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1

一、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全面考察题目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4cm和3cm,求将该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几何体的体积?在作这道题时,全班46人中竟然有35个学生只回答出了一个结果,这不禁令我十分诧异,这也让我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在我分析这道题目时,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着重强调了一下:“注意4cm和3cm这两条直角边,到底是围绕哪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的?是其中之一还是兼而有之?”随即在黑板上画下了这两幅图形。顿时,这36名的同学便领悟了老师考察此题的真正用意。类似的题目在数学课上时常出现,对学生一题多解思想的反复训练,对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反复的锻炼,使得学生们每每见到一个新的题目后立刻就能正确地辨别出哪些是一题多解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解题技巧的掌握,也有助于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应不断攫取生活中的新鲜素材来充实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教育者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找准每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结合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可创设“水果店”场景,提供一些水果及价格:苹果每千克3.20元,梨子每千克2.50元,橘子每千克2.40元,香蕉每千克4.60元。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购买2千克以上,算一算,要用多少元钱?怎么算的?从现实生活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教学现实有机结合”,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学了“利息”知识后,让学生算一算:“把自己的压岁钱存3年定期储蓄与连续三次存一年定期储蓄,哪种存法合算?”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家实际居住面积,若用边长80cm的正方形地砖铺地要多少块等等。

三、加强学法指导,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2

一、深化历史知识教学

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深化历史知识教学,因为只有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深度,才能够为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历史概念的教学,要能够科学、准确地表达出历史概念。这是因为历史概念能够反映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对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抽象与概括。只有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历史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不时地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因为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深化历史知识教学,除了要注重历史概念的教学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应注重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和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学生只有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具有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能够持久地、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和锻炼自己的历史能力。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1)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育的社会性与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学习历史不但能够借鉴成功的经验与总结失败的教训,还能够通过历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历,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2)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从各个层次与角度分析历史现象,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3)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历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1)高中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因为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去概括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总结能力。(2)高中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思考,才能充分调动思维,积极分析,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诱导与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组织课堂讨论

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还可以在讨论中有效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历史教材中的思考题,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较好途径。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资料分析和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通过做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延迟评价;思维能力;独立思考一、独立自学,发展思维能力

自学的含义很广泛,它可以表示成人依靠自己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在没有接受专业指导和教育的前提下独立掌握某种技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相当必要。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制订学习计划,传授自学的学习的方法。由于小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还处于浅显阶段,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传授。要达到使学生既能听懂、牢记,又能尽快实用的效果。另外小学教师还必须明白,要注重方法的使用,不能一味地将一些空洞的知识,必须结合知识点进行方法的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自发地通过看书、思考、议论、质疑和操作达到了依靠自己掌握知识,有效发展思维和独立自学的目的。

二、创设机会,提高思维能力

根据“创设情景引疑,积极感知尝试,诱导形成认识”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鼓励和引导小学生敢于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质疑,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展开对问题的探索。小学生探索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完善与巩固的过程。所以说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就要增加创设成功的机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在开放的环境下去思索和解决问题。这样还无意识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意识。

三、延迟评价,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在教学过程我们要有效地运用延迟评价原则。所谓的延迟评价就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答案不急于给予评价,而是把时间向后推移,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去发现与探索。通过提问我们把教师讲解的难点逐步变成了学生自己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我纠偏的好习惯。

四、设疑解难,引导学生思维

要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就必须要考虑设置问题的准确性、具体性、趣味性、启发性,还要问题设置问题的难度、密度。教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指导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思维的方法。逻辑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活跃的状态。比如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从中涉及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所以说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刻领会教材的重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年龄状况提出适合他们的并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来有效地激活小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引导下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五、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对“角”这一章进行讲解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角的概念,要先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比如学生的三角板、五角星、书本的角等等物体进行认识。然后教师进行实物的演练,把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并旋转其中的一角。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运动的观点来认识角的定义。并在此为平角、周角等概念的引出做好准备,在这样的说理训练过程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它既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扩展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思维能力。

六、总结归纳,培养思维能力

通常而言,在课堂上讲完新知识以后,学生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与小结。自己的归纳与综合,对于学生自己掌握知识、发挥主体作用、认识概念属性和反映数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小学数学“口算乘法”的过程中,要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再把答案填好,接着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启发式提问。请对下列习题1、2的左右两边进行观察。

习题1:100×4=400 4×100=400

100×12=1200 12×100=1200

习题2:7×200=1400 12×300=3600

用整百数进行相乘的口算,仔细观察会在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综合和概括发现了其中的规律那就是,用整百数进行相乘的口算,乘数或者被乘数有几个0,那么在积得末尾就会有几个0。这样无疑使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的来说,想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并灵活地掌握好数学知识,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科学传授,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真正的、深层次的提高,才能达到小学生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4

一、尊重学生的“胡思乱想”,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创造使一个人充满智慧,使一个国家充满希望。在美术教学中,知识应该是激活、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并引导学生自我塑造,树立自主意识,亲自尝试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被迫的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应该解放思想,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去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大胆让学生去想、去画、去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留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支持有独特想法的学生。因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思索,多几个设想。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不管学生说的、画的,在成人眼里看来是多么幼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就给予鼓励。我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别出心裁的念头,甚至保护他们的一些“胡思乱想”,让他们知道有的观念是有价值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畅想哪一天你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是不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呢?以前人们认为的神话“嫦娥奔月”在今天已经变为了现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信息热情,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能自动报警的书包、机器人保姆接送上学、太阳能住宅……科学幻想画的内容就在学生们的“胡思乱想”中产生了。如吴多朵同学所创作的《油污处理器》,想象水里、海里如果有会吃油污等垃圾的鱼,这样就避免了水质污染,水生物、人类都不会遭殃。人们还可以从这些鱼身上提取石油等能源进行再利用,难道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

