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财政扶持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各地财政扶持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各地财政扶持政策

各地财政扶持政策范文1

各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不断出台扶持政策,持续增加投入,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为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1科技支撑保障粮食产量显著提升

粮食生产政策的大力扶持,加大了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及秸秆全量还田等一系列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单产水平的显著提升。2014年,盐城市粮食产量478.9kg/667m2,比上年增8.2kg/667m2,创历史新高,自2007年后一直保持增产势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70亿kg,连续9年超百亿斤;稻麦产量历史最高,达到1014.7kg/667m2,连续2年实现吨粮目标。

1.2生产方式由分散型逐渐向规模型转变

随着政府对土地流转、联耕联种、家庭农场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力度的加大,农业生产由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逐渐向规模化经营转变。据2012年统计,盐城市3.33hm2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2342户,经营耕地面积2.52万hm2;粮食生产合作社817个,经营耕地面积4.29万hm2。2013年初步统计,符合农业部统计口径的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1082个。2014年,盐城市各地积极稳妥推广联耕联种,落实到田面积14.2万hm2,示范点2226个。

1.3粮食生产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改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目政策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建设力度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机收机种全程机械化管理得以实现,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威胁的能力增强。2013年,盐城市旱涝保收农田面积63.2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6.9%,较上年增13.4%。盐城市农机总动力596.35万kW,近5年以每年4.8%的平均增长率递增。2014年,盐城市水稻机插率达到72.4%,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81.4%。

1.4农民种粮积极性显著提高

国家实施种粮补贴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加上政府的配套扶持,近几年粮食生产面积以稻麦为主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油菜、棉花等作物因花工多、比较效益不高等原因种植面积下降。从2003年开始,粮食生产面积逐年递增,年平均递增率达到3.2%,至2014年,盐城市粮食生产面积97.88万hm2,比2003年增加了26.92万hm2,增幅达37.9%。

2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粮食生产的实际来看,现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1补贴与种粮面积、主体不对应

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核定补贴面积比实际面积小,地方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现象,容易引起少部分农民误解,也存在粮田被承包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或者绿化造林,仍享受粮食补贴的现象。良种补贴存在增量上报及减少不报的现象,导致补贴面积大于实际面积。在补贴对象上,一些通过流转或者租赁的生产大户、服务组织等很难享受到种粮补贴。

2.2种粮补贴落实工作量大

由于种粮补贴种类多、环节多、主体多,加上年际之间变化复杂,造成每年的补贴发放工作量较大,而目前县、镇、村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偏少,其他中心工作任务重,且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导致补贴面积核实难、补贴落实滞后、发放不准确等现象。

2.3农业灾害救助资金落实周期长

一般农业自然灾害产生影响的时间快及恢复任务紧,而目前自然灾害补助资金落实,往往要经过灾情调查、汇报请示、安排资金、制定方案、资金下达及落实到户等一系列环节,周期短则一个星期,长则十几天甚至二十多天,救灾资金或物资落实到户时已错过了最佳恢复期。同时,农业灾害救助资金、物资还存在不能全覆盖的问题,造成基层落实困难大。

2.4产业发展项目扶持标准不高

目前各类扶持粮食产业发展的项目还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提出的目标很多,有的目标较高,但扶持总体标准却不高。如粮食高产增效创建项目,要求实施666.67hm2,扶持资金高的水稻达40万元,而低的大豆只有16万元,平均扶持分别只有40元/667m2和16元/667m2,因此项目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2.5地方上扶持粮食生产没有扶持高效农业发展政策多、力度大

盐城市每年安排高效农业以奖代补专项资金300万元左右,但是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不大。亭湖区除了对规模高效农业设施有扶持政策外,对土地流转发展连片高效农业与新注册发展设施农业6.67hm2以上的家庭农场都有资金补贴,但是对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粮食生产以及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却没有资金补贴。

2.6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重奖补标准轻考核验收

各地扶持政策文件都详细列出各项补助标准,但是对考核验收办法和资金下发程序等一带而过或者只字不提,可能会导致政策实施不尽如人意。粮食生产季节性很强,如不及时进行考核验收,有可能符合政策条件的大户或专业合作社等就享受不到补贴。

