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小学生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辅导小学生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辅导小学生的方法

辅导小学生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小学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悄悄地演绎着一场深刻的教育价值观的变革,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观、教师观进行新的定位。应该说任何一位成功的老师都是用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桃李满园,为学生奉献着无私的爱。时代呼唤成功教育,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否认我们不少教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优秀生,那么,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思维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例如:在小组合作中让"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表意见,这样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能注意收集各种信息,回答时是代表小组意见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学困生"的作业差错率往往很高,教师批改作业时,不要一看到答案不对就打?,应分析思考的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合情,指出对的部分,划出错的地方,待其订正后,再给予评分。如果订正对了,还可以打优给予鼓励,为了激励"学困生",也可以在他们之间开展竞赛,看谁进步快,让"学困生"感到努力不断见效,拼搏就会成功,增加"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改进课堂教学多关注学困生

改进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主要措施。老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着想。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提问、回答问题的机会,切忌教师和优秀生一对一的活动。进行课内练习时,对"学困生"应做到优先看作用,优先辅导。特别是在"学困生"完成练习遇到困难,迫切希望有人帮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对不同层次的学困生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经常进行学法指导,探究一些"半生不熟""高而可攀"的问题,使其跳一跳可摘桃,用一把劲就能上一个台阶,让他们每天都感到有奔头,获得成功的喜悦。实践表明:坚持课堂巩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落后、积重难返现象的出现,才有可能稳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三、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助作用

学困生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转化过程中,来自生生间的合作互助亦不可忽视,江苏洋思中学的"兵教兵,一帮一、一对红"等经验,曾在全国广为借鉴。我们全校也大力推广"帮扶结对"活动,实行帮扶责任制,由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并进行监督,对他们的守纪情况,课堂表现、单元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部实行量化管理,教师定期通报各小组帮扶成果。这种方式对学困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谓是强烈而有力,学困生为了进步必须努力学习,同时也激励优生极力帮助他们,互助帮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扩展到家庭,由学习上的"帮扶"发展到各个领域的互助,很多班级呈现出学习上互帮互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班级工作相互支持的喜人景象。冰心曾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

四、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如果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一部分"学困生"永远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师所做的是适合于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适合于教育的人才。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在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时,注意将其现在的成绩与自己原来的成绩比,利用"鼓励性评语"。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个性特长、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精心雕琢",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的作业或学习成绩。让他们找到自信,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希望;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激发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除了要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有相当的韧性,对"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缓慢性,要正确对待和耐心等待。

参考文献

[1]叶勇."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09,(24)

辅导小学生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沟通;语言艺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国家高校辅导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是要求现代大学的辅导人员必须提高各项综合素质和能力,学会各种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过程中积极的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辅导员只有采用科学可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才能够感染到学生,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理解,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

一、正确使用语言的艺术手段

1.正确使用谈话法与学生进行沟通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属于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上一代的人弱,所以作为大学的辅导员就必须注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度的把握。现在辅导员解决与学生沟通问题的关键措施在于合理的使用谈话法。谈话法的正确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能够通过谈话法来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话法的正确使用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必须要和大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犹如朋友间交流的关系,这不仅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能够尽可能的解决问题。(2)谈话过程中语言要有亲和力。作为大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必须注意自己语言水平和其它方面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有效的培养自己的亲和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3)避免消极语言的使用。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一些消极的语言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现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辅导员对学生的伤害是一种语言上的直接性伤害。比如与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学生进行沟通时,使用一些警告性的话语或者伤害性的话语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直接性的评价。这样的谈话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容易导致学生放任自己行为发生,最后破罐子破摔。最后我们要求辅导员在整个谈话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使用谈话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未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和现象的影响和干扰,所以作为辅导员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手段来对他们进行管理。比如:(1)规劝制度。比如在针对学生沉溺于网络中的情况就必须规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沉溺于网络中的学生辅导员要进行耐心的教导和积极的劝说,实在不行的情况下可以请学生的父母进行劝说教育,最终在辅导员和父母的帮助下使学生改正错误。(2)奖惩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各种规定的学生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相对应的奖励。所以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辅导员要舍身处地的为学生的情况考虑,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就每个学生面临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鼓励学生积极的面对人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观念。

