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质疏松骨疼的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质疏松骨疼的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 老年人压缩骨折;卧床;药物;功能锻炼
老年人压缩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多表现为胸疼和两季肋区疼,腰椎及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除两季肋区疼痛外,还常常出现腹胀及便秘,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现将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00~2011年临床收治的5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在65~90岁。胸椎压缩骨折23例,腰椎压缩骨折12例,胸腰段压缩骨折22例。单一椎体骨折18例,2个椎体以上骨折35例,其中最多4个椎体压缩骨折6例,年龄都在80岁以上。有明显外伤史的31例,陈旧骨折5例。经骨密度测定骨量明显减少的29例。56例患者均无脊髓损伤。
2 治疗方法
2.1 卧床垫枕 老年性急性损伤的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应绝对卧床。骨折处垫枕协助复位,矫正畸形。枕的位置应以患处为中心,高度开始可2~5 cm,以后可逐渐增加高度,一般为15 cm左右为宜。卧床时间为8周左右。陈旧性骨折患者可适当卧床,防止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翻身时躯体呈滚动式翻身,防止脊柱扭转损伤脊髓。
2.2 药物治疗 伤后疼痛者可给一些止疼药如复方氯唑沙宗片或扶他林等。伤后2周可给一些活血化瘀、状腰建肾、养筋强骨中草药。疼痛局部可贴服一些止疼膏药。如有腹胀便秘者应给一些胃肠动力药和软便药,如莫沙必利、达力通、四磨汤等。骨质疏松患者可给钙剂治疗。
2.3 功能锻炼法 应用①五点式锻炼法:即患者平卧屈膝、屈髋、屈肘,使患者双足、双肘及头部五点接触床面,让患者主动锻炼腰背肌。②飞燕式:患者俯卧位,陪练者一手伸入患者胸前,一手托起双膝关节,两手一齐向上收拢抬起,锻炼腰背肌。以上2种方法作者认为不易用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因运动量较大容易出现意外,60岁以下老人如身体无其他疾病,可以在家人及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锻炼。作者主张患者采用③四肢锻炼法:患者平卧位,做四肢关节伸屈活动。双上肢做扩胸运动,双下肢直做腿抬高运动等。以上功能锻炼可每天5~7次,每次15~20min不等,以老年患者能坚持为度。做完锻炼后给以按摩理疗,促使腰背肌恢复。下床后在胸腰围固定带的保护下适宜活动及功能锻炼。
3 结果
本组56例患者,卧床时间最短10d,最长38d,平均28.9d。经过随访,最短3个月,最长一年,胸腰椎处完全无疼痛者26例,久站久立久坐或阴天时有轻度疼痛者25例。5例遗留下慢性腰背痛,其中4例合并严重骨质疏松,一例为91岁患者,为多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退行性病变。遗留脊柱后突畸形2例,园背畸形5例,均不影响心肺功能。全部患者均恢复了脊柱的支持负重功能,生活能自理。
4 讨论
本组56例患者中,5例遗留下慢性腰背疼,5例均为陈旧骨折,疾病初期未很好治疗而导致。此病常见发病原因多因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大肌体内骨无机物含量较少,骨弹性减低而脆性增加导致骨质疏松和椎体退行性改变,不一定有明确外伤史,多数因身体不正确的姿势负重、轻微外伤、甚至生活中的简单活动引起。56例患者中29例经检测有明显骨质疏松21例,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因此,老年人应提早补钙,活动或用力时要保持正确姿势。骨折后腰肌功能锻炼虽很重要,但老年人其他疾病较多,5点式锻炼及燕飞式锻炼法老年人不易坚持。但卧床垫枕及四肢锻炼法可以坚持的。腰背压缩骨折处垫枕是使被压缩的椎体得以复位,使脊柱过伸可增加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从而逐渐张开压缩椎体而复位,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此种方法虽然复位较慢,时间较长,但疗效确切,危险性相对较小[1]。对老年人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作者的体会是:①大部患者没有明确的外伤史,往往以两季肋区疼或腹胀便秘去内科就诊,如内科遇到不明原因的以上症状,应让患者做脊柱X线检查。②不要过力给予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尤其对骨质疏松患者将骨折复位是不可能的。应通过卧床,腰背处垫枕进行复位,加上功能疗法,将会促进疾病的恢复。③功能疗法贯穿康复全过程,坚持有效的功能锻炼防止遗留慢性腰背疼,减少长期卧床的骨量丢失。④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也会使疾病尽快恢复,可加用一些活血化瘀、壮腰健肾、强筋健骨等中药。⑤良好的心理、生理、生活护理是最终康复的有利保证。
骨质疏松骨疼的治疗方法范文2
跟痛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许多病例经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对一些顽固性病例需手术治疗。自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采用跟骨放血加封闭治疗顽固性跟痛症66例,56例经6个月至2年以上随访,疗效可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48岁。双侧14例,病史最短8个月,最长5年。其中6例有足部外伤史。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行走和负重时跟部疼痛,大部分有静息痛,平卧或休息后缓解,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体征:双侧足跟握疼,36例有跟部跖面压痛。
跟部X线片示:跟骨侧位片骨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62例有不同程度跟骨骨刺出现,年龄越大越明显。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经查体,摄跟部X线片,诊断跟痛症后,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足跟部增加软垫,活血化瘀中药口服或外洗,中药或食醋熏蒸,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治疗3~6个月,对无效者,血糖不高及无足部感染病灶后,采用跟骨放血加封闭疗法。局麻下自跟骨内侧向外用3.5 mm克氏针打2个骨孔,再由内、外侧骨孔向前、后打孔形成通道,见有大量含脂肪颗粒骨髓自溢出,收集溢出血液量为12~25 ml,患者有不同程度足跟酸胀减轻,待骨髓血流出缓慢时,注入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5 mg,包扎针孔,即可步行回家休养。手术当日和次日口服抗生素。
2 结果
56例随访6个月至2年,48例治愈无复发,6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例3足作了第2次放血加封闭治疗症状消失;2例症状改善不明显,6例失访。按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其中优38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94.5%。
3 讨论
3.1 跟骨血液循环与跟骨高压症 跟骨在后距关节面前下方有一骨质疏松区,称跟骨中央三角,是营养血管进入髓腔处[1]。跟骨的骨风血液循环主要靠骨内动脉网,跟骨的骨内动脉外径为0.1~0.3 mm,可分内、外侧组和跖背组。经骨小梁稀少的跟骨中央三角,分支分布于跟骨,很容易出现血管痉挛、阻塞。在跟骨主干血管斜向前分布,中央三角区及骨内动脉后支与骺动脉之间血管网稀疏,吻合支明显减少。由于跟骨骨内中央三角周围为稠密的骨小梁,无知名髓腔,不利于血液循环,容易导致骨内血液淤滞,使跟骨骨内压增高。
3.2 跟痛症原因 跟周皮神经嵌压、足底跖筋膜炎、跟骨骨刺等都是跟痛症原因。大部分跟痛症病例经保守治疗可治愈,部分并发跟骨骨刺跟痛症患者经休息、药物或温盐水外洗,足底部封闭而未切除骨刺临床治愈或缓解,充分说明跟痛症与跟骨骨刺无必然联系。跟骨高压症是顽固性跟痛症重要原因之一。本组患者术前分别采用休息、药物或温盐水外洗,口服活血止痛药物,封闭治疗等方法,跟痛症症状依然存在,跟骨X线片表现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骨皮质增厚,伴跟骨骨刺形成,呈“骨质增生”表现。骨小梁肥大、稠密后,小梁间缝隙变小,形成间隔使跟骨内血液循环不畅。由于动脉压力高,跟骨内血液循环不畅,血液瘀积,压力增高,产生足跟疼痛症状。
