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1
论文关键词:家居室内设计 创新教育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
0、室内设计的概述
所谓的家居室内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而有意识地营造一种理想化、舒适化的内部空间。
(一)营造家居室内环境空间
营造家居室内环境空间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它的目的就是使人在这个环境中工作、学习、休息感到舒服。心情愉快。
(二)合理组织家居室内使用功能
就是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通过思想思维的工作,而使布局更加合理,使家居室内结构层次分明,室内动静空间流线通畅。
(三)构架出舒畅的家居室内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的处理在生理方面应该适应人们的各种要求,让居住者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学习、工作、休息时感到满意,这主要涉及到通风条件、绿色和采光等方面的合理处理。
一、室内设计的趋势
随着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室内设计方面正逐渐向更加人性化.并且更加富于文化.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设计的人性化
室内设计是人性化的空间,其中以人为本是室内设计的本质.每个室内空间都有不同的组合、生存与发展方式。
(二)文化的品味来源于陈设艺术
精致的陈设和简洁的装修是营造文化品质的一种手段,在室内陈设中,应该注意陈设与业主的身份、修养的合理和协调性。在陈设和风格上要追求一种独到的艺术品格.在组合中家具与陈设、绿化与陈设、照明与陈设等有机地协调结合起来,并且互相补充,以达到一种美。
(三)健康的设计理念
健康的设计注重装修设计和施工全过程中的环保品质。就是在施工中选择环保性材料和天然的材料,而在设计中则突出环保的概念和主题。
(四)精致产品
从设计到施工,从施工人员的选择到材料的选择.从装修到陈设,不论哪一个环节都要谨慎对待,这样可以为业主创造舒适生活,也可以给设计者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二、我国室内设计创新教育发展的简况
早在20世纪初期,俄国代表巴甫洛夫和美国代表华生建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其影响我国的教育思想长达半个世纪.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中职学生在学习时一直是被动地接受.是被刺激的记忆过程和迟钝的机械反应过程。在这种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们失去了自主的思维和行为,创新能力也被抑制了。
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引导和倡导下发展起来的,许多艺术院校都采用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也都纷纷将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运用在设计教学中,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扩展能力,与以前的技巧性的知识的积累相比,这种模式更注重思维形式和素质的培养。
三、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重要性
良好的、正确的、先进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可以从任何类型的学生中发掘出其固有的特点,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性。设计思维创意课程就是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加以有效训练和开发的课程设计与体系,这种创意思维是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已储存的设计知识及新获得的各方面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式,克服传统的固定的思维模式,打破陈旧,经过各种信息、知识的组合、匹配,借助类比、灵感和直觉等特点创造出相对于自身的新办法、新概念、新观点,使认识和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转贴于
我国很多院校都一味效仿外国设计院校或者是视觉大师的理论研究,都只是一味地复制。要想培养出真正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设计的人才,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到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先进设计创意理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展示自我、自主的设计创意思维,顺应万变的社会。
四、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一)构建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完美的创造人格。人格代表着人的整体面貌,学生建立起的创造性人格直接决定着他在创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完善的创造性人格可以使学生从容坚定地应对创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创造也可以顺利地进行。在设计思维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打破陈旧的影响,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广泛爱好,发现学生自身的直觉能力、独创性与独到的欣赏力,激发学生自身的不同个性与想法,以不同的角度充分地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室内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训练
最重要的是思维技能的训练和教授,这是开发创造性思维最有效且最直接的办法,我们需要总结出一套既能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又不会成为一种束缚的模式。并且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及什么时候使用它们,让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能够通过科学的训练充分地得到开发。
(三)思维的训练方法
1.直线性联想思维训练方法
直线性联想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视觉形态中主体对客体通过思维后的提炼和升华。在思维心理学领域中.这种模式的规律性较强,思维方式比较冷静和理智。该模式的特点是直线性,不作横向或者反方向的思维运动。学生应该通过艺术化设计手段将该手工艺术表现在作品里,使观看者直接通过视觉的表现形式,从而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和传递的艺术思想,让观看者和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
