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1

引起骨疏松的因素

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很复杂,虽然多数情况下可以用雌激素缺乏来解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因素被公认为必然因素。实际上,骨质疏松是生命进程中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遗传因素,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病。其次是生理因素例如患病或性激素水平降低,妇女闭经后骨质疏松的进程加快。再次是使用药物,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含铝抗酸药等,也可引起骨质疏松。临床上将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如绝经后、老年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如内分泌异常等疾病、药物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

对骨质疏松病因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鉴于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多样性,预防治疗的方案不尽相同,对于膳食中钙摄入量不足,主要以补充钙为主,必要时辅以维生素D制剂;对于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骨质疏松则以性激素补充为主,研究证明雌激素替代疗法可减少绝经后妇女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以改善骨代谢,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为目标的药物也不断面市。

钙对骨的强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骨生长的先决因素,所以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着眼于钙的代谢,影响骨蛋白质等代谢的药物尚不多见,按药物对骨代谢生长的作用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即促进骨钙形成药、抑制骨钙吸收药、促进骨细胞形成药。应根据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症状选用。

⑴促进骨钙形成药物

主要是钙制剂,绝大多数是非处方药,社区药房就可以买到,应用历史悠久,是目前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常用药物。对于日常膳食中钙的摄入量不足者,应给予补充钙剂,一般应保持每日摄入钙量1克左右(接受雌激素治疗者,剂量可适当降低)。老年人合成维生素D的功能比年轻人弱,需同时服用小剂量的维生素D。常用口服钙剂有碳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品种规格很多,含钙量和人体吸收各有千秋。

碳酸钙在胃内与胃酸(主要是盐酸)作用转变为可溶性钙盐,才能吸收。如果胃酸不足,可导致钙吸收不理想,而老年人中多数胃酸分泌不足,因此,本品在老年人中的吸收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枸橼酸钙在正常志愿者和胃酸不足者中,吸收均优于碳酸钙,比较适用于老年患者。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水溶性较好,但钙含量相对较低,服用量大。活性钙的活性成分水溶液呈碱性,对机体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微量元素对钙的代谢具有一定作用,已有许多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非处方药面市,如钙尔奇-D、凯思立-D、金乳钙、活力钙、施尔康、金维他、善存等等,其钙含量各有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选用。

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也是常用药物。主要有维生素D2、维生素D3、骨化二醇、骨化三醇、双氢速甾醇等。可促进钙的吸收,并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的作用,使旧骨释放磷酸钙,促进骨钙化和骨细胞功能。由于维生素D在体内容易蓄积,容易发生高钙血症、高尿钙,甚至结石,因此服用此类药物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测量尿钙。

本类药物主要用作骨质疏松的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骨质疏松不单独用作治疗,多与其它类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⑵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本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钙的流失,减少钙的排泄等,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和噻嗪类药物等。

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疗法,用于绝经后妇女防治骨质疏松症已有多年历史。有研究表明在骨质明显缺失前服用雌激素,效果较佳,据统计可平均使骨质缺失推迟9年。但是对于已发生脊柱压缩骨折的老年妇女,服用雌激素可使骨吸收减少,长期应用又可造成继发性形成骨减低,而且对于65岁以上的妇女,骨的更新速率减低,雌激素治疗成效不大。雌激素可以减缓骨质疏松进程,但不能使骨质恢复正常。某些雌激素的合适剂量以及疗程也有争论,通常认为连续10年才能有效地降低骨折发生率,但长期服用激素一来难以坚持,二来容易出现阴道出血、肿胀等症状,乳腺癌、静脉血栓发生率也较其他疗法高,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则不推荐本类药物。

常用雌激素有雌二醇、雌二醇甲酯、炔雌醇等以及复方制剂如结合雌激素(妊马雌酮)、共轭雌激素/甲羟孕酮、乙炔诺酮/炔雌醇等。孕激素与雌激素类似,可以改善骨的代谢,与雌激素合用可以减少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利维爱(替勃龙)具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可促进骨合成代谢,对更年期后的骨质疏松症有益。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结合雌激素,这类药物都是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一类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的化合物。该类药物具有与雌激素类似的作用,近年用于激素替代疗法,可抑制骨吸收,降低尿钙,改善体内钙平衡。试用于骨质疏松的已上市和正在研究的有屈洛昔芬、米普昔芬、雷洛昔芬等。随着临床规模的扩大和时间的延长,发现雷洛昔芬等对防治骨质疏松效果并不理想。

