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范文1
【关键词】相关规划;整体规划;城市建设;多规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座城市建设的总体设计方案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整体规划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关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相关规划最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与城市总体规划重合或者有明显的分歧。此时,做好相关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多规融合意义就十分明显了。
1.城市规划的内容
1.1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主要指城市主要管理部门根据城市发展的情况,结合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对城市的建设发展的方向以及城市布局进行综合布局和安排。城市规划的对象有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建设,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以及城市发展目标。任何一座城市的城市规划都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城市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
城市规划又分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一般来说,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区的布局,城市发展方向都属于城市长期规划。而,城市交通布局,道路建设土地使用等都属于城市短期规划。城市长期规划的年限一般都超过20年,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而城市短期规划的年限一般为10年以下,通过会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整。
1.2三规合一的主要内容
城市建设规划又分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三大规划虽然涉及和涵盖的范围不同,但都同属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又称城市整体规划。而城市相关规划则包括了上述三大规划。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多规融合具体来说就是促进三规融合的实现。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步伐与缓慢的城市规划形成来看严重的矛盾。规划编制与管理相互 脱节,规划多而无序、体系结构繁杂、各类专项规划彼此孤立的现象普遍存在,三规合一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矛盾 。
2.多规融合对城市建设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效率
多规融合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完善,而城市规划的完善则使得城市建设效率得以提高。众所周知,在与时间赛跑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始终是投资者看重的目标之一。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的运行秩序必然被打乱,那么对于整个城市化进程效率将是不利的。而通过多规融合这一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的调节,使得城市化发展的秩序井然有序。有利于城市建设效率的提高。
2.2提高了城市建设的稳定性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交通建设,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会使得城市交通建设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城市建设混乱无序。没有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对于一项工程的进程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多规融合,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组织的建设,使得城市建设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同时也为今后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捷。
2.3有利于缩短城市建设的周期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期越短,城市建设的速度越快,为了使人民群众能够较早的享受城市化带来的便捷,城市建设周期不宜过长。多规融合能够从整体上对城市进行规划,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反之城市建设的周期越长,投入的人力物力就越多,越不利于城市的建设。而合理有效的城市规划能够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从而缩短了工期,无形中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3.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下存在的问题
3.1各部门之间存在分工问题
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问题明显,很多单位的任务过重,而有些单位的任务则过轻。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出现难以协调的问题。
3.2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思想问题突出
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规划者的思想问题也十分突出,不少规划者为了减轻工作压力,放松了自己,对于城市建设的安排不能做好,导致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形同虚设,不利于整个城市的建设。
3.3资源利用效率低
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工作中,由于手续的复杂以及更部门之间的不了解,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不能更好的节约资源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4.如何更好地开展多规融合
4.1提高资源利用率
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资源的利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规划。一座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怎样更好地使用这些资源成为城市规划者深思的问题。在以往城市建设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很多城市在对城市资源的规划工作并没有十分重视,导致城市资源的利用率一直偏低,这也是造成城市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体现城市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性,对城市资源实行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率。
4.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由于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都不相同,在一些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规划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效果差,每个部门往往只考虑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而忽视了城市建设的全局。这一情况对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实际规划中,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必要的时候可以召开座谈会,分析城市规划的利弊。适时组织和开展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各部门之间活动,通过会议和活动的形式提高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的意识。当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做好后,在今后整体规划中,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安排与调度就轻松了很多。
4.3重视对规划者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不仅需要规划者具有专业的素质,还需要规划者保持廉洁的思想。能够做到不为私利为公利,廉洁自爱。这就需要在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重视对规划者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做得好,能够进一步促进规划者积极性的提高。通过规划者高涨的工作积极性来提高城市规划者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位城市规划出谋划策。因此,重视对规划者的思想教育十分有必要,更能促进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的开展。
5.结语
