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1

 

1 工业经济的新特征

 

1.1 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融合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以信息、金融、服务为主的产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大机器工业,而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下,那些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也在渐渐显露,所以新的管理创新方式应运而生,有的人称之为创业管理方式。创业管理需要重视信息,信息量的多少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获得信息的时间差和如何利用信息往往是极为重要的。人的能力是创业管理需要重视的,还要尽量多地考虑识别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但还要清楚地认识到一点,创业管理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完全摒弃,传统管理方式的优点也应该给予重视,并进行吸取。整个创业管理过程不但有机会的发现和提炼,还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利用。创业管理逐渐将传统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融入到其中,传统的管理方式也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越来越重视。在管理领域中一个划时代的改革就是传统管理和创业管理的融合。

 

1.2 工业经济的文化化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消费结构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变化,文化的需求量明显增大,进而渗透到了工业生产中,文化因素在工业中的各个环节比重越来越大。产品在外观设计上要与大众的审美理念相一致,产品外观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并且在售后服务上也多本着“消费者是上帝”的原则,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服务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工业制造业与文化企业的融合交流越来越多。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传统的由老板控制员工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管理。知识员工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老板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员工的各种文化因素的体现,进而融合到管理中。这样领导和员工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传统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企业的对外关系中也有文化的渗透。传统制造业的经营方式是控制所有的生产流程,但是现代社会中很多烦人跨国公司以“外包”的形式来进行操作,虚拟组织得到了极大发挥。企业间突破那种狭隘的对手观念,合作伙伴在它们之间生根发芽。

 

1.3 工业经济的信息化

 

信息化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企业要想得到大量的市场信息,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方式,通过网络可以形成产品的销售和原材料的供应,并在企业内部实现了网络管理。如今的大型制造业不但有软件、数据库、无线通讯和在线信息服务,还会有信息内容产业的服务。信息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三网合一”的发展趋势,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经济对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工业制造业的每个环节中,还直接参与和经营一部分信息产业,实现了信息转化为商品的可能性。工业化在信息化的改变下有了很大的上升发展空间,不仅能够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培养更多需要的人才,还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企业成本,实现产业信息化。

 

2 工业经济的新型发展策略

 

2.1 发展循环经济

 

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要制定好生产流程,进行科学的管理。生产属于循环经济中从资源到产品的过程,应遵循三个原则。(1)减量化: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2)标准化:设计中要采用标准设计。(3)清洁化: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而要实现这些,应以科学技术进步作为重要的基础,积极引起新技术,最大程度上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在产品科学的设计和制造下,循环经济才有可能得到顺利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使循环经济达到顺利发展,科学的管理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1)政府应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城市的产业机构要科学合理,进而形成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产业链。(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借此来规范循环经济,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对那些肆意污染环境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一方面要对污染企业的建设进行适当地限制,把好容易出现问题的源头,使新建项目免于成为限期治理项目。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好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划分好企事业单位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对现阶段执行的排污收费制度进行改革,适当地提高收费标准。

 

2.2 加强技术创新

 

企业只有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这其中科学技术为重要的推动力,进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工业经济能够与环境处于一种和谐的发展状态。首先,对技术创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经济要实现有效发展,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必要和关键因素。技术创新重要性的理念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深入人心了,并且得到了重视,它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与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安全密不可分。创新是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大的方面。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积极地引导企业更加关注世界先进技术创新,更加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其次,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有一定的方法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技术得以进步,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加快研究、并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条例。(2)加强政府的行政合力和引导力度。(3)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4)建立区域特色经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5)进一步推进品牌培育和技术标准战略。(6)加快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鼓励探索技术创新模式,使企业能够与更多的大专院校展开交流与合作。(7)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3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大信息产业建设的发展力度,促进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的更新,并以此来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加快体制创新,促进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信息化战略的发展中,应结合信息化战略对现行体制、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冲击,主动加快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体制创新,实现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规模发展,加快工业经济增长方式。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1-0011-02

0引言

在经济条件日益完善,传媒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视台新闻也进入了激烈的受众市场竞争之中。面对这种情况,电视台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能力对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打造电视台品牌形象都有重要影响。

1.1 关注受众需求

电视台新闻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电视台新闻的编辑人员,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在电视台新闻播出之前,对新闻结构进行优化,完善新闻内容,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电视台新闻编辑有密切的关系。