降钙素是多肽类药物,在骨转化率高的人和试验动物中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降低骨吸收,增加骨矿质含量,适用于不宜用激素替代治疗及骨更新率高的骨质疏松患者。常用的有人降钙素和鲑降钙素,两者均需注射给药,不甚方便。鼻腔喷雾剂已经上市。

双膦酸盐可以降低破骨细胞的作用,减少骨吸收,减轻骨痛,改善骨组织学症象。常用药物有依替膦酸钠、阿仑膦酸钠、氯膦酸盐以及新近上市的伊班膦酸盐、帕米膦酸钠、奥帕膦酸钠等。多数药物需要静脉注射给药,氯膦酸盐、伊班膦酸盐、奥帕膦酸钠可以口服给药。但是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又可以抑制骨矿化,如果发生骨折应立即停药。已有依替膦酸钠和碳酸钙的复方制剂面市,希望减少双膦酸盐类的骨矿化抑制作用。

有研究表明,噻嗪类药物可使尿钙排出减少。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的高血压老年患者,其骨矿质含量比未服用噻嗪类药物的高血压患者或者血压正常人的高。回顾性研究表明,服用噻嗪类降压药6年以上的患者髋骨骨折的发生率降低一半。骨质疏松症患者如果需要利尿剂以选用噻嗪类为宜。

⑶促进骨细胞形成的药物

本类药物可刺激骨的形成,对骨钙代谢和骨蛋白质的代谢均有作用,主要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等。

氟化物可增加骨质量和骨密度。氟化钠缓释片的间断治疗,可观察到椎骨骨密度增加、骨形态改善、椎骨骨折减少,但是对髋骨骨折没有影响。研究表明氟化物可使骨松质形成明显增多,但质地似乎更脆弱,骨密质的缺失使非椎骨骨折增多,因此有专家认为,尽管氟化物可增加骨矿质含量,但对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氟化物,以免体内蓄积中毒。一氟磷酸谷酰胺与枸橼酸钙、葡萄糖酸钙组成的复方制剂特乐定,既含有氟又含有钙,可促进骨矿化,但还没有看到长期服用对骨折发生率影响的研究报告。

甲状旁腺激素为84个氨基酸的多肽,对骨细胞的代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促进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强度。重组甲状旁腺激素――特立帕肽已经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可望不久面市。

⑷中药

中医认为“肾主骨”,对于骨质疏松多从肾虚角度入手。补肾壮骨、益精填髓兼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并根据脾虚及肝郁等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论治。滋养肾虚药物,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防治中疗效已得到肯定,如骨康胶囊、密骨煎、补肾益骨膏等。

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长期服用钙制剂,尤其是同服维生素D制剂,可增加血钙浓度,可增加地高辛类药物的作用,诱发心律失常。钙制剂与噻嗪类利尿药或雌激素合用,可增加钙的吸收,容易导致高钙血症。日常膳食中钙摄入对血压的影响是颇受重视的课题,虽然其研究结果有争议,但高血压患者的钙补充还是应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减弱降钙素对高钙血症的作用。雌激素、钙和氟化物合用预防绝经后妇女骨折效果好于单独应用,雌激素与甲状旁腺激素合用,疗效明显增加,但也有不同意见者。

骨质疏松的治疗展望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2

关键词:中老年;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

Abstract:Objective For people age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of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Choice in March 2011 to July 2014, our province health department in each big hospital a random sample of 1858 cases of senile fractur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ults People aged osteoporotic fracture incidence of 21.53%, a total of 400 patients. Age greater than 400 patients60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235 cases, accounting for 58.75% of the total than; Osteoarthropathy has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 disease, accounting for 27.75% of the total than (111/400). Conclusion Strengthen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diseas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efforts.

Key words:Middle-aged and old; Osteoporosis; Fracture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生育观念的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不断的增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渐渐得到了重视。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之一[1],导致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的钙吸收能力的减弱及造骨细胞的减少,骨质疏松易并发脆性骨折疾病,是临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随机抽取的1858例中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1858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956例,女性患者902例,年龄在40~83岁,平均年龄为(67.32±5.56)岁,其中年龄在40~50岁的患者有596例,50~60岁的患者有787例,60岁以上的患者有475例。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临床诊断确诊为骨折患者,且排除骨癌、不愿配合本次调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

1.2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体检情况、区域、学历等一般资料。资料分析完毕后,由权威专业的临床医学专家对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探讨。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包括疾病发病率、年龄分布情况、主要的疾病类型等,以探究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

