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人心理的辅导方法

老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文1

[关键词]人文关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2 ― 0060 ― 02

埃里克森把人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他把通过这八个阶段获得了希望,意志,目的,能力,忠诚,爱,关心和智慧等美德的人认为是健康的人。倘若没有获得这些美德,那么自我感相比较来说就会脆弱一些。只有以某种方式关心人、事和物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生活中的起起落落,顺应生活所带来的喜怒哀乐,或者说顺应生活所处的顺境和逆境。只有这种人才能使通过这八个阶段获得的美德日臻成熟。老年人处于成年后期,他所处的阶段属于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时期。如果这个冲突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冲突不能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往往会让老年人形成失望感和毫无意义感。

一、成年后期的生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生活质量的理解不断提高,长寿人群比例的增加。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如何提高成年后期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注视。

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大,感知觉发生退行性变化,主要体现在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等,另外大部分老年人都退出工作的舞台,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有个心理上的适应期。子女一般工作繁忙,如果和老人不是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话,沟通就更少了。老年人还有一个必经的阶段就是随着周围的朋友们逐渐生病老死,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回忆往事等特点。因而对于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是很有必要的。

二、成年后期的心理特征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人只有在回顾一生的时候感到所度过的时光是丰足的,自己的人生才是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才不会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另外一部分人回顾人生的时候体验到的往往是挫败感的和失望感。体验到失望感的人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勇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完成任何重大的目标。

那么,让如何让老年人在成年后期体会到圆满感和满足感呢?我认为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根据笔者研究发现,老年人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不良的生理、心理的特征:

(一)恐惧、焦虑。一般情况下形态衰老容易引起形态变化,会挫伤老年人自尊心,这会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让老年人体会到对衰老的恐惧。加上儿女不在身边,大部分老人都处于空巢状态,如果突发身体不适状况,往往让他们措手不及,缺乏准备。多数老人对于自己老年后的生活怀有恐惧的态度,担心自己没人照顾。

(二)急躁、固执。多数人进入成年后期,对自己身体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关注,自尊心更强,且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也表现出一定的淡漠情绪,比如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等等,但是进入成年后期之后他们又不愿改变过去的老习惯,所以很难适应新的环境。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特别是那些没有人沟通,缺乏理解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三)自卑、敏感。随着老年人感观功能的下降,比如说出现听力下降,味道迟钝,老眼昏花,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个人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带来很多的不便。例如: 由于听力下降容易产生误听的情况,误解他人的谈话意思,出现敏感,猜疑等行为。有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的协助,因而觉得自己成了社会和家人的负担和累赘,对人对事都极其敏感,容易带有自卑心理。

(四)悲观、绝望。老年人进入成年后期之后神经运动功能一般都会逐渐变得缓慢,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的行动以及日常生活的操作技能变得迟缓、僵笨,这些外在的变化都会减少老年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导致老年人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等情况,对任何人和事都毫无兴趣,怕自己年老后给亲人和子女带来经济或精神负担,容易产生厌世、悲观情绪。

三、人文关怀如何在社会养老体系中发挥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养老体系中的人文关怀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规律,排除老人的心理的障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积极性,以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各界都应该关注老年群体,给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的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活动平台。

我认为发挥人文关怀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

(一)落实政府职能。在经济、社会、心理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对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出台新的政策方法,对于法律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及获得社会尊重的满足,政府应该建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平台。从而为老年人发表相关言论,行使相关权力提供相应的途径,比如可以邀请老人参加听证会,还有增加人大和政协会议中老年人的席位等。

(二)发展“银发产业”。“银发产业”的发展,是老年人为国家GDP做出的贡献。社会对于老年人消费能力的重视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经济地位,同时也是老年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运转良好有序的社会,一定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之间获得某种平衡,GDP 的增长与老年人幸福感的提高并不相违背,老年人虽然退出了社会生产领域,但是他们这个群体仍然具有巨大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我们很有必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训,将GDP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综合考虑,为考察社会进步发展提供依据。这样,将会更有益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并更有利于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

(三)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不仅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关注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让老年人更好的享受生活。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渠道来关注成年后期的精神需求:

1.扩大人际交往圈,培养健康行为模式。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基础。比如老年人在孤单寂寞的时候,有家人、朋友可以倾诉,有很好的情感沟通渠道,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建议老年人走出家门,与新老朋友交流,互相畅谈人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支持可以提供信息和物质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喜悦感,提高自信心、自尊感,当人们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还可以缓解或阻止应激反应,安定神经系统,培养健康的行为模式。

