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1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向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其中学生是被管理者,而学校是管理者,教育理念向来都是“以人为本”,这又说明二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调查发现,在部分学校,虽然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但有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却可能忽视“平等”二字。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竟然是“怕”,一些学生也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和快乐感。当前还存在着一些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甚至身心健康明显是不利的,这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精心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

“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虽然已经积极渗透于各个学校,但有些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无意识地侵犯学生权利的问题。现就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进行以下的探讨。

1.体罚,侵犯学生人身权利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原以为不会再出现体罚学生这种事情。然而,却在网上看见“男老师打女学生”的视频。这件事情引起了各界关注,多数人不能理解一个教师为何会这样粗暴地对待学生。最后,教育厅对这个打学生的教师进行了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教师应该是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身权利,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风细雨,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而不应该用“体罚”。我国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均规定,教师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教师体罚学生是直接侵犯学生的人身权,而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其中包括公民的生命、自由、健康、人格、名誉等权利。教师若随意侵犯学生的人身权,从法律意义来说是触犯了法律。

2.语言伤害,侵犯学生人格尊严

由“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的“你认为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校园伤害三大问题(即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之首。语言伤害会对学生精神以及心理带来潜藏性的损害,对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良好的性格习惯的养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语言伤害在课堂上较为典型的就是“你怎么这么蠢,这种问题也回答不出”“你是猪吗”“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等等。这些语言伤害,对学生的摧残在外表上似乎难以察觉,所以,个别教师用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顾忌。然而,这些语言伤害带给学生的有时甚至比体罚带来的伤害还要持久、痛苦。这些语言伤害,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失去生活勇气,造成厌学、逃学、违法等严重后果,对其今后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伤害,其实是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

3.差别待遇,侵犯学生平等受教育权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忽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其他方面的长处,甚至有些教师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给予差别性的待遇。比如,安排座位时,学习成绩好的往往可以优先选择座位;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如果纪律还差,有的教师还会将其赶出课堂,甚至说出“你不要上课,别影响其他人上课”之类的话。这在侵犯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对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在有差别的待遇中,部分学生感觉自尊心被伤害,从而变得自暴自弃,既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原因

每个公民在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也有着享受自身权利的保障。在有的学校,学生的一些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侵犯。而一些学生权利受到侵犯的本质原因,是因为部分教育管理者民主意识的缺乏以及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匮乏。

1.部分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意识匮乏

学生的合法权利被侵犯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意识缺乏,不懂得学生有哪些权利,不懂得如何尊重学生的权利。部分学校教师对民主意识的缺乏,对法律知识的淡忘,使其不能明确地知道学生拥有哪些权利。这样,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任性而为,从而可能在无意识当中侵犯着学生的权利。

2.部分学生对自我权利的保护意识匮乏

中小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的稚嫩,使其自我保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学生在被人侵犯自身权利时也几乎毫不察觉。自我权利被侵犯时都感觉不到,也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则被侵犯的几率会加大。因此,学生应当学法守法,在被侵犯权利时能及时进行自身保护,采取适当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避免学生权利被侵犯的对策

要想减少学生权利被侵犯的现象,离不开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学校相关制度的完善;当然,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但这也离不开懂法律的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现就怎样改变教育管理中学生权利被侵犯这一现象进行以下的探讨。

1.强化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思想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自身的民主思想,在思想道德、言行举止上起到表率作用。教师也只有个人素质明显增强,知法守法,才不会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所以,中小学应当设置法律方面的培训课程,让教师懂得“什么是民主,怎样做到民主”“什么是权利,权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只有让教师知道哪些行为侵犯学生的权利,才能避免今后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的权利不被侵犯,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培养中小学生自我权利保护的意识

学生是自我权利的保护者,若学生本身缺乏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则会更加容易被人侵犯。所以,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权利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班主任可以举办相关主题班会,通过课堂知识的传授和讨论,对学生进行自我权利意识的培养。在国外,有很多课程就学生权利与规则意识进行教导,我国也可以借鉴学习。例如,在各学校开设“自我权利意识培养”课程,让学生明白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该怎样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自身的权利,还能使学生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合法合理地去维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增强学生和教师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自身权利最有效的保障,学生和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才能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与被管理中才会有着微妙的化学反应,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侵犯与被侵犯权利的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本质原因是部分教师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深人了解“怎样做是侵犯学生的权利”,做一个知法守法、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好教师,在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友好的教育管理。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知道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适当地拿起法律武器对自身的权利进行保护。

