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安全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安全汇报

护理安全汇报范文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当今世界先进企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责任、有义务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证;企业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任务,也是发挥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特殊作用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研究和探讨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方式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切实加强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工作中一种全新的工作标准,做为工会工作者,必须加强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才能在构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项工作中发挥工会组织的特殊作用。所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标准为劳动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控制的思想理念及管理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使企业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职工也具有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能力,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通过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促使企业有效控制和降低各类危险、危害和事故风险,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更进一步保障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职工的健康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彻底消除各种事故和疾病隐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企业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作为钢铁企业,尽管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过程中,通过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观念、管理、行为、物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框架,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要建设成为精品板材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也必须积极地与世界接轨。要建立具有钢铁企业特色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就必须用先进、现代的安全管理方法,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提升钢铁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一系统化、程序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就能够促进钢铁企业由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的快速转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当中,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充分认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肩负的责任

目前,钢铁企业技术改造任务繁重。在寻求企业生存和更大发展、特别是在技改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追求速度、抢工期的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施工环境恶劣,职工的健康、人身安全受到较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工会组织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的权益。现实的工作需要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得到切实加强。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还肩负着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任,必须切实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好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同时,开展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建设和谐企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中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途径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中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要突出工会工作的特点,积极参与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当中。1、做到“源头”参与。“源头”参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劳动保护工作条例、规定等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时,工会要代表职工参与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影响作业场所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的讨论;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要站在职工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出意见,从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就职工关心的劳动保护问题,与行政展开积极的对话、协商,使职工的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在代表职工与行政签定的集体劳工合同中,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内容定期检查落实。2、做到过程参与。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发动和组织职工搞好危险源普查辨识、等级评定、措施制定、以及预案编辑工作,协同行政部门在醒目的地方、部位悬挂警示标识,提示职工注意安全;二是在职工卫生健康方面,注意噪音、有害气体等方面对职工身心健康的侵袭,建议并督促改善工作环境,设立隔音间、安装有害气体报警器,配备必要的 血压测量仪器,时刻关注职工的身体状况,做到及时预防和治疗,同时还要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三是注意劳动保护的佩带,教育和培养职工文明的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企业职工新形象。3、检修施工中有效参与。工会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职工代表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和视察,从根本上维护职工始终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同时,对发现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要责无旁贷地向行政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场所。4、做好检查和视察,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工会组织一是可以依法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定期组织员工代表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做现场调查;二是可以通过独立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还可以给予必要的考核和处罚,以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三是可以组织职工代表就劳动保护发放标准、配备范围、以及质量等有关劳动保护工作进行专项视察,从而推动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不断发展;四是要不定期组织开展有益于职工职业健康安全的竞赛活动,并且把职业健康安全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生产安全部门联合开展班组安全竞赛,营造钢铁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氛围。

护理安全汇报范文2

关键词 预防 脱管 工作模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319

为了做好患者安全护理管理,降低医院患者脱管发生率,我院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开展脱管管理工作,采用分析原因-制订计划-人员培训-规范操作程序-专人巡查-各案会诊-总结反馈的模式实施。现总结归纳如下。

护士工作方法

制订患者防脱管计划:回顾统计2009年1~12月全院患者发生脱管情况,分析发生原因,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防脱管意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制订防脱管工作计划,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复、支持开展工作。

建立为带管患者服务联络员队伍:在护理部专科护士管理委员会的督导下,成立服务带管患者联络小组。各联络小组分别由科室选派的联络护士组成。联络护士要求为从事护理工作三年以上的具有爱心、责任心一定沟通能力的护士承担。主要工作是负责本科带管患者的管理与教育,并指导全科开展防脱管工作的。如督导全科护士对带管患者进行脱管高风险评估、教育、相关技术指导,对复杂个案联系会诊等。

防脱管知识技能培训:将预防脱管纳入医院的安全管理目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是执行《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对护理队伍分层次进行防脱管工作的动员及相关知识培训:①培训对象:护理管理阶层、全员护士、护理学生及陪护人员、卫生员等。②培训内容:医院内发生脱管的概况及后果,原因分析评估识别,防脱管的措施及护理流程;患者发生脱管后应急预案及不良事件上报程序等。确定培训时间并遵守。

规范防脱管的护理程序:①脱管高风险评估:患者根据病情治疗护理需要置管后,护士应从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史、现临床表现采集可靠资料等;最后根据院管委会通过的脱管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②实施防脱管干预:评估为脱管高风险的患者,在床头挂防脱管警示标志。护士根据评估确定患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与宣教,如为术后患者根据患者神志情况,护士会妥善固定管道并向患者及陪护讲解留置管道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床上床边活动时引流管的正确放置及固定方法。有需要时及时按呼叫铃。加强对脱管高风险患者的巡视,并在他们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将他们作为交接班内容。③落实防脱管宣教,评估为高风险的患者床尾挂警示牌,部分患者对护士的宣教依从性差,有的患者习惯很难纠正等,脱管仍有发生。因此护士应将宣教贯彻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宣教后请患者或家属在宣教告知书上签名确认。

对各案病例进行会诊:各病区在进行防脱管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病例,联络护士组织联络病例讨论,由相关护理管理人员、专科护士参加。复杂、疑难病例包括评估高风险脱管但护理措施落实有困难的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患者及依从性差的患者等。由护理部总护士长或专科护士主持,病区护士汇报病例及护理问题,专科护士从专科角度提出建议,书写会诊单,病区护士长及联络护士监督执行。并及时进行效果反馈以便调整措施。