电视台新闻编辑能够使新闻内容满足观众的需求,这就要求电视台新闻编辑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平时关注时事政治与社会事件,在生活与工作中培养正确的新闻观念。电视台新闻应该体现国家政治导向,新闻素材的选择也应该立足于社会。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在工作中要建立正确的新闻导向,遵循国家方针政策。电视台新闻编辑要有全局观,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准则,在电视台新闻宣传的过程中,要关注群众的声音,吸取群众的意见,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电视编辑在新闻内容中应该反映国家的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和正确价值观。电视编辑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发现身边的故事,使新闻内容贴近群众,获得群众的认同,在身边发现新闻素材能够丰富新闻素材,获得更多的群众支持[1]。这就要求电视台新闻编辑能够深入生活,了解群众需求。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群众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后,逐渐更加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人们的精神层次提高,对电视台新闻要求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面临更大的

考验。

1.2 重视创新

随着经济发展,电视媒体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于电视台新闻来说,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一定要在新闻进行报到前对其进行充分准备好精心策划。同样的新闻内容,经过精心的准备和策划下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新闻中报道的事件多为突发事件,一些突发事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能吸引群众的关注。遇到这类具有吸引力并能引起社会反响的事件,新闻编辑应该抓住机会,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或后续报道,从而吸引群众达到持续关注的目的。同一个事件,经过不同的策划所产生的影响与吸引的关注度将会不同,能否对新闻事件实现优化报道,将是新闻报道实现个性化的重要手段。

新闻的策划需要电视台新闻编辑发挥自己的能力,加入自己的创意,将新闻内容如实呈现的同时还要使新闻事件具有吸引力。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工作中要丰富自身的能力,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对最新事件进行快速了解,并能够在新闻报道方面展现自己的控制力,对重要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次挖掘,满足受众需求对受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1.3 新闻宣传

电视台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是实时性与真实性,在电视媒介的优势下,电视台新闻具有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便捷性、及时性和丰富性特点。但是电视台新闻在传播中也存在不易储存的缺点,很多受众群体在收看一次电视新闻报道后,难以对新闻中的事件有深刻印象。这就不但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在新闻策划上下工夫,还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全面掌握电视台新闻的特征,看到电视台新闻优点的同时还要看到其缺点[2]。

电视台新闻编辑在新闻宣传中,应该实行反复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方法。反复宣传就是对一件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来进行报道。重点宣传是在进行新闻事件宣传中,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中、重点和深层次的宣传。在宣传中实现人尽皆知的效果,两者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不过两种方法都需要新闻编辑掌握一定技巧才能实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新闻编辑在新闻报道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增强新闻报道的宣传力度,拉近新闻与群众的距离,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内容要求客观真实,并要结合主观描述,在对新闻进行编辑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应该能够满足新闻报道的要求,新闻编辑工作人员是新闻业繁荣发展的基础,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的工作能力,才能使信息得到传播。

新闻编辑的工作对象是新闻,新闻的实效性与客观性使得新闻编辑与其他文字编辑有明显区别。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新闻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对于一名电视台新闻编辑来说,应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基础,培养自身的政治素养[3]。电视台新闻编辑的基本职业能力就是具有编辑能力与编辑素养。不具备编辑实务能力无法胜任新闻编辑这一岗位。新闻报道内容要经过新闻编辑的能力来体现,电视台新闻编辑在面对新闻素材时,是展现其优秀编辑素养的时刻。要呈现优秀的新闻,不但要真实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新闻内容,还需要新闻编辑发挥出自身的能力,新闻编辑首先应能够对新闻素材有整体定位,再对新闻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其次要能够在众多的新闻素材中找出重点,并在新闻报道中突出新闻主体。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整理新闻素材的过程,是对新闻素材进行把握的过程,是体现新闻编辑人员编辑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对整理好的新闻素材进行编排时,将展现新闻编辑人员的思想。作为合格的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能够对新闻有感性认识,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在新闻工作中以理论指导实践,追求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将主观认知与客观事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电视台新闻应该是对社会真实的反映,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新闻编辑具有良好的新闻素养。电视台新闻编辑的工作不仅仅要对新闻素材进行文字处理,还要将文字新闻内容与图像、声音相结合[4]。电视新闻给受众的是视觉听觉多层次的感官享受,新闻编辑人员要结合新闻内容对呈现的画面进行剪辑工作。画面剪辑工作中新闻编辑者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在进行剪辑前对新闻内容了解清楚,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对画面进行剪辑。另外,科技不断发展,电视技术及编辑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发展思维,增强系统操作能力的提升。