4.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知道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因其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有时难以知道自身权利的重要性,在自身权利被侵犯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权利进行假意的剥夺,然后告诉其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学生珍惜权利的意识。在剥夺其权利的同时也使其了解到侵犯他人权利的不尊重性,今后其对待他人的权利就会表现出尊重的态度。也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才能使得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当然,在进行假意的权利剥夺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其明白这只是假设,不要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五、结束语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2

中小学又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十分重要,把人本理念运用到教育管理中来,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切实关心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结合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人本管理; 中小学教育 ;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校教育管理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内在要求。[1]因此,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人本管理思想,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本文主要探讨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人本管理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在教育中,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本管理切实体现了这一点,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身体、心理、能力的培养。[2]传统的管理制度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和学生缺乏人性关怀,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人本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的束缚,制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提高对教师的生活工作的关心程度,大大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2.有利于教学氛围的和谐

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不断渗透人本管理,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切实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整体呈现互相学习、互相关心的教育氛围。

3.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在中小学教育中,关注师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以往的调查资料显示,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厌学、焦虑、冲动甚至极端行为,教师因为工作压力也会出现烦躁、抑郁负面情绪,对于学习与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通过运用人本管理,切实关心教师学生,给予人文关怀,主动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给予适当的帮助与开导,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人本管理对中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管理理念,需要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用措施,真正地做到人本管理,从而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1.树立人本观念

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所有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制度都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与教育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管理工作。首先要全面地了解人本管理的重要内涵以及外在表现,要切实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其次,学校各层级教师领导要加强沟通,对人本管理形成和谐一致的看法,制定出统一、高效的管理制度与措施,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管理教师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2.建立健全人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管理效果的好坏,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上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因此,需要结合学校具体情况,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3]首先要发扬民主精神,建立教学制度,要使学生、教师、家长都能够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做到决策科学透明,充分维护师生利益,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制度。其次,制定学校具体规章制度,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教师的工作发展各个方面进行规范性管理,保证规章制度的规范、合理、科学。最后在制度中注重人本理念的体现,要切实关心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发展需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创造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环境。同时,在教育制度制定后,要严格执行,认真监督,及时修改,做到灵活运用。不合理的制度要及时淘汰,不断地完善教育制度,促进人本管理的顺利进行。

3.加强实践

教育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人本管理的应用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加强实践活动,有利于更好地运用人本理念。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对教师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的管理培训,发挥各自的岗位能力,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其次,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管理,提供师生参与管理的机会,从而提高师生的责任心与自我约束能力。最后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能力,端正学习与工作态度,自觉维护学校管理制度,加强自我发展管理,这对学校的整体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人本管理是一种先进的、适应时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加强对人本管理的应用,对师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文英国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朱保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卫斌.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40.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必须更新观念,认真透视和分析当下的课堂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切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为此,必须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因此,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所谓的“管理”,其本质的要求就是最大地发挥人、财、物的效益。中小学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进行自身形象的改造,树立民主意识,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包括学生、家长及部分社会人员和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工,切实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因此,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校教师的发展。必须要明确,“以人为本”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应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其次,加强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强化管理人员的校本管理培训。

早在几十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就已提出了校本管理的理念,并在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可在我国,教育专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才起步不久,而“校本管理”的理念对于很多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仍旧是新鲜的。因此,必须一方面要求教育专家和学者结合我国实际对“校本管理”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要积极吸取他国经验,结合国情开展实践探索,并让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学习。

随着“校本管理”理念的兴起,必须强化管理人员的校本管理培训,这样方能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更好地运作,从而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因此,要通过培训,引导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深刻理解校本管理的理念,深刻认识开展“校本管理”的意义及其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通过培训,引导他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共同改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创新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形成管理特色。

