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的护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的护理方法范文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常发生在妊娠20W以后或产褥早期。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结合我科收治妊高症患者82例,通过精心护理并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孕产妇82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3岁,平均32.5岁。初产妇52例,经产妇30例。孕周28-39周。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对于孕妇在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者及血压升高者,很容易产生焦虑。焦虑可以使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对高血压的治疗不利。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关心患者,热情接待并给予精神安慰,做到和蔼可亲,体贴细致,解除思想顾虑,使其增加信心,配合治疗。以缩短与医务人员的心理距离,建立信任感[2]。
2.2护理:指导及协助病人左侧卧位休息,可以减轻妊娠子宫对主动脉及髂动脉的压力,以维持子宫胎盘的正常灌流量,使胎儿宫内缺氧得以改善[3]。使下腔静脉受压减轻,回心血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加,起到利尿的作用。同时使脑血流也得以改善,脑水肿逐渐消退,防止抽搐发生。
2.3环境护理:妊高征一旦确诊,应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子痫发生。患者应置于单人房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2次吸氧,每次30min,以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改善主要脏器胎盘的血供,提高胎儿氧分压。室内绝对安静,避免光声刺激,护理操作尽量轻柔,相对集中,床头应备好抢救物品,加用床档,以防坠床,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防误吞。
2.4密切观察
2.4.1严密注意先兆子痫: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昏、眼花、呕吐、心慌、胸闷等先 子痫症状。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严重性,备齐抢救物品,一旦发生积极抢救,保证母子的安全[4]。
2.4.2严密注意摄入量:注意观察摄入量,应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铁和钙剂,应专人陪护,留置尿管,送检尿常规,取血查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监测肾功能,输液时应注意滴速,以免输液过快,加重心脏负担。
2.4.3严密观察并发症发生:重症患者应注意有无胎盘早剥、DIC、脑出血、急性肾功衰等并发症发生。因此听胎心音时要注意子宫壁的紧张度及胎动情况,观察有无腹痛及阴道出血等症状,以便早期发现胎盘早剥,定期检查凝血功能,注意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抽血时针头易堵塞,注射针孔出血等出血倾向,及时抽肝功能,观察巩膜有无黄染等。
3结果
本组82例患者,血压症状控制后出院,自然分娩18例,刮宫产64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4结论
对于妊高征患者应该重点监测,全面护理,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配合产前监测,及时用药,用时掌握病情的进展,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何仲主编. 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72
[2]姚芳传. 情感性精神障碍.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3-146
高血压的护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护理干预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32-02
为探索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2月~ 2013年2月管理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用药管理护理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2月~2013年2月管理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平均5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21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50~92岁,平均年龄为(71.3±5.8)岁。在临床诊断分级方面,有39例患者为Ⅰ期,11例患者为Ⅱ期;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年龄51~90岁,平均年龄为(70.6±4.9)岁。在临床诊断分级方面,有37例患者为Ⅰ期,13例患者为Ⅱ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分级等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管理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心理干预 在心理干预方面,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按时随访,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同时详细解释使用某种药物引起的不适,将患者心理的顾虑有效消除掉。如果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则及时向医生报告。此外,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教育,使其重视和认识高血压病,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服务中心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社会心理学、护理学、老年保健医学等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切实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减负工作,从而使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
1.2.2 用药干预 社区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督促患者遵医服药。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缺乏用药知识、没有清楚认识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和治疗的长期性、用药知识匮乏、记忆力欠佳等,一些患者中途停药、间断服药甚至拒绝服药。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医护人员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宣传用药相关知识,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如果患者服用长效剂、缓释剂等,则指导患者在用药时吞服整颗药,而不能掰开服用;如果患者服用短效制剂、具有不稳定的血压控制、自行增减药量,则将其行为的危险性指出来,督促其及时到心血管专科就诊,合理调整药物;如果患者具有较差的记忆力,经常忘记服药,则提醒其将药物放在醒目的位置并准备本子,服药后登记,从而对漏服或多服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干预1~3个月后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价。此外,还加强与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使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2]。
将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事实提前告知患者,使其给予用药原则以充分的重视,并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依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出来,约束患者擅自停药和随便更换药物的行为。尽可能地让患者口服小剂量分次服用降压药物。使患者对药物作用及副作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禁止在服药过程中突然改变,以对血压突降造成晕厥而发生意外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3]。在降压的过程中,督促患者坚持缓慢、温和、适度等原则,不能过多过快地降低血压[4]。
1.3 观察指标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用药管理水平得分进行统计,共10个问题,每题4分,共40分,分数越高表示用药管理水平越高;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观察统计,最后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较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较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高发病,现阶段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主要方法是长期的家庭用药,虽然现有的降压药能够使绝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控制程度欠佳[5]。同时,老年患者具有较大的年龄、记忆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均下降、药物相关知识及监护匮乏等,造成老年患者无法正确储存、使用和保管药品,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控制程度。因此在进行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中,我们必须给予用药管理以充分的重视[6]。近年来,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兴起并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血压控制率均较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喻中会.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对降压效果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442-443.
