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管制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管制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消心痛 复方丹参滴丸 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脏病[1]。临床治疗主要包括给予充分休息及避免诱发因素、服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等方面。中医以丹参和川芎、丹参和黄芪、川芎和黄芪治疗为主,西医常采用硝酸类抗心绞痛药物治疗。2005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在消心痛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排除标准:参考刘宇伟[2]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排除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者;合并中重度高血压、重度心律失常、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影响心电图确诊心肌缺血体征的患者;合并明显心衰症状患者;有明显出血倾向患者。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均无上述标准所述情况,80例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5~80岁,平均58.8岁;病程2.5~17年,平均6.0年。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8例。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以口服卡托普利,12.5~25mg,3次/日扩冠降压治疗,抗凝、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75mg,1次/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给予硝酸甘油于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缓解症状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消心痛治疗,10mg,3次/日,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0粒/次,3次/日,连续治疗1个月。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孙传兴[3]主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①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发作次数减少≥75%,心电图显示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症状及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50%,静息心电图见缺血段下移治疗后上升≥0.1mV或T波变浅达>50%,但仍未正常;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率为8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6例头昏、头胀等不良反应,未做特殊处理,继续服用后耐受,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往往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的心绞痛,伴随明显的焦虑症状,一般持续3~5分钟,可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等部。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有时心绞痛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血液黏度增高密切相关,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心绞痛引起供血不足的原因多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痉挛、内膜损伤等血管内环境的改变有关。因此,临床治疗以疏通心脉,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流状况,恢复心肌供需氧平衡及调节血脂、清除自由基为主[4]。
消心痛为防治冠心病的常用药物,为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冠脉及全身血管,增加血流量作用时间长,可降低血压,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且临床有报道[5]由静脉滴注消心痛引起的神经源性休克、面部潮红、发热及血管搏动性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本组研究中,有6例头昏、头胀等不良反应,未做特殊处理,继续服用后耐受的情况发生。
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以丹参、三七、冰片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制剂。丹参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拮抗钙,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功能。三七可活血化瘀,冰片可活血散结,引药入络。三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
综述所述,消心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钰,李建华,高希春.当代心脏病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243.
2 刘宇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8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6):7-8.
3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14-146.
交通管制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职业道德;心理健康;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中: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88-02
职业认同(careeridentity)是”职业对个人身份的重要程度”。可以将职业认同简单理解为:个体选择用“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者“正在从事的职业”来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有研究证明,个人发展主动性,与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环境探索均可以预测职业认同。另一方面,有关领域的研究还从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角度指出,当个体处于变革的环境或者明显的与变革有关的外部,内部压力源时,其必须回答并解决类似于“此时职业认同的核心是什么”这样的问题[1],重新评估自己与职业有关的价值和理想;职业认同是在持续地与工作环境的接触过程中获得的,一个在大学期间对职业生涯没有探索或者探索失败的个体,可能会在工作环境中平均挣扎6年~8年的时间。
2003年以来由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后初次就业者数量骤增,就业质量有待提高,且个体与组织之间,个体与工作之间心理契约频繁变化的社会背景下,针对处于从学校环境到组织与工作环境,从学生角色到组织员工角色转变过程的年轻人,探讨“在面临工作压力源这一职业认同发展的关键时刻,个体通过何种途径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地探索并最终获得职业认同,以在渐进地适应过程中顺利地完成发展任务,进而实现与组织在充满变革的环境中的共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既是个人发展核心,又是评估职业适应重要指标的职业认同,有必要在具体环境中,针对处于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个体进行深入探讨。
