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房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范文1
【关键词】房屋建设工程;注浆技术;混凝土裂缝;注浆材料;混凝土表面
前言
现代化的房屋建设工程施工难度正随着房屋结构和房屋功能的复杂变得越来越高,特别在墙体、地下室、梁柱、女儿墙、混凝土结合部常会因材料和工艺的问题出现裂缝,此外,在房屋门窗与墙面的接触部位也常见渗漏的现象,这些裂缝和渗漏既影响了房屋建筑的质量,又影响了使用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造成房屋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隐患。注浆技术是用压力将由粘结性的凝胶注入松散的混凝土裂缝或缝隙中,在凝胶物硬化后提高混凝土性质,填充混凝土裂缝,进而达到修复混凝土裂缝、加强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防治渗漏的目的。注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强、加固效果明显和环保等优点,是房建工程中重要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设工程中更好地应用注浆技术应该根据施工的实际经验和房屋工程特点,在掌握注浆技术和容易出现裂缝混凝土部位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施工需要选择好注浆材料,结合具体的房屋建设中出现裂缝的部位,做好注浆技术的应用,形成注浆技术施工的技术关键点,为高效处理房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裂缝,提升房屋建设质量起到技术上的导引作用。
1注浆技术的特点
1.1注浆技术的易工性
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方面具有工艺上和操作上的优势,注浆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裂缝,有效防范各类渗漏;注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设备轻巧等优点,极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推广。
1.2注浆技术的适应性
注浆技术在防水方面有比较高的性能,对于房屋建筑中出现的蜂窝、孔洞和裂缝有比较好的适应性,注浆技术通过将注浆液注入混凝土裂缝中,完成对各类松散和薄弱部位的加强,是改善混凝土强度的有效措施和技术。
1.2注浆技术的性能
注浆技术的使用材料一般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强和无污染等特点,可以在综合提高混凝土薄弱部位性能的基础上,提升房屋整体的综合力学性能,并达到环保的效果。
2注浆材料的概述
2.1注浆材料选择的要点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选择注浆材料应该着眼于如下几点:一是,材料的物理性质必须优良,注浆材料必须选择耐老化、填充性好、综合力学能力强的原料。二是,材料的化学性质必须稳定,材料应具备较高的渗透能力,并且具有亲水性、粘结性和扩散性,能与混凝土迅速凝结成稳固的整体。三是,材料的综合性能应该保持,注浆施工应该选择环保、易操作、价格适中的材料。
2.2注浆材料的组成
常见的注浆材料有:一是水泥,水泥是注浆施工中常常用的材料;二是,水玻璃浆液,注浆中加注水玻璃浆液用来改善水泥浆液的性能。三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如纸浆废液、脉醛树脂-硫酸浆液和水溶性聚氨醋浆液等,为注浆提供重要的凝结原料。
3注浆技术在房屋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处理房屋墙体、窗门裂缝中注浆技术的应用要点
处理墙体渗漏应该先铲除薄弱层,做一道防水层或防水砂浆。但作为连通的墙体将会出现这边治理那边渗漏的局面。同样窗台漏水往往是在“认为”漏水的部位涂上一道封闭胶就可以解决问题。殊不知,窗、门—窗、门框—墙体是一个整体。当窗、门及其框不封闭,雨水沿框的固定螺丝孔、框的拼缝渗流到空心的窗、门框内,再向墙体渗漏;在北方门窗因低温会有凝霜的现象,凝霜的冰水会沿裂缝想墙体和结合部位渗透,产生进一步的冻胀作用;墙体的渗漏的另一原因是外墙的饰面材料不能起到封闭作用,以饰面砖建筑物出现的渗漏为多。采用“穿衣”防水的办法只能治标不治本,当材料老化渗漏又再出现,同时水被封闭在空心墙内(或灰砂砖体内),这些只能通过内墙蒸发,使墙体发霉,并导致寄生性微生物的寄居,在影响使用者健康的同时,还会造成墙体内暗埋电线管路的损坏,也会产生触电和漏电等电力事故。采用注浆技术处理门窗周围的裂缝应该以在门窗框的底部注浆,材料以水泥浆为主,注意对缝隙有效的封堵。在水泥注浆结束后,对施工部位再用高分子采集进行环氧封闭处理,加强其养护工作,尤其是做好处理部位的控水工作。
3.2处理房屋厨房、卫生间渗漏中注浆技术的应用要点
在现代的房屋设计中厨房、卫生间是用水的集中地方,一般都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内防水处理。但是由于施工和材料等方面处理不当,会导致厨房和卫生间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通常出现渗漏,主要是防水层失效,厨房、卫生间的用水沿砖和砖缝灰砂的毛细作用渗透至墙面冒汗、发潮。处理的方法是通过环氧注浆切断渗水通道,控制水沿毛细孔扩散。即在砼地板与砖墙的砖缝开一小槽,沿砖缝布孔,孔距在20~30cm为宜,采用环氧砂浆嵌槽,埋管注入环氧浆,重复注浆至充填饱满。处理方法简单有效,如条件限制可在厨、卫间施工。即在瓷片的连接位上钻孔、埋管、注浆后,采用同色水泥进行孔位表面修饰即可,省去铲除批荡层、涂防水胶、重新批荡的工序,节省费用,缩短工时,效果明显。
3.3处理女儿墙裂缝中注浆技术的应用要点
受温度影响房屋主体与女儿墙的热胀冷缩形变率与不一致时容易产生裂缝。处理应做好如下工作:在女儿墙与楼板接触部位进行钻孔、埋管注浆,注浆材料应选用拉、剪强度好,粘结力强的材料。
参考文献:
[1]熊士斌.注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3).
