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范文1

前言

近年来,剖宫产初产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初产妇由于属于初次生产,对于生产的相关知识了解不深刻,没有办法做好某些事情。例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技巧、产后护理以及产后保健等。初产妇在上述方面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2-3]。因此,我院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1~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36±1.33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40.02±2.03周。观察组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2~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78±1.46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40.10±2.09周。两个小组一般资料的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行母婴床旁护理。

对照组:护理人员将新生儿送至专用洗澡房集中为其沐浴。产妇在住院期间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并且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以及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告知其产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婴儿护理方法。

观察组:为产妇选择安静、通风以及向阳的病房,可在病房内放置新鲜的花草以作点缀。护理人员需要将病房内的空气湿度以及温度进行调控。护理人员在接触产妇以及新生儿之前,需对手部进行消毒。在新生儿出生1小时之后,在产妇床旁为新生儿进行沐浴,这一过程让产妇及其家属参与,新生儿沐浴需遵循一人一盆的原则,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在为新生儿沐浴期间,需慢慢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讲解,告知其沐浴的正确顺序。在为新生儿洗头时,英将其身子进行包裹,避免受凉。在为其清洗臀部时应仔细查看其臀部是否出现臀红,期间耐心解答家属及产妇的疑问。在为新生儿沐浴后,观察其脐部情况,查看是否出现脓液或者发红的情况。随后为新生儿做好抚触工作,在为其抚触的过程中英注意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如果其出现烦躁的情绪,应立即暂停,待其情绪稳定后继续抚触,抚触期间,产妇与家属均全程参与,告知产妇及家属抚触的顺序,每天为新生儿抚触一次,每次持续十分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仔细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以及个人护理技巧等。对于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产妇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鼓励产妇多听舒缓音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以及新生儿护理技巧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我院研究主要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检验计数资料,假若P

2.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巧评分以及焦虑评分

法中加入人性化护理以及关怀。对初产妇而言,其对产后保健、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掌握较少,尤其是剖宫产初产妇,其不但需要面对产后身体修复问题,而且还需要面对婴儿护理问题,极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4]。母婴床旁护理,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来对产妇进行相关新生儿护理技巧进行教学,并能够适当缓解产妇产生的负面情绪,该种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此外能够根据产妇之间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我院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发现,对剖宫产初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产妇对婴儿进行护理的信心,可防止产妇进入护理误区,从而能够缓解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5]。

由此可知,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巧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产生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唐江G.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5,2(06):117.

[2]杨沁源.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29-1530.

[3]刘永丽.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41.

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护理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模式逐渐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逐渐成为各大妇产医院所追求的目标。母婴同室主要是将新生儿与母亲放在一个房间进行护理,并且产后的所有时间都是母婴一起生活,由母亲按照要求进行喂养、洗澡、穿衣和睡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的成长,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了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186例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93例分娩孕妇,其中对照组中93例产妇,年龄在23~42岁,平均年龄为27.8岁,剖宫产孕妇50例,阴道分娩孕妇43例,新生儿的体重为3.2~4.1kg,平均为3.75kg。实验组中的93例母婴,年龄在22~40岁,平均年龄为26.2岁,剖宫产孕妇50例,阴道分娩孕妇43例,新生儿的体重为3.1~4.3kg,平均为3.8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母婴采用的是传统母婴分离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工作都是由母亲一个人来完成。实验组中母婴采用了新的护理理念,即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教授分娩孕妇对于新生儿的喂养技巧,指导她们如何采用正确的喂养姿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从而避免出现皲裂现象。同时还要求孕妇对新生儿的呼吸、脸色、啼哭以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且要做好相应症状的预防措施。由于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这时就要求保持室内温度均衡,不要过热或者过冷。在新生儿休息的时候保持其侧卧姿势,从而避免奶水溢出发生窒息现象。而且在每次喂奶的时候,要求孕妇对自己的双手和进行清洁,避免新生儿出现感染现象,并且将哺乳的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为宜。每次新生儿哺乳的量也要因人而异,通常需要喂养到新生儿停止哭啼为止。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极易导致受伤和感染,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定期对新生儿的肤色进行观察,如果新生儿出现感染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孕妇出院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产妇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对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许和处理,其中的数据使用了x±s的方式来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实验组母婴在分娩1w之内的喂养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她们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如今,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内容主要包括脐带护理、沐浴护理等,并且所有护理操作均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来完成,而且新生儿的父母及家属几乎是看不到护理过程的,这难免会使其产生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增大了对新生儿护理模式的挑战,逐渐发展起来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深受孕妇及家属的青睐。

