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震减灾自救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震减灾自救措施范文1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手段,在校园内进一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发动广大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二、目的要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使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灾害发生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进课堂、进家庭,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行为。
三、活动安排
在**年秋新学期开学后,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开展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地震科普进校园宣传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地震科普知识,进一步加大学校防震减灾宣传力度,认真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组织师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师生应急自救自护能力。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结合9月份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教育(利用班会教育课和图文资料展示与分发、广播站结合此次汶川抗震活动经验与教训)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
2、开设地震科普知识专栏,组织学生集中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在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挂图,分发《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么办》等地震科普读本。
3、通过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在师生中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让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害发生前的防范方法、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防震减灾自救措施范文2
关键词:建工程;防震减灾;研究
中图分类号:TU894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地震等灾难频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5月12号的汶川大地震更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数以万计的同胞患难。地震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我国建工程的防震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建工程的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渠道单一。全国每年投入到建工程的防震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震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震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震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震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震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震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严重影响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缺乏综合协调。长期以来,我国的建工程防震减灾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震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震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震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震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震减灾实效。
(三) 科技资源待优化配置。我国建工程的防震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震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震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四)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缓。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震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二、建工程防震减灾的措施
(一)有关工作人员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工作,是提高防震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震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震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二)政府与社会团体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震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震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三)广大的社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四)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保护环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要以为灾难离我们很遥远,它说来也就来了。如果我们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话,很可能会遇到危险。而当灾难来临时,一定不要慌张,要保持镇静。
三、结语
要做好对民工建工程的防震减灾的工作,就必须积极开展建工程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防震减灾和管理培训,加强各类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执行抗震设防标准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义务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尽管个人的能力也许有限,也许微不足道,但我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地球的明天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防震减灾自救措施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省防震减灾条例》有关“防震减灾宣传周”的规定和“7·28”唐山地震纪念活动,从7月23日起,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区大规模、密集地宣传地震科普知识,进一步加大全区防震减灾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广大群众应急自救能力。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专人负责。为加强对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的领导,由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区地震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全区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教育局、卫生局、经贸局等部门要成立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本系统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的日常工作;区直其它部门要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本部门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工作。各乡镇、区直各单位的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领导小组名单或分管领导名单及联系电话,于8月8日前上报区地震办公室。
2、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各乡镇、各单位要把这次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工作,作为关心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各乡镇要抓好本辖区内的各村(居)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的工作;宣传部门要为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大造舆论声势;教育、卫生、经贸等部门要组织好各自系统的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的工作;财政部门要为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提供必需的经费保障;地震部门要按省政府的要求尽快创建政务网站,提供《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么办》以及《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蟾童》等各类科普材料和音像资料的下载等。
三、时间安排
1、宣传准备阶段(7月23日----8月8日)。各乡镇、各单位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领会上级有关集中强化宣传的文件精神,制订本系统、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准备必要的学习材料等。
2、集中讲座阶段(8月1日----9月8日)。各乡镇、各系统要主动邀请市、区地震科普宣传员,大规模、密集地进行地震科普知识讲座,使全区干部、工人和农民普遍受到一次地震科普知识教育。
3、演练与补漏阶段(9月8日----9月28日)。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区教育局要组织所有中小学在9月份新学年开学后,将地震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每个班级贴一套《抗震救助知识》挂图并分发若干本《地震知识百问百答》、《地震来了怎么办》读本;每所学校举行一次地震应急避险演练,举办一次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
四、材料保障