[2] 邹吉莉,邹春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2(21):138.
[3] 詹艳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6(2):113-114.
[4] 全鹏,雷松蕙,黄思静.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依从性影响的调查[J].护理与康复,2009,6(6):36-37.
[5] 韦敏.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和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4(12):74-75.
高血压的护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护理;预防
目前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饮食结构也逐渐调整,使得糖尿病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在其影响下脂肪、糖、水电解质以及蛋白质等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1],进而诱发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据调查[2],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并发高血压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群高出2倍,高血压会加快糖尿病病情发展。本文为详细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模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系统性护理。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6,年龄为39~78岁,平均(58.2±13.6)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5,年龄为38~76岁,平均(57.6±1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指导等,观察组为系统性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制定科学饮食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疗法十分重要:主要为清淡饮食,食物需为豆制品、鱼类、牛肉以及瘦肉等低胆固醇或低脂肪食品;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或动物脂肪,比如螃蟹、肥肉、动物肝肺肾以及蛋黄等;为不饱和脂肪酸,尽量不用或少用动物油脂,限制胆固醇摄取量为200mg/d以下。与此同时还需结合患者水肿严重程度、血压以及血糖高低等给予低钠、低盐或者无盐饮食,限制食盐摄取量为2g/d以下。推荐食用杂粮、粗粮、海藻食物、新鲜蔬菜鱼水果,注重少量多餐。
1.2.2鼓励坚持运动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运动可对饮食疗法效果予以巩固,可以促使肌肉更加敏感于胰岛素,进而有效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运动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血液循环予以改善,强化血管功能。运动需注重有氧运动,比如跳舞、慢跑、游泳、等,坚持锻炼30mn/次以上,但是亦应该控制好强度与时间。依据患者心率状况明确运动强度,220与年龄之差即为患者最大心率。
1.2.3指导合理用药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疾病病程长,药物为主要疗法,最简单可行却可最难坚持。因此叮嘱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依据自身感觉随意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若患者长时间接受治疗会由于骤然停药而诱发停药综合征,即短期内血压与血糖升高迅速,交感神经兴奋性也不断上升。因此若患者服用胰岛素一定要注重胰岛素注射剂量、时间、位置以及方法等,对胰岛素不良反应予以细致观察并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有效处理低血糖并发症,并细致记录。
1.2.4形成优良生活习惯 确保每日营养充足,增强抵抗力。清淡饮食,禁食辛辣食物与烟酒,高度关注饮食卫生;科学作息,确保睡眠充足;避免长时间看电视或看书,充分休息,尽量避免观看刺激类电视节目,以免加快心率、升高血压以及诱发心悸等。
1.2.5心理指导 高血压与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均具有终生性,患者由于长时间遭受病痛折磨与用药会出现悲观绝望心理。因此护士一定要告知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与调整,使其保持心态积极乐观。心理状态优良可对患者主观能动性予以调整,进而将血糖与血压控制在稳定状态,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与康复,改善其生存质量。
1.2.6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程长,因此出院时护士一定要告知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同时还需定时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等。开展健康宣教,使患者学会自我保健并掌握复诊指标,若出现不适感或特殊状况及时复诊。可让患者随身携带卡片,将用药、诊断以及地址等写在上面,若出现意外可及时抢救。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用药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为χ2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70.3%(26/37),血糖控制率为73.0%(27/37),依从性为81.1%(30/37),观察组分别为91.9%、94.6%、97.3%,对比差异明显(P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对全身各个系统均有所涉及的疾病,且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多类型专科与专业,即开展团队管理。因此护士一定要对心血管、社会学、糖尿病、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予以积极认真学习[3],将自身知识领域扩展,由此才能与患者医疗所需相适应,使患者享受到更优质服务。本文主要应用系统性护理,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为91.9%,血糖控制率为94.6%,依从性97.3%,明显高于对照(P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好系统性护理工作,以延缓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孙惠杰,赵勇,赵英凯,等.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6.
