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护理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护理的好处

口腔护理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 颌面部 损伤 急救 护理

我科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口腔颌面部损伤合并窒息患者75例,经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8~65岁。平均26.8岁。就诊时间:均在受伤后6小时内就诊,>50%在伤后0.5~3小时就诊。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跌落伤8例(33.4%);砸伤19例(25.3%);打击伤12例(16%);爆炸伤9例(12%);其他10例(13.3%)。损伤情况:单纯颌面部软组织损伤14例,下颌骨骨折24例,上颌骨骨折18例,牙槽骨骨折11例,颧弓及上颌窦壁骨折5例,鼻骨骨折3例。

治疗方法:多科协作配合,采取综合抢救措施,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处理颌面部外伤,清创缝合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上下颌骨骨折的采取颌间固定和手术内固定,牙槽骨骨折用牙弓夹板固定。

结 果

本组75例患者经抢救治疗、精心护理未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及严重的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

护 理

细心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对昏迷、意识障碍、醉酒者务必使其安静,口腔重症患者有时有昏迷、呕吐症状,口内出血或唾液、呕吐物潴留,易发生吸入性窒息。抢救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头偏一侧,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血凝块、呕吐物及碎骨片、牙齿等其他异物。

呼吸道护理:由于口腔颌面部重症损伤多有口、鼻等呼吸道的严重损伤,应及时清除异物及分泌物,保持通畅。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护理很重要,患者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按时清洁消毒内套管,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防止继发感染。

口腔护理,防止感染:由于口腔重症损伤患者口内外都有伤口,大多同时伴随颌骨骨折、口内外贯通伤。加之行颌间结扎或颅颌固定、绷带包扎及开口受限等情况,口腔的清洁护理比较困难,对于能自己漱口的患者,每天口腔护理2~4次,彻底清除牙间隙结扎物中的食物残渣和口腔粘膜的分泌物,颌间结扎的患者每次进食后行口腔冲洗,对积聚在结扎丝、夹板、牙间隙内,不易冲洗掉的食物残渣,可用牙科镊子清除干净。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损伤情况,给与流质或半流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宜少量多餐,对于进食特别困难或不愿进食者,我们给予讲解正常进食的好处,使其充分认识到正常的口腔进食,不但可以机械性自洁和刺激唾液的分泌,还可促进骨折的愈合,锻炼和恢复咬合和咀嚼功能。

讨 论

抢救方法首先必须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配合医生处理颌面部损伤及合并伤,清创缝合口腔颌面部软组织伤,清除伤口及组织内异物。口腔颌面部患者采取半坐位,以减少出血的可能性,并可增进肺部呼吸运动,利于咳嗽和吐出口腔内的分泌物,避免发生肺部并发症。要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洁,以防创口发生感染,有贯通性损伤或颌骨骨折的患者更应注意。

口腔护理口腔是一个复杂完整的生态体系,口腔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在护理中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可减少创口的感染机会和患者的舒适感。用0.02%洗必泰漱口液或0.1%新洁尔灭清洗口腔每日三次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禁止吸烟。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护理不当,不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引起患者的原发病加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在护理过程中,抬高患者头部10°,避免发生误吸。保持气道湿化预防肺部感染。每隔10分钟向导管覆盖的无菌纱布上滴7~8滴配制液(配制液自配)。以保持气道湿化。切口处纱布每天更换2次,如被污染随时更换,必要时吸痰。

口腔护理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 个性化;手足口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6-01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潜伏期一般3-7天,好发于0-5岁儿童。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属隐性传染病,常呈暴发性流行。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埃可病毒和EV71型最常见[1]。本组手足口病患儿以1-3岁的散居儿童为主,3-7岁幼托儿童次之,7岁以上小学生较少,针对以上患儿年龄小、合作性差、临床症状侧重点不同等特点,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现将我院自2010年4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590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59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8例,女222例,年龄小于1岁的83例,1-3岁375例,3-6岁92例,大于6岁40例;散居儿童433例,幼托儿童120例,学生37人。

1.2 临床特点 本组患儿主要的临床特点为发热(体温在37.5-40℃),手心、足底水疱,口腔黏膜、咽峡、舌唇疱疹,臀部皮疹。少数患儿有咳嗽、流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1.3 预后 本组590例手足口病患儿平均住院日7-10天,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2 个性化护理措施

2.1 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2.1.1 年龄小于1岁患儿的护理 小于1岁患儿需要得到安全感和可依赖性,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照顾,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用感知给予患儿安慰,用母亲般温柔的声音交谈,用手轻柔的抚摸,在操作后搂抱患儿等;针对患儿小、抵抗力差等特点,凡接触患儿的医护人员用消毒液擦手,防止交叉感染。患儿用过的玩具、物品、衣物等进行彻底消毒。病房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对患儿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担心等不良心理反应,加强手足口病防护知识的宣教。

