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类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类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类基础知识

护理类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护士资格考试;护理;策略

本文为河北省教师学会课题(课题号:JJS2010--055)相关论文

进入21世纪护士职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GLEN,我国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每年举行一次,而2009年报名范围发生了变化:在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而且考试由两年滚动通过改为一年通过,使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项全国性的考试成为护生进入卫生职业队伍的准入证,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从业资格和法律效应。而其考试范围的改革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为护理人员的资格获得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院要发展必须靠教学质量,而护士资格证考试在在校生中进行,正是考验教学水平,做好社会宣传的最好途径,也是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本课题期望了解近两年初级护士考试各个科目的过线情况及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想法和复习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为提高今后考生的过线率并为今后的考试辅导提供事实依据。尤其是研究资格考试改革对在校护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安排具有指导意义。

一、护士资格考试各个科目的过线情况统计

1.对象和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大专班的学生。采用历史性研究方法,对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611名全体大专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见表1~2)

表1:2009、2010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通过情况

表2:2009、2010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4个科目通过情况[n(%)]

从表1、表2可看出两个特点:一、是由于人们对考试的重视,过线率显著提高;二、是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这两项过线率低,特别是基础知识最低。

二、问卷调查

1.对象和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0年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护理专业大专班的学生。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在报考初级护士资格考试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向其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11份,回收有效问卷611份,有效回收率100%,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

2.结果

(1)100%的学生在参加考试之前都做过模拟题或看过相关辅导资料,说明学生都很重视考试。

(2)2009届学生在参加考试之前均未参加考前辅导班,因为学院未举办这类辅导班,院外辅导班也很少;2010届学生考前有1.3%的学生参加了考前辅导班。且参加辅导班的42名学生(36名过线,过线率为85.7%)的过线率高于未参加辅导班的281名学生(229名通过,过线率为81.5%)的过线率。

(3)参加考试之前感到紧张的学生2009年占97.6%,2010年占96.6%,说明学生普遍有考前紧张,需要进一步的心理疏导。

(4)我国是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的国家,无论经济状况如何,绝大多数家庭其独生子女均视为掌上明珠,成为几代人呵护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怕苦怕累、娇生惯养成为这类学生的通病。我校生源进入独生子女高峰期,本次调查中,在未过线的学生中,2009年独生子女占76.7%,2010年独生子女占74.1%,均较高。

(5)本次调查中,在过线的437名学生中,农村学生过线率为79.4%,明显高于城镇学生的53.1%。可以说明农村学生成绩优于城镇学生。

三、讨论与策略

护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护士对其执业能力负有法律责任。对护士进行严格的考试,注册制度是一种国际惯例,如美国CGFNS国际护士注册考试等考试在国际上40多个国家开设考点。我国从1994年开始了护士执业考试(GLEN),这对于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工作安全,巩固护理教育成果,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度起护士执业考试与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轨。我国护士资格考试报考条件:(1)获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护理专业设置评审合格的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证书;(2)获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护理专业专科毕业证;(3)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境外中等或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证和护士执业执照,其中外国人应当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汉语水平考试合格证明,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中见习3个月以上。2009年报名范围发生了变化:在校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了,而且考试由两年滚动通过改为一年通过,使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项全国性的考试,成为护生进入卫生职业队伍的准入证,具有从业资格和法律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考试范围的改革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为护理人员的资格获得提出了更高要求。

初级护士专业资格考试分为4场4个科目,即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其中前3个科目内容又包括临床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等知识,内、外科知识各占35%,妇、儿科知识各占15%;专业实践能力均为护理学基础知识。但不管是哪一个科目没通过,都不能拿到初级护士执业资格证[2]。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关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用实验室检查,X线等辅助检查,一些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专业知识主要内容涵盖常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护理;技能操作主要指专业实践能力,其主要内容涵盖护理学基础知识的有关理论与操作。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过线率低,特别是基础知识最低。说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往往只重视实践和动手机会,而忽视基础知识的再提高。因此在临床实习期间要教育他们改变重临床、轻基础的观念,注意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双向渗透,结合“三基”训练,通过临床实践来印证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解答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学科界限,并通过考试或自测形式,对所学医学基础理论有一个巩固和再认识的过程,以此来实现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扎实、打牢理论根基。

