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

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范文1

中、晚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确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增加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警觉性。以下知识是你应当知晓的。

你是不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以下八类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1.激素水平异常者:低性激素、低降钙素、低生长激素、高甲状旁腺素、高甲状腺素血症等患者。

2.身材较小,体重过轻,骨架较小的人群。

3.各种因素导致较早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患者(45岁之前)。

4.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

5.亚洲人种的女性。

6.生活习惯极不规律或有吸烟或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7.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8.有骨质疏松的家族病史的人群。

日常细节看你是否可能骨质疏松

在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症通常会产生一些症状。如果你能及时觉察并正确认识这些症状,对早期发现骨质疏松有着重要意义。

1.疼痛:绝大多数的骨质疏松患者都有疼痛的表现,最常见的是腰酸背痛或全身性的酸痛,尤以脊柱、肩背部以及髋部最常见。这种疼痛大多没有具体诱因,有时被当作过度疲劳和肌肉损伤来对待。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有破骨细胞活性增加而造成夜间疼痛,由于微骨折而引起的疲劳性疼痛,以及肌肉异常负荷引起的疼痛,等。

2.易骨折:患者常因轻度外力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脊柱、髋部、腕部和肩部,但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其治疗较一般骨折困难。

3.身高下降,脊柱畸形:主要体现在老年患者中,最常见是出现脊柱后突畸形(驼背)、胸廓畸形和身高缩短等现象,大多由骨质疏松诱发椎体微骨折引起的。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检查是确诊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主要有三类。

1.骨量测定:主要有X线摄片、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与双光子吸收测量法(DPA)、定量CT(QCT)和骨的超声波检测、微CT(Micro CT)三维图像重组等方法。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DE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一般认为,如果测得的骨矿物质密度(BMD)低于青年人的标准值2.5个标准方差值,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2.骨合成代谢指标:PICP(I型胶原羟基端延长肽)、PNIP(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ALP(骨碱性磷酸酶)、osteocalcin(骨钙素)等。这些指标的水平与骨丢失率增加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这些标记物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绝经前女性平均值,则表明骨转换增强,提示骨质疏松的发生。

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范文2

新疆亚心网讯:井绪昌夫妇家住乌鲁木齐市光华社区,儿女不在身边。从2004年起,一直到2012年1月的今天,老伴乔清芳总是无缘无故经常骨折,邻居们都叫她“玻璃人”。

乔清芳第一次骨折发生在2004年3月。当时她想把床垫放正,刚抓住床垫,还没抬起来,突然她感到背部剧烈疼痛,接着她就倒了下来。

井绪昌急忙背她去医院,经检查,乔清芳胸椎骨折,她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那次,她在床上躺了近3个月。

刚恢复不久,当年8月的一天,井绪昌陪乔清芳去医院检查类风湿,可在做B超时,她刚准备躺下,就感觉腰部突然像被针刺了一样。一检查,她的腰椎又骨折了、

当年年底的一天,井绪昌去超市买菜。乔清芳感觉有点饿,下床拄拐杖拿了块馒头。刚咬了一口不小心呛着了,她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没想到腰部又剧烈疼痛起来。检查发现,她的腰椎另一处又骨折了。

此后这么多年,即使乔清芳躺在床上吃喝拉撒,每年至少骨折两次,伤处均分布在脊椎。井绪昌说,2011年到现在,乔清芳又骨折过两次。

5年里,乔清芳每年都会骨折两三次,她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她吃饭不敢用筷子、不敢咀嚼、不敢坐板凳、不能长久站立、不能自己翻身等,因为稍微使劲就会骨折。

如今的乔清芳,生不如死……

农妇腰背痛缘何被当癌症治?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报道:58岁的女村民王某家住安徽省霍邱县乌龙镇,腰背病反复发作40余年,2010年4月6日因腰背部疼痛加重到合肥某民营肿瘤医院检查,经查患有“胸腰椎转移癌”,并予以治疗,其中包括化疗,当年7月,王某腰背疼痛症状未见好转,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明确结论为“胸腰椎多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伴脊髓受压”。2011年年底,王某一怒之下将该民营肿瘤医院到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要求赔偿65000元,目前该案还在审理之中。

关于王某与那家民营肿瘤医院的医疗纠纷以及案件结果如何,不在此议论的范畴。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58岁的妇女王某的脊椎骨质疏松太厉害了,可谓“疏松”得一塌糊涂。“胸腰椎多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伴脊髓受压”可谓骨质疏松造成的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很容易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从而轻而易举地发生骨折,女村民王某的“胸腰椎多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伴脊髓受压”即是“骨脆脆”的典型。