3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扶持体系的建议

3.1完善种粮补贴政策体系

坚持种粮得补贴、不种粮不得补贴和谁种粮补给谁的大原则,提升粮食补贴的精准性。要提高精准性,就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补贴面积核定办法,如建立农民种植情况数据库,分区域、分经营主体、分作物等实行动态管理,充分掌握农民种植布局和变化。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发放形式相同或相近的补贴,进行整合,减少基层工作量,明确工作经费;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增机制,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3.2提高灾害救助政策的及时性

建议建立灾害救助自动响应扶持机制,将受灾程度分级,充分考虑救灾扶持财政预算和常年灾害发生特点,根据不同分级制定不同救灾补贴标准,明确救灾扶持自动响应对应的灾害等级,一旦达到一定等级灾害,可由当地财政按照制定的补贴标准先行抗灾救灾,以最快的速度救灾,最大程度上减轻灾害损失。在落实补助的过程中,中央或省加强灾情调度和核查,严格审查受灾地区补贴发放是否与受灾程度和范围相符合,经核查无误后下达相应补贴资金。同时,建议关键环节物化补贴如小麦“一喷三防”能做到全覆盖,减少基层工作矛盾。

3.3强化产业项目实施效果

对这类政策项目,建议根据项目设计初衷和项目扶持资金预算,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内容和考核指标,不能将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标准等要求提的过高而无法实现,要突出重点任务与关键环节,确保取得实效。

3.4加大市级财政扶持力度

各地财政扶持政策范文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两个强力推进”的战略部署,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以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为重点,以开展就业援助为支撑,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措施,多渠道促进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二、工作目标

将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特别是其中的“4050”人员、残疾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人员、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及时提供有效的就业援助,使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年帮助625名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三、工作措施

(一)认定就业援助对象。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城镇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民政部门要制定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受理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员的就业援助申请,将其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建立基础台账和数据库,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县(区)政府,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

(二)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公共交通协管、社会治安协管、环境卫生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开发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等就业岗位;劳动保障部门要优先帮助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对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

(三)开展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的特点,组织有就业创业愿望的人员参加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或创业培训。实行项目管理,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并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

(四)鼓励吸纳就业和自主创业。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企业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认定工作,并对吸纳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的用工单位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税务、工商部门要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各部门按规定提供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县(区)政府,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人行等部门)

(五)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窗口,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开展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援助服务;通过组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参加招聘活动,或个别介绍、送岗位到家等形式,为他们及时提供就业岗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积极做好所属就业援助困难的认定工作。(责任单位:劳动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县(区)政府是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地要制定解决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具体方案,确保目标、责任、措施、人员、经费五到位。

(二)落实工作责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劳动保障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负责做好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的组织协调工作,民政、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促进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和创业工作。

(三)完善联动机制。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将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社会救助申领条件与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以及参加公益性劳动情况相挂钩,形成促进就业的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积极就业。

各地财政扶持政策范文3

近几年广东服务外包发展较快,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广东服务外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服务外包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人才集聚方面还是有待于加强,特别是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相对缺乏,对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把握缺乏;服务外包园区建设相对落后。广东服务外包政策需要进一步推进服务外包行业细分政策,促进服务外包平台的发展和提高外包服务平台的效率,改变资金补偿的方式和提高服务外包补贴资金的效率以及推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服务外包;政策评价;广东

近几年广东服务外包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广州市和深圳市率先成为服务外包发展示范城市。2013广州年上半年服务外包全口径合同额31.1亿美元,同比增长58.9%,离岸合同额21.5亿美元,同比增长37.7%;离岸执行额13.1亿美元,同比增长38.3%。2013年深圳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合同执行额为30亿美元,同比增长31.4%。同时,珠海、佛山、东莞等地也将服务外包作为优先发展对象。但是广东服务外包发展同江苏、北京、上海等地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1)从服务外包总体合同金额相比,广东落后于江苏,广州、深圳落后于北京、上海、苏州等地。(2)服务外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在2013年全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中没有一家总部设在深圳或广州,在2014年全国20家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中,只有深圳3家企业上榜。(3)高端人才相对较少,广东服务外包领域相对落后。广东为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制定了大量优惠政策措施,包括财税优惠政策、资金优惠政策等,对于服务外包业起到一定促进政策,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而制定有针对外包政策值得思考和探索。本文梳理近年来广东及各地市出台的服务外包政策,对其作用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完善服务外包政策评价体系的建议。