2.强化家庭力量,增强亲情关怀。子女对老年人的精神抚慰是最有效的,必须经常回家看看父母,还要与他们多交流沟通,同时这也是老年人最渴求的。特别是老伴之间在生活上的互相帮助扶持,互相帮助,心灵上的交流沟通,精神上的相互慰藉鼓励。都是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最直接来源,只有这样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3.推进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好的社会环境会产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比如我们可以加大社区的公园绿地建设,开辟可以让市民休闲娱乐的街心花园和文化广场,建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立各类文体活动小组,建立社区老年人心理辅导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讲座,安排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参 考 文 献〕

〔1〕马斯洛.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26-33.

〔2〕张红静,马颖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 06):33-36.

〔3〕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7-60.

〔4〕何宝芸.人文关怀在老年人生活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1,(03):1392-1393.

〔5〕李子. 老年患者心理疏导护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229-230.

〔6〕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追踪研〔J〕.

数据,2006,(0 8):10-12.

〔7〕李静怡. 河北省老年人精神需求及幸福感分析〔J〕.实证分析,2010,(09):20.

[收稿日期]2015 ― 01 ― 19

老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文2

我们不是活半仙儿

小鱼:你们经常被很多人问一个相同的问题吧——“学心理的是不是都会读心术?能看穿别人的心思?”

惠子:我也纳闷了,我的高中同学但凡知道我是学心理的也都是这么一套嗑,我都不想看穿了,我想直接刺穿他们的心!我又不是活半仙儿,又不会算命,拿什么看穿你们的心思??其实社会上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理解都片面了,大家都只停留在对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这个角度上的理解。真正的心理学远远不止这些,心理学的定义叫做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学的心理学是一本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并非读心术这么玄乎。

心理学其实包括很多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有关人类对输入信息的加工过程,比如感知觉的产生,如何思考,记忆,以及人类逻辑推理的规律;有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发展历程,这其中包括了比较常见的儿童心理学,说白了就像婴儿几岁会叫爸爸妈妈,都是我们研究的方面,成年和老年也有研究;还有脑神经科学,这就比较高级了,我们利用先进的脑神经仪器测查认知过程的生理机制,试图通过生理干预的方法帮助那些有认知困难的人,比如帮助有阅读障碍、数字困难的患者。

而社会上大家所了解的那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乃至心理医生,仅仅是应用心理学分支下小的不能再小的一个理论分支。比如我,我的研究方向是儿童心理学,对于心理咨询只停留在很浅的层面,说实话,还真不如算命的厉害。

生活就是实验,招被试

小鱼:学了心理学,你们的世界是不是变得跟我们一般人的不太一样?

惠子:肯定不一样啊,在我们眼里没有别的专业那么丰富多彩,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字“实验,招被试”。因为我们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基本上所有的结论都必须通过客观的实验数据来说话,因此每天我们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想实验,就要有人愿意参加实验,也就是招被试,所以招被试就成了我们每天都在奔走的事情,这是一项既无聊又繁琐但是很有乐趣的事情。

基本上我们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项研究,因为每个人都要上将报告,所以寝室里大家有时候干脆就互相帮助,彼此为对方的实验做被试。被试一般就是填写问卷,一到了课程结业的时候,寝室里经常是电脑乱飞,大家互相传接着笔记本帮彼此填问卷,又热闹又紧张。

我在导师那研究儿童心理的时候就更有意思了,所有的被试都是从微博上找来的一岁半到两岁半的小宝宝,管理起来真的特别多的意想不到。有一次我们招了一大堆宝宝做空间定向的实验,记录被试时,小孩子的名字让我们头疼了半天,光那一天要来的被试里就有3个叫天天的,3个叫果果的,还有2个豆豆,3个小宝外加1个大宝??搞得我们的登记信息一团乱,小孩子到了之后也分不清谁是谁。那时候真心在想,父母们啊,你们为什么给孩子起名字这么容易随大流呢?看,叫个什么花生土豆不是很好嘛,多有个性?

