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正常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货币政策正常化

货币政策正常化范文1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有效性;经济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2日

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汇率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本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目的,我国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是渐进式的货币市场利率、银行贷款利率、国债发行利率、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银行存款利率的依次配合调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可以加快金融机构的升级,增加其收益能力;另一方面还便于相关部门在金融监管方面采取更加强有力的举措。然而,利率市场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其所带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要理性地思考由此所产生的一些负面作用,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化增长。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努力处理好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

一、利率市场化概况

我国并非是出现利率市场化最早的国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经济发展呈上行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多,经济学领域对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路径也逐渐趋于多元化,研究资源也更加丰富,成为后续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保障。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影响主要侧重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阶段,货币政策框架也正处于由数量型向价格型逐步演进的过程中,所以利率市场化可谓是应运而生,同时与利率双轨制相比较而言,利率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趋避性的,很难进行有效的抑制。

利率市场化的出现与经济发展模式有紧密联系,随着现行应用机制的变化,在每一阶段的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都要适时变更应用模式,从而实现当前经济结构与货币政策的最优效应。不仅如此,在随后的实施过程中但凡出现有关银行同领域内的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表征,在接下来的实施阶段务必要在第一时间对政策模式实施变更,如此才能确保政策落实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二、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鉴于利率在发展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在之后的干预环节务必要尽快对干预路径加以审视,下面是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简要分析。

(一)改善现有的利率结构。利率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利率在发展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在之后的干预环节务必要认真领会利率市场发展模式的硬性规则,尽快对干预路径加以审视,找准结构发展动态,从而进一步提高利率的应用准则。在当前的存款流程里,依然会出现存款利率小于1甚至为负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应用模式,所以为了对此加以修正与完善,针对利率市场发展路径的合理转变要强调高效和高质量,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体现出传统应用模式的优势。不仅如此,利率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贷金的制约,这在无形中为日后的发展路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的最后处理环节,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经济发展指挥棒的角色。鉴于利率在发展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务必要在第一时间对货币的种类、资本的使用和拆借市场实行合理的研讨,实现当前控制模式的最优化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模式的最优化状态。另外,在价格数据全范围处理环节,拆借市场的主要力量尚不能确定,交易数额较低的现象也时有出现,银行也显得力不从心,这无疑对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产生了负面的作用。健全的金融体系对商业银行资金把控而言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务必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传导模式的实践方面,如此才能显现出日后一系列设计模式的作用。

(三)利率市场化推迟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周期。鉴于利率在发展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务必要在第一时间对控制模式实施D变,从而适应现行发展模式的需要,如此才能显现出日后一系列设计模式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设计操作中利率市场化的发生对货币传统的效力周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鉴于利率在发展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一旦发生推迟货币政策的现象,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应用模式实施变更,从而显现出日后干扰模式的优势。不仅如此,利率市场化以后,相关的利率决策流程更为复杂,这无疑延长了货币政策的周期,从而也制约了货币政策落实效率的提高。

三、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货币政策正常化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对策

中图分类号:F8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01

2006年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开始出现动荡,违约的贷款数量不断增加,数家次级市场放款公司陷入坏账危机。2007年3月,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初步显露危机,不久,次级债务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发展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了使本国经济复苏,美国政府先后推出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效果较差,美国正在推行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冲击巨大。

一、增加新兴市场国家流动性的压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约有41.2亿美元的国际资金已经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市场,这个数字占全球股票市场总吸纳额的百分之53.72%。据IMF统计,仅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三季度的一年时间里,从美国本土流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资本就增加了400%,流入形式主要包括各类债券、国际直接投资和股票投资等等。大量美元的涌入直接增加了新兴市场国家流动性的压力,其负面影响是导致资本大量外逃。如果与国际经济脱轨,将导致巨额国际资本外流,从而导致新兴国家股市强烈震荡。

二、增加新兴市场国家资产泡沫形成的压力

2010年,我国央行宣布,由于美国长期维持零利率政策,美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套利货币,美元大量地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导致国际资产泡沫不断增加变大。发达国家小部分的金融资产变动,就可能给弱小的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新兴市场国家资产总额仅占目前实际投资组合的2%-7%,全球股票和债券价格每变化1%,会导致4,85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流动①。由此可见资产泡沫的产生难以避免,这些泡沫将主要出现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当中,并使房价不断攀升,股市泡沫分裂新生,形成虚假的经济繁荣景象。如此大规模的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如果美联储推进加息进程,将导致泡沫破裂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三、增加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的压力

美元贬值对新兴市场国家所产生的输入性大大增加了这些国家的价格压力,最为典型的就是金砖国家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CPI在2010年同比上涨分别为6.5%、9.6%、9.1%、5.5%和5.7%,都超过了各国政府计划的通货膨胀区间。如果各种原材料和能源的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飙升,需求量较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将遭遇恶性通货膨胀的打击,即使新兴市场国家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效果也会微乎甚微。