护士资格考试内容涉及面广,只有全面复习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内、外、妇、儿等科的知识才能考出好成绩。考生要想在短时间内通过考试,必须端正态度、全面复习知识:既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忽视理论的学习;既要重视护理专业知识,又不能忽视护理学基础理论。学校在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任不能忽视他们的理论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不要错误地认为考生毕业及资格考试没有直接的考试科目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另外考生在学校学习及实习后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掌握差的基础和相关知识,应肯下功夫、多下功夫,做到有的放矢。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学生过线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而独生子女低于普遍过线率,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城镇学生和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怕苦怕累、娇生惯养,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为改变生活环境而学习的愿望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因而影响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其热爱护理事业,主动学习护理知识,提高资格考试的提高率,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准备有效的“敲门砖”。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考前培训能够明显提高过线率。增加考前培训、进行集中、系统的复习对学生考前知识的查漏补缺是效果显著的一种好方法。考前培训,可以保证考前学习的时间,尤其对那些自控能力较差、实习工作繁忙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有组织的形式帮助他们系统地完成复习任务、保证复习的成效。学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考前培训,当然培训的教师、教材和内容选择都应该做到有针对性,高效率。我们2010年的做法是根据全国卫生专业资格考试护理学考试大纲,充分利用全国护理学卫生资格考试应试指导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等权威院校编写的模拟试题,指定各科有经验并参加了全国护士资格考试师资培训的教师讲解相关内容,课时培训方式以集中讲解为主,针对全国护士资格考试涉及知识面广、重视基础理论的特点,根据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授课,详细地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依照授课内容及复习进度定期安排考试。参考资料也显示随时了解学生对本阶段复习内容的掌握以及教与学之间的配合,授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问,可以有效提高过线率[3]。

另外,还应该在考试之前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减轻学生应试前的紧张情绪,做到心情轻松、准备充分的参加考试,从而有效提高考试通过率。

日前,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最新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和科目均有较大变动,考试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改革后的考试内容主要按照各个系统进行编写,打破了原有的内、外、妇、儿基础护理学的分类方法,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学科,并且增加了疾病的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等板块,说明护士资格考试在不断地随着现代护理观念而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应该不断地跟随职业的需求而改变,才能使学生考试通过率提高,培养的人才才能满足护理职业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4-227.

护理类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晨会提问;护理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65-0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服务内涵不断的拓展,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琐碎、繁忙的儿科护理工作,如何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是每一位儿科护士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而护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儿科的护理质量。为此,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就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薄弱点、基础知识、专科相关知识及患者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儿科护士进行培训,实现知识共享,互学互促[2],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儿科护士31名,均为女性,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6岁,学历:中专12名,大专16名,本科3名。工作年限:1~2年5名,3~5年7名,6~10年13名,>10年6名。职称:初级25名,中级6名。

1.2方法

1.2.1实施 护士长每天提前15min到病房,查看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实等情况,把存在的护理问题或疑点、难点,根据夜班交班情况,交班后集中在班护士,利用5~10分钟(紧凑,不影响工作为宜)时间进行晨会提问1名低年资护士,如回答不够完善,再请高年资的补充,最后由护士长作点评解答。激思促学,轻松而热烈的训练氛围,激发大家学习积极性。

1.2.2内容 晨会提问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科相关知识、专科护理常规、健康教育、院感知识、应急预案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知识薄弱点,提问结合临床,突出专科性。使问题既有利于知识积累,又适于临床运用[3];并根据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提问和指导[4]。

1.3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

2 结果

3讨论

分析表1对31名本院儿科护士晨会提问实施前后综合素质评价,明显体现了护士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培养护士勤学好问、自学和互学的良好风气;由于提问内容与日常护理工作的知识相结合,相当于模拟练习[5],促进儿科护士积极主动的巩固和更新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经过长期的坚持和积累,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工作中的指航灯[6];危重患儿病情瞬息万变,经常提问,明显提高了护士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不会因护士应对能力差而错失患儿最佳护理措施及时机。分析表2晨会提问实施后较实施前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利用晨会提问,讨论问题,提高护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业务技能,增强了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基础护理落实及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比较到位,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调查也从90%提升到98.33%。晨会提问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p值

参考文献:

[1] 孙晓平; 王艳艳; 逄海峰,等.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的心理素质[J]. 吉林医学.2010,31(32):5874~5875

[2] 樊晶晶.发挥晨间提问在护理培训中的作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831

[3] 刘艳萍.晨会提问在儿科护理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 护士管理杂志.2005,5(7):50

[4] 耿艳莉.晨会提问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3):64

[5] 唐志云. 利用晨会提问提升护士专业水平[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0):239

[6] 王双凤.新形势下儿科护理特点与护理素质探讨.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33~134