本文通过对相关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多规融合”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分析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在对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下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得出了目前城市多规融合中主要出现了各部门之间存在分工问题,多规融合的城市规划中思想问题突出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低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更部门之间的协调的对策,并指出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希望此次的研究对今后我国城市规划中多规融合的实施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化;合理布局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分析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现状
1.城市规划设计没有起到辅助城市发展的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存在严重的“规划失效”问题。首先,多数原定时间为几十年的设计工程,在短短几年内就提前完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城市建设规模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划设计实施。其次,城市规划的总体工程实行速度跟不上规划的发展。城市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无法做到合理地布局和相应的衔接。以最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为例,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普遍出现了规划不合理现象,先修后挖,挖完再修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城市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城乡规划体系不完善,城郊接合不合理
由于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城郊管理严重脱节,对城郊结合部没有划分明确的界限,且规划部门和土管局实行“分而治之”的管理政策,造成了城市郊区建设混乱,城郊布局不完善等规划问题。这样的规划通病,被老板姓戏称为“城市郊区病”,严重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大了城市监管难度。
3.开发区建设独立于城市总规划,不利于城市总体建设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省市出现了大量的开发区,如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度假村等,但这些园区的规划设计并不属于城市总规划的内容范围,而是自成体系,严重与城市的发展建设脱节,为城市长远的规划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
4.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科学的生态整治措施
加工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了一半以上的位置。这些调查数据触目惊心,值得相关人士的普遍重视。以城市污水处理为例,目前我国污水乱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污染了河道、地下水等水源,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总结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主要考虑物质环境建设,忽略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作为“经济人”、“社会人”,其对城市的规划难免会首先考虑经济效益。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没有树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对绿化设施的设计和规划仅仅停留于城市布局的需要和外在形式,或者为达到城市规划验收合格的目的,而采用简单装饰物质环境的方法来马虎处理生态问题。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也主要侧重于运用相关的技术,而未真正将规划手段本身融入设计理念。目前,我国生态保护模式主要基于科技手段之上,其意在将“三废”排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以此作为评价城市规范科学与否的重要依据。此外,对水、大气、噪音等污染问题的治理,也仅仅停留于技术层面,其主要采用被动的保护规划模式。如此一来,我国生态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2.没有结合地方的特性,盲目套用现成的设计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普遍趋于一致,无法体现出各个地区的特色,创新的城市规划意识更是无从谈起。总结我国城市规矩的设计方案,一般都以功能主义为基础,以城市规划技术为主导手段。尤其在最近几年,受文化、思想趋同性的影响,技术性文化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主流思潮,严重阻碍了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的进程。偏向物质特色的规划往往忽略了地方独有的特色,以及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特色等设计问题,最终导致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设计普遍缺乏新意,无法真正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此外,一味简单得套用现有的设计模式也破坏了地方原来的空间布局和肌理,削弱了地方规划特色。
三、全方位提升城市规划设计,完善城市合理布局
1.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正确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是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首要途径,因此各大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及时提高相关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规划理念。城市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依据设计人员的主观想象,而是要在坚持“务实”理念的基础上,从各地具体实情出发,因地制宜,及时调整规划思路,树立创新理念,完善城市合理布局。同时,相关技术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应用理论的研究探讨,动态处理城市规划问题。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工程设计人员也应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牢牢树立在脑海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将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小,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涵,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
(2)树立人本思想理念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正确理念,从居民的生活、工作需要出发,结合现代高超的技艺和手段,全面提升城市规划设计工程的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树立和谐的价值观念
如今,人人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对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应该重视各个生态的合理布局,全面协调各方需要,统筹兼顾,最终保证和谐目标的实现。
2.完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是提升城市总体布局质量的技术保证,是加快城市发展的技术要求。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身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
(1)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整体上完善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
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环境,是保障其他建筑设计得以顺利落成的关键条件。因此在设计城市规划时,必须树立把握全局的眼光,从整体出发,将城市发展规划与郊区、开发区的发展相结合,统筹规划,促进城乡统一发展。
(2)保存城市特色,根据城市原有的风貌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人们的生活营造一个舒适、安逸、方便的环境,同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善于保留城市原先的风貌特色,突出城市原始的风格特点,打造一个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此外,对城市的景观设计也要结合城市自己的特色,将城市文化融于城市规划,从根本上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
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范文3
关键词:人文主义,城市规划,指导思想
Abstract: in the human civilization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under the premise of human societ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m. Humanism in society's influence has been increasingly deep, this paper discuss the humanism of urban planning to influence, to domestic city plans to put forward the new guidelines.
