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范文1
1、企业财务风险
财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目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风险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解释风险含义。随着风险理论研究的深入,被普遍接受的风险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人们对对象系统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可能后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它也可以表述为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即:
R=f(P,C)
式中:R―风险;
P―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
C―该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后果。
2、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是指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而财务危机是由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所引发的。因此,全面认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准确界定财务危机是进行财务预警系统研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理论作为对现有管理理论的扩展,是一门专门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逆境现象、管理波动、管理失误的本质特征、成因机理和发生规律,研究如何构建企业管理系统的防错、纠错机制及建立避防失误、扭转逆境的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它将企业内的各种逆境现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来考察,在分析了逆境与危机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内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早期预报与预控的原理与方法,建立了用于监测、评价、预报企业逆境现象与危机现象的预警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企业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决策事务管理、技术管理等的具体预警模式和方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预警机制分析
1、财务风险的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财务活动中,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失性、收益性等特征。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表现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不为人们的意志所改变。我们只能通过某种技术或方法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却不能完全避免、消除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表现在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财务风险的损失性表现在财务风险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及获利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财务风险的收益性表现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如果处理得当,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财务损失的发生,还能取得较高的财务收益。
依据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因素进行综合辨识,然后在特定分析方法基础上拟定一个基本风险标准,并以此来估计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大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员充分利用各种经济、统计、会计和数学工具,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结合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种形式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和财务风险客观分析方法,前者主要依赖于企业主观因素,而后者主要依赖于企业客观因素。
2、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
(1)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性质。财务预警系统属于微观经济预警范畴,事实上它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它集预测与警示、排警于一身。首先要预测财务危机及可能的风险,然后将其以特别的方式警示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规避风险。
该系统作为经营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子系统,为企业改进经营决策、有效配置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财务预警系统具有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和灵敏性四个特性。
财务预警系统可以依据企业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等,从大量的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系列,运用财务管理原理和数量分析方法,测算出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使其成为我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的参照指标和指标体系。企业财务运行各影响因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预测和推导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
尤其是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寻求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一旦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中相关指标贴近安全警戒线,便可以及时寻找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危机。由于企业财务体系中各因素之间密切相依,存在互动关系,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财务预警系统的上述特性,使其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动态调控,将企业财务中不良因素解决在萌芽之中。
(2)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特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先报警。因此,它可以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在合适的时点上报警,使决策者提前作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切实可行、高效运行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需要。一个完整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包括预警机制的建立、指标体系的构成、预警方法的使用和防警排警的措施等四个方面内容。
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特定事件进行预测,根据各种财务指标的实际状况与企业制定的标准进行比照,如果发现企业的实际财务指标与预定标准不一致,就会发出警报,使管理者针对这些偏差作出决策。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对企业经营中的预警结果,发现财务指标的偏差所在,并通过分析找到影响这些指标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处理。先找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根本因素,再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正确方案和措施。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就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并在以后的经营中防止类似不利影响因素的再度发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进行。
三、企业财务预警的方法
企业财务预警的方法可分为黑色预警方法、红色预警方法、黄色预警方法、绿色预警方法和白色预警方法,每种方法中都包含了一套基本完整的预警程序。
黑色预警方法:依靠考察某一有代表性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性来进行预警。黄色预警方法:是一种由因到果的分析。利用反映警情的一些指标的指数来进行预警,需要对指标进行综合,经常用到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两种形式,把一系列反映警情的指标与警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处理,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分数预测警情程度,在统计预警方式的基础上对预警进行进一步分析。红色预警方法:其特点是重视定性分析。红色预警方法经常用于一些复杂的预警。主要内容是对影响警情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研究,最后结合预测者的直觉、经验及其它有关专家学者的估计进行预警。绿色预警方法:同黑色预警方法相似。白色预警方法:在基本掌握原因条件下用计量技术进行预测。
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
1、预警系统的目的性
预测与警示只是手段,排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是目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若要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实时且合乎企业需要的各种管理资讯系统,提供实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经营者应早日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作进一步分析判断,找出问题,用最恰当的办法将之解决,及时防止财务恶化。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出现。
2、几个预警系统的制定方案
(1)在财务危机分析清楚后,要立即制定相应的预控、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为此我们可以设立企业预警部实行预警管理,将财务预警组织作为企业预警部的一个分支。将财务预警的职能和其他方面预警的职能全部交给一个单独的预警部来执行,有利于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总体把握。
(2)在财务部门中设立财务预警分析员的工作岗位。这种模式对财务预警分析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了专门的分析员,财务预警工作可由财务部门直接开展,因而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可靠的财务信息作为预警分析的依据。