一、文献回顾

服务外包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几年我国出台大量的服务外包促进政策,很多学者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有学者从政策运行机制角度对服务外包政策体系进行了探讨,王瑞祥对国外政策评估研究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具体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评估模型,包括:目标获取模型、侧面影响模型、自由目标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模型、用户导向模型和相关利益人模型。[1]孙晓琴认为政府对于接包商的补贴和扶持能够促进服务外包业发展,但是过度补贴对服务外包企业投入减少而丧失服务外包额,政府应该加强对服务外包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2]张忠民指出我国的服务外包补贴不能进行简单补贴,要实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3]孟祺发现世界各国对于新兴产业发展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通过相关人员对我国新兴产业扶持政策评价,发现前我国的新兴产业相关扶持政策趋于短期化和定向化,缺少普惠性和长远性。有学者对区域外包政策进行了评价分析。[4]陈正儒对江苏省服务外包政策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发现江苏省服务外包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但在产业规划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并对一些具体政策提出了优化建议。[5]林吉双分析了广东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并且同北京、江苏等地进行了对比,发现了广东服务外包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还有学者对具体的服务外包政策进行了评价。[6]魏志梅比较和借鉴承接服务外包典型国家税收政策经验,对完善我国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提出了建议。[7]邬玉婷研究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对外汇政策的需求以及从外汇管理角度推进服务外包工作的政策安排。提出建立服务外包专户,促进服务外包贸易便利化。[8]夏杰长建议尽快出台促进在岸外包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创新补贴方式,搭建各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实现服务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9]

二、广东服务外包扶持政策体系现状

服务外包属于新兴产业,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服务外包能提升国际贸易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目前对于服务外包发展,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大量的激励政策,广东制定的服务外包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载体建设。在商务部的主导下,2009年我国开始进行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各省级政府开始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和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这些服务外包载体建设对于服务外包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提升了政策的效率。为了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广东不但积极申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及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而且积极建设省级载体。目前广东有广州、深圳两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市认定为广东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将广州开发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珠海南方软件园、莞城科技园、肇庆市综合性生产服务业集聚区(华南智慧城)认定为广东服务外包示范园区。2014年广东服务外包促进会在颁发了4家服务外包示范企业,23家服务外包重点培育企业。

2.财政金融政策。在财政金融扶持政策方面,由于我国财政金融政策主要由中央政府做出,地方政府都是遵照中央政府政策执行。对于服务外包主要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以及信贷优惠等。其中:(1)税收优惠。国家对于技术先进企业、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以及对于小微企业有税收优惠,广东按照相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同时鼓励服务外包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2)财政补贴。广东对于服务外包财政补贴包括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及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省级服务外包示范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发展,雇佣大学生毕业生从事服务外包业,取得服务外包国际资格认证,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在粤开办分支机构,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3)融资优惠政策。广东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服务外包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创新,包括基于产业链的融资创新、融资担保创新等,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服务外包企业,支持对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出口信用保险。(4)外汇便利服务。允许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开设经常项目外汇专用账户;对经相关主管部门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在境内转(分)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可凭服务外包企业资格认定文件、转(分)包合同或协议直接在金融机构办理境内外汇划转。

3.人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为服务外包企业投资人才、专业人才出境及服务外包企业员工境外工作提供办理证照或签证便利。

4.用地政策。优先保障服务外包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鼓励通过“三旧”改造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兴办软件、设计、动漫等外包产业。进一步完善各类服务外包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公共服务、公共技术、公共培训等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三、广东服务外包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

近几年广东服务外包发展较为迅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深圳、广州两个城市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也是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在服务外包业务中,离岸业务占比较大,在岸业务包占比较少;由于地缘优势,承接来自香港的离岸服务外包较多。但是广东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相对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

1.服务外包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从2014年服务外包领军企业来看,北京有9家: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北京瑞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方正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和卡特彼勒技术研发(中国)有限公司;江苏有5家:江苏省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福特汽车工程研究(南京)有限公司。而广东只有深圳3家企业如沃盛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银雁金融配套服务有限公司和平安数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进入服务外包。

2.在人才集聚方面还是有待于加强。广东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相对缺乏,对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把握缺乏。北京、上海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巨大先天优势,因此,北京成为了信息服务外包的重要城市。江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方面也先于广东,在2008年开始了第一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已经从2008年到2012年进行了3批次的认定。广东从2013年才开始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工作,2015年12月才有第二批服务外包培训基地。

