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骨质疏松的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止骨质疏松的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止骨质疏松的办法范文1

老年人骨质脱钙疏松、全身钙储量减少的原因很多,必须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性防治。现在许多患者因受商家“多补钙就可防治骨质疏松”宣传的误导,大量补钙,其结果不仅不能改善,反而造成高血钙,经尿排钙量剧增,形成多发性尿路结石,并发很难治愈的慢性尿路感染,加速破坏肾功能,必须纠正。

防止骨质产生负平衡

新骨产生负平衡,是骨质发生疏松、萎缩的根本原因。人的骨骼生长、发育完成后,仍在继续形成新骨组织代替因为老化和外伤吸收而消失的骨质。新、老骨质的更换量,在进入中年以前(妇女在40周岁以前)是互相平衡的。进入中老年后,老化骨质的吸收(消失)量大于新骨质产生量,发生负平衡,骨质减少、变薄、骨密度和坚度下降、疏松变脆,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骨折几率随之迅速升高。这种改变是全身骨骼退行性改变,统称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增长关系表明,属于生理性老化现象。通过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和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延缓其发生和发展,避免和减轻并发症。

防止办法是,不盲目减肥,实际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10%的人,不要节食减肥,适当增加锻炼,按每天生理需要量吃肉类食物。中老年人每天约需蛋白质40~60克(1两左右),以动物蛋白占1/3、植物蛋白占2/3为宜。

老年女性适当补充雌激素

研究证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骤升则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骤跌密切相关,骨质疏松的病变发展、并发症增多和加重的绝经后患者,给予补充雌激素后,就可遏制病情发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在专家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雌激素补充疗法,具有积极的病因治疗作用:

(1)骨质疏松较重的患者,可口服雌激素。方法:每月1~25日,每天口服天然乙烯雌酚0.625毫克,并于每月15~25日每天加服安宫黄体酮5毫克,以防体内雌激素累积性过高引起乳腺增生、子宫内膜增生恶变。许多专家主张,进行雌激素制剂治疗4~6周后,停药1~2周再继续服药,可以防止不良反应。

(2)酮(雄性激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为骨基质合成提供物质基础。临床观察显示,以隔日呑服1粒十一酸睾酮胶丸(40毫克)较宜。在使用雄激素治疗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检,肝肾功能较差、乳腺组织增生者不用。服药期间,每年都需进行1~2次全身体检,出现不良反应者立即停药。

(3)许多专家认为,使用雌、雄性激素联合治疗效果更好,而且安全。

(4)绝经后卵巢萎缩,合成和分泌雌激素功能衰退,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若能保持适当的性生活,则可延缓卵巢萎缩速度,避免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过快,既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并发症,也能减轻更年期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病变。

防止低胆固醇加重骨质疏松

(1)老年人每天约需消耗胆固醇200~220毫克,必须由动物肉、内脏补充。否则,体内雌激素水平更低,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更重。老年人低胆固醇血症都由长期减肥不食荤、过量服用调脂药物造成。血中胆固醇含量未超过正常值上限者,每天仍应按生理需要量补充。

(2)有些人减肥,长期不食油,这样非但效果不好,反而造成许多营养物质缺乏,体弱多病,骨质疏松发展更快,症状更重。老年人每天约需消耗脂肪30~40克,动、植物脂肪之比以1:4为宜。实际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10%者,仍需按上述生理需要量食油,以防因此造成和加重骨质疏松。

(3)有些老年人严重偏食,以致体内缺磷。即使血钙正常,因不能形成足够的磷酸钙沉积于骨基质而发生严重的骨质疏松。磷广泛存在于许多谷物、粗面粉、肉、鱼、蛋等食品中,只要不盲目减肥,不偏食,就可避免。

坚持锻炼防治骨质疏松

研究发现,住养老院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而且病情重,骨折发生率也高;农村劳动人群则都明显低于前者。由此可见,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与体力活动太少有关。

体弱的老年人,要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每天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不但能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利于其他疾病的治愈。运动能提高血液循环速度、增加肠黏膜对钙、磷、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吸收率,提高体循环和骨骼间血液循环速度,促进骨基质和骨质形成量,改变新骨形成负平衡状况。