(3)由企业的某些除财务部以外的职能部门(如审计部门,安全部门)承担财务预警工作。这种模式有利于将财务预警与企业的内部审计或安全管理结合起来,并能保证预警工作的独立性和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
(4)财务预警系统要在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上的功能,需要建立起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计算机的自动性,它还可以为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提供“标杆”的作用。
(5)企业可以在面临不正常的经营波动和财务危机的状态下设置临时性的机构,如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财务预警咨询小组、领导小组等,其成员由临时从主要职能部门中抽调的负责人或有能力的人组成,因为这些管理人员对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及过程非常了解。
3、达到的预警效果
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可以在对大量资料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经营波动或财务危机征兆。这个信息系统还应能提供及时完整的经营资料和数据,使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能以实际经营状况的数据体系,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还要配备专门的人员实施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及反馈的职能,并为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范文2
【关键词】 财务安全; 预警; 风险; 防范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市场的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加之决策者素质水平的影响,使得风险成为客观存在。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当各种不测风险发生后,最易遭受侵害的显然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因此,建立财务安全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方法
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问题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类指标分析:
(一)资产变现能力
资产变现能力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现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转化为现金,或变现能力低,企业不仅无法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更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其中,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流动资产可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以便用来偿还流动负债。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流动资产包括了存货,存货的积压会使流动比率增大,而实际上存货的积压降低了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可用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二)负债状况
企业的总资产是由负债、国家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三部分组成的。企业的债务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一般可用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衡量。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状况和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说明用资产保障债权的程度越高;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的开支需要。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有较大的支付利息能力;反之,则说明其负债过度或盈利能力太低,企业可能面临着财务危机。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净收益+所得税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三)资产使用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越好,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越好。资产使用状况可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综合反映了企业产品滞销问题。该指标值越大,存货变现能力越强,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越好。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四)盈利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长年亏损,那么不但无法向国家缴纳利税,而且终究会耗竭国家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丧失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利用以上几类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破产风险的大小。另外,还可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以上指标得出一个具体的企业财务状况值,从而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由长期因素造成的。进行财务分析时,企业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进行比率分析,即利用财务报表中的常用比率对这些比率进行长期跟踪并特别注意这些比率的变化趋势。二是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预测企业生存风险的一种补充。预防与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一)盈利能力
预测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1.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综合评价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应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对于企业来讲,如果该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则表明企业在商品劳务市场的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劣势地位,会导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生危机的连锁反应。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2.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受销售收入和成本两因素影响;销售收入越大,成本越低,则企业的获利水平-销售利润率越高。在此要特别关注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因为只有当应计现金流入量成为实际的现金流入量时,才表明销售收入的真正实现。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
(二)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反映这个基础是否牢固主要是看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合理则财务风险低,从而就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一般在稳定性预测时常用的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对流动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权益比率以及负债权益比率等。
(三)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使企业拥有大于其产权的资产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借款和其他方式增加资本。只要债务成本低于这些资本投入的收益,财务杠杆就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但是,财务杠杆也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与企业的权益不同,企业借债事先就已约定了付款条件,如果企业到期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下列比率可以用来评估企业财务杠杆所产生的风险程度,在评估企业本期债务风险时很有用。这些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四)活力性
活力性指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活力越高,企业各项资产的新陈代谢也就越快,企业的经营效能就越好。预测活力性的常用指标为: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另外,通过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可揭示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
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非付现营业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以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做出深刻的检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三、企业财务安全运营监测
由于企业的现金能反映市场因素变化及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不同阶段的财务报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随时揭示出企业现金运转的状况。因此,企业在其经营期内是否面临着生存风险可以通过比较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而直接观测和度量。在企业内部,应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为基础建立财务风险的监测系统。
具体企业可建立如下指标,以对其财务运转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进行监测:
(一)现金流量指数
现金流量指数=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或估测企业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在这里,现金流入既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也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此外,还有其他来源的现金流入;同样,现金流出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包括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以及其他方面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一般而言,如果现金流量指数大于1,即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表明从整体上讲,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