3.3 跟骨放血加封闭治疗 跟骨钻孔减压术是治疗跟痛症的有效方法,也是临床常用的方法,许多学者报道。周敏[2]等报道应用钻孔减压手术治疗32例跟痛症患者,在跟骨钻6~9个小孔减压,并采用疗效指标包括疼痛指数,行足距离,足底筋膜的紧张度,足部感觉,踝关节及距下关节的活动情况,发现有效率在90%以上。但作者发现单纯采用钻孔减压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早期症状缓解,后期症状再现。跟骨放血加封闭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有效方法之一,跟骨放血后压力减低,打通骨质,使髓腔相通,减压充分,本组收集溢出血液12~25 ml。同时注入利多卡因有解痉镇痛作用,地塞米松抗炎、减轻毛细血管扩张,缓解跟骨内高压,减轻跟痛症状。该方法创伤小,简便易行,费用低,不影响其他治疗方法,对个别症状改善不明显病例,对症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行第2次放血加封闭治疗,部分患者仍有效;该方法可在门诊进行,患者易于接受,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骨疼的治疗方法范文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有移位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对肱骨近端骨折有移位的174例患者,进行 Neer分类,122例二部分骨折和8例三部分骨折行三叶草钢板内固定,30例三部分骨折和3例四部分骨折行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1ocking proximal hunerus plate,LPHP)内固定,而5例三部分骨折和6例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umeral head replacement,HHR)。结果 内固定术后所有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肱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未出现松动、脱位等现象。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Neer二部分骨折、多数三部分骨折及一些四部分骨折可采用钢板内固定,而部分三部分骨折、多数四部分骨折可根据情况一期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三叶草钢板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Strategy i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Li Zhengjiang, Shui Wei, Ge Jianhua, Ma Xiaohong, Lu Xiaobo, Zhuo Naiqiang,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Sichuan Province 646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best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roximal displaced humeral fractures of different types.Methods Neer classification was made to 174 cases with proximal displaced humeral fracture; 122 cases with two-part fracture and 8 cases with three-part fracture receive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clover steel plate; 30 cases with three-part fracture and 3 cases with four-part fracture receive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LPHP); 5 cases with three-part fracture and 6cases with four-part fracture received humeral head replacement (HHR).Results All the internal-fixed fractures healed without malformation, the healing time lasted from 8 to 12 weeks with the average of 10 weeks; in those patients having had HHR, no loosening and dislocation of the prosthesis occurred; no such complications as infection, nerve or blood vessel damages were found in all the 174 cases. Conclusions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is of satisfactory effect; internal fixation with steel plate may be performed to two-part fractures, most of the three-part fractures and some four-part fractures according to Neer classification, while some two-part fractures and most of the four-part fractures can be first treated with humeral head based on the inpidual situation.
Keywords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
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steel plate
clover steel plate
humeral head replacement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身所有骨折的4%~5% ,占肱骨骨折的50%。根据Neer分类法,将肱骨近端骨折分为1~4部分骨折,临床上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是无移位、成角或移位、成角不明显(Neer 一、二部分骨折)的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对于移位、成角明显的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甚至肩关节脱位,手术治疗已被认为是最佳选择。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科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或三叶草钢板、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17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74例,男性76例,女性98例;年龄16~81岁,平均51岁;车祸伤95例,坠落伤44例,摔伤21例,压砸伤14例;病程1h~15d。所有骨折均按照Neer肱骨近端骨折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二部分骨折122例,(其中解剖颈骨折32例,外科颈骨折90例),三部分骨折43例,四部分骨折9例,伴肩关节脱位66例。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各组骨折Neer的分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钢板内固定治疗 患者取沙滩椅,全身麻醉,患肢内旋位。取肩关节前上内侧入路,于头静脉外侧0.5cm处分开三角肌纤维。根据术前阅片所掌握的骨折及移位情况,如有肩关节脱位应先行复位,可用骨撬撬拨将肱骨头大碎块复位,然后直视下采用牵引、收展、旋转肱骨远端的方法行手法复位。尽量恢复肱骨头盂肱关节面的完整及正常肱骨头后倾角,恢复肱骨近端解剖位置,“C”形臂X光机透视复位满意后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后所有Neer三、四部分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采用同种异体松质骨条或自体髂骨植骨支撑以防骨折再移位。对于Neer二部分或小部分Neer三部分骨折用三叶草钢板,将钢板置于外侧,钻孔用螺钉固定,肱骨头用松质骨螺钉,肱骨干用皮质骨钉。“C”形臂X光机检查对位情况及螺钉长度是否适合。对于部分Neer三、四部分骨折,选择合适长度的LPHP,将其置于大结节上缘5mm,结节间沟后缘下方5mm~10mm处,先用l枚皮质骨螺钉将钢板固定于肱骨上,再向肱骨头内打入4~5枚锁定螺钉。螺钉尖端应距关节面软骨5mm,然后再于骨折远端打入2~5枚单皮质锁定螺钉。对于肩袖损伤者同时予以修补。必要时可将大结节及不能固定的大骨块缝合于钢板侧方的小孔上以加强稳定。