[2]谢芳,陈洁,俞玲玲,等.难治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9):911-912.
[3]李迅驰.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门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779-781.
高血压的护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预防;监测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据我国六城市的调查,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0/10万,年发病率为81/10万,为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的疾病,一旦患病给患者及家庭都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临床上早期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我科2008年共收治脑出血患者88例,通过早期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受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其中基底节出血58例,丘脑出血27例,小脑出血3例,合并破入脑室5例,保守治疗38例,开颅血肿清除术50例,死亡2例。
2 方 法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神志变化,特别是术后一周内严密监测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及肢体活动变化,对注射尿激酶后24小时内更应该加强观察引流量的颜色和尿,保持引流管通畅,对血压较高,积极控制高血压,降压过程中运用微量泵控制药物浓度和速度,防止输液降压过程由于滴速不准确而使血压下降过快或过慢,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和脑缺血,及降压效果不好,对术后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及早使用控温毯,防止高热加重脑缺氧而发生严重脑水肿。
2.2 保持患者舒适的卧位,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25~30℃,协助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做到轻柔、缓慢,尽可能避免医源性过度刺激和连续的护理操作,对昏迷患者早期使用防压疮按摩垫及防压疮枕。
2.3 预防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因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气道内分泌物不易排除,口腔内分泌物易吸入呼吸道,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而引起肺部感染,因此我科加强术后病房空气管理,安装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日定时通风消毒,严密观察患者咳嗽排痰能力,指导清醒患者正确咳痰的方法,对意识障碍患者,痰多而粘稠不易吸出,配合医生尽早实施气管切开术,对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微量泵控制药物速度,充分湿化气道,防止黏膜干燥,控制肺部感染。
2.4 应激性溃疡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3~14天,因此,在患者病情平稳时,指导清醒患者早期进食,讲解食物在胃肠道运转的生理机制,促进药物消化活动功能,使患者了解对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作用,提高胃肠粘膜屏障,配合治疗,首先可选用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细软流质,如米汤、肉汤、菜汤等,避免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及碳酸饮料等,对昏迷患者早期流质鼻胃管,随时了解胃内容物情况,早期进行肠内营养,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式移位起到积极作用[1]。
2.5 高血压脑出血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致肾功能损害,同时大剂量的应用甘露醇,使肾缺血,肾小管坏死,造成组织水肿而发生肾功能衰竭,护理中采取严密观察患者尿量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如
2.6 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常由于液体量摄入过多或不足,高热、脱水、禁食等原因,易引起体内代谢紊乱,而常表现为低钾、高钠、高糖血症等,护理中严格检测患者生化指标,急抽血检查时尽量选择远离输液肢体,正确指导患者饮食,对昏迷患者每日进行评估,评价意识、口腔粘膜、皮肤弹性等情况,静脉补钾时严格观察速度和浓度,防止局部药液外渗,监测末梢血糖1次/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 早期护理干预的意义
综合上述,任何一种并发症的存在,都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重要的因素[2]。
【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护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护理;个性化延续护理
高血压不仅患病概率高,同时致残概率也相对较高,给人们生命和健康带来直接影响[1]。本研究对高血压患者护理中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效果进行具体探讨,通过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选择个体化延续护理有明显效果,报告如下[2,3]。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60例,无脑卒中、肾功能不健全等疾病,并在患者自愿参与和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0~85岁,平均(67.5±2.4)岁;病程7~26年,平均(16.5±3.3)年。试验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1~86岁,平均(68.5±2.3)岁;病程6~25年,平均(15.5±3.2)年。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方法: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在入院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健康宣导以及常规护理方法,其中包含观察日常血压检测,观察饮食量与运动次数等;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复诊,填写相应的生理机能调查表,且收集与保存。