2.1.2 1-3岁散居患儿的护理 1-3岁的较大患儿能够把与疼痛经历有关的地点、人物等联系起来,当她们再次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情况时会哭闹、反抗,因此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静脉穿刺等刺激性或疼痛操作前,护士要善于观察患儿情绪,及时沟通、安抚、鼓励患儿,操作后对其表现给予认可,有助于患儿对后续操作的配合。患儿床旁放置快速手消毒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护理前要消毒手。对患儿的日常用品如玩具、餐具等也要浸泡消毒,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儿可接触的床、柜、物品,患儿的衣物、床单、被罩等在阳光下暴晒或煮沸消毒,也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有呕吐物、分泌物、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用漂白粉覆盖后清理。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向患儿家属讲解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及配合。加强患儿家属的疾病治疗、药物作用及副作用、消毒隔离等健康知识的宣教。

2.1.3 3-6岁幼托患儿的护理 3-6岁学龄前期患儿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若给予动手机会并认可其表现,将会获得孩子的信任。护理操作时,用口语化的语言向患儿解释治疗的目的,对患儿的配合治疗的表现及时肯定。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在幼儿园及居家勤洗手、讲卫生的好处,增强患儿预防手足口等传染性疾病的以能力。

2.1.4 6岁以上小学患儿的护理 6岁以上童年期的患儿追求的是自我能力的肯定,进行操作时,可以将两个或多个需要相同操作的患儿放在一起,让他们相互讨论、相互鼓励、相互比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患儿自身的心理护理,向其讲解手足口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做好卫生知识宣教。

2.2 根据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2.2.1 高热的护理 本组手足口病患儿中65%的有高热(38.5-40℃)症状。处理以物理降温,口服药物布洛芬混悬液为主,对持续高热或超高热者,加用退烧药物静滴。

2.2.2 口腔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刺激性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食物应温凉、清淡,避免加重口腔黏膜溃烂。根据患儿口腔情况必要时每天给予口腔护理1-2次,保持口腔清洁。对于会漱口的患儿饭前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签蘸温开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2.3 皮肤护理 保持病房床单位整洁干燥和患儿皮肤清洁;为患儿剪掉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嘱其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手足有水疱的患儿,用无菌针头挑破水疱,用络合碘消毒;臀部有皮疹的婴儿,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2.2.3 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 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小、病情进展快,容易并发脑炎、循环衰竭、肺水肿等,死亡病例都在病情发展成暴发性心肌炎或神经源性肺水肿时不治而亡[2-3]。因此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严防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

3 讨 论

我院针对年龄、生理、心理及临床症状等不同的特点,对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使自2010年4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590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个性化护理服务是一种人性化的、有效的、新型的护理方案,对手足口病患儿的预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智宏,朱启,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口腔护理的好处范文3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通常具有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清和尿淀粉酶升高。病变轻重不等,轻者胰腺以水肿为主,病情有自限性,一周内可完全恢复,愈后良好。重者胰腺出血坏死,伴休克、腹膜炎及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良好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加速患者的康复。现将我科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8例,年龄23~52岁,平均38.3岁。住院天数7~30 d,平均16d。发病的原因:暴饮暴食19例,胆道疾病6例,病因不清7例。32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学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与分级标准。

1.2临床表现:本组均出现有上腹压痛、反跳痛,曲膝侧卧偶缓解。伴或不伴放射性疼痛。恶心伴或不伴呕吐。表情痛苦,精神紧张。化验结果血尿淀粉酶超正常值2倍以上,CT或B超均发现胰体周有液体积聚,出现并发症的21例,其中局部并发症6例(胰腺脓肿,)。

1.3内科治疗:给予一级护理,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卧床休息,补液,静脉营养,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抑酸治疗,减少胰液分泌及抑制胰酶活性等治疗。同时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1.4结果:治愈22例,明显好转6例,好转3例,死亡1例。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告诉患者家属尽量减少探视。让患者尽量卧床,其中以左侧卧位为宜,也可以采用枕头垫于腹部的膝胸卧位或者躯干屈曲的坐位。当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患者必须禁食,要耐心地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告诉患者禁食的原因及好处,同时做好患者的卫生防护,每日两次口腔护理,患者口渴不适时可以让其含漱或润湿口唇。腹胀或病情较重者,按照医嘱给予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并观察患者胃液的量、颜色和气味,尽早发现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并予以及时处理。

2.2健康教育指导:向患者解释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对引起急性胰腺炎的诱因,让患者知道急性胰腺炎的不可预见性及其凶险性,避免诱发。戒酒、忌暴饮暴食,做好预防。饮食指导:恢复饮食时应少吃煎炒食品,多食蒸炖的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食物,不食易产气的豆制品。味宜低盐、少酸、无辣,以减少胃液分泌与加重胰腺负担,同时食用富含纤维的蔬菜与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忌抑郁、烦恼、生气,同时告诫家属应了解并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行为,增强抗病能力。定期复查: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或放射性疼痛及时就医。作好预防复发工作。