当今,医学研究生只是通过专业知识,英语及政治考试分数的高低来录取,而没有医德考核,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职业认同感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的社会知识、行为规范和人迹交往能力;有的心理素质差、性格孤僻,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做事马虎草率,待人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由于市场竞争和商品意识的泛化,知识价值观的功利取向与实用取向也影响到医学研究生的自身价值取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各种医德教育活动缺乏热情,而更多地把从医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在临床实践中缺乏责任感,不能做到真正尊重生命,不以病人为中心,而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病人,对病人缺少很好的尊重和理解。
我认为如何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职业认同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从招收医学研究生开始严格把关,以职业认同为基础选择学生
医学本身是门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生命,具有极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医学研究生作为医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更要强调其对医学职业的认同感。我国医学院目前招收临床研究生,只要考试分数达到录取分数线,身体健康,入学后经过三年学习,均能拿到硕士学位,进入临床工作。而这些研究生中究竟有没有不适合当医生的,没有人过多考虑。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当医生的。曾经有临床研究生因为心理素质差,不适应医学工作,最后导致研究生期间的学业无法完成,不能正常毕业。在我国许多医学院校一窝蜂申硕申博,研究生导师人数激增,导致一些医学院校生源明显不足,为此根本不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况,只要考生够到分数线,就统统招进来。这对个人的培养,健康事业的发展都不利,因此学院应该严格挑选学生,真正把渴望学医,成绩优秀,对职业责任强烈认同的学生选。才能保证医学院校多出人才,并且能出好人才。
二、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职业认同教育
临床医学研究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性,以自己的良心、责任和医术成为生命的守护神。在新型医学模式为主体的当今社会,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进一步明确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职业道德。
(一)培养临床研究生的职业认同感
培养临床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医生的职业责任心,荣誉感,职业尊严感。随着社会经济化发展,许多人选择医学院校,是因为医学职业比较稳定,有一门技术能带来可观的收入。而没有把医学作为自己的事业看待,荣誉感很淡薄。新生入学以后,我们可以将职业认同教育系统而全面地开展起来,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认同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医学是一门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专业,不容有半点马虎,一个小小的疏忽,将会酿成无法弥补的大错。可以定期有针对性地邀请医院的相关资深医务工作者,进行讲座,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树立正确的职业认同感。
(二)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选择了医学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要有为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献身的精神。目前,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大概有80%是因为医生的态度和责任心引起。加强临床研究生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就医学研究生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临床研究生一般第一学年进行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第二和第三学年进行临床实践工作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如何去爱病人,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观点并没有受到重视,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做得相对较好。临床医学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其发展关系到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承载着社会、家庭的高期望值,自我定位很高,有很强的成就动机。不仅要承受较大的就业生存压力,还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在功课方面与人竞争。如何促进高层次人才的职业认同,提高其应对挫折、承受压力的能力,从而使其自我潜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为全社会的健康事业贡献最大力量成为最近研究的热门。不少研究也发现,目前医学类研究生普遍存在较大的职业及学习压力,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可以以主题教育,咨询辅导为主的教育模式和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组成的自我教育队,紧密配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完善心理预警和干预机制。引导学生诚实做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适量开设相关的人文课程,安排适当的讲座来增强学生适应环境,抗挫折,战胜困难的意志力。良好的心态是临床研究生工作学习的基础,只有做到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践行职业道德。
(三)注重素质教育,培养临床研究生的治学态度
培养医学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也是职业认同教育的一方面。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其科研成果主要针对未来的临床应用,直接面向患者,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不难发现,不少医学研究生因为偷懒,耐不住实验的枯燥乏味,为了完成任务而造假,写的论文东拼西凑,甚至有人花钱买实验数据,更有甚者请人论文,对于医学研究生而言,学术上的半点虚假都对人类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诚信很重要。在临床实践方面,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主,培养具有较强临床分析能力和较高临床诊疗水平的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现在许多临床导师忙于自己的业务而疏忽了对自己学生的培养,有的学生甚至一年难得见导师几面。针对这种现象,临床科室可以选派临床业务熟练,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当研究生的带教指导工作,建立合理严格的规范化考核制度。全面提高临床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一)医学研究生要树立医学学科与人文学科并重的思想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精神在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医学模式下那种只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显然难以适应新形势。医学比其他学科更要加强高尚的人格修养和人文关怀精神,临床研究生在全面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人文精神。一个人只有学习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将之内化为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优良的品质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到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而各专业的导师更是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导师往往能够很好地将“传道”“授业”“解惑”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指导学生做课题,进行临床实践的同时,关注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将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中,指导研究生在学术和做人上取得双丰收[1]。
