成立独立的发热门诊,指派专人进行预诊、分诊、导诊工作,避免就医混乱,保证所有患儿能够及时就诊,及早得到治疗。

1.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避免交叉感染,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所有手足口病患儿均安排在病区病房内,病房定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温湿度适宜,整个病区3次/d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前,应严格消毒,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安排专人处理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受到污染的物品。严格控制人员出入,禁止探视,患儿症状完全消失15d方可解除隔离。

2结果

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所有114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无1例患儿发生护理并发症,取得疗效显著。住院时间4~9 d,平均住院时间(6.8±2.3)d。

3讨论

手足口病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因此该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对于防止疫情扩散、确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院通过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充分调动各科室资源,通力合作,认真做好防控、救治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所有114例手足口病患儿均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未出现1例护理并发症及医疗差错。总之,应对手足口病类似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注重平时的防控意识,做好应急预案,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在手足口病暴发期间,能够协调、管理好各方人力和资源,保证救治护理质量[1-3]。

参考文献:

[1]路宏昌,韩世发,李立,等.临夏州2008年夏季儿童住院手足口病病例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1046-1048.

护理临床病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护理;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36-02

消化性溃疡在儿科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饮食结构的变化,消化性溃疡在儿童身上的发病率正在日益增长[1]。小儿消化性溃疡常伴有出血症状,且发病紧急,较为严重的患儿甚至会出现大出血从而危及生命安全。对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高品质护理是预防严重并发症出现、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就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08年2月~ 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共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3~14岁,平均(7.9±1.2)岁。通过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后确诊患儿具有消化性溃疡,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58例患儿中29例为十二指球肠溃疡,22例为胃溃疡,7例为复合型溃疡。患儿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厌食、黑便、呕血等症状。根据资料显示,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接受补液、止血治疗,并且给予其抗酸药与抗感染药物进行综合性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观察 小儿消化性溃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注意患儿生命体征的观察,对于患儿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以及每日出入量都应详细地测量与记录。护理人员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脸色以及口唇颜色、大便颜色和量。一旦发现患儿出现任何程度的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现象时,则表示可能为活动性出血,此时要立刻将情况报告给值班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治疗或抢救[2-3]。

1.2.2 治疗护理 在医师对消化性溃疡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进行有效的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对于出现呕吐或呕血的患儿,要轻扶其头部至某一侧,帮助其将呕吐物或血块吐出,避免呼吸道堵塞造成危险,在呕吐完后要按照医嘱给予患儿止血药物。对于消化道溃疡引发的出血量比较大的患儿要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维持体内血容量。

1.2.3 心理安抚与干预 小儿消化性溃疡发病迅速,病情危急,且给患儿带来的腹部疼痛较为严重,患儿自身及其家长都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害怕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态度温和语言通俗易懂的安抚,保证患儿不会再过度紧张与消极的情绪下发生生理功能紊乱。家长的情绪对于患儿的病情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对患儿进行安慰的同时也需对其家长进行心理干预,鼓励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增加自己的孩子可以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4]。

1.2.4 生活护理 对于患儿在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和其家长一起配合照顾患儿,保持其绝对的卧床休息,注意周围医疗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在此期间要禁止饮食,此时患儿和家长有任何的疑惑要给予其详细的解答,告知其禁食是为了使发生溃疡的胃肠道充分修养,促进胃肠道黏膜的修复。当消化道溃疡致出血的患儿得到成功止血后,可以给予其温热流质食物,当不再出血后,护理人员可以建议家长准备一些日常饮食,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辛辣、生冷、粗糙的食物,避免对胃肠道进行更剧烈的刺激导致溃疡加重或者是再次出血。