[2]张日葵.浅析地下室混凝土开裂、渗漏的原因与防治[J].经营管理者.2009(14).
[3]万发捷.分析房屋外墙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5).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范文2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避雷带;设计
雷击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我国过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做得十分不完善,所以雷击所造成的损失严重。而且如今高层建筑不仅在结构工艺、消防安全上有更高的要求,在防雷设计上也给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为了大厦、人员、设备等的安全 ,在高层建筑防雷设计中 ,必须将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统一考虑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控制雷击事故。
下面通过介绍防雷工程的相关施工设计以及防护思路,为建筑防雷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
1建筑应该设置水平避雷带
1.1滚球半径高度应该设置水平避雷带
GB50057第3.2.4条、第3.3.10条、第3.4.10条有关于防侧击的规定。这些要求都是针对滚球半径值高度以上的部分设计的,而滚球半径高度以下的部分的防雷措施,在整个GB50057中都没有规定。这事实上说明GB50057认为在这一高度下的部分应该全部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的。滚球法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距地面hr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以针尖O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A、B两点;以A、B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从此弧线起到地面止就是保护范围。
1.2防雷电侧击应该设置水平避雷带
建筑物防雷电侧击本质上还是属于直击雷防护范畴。前文提到只有一类防雷建筑要求设置水平避雷带,具体规定是从30m起每隔不大于6m进行设置。但二类、三类防雷建筑物却完全没有水平避雷带的相关规定,对于雷电侧击的防护,主要是要求滚球半径高度以上的外墙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这其实是一种被动防御的措施,即雷电如果击在这些栏杆、门窗上则可以通过相连的防雷装置泄流,但是栏杆、门窗本身并不是接闪器,不能按照滚球法将建筑外立面置于保护范围以内。考虑到即使小的雷电流同样可能破坏外立面建材造成高空坠物的二次伤害,因此二类、三类防雷建筑同样有必要通过设置水平避雷带防雷电侧击。
1.3水平避雷带不能被均压环替代
在实际的防雷工程中,水平避雷带和均压环往往被混淆成同一概念。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工程中水平避雷带和均压环有两个共同的特征:
(1)都是沿建筑物四周水平布设;
(2)都必须将所有引下线与其可靠连接。
但在本质功能上这两种防雷装置其实是有区别的。水平避雷带属于接闪器,它的作用很明确,就是为了直接截受雷击(防雷电侧击其实也是属于直击雷防护)。均压环的作用主要是均衡建筑物同一高度上因雷击造成的电位差。对于很高的建筑物,由于引下线很长,雷电流的电感电压降将达到很大的数值,因此需要将各条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连接到环上。
2灵活运用滚球法确定直击雷保护范围
GB50057附录四给出了七种运用滚球法计算保护范围的方法,其中用得比较多的是第一条至第六条。第七条最为特殊,防雷工程技术人员通常都未采用,其具体方法如图2。以A、B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相交于O点;以O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AB,弧线AB就是保护范围的上边线。
从滚球法第七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基于两个接闪器A、B共同定位决定保护范围的方法。但采用此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接闪器A、B必须是已经被置于保护范围之内(虚线外周线以内)的。
2.1两点法在防雷电侧击方面的应用
本文1.2中论述了水平避雷带在防雷电侧击方面的应用,一类防雷建筑的因每隔6m设置水平避雷带,雷电侧击的安全已有较大的保障;二类、三类防雷建筑水平避雷带间距可为滚球半径值hr,但雷电穿越接闪器发生绕击的概率还是较高。根据电气-几何模型I=(hr/10)1.54: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hr=45m),I=10.1kA;对第三类防雷建筑物(hr=60m),I=15.8kA。因此雷电流小于上述数值时,雷闪有可能穿过接闪器击于被保护物上。高层、超高层建筑外立面越来越多的采用玻璃幕墙或外挂石材的形式。这些建材的金属龙骨大都被玻璃或石材完全覆盖,金属龙骨部分都在建材里面,对于直击雷起不了保护作用,只是对于雷电感应或雷电电磁脉冲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将水平避雷带的间距缩短本应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防护手段,但是水平避雷带属于环状设置,支持卡每隔1m作固定,这会大大增加
施工难度,也会影响建筑外观。可以将水平避雷带与安装避雷短针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两点法计算保护范围,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在《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中的雷电流概率分布公式lgP=-I/88,P为雷电流超过I的概率,1-P就应该是小于雷电流I的概率。以二类防雷建筑为例,其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I=10.1kA,经计算可知二类防雷建筑的接闪器能够防御自然界中77.8%的雷电流,但仍有23.2%的雷电流有可能穿越接闪器。为了避免较小的雷电流击在建筑物的侧面,二类、三类防雷建筑避雷短针的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应尽可能小。基于控制雷电侧击风险的需要,可以将小于雷电流I的概率1-P定为5%,计算可得雷电流I为1.96kA。将其代入电气-几何模型I=(hr/10)1.54,其对应的滚球半径约为15.5m,工程上可取值为16m。如图3,AD、BE、CF为安装与高层、超高层建筑外立面的避雷短针,HB、GA为建筑物对应防雷类别的滚球半径,DE、EF为避雷短针的间距。避雷短针的间距取值为5m~8m,运用勾股定理可以算出避雷短针的长度。
