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艺术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艺术概论范文1
1合理安排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精炼理论教学,合理恰当地安排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突出地区特点和实用性,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课堂上讲授的基本美学理论进行插花与盆景作品的制作,以及运用美学理论进行盆景与插花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掌握盆景与插花作品的基本养护管理措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其将来从事花卉园艺工作奠定基础。
2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制作盆景用的材料,实验所需的鲜切花、花泥、彩带和包装纸等材料均是消耗品,实验经费开支很大。由于教学经费有限,在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情况下,应尽量控制实验成本,并不断推陈出新,采取灵活措施以适应教学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实践课时间集中安排,尤其插花部分实践,以此减少鲜花用量,控制单个实验内容的成本。在实践过程中合理组织实验内容,尽量重复使用鲜切花。如:首先练习插花花材的识别及整理造型;其次练习西方插花基本花型;最后练习现代花卉装饰类型,造型顺序上,先练习制作花束扇型插花三角型插花T型插花L型插花椭圆型插花半圆型插花胸花花环,这样不仅节省了花材的用量,而且也达到了教学目标;采用接枝法和金属丝缠绕法等,延长花茎;花朵的切割、粘贴造型等方法应充分利用花材,节省开支。实践课的安排尽量避开节假日,到节假日时鲜切花供不应求,各种鲜切花的价格都比平时贵,因此,尽量避开在节假日前后实习。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盆景和插花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常手忙脚乱,不能将课堂上学的造型原则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另外,一些学生不善于观察,只专注插制,制作成的作品常上重下轻,没有厚度,缺乏立体感,在插制过程中一定要多观察、多总结,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训时最好2人一组,这样旁观的同学,可以及时提醒,完善作品的不足。
二、改革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采取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方式,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比例由原来的7∶3改为1∶1,即理论考试占50%,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占50%,理论考核期末考试占70%。考试题覆盖面广,题量大,以便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内容包括考勤、课后作业、课堂小考、阅读报告和专题讨论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注重基本操作技能
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插花艺术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技术和职业,农业部职业技能工种里早已设有插花员这一工种,插花员职业共设4个等级,需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后,方可以从事本职业工作。据农业部统计数据,到2011年花卉业从业人员达467699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5180人,花卉园艺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参加插花员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为学生就业准入创造条件。同时引导并推荐学生到花店实习,通过实习,学生提高了插花技能,学习了花店的经营模式,这些都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或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文化艺术概论范文2
关键词:形象 艺术生命 形式 艺术表现 困惑 解惑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直到现在,在赣南,在我的家乡,每到过年的时候,总有舞龙灯的习俗:只要你家有大厅堂、有院子或有块晒谷坪……也就是说只要你家有一块较大的空间、一块够龙灯舞动的地方,那么在大年二十五至年三十的这段时间,一定会有人给你家送来帖子。帖子上注明了大年初×的晚上×时,某某龙灯会到你家来送上“龙的祝福”,收到帖子的人家一般都会准备准备,几挂鞭炮、一个红包是一定要备的。到了那天晚上,刚吃过晚饭全家人就有点翘首以待了,终于鞭炮响了,龙进屋了,首先是“龙的祝福”:“一祝是全家万事兴”,“是,不会错”。“二祝是全家身体健”,“是,不会错”……龙灯队头领每一声祝福刚落,我们马上“是,不会错”应答上了,十声祝福十声应答,代表了“龙的祝福”,也代表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锣鼓响了、喇叭吹了、龙灯舞了……年复一年。
就是这么熟悉的场景,这么清晰的记忆,当我拿起画笔想表现它时,却不知从何处下笔,无从下笔,这是我曾经很久的困惑。
现在回头来看无非就是要解决好形象与形式的关系,也就是常说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唯物主义说存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因此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话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①列宁说:“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②艺术既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只能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就不存在了。
现在的问题是有了生活的素材,为什么还是常常无从下笔呢?