骨质疏松的补氟疗法

防止骨质疏松的办法范文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危害 骨折发生后,有1/3的骨折不愈合,从而造成慢性腰痛,久治不愈。只要脊柱发生一次骨折,那么其他椎体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不论骨折是否愈合、疼痛与否,两或多个椎体骨折后,脊柱形态发生改变,会造成长期的慢性腰痛,严重地影响生活、日常活动和健康。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几乎相当于股骨颈骨折后所造成的影响。据有关资料介绍,因为年老而死亡的人群中,有30%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调查显示,由于胸腰椎的严重变形、驼背,对原有肺部疾患的病人,每一节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就会减少生命预测值的9%。总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引起慢性腰痛、形态和姿势的改变、日常活动的减少和增加死亡率等,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和社会问题。

如何发现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根据前述特点,如果老年人患有急性或慢性腰痛或腰背痛,不论是否有受伤病史,都应该想到有椎体骨折的存在,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拍片或CT检查,以排除椎体骨折;当普通拍片不能完全确定的时候,最好做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

怎样防止或避免老年人发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为这种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伤性椎体骨折,后者都有一个明显的受伤情况;而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是由于骨密度和骨强度的降低所引起,有些患者甚至没有外伤史。因此,防止或者避免老年人发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下面的建议或许有所帮助。1)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并且要长期坚持治疗;2)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提供无障碍设计的建筑、道路;3)洗澡时,由于地面湿滑,容易发生趔趄或者摔倒,应特别小心;4)坐车时避免剧烈颠簸,突然起步或突然刹车;5)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时,应该量力而行;6)减轻体重。总之一句话,要时刻牢记骨质疏松症容易发生骨折,要时刻小心,才有可能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因骨质疏松而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包括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办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 1、卧床休息,休息时间为6~12周;2、佩带特制的塑料支具,佩带时间一般为3个月;3、服用止痛药物;4、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服用钙制剂、针剂,女性患者可以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男性病人可以采用激素补充疗法;5、饮食疗法和理疗等。经过这样系统的保守治疗,大约有2/3的病人腰背疼痛症状可以消失,大约1/3的患者存在慢性腰疼或腰背疼痛,需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 患有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老年人应选择椎体成型术或椎体后凸成型术进行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慢性、全身性、逐渐发展的疾病,由于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而老年人群常常有心脏病、高血压、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等其他系统的疾病,不能够耐受大的手术创伤。而上述两种手术创伤非常小,手术时间短,局部麻醉下就可以进行,对全身其他系统干扰小,因此大部分病人都可以耐受这项手术操作。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等,是目前常常用来治疗年轻人椎体骨折的办法,就不适合老年人,因为固定用的螺钉旋入疏松的椎体后,螺钉容易松脱或者拔出,起不到固定的效果。椎体成型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是将骨水泥直接注射到骨折的椎体内部,从内部加强与固定骨折,骨水泥凝固后和周围的骨质紧密结合,所以没有固定物松脱,更没有螺钉拔出的危险。

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 如卧床休息、腰围或者定制塑料背心固定、服用止痛药等方法,老年人也可以采用。但是长期卧床,会造成骨质更加疏松;塑料背心固定时间需要6~12周;长期服用止痛药对胃部刺激大,有引起胃部大出血的危险,更重要的是要坚持6~12周的保守治疗。但其中有1/3的骨折不愈合,只好再接受椎体成型术。

椎体成型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相对较少。采用椎体成型术治疗后,患者8~12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90%~95%的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经过大宗病例的观察,手术后3个月及半年,无论疼痛情况、活动情况、生活质量均好于保守治疗的效果。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或者重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这两项技术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即在术前根据病变椎体体积,科学地计算出恢复椎体强度所需注入骨水泥的量。这样,术中骨水泥用量比以前大幅减少,更为有效地避免了潜在的、可能的并发症,使这两项技术更加完善。这两项技术均具有明显的止疼效果,还可以治疗椎体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从而为肿瘤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

相关链接

椎体成型术手术:医生在X光透视引导下,经过皮肤穿刺,将一个导管放置在病变椎体内;骨水泥是一种特制的多聚聚乙烯材料,使用前调制成半液体状态,用注射器通过预先放置的导管将它们注射到病变椎体内;半流体的骨水泥在椎体内沿着骨质缺损的缝隙扩散,5~10分钟后凝固成固体,从而将骨折的和疏松的椎体加强,起到稳定脊柱,治疗疼痛和增加功能活动,改善生活质量,等目的。