笔者认为短针长度取值为0.3m,间距为6m,对于高度超过30m的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不会对外观造成太大影响。避雷短针可从建筑物均压环、引下线等防雷装置引出,并应与幕墙、石材金属龙骨等立面较大金属物作等电位连接。因此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外立面安装的避雷短针完全符合实际工程的需要,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对建筑进行防雷保护、节省材料成本,又不会影响建筑外观。
2.2运用两点法对建筑物的特殊造型进行直击雷防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外形不再只是简单的立方体,很多建筑屋顶逐层收缩,采取诸如宝塔形、圆锥体或几种不规则的几何形式的组合。有的超高层建筑顶部设有停机坪等特殊设施,不允许安装避雷针,这些都给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借用两点法设置避雷短针防护雷电侧击的思路同样可以为这些特殊形式的建筑提供直击雷防护。
假定某二类防雷的超高层建筑,顶部造型为一梯形锥体结构,且顶部因特殊原因无法设立避雷针,如果单靠设置屋顶避雷带可能无法将整个锥体部分置于保护范围以内。
运用两点法则可以弥补避雷带保护范围不够的问题。由于是屋顶部分,不需要考虑小的雷电流穿越的问题,因此按二类防雷建筑接闪器的要求,滚球半径取值为45m,间距为10m。经计算,短针长度为0.279m,实际工程上同样可以取为0.3m。如图4所示,沿锥体斜表面设置避雷短针完全能将整个椎体斜面置于保护范围以内。
3 结语
总之,必需统一考虑将内外部防雷装置、建筑物外的环境及全建筑区的防雷装置应用于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和安装中。这不仅要电气专业的设计者有整体观念,建筑专业的设计者对防雷也要有整体观念。这是现代防雷设计观念转变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定;陆晓丽;;普通居民住宅防雷设计初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03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范文3
微电子技术的在得到广泛关注的应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果其遭到雷击,很可能是设备甚至系统受到损坏和中断,所以对微电子在建筑物中的设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微电子设备容易遭受雷电电磁脉冲的损坏
雷电磁脉冲具有感应范围大的特点,其对建筑物内的各种电子设备都有着一定的危害。
而微电子设备在抗干扰能力方面较低,比较容易遭受到各种来自雷电磁脉冲的侵害。
1.由于微电子设备越来越像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发展,其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击打能力也越来越有所下降,所以如果没有一套高于普通建筑的科学、配套、合理的防雷电电磁脉冲的保护措施,是极其危险和不可靠的。所以,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微电子设备的防雷电保护是必须而且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微电子设备受到破坏的很大原因是由于收到次脉冲的干扰。雷电电磁脉冲对微点设备的干扰形式主要有:避雷针在接闪时,瞬间雷电中带有的强大的磁场对建筑内的微电子设备进行干扰;空中的电磁辐射对微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由外部电缆传来的电磁波对微电子设备的干扰。
在许多建筑物种,仅仅采用避雷针或者避雷网就可以有效降低雷害的概率。雷电感应一般比较难以防范,其不但可以感应到几百米以外的落雷所产生的电磁脉冲,也可以感应避雷针等防雷措施中的电磁脉冲,但一般的电子设备对雷电脉冲的防护本身就很高,所以造成的伤害并不是很大。电子设备的耐压水平较低,许多雷电脉冲都可以对其产生伤害,而微电子很有可能被来自电源线、信号线等所带的雷电电磁脉冲所损坏,所以微电子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雷电磁脉冲的作用。
二、电子应用工程类建筑防雷设计考虑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的设置时,主要有内部装置设置和外部装置设置两种。外部防雷装置一般都是避雷针、避雷网等常规装置,而除了常规装置以外的如:屏蔽、等电位等所有防雷措施都属于内部防雷装置的范畴。这样划分既可以防止建筑遭受直雷击也可以减少电磁脉冲对微电子设备的损坏,从而达到保护微电子设备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传统的防雷装置有着局限性,所以其已经不能够很好的保护电子应用工程类建筑物避免雷电的侵害,所以在点在应用工程类建筑中设计人员要在做好传统防雷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建筑物内部的防雷设计。
1.传统的外部防雷措施如:避雷针如要保护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免遭雷击伤害,其就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而高度和遭受雷击的概率是成正比,既避雷针的高度越高,遭受雷击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如果对电子应用工程类的建筑物只使用传统的避雷方法,不仅无法达到保护微电子设备的目的,甚至有可能给微电子设备带来更大的危害。基于以上原因,建议在电子应用工程类建筑物中尽量避免使用避雷针。如要使用,也必须做好必要的内部防雷措施,以此来降低和减少由避雷针带来的危害。比如在防雷设计中,在保证引下线之间距离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多使用引下线,其不仅可以对雷电流起到很好的分流效果,还可以达到屏蔽的效果,从而达到更好保护微电子设备的目的。
2.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微电子损坏的主要原因就是电磁脉冲,而电磁脉冲来自外部,所以屏蔽是防止电磁脉冲干扰微电子设备的最好方法。屏蔽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结构,使其连接成一体,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电磁波的辐射,还可以达到对雷电的分流效果,从而达到对电磁脉冲屏蔽的目的。而防雷电干扰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室内布线,其主要原理是:使微电子设备远离建筑中引下线,并将主干线与接地网进行连接。