对于刚做父母的家长而言,面对新生儿的时候通常会束手无策,对于相关的护理措施一窍不通,更不用说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皮肤护理、脐带护理了。自从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出现,将对新生儿每天的护理工作都放在孕妇及家属的身边来进行,这时孕妇及家属可以亲身了解和掌握个各项护理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边操作边给父母进行示范和讲解,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孕妇及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要点,而且孕妇还可以亲身体验护理的乐趣,从而为出院后的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孕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加强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推广,可以有效的提高孕妇及家属对相关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为孕妇的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娩孕妇由于产后会存在宫缩痛、疼痛、缺乏对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她们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的心理情绪。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孕妇在产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所以,医护人员要想办法帮助分娩孕妇进行相关角色的转变,带着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眼前的所有事情。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开展,增加了护理人员与分娩孕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孕妇所不理解的地方,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孕妇很好的进入母亲的角色,而且还能够准确的帮助宝宝做各项护理操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本次研究中93例母婴同室护理均取得明显的效果,喂养及新生儿的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几率差异教大。新生儿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群体,而且父母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母婴同室护理可以让产妇及家属亲自感受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所进行的耐心护理,从而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足度和信任度。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所有产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都非常满意,而且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满足度有所下降,为91.40%,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产妇的康复和满意度产生影响,而且护理人员在与产妇及家属进行交流时,也可能涉及到其它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沟通技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1~3]。

综上所述,实施母婴同室护理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孕妇转变角色,消除内心的恐惧、焦急心理,而且还能更好的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进一步督促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技巧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以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詹园园.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筛查769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8(33):94-95.

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62-02

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照顾和有效的健康教育[1],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只是口头宣教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标准化的病人照顾模式[2]。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有效地满足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我院产科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产妇进行全程、连续、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11月我院产科正常足月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产妇本人及家属均为非医务人员,产妇为足月单胎初产,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过少或者过多、过期妊娠以及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按照入院顺序将10月住院分娩产妇60例作为实验组,将11月住院分娩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平均年龄(25.50±2.88)岁,住院天数(5.45±1.48)d;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6.72±4.02)岁,住院天数(5.48±2.30)d。2组产妇在年龄、孕次、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根据产妇健康需求制定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路径表,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责任组长和护士长在产妇出院前进行评价。产科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1.3 评价指标

1.3.1 健康教育知晓率 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调查表,内容有母乳喂养知识、产褥期保健知识、新生儿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技巧,分为完全掌握、掌握、一般、未掌握4个等级。其中完全掌握、掌握记“掌握”。在产妇出院前1天由护理组长或护士长发放,提问知识相关内容,产妇对知识点进行复述,评价掌握情况。

1.3.2 护理服务满意度 采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请产妇填上最满意和最不满意护士。该表和健康教育调查表同时发放。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P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于减少同一病种的不同病人、不同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差异,降低医疗成本[3],是一种新的护理标准化模式。健康教育路径是健康教育的计划表和时间表,提示护士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4],从而使产妇在住院期间得到系统的、动态的、连续的、有针对性的专科健康教育。产科健康教育路径不仅使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有明确流程,同时也使产妇接受到系统化的教育,在短时间内产妇就能真正掌握母乳喂养、产褥期保健、新生儿知识,使产妇尽快掌握自我护理和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

3.2 通过开展产科健康教育路径,护士的工作角色得以扩展,增加了护理实践的主动性,不但满足了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渴求,还得到产妇的认可和尊敬,护理工作价值得到认可,使护士获得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

3.3 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年轻护士,有了路径的指引,减少因年资低、经验不足造成的低效性宣教,防止由于工作繁忙而造成的健康教育的遗漏,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健康教育路径的开展,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都受到护理人员热情服务和耐心细致的健康指导,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规范了护士的健康教育活动,满足了产妇健康需求,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践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体现了爱婴医院“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刘莉花,郝建霞.自然分娩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产科健康教育效果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J],2012,18(28):3403-3405.

[2] 盛文佳,金可可,费宏玮,等.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改进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18-20.