四、增加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的压力

美联储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复苏促进出口增长,极力推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升值,出口大幅萎缩。自2009年伊始,巴西雷亚尔在随后一年半中对美元持续升值的幅度超过了30%,南非兰特对美元汇率上涨接近40%。2013年1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报价为6.2218,创造了历史新高。货币的升值将大大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当美联储停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国际资本将出现回流,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甚至隐藏金融危机的危险,1994年墨西哥的货币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都与此有关。

五、中国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力度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随着第三轮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在所难免。若对资本项目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势必导致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这种混乱的资本流动会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危机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央行应制定相关政策主要管制一下两点:(1)短期内加强资本管制;(2)长期内加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

(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的美元贬值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如果人民币能成为硬通货用于国际结算,则有利于我国贸易盈余的价值稳定,更好的应对美元贬值的冲击。尽管世界货币的体系和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但美元在国际市场的公信力正在下降,中国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抓紧制定行之有效的资本账户开放制度,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结算、支付和境外国债发行的规模。从经济战略角度而言,人民币在亚洲范围内获得区域性货币的地位是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有效手段。

(三)优化汇率的形成机制

汇率水平和汇率形成机制是人民币汇率的两个核心问题。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才能在根本上保证汇率水平的健康平稳发展。近几年来,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水差不断变大,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美元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央行应该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对汇率进行调解,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不仅能有效抵消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同时也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李永刚.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2,25(1):38-41.

参考文献:

[1]董运图,杨增雄.美元贬值的原因探讨及我国的对应之策[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26(1):16-20.

[2]翟会颖,刘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行效果分析[J].财经视线,2011,24(1):55-56.

[3]李永刚.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2,25(1):38-41.

货币政策正常化范文3

12月5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一段访谈节目中表示,美国失业率回归正常范围仍需要数年时间,根据实际经济效果及通胀情况,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规模可能会超过6000亿美元。或许是“语不惊人誓不休”,伯南克还表示,在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执行完毕之后,还会启动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总之一句话:美元不贬值,这事就没完。

伯南克话音刚落,全球资本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立即做出了强烈反应。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连续4天阴跌,12月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6616元。美国股市连续上涨,欧洲股市也摆脱爱尔兰债务危机阴影,在7日创出多年来的新高,其中德国DAX 30指数收报7001.97点。这是该指数自2008年6月以来首次突破7000点大关。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也是“涨”声四起,其中的领头羊则是老牌主力石油。12月8日,国际原油市场上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91.45美元,油价大有直逼100美元之势。在原油“带头大哥”的示范效应下,7日国际铜价以每吨9014美元刷新历史新高,突破9000美元关口。市场人士预计,2011年铜价势必将突破万元关口。

伯南克的讲话,让美国股市和欧洲股市找到了上涨的借口,原油价格的上涨和铜价的上涨,也让我们看到了泛滥的美元正在四处构建新的资产泡沫。大概是学习中国人炒作大蒜和贮备蔬菜的做法,我们看到,国际资本大鳄也把囤积炒作的技艺玩得不亦乐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交易纪录显示,11月23日,华尔街投行摩根大通在该行买入价值超过15亿美元的期铜,最少在17万吨以上,占该交易所库存量35万吨的50-80%。而另一个刚刚在中国股市阴阳研究报告、大赚一笔的高盛也紧跟摩根大通的脚步,开始购进大量期铜。摩根大通和高盛在国际铜交易市场大量囤积铜,成为铜价飙升的重要原因。有市场人士笑谈,高盛在2007至2008年大幅做多原油,使得国际油价涨至每桶147美元,如今高盛又和摩根大通联手做多铜市,看来黄铜将摇身一变成为黄金了。

大概是欧美股市的全线上涨以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投资获利机会的浮现,国内管理层严防死守的外资热钱似乎暂时对进入中国市场炒作投资失去了兴趣,这就形成了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之时,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由于资本的涉入不足而波澜不兴,一些商品的价格不但未能跟随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舞步而与狼共舞,反倒是小幅下跌。例如10月以来涨势凶猛的棉花,在近期价格跌幅超过了20%,让一直望着高棉价哀叹不止的纺织业厂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货币政策正常化范文4

>> 次贷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溢出效应研究 “流动性陷阱”与次贷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浅析次贷危机中美国的货币政策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演进与启示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思考 次贷危机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和信贷供给的影响探讨 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影响 美国货币政策的思考 从紧货币政策要灵活应对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及退出机制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后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战略思考 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和成本分析 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 美国EQ3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③朱小平,专著,金融危机中的美国、中国与世界[M],新星出版社,2009,5-7。