1.2.2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umeral head replacement,HHR) 患者置于“沙滩椅”,躯干抬高约45°。患肩悬于床外,保证患肩在术中可行屈曲、伸直、内旋、外旋活动。标记出肩峰,喙突及手术入路切口,铺单暴露出锁骨中段外侧的部分。沿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切开,从喙突上内侧至三角肌在臂的止点。向外侧牵开三角肌,向内侧牵开胸大肌及头静脉。牵开联合腱,外展肩关节松弛三角肌并向外侧牵开。确认肱二头肌长头腱,并确认肱骨大结节、小结节和结节间沟,将肱骨头小心取出,根据其周径选择合适的肱骨头假体。暴露肱骨干,手动扩髓。以肱骨远端经髁连线作为参考轴,术中常规选择20°~40°的后倾角放置假体。待固定假体柄的骨水泥凝固后,用40无损伤缝线穿过假体孔,将冈下肌和肩胛下肌肌腱环绕大小结节固定。然后将大小结节相互固定,再将大小结节与肱骨干固定。在大小结节与肱骨、假体柄之间有骨缺损的地方进行植骨。
1.3 术后处理 对与钢板内固定患者,术后患肢冰敷,第2d拔除负压引流管;术后3d开始行肩关节被动外展、后伸及前屈训练,术后l周开始肩关节主动外展、后伸及前屈训练,术后2周鼓励患者进行肩关节正常范围内的活动。肩关节置换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钟摆练习,肘、腕、手部各关节等长活动,待肿胀消退后患肢活动量逐渐加强,术后3~6月基本恢复患肢正常活动。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18.3个月。伤口均1期愈合。内固定术后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未出现松动、移位,脱位等现象。所有病例均无术后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术后的临床疗效在随访时都采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1](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ASES)进行评分,疼痛量表采用VAS 的方式评价。三叶草钢板、LPHP和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值分别为 85.8、84.2 和80.6。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 Courtbrown等[2]2006年经研究预计,未来30年其发病率将提高3倍。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治疗目标为恢复一个无痛的,活动功能正常的肩关节[3]。然而,肱骨近端骨折后骨性解剖结构改变,肩袖功能紊乱,肱二头肌间沟移位,固定不牢固等因素易造成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时肱骨头血供破坏容易导致肱骨头缺血坏死。为此,首先要争取骨折解剖复位,使盂肱关节面保持正常光滑。同时要保持肩袖各肌肉肌腱的正常运动张力,避免肩关节长期制动,以减少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肌腱,肩旋转袖和关节囊的粘连。Yang[4]经临床回顾性研究认为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3.1 三叶草钢板为解剖型钢板,符合肱骨近端的解剖结构,可紧贴骨面,固定方便,且钢板较薄,对表面软组织的张力小,减少了软组织的坏死。允许患肩作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三叶草钢板在上段有多孔,可多方向内固定,比较适合肱骨近端松质骨的粉碎骨折。术中应常规行C臂X线机透视,以防钢板螺钉固定时,螺钉长度穿过对侧,穿透肱骨头进入关节,影响肩关节活动。注意放置钢板时尽可能地减少骨膜损伤,钢板顶尖部不宜过高,原则上不超过大结节顶点,以防止肩峰的撞击。对于有明显的骨缺损者,应进行植骨,否则会影响复位后的稳定性。本组有1例骨折端移位,致至患肢功能恢复欠佳,考虑与骨质缺损较多有关。三叶草型钢板的缺点是,虽对骨折能起一定的固定作用,但抗拔出力差,固定欠可靠,安置后近端体积较大,靠近肩关节易产生肩峰撞击危险,且术中要做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对骨折端的血运同样产生影响。对于肱骨近端粉碎严重的骨折,如Neer四部分骨折,三叶草钢板无法达到牢固固定,螺钉拔出的风险大。
3.2 LPHP与传统的钢板相比,有其特殊的优点[5,6] (1)解剖型设计,术中无需预弯。(2)体积小,手术创伤小,减少软组织刺激,且保护肱骨头的血供,体现微创理念。(3)缝合孔设计,有利于缝合肩袖和关节囊。(4)锁定成角稳定性,钉板间锁定固定有较好的锚合力和较高的抗拔出力。通过钉板间的牢固锁定起到内支架作用,钢板和骨面不产生压力,保留了骨折区的血供,能有效预防肱骨头的缺血坏死。
Lill等[7]报道35例通过前外侧分离三角肌小切口入路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随访29例,2部骨折8例Constant评分平均77.6为良,3部骨折16例评分平均75.1为良,4部骨折5例评分平均64.8为可;多数病例术后3个月骨愈合。Hente等[8]报道了35例肱骨近端3、4部移位骨折,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例随访时间平均8.5个月,优良率为64%,差为23%,64%的病人无疼痛或轻疼,7%,肩外展>90°。其中16%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Hente等认为,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伴骨质疏松及复杂粉碎骨折是安全有效的。
应用LPHP术中应注意:(1) 因肱骨头处的锁定钢板无复位作用,在打入锁定螺钉之前必须使肱骨头碎骨块复位,并用细克氏针临时固定。接骨板顶点应固定在大结节最高点以远0.5cm,即肩袖附着点的位置。接骨板位置放置过高,会增加肩峰撞击的风险;位置放置过低,会使锁定螺钉在肱骨头上的位置欠佳,降低螺钉的把持力,影响固定效果。作者采用的方法是预先选用一枚细克氏针,从大结节向肩胛盂方向打入,临时固定易移位的大结节及肱骨头。C臂X光机下透视复位满意后再钻孔拧入锁定螺钉。(2)接骨板近端至少拧入3~4枚锁定螺钉,若患者骨质疏松严重,则需要更多螺钉固定。作者使用的方法是术前作患肢正侧位等比例X片及三维CT,术中根据影像学资料和探查、测深尺测量的的情况选择最佳长度的锁定螺钉。同时注意螺钉宁短勿长,以防损伤肱骨头内侧关节面甚至进入关节腔。(3)术中应尽量保持肱骨头关节面的完整性,切记不能追求骨折断端的解剖复位。而反复暴力操作,增加肱骨头缺血坏死的几率。作者采用的方法是对于复位后容易移位者,复位后先在骨折断端各拧入一枚皮质骨螺钉,使钢板贴附于骨面起临时固定作用,然后钻孔拧入锁定螺钉。(4)对于骨质缺损严重者我们主张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髂骨。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因患者髂骨的质量差,我们均采用人工骨植骨。
