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护理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护理基础知识

急诊护理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进针处; 愈合时间; 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22-01

糖尿病患者普遍需要通过输液来抗感染,改善血供,营养神经等,糖尿病患者普遍血供不好,高糖、高脂、高压造成血管硬化或细小[1],由于住院时间长,从入院到到出院当天,输液频率每日二次、每日三次、每日四次,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性的使用血管,穿刺技术要求高,此类病人留置针也常用,留置针也要及时更换,预防感染,严重则可致坏疽。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糖尿病患者均是住院患者,男22例,女20例;年龄27-94岁。40例非糖尿病患者均是住院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30-87岁。住院期间患者都进行输液治疗,对他们输液的进针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发现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进针处愈合时间要长12h以上。

2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机理

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差,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管硬化、变脆、增厚,红细胞变形的能力下降,血液供给不足[2];另一方面,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血液粘稠度增加还导致血管炎症,以上诸多原因,会导致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血流障碍,血管硬化、血管弹性下降,形成血栓,造成血管闭塞,导致血液供给严重缺失,局部组织营养不良[2]。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伤口的愈合也是重要的,观察高血糖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平稳或者下降的病人的愈合率高[2]。血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血脂紊乱以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更明显[3]。

3 创伤修复过程

机体对创伤的反应包括以下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a、炎症反应阶段b、成纤维细胞的增值c、毛细血管增值的d、结痂组织形成e重新上皮化[4]。

创伤愈合实质包括三个时期,反应了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a、炎性渗出期:(清创期)此期主要是凝血加炎症和清洁;b、增生期(肉芽生长期):此期主要是新生血管生成和肉芽形成;c、疤痕收缩期:此期主要是伤口收缩加上皮形成[4]。

4 糖尿病患者进针处愈合时间长的原因

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长期处于高糖状态,血液理化性质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血流障碍,致使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到进针处的愈合,使得进针处愈合持久,如果护理不当甚至会感染,严重者甚至导致坏疽。

5 对糖尿病患者的创面进行保护

5.1 注意外部环境: 保证病室环境、床单及病人皮肤的清洁。进针处周围的皮肤可用温水、中性肥皂轻柔地清洗,而后用棉球拭干。应避污染到进针处。保护进针处,预防感染。

5.2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进针处受压,患者注意勤翻身,以减少局部受压时间,必要时使用支被架。因糖尿病患者血供不好,指导患者运动练习,是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静脉回流障碍致使组织血供障碍,卧床时抬高进针的肢体2-5分钟,促进静脉回流。

5.3 合理饮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贫血者,轻症可进食含铁量高的食物,重症,应间断输血,口服硫酸锌,可为伤口提供所需的微量元素锌。研究资料证实,周围血管病患者,血液多呈高凝、高粘滞状态,因此,应限制高脂饮食,提倡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少食辛辣炙、膏粱厚味,饮食坚持清淡原则[5]。

6 治疗和护理

6.1 与医护人员配合,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自我监测、教育及心理疗法[6]。具体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而定,但是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最好固定一名医生,使其了解你的病情,便于指导。

6.2 积极治疗血脂异常。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

6.3 适当的运动对降低血糖、血脂、有效的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合并症有较好的作用,应长期坚持锻炼。运动方式应采取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6.4 调整体重,对良好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5 伴有高血压时,加服降血压药,有效控制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6.6 不吸烟,不饮酒。 建立正确、有规律的糖尿病饮食。

6.7 定期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及神经系统、足部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

7 健康教育

7.1 积极参加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嘱病人戒烟、戒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7.2 经常监测血压,明确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发现高血压后应高度重视,进行有效治疗。

7.3 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调节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限制食盐,每人每日不应超过6克,适量进行体育锻炼。

7.4 避免情绪波动-控制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避免血压、血糖波动。

7.5 减轻体重-这是最有效的治疗策略 。

7.6 慎重选择药物 。

8 体会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有血液系统的改变,指导病人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输液时随时观察病人,速度不宜过快,避免渗液,慎重选择用药,注意保护血管,特别要注意进针处的保护,避免感染,随时巡查病人,注意观察病人,嘱咐病人注意保护皮肤。

参考文献

[1] 童奥.糖尿病足新治疗模式下的护理思路[D].