1.2.5 日常生活宣传教育 小儿消化性溃疡因患儿的肠黏膜修复快,只要在适宜的治疗与护理条件下,愈合率与愈合速度均佳。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可能性增大。在患儿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指导其家长监督患儿进行均衡饮食和合理饮食,每餐需定时定量,切勿暴饮暴食。在饮食的准备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建议家长准备温度适宜、口感适中的食物,避免制作过烫、过冷、辛辣的对胃肠道具有强刺激性的食物。对患儿出院后实行随访以便进行健康指导,帮助患儿保持日常良好的情绪,鼓励其多参与适量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免疫力,一旦有任何不适感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2 结果

根据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后得出,所有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与高品质的护理后,均已痊愈出院,其治愈率达到100%。58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9d,对其进行1年的随访发现并未再反复发生消化性溃疡疾病。

3 讨论

小儿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诊断较成人困难得多,主要因症状不典型。如空腹时反复发生上腹部疼痛及压痛伴呕吐者可拟诊为溃疡病[5-6]。胃液分析对儿童意义不大,因胃酸无明显改变,只少数病例增加。X线检查有时可帮助诊断。儿童时期发现典型的溃疡龛影者为数不多,因十二指肠球部位置深而固定,溃疡多在球后壁,正侧位较难看到。此外与溃疡浅而小,易愈合也有关。大多数表现为胃滞留增多,胃蠕动增强,幽门痉挛梗阻,十二指肠球部充盈欠佳,黏膜粗糙紊乱,局部压痛等间接征象[7-8]。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导致溃疡持续性出血,则会给患儿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死亡。

患儿的临床表现一般早期出现哭闹、拒食,很快发生呕吐、呕血及便血,腹痛等症状。护理人员作为医务工作中的重要帮手,应该对该病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面色、神智变化,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在患儿接受治疗时,要给与其心理安抚,帮助其配合治疗,减少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要对其自身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出院后复发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朱艳丽.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3):2214-2215.

[2] 李铭,王颖,孔令莉.小儿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6):534-535.

[3] 徐杰.32例小儿消化性溃疡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200-201.

[4] 王安茹.217例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32(1):159.

[5] 张永红.小儿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和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53-2654.

[6] 瞿邱炜.消化性溃疡出血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20-121.

[7] 黄小玲.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25例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265-266.

护理临床病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临床护理;患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8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但糖尿病患者发生数量在近年来呈攀升趋势,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老年人若是患上此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对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精心护理组,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常规组40例患者,年龄60-75岁,平均(67.61±5.43)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5.78±2.84)年。精心护理组50例患者,年龄65-78岁,平均(70.18±4.89)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58±2.9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给予40例患者常规护理治疗,既包括日常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护理、保持病房舒适环境护理、勤加给患者清除分泌物护理等。

1.2.2 精心护理组 具体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护理方法:

1.2.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体抗力不强,患上糖尿病后难免会感到恐惧与紧张,这样的情况下,极度不利于治疗,因此,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进心里护理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可采取聊天的方式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安慰患者,树立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感觉到温暖,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疾病,从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1.2.2.2 饮食护理 患上糖尿病的患者,在饮食方面要倍加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饮食,对热量的摄入进行控制,尤其是糖盐的摄入量要严格限制,将体重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的状态之中,这样可有效控制糖尿病。

1.2.2.3 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时间都处于一个高血糖的状态当中,皮肤的体抗力难免会的受到影响[1]。此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给予重视,首先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勤洗澡、更换衣物,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壁的弹性比较差,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倍加注意皮肤是否出现肿胀、发红等感染现象,如是出现及时汇报给医生,避免皮肤破损。

1.2.2.4 降糖药的护理 老年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时,要给予适当的护理,指导患者药物的服用量,根据病情服用,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与此同时,还要时刻监测尿糖、血糖、尿量、糖化血红蛋白A1以及药物疗效等,查看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是患者出现严重的呕吐、腹痛腹泻、低血糖等现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2.2.5 并发症防治 患上糖尿病之后,患者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代谢会发生混乱,若是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导致其他组织受到影响,从而发生病变,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常常通过控制血压、体重、血糖等方法来抑制并发症的发生。