(二)营业现金流量指数
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入量/营业现金流出量
营业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整体现金流量的构成主体,营业现金流入对相关流出的保障程度,是整个现金流量结构稳健的前提。因此,在从整体上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对其中的营业现金流量状况做出更加深入的分析评价。如果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有着良好的现金支付保障能力基础;反之,当该指数小于1时,就意味着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甚至处于过度经营的危险状态。倘若企业营业现金流量长期性地处于短缺状态,必然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境地。
(三)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增值税)/(增值税
+所得税)
对企业而言,纳税现金流出呈现为一种“刚性”特征,几乎没有任何弹性可言。亦即企业一旦取得了账面收入与账面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保障,都必须严格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如果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比率小于1,企业就不得不通过借款甚至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的现金支出进行弥补。这不仅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势必将会对其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应尽可能使该比率大于1。
(四)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
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必需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额
随着使用或时间的推移,作为创造营业现金流量的物质基础,如机器设备等的功能效率会随之损耗,如果不及时加以维修或技术改造,必将危害企业集团的营运能力基础,以致未来无法维持当前水平的营业现金流量能力。因此,当企业取得了营业现金净流量后,必须拿出其中一部分现金,作为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所必需的资本性支出,包括大修理与技术改造等。除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外,因存货积压和不良债权等项原因,也会导致有效的营运资本出现短缺情形,这同样也需要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中加以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再生产顺利进行,并确保未来现金流量能力至少能维持在当前的水平上。该比率小于1,表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水平不足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当该比率大于1时,表明所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不仅能够为简单再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有剩余能力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对其他方面的现金需要发挥贡献作用。
(五)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
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营业现金净流量-维持性资本支出)/到期债务本息
该比率意味着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在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并满足了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要的追加性现金支出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水平,亦即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对偿债的贡献能力。该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该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假设比率为0.55,到期债务200万元,表明企业拥有110万元的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贡献程度为55%,其余90万元,即45%的到期债务只得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六)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自由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营业现金净流量(总额)中,能够用来支付额外债务、普通股利或进行其他工程甚至高风险项目投资的那部分现金流量。用公式可表示为: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必要追加资本性支出-到期债务利息
×(1-所得税率)-到期债务本金-优先股利-优先股票赎回额
由于企业实现的营业现金流入量业已满足了纳税、维持性资本支出、偿付到期债务本息以及优先股利等,即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基础等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对所剩余部分,即自由营业现金流量,企业便有了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多大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七)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
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是考察企业现金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辅分析指标。在总量上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只是表明企业对包括偿债在内的各项现金支付需要,在总体意义上的现金流入保障能力,但这并不等于不存在结构性的现金支付能力短缺。因此,在对现金流量总量水平考察的基础上,还应当从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期限结构上予以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宜的财务对策。具体可设置如下两个指标:
现金短缺率=现金短缺额/现金流出总额
现金余裕率=现金余裕额/现金流出总额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必须立足市场,强化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制定出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我国国情出发,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二)避免盲目举债扩张
国家鼓励优势企业兼并或收购劣势企业,也鼓励企业发展多元产业,这无疑是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消化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但是,切忌为了扩张将现有资产特别是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采取评估升值的方式,人为降低负债水平,去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那么,企业应该在什么样的负债水平下才可以举债扩张呢?从经济理论上讲,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以50%为界。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负债水平受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影响,要使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企业举债扩张以后总体资产负债水平以不超过70%为宜。只要企业经营者牢牢把握住这个负债比率,就能从总体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三)提高投资回报水平和加速投资本金回收速度
企业为了发展壮大或者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负债总水平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或投资新的经营项目,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经营者在进行技改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项目论证,切忌主观臆断甚至赶时髦;其次是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企业不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再次是新项目的投资本金一定要在预期内(甚至提前)收回。唯有如此,企业才不会因技改或新项目的投入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四)有效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提高资产变现能力
要使举债经营的企业能够按期还本,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使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因为流动资产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能够变现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应该归还的债务。这两项相比较,流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强。此外,企业经营者还要把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之后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由此可见,治理的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举债经营的企业按期还本、降低举债风险的必控指标。因此,企业经营者应随时加强对必控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加速企业变现能力。
(五)提高资金运行速度,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企业经营者除了控制资金投量,减少资金占用外,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加速存货和应收款周转,对于税大利小或者负债水平临近警界线的企业尤为重要。这类企业,一旦不能在预期内销出存货、回笼账款,或者回笼的账款不足以支付当期成本费用、税金、利息时,企业只有增加举债来交纳税金和偿还到期债务。这样,企业不但增加财务成本,还会因负债增加而步入财务危机的恶性循环之中。
(六)谨慎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企业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在自身不具备到期偿还债务本息能力的情况下,才向外寻求担保。这些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或者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本息时,担保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负责偿还被担保人的债务本息,给担保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增加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82-320.
