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1
(一)专业培养目标
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我国医疗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基本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技能,能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性质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本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定位
“老年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考查课程。
(四)教学内容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探讨有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现存、潜在的各种健康问题的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内外老年护理的进展,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评估,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的变化,老年人的保健与健康促进,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等几个方面的专科知识及操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与前期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不仅掌握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各类老年人常见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教学难点
如何将抽象、复杂的老年人各种护理技巧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何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及技能并与临床有机结合。
(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老化的概念,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安全用药原则。(2)熟悉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特征,日常生活护理要点,心理变化特征。(3)了解国内外老年护理的发展现状。
2.能力目标:能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和护理,能够应用护理程序为老年期常见疾病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3.素质目标:具有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的博爱之心,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系高职护理四年级学生,已具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程度的医学临床知识和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耐性、求知欲、自制力较普通大专学生差。
三、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科学性、职业性、实践性。
2.设计思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学用一致,“教、学、做”合一。
(二)内容的选取
1.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
2.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1)总论。任务一:绪论;任务二:老年人的健康评估。(2)各系统、组织老化性改变及相关问题护理。任务一:老年人认知与感知的护理;任务二: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任务三:老年人清洁与舒适的护理;任务四:老年人休息与活动的护理。(3)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一:老年期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任务二: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护理。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采用较为通用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学讨论法以外,笔者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改革:
1.以抢答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选代表进行抢答,最后优胜组给与加平时成绩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方案设计竞赛为基础的教学法。提出设计目标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阐述设计方案并解答学生疑问,以非参与小组长和教师评分方式选出优胜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考核
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含课堂提问10%、学习态度15%、出勤率5%、单元自测10%。
(二)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督导组、教学组、自我反省等多种途径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2
一、大纲、重难点和考核要求
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一些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对不同护理服务方式和不同病人护理的道德要求,同时辅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学习,加深对某个领域的深入理解。
2.《护理伦理学》的重点、难点章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护理关系、第三章——护理道德范畴与护理道德规范、第四章——护患双方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第六章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第八、九章——护理伦理实践各论、第十一章——护理道德之实现——教育、修养与评价。次重点、难点章为第五章——护患沟通伦理、第七章——护理伦理实践总论和第十章——生物医学新进展和伦理问题。
3.这门课程大纲有四个能力层次。(1)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公理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领会: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做出正确的表达和解释。(3)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各部分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问题。(4)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和定理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即识记——能够指出是什么;领会——要回答为什么;运用——要求回答干什么和怎么做。
4.本教材共有11章的内容,每一章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学习目的和要求;(2)课程内容;(3)考核知识点;(4)考核要求。考核要求是三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每一章的教学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的要求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该记该背的点必须完成。采用抽查提问方式落实知识点。每一课结束,针对本章的习题练习必须做,独立完成。从第一课开始到第十一课结束坚持做练习题。
二、历年真题分析及应对方法
教师仔细学习护理伦理学历年真题,历年真题涉及的题型及所占分值: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5题10分;填空题有20个空20分;名词解释有5个15分;简答题4题20分,论述题1题15分。
1.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采用多做练习题的方法,多练自然会做,每一章上完后,就完成本章选择题。填空题考点分布散,没有规律,但又有规律,填空题占20分,有20个空,一空一分,一个空填补出来,这样一分一分的丢分,一般以往考过的不考,重复率也不高,因此把填空题的点勾在课本上,把要填的字落实下来,给学生熟知,关起书来做试卷上的填空题,不会做的记下来,第二天再记,记住后再做试卷上的填空题,按此来做的学生每章填空题就是以后要战胜遗忘了。