而在防雷方面,良好的接地措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其主要分为以从设备运行角度考虑、消除连续低频噪音为目的的独立接地和以过压保护为目的的联合接地体两种形式。而现在,在电子应用类工程建筑物种多使用联合接地体的方式以达到有效避雷的目的。这是因为联合接地体主要是将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电子信号进行统一的连接,将其连接到建筑的基础接地装置上,从而使建筑物遭受雷击时,建筑物内
转贴于
的电压保持不变。正是由于联合接地体能够达到独立接地所不能达到的对电压保护的目的,其被越来越多的用在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中。由于在电子应用系统中,通常对在低频信号工作接地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通常不允许在低频工作接地系统中存在坏流,采用的是联合的接地体。所以,通常采用单点接地系统在低频信号工作接地中。任何一层的低频喜好工作接地都要直接接在本层的单点接地板上。整个建筑物形成一个树状结构的干式结线,不得有环路的存在,整个单点接地系统应该确保建筑物的基础底板和建筑物的中心系统具有良好的链接。并且直接把它和基础装置焊接起来。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防雷引下线引起的强磁场干扰。
三、对电子应用类工程建筑的防雷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1.为了确保雷雨天电子设备能够正常、有效、安全的工作,在整个建筑防雷系统中采用的装置应该是联合接地体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低频信号的接地应采用单点接地模式,这样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整个建筑物采用的树干式结线模式。整个接地系统的垂直引下线应该从整个建筑的中心部位到建筑底板都要链接。而且要把基础底板钢筋和主干钢筋焊接起来。
2.为了减少由于下泄流引起的在建筑内靠外墙处产生的较强磁场的影响。建筑内的精密设备用房应该和靠外墙处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确保通信主干线及电力主干线应该尽可能的靠近建筑物的中心处。
3.对于高压架空线和啊架空线的家住,还应该充分考虑雷电波的入侵,在进行设计和建筑时,为了防止雷电波的侵入,应该采取过电压保护以及加装避雷器等措施。对于像航空障碍灯以及天线等在进行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可能遭到的雷电波入侵,因此应该考虑添加额外的保护装置比如浪涌保护器等。在信息系统信息通道和电源线路通道上,应该添加分级设置的电涌保护器。
4.由于建筑物内可能产生各种反击电压,因此,从人身安全的角度考虑,为了确保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应该建立一个等位电压链接到建筑物内。
5.为了避免和减少来自建筑物外边的各种雷电波的各种电磁辐射,尽可能的削弱电子脉冲对微电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用屏蔽的方法,把建筑物防雷设计成为笼式避雷网。
6.当建筑物遭到雷击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引下线流经过强大的雷电流的作用而对建筑物内的各种微电子设备产生的影响,这里在设计时应考虑在满足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额外的增加引下线流的数量,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为对每根引线下的电流密度产生分流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屏蔽的效果。
7.为了减少直接遭受雷劈的概率,这里应该尽可能的少用避雷针装置,如果确实需要使用避雷针,应该确保和微电子设备保持一定距离。尽可能的多用避雷网。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问题;处理方式;分析
水利工程建筑项目在正式施工建造前需要做好各项设计、规划工作,工程设计人员在实地勘察中分析影响项目建设的主要因素,在结构设计上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与质量。设计人员对于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标准要进行等级划分,依照科学标准展开项目施工现场的信息分析,水利工程项目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工作中重要一环,建筑物结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后期项目的建设质量,因而保证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科学,能够有效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1]针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容易产生的问题,需要从工程实践角度重点分析其问题解决方法,这对结构设计人员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水平有一定要求。
1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要点部分
(一)整体结构设计