(二)加强校园人文文化环境建设,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尤其要突显医学特色,如南通大学一进门就有“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感。学校宣传栏里有最新的医学动态及优秀研究生的风采展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在浓厚的人文文化包围下,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整顿校园秩序,美化生活环境,创建文明校风等活动,使医学研究生在清新优美的育人环境中,塑造美好心灵。
研究生在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医学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作一段时候后又进行研究生学习的,因此整体的集体观念,参与活动的热情度大大降低。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适当的集体比赛,来提高团体的凝聚力。还有些高校组织研究生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了解自身优势,看到自身人文素质的欠缺从而主动加以弥补。通过社会实践,医学研究生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个人素质。
医者,当有仁爱、同情之心,才可以担当治病救人的重任。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职业认同感,可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引导其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正确思考,有助于推动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
交通管制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及医疗水平和人们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然而老年患者的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储备已发生了显著的退行性改变,且多伴有心肺脑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差,麻醉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预后,所以麻醉必须要做到起效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及良好的术后镇痛[1]。现将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所采用的麻醉方法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0-85岁。ASA分级Ⅱ-Ⅲ级,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心病9例,高血压病2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2例,糖尿病6例,脑梗死后遗症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例,三组在性别、年龄、ASA分级构成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均针对原发疾病积极治疗,血压、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尽量使患者生命体征和内环境趋于稳定,以提高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面罩吸氧,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及心电图、血氧饱和度。EA组:取患侧在上,侧卧位,选择L1-2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尾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该平卧位,注入1.5%盐酸利多卡因3ml,观察无全脊麻及局麻药中毒症状后,根据患者麻醉平面分次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8-12ml。CSEA组:选择L2-3或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及体质向尾端注入0.5%布比卡因8-12mg,再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改平卧位,调节麻醉平面T10以下,术中每隔1h追加0.5%盐酸罗哌卡因4ml。GA组:以依托咪酯7-10mg、芬太尼0.1-0.4mg、维库溴胺4-8m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丙泊酚2-4mg(kg.h)、瑞芬太尼6-10ug(kg.h)微量泵持续泵注,间断静注维库溴胺1-2mg/h维持麻醉。术中根据出血情况及循环监测指标变化指导输血补液。
1.3观察指标观察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效果,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minMBP、HR、SPO2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和X2检验,P
2结果
2.1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手术时间的比较CSEA组和GA组麻醉起效快于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mmMBP、HR、SPO2的比较三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术后并发症术后发生恶心、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低下、认知功能障碍的GA组明显高于EA组和CSEA组。EA组和CSEA组比较无差异。GA组有1例拔管后出现左心衰、咯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后经强心、利尿、解痉等治疗后症状缓解,转至ICU继续观察,有1例术后第3天发生深静脉血栓。
3讨论
手术医师常希望能有一个肌松完善、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手术环境。对于老年全髋置换术常用的三种麻醉方式各有特点。①硬膜外麻醉:由于其阻滞的不完全性,造成手术牵拉反应重,麻醉效果常不满意。国内报道的失败率为9.55%。镇痛不完全对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更甚,从而增加了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和呼吸抑制的可能[2]。②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与低平面的硬膜外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当,而且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手术区域肌松完全,患者处于相对清醒状态,利于观察病情。腰硬联合麻醉因血管扩张改善了下肢血流,可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③全麻:由于衰老引起的心脏和血管的改变,使血流动力学对静脉反应更为敏感,更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刺激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常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反应,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血流动力学波动剧烈,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全麻术后恶心、呼吸抑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麻醉方式,这与全麻药物的使用有密切关联[4]。
对于老年全髋置换,腰硬联合麻醉与其它两种麻醉方式相比优势明显,但术前要充分评估,麻醉后30min内循环波动较大,尤其是阻滞平面较高时,要及时补充血容量,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好麻醉平面。综上,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理想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曾因明,邓小明.麻醉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3.
[2]江楠,黄文起,肖亮灿,等.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8):623-624.