Keywords: humanism, urban planning, guiding ideology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在社会中愈加根深蒂固。城市的发展代表着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也越来越重视人文主义的指导思想。
1人文主义规划思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1.1 人文主义的起源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它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这里的人文,指的是人类的礼教文化。
1.2 人文主义与城市规划的结合进程以及其主要特征
1950年以后,随着战后经济的不断复苏,人们对人类自身所居住的条件不断恶化越来越不满,因此,人类开始尝试着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重新考虑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建造问题。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景观学校组织的建筑小组提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思想。这种新的思路实质上是指城市建筑规划的设计理念在与当前的技术手段结合的同时,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以求达到人与事物相结合的目的。这一思想概要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它有力的唤起了曾经一度不被重视的人文主义精神,以人文本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成为了现代建筑的一个主题思想。
2 传统国内城市规划的弊端与不足
国内传统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把国内城市建设成为富丽堂皇的世界性大都市。这一目的本身充满了政绩的味道,部分行政官员为了追求政绩,一味的往:高、透、亮方面努力,完全忽略了人类本身的需求。
2.1 城市规划的盲目性与照搬照抄性严重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城市发展在世界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我国的城市发展可以概括为:起步较低、发展迅猛。发展落后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向西方先进的国家学习,吸收西方先进国家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精华,为之我用。但是,以当前来看,我们的这种学习已经逐渐演变为盲目的照搬和抄袭。西方一些城市规划是在几十年前的事情,他们自己也逐渐发现其中的缺陷。我们一味的照搬是不明智的。我们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这种城市规划的意图、优点和缺点,盲目的照搬只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2 城市规划缺少群众的参与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城市规划要以人类的舒适度作为考量标准,必须统筹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特征,在群众中征集城市规划方案,这不仅仅能够弥补我们城市规划小组的局限性,还能够更广泛的吸收我国城市建设的历史元素和文化特征。
2.3 高层建筑群使邻里关系日渐疏远
工业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住宅逐渐向高层化发展,高层化的建筑群使邻里的交往失去了空间,导致城市间人际交往的缺失,在大多数的居民楼中,根本没有居民活动交往的场所。致使楼上楼下不知道对方姓名的情况很普遍,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当前高层化的规划方案严重影响了邻里之间的关系。
3 人文主义规划思想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3.1 人文主义城市规划的探索研究
人文主义城市规划在项目实施阶段,一定要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把“以人为本”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力求规划建造最宜居的人类生存环境。人文主义城市规划的一些具体措施:
3.1.1对建筑用地进行合理的划分
在英文单词中有一个BLOCK,也就是街区的意思。这是西方城市规划建设中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一项创造。通过纵横的支路线型,形成人性化的BLOCK街区。这种街区有着鲜明的特点:开放性、便捷性。对建筑用地的合理划分不仅仅包括街区的方形设计,还要结合当地的地理因素进行合理的划分,综合体现人本主义思想。
3.1.2 多种生活元素的配合
人文主义城市规划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利用道路网,打破原先封闭的居住环境,把人类的居住区引入开放性的街区。因此,在城市居民区规划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多种元素的积极配合,把便民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居民区规划上,可以考虑将部分商业区、娱乐区引入到城市居民区。建立适当数量的休闲娱乐办公场所,打造便民社区。
3.2 城市规划从重视“规模化”向重视“以人为本”转变
国内当前的城市规划片面强调“规模化”的重要性,忽略了文化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规模化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造过程中建筑高度和楼群大小等。城市规划是一项充满复杂性、多元性、开放性的一项工程。它不可避免的要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在尊重当地经济文化特征的同时实现人类居住条件的创造。
城市是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一个集中的场所,并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群。人文主义城市规划要以人的便捷程度和舒适程度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城市的规划和建造不能仅仅注重规模化这一点。文化在城市的规划和建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城区的规划过程中,一旦忽视了文化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规划的城区不能是名符其实的城市,充其量是建筑群。大片的建筑群将形成现代城市的“文化空洞”。
3.3 从政府工作部门的直接规划向市民群众参与规划转变
目前国内城市的规划和建造方案完全是政府研究部门直接决定,这种规划模式有其优点和缺点,优点是:耗时短、效率高。然而也有不可弥补的缺点:由于城市规划部门的专家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没有深入的了结,很难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城市规划和设计不是以少部分专家的事,是与居民息息相关的事。因此,城市规划一定要有实际的居民参与。
3.3.1 城市规划的居民参与
城市规划的最终受益人是居民,因此,居民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力。当地的居民生活在这一片地区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对本地区的风俗习惯了解的比较透彻,提出的一些建议也可以为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提供依据。
3.3.2 城市规划开发商的参与
城市的规划和城市的建造是分不开的,合理的城市规划离不开开发商的积极配合。在技术条件、资金规模、动土施工等方面,开放商有着丰富的经验。城市规划以人文本的“人本主义”指导思想,必须贯穿开发商施工的整个过程。
