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突发事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突发事件报告范文1
2020
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两篇)
2020
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
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エ的身体健
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我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
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
师生员エ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和报送机制,做
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
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ニ、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1、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
常务组长:***、***;
副组长:办公会成
员;
组员:全体园委会成员;
对应科室:德育处、总务室、
保健室。
2、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事件、免疫接种(或服药)造成的不良反应,
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3、
建立
II
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
上报流程:发现疫情的教职ェ
保健医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领导小组常务组长(后勤副园长、德育保育副园长)一
ー组长(园长)一一领导小组集体根据疫情分析研判一一组
长宣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一常务组长分別向教育局、辖区
卫生部门上报。
4、
上报处置要求:幼儿园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
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
生事件时,应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
话,严格执行幼儿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以最快的
通讯方式在
2
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
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
5、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
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突发事件预防措施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幼儿园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检查,食堂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
康合格证,加强食品原料采购与贮存、食品加工、餐饮具消
毒、食堂的安全保卫等各环节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ニ)増加幼儿园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
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幼儿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
疾病传播。
2、
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
污染环境和水源。
3、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公共
环境卫生,为幼儿园提供ー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幼儿园要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幼儿定期健康检查制
度、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及儿童入园查验
接种证制度。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
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幼儿疫苗接种率,防止
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采取相
应的隔离防范措施。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
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
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大力宣传、普
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提高师生
员エ及幼儿家长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
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
强幼儿及家长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
能力,教育幼儿及家长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
食品。
4、
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建立联系与信息报送机制。建立幼儿园分管部门
与人员、幼儿园与家长、幼儿园与辖区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
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对各类可能引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食物中毒
等)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并发出预警。
(六)做好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力、物力和财カ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现场控
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エ应立即按程序进行上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
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1)
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①
联系辖区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②
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或追回已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
③
封存剰余可疑的中毒食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④
与中毒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
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⑤
组织人员对共同进餐的幼儿或职ェ进行排查;
⑥
积极配合卫健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
取样留验;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⑦
按照政府和卫健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
施;
⑧
对幼儿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和
当地政府以及卫健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⑨
在幼儿园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
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幼员ェ情緒,并开展相应的卫
生宣传教育,提高师幼员ェ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⑩
幼儿园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辖区卫健部
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2)
传染病应急措施:
①
及时隔离患病的幼儿,并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②
教室、寝室等人员集中的室内场所应经常开窗,做到
有效通风透气,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
病);
③
暂停组织室内场所的大型集体活动(主要针对呼吸道
传染);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主要针对肠道传染病);
④
协助卫健部门对患病人群所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⑤
对病人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幼儿、老师进行随访,并
配合政府或卫健行政部门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⑥
加强毎日晨午检工作,对缺勤的师幼逐一进行登记,
并查明缺勤的原因,对患有传染病的师幼劝其及时就医或在
家医学观察,暂停入园或上班;
⑦
每日对患病师幼进行追踪和记录,了解疾病转归;
⑧
密切关注传染病流行情况,必要时经卫健行政部门组
织专家进行疫情风险评估后,可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并经市政
府批准,采取临时停课等特殊措施;
⑨
与患病幼儿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
想工作,稳定其情緒;
⑩
按照政府和卫健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
对措施;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和市政府
以及卫健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在幼儿园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
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幼员ェ情緒,并开展相应的卫
生宣传教育,提高师幼员ェ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卫健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3)
预防接种(或服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
应的应急措施:
①
联系辖区卫健部门(医院),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幼儿
进行救治;
②
停止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封存剩余接种疫苗或药
品;组织人员对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的幼儿进行排查;
③
与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
稳定其情緒;配合卫健部门排查原因,对引发反应的药品、
疫苗取样留验;
④
按照市政府和卫健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
措施;
⑤
对幼儿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和
市政府以及卫健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⑥
在幼儿园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
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幼员エ情緒,并开展相应的卫
生宣传教育,提高师幼员エ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⑦
幼儿园在采取上述应急措施的同时,应向卫健部门和
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4)
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除以上三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的其他类型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参照上述措施执行。
五、善后与恢复工作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
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幼儿园正
常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寝
室、功能室、食堂、厕所、公共环境等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
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经
卫键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井出具有效的病愈证明后方可复
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其水源必须经卫键部门检
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
的有关责任人或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ニ)幼儿园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损害的相关人员的善后工作。
(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
卫生隐患问题及相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
治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疾病带来的威胁,确保幼
儿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
开展,***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特制订出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
在幼儿家长中加大各种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
治知识的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坚持每一天做好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事件的信
息检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3.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
保突发性疾病和传染病在校园里蔓延。
ニ、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幼儿园是各类疾病高发的场所,
一旦出现疏忽和遺漏就会带来不可阻挡的危害幼儿园师生
的生命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应
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当前各种传染疾病高发
的情况,应该加大力度宣传防范传染病和传播性疾病的知
识,提高幼儿的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全力杜绝
传染病在校园的传播,并且要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毫
不放松,真正要做到有备无患。
2.