3 结论

电视媒体竞争激烈的同时也在快速发展,可以说当今时代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电视台新闻媒体在这种环境下,应该发展自身能力,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提升新闻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电视新闻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受众的地位,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在新闻策划方面增强创新意识,使新闻更具有吸引力,扩大新闻受众范围。电视台新闻编辑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掌握了扎实的电视新闻策划编辑能力后,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能力与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叶晨星灿,陈慧慧,凌玲.提升网络电视台新闻节目核心竞争力研究[J].青春岁月,2013,12:122,121.

[2]武娟.浅析我国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J].科技与创新,2014,20:117-118.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心理疏导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该时期出现的一系列国家激素减少所致的征候群,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1 ]。严重者可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症状和失眠、头晕、心悸、乏力、关节肌肉酸痛等躯体症状。如何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的心理、生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2012年03月―2012年09月,对来自于门诊妇产科、内科、颈腰腿痛专科就诊的68例,45岁~60岁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2012年03月―2012年09月间,本院门诊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68例,其中妇产科29例、内科18例、颈腰腿痛专科21例,年龄45岁~60岁,平均年龄(52.03±4.85)岁。入组者均具有轻重不等的由于围绝经期期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或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群,均自愿参加并协助本次测评和心理疏导,均排除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应激性的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吸毒等病史。

1.2 方法

1.2.1 测评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测题),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评定的时间是最近一个星期,由受测评自己评定。按5级评分(1-5):1=从无,2=轻度,3=中度,4=较重,5=严重。统计指标:⑴单项分,90个项目的各个评分值。⑵总分,90个项目相加之和。⑶总均分,总分/90。⑷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⑸阴性项目数,单项分=1分的项目。⑹阳性症状均分:阳性项目部分/阳性项目数。⑺因子分,共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2]。

1.2.2 心理测评 由经过心理学专业培训过的医护人员对入组人进行测评目的、方法、要求的说明,并指导正确、如实填表。每人共二次测试,第一次:门诊筛选入组时,第二次:通过心理疏导1个月后。

1.2.3 统计方法 第一组:心理疏导前SCL-90自评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见表1);第二组:心理疏导后的自评结果与心理疏导前的测试结果比较,(见表2)。均采用t检验,P

1.3 心理疏导

1.3.1 加强沟通,尽量由跟患者年龄相仿的女性医护人员和病人沟通,医护人员用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取得和患者的共鸣,让她们完全的相信你,从而积极配合心理调节。除门诊个别咨询疏导外,还通过电话、互联网等进行心理交流,随时给予她们安慰、支持。

1.3.2 向患者传授有关围绝经期的生理、心理知识,使她们认识到围绝经期到来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是不可回避一个生命阶段,有些身体不适的症状,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絮乱引起的,只要保持开朗舒畅的心情,不要无病,主动配合医护的治疗和保健,症状会顺利得到控制和缓解。

1.3.3 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告诉她们在围绝经期阶段容易产生情绪不稳、烦躁不安,必须学会和提高自我调节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要因为一时失控,对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增加自身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1.3.4 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娱乐爱好均有节制。饮食要清淡,按时用膳,八分饱注意劳逸结合,定期体检,防止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有病及时就医,按医嘱规范治疗,不能相信游医,使用偏方。

1.3.5 建议保持正常的性生活,性生活有益于心身健康。

1.3.6 争取社会与家庭的支持,必要时与患者家属或单位领导联系,让他们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到仍然被需要、被尊重,增加了患者的责任感,并认识到自我价值。

2 结果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女性从成熟走向衰老的过渡时期,是衰老过程的一个转折点。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据调查,2000年我国50岁以上妇女达1.2亿,2030年将达2.8亿。围绝经期妇女中,90%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70%~90%会发生月经失调,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中10%~30%症状严重[3]。关注这一大群妇女的健康,预防相关疾病,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对个人、家庭、社会意义重大。