试验组:在高血压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延续护理,具体流程:①撰写患者健康手册:通过对高血压治疗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我院高血压专家利用德菲法进行讨论,最终确定适合我院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手册。②组织个体化延续护理小组:以本次研究为基础,对护理人员的标准进行选择:拥有数十年护理经验且2年以上责任护士经验;专科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较强;急诊科骨干护理人员。对选择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地培训,并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考核。③护理流程:对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对出院患者采用24h血压动态测试仪检测,叮嘱患者在24h之内出现的异常状况应详细记录;出院第2天,护理人员对血压动态测试仪进行回收,患者主治医师对患者的血压动态值与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与个体化的护理流程;出院第3天,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针对患者的血压状况和用药情况判定,给予正规指导意见;出院第10天,对患者家属进行家访;出院2个月后,对患者的复诊情况进行判断,并填写相应的生活质量调查表。观察项目:观察护理前后血压情况和护理后生活质量,其中生活质量包括精力和社会功能、健康情况以及生理功能等,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数据用t检测。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血压情况比较:护理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护理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护理后对照组的精力和社会功能、健康情况以及生理功能的判定标准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属于我国新型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家庭方式、电话随访等方法,对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能对患者治疗后的实际病情进行稳定,是根据患者实际要求进行有效护理的一种方法[4]。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在1亿人以上,同时世界上有10亿患者受到高血压疾病的侵蚀,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共有高血压患者15.6亿[5]。在对高血压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时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年龄在35~45岁,占总高血压患者的43%。高血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出院后,随着时间的增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造成血压的升高,从而引发各种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个体化延续护理是指对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周期治疗或出院治疗中采取的护理方法,通过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法的应用,能够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情况,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吉云兰,崔秋霞,殷晓红,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291-292.
[2]马艳.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3):238-239.
[3]王玉霞.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8):238-239.
[4]穆文霞.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7):5712-5713.
[5]李慧莹.个体化延续护理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178-179.
高血压的护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内外结合;护理;恶性高血压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19-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工作压力增加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的发生也不断上升,而且出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如何防治其年轻化依然是医护人员共同思考的棘手问题。我科以中医中药为诊疗特色,通过长期临床积累提出“内外结合”护理法,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
1恶性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
恶性高血压病(malignant hypertension)也称急进型高血压病,可由缓进型高血压恶化而来,或起病即为急进型高血压。临床上起病急,进展快,血压升高明显。恶性高血压临床诊断,需具备如下条件: 舒张压持续升高超过130mmHg和眼底病变III级或IV级[1]。