[2]廖力平.企业经济决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217-219.
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范文3
摘要:财务风险预警是现代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创建企业管理与内部控制理论的需求。面临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本文阐述了建筑企业当前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构建起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并探讨了相适应的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筑企业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层出不穷的行业环境风险,引发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日益复杂多变。建筑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具有投资大、涉及广、建设周期长的特点。贯穿于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使得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更为严峻与迫切。
一、建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风险”在财务管理学上被定义为事物未来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所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财务结果与预期产生偏差,形成经济损失或取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有:
(一)筹资风险
建筑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以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筹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结构不当,导致项目定期的利息费用支出高企。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也比较严重,负债管理不科学,银行及其他机构的贷款不断堆积,企业负债累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的问题严重。过多的债务融资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银行信贷利率提高或者供应商的追债时间提前,就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新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风险
由于建筑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为保证正常运营开支并尽可能的弥补工程项目的不足,多数建筑企业会寻求投资活动以获取收益。建筑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一是投资工程项目,包括投资BT、BOT和EPC 项目;二是股权和债权投资。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股权债权投资,都有财务风险隐患。例如,BT 投资项目不能按期回购,BOT项目无法获得预期收益,利润率远低于建筑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长短期投资收益的难以控制和兑现,会造成投资的无效益,引起长期挂账,清理不及时就会引发建筑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找活难,赢利难,收款更难”,资金回收风险主要就是指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一方面,建筑工程需要一定的施工周期,各单位之间通常按月办理结算,这使得建筑企业不得不先期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物力。另一方面,有些业主没能严格履行合同,把资金挪作他用或者根本没有充足的结算资金,假借各种理由拖欠建筑企业工程账款,引发大量的呆账坏账风险。这种业主把自身的投资成本和风险转嫁给建筑企业的市场行为,使众多建筑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财务风险,极易造成债权的损失。
(四)收益分配风险
建筑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也面临着风险。其一,确认风险。由于通货膨胀、汇率变动和会计信息失真等因素影响,建筑企业有可能少计成本多计收益,造成营业利润虚高,增加企业的纳税金额。其二,分配风险。部分建筑企业的预算体系不健全,缺乏财务资金的统筹规划,工资调整、利润分配与企业当前资金的实际状况缺乏联系,这往往造成对投资者收益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把握不当。若货币资金大量对外分配,造成企业背负巨大的资金成本,必然会大大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一)预警体系的总体设计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有效预知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效果。首先,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需求,统筹规划选择适当的财务预警指标和预警方法,做好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总体设计。同时,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设计落实,还需要建筑企业建立健全预警职能机构。预警职能机构不直接插手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独立开展分析工作,保障财务风险预警的日常化与持续化。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
1.外部非财务预警指标
(1)国家产业建设。国家产业建设的投资结构与规模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对建筑行业的需求状况。
(2)经济政策风险。在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中,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冲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
(3)行业竞争风险。建筑行业本就“野蛮生长”,加之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使得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上行压力。
(4)市场风险。建筑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这可能会造成建筑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的不稳定。
2.内部财务预警指标
(1)偿债能力指标。从资产存量的角度来看,企业破产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负债账面价值,其实质便是净资产为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过度举债便成为引发企业财务危机,进而导致经营失败的直接原因。由此,偿债能力是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预警的首要指标,建筑企业可选择的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2)盈利能力指标。企业的盈利能力除了直接体现在利润的高低、利润的稳定性和增长情况之外,还通过实现利润与企业的资金占用、资产周转和收入的关系反映出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建筑企业应重视盈利能力在内部财务预警分析当中的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反应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3)营运能力指标。企业获利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使用企业的有效资金。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就是运用各项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是衡量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财务指标。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营运能力预警指标应选择: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率和资产现金回收率。