1.4数据处理 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对比和分析,P

2结果

3讨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患病人群主要以老年患者为主,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其骨量也随之减少,加上显微结构的异常,骨脆性的增高,在轻度暴力或者非创伤的因素的影响下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症状[3],给其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次,骨小梁表面在进行骨转换的过程中,松骨质含量较高的骨组织在此转化过程中的骨量丢失较快,例如脊柱骨、股骨近端等部位,使完整的骨组织结构遭到了破坏,增加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显示,城市患者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农村患者。

农村患者的医疗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但是农村老年患者需长时间的从事体力劳动,户外活动时间a显著高于城市患者,身体在得到有效的锻炼及舒展的前提下,发生疏松性骨折的概率要低于城市患者。

髋部、前臂远端、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骨折部位,存在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患者的受伤机制有关,老年患者由于肌肉神经功能、视力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减退和不足,加上其反应能力较为迟钝,在日常生活中易跌倒或摔伤,进而产生一系列的骨折病变。但是髋部骨折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力度较小,大多数患者在髋部骨折后仍能够正常的行走和生活,但这也预示着髋部骨折后,易容易被患者忽视,进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给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重要的威胁,因此,在临床中,应该对髋部骨折症状加以重视。

关节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为常见的类型,在本研究中的发病率高达52.75%,共211例,且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关节骨折对患者的身心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且骨折的治疗过程较为复杂,治疗痛苦度大,故患者应该加强临床的重视和防范。

骨折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性较大,故必须提高老年患者的诊断意识,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常见手段有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等,X线检查可以确定骨折的类型、部位及移位方向,尤其是对骨折程度的鉴别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为患者接下来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患病人群为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骨关节病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为常见的病症,故在临床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中老年患者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治疗和防范力度,提醒中老年患者应积极做好健康体检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洪秋,阿良,赵忠海,等.沈阳地区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3):293-296,238.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3

【关键词】老年妇女;髋骨骨折;强化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01―02

1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重,髋骨骨折逐渐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老年妇女由于生理因素的原因,更容易发生髋骨骨折。手术是治疗髋骨骨折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老年女性生理因素和疾病因素的影响,在围手术期若得不到专业的护理,老年人出现术后并发症或致残的可能性较大。这不仅对患者及家属造成身心上的伤害,而且加重医患关系矛盾。因此,针对老年人的特殊身体和心理状况,根据营养学的规律与原则,加强对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给予老年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摄入干预对增强老年人抵抗力,对减少老年妇女术后恢复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有积极作用。我院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45例老年人髋骨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强化营养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结果和体会报道如下:

2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骨科收治60周岁以上的女性髋骨手术初诊患者145人。平均年龄71.4±8.5岁。本实验采用双盲法进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营养强化护理组(实验组)72人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73人。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及绝经年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利用本院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 DEXA)由放射科专职医师测定髋部骨密度;统计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死亡率;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统计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对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将p

4 护理方法

4.1 一般护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全面的全身检查,详细地了解患者病史,并在院内对患者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以降低手术风险和选择合适的营养强化护理策略。与此同时,从患者本人及家属处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以方便在营养强化护理过程中针对个人的喜好调整膳食及营养品的摄入。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营养强化护理,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情况调查,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反馈信息对护理工作进行调整及工作满意度调查。

4.2 强化营养护理

4.2.1 强化营养护理方法

强化营养护理考虑到三个方面,首先是营养素供给量是否满足患者所需;其次,强化营养护理的给予途径及方式;第三要考虑食谱和营养制剂的类型和数量。在严格遵循以上要求后,再根据老年人身体心理特点以及口味、食量等因素,组织院营养科针对髋骨骨折患者制定专门的膳食食谱和营养补充方案,由专职护士对每位患者的强化护理方案严格执行。并由专人记录患者每日饮食情况。

4.2.1 强化营养护理原则

(1)能量供给 老年人对能量需求量低,基础代谢率下降,加之髋骨骨折病人需要卧床休息,故不提供较多热量,能够达到及维持理想体重为宜。然而对于患有营养不消瘦以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适当减少,以理想体重的±5%为目标。

(2)蛋白质 老年人易出现负氮平衡,加之其肝、肾功能降低,过多地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肝脏和肾脏负担。根据老年人身体心理特点以及口味、食量等因素,蛋白质供给应控制在每天1.0~1.2g/kg,并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在手术后为了促进合成代谢,对蛋白质供给量适当提高,达到每天1.5~2.0g/kg。过高的蛋白质补充对钙的吸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据一项研究表明,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导致尿钙排出增多,这加重了髋骨骨折患者补钙的压力;

