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科护理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科护理体会

内科护理体会范文1

【关键词】 心血管;冠心病;内科护理;诱发因素;预防对策

在临床当中,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有一个清晰的解释,目前较多的认为和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当中,主要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吸烟;其次则是糖尿病,肥胖以及神经精神方面的因素;再者为一些无法改变的因素,比如家族遗传史、性别(男性)、年龄等[1、2]。本文对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其予以了有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7月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住院患者,男79例,女58例,年龄41~82岁,平均67岁。其中125例患者有心绞痛病史,43例患者有心肌梗塞病史。

1.2方法

对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 重点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日常饮食、心理调护、规律运动、合理服用药物等相关方面健康教育。

1.3诱因分析

1.3.1运动量的突增及情绪的变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是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了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3.2气候的多变:问卷结果显示,天气的较大变化往往对许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以及血液循环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1.3.3本组患者中75例(54.7%)体重超标,61例(44.5%)糖尿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1.4预防措施[3、4]

1.4.1疾病基础知识教育:认真向患者讲解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预防疾病的主动性;

1.4.2合理调整日常饮食: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低盐饮食,适当补充VitC、B、E;

1.4.3积极心理调护:帮助患者树立平和乐观的心态,及时有效的调节心理平衡;

1.4.4的良好运行;

1.4.5合理服用药物:积极遵医嘱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相关疾病的药物,有效的控制临床各项相关性指标。

2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内科护理,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疾病的临床复发频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患者的愈后康复有了较好的改善,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形成了较为和谐的医患氛围。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最大疾病之一。依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习惯和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平素喜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等食物的人群,其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通常比较高。运动量的突增及气候的多变在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因而加强临床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及管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也已经逐渐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普遍重视。提高心血管科临床护士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已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5]。

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疾病当中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的诱因,并就其预防措施及内科护理体会做出相应的总结得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健康的教育,及时的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复发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死亡率以及更好的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慧霞,马淑芳. 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体会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5):236-237.

[2] 郑军,洪波,张世范,徐迪辉,杨俊峰,孟辉,高明,林勤燕,唐娜. 硝酸甘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J],内蒙古中医药,2010,(1):70-72.[3] 刘延凤.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09,8(25):168-169.

内科护理体会范文2

关键词: 留置导尿、护理体会、漏尿

在临床上由于许多疾病导致患者排尿障碍,必须采取留置尿管的方法来帮助患者解决痛苦。在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常出现尿路感染,尿液渗漏等问题,为了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本研究对41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了相应的观察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内科有留置导尿患者4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59.5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1例,大面积脑梗死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其它病因2例。

2.留置导尿的方法与护理

2.1方法

留置导尿时,严格按操作规程置入导尿管,所有41例患者均采用双腔气囊硅胶管,管径为16~22号不等,留置导尿管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置入,女性患者先插入5厘米,男性患者先插入20厘米,待有尿液排出后,再插入5~7厘米左右,固定冲水囊,同时固定置入部分,防止膀胱压力过大将尿管冲出。待水囊固定好后,应轻拉尿管至拉不出为止41例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为6小时~45天,平均为17.8天。

2.2尿管的护理

因病情影响 ,大多数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留置导尿患者在留置导尿期间,妥善保管好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牵拉,曲折,受压。定时夹管,尽早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注意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防止尿液逆行引起感染。集尿袋应每日更换一次,导尿管每1~2周更换一次,用0.5%碘伏消毒导尿口及导尿管近端(10cm),每天进行会阴护理2次,大便污染及小便溢出时,及时清洗、消毒,防止感染,特别是尿道口周围不应该有血迹和分泌物等。鼓励患者尽量多喝水,保证摄入量在1500~2000ml/d。尿量需要达到50ml/h,可以起到自行冲洗膀胱的目的。

2.3尿液渗漏的护理

在患者中,一般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逼尿肌不稳定,尿道口括约肌松弛或纤维化是导致尿液渗漏的重要原因,这时我们则常给予持续引流,使膀胱内膜层深部的逼尿肌受到保护,从而避免逼尿肌纤维化的发生,减少渗漏,另外尿管和球囊的刺激易引起膀胱痉挛发作,造成尿液从尿管外排出,这也是造成尿液渗漏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选用适当型号的导尿管,来调节导尿,不宜过粗或过细。过粗或球囊过大易增加对尿管或膀胱的刺激,诱发不适和膀胱痉挛;过细则容易堵塞造成引流不畅。

2.4预防感染,合理用药

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使真菌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多,根据尿培养检查确定感染菌种,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在留置导尿后5~7d,口服抗生素3~5d进行预防。留置导尿期间定时进行膀胱冲洗,临床上,常用庆大霉素160000U+0.9%NS500ml液体输入膀胱,夹管留置30min,2次/d,对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起一定效果。并在导尿期间定时清理尿道口,保持无菌状态。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自身的清洁问题,固定尿管的手必须保持无菌,不可接触消毒后的皮肤,避免把皮肤细菌带入,引起感染[1]。