(4)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表明企业未来发展的速度与趋势,发展能力分析是对企业拓展经营能力的分析。以此判断企业通过逐年收益增加或其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扩大经营的能力,也可分析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趋势,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建筑企业可选择的发展能力财务指标包括: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
(三)预警体系的运行机制
在构建起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后,还需制定相应的运行、预防和处理机制。当出现超过或低于财务预警的指标数值时,预警职能机构应根据财务指标所代表的风险内涵,及时分析判断,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出现财务危机。例如,当期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预警指标值时,表明企业应收账款回款过慢,资金运转吃紧,企业将面临的财务坏账风险。
(四)预警体系的后续管理
财务风险预警是一项动态的管理过程,后续管理既可以保证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还能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财务目标变化,适时地对预警体系的指标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预警体系的后续管理工作大致包括:日常预警维护,保证预警体系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畅、共享及时;财务数据、指标体系和预警临界标准的及时更新;数据库安全与升级,保障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稳定有序。
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建筑企业融资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融资管理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建筑企业应加强融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首先,建筑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合理配置企业的信用资源,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从正规的商业银行和信贷机构获得资金贷款,远离非法集资,防范次生风险。另外,建筑企业应从整体经济效益出发,本着约原则,加强融资预算控制与过程管理,优化融资结构,控制信贷风险,降低资金成本。
(二)改进财务预算控制机制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需要编制全面预算计划,包括投资预算、经营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等,经企业预算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董事会讨论通过,再下达给各单位部门贯彻执行。同时,财务预算控制机制更是一种动态管理过程,除了财务预算的事前编制外,事中可以与企业的回款情况、费用支出等进行对比分析,制定例外的预算控制措施。事后通过与本年度经营业绩的分析对比,更可以与各部门、员工的年终绩效考核相联系。
(三)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包括财务风险的征兆分析、成因分析和治理对策模块等。首先,建筑企业有必要建立一支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队伍,组建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与此同时,要制定财务风险管理计划,为企业各部门应对财务风险提供蓝本,明确各级管理者、团队、业务单元在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中的职责与行动步骤,使建筑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能够快速反应、迅速决策。
参考文献:
[1]裴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分析[J].特区经济,2006(06).
[2]赵为夫.试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总会计师,2009(03).
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范文4
[关键词] 新形势;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表现
财务风险是指财务问题和风险融合在一起,是构成经济风险的一个主要成分。在现代财务中财务风险是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领域,主要表现在已下几个方面:
财务风险是一种具有预知能力的可能。主要是说明财务风险能够有据料到风险程度,如果对风险不能够进行准确的评估和了解,不能化险为夷,就不能减轻风险所带来危害和必不可少的损失。具体来讲,人们在做某件事情之前,都要对这件事进行最坏的打算。通过这些方面,才能对风险有所了解,并能测量风险程度。若用开率来表示,表现结果就是概率分布特征。
财务风险与风险的报酬是直接联系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报酬成正比的关系,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好的报酬总是要伴随高风险的财务。所有报酬的取得,都有相对应的风险需要付出,风险和报酬具有替代效应。财务风险,实际上就是预期的收益与实际的收益的变化差异及其概率。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的主要问题。它在企业财务的重大决策中位于主要地位。企业财务的决策主要包括筹资方面、投资方面、股利方面、资产重组四个方面。企业财务在决定过程中,不可以与财务风险的方向相反,一旦与财务风险的方向相反就会导致财务决策的组成部分失去依靠。例如:企业在筹资决策的过程中,包括筹资方式,发行股票多少、债券等筹资方式进行选择,对筹资费用挺进行合理的考虑以及对财务结构方面和资本内容都应将财务风险的知识运用其中,进行比较、权衡利弊。再者说,从企业投资决策的这方面上来看,企业应全方位寻找优秀的配置,它决定一家企业在资产如何利用才能是资产总值有所提升,其中既包括企业资产的预算和企业资产的长期计划,企业在长期内的投资应达到怎样的水准,这些都必须遵循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的分析理论。再或者说,公司的良好决策和资产重组决策,涵盖对股利的发放和股利金额的多少,应该用怎样的发放形式,怎样安排合理的股利政策,及其资产重组中对资产内容应该怎样的选择,对资产重组状况进行剖析。这些都应该围绕报酬与风险中存在的交换定律来加以比较和了解。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企业是在委托关系上产生的,现代企业关系包括由各种委托关系。它包括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人之间以投入资金的比重来保证资金的增值为目的非委托关系:债权人与经营者两者之间为了达到母的为依据的委托关系;以及企业经营者与企业结算单位负责人两者之间,以此来达到委托对象的目标的关系。相关部门负责核算的人作为对象的关系。在企业中相互关系之间有能够决定和企业利益的基本因素,因此这也与财务风险之间有着重大关系。在关系中委托方尽可能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将预期效果全权交给方并与方达成一致签署合约,用这种签署合约的形式来确保预期的效果;方也应该接受委托方的监督与制约,以此来到对委托利益的承诺。在企业的契约分析中,企业契约有病不完善的特点,在不能硬性规定所有成员的义务和权利。信息的不平等性也是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委托关系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委托方为了使双方的利益纠葛降到最低、减少风险和成本、提升了的效益、限制方面对委托方的不正当利益行为而采取多方面的防范措施。但由于委托方对行为的信息掌握的不完善,因此也足以说明由于信息不平等的问题存在的可能性,人运用信息资源但却不能以牺牲委托人利益为前提,为自己谋利的行为,这是委托中必然存在的道德风险的问题。