3.服务外包园区建设相对落后。江苏省服务外包园区建设起步较早,服务外包业成为了江苏省十大战略支柱产业,并于2008年开始进行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建设,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南京市有5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苏州市有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无锡市有7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江苏省服务外包建设进行了子行业细分,包括:软件园、医药服务外包园、创意产业园等。2013年广东才开始省级服务外包城市和示范园区建设,在数量上明显少于江苏省;由此可见,广东服务外包园区载体建设方面也滞后于江苏。

四、完善广东服务外包政策扶持体系的建议

各地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各具优势,广东有其自身优势,也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促进广东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在制定政策方面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推进服务外包行业细分政策。随着服务外包业快速发展,各地发展优势和特色逐渐显现,不同地区在不同服务外包子行业中有突出表现。广东以及各地市在制定服务外包扶持政策时可以进行行业细分,将服务外包业分为重点发展子行业、重点培育子行业以及一般外包产业。重点发展的子行业包括深圳的信息服务业、基因检测服务业以及广州的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和医疗服务业。重点培育的子行业包括医药研发、智能制造产业。对于重点发展子行业应该给予资金和政策上更多的倾斜,鼓励其做大做强;对于重点培育子行业,应该完善融资机制、吸引高端人才等措施促进其快速发展。

2.促进服务外包平台的发展,提高外包服务平台的效率。服务外包平台包括信息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建立了服务外包服务平台,主要提供信息交流、人才服务、政策查询等功能。这些地市的服务外包平台还有改进空间,可以提供更多专业信息,如国内外展会、国内外动态等;可以对服务外包进行细分子行业,对子行业的信息收集整理。各地市应该建立服务外包共性技术平台,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有效率的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共性技术平台、医药外包共性技术平台、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共性技术平台、检测服务外包共性技术平台以及金融服务外包共性技术平台等。

3.改变资金补偿的方式,提高服务外包补贴资金的效率。目前国内对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资金支持,同时对于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以及文化创业产业等的相关扶持政策。这些行业同服务外包业存在交叉,因此部分企业能够同时获得来自多个方面的补贴。因此,可以改进资金补贴的方式,避免无效率的重复补贴。同时,对于服务外包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资金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绩效目标,如果没有达到绩效目标,可以收回部分补贴。

4.推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广东服务外包人才缺乏,应该建立完善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通过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收集服务外包人才供给需求信息,通过对信息收集整理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向提供指导。(2)建立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的协作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构可以针对用人单位需求,改革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能力;用人单位可以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包括安排有经验的员工给学生授课,以及接受学生来企业实习。(3)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建设。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示范学校(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财政资金补贴。(4)鼓励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开办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学校),对外包企业进行的人才培训、职业培训提供一定补贴。

参考文献:

[1]王瑞祥.政策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J].预测,2003,(3).

[2]孙晓琴,黄静波,张安民.国际服务外包承接方政府政策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0,(6).

[3]张忠民.服务外包支持政策亟待转型[J].国际商务财会,2010,(12).

[4]孟祺.新兴产业扶持政策认知和评价的实证分析[J].中州学刊,2011,(1).

[5]陈正儒,吴俊,刘厚俊.江苏省服务外包政策及其效果分析[J].经济论坛,2011,(5).

[6]林吉双,陈婉菲,周虹芝.广东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4).

[7]魏志梅,冯昱.中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税收政策国际比较研究[J].税务研究,2009,(12).

[8]邬玉婷.关于推进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外汇政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8).

各地财政扶持政策范文4

摘要:随着国家财政扶持力度的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怀,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与政策目标相背离的情况,以至于有些学者对扶持政策产生了质疑。通过对参与者的博弈分析,只有不断完善政策才能使各方效益最大化,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结果。

关键词:财政扶持政策;农业龙头企业;博弈分析

我国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公司+农户”形式现已成为普遍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龙头企业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和生产水平离不开资金扶持,通过财政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吸附、膨化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各种资金共同投入,是解决制约龙头企业发展资金瓶颈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获得财政扶持中也出现了过度依赖现象,寻租行为的发生导致了财政扶持政策低效率、农户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等情况。以至于有些学者对扶持政策产生了质疑,认为政府的扶持政策对于龙头企业业务扩张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没有达不到扶持预期的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中参与各方的博弈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博弈