最无奈的要数我们寝室一个做老年心理学姐妹了,有一阵子她要做一个关于老年人再婚情况的调查,为了收集被试她经常到老年人家里去了解情况,可老人年纪大了话就多了,更何况是谈及婚姻这种问题,那些爷爷奶奶们常常和她拉家常,大谈特谈自己的婚姻经历、子女问题,有时候谈得高兴了声泪俱下,但对我们研究的回答往往根本不在主题上,拦都拦不住,只有静静地听她们说完,没个个把小时根本结束不了。

实习另类欢乐多

小鱼:心理学这么神秘的学科,实习时是不是也和别人不一样?

惠子:那是必须的啊!我们实习的地方,说句大话,其他专业的同学是想进去都困难。最让我难忘的当属是去精神病医院和幼儿园实习了。尤其是精神病医院,这辈子就去过这么一次,就足以让我大开眼界了!

记得当时我们小组第一次分配到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听大夫说已经患病十几年了,他有严重的幻听和幻想症,我们采访他的时候,他一直特别神秘地说自己是重要人物,能够听到很多已故的伟人在呼唤自己,还告诉我们要小心,这不是医院,是软禁他的地方,周围的医生都是特工,为了监视他,临走前他还求我们一定想办法把他救出去,弄得我们一帮人是哭笑不得。

后来还遇到了一个患有妄想症的小姑娘,非说自己是王妃,还总是给我们展示她有多美,看着其实挺心酸的。我们还遇见过有狂躁症的病人,见到我们特别热情,感觉好像是老熟人一样,一见面各种打招呼,上来就要给我们唱歌跳舞,搞得好像联欢一样。

去幼儿园就是和小孩打交道了,其实幼儿园的老师大多对孩子都是哄着,可是我们学心理的知道,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会更加强化及加剧孩子们的依赖和任性。有一次一对双胞胎在幼儿园门口和父母分开的时候哇哇大哭,老师和路边的家长都说让妈妈抱抱就好了,可是我们很清楚,这是一种分离焦虑,如果妈妈抱他们了,就会强化他们只要自己哭妈妈就不会走的意识,那样一来反而无法解决问题了,所以当时我们只有特别冷血特别另类地一直催着妈妈离开。其实这就是心理学里大家没有看到的一面,也是科学与常识有差别的一面。

学心理的心里都有点变态?

小鱼:以前在网上看到过有人说研究心理问题的人心理都有问题,你们真的是这样?

惠子:是不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但是被很多人说久了我们也就以此自嘲了,不过对于这个问题,前几年曾经有学院的老师做过研究,对各个研究生院的学生做过一个有关心理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是相对其他各院系的同学,心理系的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指标略低一些。

我们当时都分析了原因,一是有些同学之所以选择心理学的确是因为他们有心理障碍,想通过学习来寻求帮助。二是有些同学的亲人有心理障碍。这两点和学医的有些相似,许多学医的是因为自己或家人、朋友有疾患。当然更多的人是因为对心理学感兴趣,觉得其神秘无比想一探究竟。其实最关键的原因是受环境的影响,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人和环境相互互动的结果。

听说很久以前学院有位老教授,讲授变态心理学时跟学生介绍,说他以前有一阵子在精神病院与精神病人打交道,时间长了他竟然养成了精神病人的一些习惯,比如没事的时候会注意人们细微的行为,常常对人敏感,他说过分敏感就是一种心理问题,这是习得的,整日和精神不正常的人在一起,人自主不自主地肯定会受到影响。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知识的滥用,学变态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时候,大家都会相互调侃,“哈哈,你这是妄想症!”,我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分析,对着各种症状给自己和对别人归类。因为对于心理问题了解的多了,也就发现自身的问题了,所以大家会觉得自己多多少少有些心理问题。

寝室里都是莫名其妙

老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文3

金融危机和裁员,一夜之间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华尔街传来的金融危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百年不遇的爆炸性新闻,它给中国企业带来的经营困境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降低成本、收缩战线。这直接导致了“经济性裁员”的大规模扩散。

为了度过难关,有的企业主不得不像壁虎一样断尾求生,裁员势在必行。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裁员问题上显然缺少经验。如何裁员不裁心?怎样保持动荡时期的人心稳定?怎样裁员才能避免对品牌信誉的冲击?如何应对裁员导致的一系列副作用?这几乎是所有公司在裁员时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裁员的副作用

根据裁员的动机,可以把裁员分为经济性裁员、结构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经济性减员是指由于市场因素或者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经营状况出现严重困难,盈利能力下降,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为降低运营成本,企业被迫采取裁员行为来缓解经济压力。联系到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经营困境。你就不难理解企业做出经济性裁员决定的无奈和心酸。