护理类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目前医学院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对象及其接受现状

调查发现,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而护理专业中的专业性质较强,对于综合性的知识要求不那么严格。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护理知识之外,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专业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状况不理想。再加上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程度良莠不齐,有些甚至连基础的技术都不达标,还有的学生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学习处于被动的状况。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是需要教师的注意。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在专业中作用,才能为了自己以后的就业或者深造而积极主动地学好这门课程。

(二)计算机教学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每个人都要学好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学,在国家整体的教学中地位十分独特,因为这门课程既是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又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并且还是各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方向,属于国家技术基础教育之一。当代的护理专业在未来必然会依靠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的设备和水平,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摆正对于这门课程的基本态度。学校要努力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分析

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为了结合当前医院的发展,将计算机及其人工智能技术和护理的结合下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而进行的,但是纵观我国当前该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我们发现,现行的教育内容与实际的护理所需相去甚远,与医学技术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并且由于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讲授,他们没有具体的医学实践,在教学中无法结合实际的护理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无法明确计算机技术至于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对其实际应用无法真正理解,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二、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护士的计算机知识的要求

目前医院的管理系统中已经引进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这种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并且层次性多,工作量大,数据信息比较繁重。计算机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医嘱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三大模块,这些内容几乎包含了医院所有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技术,为提高医院的有效运转做好基础性工作。医嘱管理系统作为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模块,主要是对医院病人在医院中的各种活动的管理。比如病人的出入院管理等,这些都需要医院护理科的密切配合,因此这一方面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程序也主要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这种要求就对医院的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必备的专业护理技能之外,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技术,熟悉医院管理软件的具体操作,为医院的有序管理做好工作。

三、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以及未来护士的专业要求,结合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实际需要,医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时,应该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一)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护理专业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在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突出这一特点。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保证学生在面临实际操作需要时能够得心应手的进行操作。目前医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通常都把计算机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且护理专业的教学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护理水平,对计算机课程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再加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教师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成果。尤其是关注性别差异。因为护理专业中女生的比例较大,虽然她们自身的学习欲望比较强,但是有些学生对某些抽象的问题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操作水平,采用随讲随练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演示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医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最好结合学校的实际设备,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最好是在学校的机房中进行,保证学生可以实时的使用计算机,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同时教师应该正确的保证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引导、启发式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师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者、伴随者的角色,而不应该是完全的掌控者;第二,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探讨;最后,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现状,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鼓励、表扬先进的心理刺激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按照专业发展所需的要求对计算机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

1.结合未来职业所需,对护理专业点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目前医院已经普遍的采取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模式,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医院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级也在不断地提高,单纯的技术操作已经不能适应医院系统的工作。因此,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要联系实际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医院运用的系统软件 操作技能的讲解,比如护理专家系统、辅助教学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等,教师也要注意引进专业先进的技术软件和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术视野,使学生切实了解到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以及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时课程设置要密切结合实际护理工作,结合医院的护理管理、整体护理、ICU护理等计算机管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合理设计案例,重视案例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结合实际场景,对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有侧重的训练,为未来的职业能力所需做好技术基础准备工作。

2.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质量

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变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再次,对以学生鼓励为主,学生都希望体现自我价值,自尊心较强,希望受人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通过开展中英数录入技能比赛、办公排版比赛、广告图片设计比赛、个性网页制作比赛等形式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由病人为中心的病房代替过去各种任务为中心的病房,计算机能力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成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主要工具,因此,计算机课程讲授的内容也要围绕护理技术水平的发展来进行,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不但要主动学习一些护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还要定期走访医院,了解医院所采取的先进护理手段与管理手段,熟练掌握医院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网络知识、软件编制等内容,以及带教实习时给学生作更实用、更直观的讲解与辅导。所以,只有提高认识,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才能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四、结语

总之,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适应计算机科学与实际护理工作的需求,紧跟计算机和护理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基本教学要求,又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在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实践课教学,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基础理论知识,让实践教学紧跟时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护理类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一、英语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护士在急救室或手术室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先进医疗器械、急救药物及物品。这些仪器、药品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使用说明书,包装等都会使用英语,需要护士看懂说明,准确使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其次,随着接诊外籍病人的增多,需要护士有很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病人的病史,掌握病情,实现快速救治。在整个过程中,护士的英语水平决定了能否进行有效沟通、能否为救治赢得时间。当外国人来医院看病,具有英语能力的护理人员能够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指导服务。例如了解病人的一些基本症状,帮助病人填写病历本上的基本内容,告诉病人应该去哪里就诊,必要的话带病人去做体检,告诉病人如何服用药物以及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涉外护理的持续发展为护士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2003年起我国向美国、欧盟等29个WTO成员方提出允许中国护士到成员方境内提供护理服务的要求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全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护士短缺现象已越发严重,例如,近几年美国护士需求量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递增,护士年均缺口12万,美国为了吸引护士不仅提高了待遇,而且提出了“绿色移民通道”。这样的现象使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拥有了广阔的就业前景。总的来说,为了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满足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们不仅要专业动手能力强,英语方面还要能说。