本次6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心理疏导前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显示总均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项目的平均分都高于国内常模(P

68例患者心理疏导后与心理疏导前 (SCL-90)测评对比显示:心理疏导后患者总均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项目的平均分均较心理疏导前明显降低(P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围绝经期女性生理、心理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农村地区,对围绝经期保健预防相对滞后。许多妇女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认识态度,使自己陷入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不能自拔;因为健康知识缺泛、保健意识薄弱、心理调节能力差,使她们还不明白自己已处于一个威胁健康的边缘地带。这一切都有赖我们医护人员给予她们有效的心理支持。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何 仲. 妇产科护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135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制约因素;提升对策

一、引言

我国民办高校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逐渐恢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在数量上己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且教学质量也逐步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办学特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经政府有关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普通高校达320余所,其中本科院校45所;实施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有322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有900所。三类院校共计1500余所,在校生已超过700万人。①

二、民办高校的竞争环境及特点

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性质,决定了它与义务教育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竞争性。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民办高校为争取教育资源,而在生源、升学率、就业率、师资、经费等领域展开竞争。竞争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竞争在改变自身地位的同时,也避免面临衰败或倒闭的危险。民办高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竞争形势:

1、公办高校激烈的竞争压力

民办高校起步晚、起点低,与公办高校相比,无论是办学实力、经费保障,还是知名度、影响力都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民办高校在创办之初,为避免与公办高校的正面交锋,选择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历文凭教育等教育领域。但公办本科高校,随着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出台和收费限制的放宽,都在积极拓宽高等教育领域,走多元办学之路。因此,二级学院、职业教育迅速得到发展,这使得公民办高校办学层次和招生对象趋向相同,激化了竞争。

2、各类多元化教育产品的威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应运而生,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现在逐渐变成是众多传播知识的场所之一。除了先前的函授教育、电视大学的学历教育外,又出现了远程高等教育,这必然加剧高等教育机构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竞争。

另外,随着国际合作的日益密切,使得高等教育趋向全球化。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界限在逐渐打破,相当数量的国外高校不仅面向我国招生,而且还通过与国内高校合作办学、开设跨国网上课程、在我国建分校等方式争夺中国教育市场,使得民办高校在面临与国内公办高校竞争的同时,又面临着与国外高校的竞争。

3、高等教育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

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精英高等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造成民办高校面临考生选学校而非学校选学生的严峻的竞争局面。

4、竞争领域的不断扩展

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以及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的竞争领域逐步扩展,既有物力、财力资源的竞争,又有人力资源的竞争;既有有形资产的竞争,又有无形资源的竞争;既有教学科研方面的竞争,又有社会服务方面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民办高校迫于生存压力,在竞争中所关注的重点仍处于低水平层次,主要集中在专业学科数量、教师待遇、办学经费以及就业率等量化指标的对比上,这种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的量化指标的竞争,将制约我国民办高校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5、出现过度竞争的迹象

过度竞争是指某个产业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已经使许多企业甚至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状态,但由于行业退出壁垒较高,企业不得不以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状态,长期地持续竞争下去。我国民办高校已显露过度竞争的迹象,比如:地毯式轰炸宣传的招生现象,给人留下“华而不实”的不利形象;缺乏长期合理规划,热门专业的重复设置,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不切实际的盲目定位,没有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不断加大投入,扩大招生规模,片面追求规模效益,增加了办学风险等等。

三、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制约因素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提出了著名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概念,认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或知识。

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组织内部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其中核心资源是基本构成要素,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合理的组织,就会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核心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品牌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另一构成要素是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不仅是指技术开发能力以及建立在技术开发上的自主知识产权,它包括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市场推广能力与应变能力。核心竞争力并非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各项要素的有效整合。

2、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借鉴核心竞争力理论,并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特点,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民办高校以其不同于公立高校的特殊办学资源和运作机制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宝贵的创新管理经验、人力资源、学术科研能力等,并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有机整合民办高校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战略性发展资源,使资源与高校办学能力协调、交融互补成一体化积淀而成的一种独特能力。它能使资源优化配置,集中资源和精力于组织的关键环节或领域,形成蕴涵于民办高校内质的、独具的、难以模仿或移植的、支撑民办高校过去和现在及未来的竞争优势,使民办高校形成自己的品牌。