[2] 杨彩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疗新进展[D].

[3] 关小宏.糖尿病足及其筛查[D].

[4] 吴石白.以“分子创伤学”理论正确认识糖尿病足创面处理与组织修复[D].

急诊护理基础知识范文2

(1)层级的确立:N0级:新毕业一年或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助理护士;N1.1~N1.3级:毕业一年后轮科的初级责任护士;N2.1~N2.3级:毕业三年后定科的责任护士;N3.1~N3.3级:急诊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级责任护士;N4级:担任护理组长三年以上,外出进修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形成护长-专科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模式。其中在护长中包含急救中心护长,分管院前院内急救的护长与分管院内普通留观观察和急诊重症监护的护长。急诊专科护士中含有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

(2)核心能力内容:根据急诊护士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我院急救中心护士自身的状况。必须加强以下内容的学习:①基础知识;②急救技能;③应急能力;④沟通能力。

(3)确立各层级护士的级别:通过护士的年资、职称、学历等内容综合评价每个护士的综合素质,来确立级别。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每个新毕业护士临床科室轮转三年的要求。新近毕业的护士存在需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渡期,为期一年为N0级。轮科一年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后,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1.1~N1.2~N1.3升级。定科后两年内,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2.1~N2.2~N2.3升级。急诊工作五年后,由护长以及护理部综合考评N3.1~N3.2~N3.3升级。N4级护士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等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

(4)模式:采取一师一徒制。成立护理小组,由N0~N1~N2~N3~N4五个层级护士组成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核心能力培训标准对下一层级护士进行培训。采取笔试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以评估下级的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5)恒定各层级培训内容:①N0级(抢救区跟班)以培训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为重点。能够基本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并在上级指导下参与抢救区工作。②N1.1~N1.2~N1.3级(观察区跟班-观察区独立值班-抢救室或监护室独立上班)以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同时注重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观察区的护理工作的N1.1级转向能独立完成观察区护理工作的N1.2级,再到能独立完成抢救室、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的急救护理工作的M1.3级。③N2.1~N2.2~N2.3级(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急诊各区域、指导责任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N2.1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院前急救工作。N2.2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预检、分诊工作,能准确分诊,协助院内抢救。N2.3级要求能胜任急诊各区域的护理工作,能承担初级责任护士的培训导师任务,能完成初级责任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参与组织协调各种抢救工作和特殊情况的处理。④N3.1~N3.2~N3.3级(担任护理组长、参与科室管理)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全面强化,且重点加强个人应急能力培训,统筹各种应急预案。进入本级别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完成承担初级责任护士培训教导任务,参与科室管理,配合护士长开展工作,尤其在科室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制定改进与实施方面。⑤N4级(急诊专科护士)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融化贯通,且重点加强个人专科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的培训。完成对下级护士培训教导,参与科室专科知识的培训。

(6)培训方式:①采取一师一徒制,由导师负责监督下级完成急救中心护士核心能力手册并进行考评。②采取专题讲课、技能演示、现场模拟三种形式,以自学、个人专人指导和集中培训三个方式进行加强。由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的N4级护士进行培训,同时邀请专科医生讲授急诊相关新知识、新技术。③临床小讲课。由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集中授课,讲解急诊现季节性常见疾病抢救与护理常规。④周总结。每周由N3级与N4级护士讨论总结本周常见护理不足,采取晨会时间小讲课传授下级护士。⑤考核。采取自评、导师考评与科室综合考评三种方式。每周自评,每月导师考评,每季度科室综合考评,了解护士的动态能力,以及时改进。

2.调查项目

对在我院急诊中心观察或抢救24小时以上患者,向其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每张调查项目为10个问题,满意程度按照0~10分打分,10分是非常满意,0分是非常不满意,总分满分为100分,进行问卷调查,现发现收,由专人负责,将所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评价。