2.3急性期护理:缓解疼痛与卧位:患者由于腹痛剧烈,甚至有放射性疼痛,造成烦燥不安,应注意安全护理,以防意外坠床,遵医嘱给予应用解痉止痛药物,同时帮助患者取曲膝、弯腰侧卧位。胃肠减压与禁食水的护理:妥善安置胃管及引流器,以防胃管脱出,并保持通畅无扭折。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对异常液体及时报告医生,做好预防性护理及治疗,禁食水期间应向患者及家属指导其作用及意义,使其作好配合工作。同时作好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如无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必将使病情恶化,因此营养支持对护理提出更高要求。以高渗葡萄糖、脂肪乳、高蛋白为主要能量予静脉供应。应及时监测血糖、尿糖情况,对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口腔护理在禁食期间应认真做好,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口唇保持湿润。必要时口腔每日护理2次。

2.4病情观察:腹痛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症状,因此要时刻观察患者的腹痛情况。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范围、持续时间、腹胀情况和腹部体征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监测患者症状的改变,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和体温以及白细胞计数,血糖、血尿淀粉酶、电解质与血气情况。注意CT和超声检查,尤其是CT检查可以为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与邻近器官是否累及提供诊断资料。

2.5用药观察与护理:根据“减少胰腺分泌,抑制胰酶活动”的用药原则,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重点是抑制胰腺的分泌,促进胰腺恢复,防治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禁食和插胃管的工作,按照医生吩咐,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注意不良反应,使用胰酶抑制剂时要注意用法与用量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2.6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率达40%之高,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情。在并发症中常见腹腔出血、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求护理措施到位,减轻病人的痛苦,在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同时,细心观察病情,做好心理疏导,以便使患者尽早痊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 断及分析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J].中华外科杂志, 1997,35(12):773.

口腔护理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7562(2009)06-0468-02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以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在肢端等摩擦部位出现水疱及大疱为特点的遗传性皮肤病,临床上较少见[1]。该病为常染色体隐形或显性遗传。根据皮肤分离的显微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单纯型、交界型和营养不良型3种类型。有记录的子型已经超过23种。我科于2009年2月14日收治了1例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新生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性,因“生后发现皮肤多处破损3.5h”入院。患儿系G2P1,孕39+5周。因其母“胆汁淤积、前置胎盘”行剖宫产。出生体重3100g,Apgar评分为10分。患儿出生后即发现皮肤多处破损,故转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5℃,心率147次•min-1,呼吸55次•min-1,血压74/60mmHg(1mmHg=0.133kPa),体重3070g,身长51cm。患儿神志清,反应可,哭声响,呼吸平稳,未哺喂。全身皮肤、黏膜稍干燥,弹性差。全身皮肤可见多处脱皮,双手背、左侧肘部及右侧均可见较大面积的皮肤破损,可见鲜红色创面。口腔黏膜完整,鼻唇沟较深,口周呈放射状皱褶,似老人貌。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右肋下4.5cm,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好,正常生理反射存在。

2 护理

2.1 妥善安置患儿,预防交叉感染

由于患儿皮损面积广泛,应用激素后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需采取严格的保护性隔离措施[2]。将患儿安置于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暖箱内,箱温保持在32℃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暖箱每天用500mg•L-1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周更换;有可见污染时随时更换,进行终末消毒。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固定专用,并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测量血压时,如局部皮肤破损在袖带下垫微湿的生理盐水纱布以保护创面。患儿所用被服、尿布、奶巾均经灭菌处理,每天于换药后或污染后及时更换。室内每日用动态空气杀菌机消毒2次,每次2h;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所有物品和地面采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洁、打扫。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医务人员进入监护病房前更换隔离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接触创面时戴无菌手套。治疗、护理患儿前均需认真洗手,彻底冲洗是预防医院性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专人护理。

2.2 皮肤护理

2.2.1 基础护理 将患儿指甲剪短,防止抓伤及继续损伤皮肤;及时更换湿污的床单、尿布,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防止因异物摩擦而造成皮肤破损。

2.2.2 创面暴露 为促进创面愈合,便于病情的观察,患儿采用暴露疗法。将其于无菌床单上,并予“鸟巢式”卧位,头部抬高15°~30°,定时更换,注意腋窝、腹股沟、手指脚趾间的暴露及通风。手指脚趾间如有破损则用棉签或纱块分开,以防止因渗出造成的皮肤与衣服或皮肤之间的粘连;同时也可保护皮肤,减少受压与摩擦,防止新水疱的发生。

