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范文1

2000多年前的中医名著《黄帝内经》就说过:“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这里提到的“骨痿”、“骨枯”、“骨痹”与现代医学的腰背疼痛、身材缩短、驼背、骨折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虚精血不足则髓之生化乏源,不能滋养骨骼,骨之失养会导致骨骼脆弱无力。其次,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的重要病机,脾虚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气滞血瘀则是其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 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一旦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

补肾补肾壮阳或补肾滋阴中药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从而防治衰老和骨质疏松症,如羊藿、菟丝子、山茱萸、山药、枸杞、仙茅、蛇床子、何首乌、刺五茄、怀牛膝、地黄、鹿角胶(霜)、龟板胶、肉苁蓉、女贞子、补骨脂、巴戟肉、黄芪、杜仲等,可辨证选用。肾阳虚用右归丸加减,肾阴虚用左归丸加减,肾阴阳俱虚则以右归丸和左归丸合用之。可随症加入续断、狗脊、龟板、寄生、仙灵脾、紫河车、骨碎补等,养肝补肾,填精壮骨。

健脾“脾为后天之本”,健脾法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病、证相吻合。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青壮年,无明显诱因,临床多为脾虚,故以益气健脾为主,用补中益气汤(丸)、参苓白术散加减。选用黄芪、人(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当归、黄精、山药、炙甘草等。有实验证实健脾方药和补肾方药在防治老龄大鼠骨质疏松及增强骨骼生物力学强度,预防骨折发生中均有确切疗效,以两者合用则效果更为显著。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范文2

骨质疏松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随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往往已较严重,此时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背、髋部骨痛;如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驼背、身高缩短;在稍遇外力时容易发生骨折,且骨折后愈合很慢。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2~2/3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骨折,糖尿病患者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者比同龄非糖尿病者高2~6倍,骨折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恶化,医疗费用及死亡率增加。

揭开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病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比常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糖尿病患者常常从尿中排出大量葡萄糖,钙、磷等矿物质流失,加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较严,不注意钙的补充,从而导致钙的负平衡。而低血钙又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细胞,导致骨质脱钙及骨质疏松。

2. 成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对成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使得成骨作用减弱。另外,胰岛素是合成代谢的激素,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骨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影响了骨骼中钙的沉积,从而加重了骨质疏松。

3. 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肾脏1a―羟化酶的活性降低,致使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

4.许多糖尿病患者并发性腺功能减退,而性激素(如雌激素、睾酮等)的缺乏又会促进和加重骨质疏松。

5. 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时,会影响骨的营养供给,造成骨营养障碍和骨质疏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其临床表现兼有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两方面的特点,在骨质疏松的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腰酸背痛、小腿抽筋、腰弯驼背、身高变矮。严重者可出现自发性骨折或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下楼梯、挤压、跌倒等情况)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腰椎、髋部及腕部等处最为多见。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凡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驼背、身材变矮甚至骨折等临床症状,尿钙升高(>200毫克/24小时),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经过骨密度仪(或X线)检查发现骨量减少则可确诊。

诊断时要注意两点:(1)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血钙通常不低,这是由于当尿钙流失导致血钙下降时,会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维持正常。(2)骨密度测量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手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X线也不失为一种检查骨质疏松的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定型,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才能有阳性所见。所以,X线片正常,也不能排除骨质疏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防治

1.积极治疗糖尿病

积极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一切单纯针对骨质疏松而无视糖代谢控制的治疗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建议患者在降糖药物选择方面尽可能采用胰岛素治疗。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引起和加重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酗酒、大量饮咖啡、浓茶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症。因此,应注意纠正上述不良习惯。

糖尿病患者既要合理控制饮食,又要保持均衡营养,过度的饮食控制会导致钙、磷、镁等矿物质摄入不足。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喝1~2袋牛奶,以增加钙的摄入;另外,还要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利于钙的吸收。患者每日钙摄入量不应低于1000毫克。