防震减灾自救措施范文4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个“防灾减灾日”,5月7日—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唤起社会各界对公共安全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的原则,以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主题,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深入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宣传各种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活动时间安排:5月7日—13日。
三、活动内容,重点开展好以下十二项活动:
(一)开展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活动。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利用一周时间,在**电台、电视台、**周报等新闻媒体开设专题栏目,在黄金时段和版面,每天一个专题,结合国土、科技、公安、气象、卫生、林业、药监等部门,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防震减灾、消防安全、自然灾害、传染病预防、森林防火、食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宣传,并及时报道全市防灾减灾活动开展情况。
(二)开展大型街头集中宣传活动。5月12日,由市民政局牵头,组织科技、国土、安监、工促、卫生、水务、公安、教育、商务、林业、矿山、电力、气象、药监等部门和单位,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在市中心集中开展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防震减灾、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应急管理、传染病预防、安全生产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各乡镇(街道)也要结合实际,选择安全场所,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营造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四进”活动。由市科技局、安监局和各乡镇(街道)牵头,分别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
(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活动。由市科技局牵头,抓住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认真开展以新《防震减灾法》为重点内容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五)开展校园防灾减灾专题教育活动。由市教育局牵头,科技、公安、卫生等部门配合,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专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专家讲座、观看专题片等方式,讲授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由市公安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配合,共同搞好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要重点加强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教育,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提升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七)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宣传活动。由市安监局牵头,工促、公安等部门配合,结合我市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八)开展传染病防治教育宣传活动。由市卫生局牵头,市爱卫办和各医疗机构配合,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城和“健康**、幸福人民”行动,重点开展以手足口、甲型(H1N1型)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九)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宣传活动。由市民政局牵头,气象、水务等部门配合,组织开展有关自然灾害发生、避险等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
(十)开展地质灾害预防宣传活动。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气象、矿山总公司等单位配合,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预防和自救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防范突发地质灾害和应急自救能力。
(十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宣传活动。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卫生局等部门配合,组织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和展出相关图片及音像资料,教育广大群众学法守法,自觉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十二)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通过编印应急法律法规简明手册、组织专题讨论和应急演练等活动,切实增强公众应急避险意识,提高自助、自救和有效防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四、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各乡镇(街道)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各部门、各单位也要高度重视,把开展好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作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紧成立相应组织,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抓紧制订和细化本部门、本单位活动方案,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人员、经费和场地,认真抓好各项活动的落实。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精心组织,积极协调,认真开展好各项宣传活动;其他单位也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共同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创新活动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浓厚氛围。各部门、各单位具体活动方案务于5月7日前报市政府办公室社会事业科,联系电话:********,邮箱:**********@。新晨
(三)硬化措施,确保安全。本次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涉及面广,时间集中,参与人员多。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统筹安排,周密组织,制订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有序组织实施,坚决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各单位活动总结及有关音像资料于5月15日前报市政府办公室社会事业科。
五、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宣传标语(供参考)
1.防灾减灾,和谐平安
2.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3.群策群力防灾减灾,万众一心共创和谐
4.防震减灾,利国利民
5.今天防灾的力度决定明天减灾的程度
6.以人为本,民防为民
7.防灾减灾,公共安全
8.防灾减灾,科学发展
9.严格要求安全在,松松垮垮事故来
10.群策群力科学管理,戒骄戒躁杜绝事故
11.遵章是幸福的保障,违纪是灾祸的开端
12.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防震减灾自救措施范文5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中省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各界十分关心。各级各部门要立足我市毗邻汶川特大地震余震发生区的实际,进一步深刻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扎实认真地落实防震减灾各项措施。
(一)将防震减灾纳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县区、各部门要把编制防震减灾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切实纳入到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基本建设、事业发展、科技进步、重点项目等专项计划中,要充分体现防震减灾工作内容。要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要充分发挥科技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地震科技攻关,增加地震设施手段。对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项目,从立项到经费安排方面要给予倾斜。要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测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大力推进实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工程抗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场地抗震和结构抗震技术措施的落实,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救助工作水平。