2.3 创面处理

创面处理时,先清除皮损处的污垢、药痂以及坏死的痂皮,防止出现痂下感染,对不易脱离的痂皮不可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剪掉。在给创面清洁、消毒、敷药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涂擦造成新的皮损。对直径>1cm的大水疱,为有效避免因水疱内液体聚集、压力增大导致水疱扩大,可用0.5%的碘伏消毒表皮后用1ml注射器从水疱基底部进针抽尽疱液,但不去除松解的疱皮。同时取疱液做细菌培养,以指导临床用药。对直径

2.4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由于患儿全身表皮60%以上剥脱,合并出血和渗出,给静脉穿刺、消毒及固定带来很大困难。应尽可能为患儿剃去毛发,选择皮肤完好处建立静脉通路,有条件者可行脐静脉置管、PICC置管,安排技术好的护士负责静脉穿刺。扎止血带时,避免把止血带拉的太紧,可以在止血带下面垫一层薄纱布,以分散止血带边缘的压力;无法扎止血带时用无菌纱布轻压。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确保血液、药液及时输入。固定针头时,可用软的卷纱布固定,不要用胶带粘贴。

2.5 黏膜护理

2.5.1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溃疡导致的疼痛及食管黏膜剥脱均可影响患儿进食,甚至导致拒食。喂奶时用软奶嘴,配置温凉的奶液,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4];当患儿吸吮困难或反应差时给予鼻饲泵奶或用滴管滴奶喂哺,严重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当患儿过于烦躁,可予水合氯醛口服,使患儿镇静。进食前后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每天早晚用银离子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2.5.2 眼部护理 患儿眼睛每天予生理盐水棉签清洗,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氯霉素眼药水滴眼3次•d-1,睡前用红霉素眼膏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暖箱外罩布罩,以减少光线刺激。

2.5.3 会护理 患儿每次大小便后要及时更换尿布,用0.1%洗必泰液清洁会。会阴及臀部皮损严重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会阴、肛周的皮肤清洁、干燥,促进创面愈合。

2.6 营养供给

采用配方奶,每3h 1次,保证热卡供给130~150Cal•kg-1•d-1。营养需要总量可以根据生长发育需求、水疱面积和感染程度计算。遵医嘱给予白蛋白或血浆输入,以补充因全身皮肤反复交替出现大疱导致的血浆蛋白丢失,并维持有效血容量[5];输入人体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根据液体出入量及水电解质情况,有计划地予补液,24h匀速泵入,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7 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患者全身大面积的水疱、糜烂、渗液,导致体液大量丢失,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循环衰竭。每4h观察患儿生命体征1次,并根据患儿体温调节箱温;每日观察皮损分泌物的气味、量以及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有感染;观察是否有新的皮损出现、糜烂面的渗出及大小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判断病情是否得到控制;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及精神状态、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交接班;观察患儿进食、排便情况,隔日测量体重1次,以了解营养及发育情况。

2.8 出院时指导

患儿出院时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护理以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选用温和的婴儿沐浴用品,穿宽松的棉质内衣,以免刺激和摩擦皮肤;加强喂养,注意配置奶液的温度勿过热;继续补充维生素E、C(如:小施尔康);完善各项筛查,按时复诊;如有不适或新发皮疹,及时就诊。

3 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儿自入院第19天开始无新生水疱出现,第22天开始无渗出,创面干燥,第24天所有创面已结痂,部分长出新鲜皮肤,于第27天好转出院。患儿住院期间未出现继发感染、压疮、窒息等并发症。出院时吃奶量每3h 80ml。出院后1周电话回访,患儿每次吃奶量100ml,所有创面痂皮均已脱落,新生皮肤完好,未再出现新生水疱。

[参考文献]

[1]朱学骏,王家璧,朱铁启,等.皮肤病学与性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179-180.

[2]吴秀梅,刘新梅,岳东春.一例奋乃静剥脱性皮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91.

口腔护理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性护理干预;有效率;满意度

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本文对小儿惊厥高热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护理方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7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62±2.63)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年龄在5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43±2.8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概括如下。

1.2.1日常护理 高热患儿多表现为高热、口干、嗜睡等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患儿的皮肤护理,及时为患儿擦拭身上的汗液,及时更换潮湿的衣裤,防止患儿因着凉而病情恶化[1]。给予患儿口腔护理,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来擦拭患儿的口腔和嘴唇,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高热患儿的水分消耗大,应让患儿多饮水,保证每日足够的液体量,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维护患儿体内的水盐平衡。在饮食方面,高热患儿机体对营养的需求量大,且消化功能有所下降,应该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

1.2.2安全护理 对于急性高热、病情危重的患儿,应该及时给予吸氧治疗,改善患儿的缺氧症状,合理控制氧流量;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患者及时的补液和给药。患儿在住院期间,应该加强安全防护,预防患儿因抽搐发作而坠床,必要时可以为患儿使用约束带[2]。遵医嘱为患儿备好牙垫,防止抽搐发作时咬伤舌、唇。严格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处理[3]。