依法管理、快速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
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エ
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存在的瞒报和忽略等违法行为依法追
究责任。幼儿园成立突发性疾病和传染防治领导小组,针对
可能出现的传染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和医疗救治机制,要坚
决做到快速、及时、完善、稳妥的处理,强化人力、物力、
财カ储各,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保证幼儿园师生的
安全。
三、组织管理
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幼儿园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幼儿园的突发事件防治エ作。
主要职责:
1.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和本地方的
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园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处理
预案。
2.
健全和落实突发事件责任制,检查、督促幼儿园各班
级预防突发事件措施的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
广泛深入班级定期开展突发流行疾病和传染病的防
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幼儿学习生活中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
识,提高幼儿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建立和完善幼儿的每日一次的晨午检记录,及时掌握
幼儿的身体状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流行行疾病和传染
病,坚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治等一系列的反应措施,确
保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和幼儿园师生的身体
健康。
5.
如发生流行行疾病和传染病要及时向上级有关主管
部门汇报情况,并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做好防治工作。
6.
所有应急小组领导成员的通讯方式要
24
小时保持畅
通。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讲突
发事件的登记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
事件,结合本幼儿园的特点和实际,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1.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
应急相应,立即启动一日ー报告制度与加强疫情的通报,ニ
是加强幼儿园各个班级以及部门的公共设施的卫生状况检
疫工作,积极采取消毒措施,确保幼儿园的安全。三是加大
对校园进出入人员的检查工作,最大限度防止疫情进入校
园。
2.
所在地区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
响应,首先在校园内开幼儿园的幼儿开展定时测量检查身体
状况,发现健康问题及时排查和及时救治,并及时向上级有
关部门报告;三是加大对幼儿园的消毒力度,配合上级医疗
部门做好隔离工作,最后及时通告疫情防控情况。
3.
所在地区发生特大突发事件,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
首先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ニ是
全面掌握流动进出幼儿园人员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三是幼儿园加大对カ度对幼儿园各公共设施的消毒力度,确
保校园安全。四是加大防控和监测カ度,并做好疫情的防控
情况公布。
4.