(3)脂肪 老年人消化道功能由于胆汁分泌的减少和酶活性的降低,对脂肪的消化功能减弱,因此脂肪的摄入量限制在20%~25%之间,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供能量提高到10%左右,这样可以预防由于胆固醇升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功能比占到全天能量供应的55~65%,并且以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为主,这是为了避免血糖升高。并且在膳食中膳食纤维以利于患者肠道蠕动。

(5)无机盐 围手术期的无机盐补充原则是在均衡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的基础上,重点对生化检测结果中较为缺乏的元素进行补充。考虑到髋骨骨折病人较多,对该类患者着重进行对钙的补充,主要利用食品为主并辅以商品化的钙补充剂,将每日患者钙摄入总量控制在1500mg/d。同时在食谱设计过程中提高铁补充,限制钠的摄入。

(6)维生素 术前针对患者缺乏的维生素进行重点补充,并着重补充对老年人较为重要的维生素D、维生素A、叶酸以及维生素B12的摄入,以促进老年患者钙、铁吸收和提升消化道功能。术后在维持术前脂溶性维生素供给量的同时,增加水溶性维生素供应致术前的2~3倍,以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7)强化营养的实施 强化营养护理的实施要考虑三个方面,营养素供给量、营养给予途径及方式和食谱和营养制剂的类型和数量。在食物加工方法上,尽量选择炖、煮、炒的烹饪方法,避免使用煎、炸、熏等方法。膳食清淡少盐,食物性状细碎,使烹调后达到软、烂、酥的性状。在膳食安排上以定时、定量为原则,饮料可给予补充维生素所用的果汁或纯净水,不提供酒精饮料。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施行特殊食谱,做到一对一特殊护理。在强化护理实施过程中避免采用该类病人所禁忌的食品药品,并对疾病进行严密的检测,保障手术的进行和患者术后的恢复。

5 结果

5.1 两组患者骨密度的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髋骨密度比较如表1所示。入院前的髋骨骨密度检测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髋骨密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出院前的髋骨密度检测发现,实验组患者的髋骨密度明显增加,其髋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5.2 两组患者手术后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详见表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缩短,t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5.3 两组患者入院期间满意度比较

患者入院期间的满意度体现了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病情恢复的好坏,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信息。通过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通过卡方检验得知在患者入院期间满意度比较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5.69,p

6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围手术期的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病人实施强化营养护理来探讨该护理模式对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病人的恢复作用,从患者主客观方面对强化营养护理模式的反馈可见,该护理模式对老年妇女髋骨骨折手术预后以及医患关系都有积极的作用。

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的发生与自身雌激素的低水平状态有明确的关系。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老年妇女为了维持血钙浓度,必须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质。这样导致了骨密度的降低,增加了骨折的风险。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实验组接受强化营养护理后,其髋骨密度有明显改善。这说明在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钙及微量元素的补充可以增加髋骨密度,减少骨钙流失,减轻由于钙流失而导致的骨折发生的概率。此外,受调查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强化营养护理后,其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缩短,说明强化营养护理能够增强患者体质,促进术后恢复。但是,老年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从入院前的调查发现,入院患者中有很大比例的老年人平时有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等等。入院后由于有统一的护理,使患者远离不良生活习惯。这提示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促进强化营养护理的作用。

本研究还发现,在对患者实施营养强化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患者在日常医疗活动中也能更为好的配合,医患关系较为和谐融洽。在强化营养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护士也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信心,医患双方建立了更多的信任,患者感觉受到了重视,这不仅在医疗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护患之间的摩擦,也提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情,这都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同时打造了本院的护理品牌,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良好的医疗形象。

综上所述,对老年妇女髋骨骨折的强化营养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身体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和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Dawson-Hughes B. Interaction of dietary calcium and protein in bone health in humans. J Nutr. 2003;133:852S.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4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症而导致骨折的原因,达到预防和推迟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从而避免和减少老年人骨折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人的骨量的增加大约在35岁左右达到极点以后则吸收多于组成,呈所谓负平衡。近2年收治55岁以上的老年关节不适患者895例,其中有651例并发有骨质疏松症,占总病例的70%,其中女性患者435例,较男性为多。而收治216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53例并发有骨质疏松症。