本组40例患者行了LPHP治疗,术者均严格按照以上操作要求进行,术后患者患肩功能恢复满意。在治疗Neer三、四部分骨折时,LPHP比三叶草钢板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因LPHP价格较传统钢板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3.3 肩关节置换是对肩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严重损伤的终末治疗,涉及切除肱骨头, 因此对患者的选择必须十分严格。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粉碎程度和预期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Phipatanakul等[9]认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适用于伴骨质疏松的4部分骨折患者,骨折脱位,关节面破坏大于40%的肱骨头劈裂骨折,解剖颈骨折,骨折分离超过6个月以及选择性3部分骨折患者。Gierer等[10]对24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4部分和头劈裂骨折)行半关节置换后进行前瞻性研究,认为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多伴骨质疏松,可能不适合稳定的内固定,初期肱骨头置换是不错的治疗选择。Visser等[11]认为肱骨头置换的绝对适应证为:肱骨头关节面压缩超过50%,因手术延迟致肱骨头严重吸收 ;众多文献[12,13]认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相对适应证是:Neer分型中的四部分骨折、部分三部分骨折、骨折合并脱位、肱骨头劈裂、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对于年龄
术中确定肱骨头的高度、后倾角及固定大、小结节是非常关键的三个步骤。术前患者均作双侧上臂全长正侧位X片,测量健侧肱骨长度N(肱骨头最高点至内外侧髁间连线的距离),测量患侧肱骨长度F(肱骨干内侧骨距至内外侧髁间连线的距离)。根据X线片上的标尺刻度计算出各张片子的放大率,并计算得出实际长度。患侧肱骨头高度H=NF。在假体上标记出肱骨头的高度,选定合适的后倾角度放置假体。肱骨假体后倾角度的大小会影响肩关节的稳定性。肱骨假体的后倾角度过小,三角肌前部功能障碍,肩胛下肌撕裂,后方关节囊会过紧,有前脱位的可能。我们认为后倾角为25°~30°较为合适。术中切不可为避免术后发生前脱位而人为增加后倾角,否则容易导致大结节术中复位困难及后移,从而增大大小结节与肱骨间的张力,不利于大结节的愈合,直接影响术后功能恢复[15]。术中需确定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关节面最高点的距离为5mm~10mm,且大结节均低于肱骨头。
术后患肩的功能锻炼应放在与手术同等重要的位置,作者强调按照AO原则进行早期安全的功能段练。我们将功能锻炼分为三个阶段,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可分为三个阶段[16]: 术后1~6周为第一阶段,此时以被动的辅助练习为主。患者肩关节应在休息时固定于中立位,预防大结节移位。应早期进行功能训练。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钟摆练习,肘、腕、手部各关节等长活动。局部热疗和钟摆练习作为每次活动的热身。仰卧位肩关节被动前屈、内旋、外旋活动,每日1~2次。在患者出院时(约术后2周),患者肩关节应能达到前屈100°及外旋20°。术后7~12周为第二阶段,此时的功能恢复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术后3个月后开始第三阶段的康复锻炼。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练习,目的是逐步完全恢复患肩的肌力与活动度。每个阶段功能活动量逐渐加强,最终目标是恢复一个无痛,功能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关节。
综上所述,三叶草钢板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经济实用的优点,适用于肱骨近端有移位的Neer二部分骨折、移位相对较小的Neer三部分骨折。对以移位较大的Neer三,四部分骨折,LPHP则是最佳选择。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的终末手段,对于年龄>50岁的患者更为适用。
4 小结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众多,各有其优缺点。一般而言,肱骨近端移位大的二部骨折以及三部骨折,可用三叶草钢板内固定、移位较大的三部分及一些四部骨折主张用LPHP作内固定治疗,严重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需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手术强调保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及血运,修复肩袖,坚强固定;同时辅以早期安全的功能锻炼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Richards RR,An KN,Bigliani L,et al. A standard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shoulder function[J].J shoulder Elbow,1994,3:347~352.
[2] CourtBrown CM,Caesar B,et al.Epidemiology of adult fractures:a review[J].Injury,2006,37:691~697.
[3] Gallo RA,Zeiders GJ,Altman GT.Twoincision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of complex proximal humerns fractures[J].Orthop Trauma,2005,19(10):734~740.
[4] Yang KH.Hdical plate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fraetures of the proximal and minddle onethird ofthe humcros[J],Injury,2005,36(1):75~80.
[5] Fankhauser F,Boldinc C,Sehippinger G,et al.A new locking plate for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J].J Orhop Trauma,2000,14:36~40.
[6] Strohm PC,Kostler W,Sudkamp NP.Lockirg plate fixmion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J].Techniques in Shoulder&Elbow Surgery,2005,6:8~13.
[7] Lill H,Hepp P,Rose T,et al.The ande stable locking proximal humerns plate(LPHP)for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using a small anterior lateral deltoid splitting approach technique and first results[J].Zentralbl Chir,2004,29(1):43~48.
[8] Hcnte R,Kampshof J,Kinner B,et al.Tcatmcat of dislocated 3and 4part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cros with an anglestabilizing fixation plato[J],Unfallchirurg,2004,107(9):769~782.
[9] Phipatanakul W P. Noms TR Indications for prosthetic replacement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J].Instr Course Lect,2005,54:357~362.
[10]Gierer P,Simon C,Gradl G.Complex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management with a humeral head prosthesi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I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Orthopade,2006,35(8):834~840.
[11]Visser CP,Coene LN,Brand R,et al.Nerve lesions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J].J Shoulder Elbow Surg,2001,10:421~427.
[12]Krishnan SG,Pennington SD,Burkhead WZ,et al.Shoulder arthroplasty for fracture:restoration of the“gothic arch”[J].Tech Shoulder E1bow Surg.2005,6:57~66.