积极适量运动(如慢跑、步行、爬楼梯、打太极拳等),有助于强健骨骼,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及骨折。

3.适当的药物治疗

一旦明确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就应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

①钙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补充元素钙500~1000毫克,常用的钙剂有:钙尔奇D、乐力钙、凯思立D、盖天力等。

②维生素D 可以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提高血钙浓度,使钙在骨中沉积,为骨矿化提供原料,进一步促进骨形成。如果缺乏维生素D,单纯补钙的效果往往不佳。临床主要选用活性维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如阿尔法D3、法能)、罗钙全等,前者需经过肝脏再羟化为骨化三醇后才能发挥作用。

③雌激素 此类药物(如利维爱、雷诺昔芬)多用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因其对血糖、血压有不良影响,因此,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骨质疏松慎用雌激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降钙素治疗。

④降钙素 降钙素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它可促使血中的钙“沉降”入骨,增强成骨活动,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率;此外,它还可以抑制骨吸收,因此,还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短疗程可以缓解骨痛,长疗程(3个月)可以防治骨量丢失,每年可重复使用。临床采用“密钙息”鼻喷或“益钙宁”皮下、肌内注射治疗。事实上,许多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血中并不缺钙,只是由于缺乏降钙素,影响了血钙在骨骼中的沉积而导致骨质疏松。有些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补了很多钙也不见效,就属于这种情况。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范文3

【关键词】 骨质疏松;临床护理;预防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5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 是多种病因单独或综合地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降低, 骨基质有机成分和钙盐沉着均减少, 但基本结构保持不变。临床表现为骨痛和骨折, X射线表现则以骨皮质变薄及骨小梁减少为特征。这种隐匿性病变, 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 又常常与退化性骨关节炎的疼痛相混淆, 容易被忽视, 骨质疏松所引起的脆性骨折是老年人最重要的骨折原因, 亦往往是骨质疏松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1, 2]。在中老年人中, 女性尤为明显。尤其是女性绝经后, 由于体内性激素下降, 骨形成延迟, 骨骼的分解速度大于生成速度, 加速了骨质疏松的进程。某些因素也可加速发生骨质疏松的发生, 如营养不良、骨折、外科手术、关节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 本院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 尤以女性突出, 而女性中中老年妇女居多, 因骨质疏松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所以没有引起大多患者的重视,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总结了92例50~80岁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患者, 均为女性, 均已通过X线和骨密度确诊。年龄为50~70岁60例, 71~80岁20例, ≥81岁12例。其中上肢骨折31例, 下肢骨折36例, 腰椎压缩骨折12例, 肋骨骨折位7例, 其他骨折为6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 d, 观察时间1年。

1. 2 治疗方法

1. 2. 1 补充维生素D和摄入足够的钙, 绝经期妇女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增加日照, 多做户外运动和适当运动。

1. 2. 2 定期测量骨密度, 早预防, 早治疗。

1. 3 护理方法

1. 3. 1 心理护理 患者就医时, 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 尤其是女性老年患者, 大多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已完全丧失, 既担心给别人添麻烦, 又怕经济负担重, 又对自己的疾病愈后忧心忡忡, 这些心理状态很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我们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素质、生活习惯、生活经历、经济情况及家庭状况等, 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 用得体的举止, 和蔼的眼神, 亲切的语言来加强护患沟通, 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使其早日康复。

1. 3. 2 舒适护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要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卧床休息时, 应在硬板床上加泡沫垫, 保护骨突出部位, 防止受压, 并多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褥疮的发生。枕头不要过高,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患者站立时头向后仰, 收腹挺胸, 坐时则要双足触地。对于腰背疼痛剧烈难忍的患者, 要及时给予服止痛药。要注意保暖和寒冷刺激, 平时要用温水, 以防肌肉痉挛。患者还要选择的鞋, 鞋底要防滑, 外出活动时要备好拐杖。

