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护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护理问题

常见护理问题范文1

【关键词】 老年疾病;护理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97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人口呈老龄化趋势。由于老年人的器官及系统的退化导致很多老年性疾病在逐年上升[1], 致使医院需要有高素质的护理水平, 才能使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得到满足。但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为探索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常见问题, 分析应用价值, 本院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诊的180例老年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诊治的180例老年疾病患者。男110例, 女70例, 平均年龄(62±6.3)岁,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0例, 高中以下100例, 所有患者疾病均属于老年性疾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护理管理。加强对所有患者自身相关疾病的教育及提高自身护理能力;在护理过程中, 满足患者在自身身心及社会的需求, 提高患者护理过程的配合与积极性, 积极与其家人沟通交流, 让其多关心、经常看望;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 如果出现不良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与治疗措施[2];积极与老年患者沟通与交流,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减少负面情绪, 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饮食。

比较老年患者的病情情况, 如患有老年抑郁、老年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其他疾病患者等, 并分析老年患者护理管理常见的问题。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老年疾病患者的病情情况比较 患有老年抑郁、老年骨质疏松、其他疾病患者的例数均明显低于患有老年痴呆患者的例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老年患者护理管理常见问题的情况比较 身心文化未能满足的患者、未获得健全老年护理控制体系的患者、其他的例数均明显低于相关知识及训练不足患者的例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器官及系统的退化导致很多老年性疾病在逐年上升, 使得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增多, 导致护理人员掌握老年人相关知识教育等存在不足[3]。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本研究显示, 老年患者病情情况方面比较, 患有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患有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其他疾病患者等的例数均明显低于患有老年痴呆患者的例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老年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常见问题主要是对患者的相关知识及训练不足, 但没有健全老年护理控制体系及未能满足患者身心文化也是重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4):249.

[2] 王建荣, 刘王春, 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12): 959.

[3] 陈素萍, 范勇.老年护理与展望.中华实用医学, 2003, 5(7): 115.

[4] 陈洪海, , 黄垂.城市新型老年护理模式的探讨.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2): 55-56.

[5] 刘建芬, 潘孟昭.护理如何为老年保健服务.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10):513.

常见护理问题范文2

【关键词】 留置导尿术;并发症;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是治疗患者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方便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使患者生理需求得到方便, 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因病情带来的痛苦, 尤其在急危重患者中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将介绍留置导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需留置导尿患者300例, 年龄段17~81岁, 观察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且都是男性患者, 年龄在21~78岁, 临床诊断疾病:4例脑出血, 2例腹部手术患者, 2例前列腺肥大, 1例脑梗死, 1例颅内感染。

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厂商生产的一次性导尿包和气囊导管, 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8~10 ml。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在所观察的300例患者中, 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分别为:尿道出血3例, 尿路感染4例, 渗尿1例, 尿道疼痛2例。

3 讨论

留置导尿术对于护理工作者而言是一项必须熟悉掌握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急危重患者是留置导尿最常见的应用者, 如脑出血患者、颅内感染患者等, 这类患者常因病情危重无法通过意识控制膀胱括约肌而出现尿失禁, 为了保护患者会干净整洁减轻痛苦, 所以需要采用留置导尿[1]。但是留置导尿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护理问题, 接下来就针对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护理措施做介绍。

3. 1 尿道出血 尿道出血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拔管操作不当造成尿道损伤。作为操作的实施者要加强责任心不可马虎, 严格操作流程。有些患者的尿管比较狭窄如前列腺增生者, 这时需将导尿管充分。将尿管缓慢插入, 见尿液回流后, 再插入4 cm左右, 向尿管的气囊内注入一定量的无菌生理盐水, 接着缓慢回拉导尿管, 如感遇阻力则停止操作。

3. 2 尿路感染者 首先护士的无菌意识要足够强,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 协助患者保持会清洁, 可用碘伏进行会的清洗, 清洗彻底, 2次/d[2]。出现污染时消毒是必要第一做法。合理使用无菌护阴罩, 该方法可以有效阻止机体外界污染在体内发生的概率, 此方法一般多用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3]。