1.2.3降温护理 一般而言,如果患儿的体温高于38℃,应该给予患儿头部物理降温;如果患儿的体温高于38.5℃,应该给予患儿全身性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4]。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①合理控制室温,以18~20℃为佳,注意通风换气;②头部降温:使用干净的毛巾,于浸湿后放置于患儿的额头,或者使用局部的物理降温贴贴于患儿的额头;③乙醇溶液擦拭:乙醇溶液的浓度控制在30%~50%,温度应该在32℃~35℃,擦拭患儿的四肢、颈部、手心、腋窝与腹股沟处等位置,特别是血管丰富的地方,有利于散热[5]。

1.2.4高热惊厥护理 如果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症状,应该立即采取去枕平卧位,保持患儿呼吸道的畅通,松解衣领,让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的分泌物,以防止窒息。给予压舌板或开口器垫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惊厥发作时咬伤唇舌。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止惊,降颅压药物治疗。首选抗惊厥药物为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剂量一般按体重3~5mg/kg。也可以给予地西泮注射液,严重者可重复滴注。

2结果

2.1发病原因 入选本次临床研究分析的80例患儿的发病原因如下所示:上呼吸道感染58例(72.50%)、下呼吸道感染9例(11.25%)、肠道感染10例(12.50%)、化脓性脑膜炎2例(2.50%),输液反应1例(1.25%)。

2.2临床特点 患儿的腋下温度在38.5~40.0℃,8例患儿在惊厥发作之前有惊跳、抖动、发呆、烦躁不安等先兆,其他患儿均为突然发作。惊厥发作时,患儿意识丧失、头向后仰,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口吐白沫,面部及四肢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抖动。发作时间在30 s~5 min。

2.3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患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意外感染所导致的发热38℃以上时出现的惊厥现象,属于儿科的常见病症,多发作于6个月~3岁的患儿[6]。小儿高热惊厥具有较高的临床复发率,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小儿高热惊厥症状,患儿很容易转变为癫痫。为了巩固和提高小儿高热惊厥这一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本院临床人员对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案进行了调整,把原有的常规护理方案升级为综合性护理方案。综合性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安全护理、降温护理、高热惊厥护理等内容。此外,根据实际需求的需要,给予患儿和家长心理干预,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7]。

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提高了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杜建慧.小儿高热惊厥病因探讨及家庭预防护理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09:1438-1439.

[2]刘娜.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31:2843-2844.

[3]毛君芳.223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病因分析及其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01:70-73,76.

[4]李星.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05:13-14.

[5]张春香.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32:130-131.

口腔护理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 下咽癌;放射治疗;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140-04

下咽癌是指原发于喉以外的喉咽部(下咽部)的头颈部恶性肿瘤[1],临床少见,预后较差,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且一般采用较大的照射野,放射治疗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2],如果反应严重,就会使放射治疗中断或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的治疗效果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我科对17例入院行放射治疗的下咽癌患者实施有效的、人性化的护理,通过营造舒适环境,心理支持,严密细致观察以及精心护理,以降低和减轻放射治疗并发症,增加患者身心舒适,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17例经病理确诊为下咽癌的患者入院行放射治疗,男16例,女1例,年龄45~78岁,平均59岁。分期标准(UICC 2002):Ⅱ期3例,Ⅲ期5例,Ⅳ期9例。其中单纯放射治疗5例,术后放射治疗12例;7例佩戴气管套管。17例患者均为首次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设备是依柯达医用直线加速器、西门子医用直线加速器,定位完成治疗计划后、采用常规分割照射技术,2 Gy/次,5次/周,根据患者病情,照射剂量为50~70 Gy。

1.2 护理方法

1.2.1 入院护理

1.2.1.1 入院接诊人性化 癌症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来到住院病区后希望得到重视和关心[3],护士最先接触患者,予以积极回应,态度诚恳,语言亲切,耐心细致,使患者的第一印象感到温暖,舒适。患者进入病区后,护士立即给予回应,等待接诊时间不超过3 min。护士站立迎接,热情接待,双手接过患者入院证、病历,协助坐下,向患者介绍自己、所住房间床号,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病区主任、护士长,护送至指定病床,评估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操作过程注意询问患者感受,指导正确的配合方法,测量结束后主动告诉患者测量的结果;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同时通知医生接诊,并协助整理用物,为患者倒好开水,落实入院第一餐饮食。入院接诊有序,安排合理,避免患者来回走动。