3.4 从照搬照抄向结合民风民俗转化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历程比中国提前数十年,因此,我国人文主义城市规划的进程,要吸收西方先进的经验。然而,吸收西方城市规划的经验并不等同于完全照搬西方城市规划的模式。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自身也有其不可弥补的缺陷。即使是优秀的经验也需要与我国的实际条件加以融合,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蓝图,而不仅仅是照搬照抄。
人文主义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塑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创造宜于人居的城市物质和文化环境。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城市规划的进程中,要放眼过去,放眼未来。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大量的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现代建筑的共同特点是:依赖高新技术、功能模式单一。这种盲目的城市规划建造,形成了中国奇特的“千城一面”的景象,基本甚至完全丧失了城市的独特性和文化性。
城市的建设不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是重在其功能性:可居住性和文化特性。人文主义城市规划要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出发,结合西方先进的城市规划方案,规划建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城市。
4 人文主义规划思想在国内的发展展望
人文主义城市规划的思想正在逐渐成熟的阶段。人文主义规划思想在学术界已经广泛展开,大量的专家学者致力于人文主义规划思想的研究。由于人文主义规划思想立足“以人为本”,正在逐渐地在人们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很显然,城市规划仅仅靠城市规划工作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人文主义城市规划的快速、健康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筑开发商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广大居民群众的集思广益,只有这几方面积极配合,我国的“人文主义”城市规划才能够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范文4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现代化城市
1 城市发展史的回顾
这里,我们引用齐康先生的“期”的概念,来对城市形态的历史发展时段归属进行概括和阐述。所谓“期”,是撇开形形的“时间”分类方法,而用一种适于城市设计本身历史时段的划分方法,来决定“期”这个变量。根据对城市设计思想和城市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系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5个时段:
(1) 萌芽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古希腊以前,及中国夏、商、周3代的城市形态及设计,其特征是宗教礼仪的决定作用,形态设计在阐释学上的神秘主义。
(2) 成长期
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及形态。其特征是形成一种新的理性设计思想和实用的规划准则,有专门的城市规划设计家,形态的可理解性加强。在中国, 相当于晚周,城市规划体系建立,“里坊制”的出现。
(3) 进化期
上述设计思想和理性实用准则在整个西方世界普及,发展趋向成熟。这一时段从中世纪中一直到19世纪,形态的决定论特征逐渐加强。在中国,相当于从秦代到唐宋这一时期。当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的军事防御,统治阶段为了便于管制市民,将里坊内部设为井字形道路系统, 四周围的高墙,坊墙,不得随意开门设店, 夜晚实行宵禁。坊内居民实行“连保制度”,唐长安城就是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
(4) 革新期
近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的兴起, 功能主义的城市形态观、形体观。形体的决定论成为主导设计思想,城市形态走向抽象,逐渐导致环境问题。在中国,从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有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商业、手工业和城镇中各种行业的发展,与自古沿袭下来的“里坊制”规划形制的矛盾, 越来越突出,其焦点是:商业市场的活动空间须扩大与开放, 而旧形制下市场过分集中且用地紧锢,这是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至宋朝,这陈旧的规划观念终于被突破了,北宋东京完全采取了一种新的规划形制。当时的规划重新把宫城(大内) 布置在城市的中心,构成了“大内——里城——罗城”3套城墙的格局,这主要是防御上的考虑。形制上的最大突破,就是彻底废弃了“里坊制”,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商业和各种行业的布置是开放的,并分布在城市各条主要街道上。这种新型的“街巷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在西方,革新就更为突出,15~16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人们的精神桎梏,带来了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反映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思想上,突出了以“人”为主体,来代替“神”的权威。到了18世纪中期,起源于欧洲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先驱者提出了新的“理想城市”的新概念。直到19世纪末,霍华德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城市”的概念,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摒弃旧城市、大城市,崇尚自然、追求新的理想城市结构模式思潮。这种思潮一时甚为流行,且影响深远。它把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研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城乡结合的结构模式。尽管其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它对人们的启示,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城市发展实践的引导作用,却有着不可否认的进步意义。至本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对城市空间结构按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1910年,法国建筑师戛纳尔的“工业城”规划,首次把城市中的工业区、港口、铁路与居住区,在用地布局上严格地区分开来。直到1933 年,《雅典》明确提出城市的4大功能: 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并提出有“计划”与有“秩序”发展城市的原则,为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师所信守。
(5) 多元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城市设计和多元思想崛起,城市形成建设趋向小型化、环境人性化和决策公开化。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恢复重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新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三产业兴起, 生活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则是旧的经济结构经受着变革的巨大冲击,所谓“传统工业”开始衰退,环境质量恶化,社会结构和城市的历史文脉被破坏,新的社会经济不稳定因素在增长,这就促使人们反思,更深入地思考城市的本质,包括重新认识那些原以为是“金科玉律”的某些城市规划的观念、原则和方法,因此,60年代以后,现代城市规划观念又经历了一次新的转变,直到今天, 这种转变仍在继续发展。