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执行中存在多种利益集团,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和农户,这四方均想使自己的目标最大化。概括来说中央政府的目标是促进GDP的增长、增加农业生产总值、带动各方资金投入、社会稳定,地方政府的目标是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带动尽可能多的农户脱贫致富,龙头企业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农户的目标是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增加纯收入。

(一)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博弈

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的目标均可以概括为利润最大化,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很复杂,二者之间的博弈较为复杂,包括是否租地、租金多少,是否签订合同、签订什么类型的合同,农户是否按照公司的标准要求生产,是否执行合同,产品是否卖给公司或公司要不要收购产品等等。双方博弈考虑的因素也较多,双方信息拥有量、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自然灾害造成的丰与欠、公司与个人信用、短期与长期的合作关系等等。

(二)龙头企业和当地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享受政府的财政扶持,政府配给每个地方的企业名额有限,所以对企业而言首先要争取成为龙头企业,其最优选择是争取名额。这样企业能否成为龙头企业取决于企业的公关能力和政府官员的价值取向。不达标的企业可以想办法达标,选择的企业并不一定是最优的。

(三)当地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的博弈

对当地地方政府来说,争取本地有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既可以得到上级政府的投资和优惠,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能体现政绩,其最优选择必然是争取更多的名额。中央政府同样是希望按照规范办事,同时中央政府还希望平衡各地之间的差别。目前是通过竞争,设置门槛,达标者上。这样就可能出现以下情况:中央政府在各地平衡建立;当地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弄虚作假,使未达标企业达标;当地地方政府官员通过公关取得名额等。

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一般是财务订单生产,订单生产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远期交易方式,这种远期契约关系往往因为价格波动,或者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突然出现而遭到人为破坏。无论对于农户还是对于公司,只要不执行合同的收益大于执行合同的收益,所签合约就会面临被撕毁的风险。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在合同签订以后,如在某一时刻任一合同方违约,那么农户与公司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静态博弈。在静态博弈中,只要一方有一种能给他带来更多利益的策略,也就是说该博弈方拥有严格的“上策”,那么他就会无条件的选择这种上策,而不受其他博弈方策略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另一方的损失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的话,在没有外部约束机制有效作用的情况下,那么他必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策略而不会顾及对方的损失。因此,在订单农业中常常出现违约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多方博弈带来与政策目标的背离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加剧与龙头企业的过度依赖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会导致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出政绩,极力扶持本地的龙头企业,以期望其做大做强,形成本地几个大的龙头企业的垄断,加重了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全国性龙头企业的形成,违背了中央全面平衡发展的战略。政府的过保护和扶持,会给龙头企业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当遇到诸如资金短缺等问题时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来解决,而是期待通过找政府财政的帮助来解决,失去了自身发展的动力。

(二)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毁约情况时有发生

在“公司+农户”模式中,龙头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农产品,然后进行深加工。作为各自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表面上看,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事实上,这种看似平等的背后隐藏着真实意义上的不平等。在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博弈中农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农产品交易额几乎是农户的全部收入,而单个农户提供的农产品在龙头企业收购的全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却是非常小的;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同质性,生产相同产品的农户在龙头企业看来是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而对于农户而言,相对于特定的农产品收购和加工的龙头企业,农户往往没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这些都导致了农户对龙头企业的强烈依赖。某一地方的农户要想在国内成千上万的竞争对手中胜出,从而获得龙头企业的垂青,进而取得供货合同,就必须不断进行专用性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像专用性的技术培训,专用性的设备投资等,而专用性的投资越多,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性就越强,一旦龙头企业因某种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时,农户的专用性投资将毫无用处,这时农户的损失将会很大,事实上这些农户已何尝体裁“套牢”在这家企业身上。再加上龙头企业在市场信息、产品检验等方面的优势,使龙头企业在这一渠道关系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农户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也就成了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为规避风险、避免被龙头企业“套牢”,农户理性的做法是不进行或者尽可能少地进行专用性投资,一旦市场价格高于龙头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之时,农户则很有可能率先撕毁合同自行出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农户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原料型农产品,造成龙头企业在与国内外同行的竞争中,在原料环节就先失一城,降低了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政府财政扶持中伴随着对龙头企业的干预