二、从生活中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生活为科学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人们根据动物鸟、蜻蜓的形态、动态发明了飞机,根据荷叶的形态发明了雨伞……生活也为科幻画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使生活成为学生科幻画创作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质疑的精神。从身边的校园、家庭甚至自己的周围观察,总结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同学们可以把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不顺手”、“不合理”、“不舒服”、“不方便”的事物,动一动脑,动一动手变成“顺手的”、“合理的”、“舒服的”、“方便的”新事物,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吃、住、行等是与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是每个人每天生活都离不开的。如房子都是建在地面上,可是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资源的紧缺,科技的发展,有可能今后的房子会建在空中、海底。而曹可同学所绘的《未来的不倒翁式房子》体现的就是未来的居住环境,这种房子既环保、节约、冬暖夏凉,又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是一种安全、舒适的房子。由此可见,只有想不出的,没有画不出的画。

三、多渠道学习知识,拓展创新思维空间

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造不出优秀作品的,现在电脑已普及,《科学大众》、《小小科学家》等课外书也有很多,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这些优越的资源,掌握一些相关的材料,从而增加知识量,避免学生不清楚人类科学发展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如不知道人类已经成功登录月球、太空,还以此来进行科幻画创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素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想象,激发出更多更好的创作灵感,为科幻画的创作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5

作者:杨家明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引导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授人以欲”。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希望通过激发动机、创设条件、关注过程等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使学生掌握课标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求和索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引导学生转变看问题的角度

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会犯单向性思维的错误,这种情况下,引导他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蓦然回首”之功效。若我们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极易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拓宽他们的思路,让其充分理解。如在“南海诸岛”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捍卫国家的领土、保卫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等方面来南海诸岛的重要性。角度一变认识就不同了,我们若多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他们就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三、指导学生学会转换问题的形式

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资源”一节的教学中,既让学生看到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作用,认识到它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又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许多发明创造最初往往源于想象,起初看似异想天开,经过研究都一一成为了现实。对于学生的一些突发奇想,作为教师首先应从保护的角度表示理解,充分呵护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学生的某些“无稽之谈”也许就是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若我们对其进行批评甚至取笑,势必会扼杀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的积极性,我们必须给予肯定和鼓励。为收集雷电而献身的富兰克林,用自身体温去孵化鸡蛋的爱迪生,当时不也是被人们视为疯子吗?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利用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题材引导学生就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联想,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就会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或一系列新的事物的表象和概念的出现。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学生就能体会到地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地理知识。

五、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

学生有了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勇气后,我们要为其创设条件、帮助其走向成功。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和情感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和强烈愿望,我们要激发和保护这种冲动和欲望,对其给予肯定、保护和引导,即使他们的想法不完全,甚至幼稚,只要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我们就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也许一位天才就此诞生。

六、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一般只讲授十几分钟,而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遇到不会的、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他们会自学课文或相互讨论或咨询老师,自行解决。这样,他们自学的积极性就更大、效率更高。若我们把每个问题规定了时间,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还会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惊喜。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范文6

一、数学概括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应当强调数学的“过程”与“结果”的平衡,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而不是只注意数学活动的结果。这里,“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其实质是要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概括活动,去探究和发现数学的规律。

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学习和研究数学,能否获得正确的抽象结论,完全取决于概括的过程和概括的水平。数学的概括是一个从具体向抽象、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概括是有层次的、逐步深入的。随着概括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概念的发展过程,及时向学生提出高一级的概括任务,以逐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数学概念、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数量适当的具体材料,并要给学生的概括活动提供适当的台阶,做好恰当的铺垫,以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并归纳出抽象结论。这里,教师铺设的台阶是否适当,主要看它是否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似会非会”、“半生不熟”的状态。猜想实际上是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尝试性掌握。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时,首先,应当在分析新旧知识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紧密围绕揭示知识间本质联系这个目的,安排猜想过程,促使学生发现内在规律;其次,应当分析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同化(顺应)模式,从而确定猜想的主要内容;再次,要尽量设计多种启发路线,在关键步骤上放手让学生猜想,使学生的思维真正经历概括过程。

概括的过程具有螺旋上升、逐步抽象的特点。在学生通过概括获得初步结论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概括的结论具体化。这是一个应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新知识进行正面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新结论之间的适应与不适应之间的矛盾最容易暴露,也最容易引起学生形成适应的刺激。

在概括过程中,要重视变式训练的作用,通过变式,使学生达到对新知识认识的全面性;还要重视反思、系统化的作用,通过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数学结论概括的整个思维过程,检查得失,从而加深对数学原理、通性通法的认识;通过系统化,使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建立横向联系,并概括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从而推动同化、顺应的深入。

数学的表现方式是形式化的逻辑体系,数学理论的最后确立依赖于根据假定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形式抽象,实际上这是一个高层次的概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

数学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正数与非负数、空集F和集合{0}、锐角和第一象限的角、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辨别对比,认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同化概念的同时,使新旧概念分化,从而深刻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变式教学揭示并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方法的本质与核心。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隐蔽关系,优化解题过程,寻找最佳解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