逆向思维方式是打破传统的思维方法,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中寻求一种突破,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方式与直线联想思维方式相比,它打破了直线联想思维方式的一般规律,该方法的思路不是直线。也不是曲线,而是背道而行,表现在设计上,往往采用与正常思维方式相差异。逆向思维模式的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把在创作过程中看到、听到、想到的多个事物结合起来打破常规,求新求异,让自己的思路逆向进行,让人们过目难忘。
3.交叉性联想思维的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2
“本源式”作文教学法是一种把目光投向影响学生写作(主观方面)的本源要素,遵循写作发生的过程规律,从人本本源、文本本源的基本规律和特质出发,探究出来的一套扎实培养学生写作素养、切实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其法分为两大系列:人本训练方法系列和文本训练方法系列。人本训练方法系列着眼于学生写作之主观方面的人本本源要素而设;文本训练方法系列着眼于学生写作之主观方面的文本本源要素而设。
二、理论依据
(一)唯物主义本源论
宇宙万物由某种本源化生而成,同时,其构成、性质与变化规则也由本源在运演过程中给定。唯物主义有个惯常的认识:万物的现存状况与变化法则是由相应之本源直接给定的,因而,万物之何以具有某一性质与发生某种变化,均可以通过对其由之产生的本源的追溯得到说明。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则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则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本身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
这就意味着作文教学要追溯作文发生的本源,并根据其特点制定出与之相适宜的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等。
(二)建构主义学习论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学好写作,必须通过系列的实践活动,完成一种写作认知构建,既要有人本方面的认知构建,又要有文本方面的认知构建。
三、核心内容
(一)人本训练系列
人本训练是一种把目光投向写作的第一个转化(由客观事物与生活向写作主体人脑的转化)过程,把写作主体——人作为探究对象,把人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等人本要素作为写作的突破口,注重以人为本,遵循人本本源属性来实施教学的训练方法。
实施人本训练的突出优势在于,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意构(立意和选材)能力,使其有效地丰富写作时所需的文旨、文料和文思等必要因素。
其训练内容为:
1.人本训练之成长体验训练
子项目预设:个人成长系列之糊涂事情篇、个人成长系列之遗憾事情篇、个人成长系列之辛酸事情篇、个人成长系列之烦恼事情篇、个人成长系列之幸运事情篇、个人成长系列之尴尬事情篇、个人成长系列之秘密事情篇、个人成长系列之豪迈事情篇等。
2.人本训练之情感表达训练
子项目预设:写我特别肯定的事,抒赞美之情;写我特别满意的事,抒喜悦之情;写我特别反感的事,抒愤怒之情;写我特别伤心的事,抒悲哀之情;写我特别幸福的事,抒快乐之情;写我特别担心的事,抒恐惧之情;写我特别意外的事,抒惊吓之情;写我特别挂念的事,抒思念之情;写我特别抱憾的事,抒愧疚之情。
3.人本训练之生活感悟训练
子项目预设:对纯真的感悟、对沉默的感悟、对命运的感悟、对宠爱的感悟、对青春的感悟、对成就的感悟、对虚心的感悟、对挂念的感悟、对勤奋的感悟、对批评的感悟、对幸福的感悟、对合作的感悟、对挫折的感悟、对宽容的感悟、对糊涂的感悟、对遗憾的感悟、对尴尬的感悟、对痛苦的感悟、对妒忌的感悟、对抛弃的感悟、对悔恨的感悟、对伤害的感悟、对放弃的感悟、对疑问的感悟、对环保的感悟等。
4.人本训练之吟咏事物训练
子项目预设:咏物寄意篇、感物揭理篇、缘事抒怀篇、史实追思篇等。
5.人本训练之哲思飞扬训练
子项目预设:哲思飞扬之物趣篇、哲思飞扬之事理篇、哲思飞扬之人情篇、哲思飞扬之史训篇等。
6.人本训练之畅想未来训练
子项目预设:未来环境预测篇、未来职场博弈篇、未来人生展望篇、未来科技幻想篇、未来人际邂逅篇、未来成就怀想篇等。
7.人本训练之思维方法训练
子项目预设:归纳思维的训练、递进思维的训练、并列思维的训练、转折思维的训练、因果思维的训练、逆向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等。
(二)文本训练系列
文本训练是一种把目光投向写作的第二个转化(写作主体人脑的思想向语言文字的转化)过程,由施教者依据文本本源属性,深入到文章各个构件之中,按其规律条分缕析,形成文法,然后有计划地习之于训练主体,使训练主体生成写作技能的方法。
实施文本训练的突出优势在于,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文本构建(布局和表达)能力,使其有效地丰富写作时所需的文法、文辞和文体等方面的必要因素。
其训练内容为:
1.句段训练系列
子项目预设:首括句的训练、重点句的训练、排比句的训练、强调句的训练、扣题句的训练、过渡句的训练、含蓄句的训练、幽默句的训练、俏皮句的训练、支撑句的训练;总分段的训练、分总段的训练、分分段的训练、排比段的训练、因果段的训练、递进段的训练、转折段的训练、总起段的训练、核心段的训练、接旨段的训练等。
2.手法训练系列
子项目预设:象征手法的训练、对比手法的训练、托物言志手法的训练、烘云托月手法的训练、抑扬手法的训练、铺陈手法的训练、拟人化手法的训练、跌宕手法的训练等。
3.运思训练系列
子项目预设:首括句标明中心的运思训练、侧面表达的运思训练、逆向表达的运思训练、故事新编的运思训练、彩线串珠的运思训练、童话呈现的运思训练、日记铺展的运思训练、烘云托月的运思训练、小标题点示内容的运思训练、细节支撑的运思训练、抑扬转折的运思训练、对比表达的运思训练、托物言志的运思训练、以物寓理的运思训练、以事喻理的运思训练、推理求证的运思训练等。
4.技巧训练系列
子项目预设:把事情写“细”的技巧、把事情写“深”的技巧、把事情写“美”的技巧、把事情写“曲”的技巧、把事情写“巧”的技巧、把事情写“透”的技巧、把事情写“活”的技巧、把事情写“顺”的技巧等。
5.文本体式系列
子项目预设:童话文本体式的训练、蒙太奇文本体式的训练、小标题文本体式的训练、书信文本体式的训练、日记文本体式的训练、实验报告文本体式的训练、推理求证文本体式的训练、小说文本体式的训练、剧本文本体式的训练等。
6.表达方式训练系列
子项目预设:记叙和描写表达方式的训练、议论表达方式的训练、抒情表达方式的训练、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训练等。
7.应变训练系列
子项目预设:首尾变换的训练、文题变换的训练、时空变换的训练、人称变换的训练、详略变换的训练、题材变换的训练、题旨变换的训练、体裁变换的训练等。
四、价值取向
(一)开“源”注“流”,使训练基点根本化
在写作活动中,写作主体必须完成两个重要的转化过程,在由客观事物与生活向写作主体人脑的转化过程中,形成与写作息息相关的“人本”要素,诸如人的生活、人的经验和人的思想等,此之谓写作者为文的人本本源;在由写作主体人脑的思想向语言文字的转化过程中,涉及到与作文相关的文本要素,诸如文法、语法、修辞和逻辑等,此之谓写作者作文的文本本源。
就其为文的作用而言,上述两大本源缺一不可。只有当“源”涓涓而来的时候,“流”才洪波涌起。所以,“本源式”作文教学法把人本训练和文本训练作为训练的基本点。瞄准作文源头中两大要素设置训练项目和训练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核心问题。“本源式”作文教学法与传统作文辅导法相比,前者关注的是写作发生过程的始端及中端相关的能力要素,诸如感悟、体验等。后者关注的是写作发生过程的终端相关的能力要素,诸如审题、立意等。
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3
1 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2 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要突出在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上