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本身就是出于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在这种目的下的促使下,在政府本身不具有完全理性的情况下,各地政府也为了自己能够出政绩,按照把龙头企业是否按照政府自己的思路办事作为扶持的条件,而龙头企业为了得到政府的财政扶持又必须要按照政府的要求来做,这些都有可能形成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预,有的甚至是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干预。

(四)寻租行为的发生导致财政扶持政策低效率

龙头企业与在政府博弈中,由于在企业利益的流失会由国家补偿的诱导下,企业会扩大外购或合作的比例并以各种形式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实现,导致企业竞相追求补贴的深度,要求更优惠的税收优惠或更多的财政补贴,而这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都为企业制造了寻租的机会,许多企业都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去争取政府的优惠和补贴,而忽视了主营业务的发展,甚至有的企业虚报材料跻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期获得这些优惠政策。有学者通过对几十家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主营业务增长并无明显作用,甚至是那些接受政府补贴少的企业更具备经济效率,政府扶持并没有直接带来所期望的农业龙头企业产出的增长②。

财政扶持龙头企业目的之一是为了给农民增收,也就是说企业和农民都应该能够分享到合理的利益,而现实中农民只是得到了很少的一部分利益,大部分的利益都为企业所获得。另外,当前我国给予的龙头企业的扶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补贴,而往往有些企业在拿到资金后,只是拿出一部分投资于农业,而有相当部分投资于其它高利润项目,去追求更大的利益,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五)对龙头企业扶植有余而风险失控不足

在对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上有些地方政府忘记了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被过度夸大,一说农业产业化,就是“公司+农户”。对于龙头企业社会各方面都是支持有余,但对其潜在的风险却少有人去提及,一时的成功有时并非企业自身“身强体健”,而是方方面面“厚爱”的结果,但企业决策者往往会被一时的成功冲击昏了头脑,致使企业越跑越快,风险越积越大。在福建省南平市原本只有几百头奶牛的一家小型奶企,通过实施“公司+奶场+农户”的经营模式,短短几年迅速崛起为我国地方最大的奶业基地。但在狂飙突进式的盲目扩张和奶业市场惨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下,目前南平市的牛奶企业全面陷入困境,数亿元的银行贷款难以偿还,几十家奶牛场惨淡经营。①

三、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的完善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只有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去完善,才能进一步提高这一政策的效率。

(一)中央财政政策由重扶持转变为重引导

虽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扶持的资金每年在数量上和占财政总预算的比重上都在逐年增加,但是受制于我们国家底子太薄、农业欠账又过大的现状,财政资金不可能满足龙头企业的全部需求,中央政府财政投入只是起引导、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各种资金共同投入才是真正目的。因此中央在制定扶持政策时要把引导地方政府配套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带动企业自身投入作为是否进一步扶持的考核指标。

(二)加强管理和监控,防范企业风险

人们对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的质疑并不完全是政策本身有什么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的执行不利造成的。由于存在着多头管理,财政资金安排上并没有形成合力。在目前我国对重点龙头企业采取资格认定的情况下,各部门有没有真正按照规定来审查,企业有没有虚报的情况,企业拿到财政补贴后有没有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很好的管理才能保证政策的实施到位。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避免一味的扶植而不顾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要在扶植的同时帮助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另外,必须随外部世界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深化对财政扶持政策做出适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目标实施步骤,执行手段与现实相符合,因此,政府在扶持中必须注意对政策执行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有力的监控,以使其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

(三)减少财政直接补贴创新扶持方式

目前直接给企业提供补贴,一方面会引起企业的寻租行为,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企业在资金使用上的监督管理,因此对龙头企业的财政补贴重点可以考虑放在技术、设备、基地上,使龙头企业更快地形成直接的、可持续的、高效的生产能力。各级政府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新的、更科学的扶持方式。

(四)完善的配套措施建设,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应当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竞争的战略伙伴关系

龙头企业和农户要想走出“囚徒困境”,必须着眼于长期合作。龙头企业要想做大,并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应当具备稳定、高效、按照标准化生产的原料基地;而农民要想与“大市场”对接,抛开龙头企业很难有所作为。因此,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应当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竞争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这样一种合作框架下,地方政府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改变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户打交道的情况,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在龙头企业与农户间设计一个中间层,即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等。这样一来,一方面降低了龙头企业直接面对农民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谈判地位。