上文提到,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故我们必须重视“人本管理”,积极创新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实行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努力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创造机会,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在高校毕业生踏上教师这个岗位初期,由学校的骨干教师作为其导师,帮助其迅速成长;组织本校以及外校教师学习交流;开展各级各类进修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优和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提升新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另外,必须意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做到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人才有特长。因此,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坚持“依法治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为教师、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重视校风学风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校风学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尺度;校风学风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师生理想、情操、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校风学风更是学校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重视校风学风的建设!然而,在很多中小学的校风学风建设中,时常出现“紧一阵、松一阵”的不良现象,导致各项要求很难落实,故必须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检查与监督。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把校风学风建设的繁琐内容分解成各项具体指标,全面进行量化评比,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必定可以保证中小学校风学风建设的和谐发展。一方面,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全面分析学生群体的特点,根据中小学实际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另外,教育教学管理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确定工作主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落实检查监督机制,全面优化校园环境。

第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全面发挥各方教育力量。

我国各地中小学因其地域差异,不同程度存在着经济、文化的不平衡,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全面发挥各方教育力量。

1.重视乡土资源的挖掘利用。每个地区都有其自己的民俗民风和乡土文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挖掘的资源,甚至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因此,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乡土资源的利用。

2.多与家长交流,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当下,很多中小学在每学期都设有家长开放日,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学校咨询活动等。我们应该通过此类活动,切实加强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积极开展学生活动。在中小学,应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以及各类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学习的动力,也使学生从中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第六,建立良好的考评体系,强化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管理者必须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传统的教师评估机制,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践行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切实改变和调整传统的数字化考核思路,建立良好的考评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方面,考评内容和标准要建立在常规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遵循“现代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原则,充分把握新课改的要求。把教师的日常教学研究、新课改的实践、创造性教学的开展等内容引入考评范围。坚决杜绝一切形式主义,让中小学教师在对其的考评过程中得到自我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认清传统数字化考核的弊端,杜绝片面化和绝对化,新的考评体系应该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正确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切实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总之,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 管理 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事,“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共识,这充分说明教育科研工作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加强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让广大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切实把教科研工作纳入到常规教学的轨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

一、科学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研的本质及内涵

现在普遍认为“教育科研”(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与“教研”(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两个不同本质的范畴,这种认识有些欠妥。人为地将教研从教育科研范畴中划出,在理论上是矛盾的。从本质上看,教育科研与教研是相同的,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教育科研的本质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以及其他科学理论为依据,对教育科学领域中的有关问题、现象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研究的活动,其目的是创新教育科学理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使教育与经济社会相适应。所谓“教研”,是指现代教学研究的活动,具体来说,其是学校教育中与各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研究活动,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教研的本质是教育科学研究,只不过为教育领域中的微观问题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应包含教学研究,即“教育科研”包含“教研”,教研是教育科研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二、改善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一)加强地方各级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和管理的引导作用。地方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和管理。 近几年来,地方教育科学规划办在对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和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科学的繁荣。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笔者认为,对今后的工作,在加强引导方面需进一步创新。

首先,加强教研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地方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教研工作列为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规划课题指南,都要有中小学教学研究内容。确定规划课题的数量时,中小学教学研究的课题占中小学科研课题的比例应不低于50%当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教学研究课题不能太微观。

其次,客观公正地评审立项规划课题。地方各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申报规划课题过程中要广泛发动,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申报规划课题的积极性,申报的课题越多,越容易从中遴选出有价值的课题,同时还要保护好中小学教师申报课题及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课题评审客观公正,是正确引导科研工作,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科学繁荣的有效保障措施。因此,对申报规划课题的评审一定要客观公正。要做到客观公正,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有课题评审纪律严明,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才能做到评审过程客观公正,评审结果令人信服。

再次,优化立项课题研究过程管理。要将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单一的检查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主,为中小学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而不是给中小学教师增添负担,特别是不能给中小学校增加经费负担。可以用网络通讯的方式进行交流、服务和监管,也可以下校检查,但不能由课题研究者承担招待费。课题经费本来就不足,如果要承担开题论证费、中途检查接待费、结题论证费等,就没有经费用于课题研究上了。要注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队伍,可以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高级研修班、学术讲座,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培训。

第四,加强立项课题结题管理。目前,有些学校和单位对申报课题很重视,但对课题研究及研究的质量不重视,这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和认定提出了挑战。申报课题只是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平台,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才能证明研究者能力、水平和贡献。因此,有关单位在对中小学教师水平和成绩评定时,不能以获得立项资格作依据,而要以最终成果质量为标准。