2.5留置导尿的时间

一般导尿管留置3~21d,患者菌尿数量每天以8%~10%递增,菌血症的发生率是以3%~10%递增,一般患者在留置导尿管3周内出现感染,因此,尽早拔除尿管,可预防感染。

2.6拔管前的护理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在拔导尿管后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一般拔管前给予夹管3h,使患者膀胱充盈,有排尿意识时,给予拔管,这样稍加协助患者便能立即排尿,对于昏迷患者的拔管前膀胱充盈问题,一般用呋喃西林溶液进行膀胱灌注。灌注前将液体用恒温箱加温至38~40℃,灌注量视情况而定,小于或等于500ml。触及其膀胱感觉充盈时,给予拔管,拔管后患者一般可迅速排尿,同时可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

2.5加强宣教

需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的宣教:(1)饮水的重要性。(2)引流袋的位置及的方法。(3)保持床单位、衣物、皮肤清洁的重要性。(4)异常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如尿液颜色或混浊度、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为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内科护理体会范文3

1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1.1焦虑、急躁

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

1.2恐惧及忧虑

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

1.3丧失信心

内科慢性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2护理要点

接待病人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动作要迅速,操作熟练准确,使病人一进病房就感到有好转的希望。

做好思想工作,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护士在操作前应向病人说明操作的目的,步骤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这样既可能消除顾虑,又能取的病人的合作。

内科护理体会范文4

关键词:留置导尿患者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4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0-01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识、运动功能障碍及原发性的临床表现外,常有排尿功能紊乱,因尿失禁或尿潴留而进行留置导尿,临床上在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常出现尿路感染,尿液渗漏等问题,为了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对5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及观察。

1 临床资料

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们神经内科50例留置导尿患者,其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例,脑出血患者24例,持续癫痫患者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50~76岁,意识障碍32例,意识清楚18例,所有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符合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均采用双腔气囊硅胶管,管径为16Fr/ch(5.3mm)15ml/cc,置管时间1h~50d,平均15d。

2 留置导尿的方法及护理

2.1 方法。留置导尿时,严格按操作规程置入导尿管,根据导尿管的注意事项要求,在常温下将尿管前端适当长度用生理盐水棉球充分浸涂(尤其球囊部需充分浸润)后,再用碘伏棉球浸润尿管前端再置入,这样对预防尿路感染起一定作用。另外留置尿管在置入过程中,插入的长度为:女性先插入4~6cm,男性先插入20~22cm。见尿后,再插5~7cm,然后充水囊固定,固定的同时要保护好置入的部分,防止膀胱压力大将尿管冲出,待水囊固定好后,应轻拉尿管至拉不出为止。

2.2 尿管的护理。因病情影响,大多数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留置导尿患者在留置导尿期间,应妥善保管好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牵拉,曲折,受压。定时夹管,尽早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注意引流管和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防止尿液逆行引起感染。尿袋应每周更换2次,导尿管每2周更换一次,每天进行会阴护理2次,特别是尿道口周围不应该有血迹和分泌物等。鼓励患者尽量多喝水,保证摄入量在1500~2000ml/d。尿量需要达到50ml/h,可以起到自行冲洗膀胱的目的。

2.3 尿液渗漏的护理。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一般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逼尿肌不稳定,尿道口括约肌松弛或纤维化是导致尿液渗漏的重要原因,这时我们则常给予持续引流,使膀胱内膜层深部的逼尿肌受到保护,从而避免逼尿肌纤维化的发生,减少渗漏,另外尿管和球囊的刺激易引起膀胱痉挛发作,造成尿液从尿管外排出,这也是造成尿液渗漏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选用适当型号的导尿管,不宜过粗或过细。过粗或球囊过大易增加对尿管或膀胱的刺激,诱发不适和膀胱痉挛;过细则容易堵塞造成引流不畅。

2.4 合理应用抗生素。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使真菌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多,根据尿培养检查确定感染菌种,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一般在留置导尿后5~7d,口服抗生素3~5d进行预防。留置导尿期间定时进行膀胱冲洗,临床上,常用庆大霉素160000U+0.9%NS500ml液体输入膀胱,夹管留置30min,2次/d,对预防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起一定效果。

2.5 留置导尿的时间。一般导尿管留置3~21d,患者菌尿数量每天以8%~10%递增,菌血症的发生率是以3%~10%递增,一般患者在留置导尿管3周内出现感染,因此,尽早拔除尿管,可预防感染。

2.6 拔管前的护理。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在拔导尿管后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一般拔管前给予夹管3h,使患者膀胱充盈,有排尿意识时,给予拔管,这样稍加协助患者便能立即排尿。

内科护理体会范文5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5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35岁,平均年龄40.6岁。通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均好转出院。

1 一般护理

肝硬化腹水病人,轻者应限制活动,重者绝对卧床休息,高度腹胀者取半卧位休息;长期卧床者应预防发生褥疮,经常更换,保持床整干燥,经常按摩受压部位,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态变化,是否有扑翼样震颤,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及体重的变化;因肝硬化腹水患者抵抗力较差,故应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皮肤护理;注意避风寒,防受凉,减少感染的发生。