根据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实际来看,民办高校为获得竞争优势而形成的自己所独有、且难以被公办高校等竞争对手模仿的东西相对较少,毕竟民办高校在学科建设、人力资源、科研实力等总体上仍落后于公办高校。唯有灵活高效的办学体制,是公办高校不能相比的。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自身体制的优势。

3、影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制约因素

(1)产权主体不清晰

当前民办高校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有社会承办学校、公立转制学校、私人办学、事业单位办学、股份制办学、教育集团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形式。其中的投资主体主要有举办者、国家、捐资办学者等,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举办者的投入、政府的政策资助、学生家庭承担的学费、银行贷款及社会捐资等。由于办学主体以及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各异,办学主体多元化导致民办高校产权主体的多样化,产权本身的组成形式相当复杂。

(2)产权分配不合理,合理回报难以实现

我国民办高校大多数依靠个人及营利性团体投资举办,真正依靠社会捐赠举办的比例非常少。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在保证学校公益性的前提下,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取得合理回报。但实际上由于“合理回报”缺乏可操作性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很多民办高校违心选择“不要求合理回报”。民办高校投资者投资办学要承担资产风险,却不能享有财产的收益权,这并不符合权力与义务对等原则。

(3)师资队伍建设难

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保障。目前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有这样几个特点:以兼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稳定性差,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兼职教师年龄偏大,民办高校的师资挑选范围非常有限。全职教师普遍年轻,缺少中年骨干教师。这种年龄结构单一的教师队伍,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教师中短期行为较多,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4)办学资金筹措难

资金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民办高校在我国刚起步要想在高校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高投入、高起点,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争取更大的发展。目前民办高校是靠自筹资金发展或是社会相关机构和热心教育事业的个人集资。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5)专业设置趋于雷同

由于民办高校不注意考虑形成自身特色,不顾自身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一窝蜂地追随社会热点,造成民办高校专业设置雷同,学科体系不健全,专业领域狭窄,教育资源的使用率低下,不利于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降低了人才的质量。在专业设置方面往往倾向于办成本较低的专业,如文科类专业和其他实验设备要求较少的理工专业,如财经类、外语类、信息与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等。

(6)品牌与声誉较难形成

民办高校已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品牌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认为加强了师资力量、拓宽了专业设置、解决了学生就业就是品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民办高校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确立一个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是否拥有本土的、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这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

四、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策分析

1、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

不同的民办高校自身情况差异很大,民办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给自己制定不同的战略目标。在给自己定位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和公办高校比较,是定位于公办高校的补充还是公办高校改革的样板;与同类民办高校比较,是行业领先者,还是行业追随者。

部分规模小、办学力量薄弱的学校可考虑形成自己鲜明的教育特色,可以凭借设置市场紧缺急需的专业,形成某种人才的相对垄断的供给,树立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教材、教育方法等,在公众中形成“小而优”、“小而精”的形象,为自己寻找到适宜的发展空间。

2、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从广义来说,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家的宏观管理制度;二是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讲,必须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建立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即: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从体制上保证民办高校充分的自和决策权;并在投资、捐资、资助、招生、就业等方面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政策倾斜。

从学校内部层面来讲,制定切实高效的管理制度与流程,将构成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能力,也将整合民办高校多项技能、资源,使之成为系统化的核心竞争优势的转化器。因此,民办高校要改变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方式,建立扁平化的柔性管理模式,降低机构扩展带来的交易费用,达到快速反应,提高效率;要在民办高校内部建立、健全以董事会为代表的决策机构、以校长为代表的执行机构和以党支部、教代会为代表的监督机构,理顺三者关系,形成高效、合作、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

3、实施专业布局的“蓝海战略”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从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出手,减少竞争以获取新的增长点,我们把这种战略称其为“蓝海”战略。民办高校的专业布局包括调研、规划、实施和调整等方面,除了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和行业岗位的需求情况与预测外,还要清楚其他学校举办相关专业的情况,了解该专业在市场的“饱和度”。一旦某一专业相对于市场需求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则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将出现困难。民办高校的专业布局要做到客观性和科学性,防止“一窝蜂”式的盲目性。