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在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上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的做法是:
2.1 努力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2.2 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2.3 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2.4 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3 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4 爱护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源头。我们已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二、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要突出在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上
在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上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的做法是:
1、努力提高自学能力。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2、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3、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4、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三、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四、爱护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5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科学体系在艺术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我们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原理进行艺术设计。
关键词:视觉艺术 教学实践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视觉艺术设计是当代艺术设计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作为艺术教育的前沿课程,应当怎样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并把先进的观念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掌握这门学科的问题,就摆在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对自身教学过程中就创新性设计思维领域存在的一些现象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从概念上讲,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题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容纳如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显现的艺术形态”。一些美学研究者认为,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艺术离不开创造者和欣赏者两方面,而这两方面都要通过一定的感观和响应的感性特质媒介,前者创造出审美对象,后者达到审美愉悦。
针对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能力偏低,以及在学习中不能确立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力,更不能够通过正确分析作品案例、归纳总结经验等等现实存在的问题,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怎样引导并大力提倡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学习和创作,以此改变原有陈旧的教学体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目标。
第二,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说,单元课程的讲解、灌输课程的概念、作业范例标准等,使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在创作思维的过程中,把握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正确运用的同时,更应将几种思维形式相互联系、综合运用,也就是形成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创造之意在于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成绩。在实践中我们应敢于提倡学生用新的理念表现新的形式风格,这就需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来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是开拓和创新的,是能动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形式的协调统一,是高效综合运用和不断辩证发展的思维过程,是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性的、产生新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
第三,创作性思维具备若干基本要素,如求异思维及求同性思维、直接思维和灵感思维,以及创造性想象等等。
求异性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其特点是从多方面进行,最终达到一个思考的目的,即将各方面的知识加以运用,分析问题、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我们以人的大脑作为思维的中心点,将思路向外扩散,形成一个发散的网络,思维的线路在发散的过程中并不完全以直线的形式进行,而是不断地探索,寻找新的途径,这样创作的火花就会不断增多,新的构思就会层出不穷。如设计一幅环保公益广告“节约用水”,常规的思维往往是表现干裂的大地、枯萎的树木,但如果展开发散性思维我们往往可以联想得更多。
求同性思维又称集中性思维,强调的是在某一创作过程中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它是建立在发散性思维之上,并与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它也借助发散性思维找出多个创作触点,提出多种有价值的创作方案,再集中思维,深入整合,使其敏锐的找到切入点。因此只有高度发散、高度集中,二者再反复交替进行,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想象与联想思维的训练,也是设计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是决定艺术创作成败的重要条件之一,设计者的想象力除了天赋之外,后天的训练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要让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有针对性的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类型、手法、想象内涵、形式美感和色彩表现等方面进行训练,并使其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艺术创作的想象能力,让自己的思维遨游于无限的未知世界中。