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新生儿;优质护理管理;疾病;满意度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朝着优质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优质护理管理的核心在于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躯体和精神上的满足,对于降低护患纠纷并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新生儿70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优质护理管理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新生儿平均年龄(25.1±3.1)天,体质量(3.0±0.4)kg,包括剖宫产13例、自然分娩2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新生儿平均年龄(26.3±4.7)天,体质量(3.2±0.7)kg,包括剖宫产14例、自然分娩2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管理,方法为:(1)协助母亲转换角色,对于初产妇而言,胎儿的降生意味着人生角色的转换以及责任的增加,由于缺乏经验多会出现恐慌、焦虑、担忧等负面心理,因而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干预工作,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其诉求并对其提出的各类问题予以全面的解答,并详细告知其新生儿的各类情况,以舒缓其情绪;(2)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分娩后,要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但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新生儿属于感染的高发群体,因而各项护理操作均必须严格落实无菌原则;其次,要详细记录新生儿的大便颜色和量,并鼓励产妇尽早进行母乳喂养,以帮助新生儿建立正常菌群;再者,做好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工作,护理人员可遵照医嘱对采取光照疗法[1]予以干预;(3)舒适护理,有研究资料证实,及时调整新生儿的能够有效促进其新生神经行为的发育[2],护理人员在安置新生儿时首先要选择柔软的床单,指导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时,使用柔软、刺激性小的毛巾对新生儿进行包裹,该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新生儿进行包裹时应尽量让其双手够接触自身面部;(4)健康知识宣教,通过问宣传手册或讲座的方式,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关于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并对其提出的各类问题予以解答,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进行解答时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以免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在院期间的各类疾病发生率;另以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比较两组新生儿家属对于期间所有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包括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量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疾病发生率比较

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2例,疾病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共发生皮肤感染2例、红疹2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疾病发生率为17.14%。组间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的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50,P<0.05)。

2.2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对于整个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29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对于护理服务满意25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85.71%。组间比较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98,P<0.05)。

3讨论

已有研究证实,科学有效的护理是降低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主要方式之一[3];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新生儿实施了优质护理管理,具体从产妇和新生儿两个方面着手,帮助产妇尽快的完成身份上的转变,能够减轻各类不良心理的影响,做好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监测则能够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疾病做好有针对性的防御[4]。舒适护理则从新生儿和产妇的主观感受着手,提升其舒适度进而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5]。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观察组新生儿的疾病发生率仅为5.71%,对照组的疾病发生率为17.14%,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程度严重的疾病,但就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随着护理质量的提升和产妇主观情绪上得到了满足,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同样占据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管理作用于新生儿护理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各类疾病的发生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殷秀珠,陈小荷,胡善荣,孙园,王思玲.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3,07:873-874.

[2]孙秀梅.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1:215-216.

[3]李媛,.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5:280.

[4]孙亚娟,马学芳.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7:245,249.

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范文5

【摘要】目的 探讨恢复期母婴同室对高危儿出院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398例恢复期高危儿随机分组,未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对照组,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干预组实行母婴同室,对高危儿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干预组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科的服务满意度。结论:对恢复期的高危儿开展母婴同室,针对高危儿出院后常见的护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指导其喂养、护理、皮肤感染的预防等,从而有效降低了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

【关键词】恢复期; 母婴同室;高危儿 ;发病率

高危新生儿是一组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新生儿,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为窒息、早产、颅内出血、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有较高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故这些新生儿需要专业的治疗及护理。但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缺乏经验和必要的护理知识,加之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部分高危儿在出院后不久(3-15天)因各种原因再次发病来院就诊。因此,我院对恢复期的高危儿开展母婴同室,针对高危儿常见的护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指导其喂养、护理、皮肤感染的预防等,从而有效降低了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恢复期的高危儿398例随机分组,未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对照组,实行母婴同室的高危儿为干预组。干预组198例,男117例,女81例,其中窒息35例,早产93例,颅内出血5例,低出生体重10例,高胆红素55例;对照组200例,男109例,女91例,其中窒息37例,早产儿89例,颅内出血8例,低体重儿12例,高胆红素54例。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干预组实行母婴同室(产妇和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护理(1)),对高危儿出院后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1 护理问题:

1.2.1.1 高危儿家属缺乏日常护理知识:(1)受多年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母亲睡觉时有搂抱患儿同睡的习惯;(2)认为室内不能通风,对患儿包裹太厚,保暖太严,导致体温过高;(3)对患儿哭闹表现焦虑不安。