2.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有67个。有的章节多,第一、二、三、四、六、十一章多,第五、七、八、九、十章少,重点挑出难记的、基本的、在真题中出现的让学生记下来。
3.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有五题,占25分,论述题一题占15分,两者集中在第七、八、九、十、十一章,而七、八、九这三章最多、最容易混淆,三章有28道题是最难的难题,要求重点背,全部背会,采用班级分成12个或13个小组方式,每组由6个成员组成,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老师抽查小组长或各小组成员。第一章有3题,要记的内容多,重点章节;第二章5题,容易些;第三章3题,第四章3题,第五章有4题,考核的点多;第六章有5题,必考的章节内容;第十章有1题,第十一章有4题,重点章节。容易混淆的题列出来,放在一起背,比如:第七章基础护理的特点、专科护理的特点、整体护理的特点这三题容易混在一起,就用比较的方法记忆。又如:老年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肿瘤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ICU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也容易混淆,这三道题放在一起记忆,效果比较好。不容易忘记,记得牢。少数同学不能按要求全背的,就留到假期完成,当作假期作业,新课按教学进度进行。
4.论述题有1题,占15分。最近几次的全国自学考试最后的论述题换成了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属于考核要求中的最高要求,应用课本上的护理伦理学几个不是一个知识原理分析回答几个问题。灵活性最大,每个案例重复率是零,难度最大。从2008年开始,历年真题论述题出现过9次,案例分析题出现7次。案例分析题要考的概率比较大,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运用能力相对弱,能灵活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的学生太少。3次的案例分析不在教材上,4次案例分析是在教材上,那么就要求学生把书上的9个案例弄明白,我们学校学生的情况就如此,98%学生要拿到案例分析的这15分希望渺茫。所以案例分析题放弃,2015年10月的全国考躲过一劫。我们把考试的重点放在论述题上。
此外,教学一轮结束,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复习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间足可以安排3次,到全国统考这个期间,大量做考试的真题,让不同考生自己查找知识的漏洞,及时补上,自己根据漏洞选做不同的题型,为过关做好充足准备。
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老年护理学 构建 应用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FA)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1986年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主要指通过形成性练习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它具有反馈、强化、改进、激励等功能,目前已在国内外较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医学发展的趋势表明,医学生不仅需要笔试等终结性评价,更需要渐进的反馈性更强的形成性评价。目前,形成性评价已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护理学基础、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相关课题。但总体而言,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较少。鉴于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培养具备知识、技能、情感兼备的老年护理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研究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老年护理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科的应用与发展,也将有助于促进老年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老年护理人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整群选取我校2012级本科阶段2个班级护理学生111名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并以终结性考核方式进行学习评价。整群选取我校2013级本科阶段4个班级护理学生218名为实验组,以考勤、课堂测验、见习报告与反思、小组案例讨论与汇报等方法组织形成性评价,并以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考核。两组学生在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及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测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学生均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授课老师及教学内容相同,理论、实践学时数一致。
1.2研究方法
1.2.1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查阅与分析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邀请老年护理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护理教育资深专家,老年护理专家及学生进行2轮深入访谈,确定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成与实施方法:(1)考勤:满分10分。迟到5分钟内扣1分,5-39分钟扣2分。迟到40分钟以上视为缺课,扣5分。考勤由学习委员记录并评分。(2)课堂表现:满分10分。在理论和见习课,积极回答老师提问,酌情加1-2分(部分正确加1分,完全正确加2分)。理论课与见习课做其它与学习无关事情(如玩手机),一次扣2分。见习时仪表不整齐,一次扣2分。课堂表现由老师登记评分。(3)课堂阶段性测验:满分10分。教学中期由老师依据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进行测验,由老师评分。(4)见习报告与反思:满分30分。参照老年护理学见习手册完成老年护理学见习与见习作业(包括老年人的健康评估与健康教育、见习反思、护理计划等),由老师评分。(5)小组案例讨论与汇报:满分40分。以小组为单位抽取案例库中的老年护理学综合病例,小组成员讨论分析案例,结合见习中的健康评估与护理技能,以PPT形式进行案例汇报。小组案例讨论与见习汇报的评分组成为老师评分占50%,小组互评占40%,小组自评占10%。
1.2.2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观察
(1)学生成绩:对照组采取终结性评价,即在课程结束后按教学大纲要求,依据教学目的由教研室命题,采取开卷考试方式,分值以百分制计算。实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案,即考勤(10%)+课堂表现(10%)+课堂阶段性测验(10%)+见习报告与反思(30%)+小组案例讨论与汇报(50%),分值以百分制计算。(2)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采用张喜琰等研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较。量表包括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和信息素质4个维度,共30个条目,采用Liket量表的5级评分制,总分150分,得分越高说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好。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223,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7883,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眭。(3)学生对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满意程度: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法与实施过程、授课计划与授课内容等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
1.3y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老年护理学的最终成绩比较,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应用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学生对形成性评价在老年护理学中应用总体满意率在80.74%-83.51%之间。可以认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形成性评价评价指标的构成与权重以及形成性评价的总体方法等都较为满意。见表3:
3讨论