2 当今城市规划新观念
首先,最令人欣慰的是,从20 世纪80年代至今,在规划师、设计师以及国仁的努力耕耘下,现就全民意识来说,对“规划”这个概念已不再陌生或持“漠然”的态度了。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经历了这十多年的坎坷,城市规划内容又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对一些已不再适应发展需要的“教条模式”,均作了改头换面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规划中已融入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活跃因素,当其与规划相结合,也才能真正体现“规划”是为人服务的。二战后的西方城市主要面临的就是一系列经济问题,所以,才成为制定规划进行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出现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20世纪20年代期间,规划是以解决城市人口疏散为出发点,而今研究的问题就宽广得多,诸如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带来了新的因素,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
虽然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成熟,譬如定量分析研究等,但它为城市规划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包括从城市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合理位置,到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如何解决人口就业、发展新区、保护旧城中心繁荣等问题结合起来。
(2) 从更深层次和角度认识城市结构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社会经济作用的结果,对城市职能的多样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有了重新认识,即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从空间结构上, 对“功能主义”观点提出挑战,引导人们重新研究旧城市;重视保护原有的社区结构,允许适当的高密度,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还重视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旧建筑的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对旧城市全盘推倒,大拆大建,彻底求“新”的做法。
(3) 城市发展连续化
人们逐步对城市规划的性质以及相应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主要是否定了把城市规划当作是城市“终极状态”理想蓝图的概念,而是逐步把城市的发展视作一种连续不断的过程。现有关条例规定“5年小调,10年大调”的方针,其实也就是促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能得以及时调整和完善。
3 中国21世纪的城市规划
根据《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提出的发展战略,要求在2020年,中国城市从总体上、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因此,以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修订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已迫在眉睫。在这里,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的体会,从进一步完善问题的方面, 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勾勒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初级阶段,重点应放在以下几方面:
(1) 从宏观方面看,针对城镇体系结构中,城市之间的相互排斥大于相互合作问题,规划在制定时能否充分考虑,并研究能促进这种“区域协作”切实可行的政策或途径。
(2) 加强规划与其它学科的密切合作和运用。规划的前提是分析研究,而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当然, 这与一些决策人士只注重表象或成果的东西有关, 但在这一过程中, 往往因为信息资料欠缺或定性定量分析手段、方法和技术落后、不明确而造成,更为重要的是, 规划者不可能熟知某些基础学科知识, 所以,规划行业中,应划分相应的辅助行业或学科,如统计经济或理化分析等。
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范文5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低碳城市规划
相关研究
1.低碳城市概念由来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英国政府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日本于2007年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能源消耗和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和集中地。因此,城市应该成为低碳发展的空间载体,成为人类验证“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理论,实现低碳发展的首要区域。国际社会于2007年开始关注“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的概念。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融合,既强调低碳生产又强调低碳消费;既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经济发展,也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社会发展。因此,低碳城市可定义为:城市经济以低碳经济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城市规划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城市。
2.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架构,也是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1]城市规划有着强烈的公共政策属性,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有长期的结构性作用。城市的物质环境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技术革新可以减少在生产、生活与消费领域的能源消耗与CO2的排放,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改变由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所带来的交通出行及其相应的能耗与排放,一旦城市规划决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得以确立,则对其引起的交通出行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尤为重要。
低碳城市规划探索
1.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