2 情志护理

情志的改变会影响肝脏的功能,所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可使气血和畅,有益于肝气的疏泄,肝血通畅,肝体柔顺,使肝病易于康复。肝硬化腹水病人病程反复迁延,日久不愈,患者对治疗缺乏足够的信心,易产生悲观、消极等负面情绪,使气滞血瘀更甚,给治疗护理和身体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故解除患者心理障碍是建立良好治疗护理环境的基础。

3 饮食护理

肝硬化腹水病人应高热量,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柔软易消化,新鲜可口,忌生冷,坚硬,辛辣刺激品,禁烟酒,并少食多餐,限水限盐,原则上每天食钠应限制在250~500mg,或氯化钠0.6~1.2g,平时一般饮食不附加食盐也含氯化钠2~4g,一般水限制在每日1000~1500ml。

4 休息与

肝硬化腹水患者卧床休息可增加水钠排泄及利尿作用,减轻肝脏负担。大量腹水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如呼吸困难时,可取半卧位,使膈肌下移,改善呼吸,也可给予吸氧,减轻不适。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休息的意义,使患者自觉遵守,并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口腔卫生,集中安排治疗、护理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休息充分。

5 皮肤护理

该类患者腹胀如鼓,腹壁青筋显露,皮肤绷紧发亮,很薄,极容易擦伤引起感染,护理上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完整性,给患者穿宽松的棉质内衣,温水擦浴,出汗时及时擦干并更换内衣,以防受凉。

6 病情观察

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变化快,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肝肾衰竭及感染等并发症,且为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故应密切观察。每日清晨在空腹的状态下测量腹围、血压,准确记录24 h尿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测量体重、腹围,尿量是动态观察腹水消长及利尿药物使用是否恰当的重要依据,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参考,也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信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性格、行为的变化,此为肝性脑病的最先症状,应及时处理。

7 利尿剂的应用和护理

肝腹水患者都使用较大剂量的利尿药,利尿药主要有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和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一般两类药物联合运用,少数患者同时加用呋塞米肌注或静注,顽固性腹水用多巴胺20~40mg,呋塞米40~120mg,腹腔内注入,Qod。利尿治疗以体重减少不超过0.5kg/d为宜,剂量不宜过大,利尿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肝性脑病。应用利尿剂应观察患者有无意识改变、腹胀、乏力、疲倦、扑翼样震颤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准确记录24h尿量,测量腹围Qod,及时检查生化,注意血钠、钾、氯等离子的浓度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

8 腹腔穿刺术的护理

大量顽固性腹水应用利尿剂效果较差,一般给予腹穿及腹腔内注射药物,以利腹水排出。术前嘱患者排尿以免损伤膀胱,一次抽腹水不宜大于3000ml,以免大剂量放腹水引起大量蛋白质丢失及水电解质紊乱而诱发肝昏迷。

9 康复指导

本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在家调养。故出院前应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以便取得更好的家庭护理,减少病情的反复。如教育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注意调适温凉,慎起居,适劳逸,病情稳定时可进行适当的劳动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条达气血,促进消化;病情加重时,应卧床休息,要注意;饮食宜清淡,宜消化,富有营养,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有出血倾向者,忌坚硬,燥热食品。

内科护理体会范文6

1方法

常规准备用物,摆好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清理呼吸道,湿润鼻腔,胃管全部浸润石蜡油,以增加度,量好长度(患者发际至剑突)通常门齿距咽喉部15 cm,距贲门40 cm,距胃底55~60 cm,然后将胃管轻轻插入患者鼻腔,插至14~16 cm咽喉部时,轻轻托起患者后枕部,使下颌靠近胸部,快速将胃管插入,至相应深度,准确无误地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插管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需用3种方法[2]缺一不可:①用注射器连接鼻胃管后抽出胃液;②用注射器注入空气10 mL在腹部听诊有气过水声;③把鼻胃管末端置入盛水的杯中,无气体溢出。

2结果

为取仰卧位为昏迷患者置入胃管从胃内呕出的几率大;昏迷患者因大多舌后坠,胃管容易盘曲在口中。有误置胃管入气管内[4]以及置管引起呼吸骤 停[3]的报道,因而对于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的昏迷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置管必须由2名护士操作,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仰卧位置入胃管是安全、可行的。在置入胃管的过程中,操作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暂停置管,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操作[5]。浅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 由于昏迷患者部能配合做吞咽动作,常规法插胃管易进入气管而至失败。这时患者取侧卧位,操作者面对患者由一侧鼻孔将胃管插入。此法不依赖患者做吞咽动作,且特别适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及颈强直患者

参考文献:

[1]邵令方,张毓德.食管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0.

[2]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4-255.

[3]李桂莲.误置胃管于气管内1例[J].中华护理杂志,1989,24(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