交通管制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 空中运输;交通管制;安全运行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164-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航空运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以民航业为例,在十二五发展期间,民航年增飞机达到130量,年运输周转量超过500亿吨公里,以此数据为参考背景,不难推测我国的空中交通的复杂性也是与日俱增,空中交通矛盾也是日益突显。作为空中交通管理的职能部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两方面:1)民航业务量的持续增加使得空中交通的复杂运行环境只会持续恶化下去,而这将会给民航业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可以预见的是民航飞行事故和飞机灾难将会大幅度上扬;2)现有的空中交通管制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飞行导航系统、通信管理系统、地面服务系统以及空中监测管理系统等等,无论在技术先进程度上还是设备覆盖面上都还需要大量的后续工作,在此发展现状下,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并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成为空中交通管制领域的共同目标,这也是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探讨的关键问题所在。
1 空中交通管制的主要理论思想
纵观国内外空中交通管制的发展历程,安全为主和预防为先的理念贯彻始终,安全是航空业的首要工作,也是在整个航空工作必须满足的管理需求。而预防为主的理念则包含了空中交通运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交通运行风险决策以及空中交通预警机制等等,其主要的工作集中在以上几个方面,在风险识别系统中,通过构建交通管制员的心理活动模型,剖析发生空中交通事故时空管人员着重关注的因素所在,其他诸如空域气候异常现象,飞行控制系统的失效模式,动态安全分析模型以及控制管制人员的操作失误等等都是典型的空中交通运行的潜在事故风险;风险评估和量化考核可以基于风险数学模型,构建等比例的风险损失模型,将复杂的事故诱因解析为基本诱因和随机诱因,充分运用概率统计理论,实现多重数据的合理利用,实际结合贝叶斯理论模型和蒙特卡罗模型模拟事故发生过程,构建事故评估的统一分析基准。立足于精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手段,交通管制人员可以针对空中交通风险的时效性、模糊性和群体性的特点,进行预警决策方案的设定。
2 安全运行交通管制的实现方法
针对空中交通管制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详细介绍在实际交通管制的具体运行中可以安全采用的管制方法。
2.1 基于预测的交通管制预警决策方法
本质上来讲预测包含两层意思:根据历史数据对同类型的事件进行预测和分析;对未知的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估。空中交通情况是一项诱因复杂,突发性和偶然性因素聚集的事件分析,基本上遵循以下三点基本原则:1)风险可知原则,对于待处理时间必须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是进行合理的预测活动的基本要求;2)事物连续原则,在科学技术日益完善、人为操作标准化的前提下,偶然性的事故发生率较低,因此需要对事件有一个连续的关注;3)事件可类推原则,利用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为推测活动提供一个理性的基础。
在现有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信息预测的灰色模型(GM),以部分信息为小样本,在合理数学模型的模拟下,找寻出相同模式的时间的普遍规律,如对于时间序列为基于原始数据的事件序列M0,则为样本累加新事件序列M1,对M1进行事件基本元素的均值求解,可行形成递推事件的均值分布曲线,可以极大限度的降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最终发现事件的基本规律。对基本事件进行一元一阶灰色模型建模及其百花微分方程为:
,
上式中,为的背景值,a为发展系数,具体为的发展趋势,b为灰作用值,反应了数据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构建原始的灰色模型的精度监测数据库,可以通过实际交通管制数据的入库进行数据记录和数据反馈、补充。最终作为实际交通管制具体观测数据的评判指标,指导交通管制员的实际操作。
2.2 基于评估的交通管制风险预警决策方法
在现有的交通安全风险预警评估策略中,常用的有专家评估预测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加权评价方法以及人工智能评价方法,各种方法都是基于合理的风险评估指标,通过遴选出合适的评估参数,构建一个综合的评价系统。综合来说其具体的评估流程如图1。
结合上文中所述的灰色模型预测体系,可以构建一个灰色聚类评估预警决策方案,考虑到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信息可以归结为:人、机、管等等方面进行具体划分,以灰色模型对每一项进行风险状态的程度划分,不同程度的灰色值表述了警告级别的高低,类似于模糊理论中的隶属度函数,对不同的灰色聚类进行白化权函数的赋值,选用不存在两个以上灰类交叉,且指标取值属于各灰类聚类系数之和为1,从而更为规范化的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进行空管安全风险灰色聚类评估诊断的应用。中心点即在划分灰类时,属于该灰类程度最大的点。按照不同级别的警告灰色值分类,随机选取r1、r2、r3、…rn等n个数据点,并且根据已知的判断数据将其划分为n个判断区间,(n intervals),连接任意相邻的两个区间的中点值,可以根据白化程度函数获得任意两个区间的三角白化函数的权重值,最终根据综合聚类系数的具体数值决定不同参数的警告级别,在实际的操作中,交通管制人员可以实时的获得不同飞行活动和交通管制行为的风险操作系数,并做出交通管制的指挥操作。
2.3 基于情景分析的交通管制风险预警决策方法