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辨识
当下我国的企业产生的财务风险有许多不同的因素,有企业的外部因素,又有企业自身本来就存在的其他因素,并且不同的财务风险的背景下形成的原因也大有不同。在现实工作中,我国仍有许多企业的财务员对治理财务风险不能够进行正确的认知和了解,缺乏全面的了解意识的风险意识。
1.财务决策失策
财务决策缺乏实质性的指导会使决策的失误率有所提高。在投资行为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认识的不够全面和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与决策有关的信息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透侧以及决策者能力过于低下等原因,这些情况会使决策失误的现象频繁发生。财务决策失误也会导致投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投资目标,所投资金无法按规定时间收回,企业的财务风险更具有挑战性。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与上级企业之间的联系,在资金管理和收益效果安排等多个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会导致企业资金利用率下降,资金流失现象严重,企业财产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企业资金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企业债务资金所占大小超过预期。资金构成主要是指在企业所有资金的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所占比重。企业赊销所占比重大时,这时候就应该提高对收账款的约束。就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大部分市场逐渐变化为买方市场,企业产品存在销售不出去的可能性。要想增加企业的在市场上的销量,天公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大量企业采取赊销的方手段进行产品售卖,导致企业收账款的有所提高。同时,因为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没有进行充分了解造成收账款失控,影响企业资产的流通和发展。
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1.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与企业各种长期的筹资比例和构成情况有关,从一般的理论上来讲,企业的综合资本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综合资本低率低,那么资本结构就越佳,财务风险也就越小。如何实现一个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并且能够让融资风险和成本达到相互配合的作用,是一个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我国的企业目前正在朝着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迈进,适当地调节负债水平,不仅要对负债经营充分利用,从而或许杠杆收益,同时还要防止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决策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根据具体的生产经营状况对未来的资金合理预测,通过成本计算的方式,对筹资方式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利弊与成本,让企业的综合资本达到最低,从而获取最佳的资本结构。
2.提高财务管理的决策水平
关于财务管理的决策正确性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的成败,所以根据经验来进行决策、根据主观意识来进行决策会大大地增加决策的失误性,在财务决策方面需要科学和合理的手段来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企业必须在财务管理上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从本质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断提升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通过民主投票的形式来获取大众意见,再集中最佳方案,不仅降低因个人主观意见而带来的决策失误,同时也能够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每个职业的员工都应拥有监督能力,这也是现代化企业建设的重要特征。为了进一步防止因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的过程中要综合各项信息,要考虑会影响到决策结果的各项因素,并且尽量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利用科学的模型进行分析,对各个可实行的方案认真评价,从中摸索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决策失误而产生的决策风险。、
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企业对外投资可以对多种产品类型进行投资,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投资,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投资风险的分散。一般情况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会大于短期投资,股权的投资风险会大于债券的投资风险。对外投资可以在分散的情况下,实现短期预期的投资收益。针对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采取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实现收益共享,在承担风险上也能够得到分散,避免因为企业的单独投资而单独承受风险。
3.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
资金的流动情况能够衡量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内部拥有高度的资金流动性,是保证企业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方案,同时也可以恰当地减少财政的压力,如何实现现金的持有需要考虑时间成本,如果目前手中持有过多的先进,那么会因为较高的占有额度而失去其他的获利机会。如果持有的现金过少,就会面临资金不能满足调动的风险。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调动机会,如何实现资金调动又可以满足流动性资金的需要,这需要企业确立出一个最佳的现金持有量,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在流动性风险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
不仅如此在现金流量上要进行控制,同时也应该在库存方面,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实现库存的优化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加速库存的流转性,让库存在流转的过程中停留时间变短,实现变现的效率增强。在制定相应的分期收款政策时,需要定期考虑收账款的占用额度与占用时间,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的坏账情况,降低在应收账款方面的管理成本,选择边际利润的最大化,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上企业也可以采取相关的保理业务,即企业因为赊账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通过一定的条件来转让给银行,让银行对企业进行资金的提供并对其负责管理。交由银行来进行收账与坏账的担保,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收回账款,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实现资金运转的加快。