1.3 疗效判定标准 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判定结果分别有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①显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可出院;②有效:病情有所缓解,血糖基本得到控制,仍需要再治疗一段时间;③无效:病情未有任何好转,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2.0,计量资料主要是使用χ±s表示,组间对比则通过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

2 结 果

40例常规护理组有18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7.5%;40例精心护理组有32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其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或是胰岛素对靶细胞的敏感度不够灵敏,造成脂肪和蛋白质等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糖尿病[2]。老年人患上此病后,由于临床表现特征不够明显,多是出现饥饿、口渴等现象,体重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而老年人由于身体各方面的原因,给治疗增大了难度,病情比较难以控制,而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比较大,所以,当老年糖尿病患者来医院就诊时,要给予充分的护理。老年患者年纪比较大,患上糖尿病后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和消极态度,当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护理时,首先要进行心理护理,和老人谈心、交流,鼓励老年患者勇于面对疾病,指导其饮食,从饮食上控制病情;其次,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受到损伤,要进行皮肤护理,根据病情的变化指导用药;最后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要进行并发症的护理。在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家属要积极配合,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免在患者出院后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3]。本研究给予40例精心护理组患者进行规范性护理,给予常规护理组基础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7.5,可见,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并发症等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精心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继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21(15):242-243.

护理临床病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护患沟通;老年糖尿病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糖尿病的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以血糖升高为标志,长时间可引起肾脏、眼等多个系统损害。在老年人身上表现更加明显[1]。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该更加关注,其中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我们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40例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例,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年龄分布在65-92岁,平均年龄为(78.2±4.8)岁,经过医学检查后发现:有8例患者出现瘙痒症,4例患者出现其他系统综合并发症;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61-89岁,平均年龄为(72.8±3.6)岁,经过医学检查后发现:有11例患者出现瘙痒症,7例患者出现其他系统综合并发症,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上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同时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参数。

(2)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护患沟通,具体涵盖以下方面的护理内容:首先是心理护理;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比较脆弱,情绪极易紧张和焦躁不安,所以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地介绍医院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氛围,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抵触心理。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患者病情及诊疗方案,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且向患者讲解如何更好的配合诊疗工作,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感受来自医院的良好的人文关怀,从而提升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其次是强化护患沟通;由于糖尿病是一种伴随患者终生的慢性疾病,对于者的生活会造成非常大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同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感受和疑虑,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解释和适当地勉励患者,使患者情绪得到放松,应当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使患者明白饮食控制;适度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同糖尿病治疗同样的要。从而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再其次是饮食护理因为糖尿病患者自身病情的特殊性,所以在患者的治疗期间,就要注意培养患者科学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建议患者依据体力活动状况核定摄入热卡数,并且帮助患者将热卡数转换为低脂,低糖,有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最后是运动锻炼,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依据病情选择进行一些适当的运动,因为患者在经过运动后,可以加速糖的氧化作用,并且可以提升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利于达到控制患者血糖的目标[3]。

1.3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值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0%,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讨论

众所周知,糖尿病病情的复杂、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受此困扰, 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焦躁不安,情绪紧张等其他一些负性心理,所以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是特别有效。而护患沟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患者的生活习惯,精神状况以及身体指标参数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评判。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和护理过程中,要想更好的提升护患沟通水平,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专业素质以及护理经验,同时要求在具体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利用自身丰富的沟通技巧,强化与患者的护患沟通,争取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以期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的康复水平[4]。

从上述的两组实验数据可看出,经过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0%,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护理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也可以在侧面体现出医院的良好形象和综合实力。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特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不断的提升护患沟通的科学有效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也能够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5]。

参考文献:

[1] 瞿慧丽.浅谈护患沟通在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7(25):2074-2075

[2] 尹丽华.浅谈护患沟通在4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1(15):99-100

[3] 张艳丽.浅谈护患沟通在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2012,2(1):647-648