生活不等于艺术,绘画不是照抄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③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应该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是因为它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
从卵变为娇艳的蝴蝶经过幼虫和蛹。生活的素材在人的心灵里变为灿烂不朽的艺术品,又经过什么样的幼虫和蛹呢?这不仅是由于一个人的才能,我们相信学习、探索和勤奋。
卵变为蝴蝶,细胞生长的规律人们已能够掌握它,而“上帝”赋予蝴蝶的灵魂至今还是个谜。生活变为艺术,理论上讲起来颇简单,而它的演变不只是幼虫和蛹,也有自己的灵魂,它涉及人的思维的各个方面。从生活变为艺术有很多困素,包括:作者思想、艺术修养、生活基础、艺术技巧……仅就艺术技巧而讲,不论是具体抑或抽象,都离不开形象的表现。
一、形象――艺术作品的生命
艺术和社会科学同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好像直接接触到实际生活一样,甚至会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而当他们阅读社会科学著作时,一般不能产生这样感觉。这是因为艺术反映社会生活有它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它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当艺术家开始酝酿、构思艺术形象的时候,或者说形象还只是停留在艺术家的头脑里,没有创造出来的时候,艺术并不存在。艺术家要把头脑中已经构思好的形象变成客观的东西,给人们欣赏,需要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段。例如音乐运用旋律和节奏作为基本表现手段塑造听觉形象;绘画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创造视觉形象;舞蹈则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手段;戏剧主要通过演员在舞台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来塑造舞台形象;电影运用蒙太奇(镜头组接)构成形象;而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是用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作工具来塑造形象,如此等等。
尽管各种艺术形式用以创造形象的表现手段不同,它们都必须具有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这两个共同的特点。
艺术家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要对生活有所取舍,有所提炼,有所加工。在艺术创作中不仅要努力去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最富有艺术表现力,最能激动人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而舍弃一切无助于表现创作意图的不必要的东西,而且要在这种选择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和创造,使形象比一般的普通生活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意义。成功的艺术形象,既是具体可感的,又是概括的;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是统一的。
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但是艺术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并不是纯客观地摹写社会生活,而是主观意识的加工改造,渗透着艺术家自己的审美态度和思想感情。艺术家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和爱憎感情灌注在作品的形象中,赋予形象以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量,才能使欣赏者得到某种美感享受,因此,形象总是包含着审美和情感两个主观方面的因素。形象离开审美和情感,就不能成为艺术的形象。
二、形式――艺术作品的表现
任何艺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表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艺术作品。因此,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的总和,就是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形式的要素,两者的有机结合,使作品的内容形象化,构成具有一定体裁的艺术作品。体裁是艺术作品存在的具体形式。
结构是组织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艺术语言,构成艺术形象和意境,从而制作成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没有适当的组织手段,就不能构成完美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内容,最终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成为可供欣赏的艺术作品。美术的语言,基本上是诉诸视觉的造形语言(如写实、夸张、变形等),以线条、明暗色彩、体面为词汇,来塑造人物、景物、环境等和体现思想感情。
结构包括剪裁和布局(即造型艺术的构图)。
艺术语言就是表现手段,如写实、夸张、变形、曲折隐喻等等。
就绘画来说,绘画构成和建筑、雕塑、图案……的构成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建筑、雕塑是立体,都是研究线条、色彩、块面、光线的组合。特别绘画主要是通过自然形象(包括人或物)来感染观者,因此画面上的人和物的形象,在画面的构成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画一幅人物画,作者往往先画一个人或几个人,再考虑构图,这样完全可以的。画面上出现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即使构图十分普通也可以是动人的。在具象绘画中构图只能衬托和加强人物形象。
也就是说在艺术创作时,形象的塑造是第一位的,而恰当完美的形式表现又是必不可少的。两者是相辅相承、完美统一的关系。
了解明白了形象与形式的关系后,只要你有一定的生活素材,艺术创作中无从下笔的困惑将迎刃而解。
我的解惑过程:
注释:
①《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版,第8页。
②《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版,第8页。
③《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版,第72页。
参考文献:
文化艺术概论范文3
艺术史论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概论、绘画基础、美学原理、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西方设计史、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专题、西方现当代美术史研究、美术史专业论文写作、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世界美术史研究专题、美术理论与美术批评等。
艺术史论专业就业方向
艺术史论专业培养具备中外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各级文化部门、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出版机构、文化公司等单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艺术史论(美术史与美术理论)专业一直是美院中比较冷僻的专业。近几年,随着美术院校的扩招和美术考生队伍的扩大,美院史论系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考生注意并引起他们的兴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国外相比,国内设计艺术行业起步的时间比较晚。
毕业生可以在文博系统、高考、美术研究院所、出版社等行业从事具有专业知识的鉴定、研究人员、教师和编辑等工作。其中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通过研究生学习之后,进入了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和中学担任艺术课程教师。
1.掌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各个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学综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能力;
3.具有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艺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文化艺术概论范文4