结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运行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管理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给企业。当企业在面临外部的风险时,内部经营也会出现一定的风险。企业需要灵活把握对财务的管理,积极发挥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保证企业的利益能够长期有效地实现。
[参 考 文 献]
[1]赵冬梅,王晓霞.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预警[J].唐山学院学报,2009(5):58-60
[2]高蓉.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67-70
[3]李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4(27):86-91
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范文5
一、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常见类型
(一)筹资风险
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医院越来越多,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医院都开始进行升级和扩建,以提高自身的实力,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医疗设备升级以及规模扩建的工程需要的资金量巨大,对于大部分医院来说,它们都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进行设备的升级和医院规模的扩建工作,所以一些医院选择了运用借贷的手段。这使医院面临了筹资风险,医院筹资进行了扩建工作后,需要偿还这部分资金,假如医院在后期经营不善,没有足够的经济偿还这部分资金,则医院就产生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医院没有足够的费用维持日常的运营,甚至会造成医院倒闭[1]。
(二)经营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脚步极快,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根据时代的变化改变自身的经营方式,以达到在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经济下稳定向前发展的目的。但是一些医院在经营过程中,一味的遵循传统的经营方式,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医院资金的流转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脚步,使医院处于财务风险之下。
(三)投资风险
一些医院经济管理者在进行经济的管理过程中,过分注重资金的增值效益,将医院内部的资金大量投入到投资活动中,投资过程中的资金风险很容易使医院的资金付之东流。医院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在面临经济风险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规避,医院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医院的正常经营活动因此受到阻碍[2]。
二、医院规避财务风险的经济管理办法
(一)执行长远的融资策略
医院在融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融资额度制定,盲目的进行融资工作容易使医院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日常经营活动与融资款项的偿还。所以在进行融资工作时,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应合理分析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将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确定符合自身设备升级以及规模扩建工作需要的同时又有能力承担的融资额度,以保障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后的财务风险最小化,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与经济实力。并且医院在进行财务融资活动时,还应制定医院的发展规划,合理分析进行财务融资活动与医院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保障医院进行财务融资后经营效益能达到最大化。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实力,保障医院的长远发展[3]。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有效保障医院在发生财务风险之前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及时发现,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规避财产损失的策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首先要求建立财产风险警戒线,医院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考虑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然后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财务风险可控制指标,在这个指标中对医院可以接受的财务风险级别作出明确规定,一旦出现的财务风险超出了医院的可控财产风险指标,触发财务风险预警,则医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医院中所有力量动员起来起来,规避财务风险,维持医院的稳定发展。
(三)建立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体系
一旦医院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超出自身可控范围的财务风险,则医院应建立一个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体系。首先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工作要求医院对面对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合理的分析,从根本上寻找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为以后进行财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要求医院的经济管理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经验评估财务风险的等级,根据等级分析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最后是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医院进行财务管理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产生的效果各不相同,所以医院应合理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风险给医院带来的损失,利用风险转移、风险保留、风险回避以及损失控制等方法。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4]。
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范文6
1.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负债性与外部性。财产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自有资本只占资产负债的很小部分,并且其净值越小、错误决策导致的公司损失就越小,公司就会越倾向于采用高风险的经营策略。
2.财产保险合同的不完全性。财产保险合同的不完全性使得公司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风险。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合同交易前后可能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有限理性主义和事后机会主义,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财产保险市场的不确定性得不到完全解决。