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农户在协会或龙头企业的指导下,可以放心地进行专用性投资,按照标准化种植,而不必担心遭遇解约或被套牢;而龙头企业则有精力专注于市场开拓,并可期待农户对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标准化程度低”等困扰企业的技术壁垒问题,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虽然仍是市场合约关系,但由于建立在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因而比通常的市场关系要密切和牢固得多,这种互好的关系,确保了合作双方在竞争中实现双赢。中央财政可以把地方政府是否建立保护农户的配套措施作为考核龙头企业的一项指标。

(五)继续完善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与扶持的龙头企业面对面的优势,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给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定优惠政策、规范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上,加快龙头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整合,解决好跨区域经营的问题,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利用比较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把手中垄断的许多资源尽快市场化,同时简化繁琐的审批程序,使资源的配置能够真正达到有效率,恢复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总之,在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的执行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和农户既是政策执行的主体,又是市场经济博弈的参与者。它们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合作过程是博弈的过程,相互影响,其合作效果直接影响各方的经济利益。如果局中人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其中一方或各方都将遭受损失。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政策参与各方就彼此有利的行为过程或组合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共同遵守,合作博弈,都将使效益最大化,达到帕累托最优。这也印证了“合作比不合作好”的博弈论基本观点。

参考文献:

[1]艾里克拉斯缪森.博弈与信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林万龙,张莉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府财税补贴政策效率:基于农业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

[3]杨德生.农村道路建设若干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3(2).

[4]朱四海.反哺时期农业产业化政策取向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4).

各地财政扶持政策范文5

2012年1月6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提出,福建省将积极落实就业政策,组织开展以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就业援助活动,加强企业用工服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万人。

2012年5月,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从六个方面提出30条政策措施,多管齐下力促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如提高省级项目补贴,鼓励到基层一线就业;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组织万名毕业生就业见习等。

在2012年3月13日召开的福建省就业工作座谈会指出,2012年福建省首次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免费创业培训3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据了解,福建省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调动各金融经办机构积极性,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量。同时,组织好SIYB创业培训,强化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鼓励各地将创业项目库、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结合起来,大胆探索符合本地情况的有效途径。

各地财政扶持政策范文6

关键词:苏南 动漫产业 扶持政策 对策

1 研究背景

动漫产业作为新兴的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产业,日益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重视。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支持,我国动漫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很多省市都将动漫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常州、成都等地都将动漫游戏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给予大力扶持。由于江苏的动漫企业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个苏南城市,所以苏南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就决定了江苏动漫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苏南动漫产业的发展明显要落后于上海,杭州等地。为了使苏南地区动漫产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使其走在国内的前列,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委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游戏中心对苏南地区动漫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本文基于此次调查,结合苏南地区的经济情况与政府的政策文件,对苏南动漫产业政策作了现状分析,了解当前政策的不足与可取之处,并可以结合当地经济与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更适合政府与企业的扶持政策。

2 研究方法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四个城市的动漫公司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及访谈的形式。本次调研走访了各地区动漫基地中90%的动漫公司,共调查了35家有代表性的动漫公司,总计发放问卷35份,回收率100%,其中包括:南京紫金山动漫1号、南京数码创业园、南京高新区软件园三个动漫基地的8家动漫公司;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的11家动漫公司;无锡国家动画基地新区园区,无锡国家动画基地滨湖园区中的9家动漫公司,苏州创意产业园的7家动漫公司。经过技术处理排除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样本34份,有效率达97.14%。

3 苏南动漫产业地方扶持政策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资金扶持政策需完善,扶持力度不够

资金扶持政策对于动漫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外部因素。强有力的资金扶持当然能够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政府究竟应该给予企业多少数额的资金扶持这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企业想要得多,政府未必有这么多。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结合本地经济情况与各个动漫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合适的资金扶持政策。

3.1.1 动漫企业的动画片在市级以上电视台播出后,获得当地政府奖励的情况

50.0%的动漫企业获得过奖励,但是数额比较少:只有8.8%的动漫企业获得过比较多的奖励,有17.7%的企业没有获得这样的政策奖励,23.5%的企业不了解这一项政策。从中可以得出,有部分企业还不了解这一项政策,政府没有完全落实好这一政策。再有,获得过奖励的企业都认为资金的数额较少,当然这也与当地政府的财政有关。必须结合当地经济情况与企业的情况来制定这项政策的奖励金额。