3. 3 渗尿 渗尿情况的发生一般多见于导尿管规格选择不当, 直径小于尿道直径。即使一开始导尿管选择得当, 无渗尿发生, 但由于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的尿道会发生扩张, 也会再次出现渗尿的情况。导尿管的型号选择要参照患者的年龄以及尿道的大小,要注意调节气囊内的注水 [4]。

3. 4 拔管插管损伤 插管前需要对气囊进行检查, 一般采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打入空气, 如感阻力很大或者无法打入空气, 这时需要更换导尿管, 根据患者情况尽量减少留置导尿管在患者体内留置的时间。当气囊内的液体无法抽出时, 可用手搓导尿管, 人为使导尿管疏通, 再用注射器抽吸。

3. 5 拔出导尿管后发生尿储留 护理工作者要密切关注拔管的最佳时机, 减少尿潴留的发生。膀胱充盈时拔去导管后向膀胱内注入开塞露, 在开塞露的作用下患者有自主排尿意识。对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 恢复自主排尿的意识, 另外可以通过按摩腹部, 做相关功能训练使患者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 还可通过听流水声刺激排尿反射的发生。

本实验的10例患者经过上述护理措施后, 3例尿道损伤出血者经膀胱冲洗, 出血停止, 身体恢复状况良好。对4例尿路感染患者采用碘伏液消毒, 以及用抗菌药冲洗膀胱, 数天后感染消失, 排尿状况良好。对于1例渗尿患者, 我们重新换取导尿管, 渗尿情况消失, 会清洁。另2例尿道疼痛者, 通过更换导尿管, 降低护理操作力度, 疼痛症状消失。可见, 完善的护理工作能提高患者康复的速度和效率, 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 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妍,姜亚波,孙威.留置导尿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中国实用杂志, 2008,(3):8.

[2] 李业梅.气囊导尿管插管深度的改进对尿道损伤的影响.临床护理杂志, 2008,7(1):77.

常见护理问题范文3

积极调整心理状态能够减轻疼痛感觉,现重点讨论与临床疼痛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应对措施。

1 影响疼痛常见的心理、社会因素

1.1 心理因素

1.1.1 情绪状态:人的情绪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绪如愉快、兴奋的时候,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降低,相反,消极情绪如抑郁常引起慢性疼痛和持续性疼痛。急性及慢性疼痛均伴有焦虑、紧张和不安,愤懑的心理可加剧疼痛。

1.1.2 认知与评价:疼痛感与人对疼痛后果的评价关系密切,由于每个人对疼痛的理解不同,感觉也就不同。

1.1.3 注意:对疼痛的感觉与人的注意力程度密切相关,分散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注意力高度集中到疼痛之外的某一问题,即“忘我”状态时,则疼痛的感觉就会相应减轻。

1.1.4 早期经验:人们对疼痛的感受和反映受幼年教育的影响,儿童时期的疼痛经验可影响成人后对疼痛的感觉和耐受性。

1.1.5 人格:不同人格的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和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一般性格外向及稳定型人格者对疼痛的忍耐性强,个体心理平衡、已婚、夫妻和睦、有良好职业、独立坚强者疼痛较易治疗;反之,性格内向、焦虑、依赖、孤僻、死板容易产生疼痛体验。

1.2 社会因素

1.2.1 民族与文化: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所不同。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不高、经济落后的人群疼痛阈值较高,游牧民族、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对疼痛耐受性较高,反之则低;这些可能与遗传、观念、宣传、教育以及人的认知评价有关。

1.2.2 社会群体:个体的痛觉或阈值高低受到群体,如家庭、家族及所在团体的影响。周围人的过分注意和关心,团体对个别人的心理压力均可强化病人的疼痛,常常还可以出现“模仿”其生活圈子内群体都怕疼痛的现象。

1.2.3 年龄、性别的差异:疼痛感受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儿童对疼痛的感受性较高,尤其是受到人们更多关爱的儿童表现更明显,而家庭不和的儿童对疼痛的感受性相对较低;成年时这种感觉处于稳定水平;多数老年人对疼痛的感受性又增高。就性别而言,女性对疼痛的感受性较男性更敏感。

1.2.4 医源性疼痛:不当的手术、药物可致医源性疼痛,医务人员不当的语言、行为、表情以及各种不良的暗示,可以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及抑郁的情绪,从而增强及加重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