护理临床病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医院感染;预防护理;肝病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02-02

Clinial analysis and nursing method of infection of112 Patients with hepatic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LIJinhui

(The Infection Diseases Hospital of Kaifeng City,Henan Province, Kaifeng475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rbidity rate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of hepatic disease patients which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and strengthen monitor. Methods: Studyed 112 patients with hepatic diseases which had hospitalized during January 2007 to December 2008. Results: 112 patients feel ill named hospital intestinal infection; the morbidity rate was 6.62 percent, the most infectious part was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second was intestinal tract and peritonitis hospital infection was easy to be seen infulminant hepatitis. Conclusion: It could be prevent by monitoring and nursing method and decrease the rate of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Nursingmethod;Hepatic diseases

为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各因素之间的相关联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现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肝病患者1 683例进行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共计1 683例。由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把患者相关情况制成表格,对每一位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病历记录、化验单、护理记录、X线光、特殊检查、临床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系统的审阅、监测、登记分析。

1.2 诊断标准

肝炎诊断标准:全部患者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学》[2]诊断标准,即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认定为医院感染。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2007年1月~2008年12月监测调查病例,发生医院感染112例,感染率为6.65%。其中,男性81例(72.32%),女性31例(27.68%),男女之比为25∶1,符合《医院感染学》标准。年龄结构,最大83.0岁,最小3.5岁。住院时间:最长152 d,最短3 d,平均29 d。

2.2 肝炎合并医院感染分析

急性肝炎感染人数5例,感染率为2.09%;慢性肝炎感染人数21例,感染率为3.13%;肝炎肝硬化54 例,感染率为8.42%,重型肝炎12 例,感染率为20.33%;原发肝癌5例,感染率为7.24%。

2.3 肝炎患者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上呼吸道感染60例(53.57%),下呼吸道感染6例(5.36%),肠道感染22例(19.64%),胆道感染4例(3.57%),原发性腹膜炎18例(16.07%),泌尿道感染2 例(1.78%)。

2.4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构成比

大肠埃希菌10株(33.33%),肺炎克雷伯菌8株(26.66%);表皮葡萄球菌2株(6.66%),铜绿假单胞菌1株(3.33%),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1.00%),阴沟肠杆菌1株(3.33),不动杆菌1株(3.33%),白色念珠菌 4株(13.33%)。

2.5 肝炎患者年龄分布及构成比

30岁以下患者36例(32.15%),40岁以上76例(67.85%)。

3 讨论

3.1 肝炎合并医院感染肝病患者感染率分析

本文统计各类肝炎合并医院感染肝病患者感染率为6.65%。其中,重型肝炎医院感染率最高(8.47%),重型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严重受损,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容易发生条件致病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提示肝炎病情越重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肝硬化患者病情迁延且较重,抵抗力差,住院时间长再加上各种医疗护理侵入性操作多,如静脉输液、腹腔穿刺、吸氧、导尿术等这些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屏障,给病原菌进入机体提供了条件,这些因素易导致医院感染。

3.2 肝炎合并医院感染肝病患者感染部位分析

本文资料中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主要原因是肝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部分患者长期卧床抵抗力低下,护理工作上没有较好翻身拍背,病室建筑布局影响空气不能有效地对流,使得空气污浊等原因造成,其次是肠道感染因素,饮食不当和肝硬化患者肝脏枯否细胞功能减退,清除细菌毒素能力下降,极易引发感染。同时,腹腔积液富含营养,腹腔积液长时间存在很容易发生自发性腹膜炎。

3.3 肝炎合并医院感染肝病患者感染病原菌

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群,容易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3]。

3.4 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关系

资料显示年龄越高,感染发生概率越高,其原因是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免疫功能下降身体带菌状态增多。