3.统计学分析

急诊护理基础知识范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学历分布: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例。纳入护士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学历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科培训模式展开培训,即对新进院的护士对真空采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等16项基础性操作及护理常识进行培训,护士长集中授课、演示,后期无再设培训课程;观察组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来展开培训,按照护龄设置年级授教,方法内容如下:培训内容。(1)一年级时以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重要目标,包括内容有用药禁忌、常规输液异常排查、环境卫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出拥有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护理人才。(2)二年级目标逐渐从辅助治疗再深入配合抢救,开始熟悉急诊室环境、设备、急诊程序操作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档案书写,并慢慢强化团队协作。③再次强化急诊专业技能,能全面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到能协调组织、指挥抢救的重要能力,该阶段还着重培养其沟通技能、应急预案等[1]。教学培训方式,授课老师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护士长共同担任,满足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要求。培训中护士长先一对一带教,再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接着以目标为基础安排可行的课程,每月定期授课不少于1次,为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可实施不限次数的小课堂、一对一再示范、分小组谈论等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每季度授课后由班主任和带教护士长组织理论与实际双重考试,考试成绩与实际工作质量及态度来一起评定护士是否完成一学年培训目标,合格者,升级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级再学习。1.3效果评定标准。培训后对两组护士均实施技能客观评价,由培训班主任与1名深资质护士长共同展开评定工作,评定技能包括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分析及沟通应变能力等8项内容,统计每项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例数越多表示对应培训模式应用效果越好。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作者:吴庆荣 叶芳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急诊护理基础知识范文4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28-02

护士素质是指在一般素质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性,对护理工作提出的特殊素质要求。在当代新形式下,急诊护士担当抢救重、危、急病人的重任,要求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监护急救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力、突出的应变能力以及高度的法律意识。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和要求,才能适应急诊工作的要求,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

1 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1]

1.1 熟练掌握并不断学习提高各专科的医疗护理和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各专科的医疗护理和基础知识,经常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尤其是急救护理学、社会学、心理护理和伦理道德,沟通技巧等,同时应具有丰富的判断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如脑出血昏迷病人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分泌物倒流引起误吸;休克病人应取中凹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行胸前区叩击或胸外心脏按压。

1.2 精湛的专业急救技术

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设备的使用,操作时做到沉着、冷静、思维敏捷、动作准确迅速规范,做到忙而不乱,穿刺时稳、准、快,一针见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1.3 对疾病的系统认识

急诊护士应掌握重症监护室内各种仪器的使用,如用心电监护仪监护病人时,则要求护士要掌握一定的心电图知识,了解监测参数和图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如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图型时,则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同时备好除颤仪,预防心室纤颤的发生。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病人气道压力过高提示分泌物过多,需吸痰。

1.4 及时记录抢救过程

急诊抢救时,护士应严格记录抢救开始的时间、进行治疗处理的时间及病人死亡的时间。急诊抢救中,有时病人神志不清,有时无家属在场,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单做为第一手资料,提供法律依据。抢救记录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并能真实地反映抢救过程,应妥善保存。

2 敏锐的观察能力及突出的应变能力[2]

2.1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实际上是广泛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高尚情感的结合。通过敏锐的观察,不仅可以从病人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口唇等方面获取病人的信息,而且对病人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哭泣声、叹息声、声、咳嗽声等都有敏锐的觉察,能预感到病人的疾病和需要。如脑出血病人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慢或不规则等脑疝征兆,机械通气病人颜面潮红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把握抢救时机。

2.2 较强的应变能力

危重病人抢救时,急诊护士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病情的动态变化中发现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独立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给医生提供治疗依据。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将除颤仪等急救物品备在床旁,防止病人发生心室纤颤或猝死;呼吸衰竭病人,应备好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其他抢救物品。

3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2]