关键词:艺术管理;艺术创作;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培养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Qualifications of Professionals Majoring in Art Management
LIU Cheng-cheng, YANG Yong
文化艺术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并且各具特色,对其合理、高效地进行传承与发展需要一批优秀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要实现艺术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须努力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充满活力,在相关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特殊贡献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一、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总体来讲,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有:优良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必备的操作技能,这些素质是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必备能力和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一)思想素质艺术专业人才的思想素质要求很高,要有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本职工作,对艺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清醒的认识,从内心里想要发展和繁荣艺术文化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认真、细致;要会学习,爱思考,具有创新的思想,并积极主动的开展各项工作。例如,巍山县文化馆忽亚平馆长多年来一直深入基层、深入民间,为当地艺术文化的管理与发展工作孜孜不倦地奉献着,思索着,前进着,以蹋实肯干的敬业精神、良好积极的思想素质以及较强的组织、规划与领导能力,加之其对艺术文化的强烈热爱,使得他在艺术管理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成绩,为巍山县艺术文化事业不断努力着,追求着,孜孜以求而又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
(二)专业素质一名合格、全面而优秀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艺术管理专业知识,系统掌握艺术学理论体系及国内外前沿艺术动态,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见解;掌握艺术文化管理与发展的观点、方法、前景,具备调查研究和搜集整理资料的基本技能,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融会贯通相关交叉学科知识,集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专业素养、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例如,西双版纳州的州文化馆段其儒馆长始终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关注本地区艺术文化事业的开展,以其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成为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艺术工作的典型模范与楷模,并为其他地、州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树立了先进的榜样!
(三)其他素质全面而高效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了解历史、人文、地理等知识;懂得国内外有关艺术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交际沟通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摄影、剪辑等技能等,如此方能高效合理地开展艺术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例如,大理州文化馆馆长喻良其馆长,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大理州文化艺术繁荣与发展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艺术文化遗产,并将其合理地发展与推广,为大理州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再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黄邦勇,多年来处于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珍爱与重视,从各个方面收集整理的许多珍贵的资料,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和工作经验对其进行抢救式保护。并充分运用影音设备、计算机文件处理等技术,及时而高效地开展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艺术文化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二、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现状分析总体来讲,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整体素质不高,这已成为制约艺术管理事业的瓶颈。具体分述如下:
(一)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艺术管理的速度与成效。一方面,很多艺术院团及艺人需要专业人士的管理,急需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运营;另一方面,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面对众多的艺术项目,运营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二)专业人才质量不高许多地方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知识及素养相对贫乏,学历较低,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大多是半路出家。虽然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几年的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艺术管理政策、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极大地限制了艺术管理与开发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在笔者调研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文化馆,共有在职职工11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副研究馆员1人,高级技工1人,专业人才仅占馆员数的15%,其余均为一般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如,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文化馆现有在编人员6人,另外从县文工队调来4人;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6人,中专2人;有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1人,其余均为初级职称;业务较强的有3至4人。其文化馆工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并且出现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不对口等专业人才质量不高的现象。此种现象在其他地州也较为普遍和典型。