1.2.1.2 入院宣教人性化 为使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床位安排好后,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进行入院介绍,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生活设施的使用、作息制度、探视陪护制度、查房制度、同室病友以及科室工作人员的职责等,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紧张、陌生的心理,而且增加护患配合,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宣教注意个性化。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好的患者,入院宣教只需简单介绍即可;对于来自边远地区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介绍详细、具体,而且生活设施的使用方法予以操作示范。进行入院宣教要耐心、诚心,言谈举止优美,重视细节关怀,离开病房时记得嘱咐患者:“您先休息,请不要离开,我已通知医师来为您诊治,祝您早日康复”。

1.2.1.3 住院环境人性化 住院设施完善,环境舒适方便对缓解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心理压力,促进疾病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4]。根据下咽癌疾病特点,以满足患者需求,住院环境做到:①病区安静、清洁、整齐,无异味,物品摆放有序,各种标识清楚,通道无障碍物,走廊摆放绿色植物,有扶手,墙上订挂温馨素雅的图画。病房布局方面,主体颜色为天蓝色,让人有安静放松的感觉,使用床边隔帘充分保护患者隐私。护士仪容仪表端庄大方,工作有序,避免大声喧哗。②为气管切开术后、发音障碍患者备好写字本和笔,方便交流使用,并佩戴手腕带 。房间内增加空气湿化器,避免空气干燥。③床单位吸引、给氧装置连接通畅,完好处于备用状态。④配备患者厨房、微波炉,开水24 h供应。⑤痰盂、垃圾桶放在便于使用的位置。⑥向患者提供报刊、书籍、电视等娱乐设施。⑦主动向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查询服务,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⑧消毒液擦拭地板及床,2次/d,被服舒适,加强基础护理,患者无异味。

1.2.2 心理护理,温馨呵护

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与预后等方面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态度积极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及促进治疗手段发挥的最佳作用[5]。为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笔者通过对患者的观察,与本人、家属谈心,查阅病历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进行心理评估,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及需求,给予适宜心理支持。方法是:①向患者介绍我院现有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放疗技术及设备-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讲解下咽癌放射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出现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②指导患者通过阅读报刊、看电视、与人交谈、美好回忆、愉快幻想等方法进行有效分散注意力,以改善或减轻低落的心境。③依患者喜好帮助选择合适音乐倾听,可以减轻紧张心理的反应。④鼓励和引导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合理宣泄对改善压抑心理有积极的影响作用。⑤因为相同的病症,癌症患者和“自己人”交流更容易产生共鸣,向他们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进行现身说法,这样可以使精神振奋,调动患者战斗疾病的主观能动性。⑥调动患者家庭、社会情感支持系统,亲人和朋友关怀、鼓励、支持和帮助对患者树立信心和建立希望有重要影响作用。⑦护理技术操作熟练、统一、规范,使患者感到安全放心以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心理护理过程中多安慰、多鼓励,细心呵护,耐心倾听,理解同情以及热心帮助,使用患者感到最大限度温暖、舒心。

1.2.3 放射治疗前准备

下咽癌放射治疗前需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部位的核磁共振检查,全口洁牙,修补龋齿,拔除病牙、残根,拔牙后口服消炎药,10~14 d后开始放疗,口腔炎症予治疗,待炎症控制后方才可放射治疗。金属物在放疗中可刺激电子,为避免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损伤,戴金属牙套给予拆除,佩带金属气管套管将其更换为塑料套管,交代患者勿将如钥匙、手表等金属物品带进放疗室。向患者介绍放疗一般流程。照射野皮肤予清洁,劝导戒除烟酒,定位后保管好自己的放疗装置。实施放射治疗前准备工作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保证患者的知情与同意,告知积极配合可以保证放射治疗顺利而安全进行,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从而消除患者疑虑的心理,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体贴,满足患者的需要。

1.2.4 做好饮食护理,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

下咽癌本身疾病消耗大[6],因吞咽困难,接受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反应如口咽疼痛、味觉改变、口干、食欲差等原因容易使患者营养摄入不足,造成患者体质下降,被迫中断治疗,以致影响预后。护理:每周测量体重,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符合下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饮食,以保证营养摄入足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饮食;食物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温度合适,避免坚硬;注意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细嚼慢咽,进餐时间安排合理,少量多餐,环境舒适。放射治疗开始后养成随时饮水的习惯,饮水量约3 000 mL/日,以排出体内因放射治疗癌细胞破裂死亡释放的毒素,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酸、辣、甜食物,不食热性食物。口干可食各种生津降火(如冬瓜绿豆汤、雪梨、金银花、等)食品。进食有呛咳的患者,指导坐位进食,头前倾,用手按压颈前区,缓慢咽下,食物制成糊状,饮水使用吸管。吞咽疼痛明显,餐前使用止痛药,饮少量水作吞咽动作,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经口进食障碍者,可使用静脉补充营养、经胃造瘘管注食或鼻饲饮食,但要密切观察,做好管道护理,防止电解质混乱、管道脱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另外饮食护理还注意个性化,加强与患者沟通,将患者对饮食的意见与病情将结合,这样饮食既科学合理又能满足患者的愿望。