经济性裁员的出发点是减少人工成本的压力,使企业净利润因为人工成本的降低而增加,这些构成裁员收益。但同时企业也必将面临诸如补偿金成本、人力资源流失、损伤社会对企业的信心、冲击品牌信誉等裁员损失。

(一)人力资源流失

在湖州经营家族企业的张惠,近日又与父亲吵了一架。双方的分歧是。要不要裁员。

张惠觉得,经济形势如此严峻,很多企业已经倒闭。而自家的绿舟木业能生存和盈利已很难得,为应对订单减少,产能萎缩,目前应积极削减人力,筹备过冬资本。但他的父亲老张却固执地认为,现在让工人走,以后行业回暖,很难找到熟练工,企业很可能会失去翻本的机会。

老张的顾虑是很现实的。熟练工种是轻工企业的最佳资产,在一些大型木地板企业,制板工人技术水平高,出材率就高,而木地板合格品和不合格品的销售价格相差极大,一般在一倍左右。在湖州木业领域,一面大量员工被辞退,一面也有很多企业在裁员企业门口摆摊招才。

于是,留着工人,亏本来维系。成了不少企业的无奈选择。义乌一家民营玩具企业的老总表示。现在是拿着往年的利润来养活工人。“我这个前店后厂的小企业有45名员工。每个月只要机器开着,不管有没有订单,每月都要掏出9万左右。但我又不能轻易解散工人,否则这个企业就真的没有了。行业内几个开工企业的朋友都和我一样,勉强支撑,让工人别走,等待行业转暖。”

所以,一方面,企业因人员精简可以减少大量显性支出,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办公费用等。但同时企业也将蒙受一定的裁员经济损失,其中包括已经发生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以及支付给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而且,裁员最大的损失并不是经济损失,而是优秀人力资源的损失。这将直接削弱企业的运作效率,影响产出水平。最后波及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留任员工心理的影响

社会上的各种裁员消息铺天盖地,大多数员工都很难保持平和的心态。在裁员乌云的笼罩下,企业内部很容易形成人人自危的恐慌气氛,与工作业绩相比,员工更担心裁员的板子会不会打到自己身上。所以,在裁员的日子里,往往是团队士气最低落的时期。

企业裁员会对留任员工产生复杂的心理影响。首先,会不会有第二波裁员的担忧回让员工感到朝不保夕,没有安全感,这将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裁员是否公正?有没有掺杂宗派现象等因素的影响?非公正性的裁员将影响留任员工对企业的信心。还有,裁员的操作过程是否充满人性化影响留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员工的付出铸就了企业的发展,当企业发生经营困难需要裁员时,以牺牲员工为代价的自救方式常常会伤了员工的心,尤其是企业采取诸如一小时走人式的裁员方式。缺乏对员工应有的尊重,这必然会对留任员工带来不好的影响。

熟悉IT业的人可能很难忘记,2005年4月27日至4月30日,短短四天时间内,8848经历了两次人动,这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裁员――有二分之一的员工离开,很多人在离开时还被拖欠补偿金。8848这面中国电子商务曾经的旗帜,因此伤透了众多忠心耿耿老员工的心。

(三)企业公众形象损失

裁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此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裁员潮备受新闻媒体的关注。当企业的裁员消息蔓延开去。人们第一反应是:质疑企业的经营能力,以及降低对该企业的信任感。投资者会对裁员企业的信心产生变化;当客户得知以往联系的人已经离职,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担心自己的产业链条是否会受到你的影响,并考虑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消费者会担心你的质量和服务会出现问题而选择替代品牌……这些都会削弱其在市场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

有一点是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那就是裁员的操作。缺乏人性化的裁员操作是最容易招致社会负面评价、损害企业公众形象的。这一点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话题。

裁员的方法

商界大师罗伯特・莱克谈到裁员时所说:“采取什么样的裁员措施,比是否裁员更重要。采取人道的手段裁员的公司能更好地保持住留职员工的信任与忠诚。而信任是企业最有价值但也是非常容易消失的资产。”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裁员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导致“简单粗暴的裁员――产生矛盾――回避矛盾――激化矛盾”的恶性循环。所以。裁员之道,不可不慎。