4 护理干预

4.1病房管理

加强病房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显示医院感染中上呼吸道感染占53.57%。病房清洁消毒十分重要,病室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保持空气新鲜,病室坚持每天3扫2拖,拖布专室专用,消毒后悬挂晾干,晨间护理湿式清扫,窗台、床头柜每天用消毒液擦拭2次,重病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1 h或由动态消毒机消毒,患者的床单要定期更换,如有污染随时更换。加强探视者管理,减少人员流动,限制探视人员出入。

4.2无菌技术

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是根据一些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5]。规范操作规程,提高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和消毒隔离知识,在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腹穿、胸穿、静脉输液、导尿)等操作中每一个环节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严格执行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按照标准预防措施,认真做好双向防护及手的卫生清洗和消毒。

4.3 管道护理

加强各种消毒管理,如吸氧管理、吸引器、呼吸机管理、雾化吸入器等应注意严格消毒处理,尽量高压灭菌。对易拆开的管道应浸泡消毒。对不易拆开清洗的部位用碘伏反复多次擦洗进行消毒。

4.4 病情观察

对病情较重、体质较弱及长期卧床的易感患者要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定时为长期卧床患者翻身、叩背,观察体温、皮肤、口腔黏膜变化做好各种记录。

4.5 监督控制

医院管理人员和病区监测管理应有机结合,对空气、无菌物品、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消毒液和各种管道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4.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对怀疑有医院感染者应立即做病原微生物学检查,包括血培养及感染部位体液或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以便及时了解所感染的细菌,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把医院感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4]。

综上所述,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是以预防为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技术操作规范化及建立相应的监测和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3(4):141-1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3]林红燕,叶晓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酥麻酶菌耐药谱3年的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68-870.

护理临床病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6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03-02

糖尿病合并肾病是常见的肾脏损害疾病,病情发展可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将糖尿病肾损伤分为5各阶段,疾病早期可通过药物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得到治疗,肾炎及糖尿病症状缓解,延缓了疾病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的发展,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水平均得到了提高,笔者对我院自2012年6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6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男82例,女68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34岁,病程15-12年,平均病程62年。依照199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蛋白质+-+++,血BUN50-172mmol/L,血CI496-275umol/L,空腹时血糖:82-171mmol/L。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各为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

12方法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胰岛素药物护理等,在患者出院时给予患者基本护理知识的讲解。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详细记录复查结果。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护理组患者血压为值为1235mmHg/753mmHg,参考组患者血压值为1218mmHg/695mmHg;护理组患者GHbAlc为(762±092)%,常规组患者(652±048)%;护理组患者SCr为(7632±1839)μmol/L,常规组患者为(7016±1596)μmol/L;护理组患者BUN为(861±085)mmol/L,常规组患者为(642±051)mmol/L。护理组患者治疗显著有效41例,有效2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29例,有效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护理办法

31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病程长,患者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治疗时,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担忧及不良情绪,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将疾病的知识及护理办法告知患者,鼓励患者,为患者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从而争取患者主动积极配合,促进疾病康复。

32饮食护理严格控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有着重要的意义,控制患者糖分摄入,水钠的摄入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含量。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应该及时进食,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

33运动护理糖尿病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提高患者的质量效果。

34药物护理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对患者进行注射时,要定期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注射器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增加患者疼痛及感染几率。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避免患者出现猜疑、恐慌等心理。

35出院指导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时,医护人员将疾病的知识告知家属,将患者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使患者可进行自我护理。将胰岛素注射时间、部位及方法告知患者家属。指导患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查,以便对病情进行观察与控制。

糖尿病合并肾炎是常见的微血管疾病,治疗难度较大,持续的糖尿病可导致患者全身器官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心、肾、神经系统等出现严重的衰竭,导致患者的死亡。肾炎可导致多种并发症,患者出现贫血、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患者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本次研究中,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办法,护理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

参考文献

[1]白忠秀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9,76

[2]屈明芬,俎玉焕,吴建红,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5):115-116

[3]热依汗姑丽萨比尔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26(3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