[13]Frankle MA,Mighell MA.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of tuberosity fixation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hemiarthroplasty[J].J Shoulder Elbow Surg,2004,13:239~247.
[14]Gregory T,Hansen U,Emery R. J,et al. Developments in shoulder arthroplasty[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HJournal of Engineering in Medicine,2007,221(1):87~96.
骨质疏松骨疼的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 不稳定骨折;桡骨;“T”型接骨板;植骨
桡骨远端骨折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5 cm以内的松质骨骨折,为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常因高能量损伤及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骨折粉碎,波及关节面。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法复位外固定居多,这对简单的关节外桡骨骨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则很难做到关节面的良好复位和稳定固定,往往导致畸形愈合、桡腕及桡尺关节骨关节炎、正中神经卡压、顽固性腕关节痛等。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有完整资料记载使用“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9 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 例,男11 例,女18 例;年龄20~78 岁,平均49 岁。受伤原因:跌倒伤17 例,高处坠落伤8 例,车祸伤4 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3~12 d。骨折按AO分类,B2型7 例,B3型13 例,C1型4 例,C2型2 例,C3型3 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3 例,掌倾角平均-17.7°,尺偏角平均5.6°,X线片上骨折移位大于2 mm,桡骨轴平均缩短5.95 mm。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显示为粉碎性骨折且关节面受累,仔细检查病人并完善辅助检查,确定手术方法,必要时加拍健侧X线片对比。粉碎严重疑关节面塌陷者考虑加做CT检查。所有病人均采取骨折初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以利于消肿。
1.2.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腕部掌侧切口,从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将拇长屈肌腱拉向桡侧,正中神经及其他肌腱拉向尺侧,切断部分或全部旋前方肌,暴露骨折端,尽可能不剥离碎骨片,避免损伤腕关节囊及腕掌侧韧带,保护好正中神经。对于背侧Barton骨折,行腕背侧切口,从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进入,切开伸肌支持带,显露桡骨远端,在C臂X线机监控下,努力恢复桡骨的长度及关节面的平整,纠正桡骨的掌倾角及尺偏角。术中根据情况,对于C3型骨折先行骨折解剖复位,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以克氏针内固定维持复位,如骨折压缩缺损严重,复位后间隙超过5 mm者需行自体髂骨植骨。良好复位后,将“T”型解剖接骨板适当塑形后贴在桡骨骨面固定,以1枚皮质骨螺钉固定接骨板滑动孔,调整钢板位置后,于桡骨远端关节面软骨下2~3 mm置入远端松质骨螺钉。“T”型接骨板固定后如桡骨茎突仍存在不稳定,则保留克氏针辅助固定。术后稳定欠佳者辅以石膏托外固定3~4周。本组病例掌侧切口27 例,背侧切口2 例。其中4 例加用克氏针辅助内固定,2 例行自体髂骨植骨。
1.2.3 术后处理 常规应用抗生素5~7 d,术后第1天即开始手指屈伸活动,肿胀明显者抬高患肢,肿胀略消退后开始进行腕关节伸屈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结合石膏外固定者,固定期间活动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4周后拆除石膏开始腕及前臂的功能锻炼。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0~36个月,记录其腕关节功能状况、是否有疼痛及腕关节活动范围,并拍摄腕关节X线片,测量复位前、后和愈合后X线片,统计掌倾角、尺偏角、轴向短缩的变化(见表1)。表1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质量比较 (±s)
时
间掌倾角(°)范
围平 均尺偏角(°)范
围平 均轴向缩短(mm)范
围平 均复位前-20.95±25.00-17.73.86±15.235.65.20±2.475.95复位后11.17±6.0511.421.89±3.8521.10.12±0.450.85愈合后10.70±5.8510.621.58±4.6120.20.35±0.971.22
2 结
果
本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6~14周,平均9周。手术后测量:掌倾角平均11.4°,尺偏角平均21.1°,桡骨轴向缩短基本矫正。骨折愈合后测量:掌倾角10.6°,尺偏角20.2°,桡骨轴平均缩短1.22 mm。无钢板断裂和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1 例背侧切口由于摩擦导致拇长伸肌腱鞘炎,钢板取出后好转。远期腕关节疼痛、活动轻度受限2 例。疗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1]评定(见表2),优20 例,良6 例,可3 例,优良率89.7%。表2 腕关节Dienst功能评定标准
评估等级主观评估疼 痛活
动客观评估功 能握 力掌屈或背伸减少(°)优无不受限无损伤同对侧<15良偶尔剧烈活动受限接近正常接近正常15~30可经常工作时轻度受限减 弱减 弱30~50差持续工作能力减弱,正常劳动受限明显减弱明显减弱>50
3 讨
论
3.1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传统观点认为,桡骨远端骨折即使畸形明显,对功能影响也不严重,因此传统治疗方法主张行手法复位后石膏或夹板固定,且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确实可以通过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治疗而获得满意效果;但对于远端不稳定的骨折,由于局部稳定性已丧失,且患处肿胀明显,保守治疗多不能达到良好复位和牢固固定,肿胀消退后骨折可重新发生移位。特别是老龄患者,骨质疏松严重,更易出现短缩,致使腕关节桡偏畸形。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腕部生物力学、解剖知识了解的增多以及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有关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手段也不断更新,各种内固定方法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以恢复关节面的解剖为目的,切开复位、“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对恢复腕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十分有效。
3.2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特点 术前了解骨折是否波及桡腕或下尺桡关节、移位程度和稳定性等,对骨折严重程度的判断、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Cooner等指出桡骨远端关节外不稳定骨折有如下特点[2]:a)桡骨远端背(掌)侧皮质粉碎,关节面移位大于2 mm;b)掌倾角向背侧倾斜超过20°~25°;c)桡骨短缩大于5 mm;d)复位后不稳定,易发生再移位。不稳定骨折在纵向牵引下骨折块复位困难,骨折端的骨皮质支撑不满意,有时还可能在骨折端夹有肌腱或骨膜,易发生手法复位后再移位,患者多遗留有外观畸形,腕关节肿胀时间长,功能恢复差,晚期症状较多。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是常见关节内的粉碎骨折,这类骨折关节面严重破坏,分离、嵌插、压缩、旋转、脱位等多种改变同时存在[3],手法复位往往无效或只能部分改善,且由于没有可靠的支撑,复位后常发生再移位。腕关节可能有疼痛、僵硬、功能严重障碍,并可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3.3 手术切口的选择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关键是恢复关节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纠正短缩使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固定防止重新塌陷,尽早开始功能锻炼[4]。桡骨远端周围以肌腱和韧带为主,肌肉组织较少,尤其是背侧。桡骨远端背侧面不平整,主要为肌腱和鞘管等结构,且有Lister结节,没有足够的空间而影响钢板的置放。术后功能锻炼时由于钢板对肌腱的摩擦,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甚至导致肌腱的断裂[5]。其次,桡骨远端骨折块多向背侧移位,背侧的骨皮质断裂、松质骨压缩或塌陷,局部破坏严重,复位标志不清,对合困难。而桡骨远端掌侧缘向背侧凹陷,骨床较平坦,易于置放钢板,同时由于软组织相对较多,对钢板有保护作用,术后发生感染和内固定物外露的可能性减少,并且植骨不易外露。本组27 例采用掌侧切口,效果均良好。因此,我们认为手术切开复位“T”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以掌侧切口效果更好。