4、构建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民办高校的学费收入是学校主要经费来源,其收费标准要略高于公办高校。高收费如果没有高质量,民办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生源质量、教学设施、师资水平、课程设置、过程指导、成绩考核、学风教风等多种因素。以学生为例,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相对而言,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这时,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推动和学习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核心竞争力作为组织长期优于竞争对手的整体能力,它的形成来源于组织内各种能力的有效整合,而这其中教师的主动性的发挥是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持续动力所在。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关键是要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还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

民办高校与国内公办高校相比,具有很强的办学自主性。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和激励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教师激励机制,即:建立一种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兼顾的管理机制,吸引、培养、留住优秀教师。

注释:

①edu.省略/news/200912/1230_6978_1492627.shtml.

参考文献

[1]周国平,胡一波.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锐译.华夏出版社,1997.

[3]罗道全.民办体制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

[4]叶蕾.民办高校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J].管理观察,2009(30).

[5]汉吉月.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

[6]郭瑾莉.核心竞争力视角下我国民办高校的宏观环境分析及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6(23).

[7]李瑛.从价值链角度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科技创业月刊,2009(6).

作者简介: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信贷市场 实体经济 美国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不断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外部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和流动性水平的影响日益显现。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新开放条件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这种“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的传导与不同汇率条件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密切联系。在“后危机时代”,主要外部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发钞国,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对国家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和信贷供给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实证研究了1998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和信贷供给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和信贷供给具有显著的溢出性影响,但在不同的汇率条件下,其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余下部分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文献回顾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1963;Fleming,1962),一国货币供给变化可以影响他国的主要经济变量。在固定汇率制下,A国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贸易伙伴国B国外汇储备增加和货币发行增加,流动性膨胀;而在浮动汇率下,A国货币供给增加会造成A国利率下降和货币贬值,加剧A国资本外流到B国,造成B国流动性膨胀且货币升值,净出口减少,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向影响。根据Obstfeld & Rogoff(1995)、Corsetti & Pesenti(2001)等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模型,A国的流动性增加还会造成世界利率下降,这对于资产价格上升具有推动作用。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资产价格上升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造成信贷的扩张。

具体到货币政策指标间的溢出效应问题,Frankel和Rochett(1988)发现美国货币政策的扩张可以降低世界利率水平,但美国货币政策扩张带来的支出转换效应则没有得到一致的预测结果。Grilli和Roubini(1995)发现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指标对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有显著的响应。Canova(2005)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冲击也会引起拉美国家货币政策指标的显著响应。Kim(2001)认为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美国货币政策对哪一个国家有指向性的冲击,而是因为美国货币政策对于世界经济有明显的冲击。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溢出效应的检验

本文在这一部分使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产出和信贷供给的溢出效应。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样本为1998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这是因为我国在1998年对货币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改变了货币政策对信贷投放的规模控制。

中国的信贷供给主要受到实体经济产出与利率的影响。本文使用银行体系人民币贷款总额代表信贷供给水平。为保证数据可比,本文使用CPI对信贷供给进行了价格调整,并对贷款总额取对数,得到信贷变量loan。经济产出水平使用可比价GDP的对数序列y表示。利率水平使用经时间加权和价格调整的贷款利率i。美国货币政策操作采用联邦基金利率(FF)指标予以衡量。以上的中国数据来自中经网数据库,美国数据来自美联储和OECD数据库。

(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本文分别使用ADF方法、PP方法和KPSS方法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各种检验的结果均显示,产出序列(y)和信贷序列(loan)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而KPSS检验的结果,我国实际利率序列(i)和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FF)为I(0)序列。一般认为,ADF检验和PP检验对小样本数据的检验效力不如KPSS检验。因此,本文认为这两个变量为I(0)序列。

(三)协整检验

中国产出变量(y)和信贷变量(loan)均为1阶平稳过程,可以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见表2。协整方程有截距无趋势项、自回归无趋势项。在选择滞后期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用有限期VAR模型代替VARMA(向量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根据AIC、SC、HQ准则,以及LR、FPE指标,确定VAR的最优滞后期为4,则Jonhonsen检验和VECM模型的滞后期为3。检验结果显示,y和loan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向量。

于是,就可以估计相应的VECM模型。其中向量,C为截距项,为差分向量,为根据误差修正方程得到的修正项。

(1)