园内出现疫情幼儿园出现疫情后要启动应急预案,针
对感染的幼儿或者老师要及时进行隔离,同时要向上级有关
管理部门通报情况,另外加大力度排查校园的感染人数,有
关部门到来后,通过排查对幼儿园师生进行检测,对幼儿园
进行隔离,杜绝感染者离校,根据疫情的发展的状况制定出
幼儿园突发事件报告范文2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制定本规范。
二、基本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遵循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的原则。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对本规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具体分级标准详见《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络系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管理工作、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四、报告范围与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一)传染病
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
以上死亡。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18、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5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1、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22、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及以上。
(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
(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九)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六、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七、信息监控、分析与反馈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分析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应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制度,每日对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动态监控,定期进行分析、汇总,并根据需要随时做出专题分析报告。
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结果要以定期简报或专题报告等形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向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同业务的专业机构反馈。
八、技术保障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为全国提供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网络平台,用于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信息系统覆盖中央、省、市(地)、县(市)、乡(镇、街道)。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负责辖区内网络密码的分配和管理。网络密码定期更换,不能泄露和转让。
九、监督管理与考核指导
(一)监督与指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专业防治机构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二)检查与考核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定期对本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检查与考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初步报告进程报告(次)结案报告
填报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报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
报告人:联系电话:
事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类别:1、传染病;2、食物中毒;3、职业中毒;4、其它中毒事件;5、环境卫生;6、免疫接种
7、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8、医疗机构内感染;9、放射性卫生;10、其它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等级:1、特别重大;2、重大;3、较大;4、一般;5、未分级;6、非突发事件
初步诊断:初步诊断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订正诊断:订正诊断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确认分级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订正分级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报告地区:省市县(区)
发生地区:省市县(区)乡(镇)
详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发生场所:1、学校;2、医疗卫生机构;3、家庭;4、宾馆饭店写字楼;5、餐饮服务单位;6、交
通运输工具;7、菜场、商场或超市;8、车站、码头或机场;9、党政机关办公场所;10、企
事业单位办公场所;11、大型厂矿企业生产场所;12、中小型厂矿企业生产场所13、城市住宅
小区;14、城市其它公共场所;15、农村村庄;16、农村农田野外;17、其它重要公共场所;
18、如是医疗卫生机构,则:(1)类别:①公办医疗机构;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③采供血机
构;④检验检疫机构;⑤其它及私立机构;(2)感染部门:①病房;②手术室;③门诊;④化
验室;⑤药房;⑥办公室;⑦治疗室;⑧特殊检查室;⑨其他场所;19、如是学校,则类别:
(1)托幼机构;(2)小学;(3)中学;(4)大、中专院校;(5)综合类学校;(6)其它
事件信息来源:1、属地医疗机构;2、外地医疗机构;3、报纸;4、电视;5、特服号电话95120;6、互
联网;7、市民电话报告;8、上门直接报告;9、本系统自动预警产生;10、广播;11、填报
单位人员目睹;12、其它
事件信息来源详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______________
新报告病例数:新报告死亡数:排除病例数:
累计报告病例数:累计报告死亡数:
事件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
末例病人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
主要症状:1、呼吸道症状;2、胃肠道症状;3、神经系统症状;4、皮肤粘膜症状;5、精神症状;6、其
它(对症状的详细描述可在附表中详填)
主要体征:(对体征的详细描述可在附表中详填)
主要措施与效果:(见附表中的选项)
附表: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化学中毒、环境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
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〇”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填卡说明
填报单位(盖章):填写本报告卡的单位全称
填报日期:填写本报告卡的日期
报告人:填写事件报告人的姓名,如事件由某单位上报,则填写单位
联系电话:事件报告人的联系电话
事件名称:本起事件的名称,一般不宜超过30字,名称一般应包含事件的基本特征,如发生地,事件类型
及级别等
信息类别: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〇”
突发事件等级:填写事件的级别,未经过分级的填写“未分级”,非突发事件仅适用于结案报告时填写
确认分级时间:本次报告级别的确认时间
初步诊断及时间:事件的初步诊断及时间
订正诊断及时间:事件的订正诊断及时间
报告地区:至少填写到县区,一般指报告单位所在的县区
发生地区: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如发生地区已超出一个乡镇范围,则填写事件的源发地或最早发生
的乡镇(街道),也可直接填写发生场所所在的地区
详细地点:事件发生场所所处的详细地点,越精确越好。
事件发生场所:在作出明确的事件类型前画“〇”
如是医疗机构,其类别:选择相应类别,并选择事件发生的部门。
如是学校,其类别:选择学校类别,如发生学校既有中学,又有小学,则为综合类学校,余类似
事件信息来源: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途径
事件信息来源详细:填写报告单位接收到事件信息的详细来源,机构需填写机构详细名称,报纸注明报纸
名称,刊号、日期、版面;电视注明哪个电视台,几月几日几时哪个节目;互联网注明哪
个URL地址;市民报告需注明来电号码等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广播需注明哪个电台、几时
几分哪个节目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指传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
新报告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病例数