3.4 手术技巧 a)采用桡掌侧切口,不经过腕管,使神经得以保护,肌腱黏连概率下降;b)用“T”型解剖接骨板帖服性好;c)可先用克氏针将桡骨茎突复位固定,作为恢复桡骨高度的标志;d)利用滑动孔固定,先打入远端钉,有利于恢复桡骨远端长度;e)注意恢复关节面解剖;f)若骨质疏松严重、骨量缺失大则视情况考虑植骨。
3.5 “T”型解剖接骨板的优点 “T”型解剖接骨板内固定除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外,还可以利用滑动孔改善桡骨长度,用远排螺钉维持掌倾角和尺偏角,有利于关节面平整复位,并能有效地维持关节面解剖对位和稳定性,提供了骨折愈合的良好环境,为早期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本组29 例患者均在术后1~5 d进行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肿胀消退、减少肌肉萎缩、防止关节黏连僵硬,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最终目的是恢复腕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及稳定性,为尽早开始功能训练,减少并发症,获得最好的关节功能创造条件。“T”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而术后合理的功能训练也是手术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Dienst M,Wozasek CE,Deligson D.Dyuamic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7,(338):160171.
[2]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1.
[3]贡小英,荣国威,安贵生,等.“T”型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2,2(40)2:122.
骨质疏松骨疼的治疗方法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339-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又被称为骨关节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是中年以后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其特征为关节软骨组织发生进行性退变、消失 ,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改变 ,退变的速度超过修复及再生的速度。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慢性发展的关节肿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 ,并伴有继发性滑膜炎[1]。KOA是导致我国老年人口病残的较常见的原因之一,据统计在50岁以上人口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脏病而居第二。
1 流行病学
1.1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该病易受环境因素、身体条件和个人生活习惯的影响,近年来有许多作者都注意到了身体、行为和环境因素与老年KOA患病密切相关。王宇强[2]等对2003 /2007西安、天津、广州市 3城市,包括 2组住院患者,4组门诊患者,1组社区人员,共计964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发现年龄、BMI与职业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致病的危险性, 其中年龄危险度最高, 其次是性别、BMI、职业,生活质量对于本病没有危险性。王洪[3]设计了“膝OA患者患病危险因素调查表”,选择近期就诊的老年膝OA患者为调查对象,并与同龄和同性别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发现老年膝OA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居住环境阴暗潮湿例数、高强度运动习惯例数、平时关节经常负重例数、平均吸烟指数、关节炎家族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一般认为,平时关节经常负重、高强度运动习惯以及肥胖都是膝OA常见诱因,前3者都能引发膝关节负荷加重、膝关节磨损增强、最后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
1.2 膝骨关节炎的X线改变与其临床表现、软骨退变之间常缺乏相应的关系。有研究认为年龄是影响KOA病变进行性加重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4]。研究调查结果表明,50岁以上大约 80%,60岁以上 90 %,70岁以上大约 100%有这种增生性改变。但其中有症状者不超过1 5 %-20 %; 不得不求医者仅占5%左右。Wilson[5]等认为在40 岁以上的人群中,某些负重关节的X线片约90%表现有骨关节炎样改变,但仅30%有症状。而Cushnaghan等[6]在一个调查中认为,在具有进展性X线片表现的膝关节骨关节炎男性患者中,约50%可以没有关节疼痛。国内有学者认为,X线改变不能确切反映关节内其他非骨性结构的病变。单凭X线片常对病变估计不足,尤其对中度以下的病变。膝功能分级跟软骨退变的符合率也是较低的,功能为优、良、中的患者,和软骨退变的符合率分别是9%、25%、30%, 说明膝关节软骨的变化,并不一定会引起功能的损害。但是膝骨关节炎晚期中,其X 线片改变、功能评分、软骨退变均达到比较一致的程度[7]。
2 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1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OA发病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1)损伤:关节内骨折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等原因造成关节软骨损伤;(2)过度负重;(3)感染或炎症引起关节软骨破坏;(4)软骨下骨坏死。西医对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保守治疗包括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方面。非药物治疗包括手法按摩、理疗、锻炼、减轻体质量、器械训练等,药物治疗包括局部、关节内及口服用药,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作用达到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目前药物治疗主要有(1)局部用药:目前常用的是NSAIDs类药物。有研究发现使用5%布洛芬凝胶后试验组8%的患者疼痛缓解 ,而实用安慰剂组只有40 %显效。但长期使用也可导致局部皮肤过敏或胃肠道不良反应[8]。(2)关节腔内用药:数十年来关节腔内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常作为局部有红肿或滑膜渗出等炎性反应时的辅助治疗措施[9]。疼痛缓解时间较短,一般在1周以内。透明质酸盐注射主要对早期的x线影像较轻的患者有效。不良反应主要为红肿、疼痛渗出等与注射部位有关的类似关节炎症状,常常由于注射物进入滑膜而不是关节腔有关。(3)口服药物: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服药种类繁多。轻度患者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一般用于起始治疗,可1000mg4次口服,一般用于起始治疗,若剂量加到超过4000mg/d ,可能有肝毒性,产生如果疼痛不能缓解,可加用NS AI Ds 类或更特殊的COX- 2 抑制剂。对中、重度疼痛患首选COX-2 抑制剂。由于COX- 2 抑制剂在长期服用过程中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以 及N S A I D s 类药物对消化道肾功能的影响,有更多新的止疼或促进软骨再生类药物进入人们视野,如硫酸氨基葡萄糖,文献报道及临床观察氨基葡萄糖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小。如果以上药物治疗仍不能有效止疼,或不良反应影响药物继续使用,可选用鸦片类药物[10],此外,国内有学者认为由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与骨质疏松症有密切关系,联合应用鲑降钙素及维生素D碳酸钙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老年膝关节性骨关节炎的方法[11]。