3.1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教学评价可以优化与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老年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成绩,与其他学者应用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科中的研究结果相似。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在学期的期末进行,以考试的方式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和修正作用是滞后的,而且考查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全面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对学生的技能、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考查,在评价方式上具备关注学习习惯、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情况能得到全面、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及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学习成绩。终结性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一卷定终生,学生往往考前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记知识点,却缺乏系统知识结构的搭建,自主学习意识明显薄弱。而形成性评价采用课堂表现、见习反思、案例讨论与汇报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以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与考核中能更好地发挥积极自主精神,学得有趣、考得轻松,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
3.2形成性评价对老师的提升作用
终结性评价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评估、探索与改进。形成性评价的开展,使教师在评价时有了更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指标,也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及时、有效地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馈,以及学生在知识、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作为教师,在形成性评价中,由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开始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转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主动思考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的改革。为了更好地应用形成性评价并增强实施效果,教师的教学思路、视野,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将进一步提高。在“教学相长、互为促进”的氛围中,有利于促进护理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以及建设整体素质优秀的教学队伍。此外,形成性评价还能够规范教师在授课中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3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形成性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与互评为辅,以后可以尝试加重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比重,并进一步规范自评与互评的评分标准,以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修订形成性评价指标与权重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此外,按照教学安排,老年护理学的授课是大班模式,即4个班实际合为2个班,每班人数过百,宽大的教室和众多的学生人数是否会影响学习氛围,造成部分学生觉得缺乏老师关注,从而影响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以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需要进一步探讨。总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新方法,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不断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也将成为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4结论
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4
【摘 要】文章就我院高智能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在CPR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在CPR实训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及使用数字网络化实训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心肺复苏(CPR);实训教学
心肺复苏(CPR),是一门常见的急救技术,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急救技能。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了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进一步加快教学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于2012年引进高智能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GD/H1200)。以下就该系统的功能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CPR教学方面的利与弊与大家探讨。
一、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的技术特点
CD/H1200高智能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程学技术与仿生学技术完美结合,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模拟技术赋予一身,他会说话,会呼吸,有心跳,有脉搏,可以自主表现生命体征,对所给与的治疗措施自主而非人为的做出反应。该系统由全身男性模拟人、生命体征仿真器、多参数模拟监护仪、计算机为一体:具有基础护理和高级护理的功能,可提供心肺复苏术、体外除颤等多项急救操作技能。通过虚拟护理案例,制造实际医疗工作场景,提供不同状态病人,不同病情变化,使学生置身于创建的情境当中,利用所学知识做出各种判断并实施相应急救措施,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教师端对每个在线学生的操作手法和过程进行实时视频监控,综合计算机同步统计数据,便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训练考核情况。
二、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在CPR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CPR做为应全民普及的急救技能之一,在养老护理员岗位技能培训中显得越发的重要。护理人员对该急救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对急危重老人的抢救效果。但由于其过程复杂,学生很难顺利掌握。
CD/H1200系统以PPT的形式将CPR课程,通过大量的图片、案例演示给学生,其形式形象、生动,易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规范的操作技巧,应达到的标准,通过不同的训练模块使学生能从感性和理性上迅速掌握知识点。该系统执行美国心脏协会(AHA)2011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实训操作提供3种训练模块:自操作练习、标准操作练习和实战操作练习。
(一)自操作练习:可以随意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FLASH同步演示标准动作,时间控制区、统计区、吹气、按压条形码和操作时间实时显示。不需要按人工呼吸:心外按压=2:30的比例操作。适用于基础动作的自主练习。
(二)标准操作练习:(1)检查模拟人初始状态:瞳孔散大,颈动脉无自主搏动,判断是否符合心肺复苏操作标准。(2)单击“开始”,计时开始。(3)开始操作练习,FLASH同步演示标准动做。(4)胸外心脏按压。系统可依据按压深度和频率统计正确率。当按压深度过浅、正确和过深时,条形码显示为黄色、绿色和红色。(5)人工呼吸。系统可根据吹气量(系统默认为500-1000ML)自动统计正确和错误次数,支持口对口、简易呼吸器对口等多种通气方式。当吹气量不足、正确和过量时,吹气条形码分别显示黄色、绿色和红色。(6)系统实时显示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的波形图。操作成功后模拟人自主出现胸廓起伏,恢复自主呼吸,可触及大动脉搏动,瞳孔LED发光显示。(7)操作结束后,系统自动进行统计,显示学生姓名、操作日期、教师、成绩,并可打印成绩单。本模块适用于标准操作流程的训练。