目前,有关低碳城市与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方伟坚(Fong,2007)等认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结构存在着一定关系,提倡紧凑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2];格莱泽和卡恩(Glaeser Kahn,2008)研究了碳排放量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认为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约束越严格,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水平越低。例如高密度中心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要比低密度郊区的少[3];克劳福德和弗伦奇(Crawford, French,2008)探讨了英国空间规划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是转变规划管理人员和规划师的观念,在空间规划中重视低碳城市理念和加强低碳技术的运用。[4]张泉、叶兴平和陈国伟(2010)提出低碳城市规划主要应关注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方面,并针对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关系、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理论基础以及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低碳城市深入研究的方向。[5]董琦,甄峰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保障,重点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和产业规划三方面阐述建设低碳城市对于城市规划政策的引导要求。[6]同济大学的潘海啸等提出了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策略,探索了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3个层面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区域层面提出以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在总体规划层面提倡绿色交通支撑的空间结构,实现短路径出行为目标的土地混合,使用适合人与自行车的地块尺度,以公共交通可达性确定开发强度;在详细规划层面主要以居住区规划为例,建议限定居住小区规模,避免大街区空间,来促进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7]
2.低碳城市规划研究
张兵先生认为“城市规划是一种服务于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长远目标,提供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并借助合法权威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及其变化的控制,来调整和解决城市发展复杂背景中的特定问题的职业的社会活动过程,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形式”。[8]
低碳城市规划的实现主要在于低碳理念深入到传统城市规划,同时低碳城市规划应该是低碳理念和城市规划理论的融合,是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实现低碳城市发展。低碳城市规划主要通过控制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土地使用变化及其空间发展政策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施加某些影响。
低碳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低碳城市、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的关系
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碳生态城市是当前各界关注的热点,三者的建设理念和核心内涵密切相关。首先,低碳城市、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在核心思想上是一致的,都是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其次,三个概念存在着差异性,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构建城市。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的理论构建城市。低碳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则和低碳经济理论的融合,也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
总之,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和低碳生态城市都是寻求城市和谐发展过程中的理念,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道路上的思想结晶。
2.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几乎所有的有关生活、工作、学习等社交活动都是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体现现代城市的人性化、生态化社会思想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1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1 城市规划设计中人性化思想
人类要想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一个安全、舒适高度文明的城市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城市规划设计承担着创建良好的、适宜的生活环境的职责,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设计是人们现代生活的必然趋势(如图1)。怎样促使城市环境能够与人们的需求相适应就成为了城市发展必须要思索的问题。
图1 体现人文关怀的景观设计
1.2 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化思想
在对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遵循生态化的设计原则,突出自然与人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使得自然和人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而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设计的首要前提条件是建设由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大要素组合而成的规划体系。为此,我国应当充分遵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针对城市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生态资源配置的分布等进行科学地应用,从而便于各项城市活动能够紧密地围绕着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开展起来(现代滨海生态化城市设计如图2所示)。此外,还应当将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
图2 现代滨海生态城市
1.3 城市规划设计时要体现地域特色思想
自然环境不同,其所营造出的社会文化特点也会有所不同。事实上,社会文化特点就是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最终结论。基于特别的社会文化特点与自然地理环境找出地域特征,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一大基本思路。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当沿袭城市当地的历史文脉,彰显该地建筑的艺术特色。由于城市地域特色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点有所不同,因此,现代城市应当对其所具备的地域特色加以利用,提高关注程度。比如天津市北塘大街的设计,为迎宾大道提供独具气魄的地域感,成为透视北塘城墙、炮台和会议中心的城市橱窗(如图3),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设计要点。