1. 3. 2 积极锻炼身体 运动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坏加快, 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骨骼也有刺激作用, 能促进骨形成, 减少骨量的流失, 可减慢骨质疏松的进展。作者对35~60岁妇女做过观察, 爱运动和不经常运动的女性比较, 发现前者丢失的骨质较少。研究还发现, 运动能使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率推迟10~15年, 经常在室外散步、慢跑、练功, 可使全身骨骼肌收缩, 增加骨内血流量, 有利于促进骨形成, 减少骨丢失。日光浴还可以有效的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 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1. 3. 4 戒除不良嗜好 经常吸烟、酗酒、饮用咖啡及浓茶会增加钙的排出量, 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研究表明, 吸烟的妇女比不吸烟的妇女绝经提前2~3年, 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生[3]。告知女性患者要忌烟限酒, 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 不可吃太多的肉食, 因太多的肉食可使酸性灰分含量增加, 也会使尿钙也增加。

1. 3. 5 饮食干预 要注意饮食合理, 营养均衡。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 可造成血浆蛋白降低, 骨基质合成不足, 新骨形成落后, 如同时有钙缺乏, 骨质疏松即会很快出现。维生素C缺乏也可使骨基质形成减少。所以食品要多样化, 粗粮细粮合理搭配;要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富含维生素D及含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的食物。应指导患者吃适量牛奶、鸡肉、牛肉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

1. 3. 6 并发症预防 加强安全防护指导, 病房设施要简单, 病床的高矮适宜, 要设防滑标志, 卫生间设坐厕并安装扶手, 走廊设扶手, 告知患者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

2 结果

92例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出院。随访5~10例患者, 有1例因摔倒后骨折, 其他无再发骨折, 采用骨密度测定仪检测患者的骨密度, 均显示骨密度含量增加。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病, 尤以女性发生率较高。是一种与人类生活方式、环境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人的生活习惯, 生活环境以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4, 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 患者不以为然, 未能及时诊治, 导致延误治疗, 从而引发全身骨痛进而引起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针对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的原因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 所有患者都好转出院, 随访5~10例患者, 骨折率大大降低, 骨痛的痛感明显好转, 骨密度也都有明显增加。所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能更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党莉. 综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腰背痛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7):664-665.

[2] 吴雪. 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3):195-197.

[3] 黄根柱. 女性要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症.家庭医学, 1995(8):12-13.

[4] 曹杨.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护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8):1834.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范文4

[关键词] 体重指数;骨质疏松症;男性

[中图分类号] R58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1-0025-02

骨质疏松(OP)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从而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它可引起患者骨痛、骨折等临床表现,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受种族、地域、生活方式等影响,各地区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有所差异。为了解本地区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本文对本地区常住人口中465例老年人群进行调查及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就本地区常住人口中老年男性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实际检查人数共465例,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52 例为OP 组,非骨质疏松患者313例为非OP 组。所有入选对象均经X线检查及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诊断符合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标准[1],并排除患有继发性骨质疏松及其他明确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1.2研究方法

制定统一的表格,并由经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询问病史并记录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确定腰椎、颈椎及各关节等部位是否有骨质增生;采用法国DMSCHALLENGER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并根据WHO骨质疏松症专题工作小组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判定[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在单因素分析结果基础上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水平,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年龄、身高、体重比较

两组在体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年龄、身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年龄、身高、体重比较(x±s)

2.2两组体重指数(BMI)及运动情况比较

两组BMI、运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两组生活习惯情况比较

两组吸烟、营养失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分布情况比较

糖尿病在两组间分布有差异(P < 0.05),而高血压、冠心病分布无明显差异。见表4。

2.5 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BMI、运动、体重是OP的保护因素,而吸烟、营养失衡、糖尿病是OP的危险因素。见表5。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展,老年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骨质疏松因其发病的普遍性及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发现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并用于筛选高危人群,以其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在临床防治骨质疏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较多研究发现影响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诸如年龄、吸烟、酗酒、饮食习惯、运动量不足、日光照射不足、家族性因素等等[3-5]。本研究从人群一般情况、运动情况、生活习惯及有无常见基础病等方面进行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BMI、运动、体重是OP的保护因素,而吸烟、营养失衡、糖尿病是OP的危险因素。BMI、运动、体重、吸烟、营养失衡、罹患糖尿病等均与机体发生骨质疏松有关系。