3.1.2 动漫企业获得当地政府设立的动漫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或补助的情况

有64.7%的动漫企业能够获得当地政府的引导资金或补助,但是数额比较少,23.5%的企业没有获得过这样的引导资金或补助;有8.8%的企业能过获得比较多的引导资金或补助,只有3.0%的企业不清楚这项扶持政策。从中可以得出,苏南地区在设立动漫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或补助这块做得比较好,大部分企业都能够获得引导资金。

3.1.3 企业在生产原创动漫作品时向银行借贷,当地政府给予贴息补贴的情况

只有36.4%的企业在向银行借贷是能够获得当地政府的贴息补贴;其中30%的企业所获得的贴息补贴都比较少:有39.4%的企业都没有获得贴息补贴;且24%的企业不清楚这一扶持政策。从中可以得出,贴息补贴这一扶持政策,受惠的动漫企业数量很少,一半都不到,大部分企业都不能获得贴息补贴。

3.1.4 在自主研发动漫产品、外包动漫产品与动漫产品营销的总投入中,企业期望得到政府扶持资金比例的情况

对于企业自主研发的动漫产品,23.5%的企业期望得到10%~30%的扶持资金比例,41.2%的企业期望获得30%~50%的扶持资金比例,有20.6%的企业期望获得50%以上的扶持资金比例。对于企业做外包动漫产品,14.7%的企业期望得到10%~30%的扶持资金比例;38.2%的企业期望获得30%~50%的扶持资金比例:有5.9%的企业期望获得50%以上的扶持资金比例。对于动漫产品的营销,32.4%的企业期望得到10%~30%的扶持资金比例;26.4%的企业期望获得30%~50%的扶持资金比例;有15.7%的企业期望获得50%以上的扶持资金比例。从中可以得出,无论是自主研发的企业,还是做外包动漫的企业,大都希望政府能够给予30%~50%的扶持资金比例,但自主研发的动漫产品也有20.6%的企业期望政府能给予50%以上的资金扶持比例。

3.2 税收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急需完善

税收扶持政策就是指在税收上给予动漫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包括免征企业所得税,进口关税和享有出口退税。优惠的税收政策能使企业缓解资金周转的压力,使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研发自主产品。

3.2.1 企业在创立前几年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情况

76.5%的企业在创立的前几年都享有过免征企业所得税:只有8.8%的企业没有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14.7%的企业不清楚这一项政策。从中可以得出,苏南地区在免征企业所得税这项政策上做得很好。

3.2.2 动漫企业在出口动漫产品时,享有出口退税的情况

52.9%的企业不清楚这一政策;26.5%的企业享受过这项政策,但数额比较少,17.2%的企业没有享受到这项政策。从中可以得出,很多企业不了解这项政策,说明苏南地区动漫企业出口很少,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3.3 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3.3.1 人才培养政策方面,当地政府给予企业的补助政策情况

在与培训机构合作培养人才时,8.8%的企业享有人才培养的补助,且补助较多,47.0%的企业享有较少的补助,有32.4%的企业没有享受到这项政策,11.8%的企业不清楚这一项政策。从中可以得出,在人才培养扶持政策这一块,苏南地区政府做得不够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3.3.2 人才引进政策方面,当地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情况

41.1%的动漫企业在引进动漫人才时,享有当地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29.4%的企业没有享受到;26.5%的企业不清楚这项政策。从中可以得出,在引进动漫人才方面,苏南地区有引进人才的企业数量较少,部分企业不清楚这项政策,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去引进动漫人才。

4 几点建议

4.1 完善动漫产业扶持资金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要完善动漫播出奖励,使这个播出奖励能够覆盖所有的动漫企业,并且要加大奖励的资金力度二是要健全配套资金,在同等条件,要让每个动漫企业都能够享受到政策的配套资金补助,配套的资金比例也应该加大;三是政府要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投向重点的动漫产业,并且能够给予企业相应的贴息补贴,覆盖面要广要全四是要加大对动漫产业原创性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五是要保持扶持政策的持续性。

4.2 健全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

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有了一流的人才才能创作出一流的动漫作品。政府在招揽与培养动漫人才时应起到牵头作用。一是在培养人才方面,促使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并对其进行资金的资助。政府联合企业请国外知名的动漫业高级开发人员来本地举办短期培训班,就动漫开发进行系统的讲座,让本地动漫开发人员方便地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二是在人才引进方面,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吸引优秀的动漫人才到本地的动漫企业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