(二)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全市各级地震、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制订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市、县区都要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完善宣传网络,加强阵地式宣传。要进一步加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法制观念和意识。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即将实施。各县区要以“5·12”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技之春宣传月、唐山地震纪念日等为契机,大力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和防震避险知识教育。要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纳入文明社区活动和新农村建设中,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录音录像、张贴标语等形式,对包括农村在内的广大群众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应急避险知识,引导、帮助群众消除恐震心理,增强社会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全市各级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课外读物和科普活动中,每个县区要建立一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学校,并逐步推广。各级学校也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使广大学生能够掌握应急防范措施和应急避险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要加强新闻媒体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体平台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三)不断强化防震减灾执法工作。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与监督,加强抗震设防的执法检查;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加大防震减灾相关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力度,强化执法队伍,健全执法机构,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机构,完善工作体系,坚持经常性研究防震减灾工作的会议制度,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明确各自防震减灾工作的职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加强目标考核,把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市、县区地震行政管理机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配备专业人员,明确职责。依据省地震局重新确定的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我市汉台、宁强、略阳、勉县、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八县区要重点加强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县区在下一步政府机构改革时研究单设,条件暂不成熟的可与科技等有关部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配备3-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有牌子、有职能、有人员、有经费”。同时,各乡镇要确定一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负责落实基层防震减灾日常工作,抓好“三网一员”建设,巩固群测群防工作基础。各县区、乡镇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要在6月底前分别报市地震局备案。要加强对地震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市、县区地震工作队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防震减灾综合工作能力。
二、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测,积极做好群测群防工作
地震监测预测是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要努力探索和揭示地震发生发展的规律,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的能力。
(一)继续严密监视震情变化。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全市地震地质环境、地震地质构造及其活动规律和地震预警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方案,完善震情跟踪工作措施,坚持重大异常速报制度,及时做好资料分析,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提高震情分析会商水平,确保各类地震监测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地震监测资料质量可靠,地震信息及时传递。要规范地震信息行为,积极探索逐步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判定信息的渠道,使群众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震危险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二)努力加快台网改造建设步伐。要按照“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前兆台网合理布设、基本实现地震烈度速报”的目标,将监测台网建设纳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加强省、市、县区的沟通,统筹安排经费,进一步加密测震、强震、前兆台网密度,新增监测手段;加快实施**GPS监测项目;开展陕南地区跨断层流动监测。今明两年我市要建设完成12个强震观测台,7个测震台,5个A+级GPS测点,4个形变台,8个跨断层一级水准观测点,3个断层流体观测台,到20**年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区要建至少2个断层观测台,其他县至少应建1个断层观测台。要健全地震信息网络,建成市级区域台网中心和地震速报平台,以市地震信息节点为平台,建立全市防震减灾虚拟网络,实现与各县区及周边地震联防区、协防区的地震监测信息共享,确保信息传递快速、准确。要不断引进新的观测技术和方法,逐步形成空间、地表、地下相结合,覆盖全市、与周边地区互相联网的立体观测系统,不断提升我市地震监测能力。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
(三)全面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技宣传网、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一员”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地下水、气体、动植物等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群测群防投入力度,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要以地震宏观监测技能和科普知识宣传能力为重点,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使其成为基层地震工作的重要力量,巩固防震减灾宣传的前沿阵地。
三、着力抓好地震灾害防御,依法加强抗震设防工作
地震灾害防御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由建(构)筑物的倒塌破坏造成的。当前我市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普遍不高,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基础设施、公共建筑、学校医院、村镇房屋毁坏。为确保建筑物的防震安全,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行政监督,加强建筑物场地抗震和结构抗震的行政审核把关和技术管理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科学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国家批准的地震小区划确定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生命线等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据此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程序,为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的设防依据。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
(二)切实做好恢复重建抗震设防技术服务。市县人民政府在制订本地经济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重视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评价和地震小区划等地震基础性探测工作。配合省上尽快组织实施汉中地震活断层探测项目和小区划项目,详细排查具体的地震地质环境,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提出抗震设防要求,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基本建设提供依据。认真加快全市灾区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做好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开展恢复重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检查,使恢复重建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从根本上消除灾害隐患。要组织开展县级以上城市的建筑物抗震性能鉴定工作,对达不到设防标准的要统一规划,逐步予以加固改造。对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及能源、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要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改造,消除隐患。加强对地震可能引起的滑坡、水库、溃坝、堰塞湖等次生灾害的防御。继续推进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工作,建立城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指标体系,各县区至少建设1个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区。
(三)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并尽快改变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村民居的地震安全水平。各县区要新建1—2个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把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及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地震安全民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自觉行动。建设、地震部门要组织力量,及时提供抗震性能比较好的民居设计图和模型,建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技术服务体系,为建设地震安全民居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鉴于我市乡镇机构设置情况,村镇成片建设的抗震设防工作由建设、地震工作部门协同分工把关;农村零散农户建房的抗震设防工作由镇政府牵头,土地、建设、地震部门参与,采用“会商制”,共同抓好。发展改革、民政、扶贫等部门在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和推进安全民居工程中,将地震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扶持、引导农民建设地震安全民居。
四、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努力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减灾的转变。