④数据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计算所得。

⑤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统计。

⑥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计算所得。

货币政策正常化范文5

金融危机的发生速率与严重程度已经不祥地恶化了。过去三十年间,平均每三年会发生一次危机。而现在,2008年末的危机刚刚过去18个月,欧洲债务危机就猛烈来袭。鉴于一场危机看似会引发另一场危机,且两场危机间的导火线正变得越来越短,世界经济如今正处于非常危险的道路上。

每场危机都有自己的典型代表――从泰国、网络到次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宽松的货币。“格林斯潘对策(Greenspanput)”――认为央行应该迅速且大力阻止金融市场动荡的观点――是短效麻醉剂,一次又一次地为下场危机搭建舞台。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过度宽松的货币供应催生了股市泡沫。在该泡沫于2000年破裂后,又一次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巨大的房地产与信贷泡沫搭建了舞台。而泡沫破裂后大屠杀的余震,如今将欧洲推向了危险的边沿。

不幸的是,各国央行又一次重蹈覆辙――名义政策利率接近于零,实际政策利率为负。套用美联储(Fed)的话说,这种破坏稳定的状况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就像黑夜过后是白天,这种疗法也将导致下一场危机。那场危机将由另一次资产泡沫、一次信贷狂潮,还是消费价格指数(CPI)暴涨导致,我们无法肯定。但在目前这样又一个缺乏纪律的危机后环境中,这当中的任何一个选项――乃至全部选项――都是可以想象的。

打破这一循环链不会容易。但我们亟需一种新策略。历史给了我们如何以及在何处寻找答案的指引。

回想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对于看似难以抑制的“大通胀”,决策者深感绝望。政界人士与政策制定者深信,经济体系不愿――或许也无力――承受治疗的痛苦。听上去觉得熟悉吗?

1981年,保罗•沃尔克(PaulVolcker)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19%,遏制住了通胀,从而驱散了上述观念。我怀疑,正如货币纪律是近30年前的答案一样,它也是今天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对于一个深陷危机与绝望的世界而言,另一个“沃尔克时刻”很可能即将到来。

不,我不是在建议央行在危机期间收紧货币政策。但在危机接二连三发生之际,央行完全应该消除宏观政策的道德风险,即过度宽松财政与货币政策所带来的错误的安全感。

央行需带头重获政策牵引力,阐明可信且透明的退出策略,退出目前实施到位的空前的刺激措施。

这里需要做三件事:制定明确的“正常”政策利率目标;给出一个宏观预测,明确发生这种正常化所需的条件;并设定明确的调整政策利率、以逐步达到上述目标的时间表。让我们以美联储的任务为例,看看这一策略可能如何运行。

第一步:宣布目标――将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回调至其长期平均利率2%。

第二步:阐明对未来三年美国经济的宏观预测。为了便于讨论,我们给出下述预测:到2013年底,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实际增长率与通胀率均为2.5%,失业率降至6%。

第三步:一旦上述预测成为现实,美联储即宣布它的正常化计划:一旦欧元危机尘埃落定,即开始上调联邦基金利率,18个月内上调9次,每次上调50个基点。

这是一个假设的新策略可能如何运行的例子。无可否认的是,它建立在一个有缺陷的预测的基础上,可能受到会使预测出现偏差的因素的影响。

货币政策正常化范文6

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调整距离上一次调整不过数日。如此高频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可见,管理层对于控制通胀的决心十分坚决,中国货币政策向常态方向回归的态势已确定无疑。

国际财经

韩国央行再加息

美联储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在给亚洲各央行货币政策制定带来更大挑战。

日前,韩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5%,为年内第二次加息,旨在抑制经济复苏以来不断积聚的通胀压力。而对于该区域的其他央行而言,流动性和通胀压力不仅会促使其加快收紧货币政策,还可能带来“资本管制”风险的加大。

此次加息符合市场此前预期,该行表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将基于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温和增长的前提上。韩国央行曾在今年7月将基准利率从2%上调到2.25%。

在分析人士看来,韩国央行显然已经迈入加息周期,伴随金融危机的结束,货币政策正逐步“正常化”。

IMF调整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权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已完成了对组成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的例行五年期审查,并对货币篮子权重进行调整,其中美元和日元的权重将下降,而欧元和英镑的权重将上升。新权重将于2011年1月1日生效。

IMF指出,特别提款权的价值将继续基于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组成的一篮子货币价值的加权平均值。其中美元的权重将由2005年审查确定的44%下降至41.9%,欧元的权重将由34%上升为37.4%,英镑的权重将由11%上升至11.3%,日元的权重将由11%下降至9.4%。

爱尔兰准备接受救助

面对欧洲各国官员一周以来紧锣密鼓的游说,爱尔兰政府终于在压力之下,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一项历史性的国际救助计划,此举进一步引发了有关欧洲其他经济体是否需要援助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