湖北籍姑娘小吴在东莞长安镇某玩具厂打工。自2008年10月起,由于圣诞节的订单已经全部做完。新的订单急剧减少,她与车间的许多工友一样,每天都没活干,闲在工厂无聊至极,恰好厂里出台了针对赋闲职工的“带薪长假”制度,薪水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她只好“休假”走人。

像她这样遭遇变相裁员的事情在不少中小企业颇为常见。一些企业一方面为应对可能持久存在的经济危机,通过裁员降低成本,同时又为规避《劳动合同法》中解除劳动关系时给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从而选择了变相裁员。诸如:故意提高考核标准、试用期考核一律不合格、调岗降职降薪停薪、劝辞遥辞或骗辞、合同到期不续签、制定苛刻的规章制度、正式员工改为劳务派遣员工、无薪教育训练,无偿占用员工时间等等。

总体上来说。企业变相裁员弊大于利。短期内,企业会成本下降和支出减少,但长久来说,变相裁员会导致员工队伍人心涣散。甚至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那么,怎样才能裁员不裁心,才能守住留任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呢?

(一)给员工提升的时间和机会

无论是企业遇到什么情况需要裁员,往往裁掉的都是工作业绩相对较差的员

工。但裁员不一定非要叫员工“卷起铺盖走人”,对他们,可以采取一种折衷的方式――确定这些员工并告诉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给该员工60至120天的试用期去改进。

在这段试用期内,有专人与其交流工作状况。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员工有明确的努力目标,而且也表明公司并不是想将他们简单地扫地出门,而是大家共同来帮助他提高技能。在员工获得足够的进步之后,他们便能够获得新的工作岗位;相反,如果在期限之内仍不能令人满意,那么,他们将面临被裁的命运。

美国SUN公司曾制定并实施了这种“员工进步方案”,SUN公司将员工按能力排序,处于最后10%的员工将不得不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在90天之内提高自身技能以适应公司内另一新的岗位。要么就得离开SUN公司。

(二)自愿离职裁员

2004年以前。日本每100家企业中就有78家进行了裁员。其中采用较多的办法就是贴出布告,让员工主动提出退休,公司在退休金上给予照顾。今年大规模裁员的东芝、松下、富士通等公司都用了这个办法。

这种不愿轻易裁员的办法主要是考虑吸引人才和企业形象的因素。为维系自己在客户中的形象,避免直接危及客户对公司的信心,他们往往不敢轻易动用裁员的硬手段。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愿伤了员工的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冷酷无情地把这些人扫地出门的做法多少会让员工伤心。

但这种“自愿离职”的做法弊端很明显。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可能会主动选择离职,拿着公司的补偿金另谋高就,而那些平庸之辈却可能选择留下来。让公司最后落个人财两空的无奈局面。

(三)用减薪代替裁员

应对这场“裁员季”。不少企业承诺不裁员,而选择了大家一起减薪的方式,期待度过危机。“减薪”的方法虽然使员工的收入减少了,但他们明白这是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不仅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反而认为公司的做法有人情味而进一步增加凝聚力,有难同当往往比有福同享更能体现人的真情。此类举措在欧洲大陆有不断抬头的趋势:即企业通过努力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降薪、休假或轮班等可能的方法。而不是简单裁员),来应对需求急剧下降的局面。EEF贸易协会对英国制造商的一项研究发现,13%的制造商已在截止2008年10月底的3个月里冻结涨薪,而另有12%已推迟了加薪计划。

但降薪也有隐患。如果降薪不是行业普遍现象,那么员工在整个就业市场中的价值等于是下降了。如果没有对企业强烈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最好的员工很可能另谋高就。优秀的员工会离开,留下的员工能力相对有限,会导致企业经营不善,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四)向下派遣式裁员

把员工派到分公司或者生产第一线也是一个办法,日本电信电报株式会社在裁员10万人的计划中。把4.5万人分流到新成立的子公司去工作。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使一些才能出众的员工进入公司的核心地带,让那些平庸的员工得到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这不仅不会影响到公司的稳定,还很好地维持了企业文化。

温柔裁员:要兼具“理性”和“人性”

(一)科学合理的裁员流程

其实,只要裁员处理得当。即使是那些暂时离开的员工,一样可以对公司表示理解。不会产生敌对情绪,而留下来的员工也会更加珍惜和努力。在裁员过程中,一套完整的心理支持和干预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和个人顺利地度过变革危机。如果以裁员决定的宣布日为界线,可以把裁员过程分为准备期、实施日和后续期三个阶段。