防止骨质疏松的办法范文3

骨质疏松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许多人认为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病不可避免,我们所能采取的措施只能延缓和减轻。这种认识并不正确,近年医学的新发展使无数病例得到康复,证明骨质疏松完全可以逆转。

下面让我们从多方面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和防治的主要对策。

性激素不能少

骨骼有两种主要细胞,即造骨细胞(亦称成骨细胞,其功能为生长骨头)和破骨细胞(其作用是溶解骨头)。正常情况下,男性酮以及女性雌激素均可强力激活造骨细胞繁殖并制造大量骨胶原和维生素D,同时提高骨头对钙、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在35岁以前,人体内性激素比较旺盛,因此造骨功能强大,骨头生长越来越长、越多、越细密、越结实;从40岁开始,男女的性激素开始减少,男性产生的酮(雄激素)和女性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大量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其雌激素合成量至少减少70%,造骨细胞的功能大大减弱,骨头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钙、磷和其他骨矿物质;与此同时,破骨细胞的功能被异常激活,释放出大量骨盐溶解酶,溶解骨胶原和钙、磷等物质,使它们流失,骨头就出现孔隙和空洞,一遇意外就容易断裂。总之,由于人体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量不断流失,最终造成了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2.5SD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防治骨质疏松的首要措施是增加性激素,才能促使造骨细胞再生繁殖。增加性激素的常用药物有雄激素、雌激素、蛋白同化激素等,但这些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会引发不少副作用(如出现中老年肢端肥大症或对肝、肾、心肌的损害),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般在增加性激素、强化造骨细胞的同时,破骨细胞就会受到抑制;抑制破骨细胞常用的药物有: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维生素D和异丙氧黄酮等,其中有些药物(如雌激素及异丙氧黄酮)使用不当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女性使用后罹患子宫颈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机率较高。

中医学提出“肾为先天之本”,主张“肾主骨”,认为骨骼与肾脏有密切关系,因而骨科的治疗着眼于补肾。补肾有两重意义:一是增加性荷尔蒙;二是提高肾功能。因为骨质的生长和巩固主要受肾功能的控制,经研究发现人的缺钙是人体对于钙的留存能力低,因而补钙弥补不了钙的代谢和排出,提高肾机能就能改善钙的留存、减少排出和重新吸收。中医和西医对肾的概念差异很大,但在性荷尔蒙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上可以说殊途同归,走到一起来了。中医用于补肾的中药如羊藿、补骨脂、蛇床子、肉苁蓉、菟丝子、鹿角胶、骨碎补等都含有性荷尔蒙,这些中药能补肾填精、强筋壮骨、调理阴阳,副作用也极少。为了防治骨质疏松,求助于中医药,早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食物也可以补充性荷尔蒙。来自大豆的异黄酮类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物质。大豆异黄酮属“植物雌激素”类,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植物雌激素有二十多种,其结构分属于异黄酮、皂甙、木酚素(木脂素)、香豆精、植物甾醇与雷锁酸脂等,其中以豆科植物大豆所含植物雌激素最多;其他食物如小麦(麦麸)、大米(米糠)、燕麦、荞麦、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土豆、大枣、部分水果(如苹果、樱桃、石榴等)以及亚麻子均含有一定量的植物雌激素。因此,大豆及其制品、粗杂粮以及上述蔬果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天然良药。

关于雄激素,很多食物含量丰富,如牛羊的、雄鸡、雄鸽、麻雀、虾、蚕蛹等,蔬菜中的韭菜和洋葱,亦能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促使内分泌腺体产生雄激素。

除了性激素,其他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加速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骨骼生长)、甲状旁腺素(加速维生素D的活化)、生长激素(促使骨骼生长、变长、变粗)、降钙素(使血中钙向骨骼沉积、促使新骨形成)等对骨骼的生长和抑制骨吸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面补充营养