研究普遍认为高体重和高BMI是OP的保护因素,也就是肥胖增加骨量,较高的体重能增加BMI,减少OP的发生,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6]。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体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身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数学者认为高体重对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是由于体重增加了骨骼的负重,从而增加了对骨的机械应力,促进了骨量的增加。相关人类和动物实验均已证明负重可以增加并维持骨量、骨密度及骨强度,减少骨质疏松发生。本研究中营养失衡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营养均衡者,这与均衡饮食有助于钙质吸收及沉积有关。而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研究较多。Zhang RF等[3]发现跑步运动员脊椎、股骨干、跟骨等部位骨密度比久坐少运动者明显增高;上肢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椎骨骨密度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而BMI是反应人体素质一个综合性指标,它除反应体重外,还是营养和运动等因素的综合反应,是目前公认的影响骨密度的一个重要指标[7,8]。

在本研究中,BMI、运动、体重、吸烟、营养失衡、罹患糖尿病等均与机体发生骨质疏松有关系。并且BMI、运动、体重是OP 的保护因素,说明BMI与体重、营养及运动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考虑作为上述指标的综合代表。BMI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表现为保护性因素,是评估骨质疏松发生率的良好指标。

综上所述,BMI对OP的影响较复杂,对于非骨质增生的老年男性,BMI是OP的危险因素,而适当降低BMI则是OP的保护因素,其原因可能与体脂分布不均或种族有关,但只是横断面研究,今后需进行长时间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BMI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表现为保护性因素,可以有效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并且可以作为评估体重、营养及运动的综合性指标在骨质疏松的评估中发挥作用,有利于简化筛选程序,为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9.

[2]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 骨质疏松中国白皮书[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

[3] Zhang RF,Chandran M. Knowledge of osteoporosis and its related risk factors among nursing professionals[J]. Singapore Med J,2011,52(3):158-162.

[4] Riancho JA,Olmos JM,Pineda B,et al. Wnt receptors,bone mass,and fractures: gen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LRP5 and LRP6 polymorphisms with replication[J]. Eur J Endocrinol,2011,164(1):123-131.

[5] Pasco JA,Williams LJ,Jacka FN,et al.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risk for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among older men and women[J]. Int Psychogeriatr,2011,23(2):292-298.

[6] Rajamanohara R,Robinson J,Rymer J,et al. The effect of weight and weight change on the long-term precision of spine and hip DXA measurements[J]. Osteoporos Int,2011,22(5):1503-1512.

[7] 帅平,程幼夫,刘玉萍,等. 成都地区普通人群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流行现状分析[J]. 四川医学,2012,33(9):1680-1682.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范文5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用芍药木瓜汤加味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43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治疗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结论 芍药木瓜汤治疗骨质疏松症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芍药木瓜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骨质疏松症有很高的发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观察治疗14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芍药木瓜汤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龄40~93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 入选标准 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