新报告死亡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新增的死亡数
排除病例数:上次报告后到本次报告前排除的病例数
累计报告病例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病例数
累计报告死亡数:从事件发生始到本次报告前的总死亡数
事件发生时间:指此起事件可能的发生时间或第一例病例发病的时间
接到报告时间:指网络报告人接到此起事件的时间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第一例病人的发病时间
末例病人发病时间:此起事件中到本次报告前最后一例病例的发病时间
主要症状体征:填写症状的分类
主要措施与效果:选择采取的措施与效果
幼儿园突发事件报告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构建肺炎疫情快速防范体系,确保任何一所学校发生疫情时,能快速获得信息,立即组织救治,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县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普及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病毒肺炎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三、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县教育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全面摸排组、物资保障组、督导检查组、安全稳定组、宣传工作组、卫生防疫组、教育教学组、纪检监察组。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我县教育系统应对病毒肺炎的处置工作,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学校一旦出现疫情,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学校、幼儿园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
3.预防为本,及时控制。认真开展排查工作,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部门联动,群防群控。教育局和各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卫生健康、疾病防控等部门沟通联系,形成部门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
5.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和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对全县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应急工作进行组织部署,实施联防联控,开展督导检查,主要职责如下:
1.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学校病毒肺炎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
2.贯彻落实上级的决定事项,做好对学校、幼儿园病毒肺炎的信息监测、预测和预防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
3.督促、检查各学校、幼儿园落实病毒肺炎应急处置工作的情况。
4.学校发生疫情后,会同县卫生健康部门分析和研判由此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果断作出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发出处置指令。
5.协调本系统病毒肺炎的应急处置、事件调查、事后评估和信息工作,及时向上级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事态发展及处理的信息。
6.负责承办上级领导交办的应急管理方面的其他工作。
五、教育局疫情防控应急专项工作组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
组长:
组员:
负责对接、协调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防控工作任务;负责对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县教育局防控工作会议的组织、综合材料的起草和审核;负责教育局防控工作文件制定、下发和简报编辑、对上报告;负责疫情防控结束后所有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负责协调需要局领导出席和参加的关于防控工作相关活动等。
2.全面摸排组:
组长:
组员:
负责对全县各学校教职工、学生,风险区及非风险区的离、返长等情况进行摸排,并向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上报。
3.督导检查组:
组长:李辉健
组员:时衍春、张业成
负责对全县高中、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含民办)落实防控工作措施进行日常的督导检查;负责开学后全县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及常规管理监督工作;负责协调局领导和相科室包保人,对包保学校进行定期督导;负责收集汇总各督导组督导检查情况。
4.物资保障组:
组长:
组员:
负责对局机关和全县各学校防控物资储备、防控工作经费落实等提供保障。
5.宣传工作组:
组长:
组员:
负责涉及教育系统防控工作的信息;负责县教育局防控工作信息对外、对上宣传;负责有关涉校涉生的舆情监控,负责教育系统防控工作的舆论引导;负责师生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6.安全稳定组:
组长:
组员:
负责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期间,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负责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负责涉校涉生社会稳定事件的应急处置;负责局机关及全县各学校离退休老干部、教职工疫情防控工作。
7.卫生防疫组:
组长:
组员:
负责与县卫健局和疾控中心的沟通、协调;负责学校疫情防控技术业务指导工作;负责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中消杀指导,防护物资配备指导;负责学校防护物资废弃物处置指导;协调指导对教育局机关大楼日常消杀、机关出入人员体温检测登记;负责协调指导机关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负责对本科室工作人员体温晨午检和外出情况摸排登记。
8.教育教学组:
组长:
组员:
负责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加强对学校日常管理的监督;负责停课期间“空中课堂”开播等工作。
9.纪检监察组:
组长:
组员:
负责对有关单位和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渎职、失职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负责通过公开电话等方式向县教育局举报各学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措施不落实等失职、渎职问题案件的查处工作。
各校根据工作需要,也要成立相应的专项工作组,并明确其职责分工。
六、学校职责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预案。
2.按照局领导包学校、校领导包年级、年级主任包班级、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包学生、中层干部包教职工的“五包”原则,负责本学校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因病缺课和病因追踪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建立工作台账,做到“一人一档”。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学校发生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县教育局与卫生健康局的督促和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师生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
6.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首选校医或保健教师;
(2)工作要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3)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7.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病毒肺炎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信息报告;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病毒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七、疫情监测
教育局和学校要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到主管教育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各学校要建立学生晨午检、因病缺课病因追踪与登记制度。学校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课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做好记录。
(一)晨检工作
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对早晨和中午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班级要有晨午检记录本,学校卫生室要有就诊登记本、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二)因病缺课及病因追踪工作