2.通过使用指令性语言与学生合理的沟通

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合理使用指令性语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权威性语言的准确使用。在大学生关于法制课程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各种大学教学和活动的进行中,必须进行合理恰当的使用权威性语言。比如:“法律课堂的设置就必须严格的使用各种权威性语言”,强调权威性语言的威慑功能。(2)不同方式语言的使用。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谈话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方式的语言教育;如果学生平时大大咧咧,但是内心想法非常细腻,就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内心的感受,因为他们的内心极易受到伤害,所以要说话谨慎,多采用鼓励的语言,点到为止;对性格鲁莽的学生,要刚柔并济;对活泼好动的学生,要直截了当。根据学生的性格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最终能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3)辅指令语言的使用。辅导员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不应生硬的使用语言如“关上门”可以换成“请某同学帮忙关一下门”这样的辅语言就会更好的发挥指令性语言的功能。总之,指令性语言的使用要将这三个过程结合起来才能够取的较好的效果。

3.通过使用暗示法与学生正确的沟通

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暗示法来解决与学生沟通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使用暗示法需要几种暗示方法的准确使用。(1)语言暗示法。这就需要辅导员采用一些暗示的鼓励性语言来给那些经常去网吧或者在课堂上睡觉的学生。通过这种暗示性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被赞扬,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自己以往的行为,然后改变生活态度,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面对以后的生活。(2)心理暗示法。比如在某个学生遇到困难时没有信心,辅导员可以请他讲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使用心理暗示法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在辅导员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思考和仔细的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就他们的各种情合理的运用暗示法来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4.通过使用鼓励法与学生进行沟通

虽然大学生大多已经成年了,但是还是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赞扬,如果一味的使用伤害性语言沟通,会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鼓励性法的使用不仅能有效的安抚学生的情绪,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经常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夜不归宿的“问题”同学,辅导员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相反要多给予他们一些人文关怀。比如某大学的学生李某因为重视哥们义气的关系,在考试过程中帮助其他学生传递答案,结果被学校给予警告处分。这个打击对他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以至于出现了各种消极低落的情绪。针对这个情况,作为辅导员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积极的开导李某。(1)安慰鼓励法。即辅导员可以用一定的方式和他进行交流和谈心,让他讲出心中的委屈和不满,鼓励他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以此为戒,积极的开始新的生活。(2)开导鼓励法。辅导员可以将这样例子的同学的实际案例讲述给他听,让他知道不会因为这个问题的出现而影响到他的学业和前程,让他努力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端正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3)激励鼓励法。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短期的目标比如:在期末考试中所有成绩都要达到学校规定的各项标准,在学生达到要求后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和表扬。总之,要采用个性化的手段和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使他们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二、适当的使用辅助沟通技巧

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各种方法的合理使用将语言艺术充分的展现出来,还要进一步提高语言沟通的能力。此外,非语言沟通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手势、动作、面部表情以及眼神交流等。所以,辅导员不仅要合理地使用语言艺术,还应该注重非语言技巧的锻炼,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通过眼神接触进行沟通

在非语言沟通当中,眼神接触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通道。我们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能够真实的表达出人所包含的感情。大学生如果对辅导员进行凝视,通常都是对辅导员投出了求助目光。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辅导员在跟学生沟通时,会通过眼神接触来感受学生是否已经接受了交流信息。

2.通过面部表情的展示进行沟通

通常人的情绪能够从其面部表情直接展现出来,但是有时候也会受到人的自我控制。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兴奋的神情,那就表明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如果学生出现疑惑的神情,那就表明学生没有理解,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大学生的很多表情,只要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总结,就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总之,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人们常说:“微笑是人世间最温暖的语言”,辅导员可能只需要一个微笑,学生就能够心领神会。

3.通过语调来进行有效的沟通

人在说话的时候使用的语调、说话速度以及抑扬顿挫的程度等等,都能够帮助人们表达语意。比如说,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可以用较为委婉和温和一点的语气,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更加勇于向辅导员进行求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大学生展开辅导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教师和学生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的进行总结和积累,尽可能的提高自己使用语言的技巧水平,发挥出语言沟通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涛.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艺术[J].教育与职业,2010,(23):80-91

[2]李晔南,田铁杰.论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艺术[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91-92.