手术治疗:针对60岁以上老人目前常用以下两种手术治疗方法:(1)关节镜下清理术:针对 OA的病理改变而采用的一组方法,包括肥大增生滑膜的有限清除, 半月板的修整, 软骨碎屑及游离体清除,关节腔内增生骨赘清除等。被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12]。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2)全膝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膝关节OA晚期骨关节破坏较多,关节畸形、疼痛严重的老年患者( 6 5岁以上)。可以说是膝OA的最终手术治疗。近年来,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成倍增长,10年成功率已超过95 %[13]。可是由于手术治疗风险大,治疗费用高,不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2.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 老年骨性膝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诸筋皆属于节”、“膝乃筋之府”、“肝主筋”、“肾主骨”其发病机理为:年老体弱者肝肾不足,气虚血亏.致筋骨失养。中医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特色明显,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层临床。
中药内服:为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科疾病方面的优势,不少学者从中医药方面对KOA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大量实验证明,中药通过细胞因子,病理组织,以及对关节局部微循环急谷内压的影响发挥抑制炎症进展,促进软骨细胞增值,以及减轻疼痛的作用[14]。治疗过程中一般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重点,如狗脊、杜仲、骨碎补等中药,补肝肾,强筋骨,可以改善软骨细胞的功能,推迟细胞的退行性变化[15]。此外,中成药治疗本病具有便于服用,贮藏及携带方便,剂量宜控,副作用小等特。可作为OA辅助治疗。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治疗关节炎的中成药有:仙灵骨葆胶囊,益肾蠲痹丸等。
中医外治法:针刺治疗膝OA安全、疗效确切,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6]。是实用、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顾氏[17]等采用采用针刺配合肌力训练与单纯针刺对比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肌力评定及疼痛评分针刺有明显止痛作用,而肌力训练配合针刺止痛效果更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肌肉训练激活了抑制疼痛的β内啡肽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输入和闸门控制对痛觉的调节发生改变所致[18]。且肌力训练弥补了针刺只能达到止痛而不能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方面的不足。针灸治疗KOA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中远期疗效稳定。武氏[19]等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明确诊断的KOA患者经温针灸治疗后 3-36个月,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中远期疗效评估,共收到完整有效问卷286例。其中显效79例,好转187例,有效率 9 3.0%。无效20例,无效率为 7.0%。金氏[20]等认为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是膝关节不良力学效应所致。用针刀松解术加牵引法减少关节的负荷量,降低了关节内的不良应力,使本病的关键――关节内外的力平衡失调得以恢复。胡氏[21]等报道用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在膝关节周围阿是穴处进针刀,直达骨面,剥离粘连,以刀下有松动感为宜,结果优良率为86.7%。此外,中医推拿治疗侧重于松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可解除肌肉、关节囊等组织痉挛,改善局部组织供血,促进局部炎症物质吸收,达到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中药贴敷及熏洗法通过中药直接渗透作用也取得不错临床疗效,李晓春[22]等采用中药透骨草、威灵仙、急性子、生山楂、伸筋草、乌梅、白芥子、皂角、三棱、莪术、生姜、白芷、防风、红花、麻黄、炙马钱子)熏洗后热熨治疗本病32例,结果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
综上所述,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的疾病。采用综合治疗能包含单一治疗的长处, 叉弥补了其不足,可取得较好疗效, 但至今仍然没有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治方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社区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需进一步得到重视,希望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探索致力于推广使用简便,价廉,安全的综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瑛.实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19-333.
[2] 王宇强,王小华,刘天盛,浮煜,林洁,刘德玉.西安、天津、广州 3城市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门诊就治者及社区人员膝骨关节炎主要致病因素:多中心整群抽样分层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1) :8155-8159.
[3] 王洪.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病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医疗前,20l0, 5(8):92.
[4] Palacios L C,Jones WY ' Mayo HG,et a1.Clinicalinquiries.Do steroidinje ctions help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J].J Fam Pract,2004,53 (11):921 -922 .
[5] Wilson MG,Poss R.Osteoarthritis of hip[M].//Moskowitz RW,Howell DS,Goldberg VM,et al.Osteoarthitis:Diagnosis and Medical/Surgical Management.2nd.Philadelphia:WB Sauders Company,1992:621.
[6] Cushnaghan J,Dieppe P.Study of 500 patients with limb joints osteoarthritis.I.Analysis by age,sex,and distribution of symptomatic joint sites[J].Ann Rheum Dis,1991,50(1):8.
[7] 赵维彪.中老年膝骨关节炎150例临床回顾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5).
[8] Tmavsky K,Fischer M,Vogtle - Junkert U,et a1.Efficacy and safetyof 5% ibuprofencream treatment in knee osteoarthritis.Results of arandomized,double - blind,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J].JRheu - ma tol ,2004,31 (3) :565- 572.
[9] 谢 进,韩晋,王伊文,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药物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2010, 8(10):38-40.
[10] Good win L, Kraemer J , Bajwa ZH.The use of opioids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when,why , and how?[J].Curr Pain Headache Rep,2005,9 (6):390 -398.
[11] 刘叶望,张芳权,刘伯亮,等.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与骨密度关系的治疗性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558-7559.
[12] 于海洋,苻东林,陈坚,等.蓟马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 6 (1):31.
[13] Worland RL,Johnson GV,Alemparte J,et al.Ten to fourteen year surivivaland funotionalanalysis of the AGC totalknee replacement system [J]. Knee, 2002,9(2):133.
[14] 郭振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9,21(4):61-62.