班主任要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立即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三)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报告: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系人:
县教育局:
联系人:
八、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病毒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校长、教育局、卫生疾控部门报告。
(2)学校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指派疫情报告人1小时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
2.疫情处置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医疗机构诊治。
(2)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3)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检测和处理。
(4)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校长或分管校长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6)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经报请县政府同意后可采取停课等措施;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7)学校在接到上级部门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师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各学校的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九、善后处置
1.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各学校要做好病人及其家人的安抚工作;要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要形成详细的疫情报告,对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幼儿园突发事件报告范文4
饮水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今年上半年,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对全市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联合督导检查,结果表明,我市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幼儿园)学生生活饮用水存在着较大的卫生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有效预防学校介水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饮水卫生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教育、卫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饮用水卫生工作,将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考核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的督导检查。全市各类学校、幼儿园迅速采取措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全面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消除卫生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用水卫生安全。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学校负责人是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应明确专人负责学生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有关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建立饮用水卫生档案,制定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水污染事件报告程序公示、饮用水卫生监督信息公示、饮水安全制度和饮水安全责任制等,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档案。对不重视学生饮用水工作,未积极采取改进措施,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学生发生介水传染病事件,将按规定追究学校及相关单位部门责任,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三、突出重点,规范整改
自备集中式(自备水井)供水、二次供水学校要按规定办理供水卫生许可证,存在问题的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按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使供水卫生条件和水质达到有关卫生规范和卫生标准的要求。自备供水、二次供水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要按要求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和维护,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化验,确保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一)加强水源卫生防护,防止水源污染
加强对水源的防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学校自备水取水点周围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或化粪池,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管道。水井口应建高出地面20cm以上的井台,井口必须加盖、上锁确保水源水安全。
(二)学校自备水源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学校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时,必须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水质进行全面分析,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并有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水质本底检验报告。对在水质无明显变化、无新增污染源等正常情况下,由县(区)卫生监督所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和频次,每学期至少一次。
(三)加强饮用水的消毒和供水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各学校要加大饮水消毒设施、设备的投入,配备有效的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严格执行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按规范要求开展饮水消毒和消毒效果的监测,并对消毒情况做好记录。
采购和使用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净水剂、消毒剂和输水管等各种涉水产品,必须选择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产品并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同时要向厂家或商家索取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加强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和维修管理。对水井、蓄水池、水塔以及其它的供水设施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检修,并将清洗消毒和检修情况做好登记。
(四)桶装饮用水的管理
进入校园的桶装饮用水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的产品。②产品质量、标识等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桶装饮用水标识上标注QS标志。③必须具备出厂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对进入学校的桶装饮用水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各学校应落实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安排封闭式场所单独存放,并对索证情况和检验报告情况进行专门记录。
学校必须定期对桶装饮用水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在清洗消毒后抽检饮水机龙头水,同时按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做好相关记录。在学校春秋季开学前必须对饮水机进行统一清洗消毒,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凡发现桶装水标签不全、颜色异常、气味不正、口感不纯或已启封的,不得继续使用,应立即封存。