恶性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常与极度疲劳、寒冷刺激、神经过度紧张和更年期内分泌失调等有关。可概括为:①饮食不节:老年人自身胃肠功能较差,血液粘稠度高,本身血压较正常偏高,若吃油腻、高盐高脂食物,会加重动脉硬化,影响血管弹性,导致血管痉挛,可使血压居高难下;②服药不当:部分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怕吃药有依赖性,而且为省钱不吃或者单一用药,吃药也是想起的时候才服药,这样忽视了药物的综合治疗,影响药效,使降压效果不理想,而且会加速血压升高,导致恶性高血压的发生;③情志不畅:血压升高与精神状态不佳有密切关系,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畅,气血阻滞不通,不能上升濡养头窍,出现“头痛、眩晕”等不适。现代医学认为因为情绪不稳,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进而血压久治不降;④运动过少:老年人的运动量相对年轻人来说,就少了。运动过少导致自身的循环和代谢慢,使脂肪堆积,单位时间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2“内外结合”护理法在老年恶性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多样也较完善,但大多主要强调护理人员在院内的护理办法,而院外的护理往往是“有思想没行动”。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总结出“内外结合”护理法,予以强调院内护理的细微性和院外护理的可行性。如何更好的“内外结合”护理,是治疗老年恶性高血压的主要方法。
2.1院内护理的细节之处不可轻视院内护理是患者一经诊断为恶性高血压时,住院期间的护理。包括常规护理,饮食护理和情志护理。
2.1.1常规护理当患者一经诊断为高血压时,建议立即住院治疗,在医院内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同时也监督患者服药和测血压,这样就更能客观的准确的评估血压变化。目前有心内科常规护理,每8h或6h测血压一次,同时指导患者按要求服用降压药。这些护理方法已成为院内常规,不是简单的下完医嘱,也不是简单的二次查房。而是要落到实处,由护理人员不断的宣教,耐心的讲解,让患者认识到这些护理的重要性以便配合。
2.1.2饮食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是个每个高血压病患者必须要做到的,这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叮嘱,让患者认识到降压的良好效果不仅仅是降压药的作用,合理饮食非常重要,这样既能控制好血压居高不下,而且能防止恶性高血压导致的意外发生,也减少因患者主观原因而造成血压不稳,以影响降压效果。
2.1.3情志护理恶性高血压病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多数病人心情一般都不是很好,一方面在医院病人打上“病”的名号,心理压力过大,降压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另一方面住院治疗需要他人陪护,给家人的工作和生活会带来不便。出院以后患者因缺乏很好的保健常识和防治意外发生的有效措施而担心,以致血压难以控制到理想血压,更加恶化,出现严重后果。鼓励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对于不愿求助的老年患者,应让其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认识恶性高血压病的危险性,注意自我调解。
2.2院外护理的分类和可行性分析院外护理指病人离开医院以后的护理方法,包括家庭护理,随访护理和制定复诊小卡片护理。对于防治恶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2.2.1家庭护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逐渐形成患者服药和测血压的习惯,注重培养患者陪护人员这方面的意识,教患者家属准确的测量血压,真实的记录和合理的饮食。家庭护理的方法适用于各级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方法可通过干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利。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是从不离手的,特别是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测量2-3次血压,并真实记录,以观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2.2.2随访护理病人出院后,虽然有家庭护理的作用,但从患者自身角度去讲,还是很在乎医护人员的嘱咐,患者出院以后定期打电话随访,询问血压波动和身体情况,并记录。随访包括患者家人的护理作用和病人的心理情况,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指导患者的用药,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监督患者服用降压药,应遵医嘱服药,勿乱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2.3制定小卡片护理由医院为每一位出院的高血压患者制定一个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服用的降压药名称,测血压次数,血压值、复诊的时间。这些内容可由患者本人和家庭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在复诊时携带,供医生诊治时参考,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3启示与展望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象征。老年患者跌倒率也升高,据统计,每年有20%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2],其中一个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病眩晕所致。
恶性高血压病可表现为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和坏死性细动脉炎。增生性小动脉硬化主要发生在肾小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等处。病变主要累及肾和脑血管,常致肾、脑发生缺血性坏死和出血等,严重损害肾、脑功能。贺荣提出的中医的特色护理[3],对于中医医院的护理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防治恶性高血压病意外是医护人员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降压效果必须要结合“内外护理”的办法,把患者的合理饮食、调节情志、坚持用药,落实到每一个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中,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视程度。这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精心、细心,更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防治高血压病意外,让老年患者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参考文献
[1]赵明辉,重视恶性高血压及其肾脏损害[J].中国医刊,2003,38(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