裁员工作准备期:做好裁员对象的调查。

为了减少裁员冲突。必须事先对潜在的被裁员工做一次调查研究,包括家庭经济收入情况、身体和心理特征、与周围同事的关系等方面。特别对一些特殊员工,如最近刚经历重大事件的、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刚结婚的、伤残的、住院的,这些员工有的是受法律保护不能被裁的劳动者;有的如果被裁,产生心理危机的风险可能会比其他人更高,需要特别注意。

由于裁员的敏感性,调查需要在相当谨慎和保密的情况下进行,而且只能从侧面来完成。

裁员实施日:及时心理安抚必不可少。

通常。突然得知自己在被裁员名单之列,员工会遭受很大的心理打击,产生强烈的震惊、无助。以及被遗弃感。此时。及时的心理安抚与支持必不可少。

裁员当天,最好安排专人能倾听并理解被簸者的惊讶、愤怒。安抚被裁员工的情绪。平息工作丧失带来的无价值感,避免在裁员现场激发矛盾,并为裁员后续期的心理咨询辅导打下基础。现场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则能更直接地给予被裁员工现实的支持与求职指引。帮助他们尽快度过心理冲击,更好地开始新的生活。

裁员后续期:积极沟通。克服“幸运者综合症”。

裁员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些没有被裁的员工同样会担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确定感。如何克服。幸存者综合征,帮助他们恢复积极的工作状态和对组织的信任,也是该时期的工作之一。这个阶段除了安排心理热线。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小团体辅导也是很好的形式。

(二)致员工信:企业裁员的人性化体现。

裁员是刚性的,而裁员的对象却是有感情的人。裁员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降低员工的心理失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在理性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的方式。否则,生硬无情的裁员必将导致矛盾激化,使企业失去道义,员工失去信心。

负面典型的案例是联想的裁员。虽然联想为被裁员工安排了周详的补偿计划。并为离职员工提供心理辅导、再就业支持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但之所以未能获得被裁员工的认可。主要就是执行过程中过于刚性:高度保密,没有事前沟通;离职面谈时间短,平均20分钟;限定极短的离职时间,各种识别卡一律即时注销,2小时内离开公司。这种刚性的做法难以获得被裁对象的理解。

谈到裁员的人性化,恐怕最得人心的要属来自公司老总的亲笔书信。近日,山东省曰照钢铁集团的一线职工手中都拿到了一封“裁员信”。这是日钢董事长杜双华的致员工信(节选):

各位员工:

在我写这封信之前。我内心经历了长时间的煎熬与挣扎,在保产和减产两个选择之间,我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可以说,半个月以来,面对当前恶劣的市场形势,我的思想进行了剧烈的交锋……

这是我们日照钢铁生死存亡的关头,进一步就会加速走向死亡,退一步或能求得生存。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000名员工的企业,企业的存活与所有员工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再不采取断然措施,我们只能坐看着这艘大船带着所有的员工一起悲壮的沉没,覆巢之下,无有完卵。如果等到那个时候,企业在经济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倒闭了,所有人都将各奔东西,自谋生计,就业机会将更加微乎其微。可能到时候

给大家带来的将是更加惨重、更加被动的打击。与其到时全盘皆输,不如现在断腕求生。鉴于这种形势。我决定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压缩产能,瘦身减员,尽最大可能保住企业的生存元气。

出这个决定,对于我本人和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员来说,是万般痛心无奈。我作为集团董事长,更加沉痛伤感。五年来。你们与我风雨同舟,并肩携手,历尽了千辛万苦,也铸就了日照钢铁昨日的辉煌。你们依托于企业,企业倚重于你们,有如手足腹心,作为董事长,任何一名员工离开,我都是不愿意看到的,此次减产对企业对我来说,如同剁手砍足,实在迫不得已。

公司此次减产过后,能否挺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我本人此时也无法预知,但请你们相信。我会用百倍的努力争取走出困境。如果企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幸免于难,那么公司还将接纳你们返回这个集体,只要公司度过了这个难关,只要你们还愿意回到日照钢铁,我以集团和我个人的名义保证:只要日照钢铁再进人,哪怕只有一个,也必定是你们这些顾全大局离开公司的员工。只要老员工没有全部返回公司,我日照钢铁决不再进一个新人。这是我,的庄重承诺。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就是来年的春天。市场可望逐渐回暖转好,我们企业也会走过这个困难时期,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各位员工,五年来,你们一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奋力拼搏,失去了众多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这个寒冷的冬天正给我们提供了休息的好机会,愿大家利用好这个时机好好休息一下,与家人一起聚聚,放松紧张的心情,舒缓忙碌的节奏。待来年眷天,我们再重新聚首,共创辉煌!