那么,合肥市某民营肿瘤医院为何将此患者误诊为“胸腰椎转移癌”,从而又误治呢?如果我们排除了接诊医生的渎职或者为了经济创收故意错诊错治原因外,这恐怕与医生的医术不够精良以及与此疾病的容易误诊有关。

骨质疏松,中老年人健康的克星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最常见、最严重的代谢性骨病。此病极易导致椎体、股骨颈部以及桡骨末端骨折,在卧床不起的中老年人中有20%是由骨质疏松引起腰背部、脊柱变形所致。据研究,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明显增加,70岁前就有50%女性患骨质疏松,70岁以后可增加至60%。骨质疏松有遗传吗?若父母双方都有骨质疏松,孩子遗传可能性很大,且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是骨质疏松好发的危险因素。此外,由于某些疾病或特殊原因也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比较常见的如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性腺功能减退等)、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疾病所致吸收不良、神经性畏食导致严重营养不良、慢性肾病及肾衰、慢性肝病等均可引起骨骼广泛脱钙导致骨质疏松。至于绝经后的妇女、老人和糖尿病、甲亢、肾病、肠胃病、骨肿瘤、严重创伤等患者,起初本人无感觉,但并发骨折时已难以逆转。因为骨质疏松属于一种“无声的疾病”,发病“静悄悄”,所以,有人将此病戏称为“现代‘影子杀手’”。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当今世界每年由于骨质疏松而造成的股骨折、胫骨折的患者竞达170万多人。早在1984年,美国国家健康委员会就公布过这样的一组数字,在美国,骨质疏松症已累积1500万-2000万人,每年有130万45岁以上的人由于骨质疏松而致骨折,平均每4名65岁以上的妇女就有一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而多种老年人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脊椎压缩骨折、桡骨下端骨折及肱骨上端骨折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骨质疏松有关。1986年,据统计因即引起的单纯股骨颈骨折达24.7万多人,耗费资金70多亿美金。而另据统计,英国的老年妇女因骨质疏松症骨折而死亡的人数超过因宫颈癌、子宫癌和乳腺癌而死亡的人数的总和。日本1989年有骨质疏松病患者830万人,70岁以上患者每年约有5万人发生股骨颈骨折。在加拿大,大约1%的妇女绝经前后患骨质疏松症。在德国,患有该病的妇女已达500多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增至2.9亿人。

前不久,在巴黎举行的骨质疏松症防治会上估计,全世界55岁以上的妇女有1/3患有此病。据WHO报告,2000年以后,绝经前后的妇女达到7亿以上。现代科学仪器测得,45岁以前绝经的肾虚症妇女的骨密度不仅低于健康的妇女,而且还低于45岁以后的肾虚妇女。说明绝经越早,其骨密度下降越早,而且下降幅度越大,肾虚症候越明显。近年来,科学家们对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疏松症有了较新的认识。概括起来,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的调控、营养状态、免疫状况及遗传因素等五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我国现在约有8000多万老年人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每年约有20多万名中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造成髋部骨折;在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约有30%的女性和16%的男性遭受骨折的痛苦,其中81.24%的人在60-79岁年龄段出现骨折,尤其是绝经期后的妇女,体内雌激素锐减,骨质流失加快,这是老年妇女比老年男子更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

相关链接:

如何自我发现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但是如何才能尽早发现自己是不是骨质疏松了呢?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骨痛:多为腰背酸疼,其次为肩背、颈部或腕踝部,可因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疼痛,时好时坏。

骨骼变形:脊柱骨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

骨折:常见骨折部位是脊椎骨、腕部和髋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很多中老年人仅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如转腰、咳嗽等,而并不一定都有外伤史。

此外,抽筋、乏力、易出汗等症状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表现。

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范文3

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分为哪几类呢?