很多例子都证明了艺术创作中离不开想象这个心理过程。想象是通过赋予若干对象之间一种微妙关系,从中展开想象而获得的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一提到“速度”,人们头脑中会闪现出呼啸而过的飞机、奔驰的列车、自由下落的重物等,随之还会产生“战争”、“爆炸”、“闪光”、“粉碎”等一系列联想。这些联想引导我们去体验它的力度、色彩和线条组合。虽然联想思维的形式往往是快速闪现或是模糊不清的,但设计者却能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及时捕捉而使其成为清晰的视觉形象。
第四,在视觉设计领域中,尤其是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艺术的创作应不断创新,从艺术风格、内涵、形式、表现等诸多方面强调与众不同。它不安于现状、不落俗套,敢于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是视觉设计中非常独特的方法,它强调个性的表现,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则容易流于平淡、落入俗套。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和支持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学实践中标新立异的训练方法很多,例如透视错觉和矛盾空间造型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在这一方面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
在日常的艺术创作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接收符合常规的视觉形象而忽视变异,而艺术作品如果看上去总是一板一眼没有变化,便容易令人生厌。在平面设计中,视错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创作思路。如我们在停着的火车上看到另一列刚刚开动的列车时,一时间会误认为是自己所乘的列车开动了,这是人们无感觉上的瞬间错觉现象。缪勒・莱依尔错事图中是两条等长的平行线段,在线段的两端各加上方向相反的引导线,将人的视觉向不同的方向引导,会使人产生上线短下线长的错觉。同样,原本是完全平行的直线分别用不同的线段进行分割交叉排列,由于重复排列的线条导致视觉引导力使人产生了线条排列的方向错位感、不平行感、线段的弯曲感。在教学中强化错视思维的训练,利用线条的方向、线条的穿插、图形大小的对比等方法使人产生非自然的视错觉,达到一种独特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
矛盾空间造型训练是更为复杂的形式之一。矛盾是在平面空间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主题感幻觉空间,人们观察这种图形时,初看是完全合理的形象,经过仔细观察后又发现许多不合理的矛盾空间形态,如边洛斯三角、矛盾形、斜线交叉不合理形等。矛盾空间形式的应用非常广泛,矛盾空间造型训练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在理性思考中也具有其趣味性、个性和标新立异的特征。
第五,在常规教学中,学生思考问题时常常“左思右想”、“旁敲侧击”,这就是侧向思维形式之一。在视觉艺术思维之中,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进入最好创作状态,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做逆向推理,往往那个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视觉艺术思维的完善和创作的成功。
逆向思维是超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按常规的创作思路有时作业或者作品会缺乏创性,或亦步亦趋,使学生陷入思维的死角,此时应尝试逆向思维的方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开辟新的艺术境界。古希腊神殿中有一个可以同时向两面观看的两面神,而我国罗汉堂中也有个半张笑脸、半张哭脸的济公和尚,人们从这种形象中引申出“两面神思维方法”,依照辩证统一的规律,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可以在常规思路的基础上作逆向思维,将两种相反的事物结合起来,从中找出规律;也可以按照对立统一的原理,置换主客观条件,使视觉艺术创作达到特殊的效果。
“多一只眼看世界”,打破常规,向你所接触的事物相反的方向看一看,多找些原因,多问些为什么,就会多一些创作思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有时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独特艺术效果。
总之,视觉艺术思维的训练要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智力的角度着眼。每个学生因为智力高低、能力大小不同,所受教育环境的影响以及兴趣方向的不同形成了思维能力、思维效果和思想认识之间的差异,这决定了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一种智力相互激励的过程,通过交流,每个同学都会在不同的方面受到启示,在认识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肖殿英、李海恒、孔雁冰:《创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第7卷第15期。
[2] 吴灿:《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讨》,《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12卷第1期。
[3] 陈向贵、杨永锋:《创意与创意能力》,《2006年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2006年。
[4] 王涛:《艺术设计专业的图形设计》,《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第9期。
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中物理;逆向思维;模型思维;类比思维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是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思维能力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思维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核心体现,同时也是最高体现。高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的初步形成期和发展期,假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们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无穷。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其更多地涉及数字计算、逻辑思维,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高中时期正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期和发展期,因此,做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意义重大。既然思维能力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需要培养的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物理涉及的几种思维能力,并简单阐述一下自己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结果,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一、四种物理思维能力的简述