辅导小学生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科学管理 方法 技能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32-01

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培养正确大学生素质培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的管理工作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包含许多的技能与技巧。要想做好90后大学生管理的工作,高校辅导员必须注重如何在实践过程中正确使用的科学管理方法与技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管理理论、管理方法也随之不断更新。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更好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加强科学管理方法和技能做了一些实践性的研究。

1 加强辅导员学习培训

1.1加强辅导员教师政治学习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通过不断地学习,使从事辅导员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质量观,工作中能够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真正做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和引路人。作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有着最密切的接触,自身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是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终身追求。辅导员必须要遵守职业道德,辅导员的品行都在浅意默化地感染到身边的每个学生,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用“爱”是搭起师生的“心”桥,把师生之间关系的放在平等位置上,不断沟通、交流、关爱学生,诲人不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2提高辅导员教师责任感

教师认清自己的责任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而不是只关心几个优等生,学生干部,落后学生安全问题。明确教师是为所有学生服务,而不是为个别学生服务。要充分认识到落后学生学习不适应,学习成绩下降,后进生增多。将其分类,联系学生,通过落后学生的朋友、同学,了解难情况,与家长沟通,查明落后的原因。针对性的使落后学生在要自觉地感觉到不安而奋起努力学习或是因为家庭原来造成心理压力等。通过任教师、家长沟通、落后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寻找到对专业知识兴趣的学习。为所带班级学生做好职业目标的早定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1.3学院领导要特别注重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要采用有效途径与方法加大培训力度,使教师具备调查研究、思考判断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及说服教育和转化差生的能

力。

所谓德育就是在牢记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育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对要成为人才的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审视。其次,学校应该选拔品行兼优的人才来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尤其对于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主力的辅导员。必须选报德才兼备、有较强组织能力和责任心、较好政治素质的人来担任。同时,对教育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

2 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方法和途径

从2009年以来,现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大学后,就现代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更要树立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积累,而且要善于总结相关管理方式方法,以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应想方设法拉近与同学们的关系,调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共同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应注意把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运用心理知识,深入学内心深处、助人自助、促进辅导员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2.1辅导员进班级,加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培养与使用

由于辅导员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无法亲自管理各个班集体的每一件事情.更多的时候需要让班级干部以及学生党员的积极配合,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1)提升学生干部、党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辅导员应在班级精心选拔合适的学生进入学生会,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使他们在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工作与学习、权力与责任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更好地配合辅导员的工作,并服务于广大学生。

(2)实行一对多宿舍制度。每一位党员对应一个或多个宿舍,要求每位党员定期要进入所联系的宿舍,了解收集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及时反馈给院系辅导员。而对于学生违反纪律校规时,学生党员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制止和向辅导员反映情况,以便辅导员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状况。学生党员也可以辅助辅导员的工作,一方面减轻辅导员的繁重工作,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更直接,可以起到教师直接与学生沟通所达不到的效果。

2.2辅导员每周下二次学生寝室,紧密联系学生进行管理工作为了做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动态工作

加强辅导员与同学之间的联系沟通,辅导员经时常走进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思想动态情况等,是学生良师益友,及时处理好学生中的突发事件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这对于维护高校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拉近关系可以无形的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辅导员进寝室可以督促指导学生党、团组织的工作,鼓励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辅导小学生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3-0018-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思维方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为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网络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应运而生。针对成人的网络心理咨询已证明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就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概述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三者在助人关系、工作对象、工作目标以及方法上大同小异。但是,随着学科专业化的发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服务对象、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特点。心理辅导是针对正常群体尤其是学生群体进行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咨询过程;■心理治疗针对的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对其进行以改正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为目的的心理咨询过程。心理咨询针对的是非心理疾病的普通人群,其范围比较广泛。从以上的内容可知,心理辅导侧重于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中小学生大多都为在校的学生,因此本文采用“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一词来探讨中小学生的网络心理咨询。

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对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职业指导等方面以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等。学习辅导是指对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生活辅导是指对中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的指导;“生涯”指个体的全部社会生活,如各种社会角色、个体与所处环境的联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等,生涯辅导就是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如让其明确在学校是学生的角色,怎样处理自己与家庭的联系,如何对待入学、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发展与预防为主,矫正为辅。发展是指中小学生总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应有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我们要对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预防,如物质滥用、暴力犯罪等;在以发展与预防为主的同时,还要针对中小学生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时地进行矫正。

二、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虽然具有诸多优势,如虚拟与保密性、方便快捷性、平等自由性和理性思考等,但也存在一些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由于服务的对象是中小学生,因此会有许多有别于以成人为服务对象的咨询过程。与面对面咨询相比,网络咨询缺乏来自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并且网络咨询上的“咨—访”关系的建立也不固定。总的来说,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存在以下问题。