(五)严格健康检查
各学校配备的专(兼)职供水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每年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患有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时,要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并查明病因,待排除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或治愈后,持有效的健康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六)加强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各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饮用水卫生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用水安全知识专栏、板报,告之学生饮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色异味等现象应及时报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幼儿园突发事件报告范文5
如何预防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因其发生的突然性、不可预测性及不确定性,决定了其给社会经济活动以及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灾难性的。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如传染病的爆发可能长期构成对人类的威胁。发生在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致使2000万人死亡,受其影响,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下降了10岁。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和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也再次凸现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危害。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使人们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出现不合理的行为表现,危及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基于恐慌和紧张,面对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会产生一些不受通常行为规范所指导的、自发的、无组织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测的群体行为方式,作出许多不合作和不合理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例如防治“非典”时期发生的有病不敢去医院就诊,不愿意被隔离,不分场合地戴口罩,毫无节制地消毒、服药等,致使有不少人出现不适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交通运输、教育秩序、商品销售、旅游、餐饮服务等领域。如在全国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旅游业遭受重创;航空业继美国“9・11”恐怖事件后又雪上加霜;餐饮服务业每况愈下;因禽流感疫情全世界有超过1.4亿只的家禽染病死亡或遭扑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亿美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了经济增长,对社会的稳定形成了潜在性的威胁。
我省也面临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挑战
近年来,我省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传染病暴发流行。如1998年贵阳市区出现的霍乱暴发流行,2003年遵义市区出现的伤寒、副伤寒暴发流行,都对社会安定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是食物中毒。如2004年贵阳市乌当区一幼儿园出现72名儿童食物中毒而住院治疗,后在儿童吃的奶粉中检出致病菌,为细菌性食物中毒。
三是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即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多个病例,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原因的疾病。此类疾病因短时期内不能明确诊断,控制困难,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四是急性化学中毒。指化学性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常造成群体性中毒。
五是核辐射(放射性)事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核素和辐射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工、农、科、医等领域,由于管理或使用不当常造成核辐射中毒,其死亡率很高。
六是“三恐”事件。主要指生物、化学、核恐怖事件,由实施,对人体健康,社会稳定危害很大。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大城市的过度扩张,使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空气、水源、噪声、垃圾污染、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加上我省农村的卫生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城乡发展极不协调,以及环境和气候的改变,也造成各种灾情和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对我们如何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
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的社会作用
面对挑战,首先要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预测预警作用。
从2003年开始,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在网上直接报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了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动态统计和分析。四级联动系统每天均有专人上网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一旦发现“苗头”,能及早捕捉。依托网络直报系统,有利于及时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评估和采取应对措施,将疫情和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如2006年初,我省某区出现禽流感疫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了对禽类密切接触者和疫区的人群监测,切断了传播途径,未发生从禽类向人类的传播。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定期组织专家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2006年以来全省通过预测预警能力的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仅为2003年1/3。
为保证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及时、有效,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建立了应急队伍并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队伍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包括流行病学医师、实验室技术人员、消杀技术人员、急性化学中毒防控人员、核辐射防控人员、健康教育人员等,保证了应急队伍的多专业构架,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事件的性质,指派相应专业的应急人员尽快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及处置。例如,1998年,我省某大型企业放射源被盗。放射源对人体危害大,轻者造成人体免疫力低下,重者出现放射病(抑制造血系统所致)而死亡。放射源接触人体时间越长,对人体影响越大,必须尽快追回。在当地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核辐射专业人员开启探测器,对可疑现场进行检测,最后在一废旧物资收购门市部查获,因及时采取积极措施,人与放射源接触时间短,未造成人体伤害。2000年我省某地出现鼠疫疫情,接报后,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应急队伍以最快时间赶到现场,流行病学医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人员采集鼠类标本和病人血液开展实验室检查,消杀人员对疫区进行消毒,临床医生对病人集中进行治疗,健康教育人员对疫区群众开展预防鼠疫的卫生知识宣传,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很快摸清了疫情,及时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稳定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