3.财产保险公司的委托关系。财产保险公司内部存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公司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在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和业绩评价机制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经营者更多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谨慎的经营原则。
构建科学、完善的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警系统
(一)建立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是防范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的有效保障,它能在可能危害公司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预先发出警告,及时找到产生风险的关键原因,从而采取有效地措施以避免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1.财务风险全方位预警机制。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管理、统一监测、分级监控”的全方位财务预警机制,在保监会和各财产保险总公司建立全方位预警部门,以分析公司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时处理所接收到的预警信息,从而采取防范财务风险的各种决策和措施。
2.财务风险传导预警机制。传导预警机制按照行政区划可以在保监会驻各省(市)的派出机构和财产保险公司的省级分公司建立,并具体负责本辖区财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以及及时传导总公司和分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各种决策和措施。建立与总公司相衔接的区域性传导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实行内外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反馈网络,不仅能有效地监督、管理分公司和抵制来自各个不同层次的干预,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导致的损失。
3.财务风险终点预警机制。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终点预警机制是对公司终点活动的监测预警,公司建立财务风险终点预警机制应在各分公司实施组织规划,以稽核部门为核心并由主管、会计和企划等部门联合参加,从而更好的与全方位预警机制和传导预警机制相配合,从而形成一套自上而下、全面有效的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实现风险监测预警的动态循环,以促进公司财务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建设。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系统建设
1.组织体系建设。财产保险公司需要成立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功能的实现,并通过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资产负债管理制度和会计统计检查制度等来确保预警系统的正常运作。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一般由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组成,还可能包括一定数量的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当预警监测指标处于基本正常或低度危急状态时,预警部门要提供相应的预控方案给决策层,由决策层下达给各职能部门执行,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部门由专门行使财务风险管理职能的人员组成,是具体实施监测和预警的牵头组织部门,对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负责。该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公司预警管理战略的要求来传导、落实和执行各项具体的预警措施,即监督和管理预警执行部门各项财务风险决策的实施情况、调查财务风险环境、整理分析财务风险信息,从而向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委员会反映财务风险的具体情况,为财务风险预警决策提供依据。
财务风险预警执行部门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组织架构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制定基本的财务风险预警细则和办法、组织实施本系统的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活动,并及时向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部门反映财务风险的实际状况。财产保险公司的其他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必须接受同级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的检查管理,并有义务积极配合其工作以共同促进保险市场的有序发展。
2.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再加工发现异常变动数据,并及时传递到各相关管理部门,从而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充分的预警信息数据,使其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以降低财务损失。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不断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子系统资源的共享和功能集成,以保障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
(三)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配套措施的完善
1.预警的财务风险及其采取的对策。预警的财务风险包括误警和漏警,它是预警结果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在高度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各指标的风险评价结果采取财务风险避免策略、合并或兼并策略和冒险策略等措施;在中度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财务风险抑制策略和分散策略来防范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恶化;在低度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可有意识的采取财务风险预防战略和适应战略来防止和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在正常财务风险状态下,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财务风险准备与补偿战略,以增强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2.提高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一方面,通过加强公众的财务风险知识和风险意识,为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依据信息技术建立上下配套的管理体制,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与内控水平和资金实力的匹配,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授信制度和内部稽核以规范经营活动程序,从而实现内控制度与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机结合。3.保持预警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并适度公示预警系统。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在追求相对稳定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可调整性,即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确定每个阶段的重点监测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补充以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