1.2.5 照射野皮肤护理

1.2.5.1 保护好照射野皮肤 保护好照射野皮肤,可以减轻皮肤反应,避免人为因素损伤。外照射是射线通过穿透皮肤组织到达深部肿瘤组织,所以放疗过程照射野不可避免发生皮肤反应。指导并教会患者做好皮肤的防护。放疗期间穿宽领开衫棉质衣服,使照射野皮肤得以充分暴露,避免摩擦;避免冷热刺激,局部勿用香皂、沐浴露等,使用温水温和清洗,柔软毛巾将水吸干,局部保持干燥;禁涂酒精、碘酒等消毒液,不用油性药膏;局部不可受到日光照晒及吹风淋雨,外出给予遮挡;及时清洗气管套管周围皮肤分泌物,气管固定带为材质柔软,避免过细;于放射治疗疗程开始直至结束局部敷用三乙醇胺乳膏,可以减轻和延迟放射性皮炎的发生[7],每隔8 h使用1次,注意避开放疗时间,放疗前2 h用药,敷上药膏后轻轻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范围包括整个照射野及周围皮肤2 cm。

1.2.5.2 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护理 当出现放射性皮肤反应时,给予及时处理及宣教,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从而可以降低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放射性皮肤反应分5级[8],0级:无;Ⅰ级:红斑;Ⅱ级干性脱屑,水疱、瘙痒;Ⅲ级:湿性脱皮,溃疡;Ⅳ级:坏死。Ⅰ级和Ⅱ级皮肤反应的患者,给予加强保护,为患者修剪指甲,强调避免抓挠及撕拉脱皮,继续敷用三乙醇胺乳膏,并局部交替涂抹薄荷淀粉,以止痒清凉。Ⅲ级皮肤反应者,局部清创处理后使用美皮康敷料贴紧固定,放射治疗时将照射野内的敷料掀开,敷料更换情况取决于伤口渗液多少及周围皮肤情况,一般敷料被渗液湿透1/3即更换。这样避免了伤口异味及分泌物潮湿,增加了患者舒适,维护患者尊严。

1.2.6 口腔护理

下咽癌放射治疗,由于腮腺、唾液腺、口腔黏膜包括在照射野内,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和减轻放射性口腔反应,使患者舒适以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晨起睡前刷牙,牙刷柔软,使用含氟牙膏;进食后漱口,避免口腔内有食物残渣;生活不能自理或经管道补充营养的患者,予以口腔擦拭,日间每隔4~6 h一次。避免食物刺激,饮水。当放射治疗5~10次后,患者开始出现口腔反应,表现口干、味觉改变,唾液分泌减少变黏稠,黏膜红斑,继续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随时饮水,缓慢吞咽,进柔软食物,避免冷热及酸辣刺激。患者放射治疗20次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口腔出现溃疡创面,护理方法是:生理盐水棉球擦洗——雾化吸入——重组人表皮因子喷雾剂喷洒创面,每日3次,自配的漱口液(生理盐水500 mL+Vit B12 1 mg)和5%碳酸氢钠溶液交替漱口,疼痛明显,自配的漱口液内加10%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使用止痛药并给予心理安慰,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如口咽出现大片伪膜,疼痛加剧,予增加口腔护理次数,加用0.5%甲硝唑溶液100 mL+加葡萄糖酸锌28 mg配成混合溶液漱口,并注意补充营养。口腔的清洁与护理,需要患者的参与和配合,向他们讲解相关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以密切护患关系,使治疗顺利完成。

1.2.7 喉水肿的护理

本组1例单纯放射治疗患者发生严重喉水肿,发现后紧急气管切开使患者得以成功抢救。下咽癌接受放射治疗后引起咽喉部充血水肿,注意观察患者病情,患者突然出现颜面口唇青紫,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使患者头后昂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紧急救治,抢救患者生命,正确雾化吸入保证药液到达病变部位以消除局部水肿,迅速静脉给药,监护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1%~6%下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并发严重喉水肿需进行紧急气管切开以保证气道通畅[2],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及配合。抢救过程中要消除不良刺激,安慰和鼓励患者,采用有效方法使患者情绪稳定,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