1.2.5 宗教与信仰:宗教可能通过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或通过意识转化,均能对一个人的疼痛耐受性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有的人为了追求信仰与理想,通过意志活动去耐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皮肉损伤与痛苦;气功意念对减轻疼痛也有一定帮助。

2 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应对措施

2.1 解释与支持:医生应耐心倾听、同情关心、理解相信病人,允许病人倾诉和。细心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减轻他们的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可采用自我意志法、分心法、语言劝慰法、行为转移法、释放压抑情绪法等,改善其紧张不良状态,从而缓解疼痛。

2.2 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可使疼痛处于抑制状态,从而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2.3 生物反馈法:借助各种专门仪器,把病人生物学变化的信息,如血压、心率、体温和脑电节律等进行记录,并将这些信息转变为易于理解的信号,如声、光、仪表的指针连续不断地反馈病人,使病人利用这种信号有意识地控制某些病理过程[1]。如对紧张性头痛,用肌电反馈训练紧张性头痛病人松弛额肌,经4~8周训练,病人可随意控制额肌的肌电活动,使头痛缓解。

2.4 音乐疗法:音乐可影响人们的身心和行为。悦耳的音乐对神经系统是良性刺激。由于音乐的速度、旋律、音调和音色的不同,能使人们表现出兴奋或抑制,起到镇痛的作用。

2.5 催眠法:治疗在光线柔和、暗淡、安静的病室中进行。一旦病人进入催眠状态,可通过交谈来了解正被遗忘的创伤体验,从而消除其症状;或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给予明确暗示,使其有所遵循,以获得积极的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多数病人都有精神放松、身心愉悦、疼痛明显减轻的感觉。

2.6 暗示疗法:医院环境和病人之间的相互暗示,均可对病人的痛阈和耐受性产生特殊的影响,所以积极的暗示可治疗或缓解疼痛。还有安慰剂的使用,特别是某些权威医生暗示治疗作用更加明显。也可以通过病人的自我暗示,心理上的疼痛即“减轻”了。

参考文献:

常见护理问题范文4

引言

做为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一直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提高婴儿免疫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母乳喂养不仅对婴儿,而且对母亲、家庭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好处[1]。但是在母亲在哺乳幼儿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过去的研究文献中指出,产妇发生喂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妇对相关喂养知识的不了解或了解不全面,在产后会产妇出现各种心里不良因素导致,从而导致不如问题的发生,但这样的叙述并不完全的找出产妇发生喂养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临床中常见的哺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不同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母乳喂养的具体产生原因,并针对原因对产妇进行特定的产前和产后健康教育,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产妇母乳喂养中常见问题[2]。笔者对问卷调查的内容做出总结,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抽样的选样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9月在我院产科经过产科住院的有母乳喂养问题的78名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没有母乳喂养问题的78名产妇78名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入选标准:产妇均为顺产;产妇均为与丈夫同住;已婚;产妇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自愿参与本研究;无精神系统疾病。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产妇基本资料问卷的制作主要由本次的研究人员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是否初产、是否曾经发生妊娠并发症、学历、职业、家庭收入以及是否在产前经过健康教育。本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中性词语提问,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并征得研究ο蟮耐意后发放。本次共发放问卷156份其中回收156份,有效15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收集使用Excel2003,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结果

2.1 母乳喂养中常见问题

①身体因素:产妇由于自身身体原因或者患某些疾病,分娩后身体虚弱,常伴贫血发热等;会导致身体虚弱或产后大出血引起贫血、发热等因素,往往会伴有有偏平甚至凹陷,都会给母乳喂养造成不良影响。②精神因素:产妇由于在分娩中过度紧张、疼痛,甚至产后亲人照顾不周,关爱不足,从而导致产妇内心忧郁、焦虑等社会心理因素,均可造成产妇精神压力过大造成泌乳不足。③哺乳方式错误: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缺乏相关的哺乳经验,在哺乳过程中可引起疼痛、胀痛,更可导致乳汁分泌不足。④社会因素:产妇经过分娩后,体力消耗巨大,再加上产妇家属过度疼爱或者照顾不周均可导致产妇喂养姿势不正确,从而导致喂养过程中信心不足,以及由于担心母乳喂养对工作不利,不远过多哺乳;甚至有部分产妇为了保持身材而远离照顾婴儿等等,这些不利的因素都会导致母乳分泌不足,直接的导致婴儿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等各种不利于生长的情况发生。在本次调查中,不合格组的78例产妇,发生产褥早期乳汁不足48例次、扁平31例次、胀痛25例次、精神状况差17例次、焦虑37例次、其他19例次。