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进行结构设计,是为了使项目建设满足施工合同基本要求,在项目结构安排中提高建筑建设、使用的实用性与适用性。水利工程建筑物整体结构设计中需要在施工现场勘查的基础上,对照工程合同要求,对建筑整体进行结构类型的划分。[2]水利工程建筑物整体结构能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结构包括大坝和水闸,其他则是一些配套设施,如管理用房等,在整体性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水利工程建筑物整体框架进行规划,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完整与配套。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中一大重点内容即混凝土结构设计,由于项目建设特性,大多水利工程项目建造均应用混凝土结构,水利工程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效果与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体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与建造的效果与质量。混凝土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施工优势,在混凝土浇筑、养护到位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固性,但是容易出现施工裂缝,导致混凝土结构使用安全性与美观性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而进行水利工程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结构质量试验,对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极限和抗震能力等进行检验,减少施工裂缝,提高混凝土结构性能。
(三)水闸结构设计
水利工程项目另一主体结构为水闸,水闸结构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工程防水性与排水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受水力作用影响较大,因而在结构安排中未设计好水闸部分,将导致工程项目整体防水、排水性能下降,水利工程建筑物建成后投入使用的寿命也会大大降低。水利工程建筑物水闸部分的结构设计要与整体结构设计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相连接,综合性的考虑水利工程建设的性能要求和质量标准,提高不同类型水利工程结构设计的有效性。[4]
2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处理方法
(一)明确结构等级划分标准
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结构等级的划分,否则设计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理想,因而在建筑物结构等级划分的标准制定中要注意合理性与可用性,设置的等级标准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最终的设计成果。根据项目建设合同要求,参照不同项目结构等级划分标准,使水利工程结构等级划分与实际工程建设要求一致,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结构设计中需要相关部门提交与工程有关的项目资料,资料内容包括气候环境、水文、土质等,设计人员在资料分析中不断改进建筑物结构,在方案优化中提高设计效果。[5]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明确结构等级划分标准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促使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效益最大化。
(二)合理安排结构尺寸参数
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需要应用工程技术手段对项目结构尺寸等参数进行合理计算与安排,以混凝土结构设计为例,在结构设计中由于尺寸较大,应该尽量选用跨高比较小和体积结构较大的混凝土构件。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特性,建筑物主要结构部分位于水下较多,因而要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在结构设计中要灵活安排混凝土配筋量和配筋率。混凝土结构纵向钢筋受压构件强度等级为500MPa时,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50;强度等级为400MPa时,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55;强度等级为300MPa时,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60;一侧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20。[6]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具有强烈的水化热反应,因而需要使用温度钢筋,防止钢筋内外温差较大,产生温度裂缝影响建筑结构质量。
(三)配筋设计
由于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对结构耐久性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水下建筑物受水力冲刷和冻融影响较大,对于非杆系建筑物体系设计不能一味依照极限理论完成配筋设计,要经过严格的数据计算保证设计合理性。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对于不同类型结构安排需要综合考虑其建筑建造类别、工程产出效益、规模效益和成本效益,在设计过程中对于项目结构配筋设计要遵从客观依据,非杆系建筑物体系较为脆弱,因而无法进行压、弯和拉等极限测试操作,无法作为配筋设计理论依据。结构设计中的配筋设计要综合项目数据,在物理学原理应用研究下,进行合理计算,并使其符合工程施工要求。
3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合理调配和控制地下水与地表水,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生产需求,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受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土质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时项目建设中资金投入大、工程量大,因而需要重点做好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的稳定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工程设计人员根据现场实地勘察结果,对项目施工中容易产生的结构性问题、质量性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要按照不同的工程标准,对建筑结构等级进行划分,并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气象数据资料和冻土厚度资料等,主要为工程设计工作提高必要参考。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要有完整的设计方案,重点解决好水利工程建筑物基础结构、整体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施工问题,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与效益。