(三)专业人才出现断层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年龄偏大,很多地方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都在40以上,缺乏青年管理人才,这不仅影响艺术管理工作的进度,而且会带来严重的专业人才断层的问题。以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其文化馆2008年7月挂牌成立了迪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增加编制四名。文化馆核定编制23人,在岗22人,退休职工10人。专业人员17人,其它身份人员6人。专业人员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其工作队伍严重出现老龄化和专业保护人才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等现象和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三、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艺术管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的事业,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其管理工作。要做好艺术管理工作,使之能够快速、持续地进行,必须注重培养专门的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经调研考察和系统分析后,笔者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前瞻式探索,总结归纳如下:(一)高度重视,提高全社会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重视社会公众艺术运营与管理知识教育。通过对社会公众进行艺术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唤起全社会对艺术管理的认识和了解,让全社会认识到合理有效的艺术管理能促进艺术的健康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全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凝聚精神力量,提高公众对艺术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激发全社会对艺术管理工作信任和支持,使艺术管理工作具有坚实的社会思想基础。营造、优化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在现有的艺术文化单位内渲染艺术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氛围,优化专业人才成长环境,让工作人员有归属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内心感到自己作为艺术管理工作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感到自豪,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二)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推进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培养能够适应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内外互补的专业人才队伍,推进人才培养制度和管理方法的不断深化,改变当前人才相对匮乏的状况。一是要适当提高艺术管理队伍的准入门槛,积极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年轻创新型人才,改善队伍结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二是要创造有利于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发展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大力推行并完善持证上岗制度、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推行以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三是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降低人员分流门槛,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建立适应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机制,用制度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四是改革文化馆、博物馆等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将职工的收人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挂钩,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和谐氛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建立艺术管理专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1、在艺术院校或综合性院校开设艺术管理专业。
提高艺术管理工作水平,必须开设相关艺术管理专业课程,加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充分利用当地高等院校资源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中开设艺术管理专业,创造条件扩大相关艺术管理专业定向招生比例,相关部门在办学条件、学科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2、开展在职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
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现有艺术管理人员再培训,成为骨干力量。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到单位授课、讲座、指导,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为艺术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使之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外出考察,与相关单位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学习其他先进地方艺术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艺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三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艺术管理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网络培训,拓宽视野,及时了解国内外动态。
3、民族地区重视本民族青少年的艺术文化管理教育,激发民族内部管理意识。
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流动,使其在流动中不断发展,从而得以传承下来,这才符合艺术口授和行为的传承方式、民众积极参与的传承途径和原生态的民族生活背景等特征。本民族青少年是重要的传承人才资源,具有很大的优势,要从本民族内部激发青少年以本民族艺术文化为自豪,积极管理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四)建立艺术管理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公平合理的待遇是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建立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并从劳动保护、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保障,营造出留人、引人、用人的好环境,从而避免人才的流失。一是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以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待遇、优良的环境吸引、留住艺术管理人才。二是根据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果为主要标准,去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三是积极为艺术管理工作人员提供继续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提供其发展机会和空间。(五)落实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及保障各级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艺术管理的主管部门,要落实艺术管理优惠政策和保障专项资金到位。要加大对艺术管理工作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保护资金以及结合实际发展环境适时做出政策调整,以有力的保护措施来促进艺术管理工作和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吕艺生.艺术管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曹意强.艺术管理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4]余丁.艺术管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6]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威廉•伯恩斯.艺术管理这一行[M].台北:台湾五观艺术管理有限公司,2004.
[8]周欣、李霞等.世界古典管理学家管理法则全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9][美]里奇•格里芬.管理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10][英]托尼•莫登.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文化艺术概论范文5