2.2 母乳喂养问题具体影响因素

母乳喂养中常见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通过调查表发放,并对表进行统计后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产妇的年龄(

2.3 母乳喂养的问题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经过上述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

3.讨论

相关护理人员在产妇与婴儿进入母婴同室后,态度和蔼热情,要表达出高度的责任心。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一定要了解,并及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并耐心讲解喂养技巧,要全面的进行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3]。要通过早吸允对产妇大脑神经中枢进行有效的刺激,并分泌释放催乳素,从而有效及早的促进乳汁正常分泌,增进母婴感情,及早树立产妇的喂养自信心[4]。

综上所述,在母乳喂养过程中,要了解产妇喂养过程中的具体原因和产生原因的具体因素,从根本上帮助产妇解决哺乳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的产科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心理和生理上积极调节产妇所发生的各类问题,消除产妇畏惧心理,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加强合理膳食营养,按需哺乳。如果能及时的解决各类喂养问题,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产妇出院后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论

母乳喂养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应根据影响相关问题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从而能有效的减少产妇母乳喂养中产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杰敏,李伟丽,沈曲,等.孕妇对母乳喂养自信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464-467.

[2]宗开红.母乳喂养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4):3390.

常见护理问题范文5

关键词:内窥镜;安全护理;问题及对策

内窥镜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内窥镜使用维护过程中工作中,严格遵守内窥镜使用维护制度和仪器的操作程序,精准无误地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在进行内窥镜治疗前后获得身心安全。内窥镜是近年来医院普遍开展的一项特殊的检查,随着医用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内窥镜护理技术操作日趋复杂。如何在复杂的技术操作过程中规范内窥镜安全护理工作,做好内窥镜安全护理常见问题的应对防范措施,对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保证医疗和护理安全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1内窥镜安全护理的常见问题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内窥镜作为临床辅助检查和医疗辅助越来越普及,但在内窥镜使用过程中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也就是说内窥镜安全护理的问题时有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医护人员的素质、患者本身、管理制度、仪器操作规程、环境等方面习习相关。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发现,内窥镜安全护理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1患者出现不适的反应 如悲观、恐惧、多虑等心理的波动会导致在进行内镜检查和医疗辅助过程中,患者的不配合导致出现患者与仪器之间的排斥、抗拒、身体不适等反应,甚至出现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肢体发凉等危急情况。

1.2心血管意外 如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偶尔可引起心跳骤停等心血管意外,特别是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容易出现意外。

1.3出血 内窥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因操作不当或患者身体原因出血,甚至有口渴、烦躁、面色苍白、呕血不止或窒息等危重情况。

2内窥镜安全护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2.1患者的悲观、恐惧、多虑等心理原因 进行内窥镜检查的患者难免会产生悲观心理,特别是长期对自己病情缺乏了解的患者容易出现这种心理。此外,由于患者对内窥镜检查及治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还有很多患者没有接触过内窥镜检查。另外,检查时内窥镜的仪器导管会机械性地接触到患者的身体,能引起患者身体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反应和排斥的现象,所以很多患者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还有患者,担心内窥镜消毒不够严密,可能会引起感染从而传染上其它的疾病,担心内窥镜本身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以及护理人员的敬业精神与操作仪器的水平,怕通过检查仍然得不出确切的诊断。更有敏感的患者(多数患有有慢性疾病),因身体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产生爱唠叨、易生气,害怕外界的刺激,对治疗缺少信心等负面的情绪。

2.2护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内窥镜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直接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内镜护理已不单纯是过去的检查配合,而向更高的要求和深度发展。内镜下微创治疗的开展,各种技术不断向细致,复杂的方向转变。新技术、新器械层出不穷,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单纯是一名护理人员,而且还是技师,手术医师的得力助手。[1]"临床实践中,常常出现护理人员因为没有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医护责任的重要性,责任意识不强,专业思想不够牢固,工作马马虎虎,产生厌倦情绪等负面因素影响对内窥镜的规范操作,操作技术不够精湛,经验显得不足,不能精确地执行医嘱或不能发现医嘱中存在的不足,甚至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情况,严重影响着内窥镜护理的安全。