参考文献
[1]宫玉焕.基于创新角度下的水利工程中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新方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7.[2017-08-17].
[2]李曼.浅谈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与处理方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5:186.[2017-08-17].
[3]李曼.浅谈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与处理方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176.[2017-08-17].
[4]赵勇.论述当前处理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缝的新技术[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视域下的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决策论坛”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5]方心恬.提升建筑物结构设计与处理方式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J].吉林农业,2017,01:78.[2017-08-17].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范文5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设计;重要性;影响;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一个需要科学化管理的项目,因为只有做到有效的工程管理,才能做到和社会保持一致,才能在众多的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项目,在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才能使建筑工程走上一种规范化的道路,制造出高质量的工程。
一、房屋建筑设计阶段采用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1、采用工程造价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的控制效率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是基于设计概预算实现的,通过预算可以分析整个项目的各个部分,合理的分配资金在项目各个组成部分,调整资金在整个项目的运行,充分发挥资金的功能,让投资成本使用更加合理。进行预算分析之后就可以把握出项目的重点,做出各个项目的投资比例,充分提高投资的利用率和控制率。
2、加强投资控制效果
通过对工程造价的概估算的进行,我们对各个结构的资金投入的比例就相对的了解,这样针对一些比较关键的部分我们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管理和控制,这样就避免了在管理过程中缺乏重点的状况。把握了这些重点,在对造价主体进行把握上更加有效率,这样对于保证投资的效果更有好处,一旦出现需要调整设计方案的情况,也能通过及时调整,从而使投资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3、采用工程造价可以使技术和经济相结合
我国的工程设计往往把重点放在工程的性能上面,而对所投入的资金管理甚少,只有在工程设计的时候加入造价工程师的建议和参考才能在施工完成后减少和预期的差异,做好长远的计划,一旦方案确定,就要在方案的设定范围内开展,更加经济和合理的开展建设。
4、增加控制的主动性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的成熟,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重在事先控制,即增强控制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投资目标,使工程造价的实际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如果企业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脱离的话,就需要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及时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的可靠性。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实际上单个项目都具有单件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差异,运用必要的办法对其进行消除,对于解决问题来说,也起不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制定一个固定的标准,通过制定标准我们就能更便捷的对整个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和控制,发现了差异也能通过标准化的设计来进行弥补,这样就会使设计更加经济更加可靠。
二、工程造价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工程造价能够保证设计的深入程度,促进在建筑设计中的细节思考和反复论证,工程造价本来就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这个目的会带来许多经济想法与建筑思维的结合,这个结合将会带给我们许多更深入的思考,为建筑的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找到更多更及时的解决措施。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如果不能具备宏观的视野就会可能造成对工程造价的概估算上面存在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投资目的就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这样关于设计的调整就会进行,实际上这就大大影响了工期,既不符合工程造价的原则,也不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对概估算中的各个项目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分配进行细致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要分析出怎么样的设计方案才是经济的,同时还不能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美观。