骨质疏松是一种退行性疾病,被称为“静悄悄的非传染性流行病”。虽然早在1885年欧洲病理学家Pommer就提出了骨质疏松的概念,但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才给骨质疏松一个明确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骨骼退行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有三种类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就是常言所说的“人老骨脆”。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如内分泌改变、糖尿病,长期应用强的松、地塞米松、考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等导致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属于特发性骨质疏松。

2、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和运动的杠杆,由外层皮质(骨密质)和内层松质(骨松质)组成。骨松质就是骨小梁,如同海绵,内有骨髓,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即老骨不断被吸收,新骨不断生成。正常人大约35岁之前,骨生成多而骨吸收少,骨皮质不断增厚,骨小梁变致密,骨骼发育到最强壮时期,达到一生中最高骨量。之后,由于破骨细胞的吸收增加,成骨细胞功能的衰减,骨吸收渐渐多于骨生成,也就是骨丢失和骨重建处于负平衡,骨皮质渐渐变薄,骨小梁渐渐变细甚至断裂(实际上是一种“微骨折”),骨髓腔逐渐增大,逐渐就形成了骨质疏松。

3、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呢?

骨质疏松虽然是人体老化的自然现象之一,难道我们对就它束手无策了吗?不是的。让我们看看引起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中,哪些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哪些是人力能够改变的,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能动性去预防它,阻止它的快速发展,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无力改变的因素是:

(1)、性别:骨质疏松钟爱女性。一是因为女性天生骨骼较小较轻,二是因为雌激素对骨代谢有保护作用,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少,可以加速骨吸收,因此就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2)、年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3)、家族史: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遗传性。

(4)、种族:身材高大的女性及亚洲女性有较高的患病率。

能够改变的因素有:

(1)、吸烟和大量饮酒:烟酒可以导致性腺功能衰退影响钙的吸收。

(2)、营养因素:俗话说:“铮铮铁骨钙当家”。长期低钙饮食、挑食、节食、素食、对奶类制品不能耐受、长期饮用咖啡或浓茶的人,较易发生骨质疏松。

(3)、运动:骨骼需要抗衡地球引力而承受一定的压力,使其变得强壮。例如制动卧床9个月,等于骨骼老化近10年。相反,过度运动也对骨骼有损害。

(4)、接受光照:光照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钙剂吸收。

4、骨质疏松有哪些临床表现?

(1)疼痛。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

(2)身高变矮、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的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它又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是脊柱的中段――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更容易压缩变形。我们常看到,人老了就变矮了,甚至“弯腰驼背”了,这都是骨质疏松造成的结果。

(3)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本来老年人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脊椎压缩性骨折造成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换气量明显减少,致使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5、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小组提出了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即可判断。其中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骨量测定就显得格外重要,再结合生物化学检验,就可以确诊了。

6、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理念和建议有哪些呢?

(1)预防骨质疏松最正确的态度是“未雨绸缪”

骨质疏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明智之举是从幼年时就要注意强壮骨骼,35岁以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去预防。女性尤其应该注意,不少中青年女性对时装、化妆品、减肥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可能会发生的骨质疏松的关注,宁愿花时间去研究时装和化妆品,却不舍得拿出时间到大自然中活动活动,晒晒太阳,或者在家中搭配一些对补钙壮骨有益处的饮食,以为骨质蔬松是老年人的事儿,离自己还远着呢。事实并非如此。35岁以后,骨代谢开始呈现负平衡,骨吸收大于骨生成,4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测量一次骨密度,以了解自己的骨质情况,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2)治疗骨质疏松的态度应该是“亡羊”急需“补牢”

如果已经发生了骨质疏松,不能听之任之,不能让“窟窿”继续增大,尽力阻止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患者需要终身服药:钙剂、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合成鲑鱼降钙素,或使用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女性患者可适量补充雌激素。用药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饮食和运动永远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良药

实践证明,长期卧床的老人尽管补充许多钙和维生素D,但他们的骨质疏松照样发展;宇航员的饮食中并不缺钙,但他们在失重状态下大量丢失钙而造成的骨密度下降,需在返回地面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因为户外运动一方面可以接受光造、增加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营养,另一方面适量的负重和运动可以刺激骨组织对摄入体内的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利用和吸收,保持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范文4

[关键词] 骨质疏松;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8.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3-0111-01

本文对以重度骨质疏松为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5岁,因腰部疼痛半年于2011年2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身高变矮,无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等。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身高146 cm,体重60 kg,BMI 27.7 kg/m2。心肺腹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腰椎棘突轻压痛。腰椎骨密度示T值-2.2,T值在L2、L3、L4分别为-3.0、-2.5、-2.5,胸腰椎X线示腰椎轻度侧弯畸形,胸12椎体轻度压缩性改变。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予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补充钙及维生素D。期间生化示球蛋白45.1g/L,血清蛋白电泳回示γ球蛋白32.62%,免疫固定电泳示IgG 33.2 g/L[(8~15.5)g/L],KAP轻链43.3 g/L [(6.98~13.0)g/L];进一步行骨穿提示骨髓增生活跃,浆细胞占17.5%,胞体大,胞浆丰富,可见双核浆细胞。尿蛋白阴性;骨盆、头颅、膝关节X线未见异常;血钙、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 Κ型ⅠA期。予MPT(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治疗。目前患者已经完成4个疗程MPT方案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继续口服沙利度胺治疗,长期随访病情稳定。