(三)实战操作练习:根据系统内存案例或自定义案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病人意识状态的判断、标准的急救操作流程。本模块适用于应急演练。
三、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在CPR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一)数字网络化护理技能训练系统的应用使实训教学真正进入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主动式、开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更新了教学模式。
(二)实训教学过程中更加体现互动性及人文的特点: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而是参与到逼真的环境教学中来,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模拟环境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该系统可以模拟病人病情发展全过程,设置病人生理参数,设置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效果,可对各种不同的病情进行训练和考核,丰富了教学及考核手段。
(四)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的培养教师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从基础生命支持到高级生命支持,可以全方位的帮助养老护理学员进行标准化的技能培训。
四、使用CD/H1200系统在实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不足
(一)CD/H1200系统功能强大,涵盖了护理教学大纲中几乎所有的训练项目。可能由于考虑面较广,一些细节问题做的不是很完美。比如模拟人为了进行气管插管的训练,口腔会较大,但在做CPR训练时会发生漏气现象;比如静脉穿刺的管路设置、关节部位的固定装置等等都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
(二)新设备的引用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但如果教师无法尽快的掌握使用方法并运用自如,提高教学效果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应用前一定要请专业人员做好培训,熟练掌握软、硬件系统的操作非常关键。
(三)精心维护CD/H1200系统的软硬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建设一支计算机业务过硬又热爱实训室工作的实训技术维护队伍,适时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要与厂家人员随时沟通,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及时将解决,定期保养。
五、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CD/H1200系统非常适合老年服务与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尤其在CPR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迅速便捷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仿真的模拟环境还增加了学生的职业感,更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和开发CD/H1200系统,才能使这一高智能的教学系统得到最大化的使用,才能使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成为实践型精英人员。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 涉外护理专业;工作情境;英语教学;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31-04
为适应全球化进程,满足国内、国际市场对涉外护理人才的需求,我国部分医学类职业院校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因为涉外护士除了必备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在工作中还需要用英语与医务人员、外籍患者交流沟通,须具备足够的英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与护理岗位需求设计专业英语课程。
一、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选择
基于国际及国内对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应强化工作情境中的英语应用。其工作情境有:导医咨询服务、协助挂号、安排候诊、接听急救报医电话、派出救护车、接收急诊病人、询问病情、急救处理、协助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安排床位、巡房、给药、注射、输液、采血、化验、交代出院注意事项等。这些工作情境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是:听懂护理相关医学英语;与病人及其家属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与医生进行医学技术交流;读懂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用英语做好护理记录和撰写护理日志等。
基于岗位需求及工作情境特点,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应从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三方面选择内容。首先,依据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内容确定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确定应达到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根据工作情境选择知识点、技能点;二是应当涵盖该岗位职责定位所要求的内容。在确定知识内容时,先逐条针对每条技能确定学习者应当“知道”的内容,即知识内容及其要求,如应掌握的专业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认真甄选每条语言知识。技能分析要依据本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进行,选出通过教学能够达到的英语能力。在确定情感与态度内容时,也是先从工作任务入手,确定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什么样的职业精神和态度,最需要的工作品质是什么,以问答、案例等形式呈现出来。通过情境和任务的设计将其融入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任务执行发展各项工作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态度。
二、基于工作情境的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编排与设计
基于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首要的特性就是要采用真实的语料(authenticmaterial),根据目的语真实使用情况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和语言交际任务。其课程的设计及其语言任务的编排都应围绕所涉专业学科知识的应用而不是语言知识本身。因此,以工作为导向、以工作情境为中心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便成为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路径。
首先,基于工作情境设计学习情境。将相关联工作任务进行整合,设计9个学习情境:导医咨询服务和初步问疹;协助挂号和安排候诊;接听急救报医电话和派出救护车;接收急诊病人并作急救处理;协助病人办理入院手续及安排床位;巡房时查询病情并记录;给药、注射、输液、输血;采血与化验;协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与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医患发生冲突。每个学习情境都给出学生将要完成的任务,同时列出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专业词汇、常用句型、语法知识及案例。
其次,在课程设计中,需要结合情境的具体内容,找到每个任务所特有的工作逻辑。每个学习情境都有明确的学习(教学)目标、完整的学习内容和确定的考核标准。学生学习一个情境即掌握一项单项技能,学完一门课程则掌握一个岗位或一组岗位群需要的综合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要以工作任务之间的区别为边界,选择典型任务来使工作具体化。典型任务选取要充分考虑其典型性,达到让学生触类旁通的目的。