在对设计图进行了十分细致的了解和局部分解之后,我们还可以依据限额设计,即这个项目的功能的投资已经有了布局,这样就能够确保每个项目功能的建设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样工程造价就能得到相应的保证。造价的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起责任,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认真的落实,如果建筑设计需要进行变更的话,要对需要变更的地方进行一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以实用性、美观性、经济性三条标准来判定是不是需要对建筑设计进行表更,取消不需要的变更,对那些本来不需要花费的钱要尽可能的节省,这样才能促进工程造价控制更顺利的进行。同时工程造价人员还需要注意到一个问题,避免投资的失控,在设计阶段尽量对建筑时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思考和大量的论证,工程造价的思维就是为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减少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是节省开支,就是促进工程造价能够更好的进行的必要基础。
三、工程造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使建筑物设计更加简单
相对来说,形状越规则,面积越小,造价也相应的就比较低。当建筑物的造型所需要的平面非常多,形状又不规则的情况时,其所需要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工期等都会相应的提高,这样对于工程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工程控制就会对这样的建筑物设计在经济的可行性方面进行否决,这就是工程造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2、优化建筑的高度
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其所包含的楼层数越多其所需要的工程造价也就越大,但是单位面积的费用相对就降低了,按照工程造价的控制来说,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对这个建筑的位置、交通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做出均衡分析。如果是在繁荣的城市中心的话,那么相对来说高层建筑就更有利,因为这个地方的地价比较高,太低的楼层单位面积的建筑所承担的费用就要高,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造价的控制理论来说是不合理的。而对于那些地价不是很贵的地方来说,如果也建造高层的话,一是高层的技术要求更高,加固成本也越大,建造高层就等于是加大了单位面积建筑的成本,这样也是不科学的,所以工程造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的高度起着很大的影响。
3、保证房屋建筑的设计深度,防止设计的不断变更
设计的深度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预算,影响对整个项目各部分资金的分配比列,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是否合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有着深入的了解,在资深的造价工程师的参与研究下,制定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案,在以后的施工中作为一种制度去遵照施工,否则如果设计没有深度,就会因为情况的改变而去变更设计方案,比如扩大建筑规模,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无疑会加重资金的使用,使后期的资金紧张,甚至资金断链,使施工被迫停止,这种不必要的问题一定要在前期避免,只有减少设计的变更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稳定性,造价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监管,对每一次变更都要考察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保证施工在正常的日期完成,必须有专业的造价管理人员来完成设计和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督和考核,制定方案保证深度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不仅能是工程质量高还能为整个工程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4、能够促进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能够保证投资目的实现,但是这就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当我们在选择建筑材料的时候,一些新技术往往伴随着很大的科技含量,其虽然在价格上有一些贵,但是其在材质、使用年限、运输等方面的优势往往比以往的那些产品具有更大的优势,综合其总成本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使用一些新技术的产品对于整体的工程造价而言是十分有利的,这实际上就是工程造价在建筑设计中发挥作用的形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做好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科学设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法律法规,通过借助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手段,做好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监理,以落实建筑工程事前管理、预防为主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艳.造价管理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7).