情景分析中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操作人员和事件特征分析,对于操作人员主要是考虑多人做出群体性决策时,个体认知和群体性引导的综合作用是如何体现在最终的预警决策上的,因此,其重点应该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协作性分析,群体性结论的得出依赖于群体认知的趋向性,分析个体的决策贡献量,可以充分的还原决策场景;2)群体沟通特性分析,群体的沟通不仅仅是体现在语言形式上,还包括交流策略的选择,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效果等等;3)典型决策方法的适用范围,根据已有的决策事件的基本特征,可以对典型的决策方法进行适用范围的归纳总结。空中交通实际情况往往手气筒系统动力学的综合影响极大,通过对基于情景分析的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界定,可以看出以情景假设、情景预判及情景模拟为核心的情景预警决策过程,首先需要通过对导致风险事件的各相关要素进行认知及内在关系的结构分析,其发生及发展的机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要素之间复杂关系的定量分析均致使常规的基于层次结构和一般预测及评估的方法难以进行精确地描述与说明。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不同情境下,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构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型,首先需要深入进行访谈调研,获取有效的资料与必要的数据信息,根据特定风险事件中的各种安全风险因子所处状态及相互作用关系,合理提出研究假设,在界定研究的主要风险对象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模型的边界,并结合专家知识对风险因素的因果过膝进行逆分析,可以建立有效的系统动力学方程,获得相关参数的实际数值。
3 总结
航空业的发展也为航空交通管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安全的实现交通管制的日常运行实在是迫在眉睫,在原有的经验型交通管制的基础上,开发全方位的安全预警的机制,提高安全预警的整体决策效率、丰富决策策略,提出多种多样的空中安全交通管制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空中交通的整体安全性。
参考文献
交通管制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膝关节内骨折
[中图分类号] R274.1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b)-150-01
膝关节内骨折一般包括胫骨髁间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关节内骨软骨骨折等[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造成了患者的巨大痛苦,且当其发生时,患者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应及早治疗。本文中,笔者就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膝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比较,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2月~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6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13例和B组(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术组13例。A组的13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0~59(40.2±3.1)岁,其中,砸伤6例,坠落伤3例,撞伤4例。B组的13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9~58(41.3±3.0)岁,其中,砸伤7例,坠落伤3例,撞伤3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A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后进行麻醉,于髌侧做4~6 cm长切口,分离周围组织,复位,克氏针固定,后期处理。B组则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麻醉后,行关节镜检查,后结合X线分型[2]选择不同的骨折固定方法和固定材料,在关节镜辅助下对关节内损伤进行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软件SPP12.0进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治疗随访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HS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B组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治疗后HSS评分优于A组,P均
3结论
膝关节内骨折为膝部常见疾病之一,因其涉及到关节部位,故对其治疗尤应引起注意[3-4]。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关节镜的治疗方式作为一种较新的治疗方式,其效果较佳,具有微创、出血少、对患者身体伤害小等特点[5],同时因其微创的特点其发生感染的概率也大大降低,本文通过治疗前后的HSS评分可以充分看出这一点,说明了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术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膝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对于患者的治疗综合效果较为明显,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这些对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成本,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均有明显的效果,疗效得到了肯定,也从根本上证明了其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优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膝关节内骨折治疗中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固定术综合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进.空心螺钉加钢丝张力带联合治疗髌骨骨折82例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杂志,2008,1(7):37.
[2]陈志伟,廖瑛,戴祝,等.关节镜辅助下仿MIPPO技术治疗B型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8):627-628.
[3]卢世壁,王继芳,王岩,等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86.
[4]崔贵荣,何鹏.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78 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5):397.