一个优秀的急诊护士除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及适应力,乐观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1急诊室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急诊室是一个高风险、高投诉、安全隐患较多的科室。护士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如大型车祸、群体突发中毒事件,突然发生的火灾、洪灾等。这时病人家属毫无思想准备,情绪紧张、焦虑、易怒,甚至做出不理智的事,家属常对护士的治疗及处置不满意,语言苛刻,提出过分要求,使急诊护士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和心理疲劳状态。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视病人的痛苦和生命高于一切,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病人解除痛苦,视病人如亲人,以病人之忧而忧,以病人之乐而乐,具备了这样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危急情况下,不惊惶失措、稳准快捷地对病人进行救治。

3.2急诊沟通技巧

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抢救病人时,多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即举止、行为和表情、动作的沟通方式,护士应仪表大方、举止得体、待人彬彬有礼。护士的面部表情对病人及家属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抢救患者时,如果护士面部紧张、动作惊慌,就会使病人感到自己处于险境之中,加重心理负担。因此要求急诊护士在紧张的气氛中注意保持面部表情的平和,如车祸患者恐惧心理尤为突出,护士镇静的目光是消除其不良情绪的一剂良药。急诊护士能够在急、危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表现出勇敢、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使患者由恐惧、焦虑到平静。有效的沟通能调动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有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4 职业道德素质

急诊护士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具有献身精神,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护士必须视病人的痛苦和生命高于一切,自觉自愿竭尽全力地去为病人解除痛苦。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世服务的思想,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视病人如亲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5 高度的法律意识[2]

近年来,病人对保护自己就医权力的意识和法律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及护理安全的要求提高,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和投诉。护士在对病人的急救过程中,为病人进行注射、抽血、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将棉签、安瓿、针头遗留在病人身旁,针头及安瓿刺破病人皮肤,输液时出现输液外漏,造成局部皮肤坏死,转运病人过程中发生输液速度改变,吸氧管脱落,这些都是纠纷的根源。因此,护士除具备精湛的技术外,必须严格、准确、及时,完整科学、严肃无误地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护理纠纷发生,达到保护自已及病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亚娟.浅谈运用有意注意提高急诊护士病情观察能力[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52.

急诊护理基础知识范文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课内容选自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基础护理技术》第二章第一节。此教材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及必要的护理基础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

《入院病人的护理》主要是介绍病人入院的程序和入病区的初步护理工作,这是临床护士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次课在整本教材学习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次课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大纲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入院病人护理的内容。

(2)比较一般病人和急诊病人入院护理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完成麻醉床、暂空床的铺设。

(2)能恰当地对病人进行入院介绍和健康教育。

3.思想目标

学会关心体贴病人,热情负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临床工作的需要,确立本次课的重点是入院病人护理工作内容。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护理内容,但在掌握工作程序安排上还有所不足,故学习的难点是护理工作开展的顺序。另一难点是学生在掌握铺备用床的基础上,学会麻醉床、暂空床的铺设并能弄清三者的区别。

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因而,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教师应让学生从机械地“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角色扮演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总结反思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分钟)。

1.门诊、急诊护理工作内容是什么?通过门诊治疗后须住院的病人,我们又如何护理?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2.备用床的目的是什么?(准备迎接新病人)。如果新病人现在来了,我们又要铺哪种床呢?(引入新课,认定目标)。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角色扮演,生动有趣(25分钟)。

1.由学生扮演病人和护士,模拟病人入院护理工作程序,引起学生兴趣,同时请学生在观看时注意护士的工作内容和符合护士礼仪的言行举止。

2.先由学生根据表演分组讨论,总结护理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补充,并请学生结合临床实际安排合理的工作程序。

(三)创设情景,继续深入(15分钟)。

前面讲的是一般病人入院的护理工作,若是一急诊病人,入院的护理常规又有哪些内容?教师用多媒体先提供一个急诊病人入院的病例,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次课学习的急诊室的护理工作,采用比较法学习一般病人和急诊病人入院护理的区别。教师最后请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完成列表比较。

(四)自我探究,完成操作(40分钟)。

1.先由学生运用讨论的方式列表比较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三种床的不同目的,从而使学生能在各种情况下正确选择床铺的类型。教师创设各种情景,举例提问:现一病人去做B超检查,护士应铺哪种床?