对方程(1)进行估计,误差修正方程的结果如(2)式,VECM模型结果如(3)式所示,Coin为误差修正项:

(2)

(3)

本文发现FF增加对中国信贷增长

(loan)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对实体经济增长y则有显著的负影响。这个结论符合Redux模型等新开放条件宏观经济学模型所得出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政策对他国流动性产生正向影响,对他国(比如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产生负向影响的结论。

然而,考虑到2005年7月以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我们有必要对2005年第2季度以前的样本进行研究。实际的估计结果如(4)式所示。

(4)

该结果符合本文的预期。在汇率稳定的条件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增长和经济增长均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有所降低,只在10%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这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在固定汇率下,一国货币政策对贸易伙伴国的流动性和经济产出均有正向影响的结论。

在(3)式的系统中,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不是内生变量,不能直接在Eviews中求解其脉冲响应函数。因此,本文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模拟联邦基金利率对中国信贷规模和经济产出的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可知,中国贷款规模对联邦基金利率的单位冲击有一个负向的响应,在很长时间内才逐渐消失。而中国经济产出规模对联邦基金利率有一个短暂的正向响应,然而很快消失。根据(4)式,使用1998Q1-2005Q2的样本期进行模拟的结果见图3和图4。

由图3、图4结果可知,2005年以前,中国信贷规模和经济产出规模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单位冲击均有长时间持续的负向响应。这说明在2005年汇率改革以前,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产出和信贷供给均有正向影响。2005年以后的样本会对实证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的原因是2005年以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加频繁,而且趋势变化更加明显。

结论

本文的实证研究显示,在整个样本期内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的影响,但在2005年第2季度的汇率改革以前,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则具有正向影响。这符合“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新开放条件宏观经济学对于不同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判断。另外,美国货币政策在整个样本期内均对中国信贷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仍然存在,美国仍可能通过再次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因此,全球流动性进一步膨胀的风险犹存,仍需要对美国实体经济的运行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动向进行持续监控,以积极应对。

另外,不同汇率条件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于中国的流动性水平和实体经济具有重要影响。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了双向波动现象。这反映目前国际游资的流动方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既可能通过流动性效应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同时也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需密切关注其对中国经济的最终影响。

参考文献:

1.Canova,F.. The Transmission of US Shocks to Latin America[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Vol.20

2.Corsetti, G. and Pesenti, P., 2001, Welfare and Macro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6

3.Frankel,J. and Rockett, K., 1988,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 Policy Coordination When Policy Makers Do Not Agree on the True Model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8

4.Fleming,J.,1962,Domestic Financial Policies under Fixed and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R]. IMF Staff Papers,9

5.Grilli,V., Roubini, N..Liquidity and Exchange Rates: Puzzling Evidence from the G7 Countries. Mimeo,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6.Mundell,R.,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9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理论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06-02

1 引言

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建筑产业链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工程建设项目从投资决策到建设实施全过程提供专业化服务。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作为工程项目咨询服务的主要依托,是投资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中介,承载着项目决策与管理等政策咨询工作[1],行业类别属于第三产业中的社会服务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主要通过对各种工程信息搜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为客户提供项目设计、实施和运行等方面的建议及措施[2],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依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内部与外部等多个层面的原因,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3],致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进行分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4]。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的[5]。梳理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最高层次的企业能力[6],是对企业在竞争中盈利与自身进化有明显作用的、特有的积累性资源和能力的复合体,具有价值性、排他性与动态性特点[7]。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成果如表1所示。

表1说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同属企业内部特性,它是文化的一种演进,是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同时,有效的知识管理、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措施方面,相关学者的研究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包括组织创新、知识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耦合机制等。可见,现有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基于此,本文拟从价值链视角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进一步剖析其构成因素及提升策略。

3 价值链视角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价值链是指从原材料的选取到最终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的过程。对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来说,其主要环节包括选择价值、提供价值和宣传价值,其价值链如图1所示。

3.1 价值链中的基本活动

基本活动主要涉及产品的实物生产及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对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而言,其主要环节主要是选择价值,通过恰当的市场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项目计划与成果形式,尽可能体现本企业与众不同的特点及鲜明的个性,并将这种形象传递给客户[9],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并为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奠定基础。同时,由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是一类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知识服务型企业[10],所以知识管理策略、企业战略规划、项目管理策略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环节。