相信日钢每位读过这封信的员工都会理解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做出裁员决定的无奈。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诚比任何东西都能安抚被裁者的心。一封信,就能使企业风平浪静地度过裁员这个敏感的变革,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链接

《劳动合同法》有关经济性裁员的规定

优先留用制度: 第41条规定。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 用三类劳动者:(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2)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合同期限较长人员,一类是家庭困难的人员。

程序控制:

裁员的程序包括提前说明、听取工会意见、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三个主要程序。与非过失性解除程序相比,体现出从严的特点。

提前说明程序《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才可以实施裁员。

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程序这是沿用《劳动法》的一个行政备案程序。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27条规定,这一程序“仅指说明情况,无批准的含义。”

征求工会意见裁员程序作为非过失性解除的一种,也适用征求工会意见的程序。

禁止条件:

就禁止条件而言,《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对以下人员不得解除: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被裁减的员工仍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也不得裁减这部分员工。

裁员后优先招用:

老人心理的辅导方法范文4

一、从心灵出发:德育工作要唤起渴望

著名教育理论家刘铁芳教授曾尖锐地指出:“教育没有充分地唤起个体对周遭世界的爱与热情,由此而唤起个体置身世界之中的积极的意向,而只是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对学的厌恶就成为必然。”事实上,很多学校德育工作也是如此,用灌输的方法向学生简单地宣传一些道德伦理,并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要学生落实在某些德育实践中。这种德育无法唤起学生对周遭世界的爱与热情,学生只是简单地配合校方的行政措施,流于表面形式,丧失了德育应有的触及心灵、感动心灵、唤起心灵的能力。

我校农村学生多,留守学生比重大,且学生年龄普遍比城市学生大。留守学生普遍缺乏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特别是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观念和羞涩等原因,对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不能正确对待,产生许多困惑。对此,教师应该在一种平等与民主的氛围中接近学生,感染学生。学校提倡课外辅导,教师在课余时间能够走近学生,发现学生的心灵特点与精神走向,及时加以辅导。此外,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部分年级专门开设“阅读课”、“球类活动课”、“演讲比赛”、“书画作品展”等。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我们认为,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首先就要创造这样一种“师生从游”的温馨氛围,让教师和学生有空间、有时间进行交流,让教师用自己的思想与激隋点燃学生对于世界的爱与思考。知识可以传授,而精神与心灵只能相互感染、相互唤醒。只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与空间,从心灵出发的德育才能找到立足点。

二、以传统为本:德育工作要重视文化涵养

学校德育工作不只是简单的说教,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具有自觉性、感染性,它会对身处某种文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当学生不知道你在教育他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德育工作就是要通过文化的涵养达到这种境界。

一要重视环境文化。学校的建设和布置要有书香味,要有学校发展历史的脚印,要有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让一草一木、一亭一楼、一副对联、一尊雕塑都演绎着故事,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文化的熏陶。

二要重视课程文化。除了国家课程之外,各个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的资源,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我校的校本操《青春鼓韵》取材本土的苗族花鼓,师生集体创作,集运动和民族风情于一体,既富有苗乡特色,又极具青春气息,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苗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文化的眷恋,对当地居民的尊重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并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强烈归宿感。

三要重视活动文化。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学校可以把一些活动用节日或仪式的形式固定下来,我校每年都有文明科技节、阳光体育节、读书感恩节和校园艺术节,每年的三月、五月、九月和十一月定期举行。仪式能够把人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使意义通过仪式得到表现和强化。仪式的多次重复,也就成为一种记忆特别深刻的文化符号,最后能得到师生的内心认同,使学校的制度成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即使学生离开学校,也会带着学校特有的文化基因和情结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四要建立“书香校园”。周国平先生曾如此回忆自己的青春:“回想起来,我的青春期的最重大事件是对书的迷恋,这使我终身受益。从中学开始,我的课余时间都是在阅览室里度过的,看的多半是课外书。阅览室的墙上贴着高尔基的语录:‘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当时真是觉得,这句话无比贴切地表达了我的心情。现在想,觉得不够贴切了,因为它只表达了读书的饥渴感,没有表达出那种如痴如醉的精神上的幸福感。”我们认为,课外阅读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德育方式,真正的德育必须与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近经典文化的过程中,产生“如痴如醉的精神上的幸福感”。学校每年举行读书感恩节,通过阅读交流会、经典阅读征文、经典诗文朗诵、好书推荐等方式,不断推动学生亲近书本,使其在书本的海洋里受到潜移默化地陶冶,成为―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