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学生基础方面

近年来,卫生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认识不到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往往对英语课存在消极、抵触的心理。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文化课可有可无,导致了英语课“上课难”的局面。首先,卫生类院校要重视英语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他们将来的求职、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英语的短片,然后通过实例、数据等解释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英语。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因为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知识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授课方式多样化,除了讲解基本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多进行一些模拟临床的情景对话;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相关的医学英文资料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英语课堂是有价值的。

2.教材选择方面

当前,卫生学校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多数是公共英语,涉及护理专业英语比较少。没有针对性的教材,限制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体现不出自身的优势。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要有针对性,即教材要针对护理专业,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有专业知识,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专业英语表达方式和护理方面的英语知识。

3.教师学识方面

卫生类学校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英语专业,缺乏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解英语基础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涉及护理专业这种陌生的知识领域,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优良的教学能力,还要有护理方面的医学知识。承担授课的教师可以从书本上阅读或上网查阅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还可以经常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背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距很大,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信仰、思维模式等等都有所不同,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那么在表达时可能会引起误会或闹出笑话。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文化背景知识贯穿课堂,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们多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获得知识和了解外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林丽端.护理专业涉外英语教学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2).

护理类基础知识范文5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对护理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病先防”、养生保健观念的强化,决定了护理职业学院的教育模式必须突出“和”的特点,不仅限于掌握某一技术的狭小涵义,而扩展为具备一定专业的包容能力,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长远的发展潜力,以“和”促和,以“和”培养教育模式达到人文和科学技能的和谐,以“平和”的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适应社会。

1 社会的发展需要护理教育的特点是“和”的教育

1.1 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的护理人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疾病的防治,而是积极地要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氛围。根据21世纪培养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模式,社会的发展需要应用型的人才,能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能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并利用综合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技能操作技术好,更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解决各种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具备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

1.2 现代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内涵就是“和”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有医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为现代医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拓展了医学的境界,更加强调关爱病人,关注社会和人文素质,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社会需要我们培养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而现代的医学模式的内涵就是“和”,即兼顾人文和科技两个方面。

1.3 树立先进的护理观念,顺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新的护理理念,是以“和”为指导思想,以服务理念为工作中的准则,“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把护理服务理念深入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去,用服务理念来严格要求自己,建立自己的护理品牌,顺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

2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带动“和”的教育

2.1 提高文化素养,将文化知识融入专业和技能训练中

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根据需要合理调整和设置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课程,探索适合二者关系的教学方法,将文化基础知识融入到技能训练中,提高技能训练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文化基础知识在技能训练中运用,潜移默化的提高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并为学好理论典定基础,真正做到理论能联系实际.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护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使护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相匹配,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让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上升到一个高度。

2.2 提高文化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护理教育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要提高护生的教育质量,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老师的文化素养及作用,在和谐教育中也是重要的因素。同时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搞好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一环,学生文化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与老师互动,能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且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老师要作到知识渊博,知识精专,才为人师,并且要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老师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重要。因此,老师要关心学生,学生要尊重老师,二者的关系要和谐。

3 重视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谐”

3.1 重视课堂实践

护理职业学院的护理专业在“与临床零距离”思想指导下,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如模拟病房、心肺复苏、实体人练习等等,设备非常完善。让学生在实训课上、业余时间反复进行操作练习和模拟病房练习,将健康、疾病、保健、营养、法律、社会、文化等“和”思想内容贯穿于护理实训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地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特色,学会用中草药、针灸穴位、推拿按摩等为病人解决痛苦,也可以多设情景,让学生去处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护理学院的学生在完成在校2年理论课程后,将走向实习单位,让她们感到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很有用,与临床技能操作结合后,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很有成就感。

3.2 重视临床实践

尽管在学校创办模拟病房,与临床零距离,但临床见习、实习对学生来说是从课本到临床实践、实际操作的一个飞跃。护理学生只有置身于医院的各个科室,亲临其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从事护理工作,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与临床的零距离,真正了解到从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认识到了“和”教育的运用。同时在实践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促进实践,体现在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方面,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特长,并在实践中补其不足,使其在工作中达到“和”。古人曰,和而不同,这才是“和”的真正境界,培养护理人员也是如此。