2.学生已掌握备用床的铺法,因此先提出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备用床基础上改为暂空床、麻醉床,由学生总结三者在形态上的区别,并演示整个操作。

3.由浅入深,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完整地完成暂空床和麻醉床的铺设?学生自荐一位代表完整地演示暂空床和麻醉床的铺法,演示完请学生发言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加深理解。

4.为加强学生的印象,再次示教暂空床、麻醉床的铺法,强调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最后小结本次课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加深印象。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加强理论复习和操作练习。理论复习结合练习册进行,对于操作技能要求做到课堂看,课后练,善归纳,善总结。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急诊护理基础知识范文6

1临床资料

2010~2011年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生共103名,其中大专36名,中专67名,年龄18-22岁,平均20岁。

2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2.1带教教师的问题:(1)教师的带教能力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带教意识不强。在临床中个别教师不乐意带教,担心学生动作缓慢,或因其操作失误招致患者不满,或对学生有成见,凡事亲力亲为,使学生动手机会少;而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很教条,不能因人施教,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工作吃力,基础好的不能发挥潜力,从而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不按教学计划带教,虽然有教学计划,有实纲,但可能不具体、不实用,缺乏可行性,教师只凭经验带教。(3)忽略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工作时间内忙于治疗,只重视技能操作带教,忽略对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导致护生对患者缺乏关怀、缺乏爱心、态度生硬,不做健康宣教内容,不能主动发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4)多个教师带教,学生与教师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教学效果。(5)有时科室带教老师比护士实习生少,致1个老师带1名以上学生,不能有充足的精力带教。(6)科室缺乏完善的教学质控,导致带教教师职责不清。

2.2实习护生的问题:(1)基础差,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使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也能考入卫生类院校,导致近年来实习护生综合素质有一定下降,而且现在的护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娇心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中未进入护士的角色,不能正确的理解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含义,怕苦怕脏怕受累。(2)缺乏抢救意识,不能正确判断病情,遇到危重患者抢救时,不能主动参与和配合医生抢救。

3对策

3.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在扩招的同时,除了加强基本知识的学习外,也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让她们了解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含义。

3.2带教教师条件:热爱护理专业,工作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医德修养;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护师以上资格,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3年以上;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析能力,丰富的急救知识,娴熟的急救技能及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具备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建议护理部分配护生时两组护生不在同一科室相碰。

3.3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生制定不同的带教计划,规范实习护生入科教育路径:(1)详细介绍科室环境、设施、重点介绍抢救仪器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等设备;(2)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如急诊绿色通道制度、首诊负责制、抢救制度等;(3)工作特点及各班职责;(4)介绍本科常见的疾病及护理常规,常见危重患者的应急处理流程。(5)人文关怀理念;(6)出科考试,紧扣教学大纲,突出本科特点,从严考核。

3.4提高实习护生抢救意识,加强急诊技能训练: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实现培养目标,决定实习质量的高低及关键。急诊科实习时间为4周,具体安排为:第1周熟悉环境,了解抢救仪器的使用、急救药品的剂量及作用;第2周掌握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等技术,熟悉危重患者抢救预案;第3~4化训练护生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带教教师须让护生明白迅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让护生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3.5加强对实习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要精神饱满、仪表端庄、和蔼可亲,运用规范性语言,如:“您好”、“对不起”、“很抱歉”等,处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向护生渗透人为关怀理念,并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于健康教育,主动去发现和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所急,关心、体贴、帮助患者。

3.6制定完善的教学质控体系 定人带教,设立实习带教质控教师。实习护生从入科到出科均由一个教师负责,每一批实习护生在本科实习期间,护士长及实习带教质控教师组织学习,要求全科实习护士参加,总结经验,征求护生意见,以改进教学方法。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