2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目前,骨质疏松危害着全球50% 50岁以上的女性,其病残率、死亡率增加,同时也遭遇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老龄、女性绝经、吸烟、维生素D缺乏等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证明高血糖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同时通过增加TNF-α的表达促进骨吸收,因此糖尿病也是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3]。本例患者存在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即老年、女性绝经和2型糖尿病病史,结合骨密度及腰椎X线较易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本例患者是由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浸润影响骨代谢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浸润及沉积,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受抑,临床除了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粘滞综合征,常伴有广泛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MBD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及神经压迫症状。其部位最常见为中轴骨,以肋骨、脊柱、骨盆常见,其次为四肢长骨。发生机制是骨平衡破坏,即成骨细胞受抑和破骨细胞激活使成骨障碍和骨吸收增加。骨髓瘤细胞使骨基质细胞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增加,抑制成骨细胞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的表达,从而加速破骨细胞的成熟与分化。瘤细胞还通过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以及Dickkopf-1(DKK-1)与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2,SFRP2)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4]。

MM的众多临床表现中包括了骨质疏松的症状和体征,故很难截然区分二者。本例患者腰部疼痛就诊,骨密度和腰椎X线提示重度骨质疏松伴胸12椎体压缩性改变,结合性别、年龄以及基础疾病,较易诊断为骨质疏松。该患者并无贫血、出血、高钙血症、肾脏损害等MM常见表现,因此临床很难首先考虑MM,易忽略MM相关检查而导致漏诊、误诊。MM的相关检查包括血钙、肌酐、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尿常规、24 h尿进行尿液电泳和免疫蛋白电泳;骨髓穿刺和活检、X线骨骼检查。该患者辅助检查仅生化提示球蛋白升高,以此为线索,经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和骨穿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对以骨质疏松为首要表现的患者,在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前,需对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行相关检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MM所致继发性骨质疏松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在临床表现上难以截然区分,需要结合免疫固定电泳、骨穿等检查及时确诊。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物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3(4):2-17.

[2] Chrischilles EA,Butler CD,Davis CS,et al. A model of lifetime osteoporosis impact[J]. Arch Intern Med,1991,151(10):2026-2032.

[3] Mazziotti G,Bilezikian J,Canalis E,et al. New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s for osteoporosis[J]. Endocrine,2012,41(1):58–69.

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范文5

骨质疏松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骨质疏松本身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属于原发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不足,而且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患骨质疏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潘永源表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亚专科副主任医师游利表示,人体一般在35-45岁左右会达到骨峰值,此后会出现降低。但不是说每个人无论生活方式如何,都能够达到骨峰值,有的人35-45岁的时候骨峰值远远低于同龄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骨质疏松确实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一些年轻人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少年轻人现在的体力活动相对较少,骨密度容易下降。另外,不少女性在天气较热时会遮挡阳光的照晒,其实紫外线的照射本身对于钙的吸收是有益的。长期如此,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一些年轻人出现的相对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状况,也有可能是继发性的。

绝经后女性易发骨质疏松

有报道称女性绝经后容易成为骨质疏松高发人群,此时也应注重骨密度筛查,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潘永源解释,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这也使得绝经后女性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也正是因为绝经期的原因,相对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且从年龄来看,一般情况下,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的年龄一般会比男性提前10年左右。

骨质疏松早期无明显症状

骨质疏松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要及时发现骨质疏松,一般都是通过早期骨密度筛查实现的。骨密度能够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一般来说,男性骨密度的变化是比较平稳的,而女性在绝经后骨密度会出现突然下降的趋势。关于骨密度的筛查比较多样,包括腕骨、足跟筛查等多个部位,但临床中在判断骨密度时,一般以髋骨和椎骨筛查为标准。如果通过骨密度筛查发现人体骨密度较低,就要留意骨质疏松的出现,也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一般以髋骨、椎骨筛查作为标准