结果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一种全身性骨病。主要是骨量低和骨的微细结构有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而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低于正常量,致骨外形虽在,但骨小梁稀疏。由此而引起压缩、变形、疼痛等一系列功能障碍,称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也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病因主要是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钙吸收功能下降,钙代谢障碍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临床症状有躯干缩短、驼背、压缩性骨折,腰肌痉挛、腰背疼痛,四肢骨容易发生骨折(包括显微骨折),且以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女性较男性多见,骨质疏松症患者在骨皮质的抗弯强度,还是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均显著削弱,所以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都容易发生骨折,尤其75岁以上的妇女骨折发生率高达80%以上。如果主要症状是腰背痛。疼痛可因胸椎或腰椎压缩骨折而致;也可因骨折后脊柱变形,继发小关节骨关节炎所致;也可能是保护性肌肉痉挛或肌肉韧带劳损所致。疼痛可在咳嗽、喷嚏、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疼痛可沿肋间神经放射,或向腰骶部放散。有人分析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压缩骨折44%,多发生在T1~2与L2之间,可因轻度外伤或持重物所引起。此类骨折经卧床休息后即可痊愈,但常遗留驼背畸形。老年患者基础病较多,免疫功能低下,一旦发生骨折就可能长期卧床而出现并发症,死亡率较高[1]。

讨论

现在治疗上并没有很好的药物治疗能使已疏松的骨组织恢复正常和预防老龄后的骨量丢失,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很多现像和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表明如果老年人能坚持身体锻炼就可使骨量明显增加,而且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最好措施。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运动可使部体钙量增加。让骨骼负重和肌肉锻炼也可获得较理想效果,包括走步、慢跑和站立的锻炼,同时需进足够的钙量(各种钙制剂的可利用度是不同的,碳酸钙40%、氯化钠27%、乳酸钙13%、葡萄糖酸钙9%),如果钙剂在进餐后服,同时喝200ml液体则吸收较好、牛奶中的钙易被吸收,225ml牛奶中含钙300mg,绝经后妇女每日需钙量1000~1500mg,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D、B6、B12、K可减少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多晒太阳,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老年人还应慎用药物,如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强的松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预防跌跤,老年人跌跤易发生在饭后站立或夜间起床时,家中地面的障碍物应减少或消除[2]。对因绝经期妇女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来预防或减慢椎体骨和四肢骨的骨量丢失。

希望通过以上的各项措施能达到推迟和减少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并导致骨折,达到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5

■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

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量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因此,治疗骨质疏松不单单只是补钙,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规范治疗。

■ 喝骨头汤能够预防骨质疏松

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有待确定。同时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预防骨质疏松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少盐,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 骨质疏松症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意味着人体中的骨矿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给骨骼也埋下了隐患。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了老年期治疗已没有多大效果,为此放弃治疗。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尽早接受正规治疗,以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 发现骨质疏松症靠自我感觉

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更不要等到发觉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以帮助了解骨密度的变化。

■ 患骨质疏松症无需看医生

骨质疏松是慢性疾病,常常被忽视,高危人群应该及时到附近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接受诊断和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范文6

研究人员介绍说,力量锻炼除了能使老年人的肌肉更加健壮外,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耐力,增强骨质密度,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老年人的力量锻炼不一定要按照年轻人的力量锻炼模式,即重量级的锻炼模式进行。老年人做力量锻炼时一定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当前的身体状况选定适宜的锻炼方式和数量。原则上是,不要勉强自己,做体力上感到有困难的力量锻炼,开始时一定要适量,然后循序渐进。

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做力量锻炼,那就得到健身房里去举杠铃。其实不然,一些简单的锻炼。如经常搬搬家里的椅子,提一些有分量的东西,也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还可以做一些轻量级的哑铃锻炼。

研究人员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讲,每周应进行至少两次的力量锻炼。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在老年人群中,男性较女性更愿意进行力量锻炼。岁数小一些的和文化水平高一些的人也更愿意接受力量锻炼的建议。而那些体重超重或身体不是很好的老年人通常不愿意进行力量锻炼。但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人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积极做一些力量锻炼,以提高自己的力量和耐力水平。这对减肥和提高抗病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轻跳能防骨质疏松 张辉军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健康大敌。因此,预防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保健的重要环节。对此专家提出很多见解,其中跳跃运动便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有研究者对绝经前后的妇女进行了观察,发现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的女性.一年后便可使骨密度增加,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髋部,其密度能增加3%。这是由于跳跃运动不但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而且地面的冲击力更激发骨质的形成。但要注意的是。妇女在绝经期前就应该开始多做跳跃运动,并长期坚持做下去。如此便可大大增高骨密度。这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极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