最后,准确把握任务设计的智力含量。任务设计必须有一定的智力含量,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只有实施“智慧+技能”的智能化任务,才能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整合起来。任务设计要以工作逻辑取代知识逻辑,整门课程的任务排列线索需要在任务的关系中去寻找。一般地说,工作任务常见的有三种逻辑关系:递进式,任务按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排列;并列式,任务之间既不存在复杂程度差别,也不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流线式,任务按前后逻辑关系依次进行,一连串的任务构成一个序列,往往前一个任务的成功是完成后继任务的前提,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无论是哪种设计逻辑,教师都要将专业词汇、语言知识融于或分散于各个任务中,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词汇链和语言运用知识链。
三、基于工作情境的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高职涉外护理专业(五年制,生源为初中生)英语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Willis的任务学习框架为依据,结合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ESP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创造性地实施基于工作情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任务准备――前期基本能力训练
在任务教学中,要顺利地完成项目任务,是以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前提的。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应注重四个方面的训练:
一是听力训练。听是说的基础,在任务导入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情景对话视频,或布置听录作业,让学生仔细聆听交际口语的语音、语调,查找不足;或选择简单的英语原声录音,让学生作配音练习,以此实现以听助说的效果。
二是口语训练。如在学习《实用护理英语》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任务。任务A:每天请6名学生以患者主管护士的身份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安慰疏导、交流和指导。任务B:设置三个护理病人的场景,如静脉注射、给药、康复护理等,请每个组学生编排护理情景对话,并分角色扮演和练习医患之间的对话。任务C:随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长,老年护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提供的机遇也随之增加。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年护理的特点,接着进行医患之间模拟对话,为老年患者提供药物剂量、营养、保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与帮助。
三是阅读训练。可模拟一些句型结构、常用表达方法,让学生大声朗读。阅读开始之前,播放一段护理病人的视频短片,以吸引学生注意。随后,引导学生讲出视频中出现的护理方面的常用专业词汇以及句型结构,并将这些单词和句型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呈现出来,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问题,要求学生在第一遍阅读后完成。在第一次阅读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泛读。在第二遍阅读时,着重强调文章细节、段落大意、段落间的关系,以此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深层次的认识,进行精读。此阶段教师应设计一系列情境,让学生模拟表达,将常用的表达方法、句型结构、专业词汇运用到口语交流中,以提升学生职场英语的运用能力。
四是写作训练。写作是一种语言生成技能,是一种内心的编码过程,与口语输入的本质是一样的。教师可列出一些小题目,让学生尝试写作,并配合有效地抄写、默写、听写、对话等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法运用能力。如可设置“书写病历”报告的任务,提醒学生病历报告不但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病历卡号等基本信息,而且包括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外科情况等内容。
(二)任务导入――真实语料的输入
英语教学的导入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巧妙的导入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任务中,使教学环节的过渡自然流畅。教师应经常采用问题导入法、复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以及情境导入法等。在导入过程中,应注意导入语料的真实性。语言材料应是来自医院护理场景中常用的语句,且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生动形象化的情境能增进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激发深度交流的愿望。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情景表演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贴近护理服务工作的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开口讲英语的积极性。
(三)前任务阶段――提供交际背景知识
属于信息的输入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向学生提供、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包括新词、短语及句型),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与任务相关的背景知识,引领学生了解必要的医学及护理术语;同时让学生了解实施任务的具体步骤,向学生介绍任务的要求、主题及目标。在这个阶段,语料的输入往往是以主题为中心的。以主题为中心,既能实现信息沟通,以充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则,而且能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
(四)任务执行阶段――语料的加工和应用过程
本阶段是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的机会,能挖掘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教师应注意维持好课堂秩序,使学生始终围绕任务这一中心话题开展活动,对学生任务执行中出现的口语错误,不必急于纠正,以免打乱学生思路。
实践表明,只有基于工作情境的语言学习才是有效果的。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平时背诵孤立的单词,或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其结果是不仅单词和句子背不下来,而且一旦面临某种相近情境也无法恰当表达出来。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通过执行任务将语言运用的过程融于自身的切实行动中,深刻领会了语言如何应用,提升了专业技术技能。
(五)任务后阶段――成果的汇报与展示
本阶段属于任务型英语教学环节中的任务汇报与展示阶段。展示方式可以采用演讲、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形式。在学生表演、模拟的过程中,合理与多元化评价尤其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精确地操练语言,掌握有关句法、语法、词组搭配汇等方面的正确用法,加强语言使用的精确度。此环节教师可安排学生倾听与任务相关的录音,观看相关的光碟,并与自己完成的任务做比较,感受目的语的准确用法,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与任务有关的知识点。
(六)多元化评价阶段――任务评价与语言分析
基于工作情境的英语教学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和语言行为表现评价为主。评价的方式也应因任务而异,可以为口头形式的鼓励、小组评比、自我评价、实践技能考核等方式。灵活得当的评价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沟通师生感情。只要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就应适时地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成功。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因专业性质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培养技能取向,对于涉外护理专业而言,学生未来多是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直接面向患者开展服务,态度、修养、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可以作为评价或测试的重点。教师设置各种护理职业情境,包括护理中的突发事件或冲突等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英语来解决各种问题,学生表达时的态度及处理问题时的专业性可以反映出整体素质。结合学生和未来专业发展目标来进行评测,反映出学生真正的英语技能,有助于查漏补缺,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职业引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230.