(一)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分级编制、分级管理的原则,尽快修订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层级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补充、协调一致的地震应急体系。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开展演练,检验反应能力,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科学、实用,增强可操作性。要完善措施,建立地震快速评估基础数据更新机制,推进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建设。要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加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市上力争20**年建成1个市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县各建成1个县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二)切实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平灾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各县区在规划建设或改扩建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所、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时,根据人口密度和分布实际,应充分考虑紧急疏散和安置受灾民众的需求。**期间,受汶川地震影响灾情较重的**县要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各建1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市上将在2009年底前建设完成桥北广场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上,再建2处避难场所。“**”期间,其它每个县城的应急避难场所至少要能满足30%城镇人口应急避险需求。
(三)建立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市、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要依托消防部门,建立市、县区两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要及时配备、补充救援效果好、携带方便的专业救援设备;要对现有的各行业各部门救灾力量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统筹现有救灾救援力量,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的工作机制,并加强对救灾救援知识的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集中统一组织开展救灾救援工作。同时要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各县区必须有1—2支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群众自救互救中的作用,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要进一步完善军地联络机制和区域联动机制,为及时应对地震突发灾害事件做好准备。
防震减灾自救措施范文6
同志们:
这次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是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__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刚才,__x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县政府与各镇街、各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做到“三个务必”
20_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镇街、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以加强“预、防、救”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全县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工作值得肯定:一是防震减灾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各镇街、各部门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分管领导、助理员,防震减灾“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明确了抗震设防要求,给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三是全县上下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镇街、各部门把普及地震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重要基础工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地震灾害仍然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建设成果的潜在威胁。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是全县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现实课题。
第一,全县震情形势十分严峻,务必高度警惕。根据国务院、省地震局年度地震趋势意见,甘东南及甘宁陕交界为6级地震危险县,我县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震情形势不容乐观,各镇街、各部门务必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无防”的思想,彻底消除侥幸心理,认真扎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第二,防震减灾存在薄弱环节,务必清醒认识。20__年汶川地震后,虽然我县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防震减灾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地方和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不到位;二是农村房屋普遍是依照传统的建房模式,抗震设防能力不强;三是部分镇街特别是重点行业部门,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防震减灾面临难得机遇,务必紧紧抓住。在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全国各地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切实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力度;社会民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心和参与程度大大提升,对防震减灾知识需求的主动性增加,对落实防震减灾措施的自觉性增强。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加强衔接汇报,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跨越发展。
三、强化措施,做到“三个加强”
防震减灾,关键在“防”,重点在“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监测预报、综合防御和应急救援三种能力建设,努力把地震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加强地震监测。我县没有自己专业的地震监测台站,因此,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做好群测群防,积极推进和完善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加强地震监测业务培训,合理设置地震骨干宏观测报点,逐步扩大村级信息员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收集和地震知识普及中的作用。
(二)加强地震灾害防御。要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审查备案;要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在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和推进安全民居工程中,要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增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要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县防御。要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检查工作,要对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水库、能源、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坚决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改造,消除隐患。
(三)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救援是将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是要健全地震应急预案。县政府今年将修订全县地震应急预案,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根据各自职责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并要经常性地开展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临震不乱;二是要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托广场、公园、绿地、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城市防震避险空间,各镇、各社县都要有明确的避难场所,以确保地震发生后能满足疏散和灾民安置需求;三是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依托县消防中队建立我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各镇、各社县、 企业及部门都要建立志愿者救援队伍,各专业抢险队要不断完善,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四是要加强救灾物资和专项资金,保证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三、狠抓落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要责任到位。各镇街、各部门要把防震减灾作为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订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要健全完善应急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防震减灾工作助理员,切实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组织健全、措施到位。
二要宣传到位。要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并使之经常化,常态化。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县、进乡村、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活动,特别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学校,县教体局要抓好这项工作,要组织演练,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