合成骨基质的原料缺乏或不足是骨质疏松的第二个原因,这些原料包括胶原蛋白(构建骨基质的网,犹如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网,对粘附钙质和增强骨头的韧性均起作用)、钙(需要量最大,犹如钢筋混凝土的石子)、磷(犹如钢筋混凝土的沙子)、镁(相当于水泥,是强力粘合剂,帮助钙、磷等矿物质粘合在骨基质的网上)、锌(其作用是促使造骨细胞的繁殖和再生)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硫、铜、锰、硒、硅;维生素D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举足轻重;维生素C能进一步影响骨胶原的生物合成,也能延长造骨细胞的寿命。所有这些原料都是骨骼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全面补充骨骼的营养最好从食物中摄取。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价高的有海参、鱼翅、鱼肚,普通的有猪皮、鸡皮、鸭皮、猪蹄、牛筋、鸡脚和各种禽畜的皮和软骨。动物的肉皮含饱和脂肪较多,一定要设法处理掉,否则对人体不利。骨基质的主要原料――钙,每人每天需摄入800~1200毫克,钙的丰富来源有虾皮、小鱼、芝麻、海带、羊肉、大豆和绿叶蔬菜等等;很多骨质疏松的患者认为补钙要多喝骨头汤,其实动物骨头里的钙很难溶于水,喝骨头汤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喝进大量骨内脂肪,对健康不利。许多专家和营养师推荐牛奶是补钙的最佳来源,这个建议值得商榷,因为最具讽刺意义的是目前世界上牛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新西兰、瑞典、芬兰、英国、荷兰都是罹患骨质疏松和股骨骨折最严重的国家。关于钙制剂,种类不少:氯化钙、乳酸钙、醋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碳酸氢钙以及氨基酸螯合钙,其中钙元素含量最高的是碳酸钙(可达40%),吸收率高、效果较好的是柠檬酸钙及氨基酸螯合钙。钙的摄取量每人每天不应超过1500毫克,过量补钙对骨骼无益,如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肾结石或血管钙化等并发症。磷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800毫克,其最佳来源有腰果、开心果、蚕豆、玉米、燕麦、大麦等。镁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500毫克,含镁丰富的食物有腰果、海参、海带、绿豆等。锌的需要量每人每天是25毫克,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羊肉、甲鱼、鱿鱼等。其他微量元素需要量极少,只要注意膳食平衡,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D是重要的营养素,可促进钙的吸收,通过晒太阳,人体可以自行合成,长期在室内活动的人可以补充一些保健制剂。维生素C也是很重要的营养素,来源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猕猴桃和大枣。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医学研究所刘明耀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现:山楂和橄榄含大量山楂酸,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应注意摄取。

加强运动锻炼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之一是利用脉冲电磁场输入人体以治疗骨质疏松症,它采用脉冲电磁改变人体生物静电与改善生物场这一原理作用于成骨细胞,促使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成骨细胞的增生来治疗骨质疏松。医学研究证明,骨是具有压电效应的物质,电刺激确能促进骨组织生长;据国外资料记载这一治疗方法比普通药物治疗,其功效高8~10倍。目前北京骨质疏松治疗中心已采取该疗法治疗骨质疏松并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但是,使人体产生压电效应和生物电的最佳办法不是被动地输入电流,而是加强自身的运动锻炼,通过运动使人体给自己“充电”,自身产生的生物有机电流对人体更为有利。不运动或运动量不足是产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运动锻炼时,肌肉对骨头所产生的牵拉力也是一种压电效应,可激活和大大提高造骨细胞的造骨功能。如果长期不运动或运动量少,肌肉对骨头的牵拉力减弱,造骨细胞的功能就会衰退,而破骨细胞则转趋活跃并开始溶解骨头。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使骨组织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促使胶原蛋白、钙及磷等沉着和粘附于骨骼上。经常运动的人,因骨头得到强力刺激,可增强骨的韧性和提高骨密度(如跳跃运动,地面的冲击力就能激发新骨的形成)。我们提倡有氧运动,即规律性反复性的慢速轻度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游泳等项目,如能选择户外阳光下和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运动锻炼,更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以利骨营养的吸收。每天的运动应有两次,每次半小时;运动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年人不要从事激烈的运动项目,激烈运动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对健康不利。

饮食清淡平衡

高蛋白(动物蛋白)饮食要适可而止,因为它经过代谢会变为酸性物质,增加尿酸,使钙质流失,同时富含高半胱氨酸,侵蚀血管,对健康不利;油腻食物影响消化,妨碍有利骨质的各种营养的补充;高糖会影响钙的吸收;高盐则会增加钙的流失。因此,饮食必须讲究清淡。