[15] 李明祚.健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前后骨质疏松症[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92-3393.
[16] 田琳.针刺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的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24(5):284-286.
[17]顾晓美,徐小梅,孙志成.针刺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8,12(6).31.
[18] 姜贵云,鞠智卿,杨晓莲,等.关节腔填充配合肌力训练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8):68-70.
[19]武永利,张跃全,牛子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针灸治疗的中远期疗效观察[J]. 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2):199-200.
[20]金柱,朱兰,欧伟文,等.针刀松解术加牵引疗法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80例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综合杂志,2009,100:1-2.
骨质疏松骨疼的治疗方法范文6
但时间不长,何峰的身体开始“罢工”:每天一起床,就感觉腰背特别疼,开始的时候是偶尔疼,后来几乎天天疼,而且感觉很僵硬。为了不影响排练,何峰自己去药店买了许多镇痛片回到宿舍,靠止疼药坚持排练。
终于忙完了汇演,何峰觉得自己的腰背已经疼得弯不下了。刚一到家,就被妈妈带到了医院。
经过一番检查,医生告诉母子俩:“早就应该来医院。孩子恐怕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看妈妈和何峰不太明白,在得知何峰是周杰伦的粉丝之后,医生告诉何峰:“这种病就是你喜欢的周杰伦得的病。”
“周杰伦得的病?!”一听自己与自己的偶像得了一样的病,何峰忽然感觉疼痛程度部减轻了,对疾病了解的兴致大增。
古老的疾病
其实,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的骨骼上,就有罹患强直性脊柱炎的证据。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16-40岁的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何峰正好处在这个多发期。”医生为何峰和妈妈解释。
刚开始患上这种病可能根本就没有任何症状,一般来说,当感觉到有腰背疼痛、僵硬的时候,可能已经患病有一段时间了。常见的症状一般有:
腰痛或不适
发生率在90%左右,常为隐痛,并且难以定位。夜间的疼痛还会影响睡眠,休息也不能缓解,活动后反而可以改善症状。
晨僵
经常在起床后感觉腰音僵硬,活动后才可以减轻。
胸痛
由于胸肋关节等部位的肌腱附着点发炎,可能出现胸痛,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加重。
此外,患者还可能有外周关节症状,厌食、低热、乏力、消瘦和贫血等全身症状,以及急性虹膜炎等。
哪些人是“生力军”
虽然强直性脊柱炎是较常见的疾病,但了解的人并不多;而且,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能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有些人在早期也可能只是表现出轻度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等症状。由于病情较轻,所以患病的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的时机。
那么,哪些人尤其应该警惕强直性脊柱炎的侵袭呢?
有家族史
强直性脊柱炎是不是遗传病,还没有定论,但是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有遗传因素的。有报道表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危险,比普通人高20~40倍;国内有调查,其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24.2%,比普通人群高出120倍。所以,强直性脊柱炎是一利,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有家族史的人,尤其应该警惕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症状。
感染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可能与感染有关。有研究者发现,很多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合并有前列腺炎;有一些患者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局限性肠炎的发病率,较一般人高。另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大便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79%,而对照组小于30%。
自身免疫
有研究者发现,6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清补体增高,大部分病例有lgA型类风湿因子,血清C4和IgA水平显著增高。这些现象提示,免疫机制可能参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
其他
其他一些因素,如外伤、甲状腺疾病、肺结核、局部感染等都可能与强直性脊柱炎有相关性,但都缺乏足够的证据。
伤害不只在脊柱
众所周知,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承担着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而一旦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受到伤害的绝不仅仅是脊柱。
疼痛及活动受限
强直性脊椎炎是一种由于椎间盘病变而导致上下椎体骨赘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引起脊椎炎症的疾病,不仅可能导致腰部或腰骶部疼痛,还会伴随腰背疼,导致腰部运动受限,出现腰肌萎缩等症状。
致残率较高
约60%以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髋关节会受到累及,它不仅可使髋关节间隙变狭窄,还可引起骨质破坏,导致髋关节严重疼痛,从而令患者髋关节不敢作屈伸活动,久之则致髋关节形成骨性强直,失去活动功能,造成终身残废。髋关节受损致残者,约占髋关节病变的30%左右,总的致残率约在15%~20%。
其他器官受累
强直性脊柱炎会导致患者的其他器官受累,约有25%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发生心脏病变;2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结膜炎、虹膜炎、眼色素层炎或葡萄膜炎。此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还会产生耳部病变、肺部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等。
经济负担沉重
由于致残率较高,强直性脊柱炎不仅会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许多患者不仅丧失工作能力,生活也不能自理。
药治脊柱炎
由于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并不明确,所以,目前对于治疗它并没有一个“金方法”。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主要目的在于控制炎症,维持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综合的措施,统一施治。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非甾体类抗炎药
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发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活动范围,无论早期或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治疗都是首选药物。常用的有吲哚美辛、阿西美辛、罗非昔布等。
柳氮磺吡啶
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发僵,并可降低血清IgA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活动性指标。
甲氨蝶呤
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柳氮磺吡啶和非甾类抗炎药治疗无效时,可采用甲氨蝶呤。
糖皮质激素
常用的有甲基泼尼松龙,可暂时缓解疼痛。
别放弃运动
在众多的治疗方式中,运动疗法颇值得一提。由于疼痛,许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敢活动,更别提运动了。但事实上,运动治疗可保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的生理弯曲,防止畸形,并保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和肢体废用性肌肉萎缩等。
适量运动
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的运动方式,例如床上伸展运动、膝胸运动、猫背运动、转体运动、扩胸运动、骨盆倾斜运动、仰卧运动等。其他一些能让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游泳、柔软操、舞蹈都可以;但可能导致冲撞及接触性的运动,如柔道、篮球等应避免。慢跑也不被鼓励,因为慢跑有可能导致脚底或脚后跟肌腱发炎,以致行走困难。
在刚开始运动时,可能出现肌肉关节酸痛或不适,但运动后经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如新的疼痛持续2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则表明运动过度,应适当减少运动量或调整运动方式。
呼吸运动和扩胸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还要多做深呼吸运动和扩胸运动。这两种运动都有扩展胸廓、预防肋椎关节强直、增加肺活量的作用,还能间接起到预防驼背畸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