天津北塘大街景观设计
1.4 城市规划设计要体现传统文化思想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文化古城的数量数不胜数。而城市设计与规划中,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问题是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这主要体现在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所选择的发展模式、环境整治绿化和古城文化遗址保护以及古城文脉复兴和旧城改造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而在构建并规划具备文化背景的城市的过程当中,要重视对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之间的关系的协调。在旧城改造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既体现了对老建筑的保护,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起到文化传承的目的(如图4)。
图4 新老建筑相互融合
2 现代城市设计与规划的手段
2.1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的措施与手段
从具体措施上来说,第一步,应当将正确的、合理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制定下来。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城市的生态资源配置的布置与规模、城市生态功能以及经济功能进行合理而又科学地规划设计;第二步,一定要加大对生态城市的内容的策划设计工作的力度。此处所指的基本内容涵盖了城市产业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以及城市住区设计。其中,城市产业指的应该就是生态产业,其为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与生态文明潮流的象征物。此外,还应当采取生态建筑的科学原理,科学而又合理地规划设计居住区。
2.2 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手段与措施
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当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大致可将下面几大点作为主要内容,即:
(1)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其实是指采取具备专业水准的生态经济学原理、生态学以及与它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重视城市生态功能的健全性,并针对城市的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系统的生态关系加以控制与调节。
(2)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在实施可持续的城市规划时,既要优化经济结构,又要努力将良好的经济环境营造出来。如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突出我国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作为我国城市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一定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受到改造。不仅仅要充分发挥出示范产业的作用,还应当推动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事实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其实就等同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其在追求社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寻求社会资源实现公平分配,并渴望经济实现明显的增加,从而来推动人类的全方位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
2.3 改善城市规划设计技术办法
由于科技的逐步发展,城市规划设计的技术措施也从传统的画图法、充分利用纸板与木头等制成精细的城市模型,转变成虚拟城市模型以及电子沙盘等。尤其是由于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Internet的普遍使用,给城市规划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规划设计人员也逐步指出了赛博(Cyber)城市、虚拟城市以及数字城市等崭新的定义,在技术上给予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实现以支持,并为其打下了一定的铺垫。在城市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其优越性不仅仅要便于设计人员的讨论与审查,还能够面对公众与决策者展现出规划设计方案,实施挖掘出问题并对其进行纠正。而纵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计算机流体力学的运用,我们不难发现,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计算机留体力学技术建设区域规划的时候为一个必须具备的技术支持办法。
3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过程当中应当重视的几大问题
3.1 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具备稳定性与权威性
城市规划一旦通过批准,其就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为此,一定要大力预防出现人为修改它的情况,才可确保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不会犹豫利益问题而与规划相违背。为此,我们应当真正地维护城市规划的稳定性与权威性。
3.2 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造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造,在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的发展进程的促进及其功能的健全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尺。同时,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时,应严格依据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加以建造,先修好道路,依次是水电气等等。切莫片面地准备基础设施,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全与配套。
3.4 强有力地确保城市社会公益设施的建设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一些开发商投资行为受到了利益的驱使致使规划时很难供应出健全的社会公益设施,比如:停车场地、城市公园、文化体育场所等等。但是其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进程。为此,我们应当积极采用有效办法,依据规划针对城市公益设施的建设加以强有力地保障。
4 结语
在当今以及不愿的将来的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良好的城市规划的运用价值十分重大。所以,在针对现代设计的规划设计应当愈加生态理念、人性化与可持续发展等自然和人和谐相处的因子。作为设计者,则应依照城市详细情况,对城市发展方向与规划加以科学地、合理地探索,以确定与城市长足发展的设计与规划相适应,进而推动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产走向愈加和谐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