1.2.1.2 高危儿家属缺乏喂养知识:(1)患儿母亲对母乳喂养不够自信,一是担心母乳少不够患儿吃(患儿住院,长时间母婴分离导致母乳量减少), 二是不能把握患儿吃好、吃饱的标准;(2)部分患儿对喂养方式的改变表现出不适应,家属出于担忧,不愿继续母乳喂养,甚至有少数患儿母亲认为哺乳会影响日后自身身材的恢复而拒绝母乳喂养;(3)配方奶配置方法不正确。

1.2.1.3 高危儿家属缺乏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1)缺乏预防皮肤感染的知识;(2)出现呛奶、呕吐等异常情况时缺乏应对能力;(3)高危儿保健知识匮乏。

1.2.2 护理干预:

1.2.2.1 传授新的育婴知识

(1)告知家长科学育儿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使之接受新的知识,改变传统观念,患儿睡小床,不要和母亲同睡。

(2)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室内保持22℃-24℃,湿度维持在50%-60%,高危儿着衣和包被以四肢暖和为度,体温保持在36℃-37℃。

(3)患儿哭闹是对来自体内或体外不良刺激引起不适的表现,若哭声响亮、婉转,间隙期面色如常,即为生理性哭闹,家长不必担忧。

1.2.2.2 传授喂养知识

(1)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不断鼓励母亲增加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帮助其提高喂养能力。母乳经济方便;母乳中含有较多免疫因子,能增强婴儿免疫力;通过母乳喂养能增加母婴感情(2)。嘱母亲应坚持按需哺乳,奶量以喂奶后患儿安静、不吐、无腹胀和体重增长达15-30g/d为宜。

(2)住院时间较长的高危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习惯了配方奶、奶瓶喂养,当改用母乳喂养后,部分患儿有不吸吮、吃奶少等表现,这属于正常情况。因为配方奶和母乳口感不一样,且人工喂养的奶嘴比母亲的易于吸吮,一般来讲,母乳喂养后1-2天患儿就会逐渐适应。因此,高危儿家长不必为此担忧,选择继续母乳喂养。

(3)若高危儿母亲确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配方奶进行喂养,并严格按配方奶上的说明进行调配。奶粉配置过浓会导致患儿喂养不耐受,甚至有可能发生坏死性小肠炎;奶粉配置过稀则营养摄入量减少,患儿出现生长缓慢,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奶孔的大小以奶汁流速连续滴出为宜。

(4)因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高危儿易发生溢奶,早产儿甚至会发生胃食道反流。吃奶后指导家属将患儿竖着抱起来,轻拍其背部,持续约2-3分钟,帮助患儿将吃奶时咽下去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来。另外吃奶后30分钟应将患儿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减少溢奶造成的误咽和窒息;早产儿床头抬高15°-20°,可减少胃食道返流的发生。

1.2.2.3 介绍疾病相关的预防知识

(1)教会家长正确的皮肤按摩方法,以增加皮肤抵抗力。保持高危儿皮肤清洁,洗澡时注意将耳后、颈部、腋下、肘窝、腹股沟、臀部、窝等皮肤皱褶处洗净,擦干;不要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扑粉,因这些部位的皮肤褶皱处不透气,加之患儿易出汗,潮湿的粉块刺激皮肤,增加了患儿皮炎的发生。重点加强对高危儿脐部的护理:每日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脐带未脱落前,每日用碘伏消毒一次,直至脐带脱落,完全干燥为止;要特别防止被尿液污染,以避免脐部感染。?做好高危儿会皮肤的护理,勤换尿布、会温水清洗(顺序为由前至后)、吸干,必要时局部涂鞣酸软膏。

(2)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每日给予足够的奶量和水分,保持大便通畅,否则有可能使黄疸再次加重。教会家长学会观察患儿大便的颜色、性质和量;对于肠蠕动比较弱,每日不能正常排便的高危儿,给予腹部按摩每日4次,必要时给予刺激排便或开塞露通便等处理。

(3)注意观察高危儿的面色、呼吸。喂奶时患儿若出现呛咳、呕吐、口周、面色青紫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喂哺,患儿取侧卧位,给予拍背、清除口鼻呕吐物等处理,直到患儿哭声响亮、面色转为红润。否则报告医生给予吸痰,吸氧等进一步处理。