1.2.8 气道护理

由于疾病治疗需要,部分下咽癌患者需佩戴气管套管,由于气体交换直接进入颈部气管套管,失去了鼻对气体过滤、清洁、加温、加湿作用,加上患者接受放疗后口咽干燥,黏膜充血或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如护理不及时,不到位,很容易引起感染、气道阻塞等严重并发症。护理措施应做到:①每间隔8 h(7:00——15:00——23:00)清洁和消毒气管内套管是防止呼吸道堵塞、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节,而且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9]。套管清洁消毒方法是:取下内套管放入3%过氧化氢浸泡溶液15 min,清水冲洗干净,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15 min,灭菌生理盐水冲洗、甩干;吸净气道内分泌物,然后装上内套管。②依痰液的黏稠度,加强气道湿化,吸净气道内分泌物,指导患者屏气,沿气管套管内壁缓慢滴入药液约1 mL,4~6次/日,雾化吸入2~3次/日,并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配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注意观察病情,如患者发生胸闷、憋气或呼吸困难,吸痰后症状不能改善,其他原因又无法解释时,应考虑气管套管内深部血痰结痂阻塞气道,立即取出内套管清洗消毒从新装上或更换气管套管。③使用“Y”型开口的气管纱布垫,每次放射治疗前除去,造瘘口周围皮肤消毒及更换纱布垫3次/d,患者外出或沐浴时使用纱布块遮挡套管口。④套管保持完整,固定牢固,防止脱落。指导患者咳嗽、用力时用手托住套管,固定带系好,松紧以一横指为宜,外套管与内套管紧密咬合。加强检查套管,如有变形、破损,应及时更换。⑤注意观察气管套管内有无出血。气道护理注意轻柔、仔细,避免损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

1.2.9 出院指导

做好出院指导,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和关心,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提升信心,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放射治疗造成的皮肤损伤,恢复一般需要1~3个月,嘱咐患者继续保护好照射野皮肤。坚持口腔卫生,使用柔软牙刷,不宜拔牙,以防止发生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口腔疾患就诊时要告诉医生有放射治疗病史,尽量保守治疗,如必需拔牙,首先做好口腔清洁,洁牙,拔牙后进行抗炎治疗。告诉患者注意观察喉水肿消退情况,如有声嘶、咽喉肿痛或呼吸困难,应做消肿抗炎处理,6个月仍未消退者,应警惕复发危险[2],及时就诊。出院仍需佩戴气管套管的患者,注意保持通畅,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 ,家庭一般使用煮沸消毒法 ,为防止套管变形、损坏,出院时将更换为金属的气管套管,套管煮沸15 min。交代患者加强营养,避免热性及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下咽癌放射治疗后回院复诊时间是3个月,给予详细交代。患者出院后1~2周电话回访1次,以慰问和鼓励患者。

2 结果

本组17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射治疗,病情稳定。主要并发症:放射性皮肤反应,其中Ⅰ级反应10例,Ⅱ级反应5例,Ⅲ级反应2例;口腔溃疡6例,其中3例在放射治疗30次后口咽部出现大片伪膜,剧痛;严重喉水肿1例;血痰结痂阻塞气道1例。经及时有效治疗护理,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均治愈。患者心理状况良好,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100%。

3 讨论

放射治疗在下咽癌的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早期患者单纯放射治疗可获得与手术相似的效果,而且可以保留组织器官结构的完整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晚期通过放射治疗加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10]。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虽然不可避免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只要重视防护,细致观察,及时准确的处理以及全面优质的护理,这样既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以减轻其发生程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

下咽癌预后不理想,因吞咽疼痛、吞咽困难、治疗并发症以及气管切开等原因,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活动都有很大影响,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甚至失去信心。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护理模式,其主题是关爱患者、关爱生命[11],它积极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12]。所以在下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服务,在完成患者治疗护理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患者的需要,通过热情服务,细心关怀,个性化呵护、心理支持以及提供美好舒适的住院环境等人性化护理措施,消除了患者的恐惧,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使患者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活动上得到满足,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从而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寿命,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新回到社会的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服务,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素质[13-16],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卜雨华,郭文强,丁伟强,等.下咽癌的CT诊断(附38例临床报道)[J].中国医学工程,2008,16(1):35-38.

[2] 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383-396.

[3] 唐红.如何做好新入院患者的入院宣教[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02.

[4] 马剑.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41.

[5] 曾庆勇.心理因素在癌症发病与防治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08,37(5):554.

[6] 卢香梅.下咽癌、喉癌术后放疗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8):149.

[7] 陈伟霖,陈开珠,谢源福,等.三乙醇胺乳膏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1,3(1):84

[8]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M].4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68.

[9] 王俊华,梁慧,李红.气管套管内管消毒时间间隔的临床研究[J].护理杂志,2005,22(6):21.

[10] 邓宇元,杨荣宁.下咽癌的综合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4):401.

[11] 王辉.浅谈人性化服务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 15(9):258.

[12] 韩丽娜.人性化护理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216.

[13] 于淑平.人性化服务在脑胶质瘤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9):1802.

[14] 蒋小红,周雪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生存质量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94-95.

[15] 刘翠容,张金桃,周富玲,等.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心理护理[J].广西医学,2009,3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