3.3 重视社会实践

护理类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102-02

当前,“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在护理工作中一切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工作人员自身健康因素,医院环境、设备、物品、药品,组织管理因素等都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伤残或功能损害,给患者及家属的工作、生活等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经济和思想负担,影响医生和护士的声誉[2]。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不仅可以保证患者人身安全,而且可避免因发生护理差错和缺陷而造成的医院及当事人承受经济、法律和人身风险等。怎样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降低投诉发生率,现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1制定实施护理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中医内科患者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较强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制定了内科护理质量专科标准。比如:对于意识不清,躁动,患者加床档,并演示床档的使用。在走廊设有扶手,在厕所安装扶手,避免患者发生跌倒,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缺陷,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

2树立护理风险意识

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培训。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知情同意又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关键。杨敏在一项护士对患者知情同意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临床护士对知情同意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在实践中尽力实施,但远不能满足现代医疗服务的要求[3],因此,必须提高护士的认识,规范告知的方式、时机、程度。此外,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风险意识的培训,以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态度。护理管理者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纠纷防范与对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请法律专家就护理记录相关问题进行法律知识讲座,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还需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标准,医院护理部可根据《条例》制定护理记录书写标准,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要求和管理上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势,使护士从法律责任、高度来约束自己,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中的义务去履行[4-5]。并能运用法律的武器进行自我保护,不断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和氛围。

3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

护理人员素质高低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基础,重视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改进服务态度,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士“三基”培训,培养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护士不仅有良好的医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还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每周三下午定为护士业务学习日,无论上、下夜班、休息,所有护士均参加。基础知识由各科骨干主讲,操作技能由年初护理部定的示范选手示范,下一周各科再抽签选出人员考试,无论老护士,新护士均参加,年终护理部对所有护士进行基础知识,技术操作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者给予物质奖励,考试不合格者给予补考,再不合格给予惩罚处理。通过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强化了护士风险意识,对护理缺陷分析原因,提出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有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在遇到新问题及难点时,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4明确服务对象,感悟工作责任

在护患纠纷事件中,许多环节与工作责任心不强有关,凭经验、印象、匆忙行事,而发错药、输错液,延误治疗。不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二级护理没有发现患者在睡觉时死亡。另外不按照护理常规给患者更换引流瓶、吸氧管、湿化瓶等。对危重患者生活护理不到位,或因工作忙而让家属代作了部分护理工作。

首先使每一位护士明确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珍视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权利和尊严是护士的天职。对护士而言,在护理技术操作中,优先考虑的是患者的安全,倡导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启动自我意识,感悟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重点是人的生命,从而营造一种自然的职业安全氛围。

5落实护理管理制度

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而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是患者、医务人员安全的根本保证。重点介绍一下几项护理管理制度的落实方法。

5.1交接班制度

通过查房时提问值班护士、床边查看患者、检查三室的物品处理、查看登记本等可以检验出交接班的执行情况。

5.2查对制度(包括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

通过查看执行人签名,核对床头卡、一览卡,查看登记本等方法可发现查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使用了手术患者交接单,制作了温馨提示牌如“您做到三查七对了吗?”置于治疗台、治疗车等处。

5.3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了眼科基础护理质量标准等)

由病房护理制控成员每周检查一定数量的患者分级护理实施情况,每月统计合格率并登记;护理部质控小组不定期抽查患者的分级护理落实情况。

5.4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护理文书质量标准)

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本病房住院患者的护理病历。护士长经常性地检查和考核至关重要,要使护理文件达到字迹工整、清楚,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符合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对护理部质控小组不定期抽查在院或出院患者的护理记录书写情况,质控评分,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护理缺陷上报护理部。

6监控重点环节

将护理纠纷易发生的环节作为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环节实施管理。例如“重点护士”的管理:对基本功不扎实、综合素质差、服务意识不强的护士需加强带教、加强监督指导、“关键时刻”的管理。

通过对护士进行多途径的培训学习,使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有效提高了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在组织管理工作中通过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抓护理管理制度的落实、抓重点风险环节的管理,明显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发生率逐年降低,收到多封患者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2]王爱平,刘琰.护理风险事件原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20):9-10.

[3]杨敏.临床护士对患者知情同意执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3):61-63.

[4]古今颖.护理记录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其改进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