2.3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不强 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医务人员的职责、科室制度、常规的督促检查不到位,是影响内窥镜使用、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建立有效机制,保证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2]"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护理制度不完善,将会直接导致医护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特别的安全消毒、护理程序等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在使用内窥镜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存在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仪器消毒不彻底等严重的安全隐患。

3内窥镜安全护理问题的对策

3.1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应当从心理上提出护理对策,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应当及时帮助患者正视疾病,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适应陌生的环境,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介绍医院、科室的环境、治疗的安排,减弱患者本身的孤独感。"内镜检查的术前宣传,解释工作极端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内镜检查的成败。[3]"要注意环境的舒适、宁静和整洁,保证给患者以安全感,进而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并对其进行内窥镜知识的宣教。患者对疾病及内窥镜检查治疗知识的缺乏,害怕仪器的插入引起疼痛,担心会出现意外等等会影响正常的检查治疗。为了提高患者对内窥镜检查治疗知识的认识,医护人员应当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内窥镜检查治疗技术优点以及内窥镜检查的必要性等基本常识,解释内窥镜检查技术在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意义,并简要介绍疾病的治疗过程,或将已治愈的患者的情况介绍给患者,从患者心理方面进行有效的疏导,解除思想包袱,稳定情绪。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给患者以安慰和鼓励,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腹腔充气和特殊以及内窥镜仪器工作时出现的声响,或者麻醉镇痛不全面等现象,造成患者出现极度紧张,感到不适或疼痛,具体表现出大声的、乱动乱抓、全身肌肉紧张等,要及时给予安慰和解释,并配合医生给予正确的处置。另外,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言语、肢体的交流从而分散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使内窥镜检查治病能够顺利开展。

3.2强化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安全护理是护理道德的体现。[4]"强化安全护理教育是由护理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有通过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使广大医护人员在操作使用内窥镜的过程中,提高安全使用意识,进行规范操作,减少内窥镜安全护理问题的发生。护理操作程序和医院、科室的各项护理制度,是医护人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的经验结晶,甚至是用血和生命教训换来的宝贵财富,任何一个细微的护理环节都必须要遵循科学的操作程序,稍有大意都可以铸成大错,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在进行内窥镜检查治疗操作时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不可忽视每一次检查、每一次核对,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算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对内窥镜的操作都要做好"五不可",把好检查关、程序关,是安全护理的关键所在。

3.3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由于内窥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护理工作中的多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仪器管理制度、消毒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等都是内窥镜护理安全的保障。若工作中有章不循,组织管理不严,都可铸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真正做到内窥镜的安全护理,必须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①对使用、清洗消毒及存放内窥镜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以保障消毒工作的有效规范。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清洗及消毒仪器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树立起无菌无感染的理念,并及时对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增强对新型消毒技术的掌握。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力度,把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水平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②对仪器储存保养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完成消毒及清洗工作后,要确保仪器得到充分的干燥,可以采用悬挂的方式来储存仪器等。如需使用,需要在使用前再次对仪器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发生的机率。③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内镜下治疗中的操作安全,是技术操作质量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如配合镜检医生取病理,或配合医生做镜下治疗等。因此对技术操作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5]"在内窥镜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步骤进行,减少随意性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刘丽萍.量化管理在内镜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2):537.

[2]白丽梅.护理安全问题常见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第10届中日护理学术交流会[J].中华护理学会,2006,09.

[3]梁发琴.内窥镜检查的护理体会[J].安庆医学,1996,17(3):52.

常见护理问题范文6

1.1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

1.3.1皮肤感染;

1.3.2脐部感染;

1.3.3口腔感染;

1.3.4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2护理对策

2.1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

2.3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暖箱的使用、蓝光疗法、气管插管的护理等都应熟练掌握,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做到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新晨

2.5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长时间住院的新生儿及有并发症和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如皮肤护理,脐部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针加强护理,暖箱每日擦拭一次每周消毒一次。鼓励母乳喂养,提高患儿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