体内酸碱平衡十分重要。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产生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就是碱性物质(带正电的阳离子),大部分蔬菜水果、根茎类粮食和部分坚果(杏仁、栗子、榛子)属于这一类;如产生氯、氮、硫、磷等元素就是酸性物质(带负电的阴离子),鱼、肉、蛋、奶、糖类、啤酒、汽水、大部分粮食和坚果属于这一类。

体内酸性或碱性指的是组织液的酸碱度,是细胞与细胞之间,那些血管外空间的酸碱度。正常酸碱度为pH7.35~pH7.45之间,高于此数值为碱性,低于此数值为酸性;酸性或碱性过度对健康均不利,理想的体内酸碱度为弱碱性,即pH平均值为7.4。人体有自我调节机制,只要不偏食,一般不会出现酸碱不平衡。如果吃进酸性物质过多,体质变酸性。为了酸碱平衡,人体会自动从骨头里分泌出钙质,以中和酸性,如不注意调节饮食,骨头里的钙质长期不断流失,就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因此,必须注意均衡饮食,使体质保持弱碱性,才不会招致骨质疏松。

戒香烟限嗜品

主要是戒烟和限制酒、咖啡与浓茶等嗜好品。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对骨质疏松来说吸烟会令钙质大量流失,据检测吸烟者的骨折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为了防止骨质疏松和其他疾病,必须戒烟,越早越好。酒精可增强破骨细胞的功能而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质溶解;酗酒成性的人,即使年未满四十,也会因严重骨质疏松而随时可能发生骨折。因此,要戒饮高度酒,低度酒(如红葡萄酒、米酒、山楂酒、啤酒等)也要限量,一天不要超过100毫升。

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会使钙质大量流失而引致骨质疏松,因此饮咖啡也要限量,每天不应超过两杯,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口可乐也应少饮;饮茶以清淡为宜,浓茶影响胶原蛋白和钙质的吸收,不宜多饮。

用药谨慎适当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除了雌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口服剂罗盖全(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等,目前新型的药物双磷酸盐类如羟乙磷酸盐、帕米磷酸盐、氯甲二磷酸盐、替鲁磷酸盐、利塞磷酸盐和阿仑磷酸盐等应用很多,其中阿仑磷酸盐(又名福善美Fosamax),在治疗绝经后妇女发生的骨质疏松,常常是医生的首选;但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通告双磷酸盐类药物长期使用后发现一些患者有骨骼肌、食道和肾功能受损害的副作用,因而要求慎用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不良反应。

防止骨质疏松的办法范文4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患者 内固定方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028

现回顾近年来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对如何取得满意的手术疗效做一初步总结。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0~93岁,平均72岁。损伤原因,车祸伤8例,摔伤22例。Ⅰ型中的Ⅲ、Ⅳ度中不稳定骨折22例,Ⅱ型中不稳定骨折8例。初次手术后2~7个月。其中应用Gamma钉8例,解剖钢板4例,DHS 9例,锁定钢板9例。术后出现松动3例,钉切出2例,钢板螺钉断裂4例,颈缩短颈干角变小但骨折愈合3例。对于本组失败病例均采用锁定钢板进行翻修。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应用抗生素。切口采用原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至阔筋膜,剥离股外侧肌,取出原来内固定物,清理断端纤维肉芽组织,不进行广泛剥离,外展牵引,恢复颈干角及前倾角,暂以钢针维持复位,钢针位置以不影响放置钢板为准,经术中C臂透视复位满意,植入自体松质骨,安放锁定钢板,使之尽量与股骨贴合,以适合头钉的角度,先打入头钉导针,透视满意后拧入头钉2枚,角度为130°,再次透视长度、位置合适,然后依次拧入其余锁定螺钉,透视确认满意后将其余松质骨植于断端,冲洗,缝合。

结 果

本组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病例,经翻修术后1例发生皮下脂肪液化,无深部感染。本组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无髋内翻、下肢外旋,1例短缩畸形,均不超过1cm。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术后早期开始髋、膝功能练习,所以髋关节活动良好,无骨折发生。下地负重时间在术后3月以上,视X线恢复情况可适当延长,禁止过早负重。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及其愈合存在特殊性、多样化,受力大,力臂短,多发生于老年人,故易发生骨不连、松动切钉、脱钉、钢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在手术内固定时,以恢复颈干角及前倾角为目标,内固定要坚强可靠。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治疗的选择也受到患者自身因素、骨折类型、损伤程度以及医师水平及喜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旦手术内固定掌握的不够准确,容易出现一些失误,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并且患者的配合也很重要,如果下地过早、再次受伤等,也能导致手术失败。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