3.2 价值链中的支持活动

辅活动是指通过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培训管理以及公司内部环境对基本活动进行辅助的各项活动和关系。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价值链中一项关键的支持性活动,可以分解为:人员招聘和培训、薪酬和福利的确定、绩效评估等。另外,宣传价值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价值链中最主要的支持环节,主要包括:通过跟踪服务及回访了解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满意度,改进项目管理策略;搞好公关,包装自身产品并推向市场;建设网站,发展具有企业特色的工作平台以及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3.3 延伸价值链的控制能力

由于新环境下价值链延伸环节――融资和物业管理的作用日益明显,因此将对这两个环节的控制能力也纳入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范畴。

融资能力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获取资金的效率上,而物业管理能力,对于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而言,主要体现在物业管理的性价比,项目介入深度和品牌化三个方面。

3.4 整体资源的整合能力

以上三大类能力体现的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价值链的各环节和延伸环节的单项能力,如何将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实现1+1>2,也是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此本文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效率、企业与客户的协调效率、企业与融资来源的协调效率、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及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等五个方面综合衡量。

4 价值链视角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度量

本文选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5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竞争优势实质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环节上所具有的优势,这些环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要控制住这些关键的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

5.1 价值选择方面――市场定位及拓展策略

(1)适应市场经济。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进行恰当的市场定位,发展有潜力的或者进入成长期的业务。同时还要加大对核心业务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加强横向和纵向联合,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开发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2)在开拓市场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明确投资者、管理者、咨询工程师的职责范围;其次,明确已完成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再次,开拓业务时重视与当地工程咨询师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合作,具备满足当地实际情况的能力。

5.2 价值提供方面――企业管理及项目管理策略

(1)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把重点放在吸引优秀人才上,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需建立一套完备的人才聘用、考核激励和培训制度,培养一批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服务。其次,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该注重对新生力量的培养,锻炼出一批懂法律、会管理、能协调、敢负责的青年工程师。

(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企业对各类知识的搜集、整理、共享、开发的全过程管理。知识管理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也离不开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要将企业知识与个人知识完美结合起来,建立知识库,首先必须加强对关键知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并在各个经营环节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扩大知识收集的范围,进而加快知识收集速度。

(3)企业战略规划

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逐步进入了综合性造价咨询路线,即为项目提供可行性研究、招投标、造价咨询、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服务,因此要求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业务,积极推进自身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各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增强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4)项目管理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加强合同管理环节,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还要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对重大合同的审查管理及合同履行的监督和管理。

(5)创新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亟须制度创新,使企业的内部运行规则符合市场的需要和企业战略的发展,研究开发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并能反映企业个性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保证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优化管理程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还应提高对信息系统的利用,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5.3 价值宣传方面――企业宣传策略

(1)客服

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价格的竞争,更主要是服务的竞争,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是客户满意度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首先应该转变服务观念,以顾客为中心,做好后期服务,建立回访制度。

(2)网络

建设良好的公司计算机网络,完善企业硬件环境,建设公司网站,宣传好公司业务、业绩、形象和企业文化。这不仅有助于对企业的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还有助于企业挖掘潜在客户,拓展核心业务。

(3)社会责任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应该只是将眼光放在自身盈利方面,还应该负担起环保、节能、公共安全等社会责任。在科研或者设计方面尽量减少未来项目建设的资源消耗,优先使用可再生资源,提倡资源循环利用,对于环境则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尹贻林,张勇毅.中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与演进[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10):129-133.

[2] 尚珊,杨玲.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8):44-47.

[3] 严敏,严玲.中小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组织绩效改善路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8):105-110.

[4] 尚珊,杨玲.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8):44-47.

[5] Prahalad C K,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3:79-91.

[6] Javidan,Mansore.Core competence: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J].Long Range Planning,1998,31(1):60-71.

[7] 储节旺,郭春侠.企业核心竞争力特性与知识管理流程的关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3):5-9.

[8] 刘啸.企业文化到核心竞争力的三个阶段和两次升华[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3):60-64.

[9] 吴健安.市场营销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7.

[10] 吉敏,胡汉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的ε型模型研究――以江苏电力设计院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9,27(2):26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