(4)高危儿患以下疾病的可能性要远高于正常新生儿:脑瘫、智力低下、营养不良和视力、听力异常及运动障碍,轻则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重则导致终生残疾。一旦错过最佳矫治时机,将会造成终生遗憾。告知家长高危儿在出生后的半年内,需每月接受一次保健服务,半年后每两月保健一次,以便医生随时发现由高危因素导致的并发症。

1.2.2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高危儿出院后的发病率及发病病种的变化。

1.2.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危儿出院后(3-15天内)发病率的比较(见表1)。干预组采取母婴同室后,出院后(3-15天内)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组别例数发病数发病率(%)

干预组198 2311.61

对照组200 6834.0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 两组高危儿出院后(3-15天内)发病的病种变化的比较(见表2)? 干预组采取母婴同室后,出院后因喂养及护理不当而发病的病种均小于对照组(p

3 讨 论

3.1 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能量需求较大,母乳或现阶段母乳化配方奶所含的能量及营养素可以保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所需。而高危儿因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其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功能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喂养极为重要,更不能随意添加其它食品或保健品。同时由于其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采用合理的喂养方法及,可以明显减少高危儿由于喂养不当而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高危儿出院后发生肠功能紊乱、便秘等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有一例患儿在出院后第三天,家长擅自给患儿奶粉中添置了少量成人食用蛋白粉,次日患儿出现腹胀、呕吐来院就诊,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极差。

3.2 感染是高危儿病情突然变化及加重的重要原因。高危儿住院治疗期间,接受介入性诊断及治疗过程,免疫功能低下,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高度易感。而且胎龄越小、日龄越小,免疫及局限感染的能力越差,常可引起肺炎、败血症、脑膜炎。开展母婴同室,护士通过日常护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教会了家长正确洗手的方法和预防感染等相关知识,从而有效减少高危儿因感染再次发病的机率。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干预组因室内不通风、家庭成员交叉感染等因素导致出院后高危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比率较低。新生儿感染的另一来源为皮肤。高危儿尤其是早产儿皮肤娇嫩,角质层薄,毛细血管丰富,皮肤抵抗力低下,如皮肤护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皮肤完整性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糜烂、破溃、脐炎、尿布炎等(3)。干预组高危儿在出院后可以得到较好的脐部护理、皮肤护理、臀部护理,发生脐炎、脓疱疮等的机率大大降低。同时也减少了高危儿出院后因感染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及败血症的发生。

3.3 研究表明:大约有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4)。母婴同室期间,部分恢复期高危儿母乳性黄疸能被及时发现,通过试停喂母乳、定期监测、医学干预后得到缓解,同时由于患儿的家长接受了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依从性高,能定期来医院监测黄疸,及时发现胆红素波动情况,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干预。但并不能因此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

3.4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助孕技术的成熟,窒息、早产、先天畸形等的危重新生儿比率较前增加。高危儿常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这使父母无法确切了解患儿的生活。加之生育高危儿的母亲往往会有忧郁和罪恶感,接受高危儿需要特殊照顾观念常需一段时间。对恢复期高危儿开展母婴同室,鼓励父母参与照顾患儿的活动,如抱抚、亲自喂奶等。指导家长如何冲调奶粉、如何沐浴、何时预防接种,以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同时护士能及时发现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提供护理干预,提高了育儿水平,有效的降低了高危儿出院后发病率,同时也提高了新生儿病房的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梁淑芬,林晓枫,张晶,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中外健康文摘,2010,5(7):252-253

[2] 向丽,杜鹃,谢立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61

[3] 杨亚青,周静,白静。产后家庭访视中对新生儿皮肤的管理。中国医药卫生,2010,9:45

[4] 崔焱 . 儿科护理学[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8

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孕妇学校; 作用效果

怀孕、分娩和哺乳是女性一生中最重大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护理人员应为孕产妇提供保健知识和具体措施。孕妇学校教育是医院为了孕妇能够顺利的渡过怀孕、分娩及哺乳期而开办的对孕期保健、产时、产后的健康教育,使孕产妇从心理上与精神上作好准备[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母婴的影响,对2009年1~12月在门诊建卡的初产妇400名在孕妇学校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在门诊建卡的初产妇400名,按建卡顺序依次选取200例作为观察组,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年龄21~40岁,无明显孕期合并症,无生理、心理疾病。