患者因素造成的内固定失败:健康状况不佳,年龄偏大的,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愈合时间长,甚至骨折不愈合。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造成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个别患者不按医师交代的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患肢下地负重过早、过度,以及再受伤、重体力劳动等,造成钢板螺钉断裂、松动、切钉、骨吸收、骨折错位,出现髋内翻等,导致医疗纠纷。

内固定方式选择上的失误:当今骨科技术的发展迅猛,新式内固定器械的研发生产,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一切着眼骨折本身,量身制定手术方案和固定方式。本组病例通过分析Gamma钉、解剖钢板及DHS失败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改进办法。①Gamma钉:Gamma钉是由滑动髋螺钉结合髓内钉组成,髓内钉位于髓腔内,将钉棒结构的承力点位于股骨干中位轴上,髓内主钉与加压钉之间的力臂短,所产生的力矩小,符合该部位的生物力学特性。固定稳定性好,且手术操作方便。但Gamma钉的头钉亦为滑动螺钉,若骨折为粉碎性不稳定,或骨质疏松者,可出现退钉、钉切出、松动、颈缩短、髋内翻、肢体短缩等。②解剖钢板:普通解剖钢板是贴附在股骨近端外侧,靠螺钉将骨皮质拉向钢板,抵抗剪力差,粉碎骨折及骨质疏松者易出现钉被拉出、钢板疲劳断裂,导致髋内翻。③DHS:亦叫动力髋螺钉,其头钉粗大,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不易断裂,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压力直接传导至骨,而非内固定物。负重过程中保持骨折复位嵌紧,减少不愈合。缺点是滑动固定系统存在相对不稳定,抗旋转能力弱,因钢板位于负重力线外侧,固定力臂较大,不适用于逆转子骨折。通过滑动加压嵌紧,容易出现骨吸收、颈短缩,万一头钉松动失效,则会导致切钉、髋内翻,手术失败。

防止骨质疏松的办法范文5

骨关节:膝关节大都有问题

迈入50岁大关后,骨关节是最易出现健康问题的“环节”。膝关节、脊柱,尤其是腰、颈、髋关节出现问题,以及骨质疏松,最伤老人骨头。几乎每个老人都有膝关节问题。

健康提醒:要延缓骨关节衰老、预防骨质疏松,首先提倡适量的户外运动。其次,维生素D和钙是防止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的“金盾”。

眼睛:视力下降最快

在五官中,眼睛是老得最快的器官之一。到了50岁左右,就会出现老花,视物不清。而随着眼睛衰老,白内障等可能致盲的疾病也会“找上门”。

健康提醒:老年人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注意休息,以缓解视疲劳。西兰花、甘蓝、胡萝卜等蔬菜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在预防黄斑病变和白内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耳朵:男人比女人听力出现问题更早

30~40岁时,会出现高音频听力障碍,但被忽略。50~60岁时听力障碍可被感知。到了65岁,近50%的人会出现听力减退。老年男性比女性出现听力障碍更早,损失更多。

健康提醒:与老人说话,宜用低沉一些的声音,提高音调,他们反而会听不清。

牙龈:牙周疾病是牙齿丧失的主因

唾液的分泌量减少,牙齿更易腐烂,牙龈也会萎缩。牙周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病因。

健康提醒: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应成为老年人口腔保健的必须措施。刷牙时,可以将牙刷毛向上或向下倾斜45°,压在牙龈上反复按摩;或将牙刷放在牙根部,反复上下短距离颤动,这对牙龈边缘和龈都有按摩和清洁的作用。

大脑:健忘可能发展为老年痴呆

步入老年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健忘。美国联邦早老性痴呆研究中心发现,许多老年性记忆力减退者不久便会发展为老年痴呆。吸烟、喝酒、压力大、长期饱食或者睡眠不足,都会加速大脑衰老。