三、倡独立自尊:德育工作要重视自主管理

学校德育工作涵盖的范围广,涉及的内容多,实施的战线长,只有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

一是设置机制,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从学校到班级,从学生会到各班班委、团支部,从社团到广播台,从纪律的检查到卫生的评比,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解学校良好的运行不是靠哪―个人就可以的,而是每一人都要参与,都要约束自己的行为,都要为别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二是大胆放手,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成长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决定,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我校从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到体育节、元旦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都是由学生独立组织实施,从策划、组织、主持,到奏乐、主题演讲、照相、报道等各方面,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甚至一些重大活动也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如今年3月省教育厅厅长来学校视察时,我们的校园文化介绍就是由几个学生完成的。他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领导的充分的肯定,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是让学生融入社会实践。德育不仅仅是一种课堂上的讲授与交流,也不仅仅是校内学生间的活动,它应该有一种社会指向,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当下国内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弱化与虚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面对着庞大的应试压力,整天和书本、分数、名次打交道,几乎没有时间从事社会实践,也难以孕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导致了不少学生成了专家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再也没有了蓬勃的生命气象。

我校在应试压力下仍创设平台,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比如,在各类班级活动、社会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融进了社会关怀与社会担当的主题。再如,我们的学生志愿团队、公益团队是校内的一个爱心团队。它将全校志愿者的爱心汇集在一起,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经常在大兴镇周围举办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有时是清扫环境卫生,有时是去社会福利院关爱孤寡老人,有时则前往贫困学生家中帮忙。每学期,他们还会组织一两次募捐慰问活动,将爱心送往贫困山区与贫困家庭。“从来纬地经天业,皆在躬行实践身”,明德中学的胡元老校长当年曾将自己的这两句诗赠给学生。这句诗,就是我们的德育主题。

四、寻找青春的支点:德育工作要重视生命规律

当下,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受到普遍的关注与理解。中学生正处于隋绪丰富、思维敏锐的成长期,对于美、对于艺术的感受力较强。对此,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来把握学生的生命和心灵规律。

一是注重艺术熏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艺术对于塑造少年时期的人具有特殊的意义。……我认为,要使艺术珍品成为少年们的精神需求,使他们努力用最感到幸福、最生气勃勃的心灵劳动――接触美的东西――来充实自己的空余时间。这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腻的教育任务。”这段话讲出了德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深厚联系。艺术本身就有德育的功能,而且其德育功能精致而深微,能真正地陶冶人心、重铸人格。学校大力倡导艺术教育,不断推动着艺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一方面,我们建立了一面学生绘画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在绘画墙上即兴泼墨,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青春激隋与梦想。学校对这些绘画作品定期进行评比;为了鼓励学生亲近绘画,激发他们的艺术激情和荣誉感,学校每学期都会挑选一些学生的画作,悬挂在校园各处,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另一方面,我们在校本体操中融人苗族的歌舞成分,充分释放孩子们的艺术活力。此外,部分学生能歌善舞,擅长各类乐器,他们成立了一些艺术团体,自行联系、自行组织,经常与教师乃至专业人士交流、学习。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性也有了极大的完善与提高,而学校也在无形之中完成了德育工作,并激活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与审美意识,使其涵养出了一种优雅、高尚的生命情怀。

二是培养学生的浪漫情怀。浪漫情怀是青春期孩子们特有的心灵规律,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曾说:“浪漫不是无生命的,它是这样一种艺术:教人们如何在专注于指定的工作中培养浪漫……浪漫必须加以培养,因为浪漫毕竟是我们要得到的那种和谐的智慧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浪漫,就是对于世界无穷尽的想象与期盼,就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肯定与赞赏。一个没有浪漫精神与想象力的少年,是没有精神活力的少年,是在精神与道德上老化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