[2]石秀文.浅议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开放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范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 智能一体化设计 施工要点
前言:
高新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使人们对社会信息化、居住环境安全舒适化以及工作生活的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化建筑应运而生,智能房屋建筑是指借助于计算机将智能建筑中分离的功能、信息和设备集成到一个统一协调、相互关联的系统中去,从而实现人们对社会、居住环境以工作环境的要求。自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智能化建筑后,智能化建筑在我国的一二线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就目前已使用的情况来看,智能化建筑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房屋建筑智能化设计思想
设计高端品质的智能化房屋建筑的基础是要充分理解和认识智能化建筑的概念,建筑物的三方:业主方、设计院和施工承包方。业主方由于对于智能化建筑的概念不甚了解,一些可智能化的项目可能会被忽略。设计单位过多的参考依照之前的设计理念,可能导致有些项目在实际工程中不具备可操作性。施工承包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为了方便施工提出修改设计图纸或者替换一些设备部件,而没有考虑业主的项目工程造价成本。为了避免三方之间思想上存在的差异,业主、设计和施工三方要在以下原则的基础上做到设计思想的统一:要本着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先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建筑物主体与综合布线系统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各承包商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时一定要灵活和可扩充,在满足当前业主使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未来进行的扩充或变动。
2、房屋建筑智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
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法规,智能化建筑首要考虑到的就是安全性。没有安全性,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舒适性和方便性也无法实现。安全性主要指的是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智能化房屋建筑设备昂贵,且人员多而集中,安全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时,必须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不然不仅会带来安全问题,而且也容易给后期建设工作带来混乱。智能化建筑作为新的学科,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难免出现现行的国家规范和法规不能满足实际智能建筑的要求的情况,这也需要不断的进行论证、修正,以保证智能化规范内容科学可行。
3、房屋建筑智能化设计内容
3.1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通常情况下,所有建筑物内的能源设备和机电设置都是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由直接数字控制器、执行器、中央管理计算机、传感器以及通信网络构成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有着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特点,通过被控处现场分布的多台微型计算机来实现被控设备的保护、检测和控制。
3.2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物内数据、图像和语音的传送,而且连接外部通信网后还可以提供给用户安全、快捷、有效地信息通讯服务。作为智能建筑的“中枢神经”的通信自动化系统,为了保证开放性,在选择平台或协议时,尽量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进行选择,以确保用户可以有效和充分的利益系统。
3.3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可以称为计算机取代人工办理业务,指的是人们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通过计算机等先进的办公设备,以实现办公的快速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办公自动化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而且还能避免人工处理业务时容易出现错误和误差的问题大大提高办公质量和办公速度,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服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专业管理系统(商场、停车场、银行、图书馆、酒店、证券等)、仓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文字与文件处理流程自动化系统等。
3.4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的控制技术,在节能工序和管理软件的调节下,实现控制和自动管理建筑物给排水、空调、照明、电梯等一系列机电设备的运营。并根据计算机中日常设备的运营情况记录来,来维护保养管理众多机电设备,最终实现管理简单方便、节约人力物力、安全可靠的目的。
3.5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御系统主要是为了防御非法入侵,发生意外时,能够详细记录事情整个经过,减少和避免人财损失的目的。根据业主和建筑物的建设标准,安全防御系统主要由出入口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五部分组成。
4、房屋建筑工程智能一体化施工要点
所有一切的设计都要通过施工来实现。因此施工承包方的工作极为重要,为了保证智能房屋建筑工程优良的质量,施工承包方在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时,也要加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筑智能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其业务素质。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施工要点:
(1)施工管理队伍水平要高,项目经理必须有三年以上弱电系统现场管理的经验,技术总监有参与国有大中型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的实施。设计经历。质量管理工程师不仅要熟悉弱电系统工程的验收标准和执行标准,而且对于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特点及产品特点也要倒背如流。
(2)在进行项目施工组织计划以及具体施工技术的编制时,应特别注意施工进度计划与安设备的安装调控以及装修等工作的协调,避免在施工期间出现混乱。
(3)工程现场无论是操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对于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都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学习,承包商加强现场人员对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的学习和研究,以便在项目具体施工时能够熟练运用。
(4)要认真测试和调试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所需要的设备、仪器。要再保障其达到国际标准规定或国内通用标准的同时,也要确保其有优良的兼容性和扩充性。
(5)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和国家规定,设置和安装工程中所用的槽道、暗敷管路和槽线。
(6)在施工安装综合布线系统时,不但要做到不影响房屋内部装修要求,而且不能对房屋建筑物的结构强度造成损害。同时,杜绝产生影响用户通信畅通和对其他系统使用功能的损害。
(7)在综合布线系统完成施工后,要对网络和系统及时进行测试,以确定网络的可靠性和系统连续性情况。施工单位要及时向业主提供工程相关测试报告,以便业主进行审查。为了验证工程施工质量,所有系统要有3个月的试运营期。
5、结语
智能房屋建筑是人类、建筑和科技的一次完美融合,它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流,我国的智能房屋建筑起步晚,现在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现在我国的房屋建筑智能一体化设计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施工建设水平也越来越高。暂时的问题并不能影响到智能房屋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坚信智能房屋建筑在我国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志军.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管理探讨.建材与装饰.2008(03)12-13
[2]王彤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科技风.2010(07)21-23
[3]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主要问题..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