〔关键词〕动漫概论 教学内容 创新 设计
国内很多院校在相近的学科中开设动漫专业,《动漫概论》是动漫专业必修的入门课程,学生从非专业向专业过渡转化的课程,教学应该从理论讲授到理论应用,培养兴趣与提升学识对于学生同样重要。近些年,在各种教学模式改革中专业教师的自我实践证实很重要,如何立足于实际进行专业教学,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创新理论教学。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完善了动漫相关的产业政策,在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当代动漫教育从技能素质的角度培养既懂管理又懂制作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很重要。
一、《动漫概论》课教学内容创新设计概述
专业教学是学科知识、方法、思路等的传授,不是知识点的复述,与时俱进地创新专业内容教学尤其重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创新课程教学。老师如何教授该课程应该有一定的规律和体系,改变传统考核思路模式,专业教学强化学生通过理论分析问题、对接实践的能力,理论和技能同样重要。新的《动漫概论》课教学知识点设计建立在大动漫范畴基础上,以产业为目标,从理论到理论完全不能适应本校实际,动漫理论应来自于理论实践教学和技能实践,动漫专业建设与本地区产业紧密联系。文化产业――动漫教学――专业建设,从实践到理论再实践,课题或者项目驱动理论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动漫概论》课教学包括学科本体与文化知识。首先,《动漫概论》教学必须在观念和资料的准备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教学内容增加人文学科知识,动漫作品注入文化元素,吸收最新的文化及其产业成果应用于教学,这对于初学动漫制作人员全面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很重要。了解中国文化产业与动漫的现状,教学内容增加相关的知识点,如文化产业理论。以学校的学科特色为出发点,加强动漫专业建设,以创建特色专业为目标,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和企业需求,拓展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动漫概论》课教学内容常见问题
近年来,《动漫概论》教学主要存在脱离时代的发展语境、忽视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论述等问题,具体来讲:1、《动漫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许多机遇与挑战,诸如,技术、文化、需求、时代、产业等,动漫教学很难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对于入学考试文化成绩不高的学生很容易枯燥乏味,学习的乐趣在于循循善诱,理论教学没有与实践结合,教学效果不理想!老师教学如同一个演员在舞台的“表演”,逐步改变“自我娱乐”式的教学模式,促使本学科的深入发展。2、新的时期,按照传统动漫的工艺与技巧解释动漫概念已经不符合现实状况,只能在《动漫史》中出现了。新的工具、技能以及表现方式开拓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大胆的实验创新精神。动漫制作涉及的材料很多,媒介和材料的多样性给动漫创新开辟了广阔的视域,如定格动画可以把材料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方向。如今,传统媒介技术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数字技术促进动漫艺术应用的发展,尽管有的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增加了动漫创作研究,这也很容易把《动漫概论》教学引向作品鉴赏。3、许多《动漫概论》教材的知识点依旧在动画部分,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媒体行业日益重要,动漫教学应向相关专业延伸与拓展,诸如游戏、漫画与动画的关系。我们在教授新的知识点总是存在着概念、范围、类型、特征的思路,忽视漫画、连环画、游戏、动画的联系,数字动漫产业的相关论述极少,甚至没有;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以偏概全”现象,不同版本《动漫史》与《动画概论》内容不分,有教材甚至认为:动画就是文化创意产业。4、由于学科背景、授课时间等差异,纵观国内各种版本《动漫概论》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对于知识点侧重不同,造成了学生对动漫应用与理解的形形差异。也有老师认为:以老师的学识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大纲、授课内容和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种思想和观点都应有,认为理论学习应该是“百家综合或者争鸣”,而“放养”学生,任意组织内容进行授课。
总之,教学内容应该有系统性体现动漫学科特点,教学方式不能太死板,也不能完全任由老师自由发挥或者取悦于学生,最好能够体现大师风骨!当然,教学内容也不能是简单的说教或者读课本上知识点,这样做会失去理论对实践的意义!
三、《动漫概论》课新增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从动漫艺术本体入手,诸如概念、技术、设计、叙事、流程、审美、功能、时间等动漫语言,了解动漫艺术风格,针对性明显、创新性不强。动漫学科特点与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假定性、视听性相似。笔者认为新增教学内容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后现代艺术。当代社会审美思潮多元化,个性需求多样性,我们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它,既不盲从也不随波逐流,而设计应该以自然和人文为基石,动漫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必然受到外在因素影响,涉及广泛的艺术、社会和人文学科,后现代设计艺术还是比较人性和自由,后现代艺术吸收借鉴传统文化艺术,而表现出多元文化价值观,个性元素设计离不开动漫形象的实用价值。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艺术观颠覆了现代主义观,后现代社会是各种信息充斥的时代。后现代艺术不仅是艺术思潮,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如何创新发展的思路。艺术多元化促进个体精神的释放,突破了时代精神和传统艺术设计视域的压制,更加关注人的全部活动和情感世界,也有人借助大众文化和民间艺术表现力,实现艺术语言的革新,设计美在于表达作者内心真、善、美感受,实现产品应用价值,各民族文化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动漫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动漫创意融合多学科知识,随着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冲击,开发、建立本土资源以及数字表现体系,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创意设计新的产品。关注国内相关文化产业实践的发展,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成为新的生产革核心,各地区产业集群优势不断扩张,尤其省会和沿海开放城市通过新的经济力量培育文化产业形态。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各地年鉴和产业报告,了解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促使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产业政策转换为宏观调控的手段,面向大众消费的商品依靠文化创意力量获得发展动力,真正的动漫创意产业是产、学、研、销一体化,没有创新很难突破产业困局。
(三)工商管理知识。研究商品市场中销量好的动漫设计以及衍生品设计,以市场需求改变设计。经济的繁荣,艺术消费必然走向昌盛,艺术品消费促使新的创作动力产生,经济利益分配促使艺术生产进入良性循环。动漫艺术品设计、生产要适销对路,建立规范的艺术消费市场体系,艺术进入经济市场成为商品,专业教学需要资金运作、商业知识、管理等融入课程理论教学,如,产业集群、资本运营、生a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考核等知识。在衍生品的营销中城市、商业、工业、市场结合形成产业优势,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四)中国连环画与漫画艺术研究。连环画与漫画来源于绘画,既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精华,又能表现作者的艺术水准。中国连环画艺术叙事、表现风格多种多样,朴实、熟练的绘画风格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连续的故事情节画面与动漫分镜头有相似之处,如赵宏本、沈曼云、钱笑呆、徐宏达、顾炳鑫、刘继卤、王叔晖、贺友直、汪观清、华三川、程十发、范曾等连环画作品。研究国内外艺术大师的作品,绘画形式如何表现故事以及如何设计角色形象,这些形式对于当代的漫画与动画设计有借鉴作用,许多古今文化知识成为连环画创作的素材来源,人物和场景的绘制证明了设计与美术的渊源,因此,动漫设计可以借鉴连环画的画面设计。