2 方法

2.1 对照组方法 采取孕妇自愿接受孕妇学校培训,每周上课一次,四次为一周期,循环上课,专人授课并登记,配备VCD、图片、模型等。内容包括孕期保健与营养;胎教、胎动监测;产兆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护理。

2.2 观察组方法 督促孕妇按时上课并与家属一起听讲,采用孕校授课及一对一的咨询指导,讲解孕早、中、晚期及产褥期各项检查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心理支持。鼓励孕妇课后提问,相互沟通交流,安排她们参观产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澡间等,熟悉病区环境。培训母乳喂养姿势、挤奶、换尿布方法、新生儿沐浴、游泳等,观看分娩过程的录像,分发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对孕晚期的孕妇教会分娩时缓解疼痛的技巧,为孕妇和住院产妇搭设平台,让产妇亲身为孕妇传授经验,增强孕妇安全感,使孕妇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迎接分娩。

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孕妇产前产时情况比较(见表1)。

4 讨论

4.1 孕妇学校系统的学习提高了孕产妇孕期保健知识 大多数孕妇及家属对孕期保健知识普遍缺乏,认为怀孕后就什么都不能干;有的只重视产前检查,而忽略自我保健;有的只重视书本、网上理论知识,却缺乏分娩时配合的技巧及哺乳婴儿的技能,通过孕妇学校系统连续的学习,课堂提问、经验交流、个别培训、模仿操作和实地演练等,使她们有了正确的认知。从表1可见,观察组检查次数、产程配合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前健康教育能使孕妇按时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4.2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使孕产妇能正确选择分娩方式目前我国以初产妇为主,有相当数量的初产妇因缺乏正确的围生期相关知识,获得的只是从亲友或同事处听到的有关分娩的不良体验,由于恐惧分娩意外危险,错误地认为剖宫产是保证安全的最好方法,从而导致社会因素性剖宫产率升高[2];孕妇住院后对医护人员和环境的生疏以及一些产妇分娩时的吵闹声,致使她们情绪紧张、恐惧不安、缺乏信心等不良刺激均会使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从而增加剖宫产率。因此指导孕妇选择分娩方式十分重要。孕妇学校对孕晚期的孕妇要重点进行心理调适,提高孕妇心理素质,密切医患关系使之熟悉产科环境,增加孕产妇的依赖感和安全感,消除其对分娩的恐惧,使孕妇认识到分娩是自然的、健康的过程,剖宫产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合并症,还存在对女性生殖道健康和身体的远期影响。了解阴道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使孕妇对分娩方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以积极自信的心态进入分娩期。在分娩过程中积极、正确地配合各项检查,适时运用分娩技巧顺利完成分娩,减少剖宫产。从表2可见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产前教育使孕妇对分娩方式有了理性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了对自然分娩的的信念,从而降低了剖宫产率。

4.3 产前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了母乳喂养技巧、产褥期护理和新生儿护理方法分娩及角色的转变给产妇身心带来巨大变化,初产妇体力上的疲惫和疼痛,使她们不能积极有效的进行母乳喂养及对新生儿的护理。不合理的卫生观、不能适时的进行活动和锻炼是导致产妇产褥感染及子宫复旧不良的重要因素。从表3可见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产褥期护理,新生儿护理技巧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身心护理,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资料表明产妇良好稳定的情绪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增强,促进乳汁分泌[3]。因此帮助家属积极关心和护理产妇,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孕妇学校在孕晚期组织孕妇学习相关知识使产妇及家属有信心有技能护理新生儿,帮助产后母亲采取正确的喂奶、婴儿含接姿势,指导产妇产后康复训练及出院后婴儿的脐部护理等常见问题的处理,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疾病的发生,顺利渡过产褥期,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4.4 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孕产妇及家属的保健意识,增加了产科知识;还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扩大了医院的声誉,提高了医院的社会知名度。而以往孕妇学校的教育存在缺乏针对性,内容一般化,单向传授无互动,孕妇无积极性,又缺乏实践。目前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使孕妇产前、产时、产后均得到系统的个体化的护理,从而平安的渡过每一时期。

为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要求医护人员不断的学习,吸取先进单位的新经验,拓宽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孕妇学校活动的参与率。定期召开孕妇学校教师经验交流会,经常听取孕妇及家属意见,不断改进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整哉,杜稳侠.孕产妇住院期健康教育需求及施教对策.护理学杂志,2001,6(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