[2]余丽霞.任务型教学法在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应用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133-135.
[3]欧阳毓.中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教书育人,2012(21):119-120.
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0
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新要求和规范分析
1.1 考试内容的重新编订
从纵向上看,早在1995年,我国便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划分为包括内外科护理在内的五大类目,这种模式已经延续发展至2002年。2003年,因与其他资格考试的合并,其考试内容也进行了及时更新并缩减为四项,有基础知识的考察,更有专业操作能力的检验。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是围绕护理学的四大分支而展开,实践操作能力上的考试内容则会涉及到护理学的所有知识要点。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又有了新的举措。它在大纲的设定安排上摒弃了过去以学科分类为首要参考原则的方法,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不再局限于各学科间的硬性差别,而是基于系统学的理论视角,综合各疾病类别的临床表现及发病频率,总结日常护理工作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修订后的考试大纲有多方面的细节调整,共包含有21个章节。
1.2 考试科目的变革
改革以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以四大科目为主导,即上文所述的包括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在内的格局安排,改革之后,考试科目的整体结构精简为“专业实务”与“实践能力”两大类别,这两个科目都顺利通过就意味着执业资格考试达到合格级别。
1.3 考试内容更加复杂,对综合素养的要求更高
除了原先规定的五大护理学科内容,修订后的大纲又新增了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中医药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护理伦理学、综合管理等跨越广泛的内容考察,几乎涉猎了与护理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考察手法上,以往强调与重视的是对理论知识的牢固记忆与基本的理解能力,现今的考核重点是应考者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所有护理学知识去处理某一指定的护理任务的能力,如此改革主要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护士在考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力与业务处理能力等等。
二、资格考试下护理教学的变化及改革
1、促使护理教育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使各知识点能细化至学科
为了全面适应与迎合考试大纲的改革要求,基于一定的指导原则将所有考试内容分解到各细小的学科体系中,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对考试内容的全面覆盖。在迎合考试大纲的改革要求,稳步推进护理教学过程之外,以最佳状态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也是大有帮助的。
2、更新护理教学方法
基于系统学的理论视角对考试大纲进行重新修订,更好地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互补。比如,新增的临床案例研究就对考生的问题处理能力有了更高的期待,也迫使教学者不得不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以充分跟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改革节奏。
3、教学模式追求多样化,克服单一死板的理论教学
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跨度较改革之前有了大范围的扩充,且有少量内容在以往的护理教学中基本没有涉猎到。这样一来,便可通过开办小型讲座等形式,灵活地传授相关知识。鼓励学生积极组建兴趣活动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加强对护理学的学习与研究。譬如,可借助“护理操作技术竞赛”等带有竞技性质的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可频繁开展内容多样的护理知识讲座,要充分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重视实习,提高学生临床处理能力
对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全面研究,可发现其中所界定的护理任务主要是指护士在从事临床工作的三年时间内所最为常见的护理工作。因此,要提升对学生实习经历的重视程度,保持与实习单位的密切联系。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规划,时间上要对学生的临床实践积累与理论知识的储备进行合理的安排,尽力满足考试大纲的要求。各实习定点医院也可适时展开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比赛。上述种种对策都有助于学生对护理学的全面了解,有效提高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3、对护理教育教学的未来展望
借助新形势新背景,以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创新为机遇,深化护理教育教学的改革,着力提升护理学的教学质量。使护理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起来,这也是深化护理教学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曙青,朱碧华.实验后反思在《老年护理学》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