健康提醒:规律锻炼、参加社交活动等,可以加速大脑血流,养神健脑。

心脏:发病率高,风险大

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心脏病发病率将呈几何数字增加。专家提示,心脏衰老有很多症状,如上三层楼便心慌、气短;血压、血脂异常;平躺时呼吸困难等。

健康提醒: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运动,生活规律,健康饮食。

前列腺:困扰半数男性

防止骨质疏松的办法范文6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间,60岁以上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随访、评估。年龄60~87岁,平均71.2岁,男:6例,女:24例。骨折AO分类A型、B型及C 型各10例,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3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7例,9例患者使用羟基磷灰石作为骨缺损的填充,3例使用异体骨。随访时间6个月~72个月,平均27.8个月,用Dienst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评分。结果 除3例术后三个月骨折部分愈合外,其余骨折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评分结果为优7例、良13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67%。主要并发症有手腕部疼痛、伸屈及旋转功能受限、握力下降,或残留腕部畸形。结论 老年人桡骨远端移位骨折,通过手术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骨与尺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面的平整、掌倾角及尺偏角,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关键词】 老年 桡骨 骨折 手术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 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1] 。对无移位或部分移位骨折,通常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保守治疗,尚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对明显移位或粉碎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处理较为棘手,后遗症多,是否仍用保守治疗、还是采用手术治疗,临床仍有争议。我们对明显移位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对存在骨缺损的患者,使用人造骨或异体骨植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稳定的固定为早期积极康复训练创造了条件,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6例,女24例;年龄:60~87岁,平均71.2岁。均为低能量损伤,行走跌到28例,运动伤2例。骨折按AO分类即A型为关节外骨折;B型为累及关节面的骨折;C型为关节内骨析。根据骨折的程度又分为1、2、3亚型。其中A1型0例,A2 型3 例,A3 型7 例;B1 型0 例,B2 型1 例,B3 型9例;C1 型3例,C2 型5 例,C3 型2 例。

1.2 治疗方式及植骨类型:闭合或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7例(1例A3、5例B3、1例C3)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23例。对于有明显骨缺损者,则同时行植骨填充缺损。9例患者使用羟基磷灰石作为骨缺损的填充,3例使用异休骨植骨。

骨折分类手术方式及植骨类型:

骨折类型(例)

手术方式(例)

植骨(例)

A(10):A1(0),A2(3),A3(7) 切开复位内固定(9),外固定架(1) 人造骨(4),异体骨(2)

B(10):B1(0),B2(1),B3(9) 切开复位内固定(10) 导体骨(2)

C(10):C1(3)C2(5),C3(2) 切开复位内固定(4),外固定架(6) 人造骨(3),异体骨(1)

1.3 随访时间和方式:时间:6~72个月,平均27.8个月。方式: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相结合。

1.4 随访内容:骨折愈合:定期通过X光检查腕关节正、侧位。是否疼痛及疼痛程度、检查手部握力、有无腕关节功能(屈伸、旋转)受限、是否残留腕部畸形。

1.5 治疗效果评估:按Dienst 等[2] 功能评估标对患者进行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良、可和差四级。

2 结果

(1)除3例手术后3个月的患者骨折还未完全愈合外,其余所有手术患者的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

(2)骨折治疗主、客观综合评分(Dienst评分):优7例、良13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67%。

(3)术后主要并发症:活动时出现腕关节疼痛:27例患者中,有20(68%),程度不重。35%的患者腕关节伸、屈或旋转功能有一定程度受限。48%患者手部握力程度有所下降。

(4) 例患者遗留腕部轻度畸形,但并不影响腔关节功能。

3 讨论

3.1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指征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低暴力骨折类型,虽然不像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造成威胁。但手腕的功能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十分重要。对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传统的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对于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累及关节面的移位骨折及不稳定骨折,普通的外固定难以维持良好的复位,常常在复位后2周左右出现骨折再移位[3]从而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等,继发疼痛,真接影响腕关节功能。

随着对腕关节功能认识的加深,及固定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如目前临床应用的AO 2.4mm五孔锁定板,使得更多的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能够适合治疗[4]。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征,要求医生对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仔细和准确的分型,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AO分类法,同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和并存症、骨质疏松程度[5]、患者的功能要求和对治疗的期望值及骨折侧是否是优势手,概括起来,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指征应包括:

(1)闭合复位失败,或骨折不稳定, 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 不稳定骨折,影响到骨折愈合或可能出现畸形愈合。