潘永源进一步解释,之所以将髋骨与椎骨的筛查作为标准,是因为髋骨与椎骨为人体承重骨,而对于腕骨、足跟等处的检查不能作为最终标准是因为其为非承重骨,本身就容易出现一些情况,但可以将这些筛查作为骨质疏松筛查的一部分用作参考。其实骨密度筛查并非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惟一办法,有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如定量CT检测、超声波测定等。但骨密度筛查所需的经济成本较低,本身简便易行,对医疗器械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在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中,一般以骨密度筛查为主。

女性出现月经紊乱时可进行筛查

一般来说,男性40-50岁左右可以开始进行骨密度筛查,女性如果出现月经不稳或绝经症状时,就要进行骨密度筛查。一般来说,小于40岁时并没有太大必要。推荐以半年至一年筛查一次即可,因为骨质的变化比较缓慢,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事实上,骨质疏松属于衰老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等,人体骨质情况一般会走下坡路。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于没有发生骨折的人群来说,目的在于预防骨折的发生,另一目的便在于延缓骨骼功能下降的过程。

预防骨质疏松症有讲究

经常运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其发生与缺少运动有很大关系。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时会不停刺激骨组织,钙质就不容易丢失,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也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所以,要预防骨质疏松,经常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合理膳食。从儿童时期就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骨头汤、鸡蛋、豆类、芝麻、绿叶蔬菜等。

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范文6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治疗仪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08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全身性疾病, 伴有慢性骨代谢障碍, 以骨骼结构的退化以及骨量的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 同时骨骼脆性较正常人显著增加, 同时伴有腰背部疼痛与身高缩短等临床症状[1], 导致患者易发生全身性的骨骼疾病或骨折等, 给患者的生活和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院开展中西医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症,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本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 女58例, 年g65~78岁, 平均年龄71.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5例。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选择骨质疏松治疗仪, 型号为XT-2000B型。嘱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上, 将环状治疗器移至需要治疗的部位, 调整好参数, 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 1次/d。

1. 2. 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配合中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选择中药方补肾活血方, 其组方为补骨脂15 g, 羊藿15 g, 熟地黄12 g, 骨碎补15 g, 葛根10 g, 山萸肉12 g, 丹参10 g, 杜仲10 g, 鸡血藤10 g, 当归10 g, 甘草5 g。水煎400 ml, 分早晚2次口服。西药选择碳酸钙D3片(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029)与阿法骨化醇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10950134)空腹口服, 两种药物均1片/次,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功能正常, 表示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功能明显改善, 表示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 表示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 表示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BGP与AKP水平的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3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44/45), 对照组治愈2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6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39/45),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治疗前后BGP与AK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GP与AK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GP与AKP水平均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为老年常见疾病, 其诱发因素较为复杂, 饮食、遗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均是导致骨强度下降。同时, 维生素D与钙的缺乏或补充不足、骨吸收障碍等, 均是导致骨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中医学指出骨质疏松症为骨蚀、骨枯、骨蚀、骨痹等的范畴, 其中肾精少虚为主要病机, 骨髓化源受损、血运不畅均会引起机体瘀血、脉络不通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治疗原则主要为化瘀通络、壮骨补骨[3]。补肾活血方中的补骨脂、羊藿及骨碎补具有补肾精的作用,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骨髓化源状态, 使肾精充足。山萸肉、杜仲及熟地黄具有益气补肾的功效, 三种药物共奏滋养骨髓之功效。丹参、葛根、当归三药通络化瘀、活血止痛的作用十分显著, 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甘草能够调和诸药, 共奏强筋健骨、补肾生髓, 效果显著。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疗程较长, 需与西药联合应用。碳酸钙D3片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D和钙, 能够满足机体的需要, 补充骨量, 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阿法骨化醇片中具有较丰富的活性维生素D, 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基础上, 能够有效促进骨骼形成与代谢, 能够显著增加骨密度。冯伟军等[4]指出, 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骨质疏松仪利用脉冲式电磁场结构与阶梯式的循环扫描, 通过产生的压电效应, 来改变骨骼与周围组织生物电状态[5], 有效刺激成骨细胞内的钙离子内流, 从而改善成骨细胞的功能。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选择中西医联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 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中西医配合骨质疏松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 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贺莉, 李延红, 李刚, 等. 仙芪补骨胶囊联合低频脉冲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陕西中医, 2016, 37(4):446-447.

[2] 廖康汉. 中西医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7):56-57.

[3] 魏D, 卢正波, 梁兵, 等. 联合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与中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1):189-190.

[4] 冯伟军, 黎启福, 王翠媚, 等. 中西医综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 光明中医, 2013, 28(7):1481-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