1.3 临床表现 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 治疗方法 以芍药木瓜汤为基础方:白芍、木瓜、首乌、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续断、骨碎补、熟地、淮山药、党参、黄芪、茯苓、蜈蚣。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1.6%,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1]。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是以who推荐的骨量低于同性别人群骨峰值的两个标准差为标准[2]。尚无骨密度仪的单位,可以用x线片初步诊断骨质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状骨x线片。并参考年龄、病史、骨折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考虑。虽然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够灵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丢失30%~50%时,x线片才能有阳性所见;但其方法直观、经济易行,且基层医院受检测仪器的限制,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本组均摄脊柱、骨盆或跟骨x线片检查确诊,并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芍药木瓜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3]。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首乌、骨碎补、续断、熟地、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参、鸡血藤、延胡索行气活血化瘀。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明显延缓去势大鼠及sd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4] ,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而且具有类似激素作用,通过调节体内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来防治骨质疏松,续断、丹参还直接参与钙的代谢 [5]。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方中重用缓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以上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芍药木瓜汤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 童培建,肖鲁伟.老年骨折的预防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

3 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范文6

骨质疏松症没有明显的症状,极易被忽视,当已经出现骨折时,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因此,专家提醒,老年人留意一些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症发出的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1.身高下降 由于人体脊柱对身体起着支撑作用,骨质疏松会造成脊椎压缩变形、前倾、背曲加剧,易导致椎体变形和身高缩短。这种现象常常被老年人忽视,以为是人到老年的自然现象。

2.指甲变软 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会流失,所以会引起指甲变软。

3.体重下降 大约有7%体重下降的女性在5年内会出现骨质疏松,而骨质的丢失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4.牙齿松动 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的状态也开始走下坡路,骨密度越来越低,导致牙槽骨不坚固,牙槽骨骨质疏松就很有可能发生。

5.走路不稳 骨质疏松后,骨骼承重能力下降,肌肉能力随之下降,其平衡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走路不稳,容易摔倒。所以走路感觉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6.皮肤变薄 当皮肤较之正常皮肤变薄时,也提示着骨质疏松。这是因为身体内的钙质参加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细胞代谢,同时也具有营养皮肤及治疗皮肤病的作用,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同时也会伤及皮肤。

7.骨骼疼痛 以腰背痛为主,并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时疼痛减轻,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疼痛加剧,并有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加重的现象。

8.活动能力减退 发现关节活动发僵,伸展身体时出现不适,感到容易疲劳,双下肢发沉、动作缓慢。

小便尿不尽 警惕糖尿病

文/朱本浩

有些人排尿时老是感觉尿不尽,刚上完厕所过一会儿又想去,但是经过多方诊治,效果并不好,这时就要警惕了,有可能是糖尿病在“捣乱”。

有些人患了糖尿病后,并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而首先表现为皮肤瘙痒、肢体麻木等症状,殊不知排尿不尽也是其中症状之一。

糖尿病患者,可因神经病变造成膀胱的收缩功能出现问题,使膀胱中的尿液潴留不能完全排出,因此病人有尿不尽的感觉。由于残余尿的存在,病人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当出现排尿障碍时,要警惕是否患有糖尿病,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出现排尿障碍往往提示高血糖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已经出现了神经损伤的慢性并发症。为了早期发现糖尿病,当出现尿不尽症状时,在排除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后,应及时去医院查血糖。

眼睑下垂不可掉以轻心

文/高敏

眼睑下垂通常指上眼睑下垂。先天性眼睑下垂,以双侧多见,有遗传性,出生时即可出现,这种眼睑下垂最常见,也是最佳的手术适应证。

后天性眼睑下垂可因眼睑本身的病变,或神经系统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

重症肌无力 这种眼睑下垂通常是潜在进行性,非对称性的,累及双侧。临床表现为,晨轻夜重,疲劳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可伴其他眼外肌无力表现,严重者可伴四肢无力、吞咽困难甚至呼吸困难等严重全身表现。

动眼神经麻痹 这种上睑下垂通常为单侧,可有其他眼外肌麻痹表现,常伴瞳孔散大、视物重影。患者多有糖尿病史,血糖控制欠佳,确诊后及时给予降糖、营养神经和活血类药物治疗,多可在一个月左右治愈。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引起的眼睑下垂也是一侧性的,其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的,患者瞳孔散大,若伴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多是动脉瘤破裂引起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立即到神经科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