四、《动漫概论》课教学知识点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系:1、动漫概念(动漫表现形式分类、动漫与游戏、动漫史上重要的风格流派、动漫创作素养),理论为主开展教学;2、动漫设计与制作流程,如果有条件可以课后考察动漫公司;3、原动画设计,可以进行角色形象临摹或者国内外动漫明星介绍;4、动漫语言学习,如文学语言、电影语言、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表演语言、数字技术语言,动漫语言在创意设计的重要性;5、中国连环画与漫画艺术研究,多研究中国连环画以及国内外的漫画作品;6、动漫产业与衍生品的开发(动漫策划与衍生品开发,了解动漫产品的推广流程,可以简单分析国内的动漫产品案例);7、动漫营销策略与市场运作模式(增加动漫设计策划、市场调研、营销与市场需求互相促进);8、文化产业与后现代艺术,如产业视角的动漫文化价值观;9、中国文化产业现状与体制,如国内动漫政策法规。以上教学内容专题和模块特点比较明显,章节知识点没有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模式排列,知识点内在的联系由小到大、由点到面,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学科视野。总之,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后,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都要有相应更改,以适应教学内容创新。
(二)进度。教学进度中各知识点也不能“照本宣科”地进行,课时应该有弹性,理想的教学时间是40至72课时,每周的课时量控制在4至6节,针对学生的差异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灵活应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布置课外作业增加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作业发现产业中的某些问题,体现理论的指导价值。
(三)考查。从文化产业的层面扩展动漫专业理论教学,其教学内容从教学实施、考核方式、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化,结课考查的方式也应该变动,通常理论课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这种做法的弊端是忽略了学生平时的练习和表现,最好是以综合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鼓励学生围绕技能应用自主学习。在专业教学改革中有学者尝试课程教学引入部分课题或者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还有学校以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破口,反思教学内容设计,笔者认为:依据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状况评价教学效果比较有价值,如参与设计、参加比赛,毕竟学科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总之,由于学校特色的差异,专业建设成果依靠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以及能力的大小来证明,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专业建设的不足,实现本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创新探索动漫人才培养路径,艺术探索走向文化产业,注重相关学科相互延伸与支撑。
文化艺术概论范文6
课题名称:
舞蹈艺术欣赏
—— 一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课程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文学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
我之所以会选择《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变化多彩的社会中,我们这些正处于毕业阶段的高师音乐系学生应多学习专业以外的多面知识,以不变应这万变的复杂社会。
虽然《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并不成为我们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课程。“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对舞蹈中各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音乐系不同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舞蹈艺术欣赏对学习舞蹈专业很有帮助,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构成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欣赏能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坐标,而且对舞蹈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变化万千的舞蹈世界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多看、多听、多鉴赏,因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更要成为我们音乐系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一、开头
⒈由学习者在《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引发我对学习者的调查;
⒉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于《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本身的几大特殊性所导致,分别是:
① 学习者——本系各个专业学生;
② 课程时间的安排——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③ 课程的性质——非必修(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⒈ 舞蹈艺术欣赏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⒊ 特别提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⒋ 从感知方面来谈欣赏舞蹈的三个层面 :
①形象感觉 ②体验想像 ③探究领悟
⒌舞蹈艺术欣赏的审美价值;
三、结尾
呼吁全系学生要用更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为什么《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得到重视?
2. 什么是舞蹈欣赏?
3. 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有没有关系?
4.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专业学习者有没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黄平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 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 选题,写开题报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 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3月6日——3月20日 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3月20日——5月10日 修改论文阶段;
6、5月10日——5月15日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田静主编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490-1999
[2] 汪流 《艺术特征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3] 科林伍德 《艺术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 选自《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文集》中黄小明著《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
[5] 宗白华 《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 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7] 于平著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
[8] 王宏建主编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