(2)桡骨短缩5mm以上。

(3)闭合复位后发现骨缺损大于1cm。

(4)关节内粉碎骨折,关节面的压缩骨折, 韧带整复作用和手法复位常不能奏效,Knirk等认为关节面移位大于2mm时即有有切开复位的指征。

3.2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是不稳定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复位的好坏直接影响腕关节功能的康复。已经有大量研究发现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残留的畸形与腕关节及前臂的功能有密切关系[6,7] 手术治疗能尽可能达到骨折的准确复位,避免了手腕长时间被动外固定的痛苦和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在固定相对牢固的前提下,可以早期功能锻炼,避免长时期固定导致的关节僵硬、功能障碍,使关节和肢体功能早期康复[8]。从我们随访的强果可以看出,对移位骨折进行手术治疗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优良率达到67%。这其中包括移位和粉碎严重的C3型骨折,及骨质疏松和骨缺损明显的高龄患者。而这些患者不宜选择保守治疗。本组病例,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二大类。虽然外固定架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但对于年龄大、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使用外固定架,容易出现固定钉松动,因为外固定架是一种使骨折部位旷置的间接固定方法,对明显移位、不稳定骨折不易维持理想的骨折复位的位置[9], 加之外固定架术后护理和患者生活不便,有一定的感染率等等,而且其仅有纵向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掌、背侧移位。所以,我们认为外固定架仅限于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无法内固定的患者。随着锁定钢板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改进,使得越来越远销的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桡骨远端折有可以进行更理想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老年人桡骨远端因骨质疏松,骨折后常常合并较大的骨缺损。骨缺损能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关节面塌陷。本组30例骨折中,有12例因骨缺损而植骨3例使用导体骨,9例使用羟基磷灰石。异体骨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但骨替代相对较慢,影响早期功能康复,羟基磷灰石填充效果较好,如果能加入活性的成骨诱导成份,控制其吸收速度,则能更好地保证骨折的愈合。术后腕部疼痛的发生率较高,疼痛的轻重不一。也是容易引起患者对治疗不满意的重要因素,这和骨折的程度、术后的粘连、关节僵硬、康复迟缓等有关。其实,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腕关节的活动功能和手的握力。本组患者中,治疗效果差的7例均有腕关节的伸、屈、旋转功能和手握力的下降。

3.3术后康复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

腕关节的功能康复应该在骨折治疗允许时尽早开始,应对每个患者制定详尽的康复计划。早期被动锻炼,然后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重视康复训练,才能保证手术治疗效果[10],而早期康复锻炼又是取决于骨折复位和固定的稳定性,围手术期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抑制骨的制动后骨骼中钙的进一步快速流失;防止或降低再骨折的风险。使用降钙素能抑破骨细胞,控制钙流失,同时配合使用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是较有效的办法。功能恢复期使用像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提高骨密度和改善骨的强度。

总之,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既是临床常见病,又是治疗效果尚不十分满意的一个疾病。过去, 中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常采用闭合复位结合石膏外固定, 即使出现畸形, 但功能影响也不严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治疗观念的不断更新, 这种观点逐渐被人们不认同。通过对骨折准确分类,正确掌握治疗指征,术后积极的康复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的效果[11]。

参 考 文 献

[1] 朴俊红, 庞莲萍, 刘忠厚, 等. 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 8 (1) : 127.

[2] D ienst M , Wozasek GE, Seligson D. Dynam icexternal fixat ion fo r diatal radius fracture [J]. ClinO rthop Relat Res, 1997, (338) : 1602171.

[3] Yin-Chih Fu,Song-Hsiung Chien,Peng-Ju Huang,et al .Use of an ex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he buttress main-tani pinning method in treating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in osteoporotic patients[J].The Journal of Tau-ma ,2006,60:330-333.

[4] R Arora M,Lutz D,FritzR.Palmar locking plate for treat-ment of unstable dorsal disloca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J].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5,125:399-404.

[5] CA Lill,J Gonldhahn,A Albrecht.Impact of hone density on distal radius fracture pattern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five different fracture classifications [J].Journal of Orho-paedic Trauma,17:271-278.

[6] Solgaard S , Binger C , Soelund K. Displac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Arch Orthop Trauma Surg,1989,109: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