(一)伦理方面的问题

有关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问题,国外已有一些专业的伦理规范和方法指导网络心理咨询师的行为。在我国,网络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伦理规范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的伦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心理辅导员的资格和能力问题。由于网络辅导与面对面的辅导不同,因此心理辅导员的资格和能力成为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尤为重要的问题。合格的心理辅导员除了具有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熟知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否则,咨询过程中咨-访关系会很不牢固,来访者的每一封邮件都有可能由于不信任而成为最后一封。其次,是知情同意与保密问题。对咨询师而言,应该如实地告诉来访者自己的资质,所受的教育等,并尽量为来访者提供保密措施;对来访者而言,由于中小学生是不具有法定行为能力人,因此他们的行为都得通过其他的方式得以合法化。最后,保护来访者的问题。心理辅导员应学会如何区别来访者,明确哪些来访者是辅导的对象,哪些是应该转介的,这样能避免对来访者的伤害。

(二)方法适用性问题

传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常用的方法与技术主要以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为主。不同的学派有其特有的方法和技术,每一种方法和技术都有其适用性。这些学派的方法与技术对于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并非都合适,如精神分析学派的催眠技术,行为主义学派的放松技术等。如何合理地将这些学派的方法与技术与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有机结合或创造更好的方法与技术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从中小学生网络心理辅导的目标来看,主要包括发展、预防与矫正。哪些方法适合于发展与预防,哪些适合于矫正,这也是我们必须进行区分的。明确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来访者的成长与发展,什么样的方法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又能达到发展的目的。

三、应对策略

(一)伦理方面问题的应对策略

1. 对心理辅导员资格和能力问题的应对策略

心理辅导员将自己的“资格”在网上公布,包括专业的资格证书、从业年限、专长甚至学历等,并公布相关监督单位的联系方式以便对其“资格”进行查验。心理辅导员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该熟知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鉴于此,应该定期对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由于中小学生大多在校,因此学校应该承担这方面的任务。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两层级的心理辅导员队伍,第一层级为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其成员为中心的心理辅导员;第二层级为各年级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其成员为各班的班主任。这样既解决了心理辅导员的资格和能力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心理辅导员队伍问题。

辅导小学生的方法范文5

心理辅导的基本含义是以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为被辅导者提供发展。心理辅导的对象往往是处在转变或者转折时期的普通儿童和青少年。

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就是指学校教育者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基础,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本身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因此,心理辅导又常常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总的来说主要是正确认识自己。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确评价自己。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分析自身已具备的好习惯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掉不良习惯,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项关于小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来自社会、学生内部、家庭和学校。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问题。因此,学校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面对的心理问题包括: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问题行为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六大类。

(二)心理辅导势在必行

1.心理辅导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与环境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影响终生。

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入学适应困难。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周围的人群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大部分儿童会出现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第二,学习容易疲劳。儿童年龄越小,在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疲劳的出现与许多因素有关。身体素质、活动强度、环境条件、情绪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或加重疲劳的原因。在我国,学业负担是导致学生疲劳的最主要的原因。

第三,经常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这些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经常在课堂上东张西望,或者偷看动画书、玩玩具,或者打磕睡,甚至有的学生会逃学、旷课。

第四,问题行为。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有些学生的行为出现越轨或品行上的缺陷,如说谎、偷窃、逃学行为、侵犯行为与自杀等。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

心理辅导能间接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小学生潜力的发挥,对他们的学习提供最大的帮助。

2.心理辅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辅导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既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质形成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且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心理辅导对学习的有效帮助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不仅与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直接相联系,而且涉及人的情感、动机、个性化和社会化等问题。中小学老师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和原理指导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接下来,本人将从厌学、不良学习习惯、学习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四个方面的心理辅导策略来阐述对学习成绩提高的有效帮助。

(一)厌学的辅导策略

学生自身方面:要帮助厌学的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当发现厌学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积极地学习态度和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并不断强化。

学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弄清学习的目的。形象控制法和代币法都是教师易于操作的矫正方法。

(二)不良学习习惯的辅导策略

消除不良学习习惯的策略:疏导法,一种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顺势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收教育的方法。切断联系法,要切断坏习惯和坏习惯养成之前的先行事件之间的联系。

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榜样示范法、严格训练法、不定期奖励法。

(三)学习疲劳的辅导策略

要合理安排课程学习,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把课堂上的问题在课堂上解决,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动态性的过程评价。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学习动机的加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还要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

辅导小学生的方法范文6

①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②学生主体性原则;③参与性原则;④民主性原则;⑤差异性原则;⑥多样性原则;⑦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

因此,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1.1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也有益。

1.2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只有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实验班就有这样的成功的个案。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自己选择的进步。

把小学教育看作为人的生命发展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初始阶段,应该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还应该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2.1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问题。

2.2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

2.3保密是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

2.4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3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小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 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