(二)加强县教育科学规划办的科研工作

一般来说,各县都设立了教育科学规划办,并且挂牌在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或县教学研究室内,但是,大多数都只是负责对本县区域承担国家、省、地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很少有自己的规划课题。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有效组织教学研究工作方面,覆盖面较广的莫过于县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所)。要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大发展,就必须继续发挥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教学研究工作的主干作用,同时要赋予新的任务,即以教学研究工作为突破口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繁荣。近几年来,县教研室(教科所)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主题,做了大量的教研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对于今后的工作,在原教研工作的基础上,要着重加强教育科学规划工作,除了承担上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外,还要有自己的规划课题。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要与省地(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有着显著的差异,县里中小学的科研重点是教研,因此,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以教学研究课题为主,以宏观教育问题和中观教育问题研究为辅,是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强化。

在县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安排上,原则上每一所中学和每个乡镇的中心小学都应有县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当然,是否需要资助根据各县的财政而定,可能大部分县还是以学校自筹经费为主。将过去常规的教研活动提升到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教研活动的地位,而且还将会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这样也将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师对教育科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教育科研本来就是教师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与教育科研是不能分开的,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创新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和指导的新形式

一是管理人员与专家有效结合。对于地方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和指导,教育科学规划办要与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内属的各业务研究所室有效地结合,在规划课题的管理和指导时,应有各业务研究所室的参与。例如,对于省里,要有教育科学研究院内属的基础教育研究所各研究室参与;对于县里,要有语文、数学等各学科的教研员参与。一方面,如果没有各业务所室教研人员的参与,仅凭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几人是难以管理和指导好的;另一方面,如果各教研人员参与规划课题的管理和指导,有效地发挥了各教研员的特长,能提高工作效能。

二是规划课题与实验基地的结合。一直以来,基础教育的每次教育教学改革都有实验学校,目前各地还有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实验学校一般是同类学校中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都较好的,创立实验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验,承办改革创新的教研活动,以待取得改革经验后,对同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实践证明,实验学校的建设,对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果让各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参与实验学校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各实验学校要主动向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实验项目方面的规划课题,教育科学规划办要对实验学校实行倾斜政策,扶持、指导项目的进行。这样,实验学校承担的实验项目,就成为了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有些可能是重大的规划课题项目,在经费上、学术上等各方面能得到更大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调动承担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创造出更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其成果也更有利于推广应用。

总之,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抓好教科研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档次和办学水平,才能逐渐走规范化、科学化的办学轨道。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教学管理 人性化 思考实践

近些年,“师生关系”成为继“医患关系”之后,又一对比较敏感的社会关系。学校中经常出现类似这样的新闻,如“教师公然大骂学生”,“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师后退学”等等,这样的负面新闻让本来“教书育人”的教师典范形象瞬间成为众人指责的众矢之的,这样的转变教育部门应该引发反思。学校管理的任务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种办学资源,管好人、理好事、办好校、育好人,究竟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的方式是要遵循传统,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或者是运用更为灵活和方式,运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让学生更加爱其师尊起道,让校园环境更加和谐。同样,这种管理模式也可以作为校方对于教师、教辅等人员的管理方针,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

一、目前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1.观念障碍

一部分学校教师仍然把教育教学当作一项“产业”看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区分教师与职工的差异。教师教书育人,承担的责任远远高于一个普通的企业员工按部就班打卡上班的职责。传统教育观念把教育当作实现某种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的手段,教育为社会输送人才,已达到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这样的理念是陈旧而错误的。教学管理的全部任务就在于培养精通专业技术的“才”, 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体制障碍

我国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在保证学生“整齐划一”的规范守纪律的同时,并不关注学生个性化、创造力的发展。市场经济打开国门,让以前根本见不到的改革开放的全新特色,出现在各行各业当中,教育当然也不会例外。如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人心,教育体制也随之进行改革,用人性化思考理念看待走进教室的学生,打造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在。

3.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的缺失

由于观念和体制的障碍,让教师的校园生活充斥在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当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最为保守的“职业病”。学校管理体制守旧,导致学生接受到的管理也是严苛而不通人情的。教师、辱骂学生、甚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责问其教育道德何在?学校需要建立规范的教育教学人性化管理模式,从而保障学校对于中小学学生、教师的管理是合乎规范的,是尊重人性的,是有道德行为约束力的。