交通管制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人为因素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920167—01
1 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的发展及作用
1.1 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当今时代,是处于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的时期,也是非常具有挑战的,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性的发展阶段。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像是北上广和深圳等四大一线城市,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的建设也是快速的得以发展。
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的大力发展,也就决定着未来的空中运输的畅通性,高效性,保证了选择空中交通工具的乘客的安全,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成为了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也是空中交通管制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打造良好空中交通环境的重要条件。各种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空管自动化系统的飞速发展的背后,也必定存在着一些隐患。先说一下自动化系统的优点:空中管制自动化能够很好的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大大的提高了运作效率,增加了各种信息量,整合了各种信息资源,从而很好的降低了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要求,减少了工作的任务量,并且简化了任务的难度,也就加强了管制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空中管制中加入了自动化的操作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危险:一个是自动化系统有一些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时间久了会出现一定的老化等引起的失去作用;再一个就是会影响到空中交通管制员,容易产生由于疏忽大意,过分依赖等引起的事故。因此,如果想要让空中管制自动化系统发挥其最佳的工作效果,就要重视人员方面的安排合理性,用以补足自动化系统带来的潜在危险。
1.2 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空中交通管制中的自动化系统一般具有下面的一些基本功能:
1)对于来自雷达信息的接受和自动处理功能;
2)对于多个雷达的各种信息进行监视和集体处理;
3)对于航班的飞行航线和飞行中数据的处理功能;
4)对于出现的各种空中飞行冲突的处理,以及对空中飞行危险的警报;
5)还可以对于获取的各种信息的显示并且进行记录的功能。
1.3 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们国家使用的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是在雷达监视的平台上,导航时利用的地基台设备,传统的通讯方式—语音通信,这种相对传统的自动化系统是以小范围为中心的,不能够全面的利用通讯卫星的技术,一些高科技的计算机数据的发展也未能起到作用。在这种系统的形式下,对空中管制的岗位的设置,大部分就是根据不同阶段的飞行任务来进行计划拟定的,这就是说,在塔台上的空中交通管制室中,只管控制掌握飞机在地面上的运行阶段就可以了,同时管理民航机场内的飞机起降,负责区域管理室的任务则是控制飞机的飞行航线。可以看出这种任务块的控制中心是航路,或者是空域,在管制的手段上比较偏向短暂性的,有间隔性的控制作为主要调配方式,因此,这个方式很少考虑到各个航班的准时率和经济性,如果面对客流量非常大的时候,将会出现很多冲突,此时将会带给空中交通管制员大量的工作麻烦。
2 自动化系统中人为因素的分析
2.1 空中交通管制的人为因素
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作人员绝不会按部就班的一直以一种工作方式工作,尤其是对于空中交通管制的工作过程中,面对多种多样的复杂状况,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解决方法也不唯一。当前的空中管制也在转变为向空间飞行管理发展,能够达到对空中飞行冲突的提前预报,从而及时的发出警报,做出相应的对策,这样的话,也就大大减少了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压力,减轻了他们的任务难度。同时,更是大大提高了空中交通的安全性,节省了航班能源的消耗,也节省了时间。再者,自动化系统为管制员们提供了各种充足的空中信息,保证了空中管制员对空中飞行情况的各种需要。
一般来说,空中管制的自动化系统都是围绕空中管制员转的,对于管制员来说,就要对空中交通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可以利用通讯设备同飞行员进行交流,一遍对其报告当前的具体情况,例如是否放行、气象情况和飞行要求等一些必要的飞行指示,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快速,比较传统的语音通信,大大提高了空中管制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由于航空飞行工作中人的工作更为重要,人为因素也必然在空中交通管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为因素就是指与人相关的一些因素,其中包含了人和其所处环境,人和工作中的各种设备,也包括人和人的关系。由爱德华提出的著名的SHEL模型中,就把人和周围环境、硬件设备、以及人们之间四者相联系起来,其中都是以人为中心主体的。这个模型中也强调了人作为中心因素,同其它因素
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和谐统一,也直接关系到整体的运作和谐性,也就是说,在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中,管制员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整个空管系统的功能性。
当前民航部门多空中事故的分析统计发现,人为因素与设备因素所占的比例是3:1,人员的分配主要就是空中管制员和机组内的人员,从而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是空中管制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
2.2 自动化设备对人的影响
随着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的发展进步迅速,在应用不断提高的同时,自动化设备对管制员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2.2.1 自动化系统影响管制员的专业技能
应用了自动化系统后,管制员的操作水平就会有一些下降,工作性质也有了一些改变,管制员不需要太多的纯技术能力,而是转变为对自动化设备的掌握程度,包括在机器出现问题时,对系统设备的故障排除能力等。
2.2.2 自动化系统影响管制员的自身认知能力和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力
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将会改变管制员的注意力,导致自身的注意力下降,缺少警觉性,管制员对空中的交通状况的掌握度大大降低了。
2.2.3 自动化系统影响管制员的工作任务
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管制员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管制员的工作难度,使管制员对各种信息的判断和记忆都有所下降,又增加了管制员对设备的管理任务等。
2.2.4 自动化系统对管制员心里的影响
自动化设备的应用,直接减少了管制员和机组人员的沟通交流,同时,也使管制员对设备自动报出的信息缺少判断,不能够完全信任,带来了工作上的障碍和管制员心理上的障碍。
综合上述,未来的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将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发展,在不断的增强与人之间的合作,以及设备技术的更新,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更好地适用于空中交通的管制,更好的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