1.逆向思维
通常而言,人们是习惯按着正方向的思维过程去思考问题,这样当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不过事实上也存在很多情况,正向思维会令人陷入深潭而无法寻到出路。物理学当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问题如果固执地选用正向思维,就会“山重水复”,从而无法找到出路,而若此时能改变策略,灵活思维,果断从逆向入手,也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而一片“柳暗花明”。
物理学史上利用逆向思维取得重大物理学发现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法拉第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进行逆向思考的物理学家。在经过了“电生磁”的科学洗礼之后,法拉第并没有像一般人一样只是接受这个理论的指引,他积极思考,带着“磁既然能生电,那么电能生磁吗”的疑问,不断研究、论证,终于发现了“磁也能生电”的物理现象,从而提出著名的电磁感应原理,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进程。
有时候,用正常的思路想问题可能会陷入困境,而此时若我们能思维逆转,说不准会“倒转乾坤”。物理学中有不少问题都要用到这一思维,如物体沿斜面匀减速上滑到最高点的过程就可以视为物体沿面做匀加速下滑的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到最高的问题就可以视为物体在最高点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例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的物体,在最后三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是______。
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的运动情景可以等同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最初的三个连续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为1:3:5,所以此题应该为5:3:1。
2.模型思维
物理学中有许多模型,所谓物理模型,描述的是对象系统“如何做”“如何实现”系统的物理过程,它是理论知识的一种初级形式,它将我们研究的物理对象或物理情境进行“去次存主”“化繁为简”的处理,然后利用理想化、抽象化、简化和类比的方法把物理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形成一个体系。对于这种有关物理模型的问题,模型思维即是突破口。比如爱因斯坦就是受到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启发,提出了光子模型和著名的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物理学中有许多典型的物理模型,现举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1)解决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
(2)追和被追的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速度大的物体减速追(这里探讨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小者(一般是匀速直线运动);二是速度小的物体加速追(这里探讨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大者(一般是匀速直线运动)。前者包括以下三种情况:若两者速度相等时恰有相同位移,则后面的物体刚好追上前面的物体,也是两物体相遇但避免碰撞的极值;若两者速度相等时,后面物体的位移小于前面物体的位移,则永远追不上;若位移相同时后面的物体的速度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则后面的物体还可以追上前者一次,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最大。后者包括两种情况: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值;二者位移相等时追者追上被追者。
例2.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
3.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就是通过联想之前已有的知识架构对新信息或新对象产生的一种思维感受。这一重要的思维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在教学“电流”的时候,笔者就是用“水流”来类比的;在教学电场的时候,笔者就是都用重力场来比拟的,这样可以形象地向学生解释电流和电场的特点,形成条件等。利用类比思维,在面对新情境时,我们可以调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对其进行初步判定和推理,而后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不断深化自己对新情境的认知,并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丰富度。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培养思维能力也并非无迹可寻。笔者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做了初步的探究,下面笔者就简单阐述一下对于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1.循序渐进训练法
任何一个复杂的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抽丝剥茧,慢慢接近问题的本质。比如对于电磁场的组合问题,教师就要强调一定的模型思维,从受力分析到运动(直线、偏转或圆周运动)分析,然后是电学问题……这个训练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条理性,并能使学生的模型思维得以锻炼和深化。
2.设疑提问训练法
古人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过去学过的知识,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而要善于运用新学的观点和方法对过去的知识进行重新认识,这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培养。对于物理学中的知识内容,不论是学过的还是新接触的,我们都要教会学生善于问“为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不断提出疑问,不断解决疑问,又不断提升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或发现新的认知角度,从而拓展自身的思维视角,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