二、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性化模式初探

1.制定以“人性化”为参考理念的教学管理守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校方的“规矩”更是指引师生未来发展方向的最重要“指明灯”。学校管理理念必须推崇“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在制定《教师管理条例》、《学生管理守则》方面更要注意是否考虑到“人性化”。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的最佳局面就是“领导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以工作为本”,学校领导需要把教师的地位放在第一,因为他们是学校职能真正顺利执行的第一线工作者,是保障学生学习、校园正常运转的最稳定力量。教师则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因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在学校工作自然承担了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责任,这不同于一般企业对于一般员工的要求。如果学校能够形成这样的管理模式,达到至上而下、全体教工的协同工作,保障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良性互动。让人性化管理深入教工人心,提升教师主人翁精神,把学校和学生当作自己的一部分进行照料,发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2.建立公正公开的民主测评体系

教师的工作比较复杂,难以通过简单的“指标”去衡量其工作的好与坏,这对于学校民主测评教师的工作业绩势必增大了难度。但是如果能够测评教师的水平,对于规范学校人性化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学校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管理,从而保障学校良性运转。如何对教师工作进行比较人性化的民主测评,这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做好自我测评。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较为客观的认知和评价,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及时反省自己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做好时机。每个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发展优势和不足,拟定出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的体系。其次,重视学生对于教师的民主测评。学生是接受教师教育的最直接受众,学生对于教师展开的民主测评可以显示出教师阶段性工作是否让学生满意,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3.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定期开展教师素养培训

学校并不担心教师教学教法出现大的纰漏,因为教法的缺失可以通过技能培训的方式得以弥补。但是教师如果本质上有道德的缺失,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欺负学生、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并且以此为乐不以为意,这势必给学生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老师和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对学生的心智健康培养和改造存在非常消极的不良影响。所以定期开展教师素养培训,对教师道德规范这一方面及时进行“补课充电”,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所肩负的重担,增加教师的责任感,这是学校人性化管理所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一项艰巨任务。此外,也可以在校园内部可以建立“优秀教师模范展板”,对学校优秀教师进行嘉奖,这对于其他教师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项参考,保证教师良性竞争得以开展。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用来形容教师的。学校管理重视人性化,势必为教师工作有效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样也为学生学习创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让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大幅度提升,因此,学校在制定校园管理方案的时候,务必要多加考虑如何在校园内部形成良性的人性关怀管理趋势,保障师生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金含芳.学校管理系统分析[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小学;教育装备;管理模式;探讨

当前,我国教育装备技术已经开始呈现出现代化、网络化特点,大部分省市已落实了教育部对于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的相关政策,很多学校尤其是城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已较齐全,管理模式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但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教育装备及其管理现状仍然不太乐观,亟需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管理模式。

一、小天鹅育才小学的教育装备管理分析

小天鹅育才小学地处我国西部地区,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镇龙镇,现由位于乡镇的中心小学和下设的六个村小学组成。该校目前共有教师40余名,学生300余名。该校师资偏年轻化,中老年教师比例约占29%,95%的教师大专文化。该校师资及教学水平总体偏低。2011年5月,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及《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有关《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文件通知,加大对教育装备的重视和投资力度。因此,近年来小天鹅育才小学的教育装备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1.教育装备及管理现状

在党和政府对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以及省市级教育部门的扶持下,小天鹅育才小学等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建设也随之不断扩大。该小学逐年配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但并没有建设专门的实验室,学校开设了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内有电脑、投影仪等仪器。学校所有的教育装备均由中心校专人即后勤人员负责管理及维修,随时申请,经过专人同意便可使用。村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如需使用各种实验器材需到中心校去领取,用完之后再归还到中心校。这种管理方式较灵活,一方面便于中心校与村小资源共享,申请过程简单便于操作,且后勤人员统一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2.管理困境分析

小天鹅育才小学的各项教育装备总体使用频率较低,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

二、管理模式探讨

当前,就十会议精神来看,国家对农村社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新农村文化方面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探讨有关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的模式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满足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基于对小天鹅育才小学的分析和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其他中小学教育装备先进管理经验方面的借鉴提出以下教育装备管理模式。

三、反思

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快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事业应趁势发展,跟进城乡教育的步伐,重视教育装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发挥效益是目的,投入建设是基础,强化管理是关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