对各病区发生脱管病例进行资料回访:防脱管小组要求不良事件24小时上报护理部,病区护士填写脱管上报表上报,护理部通知专科护士在24小时内到发生脱管科室进行资料回访,回访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脱管发生时间、脱管类别,脱管后患者病情状况及后果,医护人员应急预案措施。回访方式为查看患者、询问患者及知情家属、病友、护理人员。将回访表上交护理部。

专科护理小组每半年向全院进行防脱管工作汇报:专科护士总结半年全院防脱管工作并向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全院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各病区发生脱管患者的回访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防脱管工作进展等。定时向全院进行防脱管工作汇报,不仅使护士从脱管病例中吸取经验教训,也可结合临床工作中找到不足,从而启发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

结 果

我院全年脱管发生率下降:通过查阅病历及护理记录、各病区上报不良事件统计等方法,统计出2009年1~12月我院脱管发生率020%。2010年1月开展防脱管工作以来全年脱管发生率下降至006%。

培训干预前后护士及患者或家属对防脱管知识知晓状况调查: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防脱管知识培训前后随机发放调查表,对评估为脱管高风险患者,护士进行防脱管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对防脱管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护士知识知晓率培训前58%培训后85%。患者及家属知识了解率干预前12%干预后50%。

讨 论

我院开展脱管管理工作,采用分析原因-制订计划-人员培训-规范操作程序-专人巡查-各案会诊-总结反馈的模式实施。

护理安全汇报范文3

[关键词] 手术患者;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39-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手术全期护理新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术前访视已成为手术全期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而术前评估是术前访视中的重要内容,是对患者术前的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术中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确保术中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起开展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2009年逐步完善了术前评估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的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1 652例,男性985例,女性667例。

1.2 方法

1.2.1 术前访视设立护理评估责任人和评估时间 责任人要求为在手术室工作1年以上并掌握各专科手术健康教育内容的护理人员,一般为担任该手术的巡回护士。常规在手术前1 d下午根据手术通知单去科室查看病历,辅助检查及化验报告结果,特殊手术患者需要向主治医生了解病情,携带病历到患者床前进行术前访视,同时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患者在手术室的个性护理措施,访视所需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20~30 min/人,访视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后向手术室高级护士或护士长进行汇报,由她们审核确定手术患者护理措施的实施。

1.2.2术前访视及护理评估表格使用我院自制的《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单》、《术前护理评估单》进行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根据内容进行护理评估,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由护士长或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审核。

1.2.3术前护理评估内容

1.2.3.1心理评估采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家庭状况、心理状态、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1.2.3.2压疮评估术中压疮的干预是手术护理的重点难点。我院应用Noyton量表,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运动能力、是否大小便失禁等内容进行评估。如积分

1.2.3.3静脉输液的评估手术中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手术安全的保障。术前应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包括穿刺部位的皮肤、弹性、厚度、清洁度、温度、潮湿度和有无感染病灶。患者的静脉情况:包括静脉的弹性、走行、有无静脉瓣、是否在关节部位、是否经常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等。根据评估的结果,结合手术的要求、手术部位、手术的要求,来选定合适的输液部位及准备输液器具。

1.2.3.4手术摆放的评估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如营养状况、皮肤的弹性、完整性、有无压伤、皮肤的感知觉情况。再根据患者的体型、估计手术时间的长短,选择合适的垫。必要时术前进行的训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2.3.5术中使用特殊仪器、器械的评估根据手术的要求术中使用的特殊仪器、器械的患者要做好术前的评估,为术中能正确安全使用仪器做好准备。如:高频电刀的使用前应评估患者体内是否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内植物、放置负极板位置的皮肤情况等。

1.2.4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

1.2.4.1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心理干预术前的宣教和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及方法,手术组的成员;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出的疑问,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术中应主动安抚和鼓励患者,简要说明手术进展的情况,自始自终让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对手术有安全感,消除紧张心理。

1.2.4.2根据患者压疮的危险指数制定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选择合适的垫,缓解身体局部所承受的压力;手术时间较长者术中应加强皮肤的观察,在手术中小范围变动受压部位或采取局部按摩的方式,促进受压皮肤的血液循环;术中注意保暖,保持受压皮肤的干燥,有效地避免术中压疮形成。

1.2.4.3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及静脉穿刺套管针对静脉评估结果欠佳时,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由高年资护士担任静脉穿刺操作,可提高静脉操作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1.2.4.4评估结果汇报根据各项评估结果,向手术室高级护士或护士长进行汇报,提出相关的护理诊断,发现护理问题,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护理工作质量。

2 结果

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起开展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访视,2009年开始进行护理评估,统计2009年完成访视例数为1 652例,术后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手术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为97%。术前护理评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3 讨论

卫生部2005年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首次对我国围术期患者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2]。术前评估是对患者的判断,是手术前的准备,术前评估对保证手术护理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手术室开展术前护理评估与术前访视的结合,从评估结果引出了护理诊断,发现了护理问题,制订了护理计划及措施,护士通过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充分准备手术所用的物品及器械,提高了预见性及应急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个案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手术护理工作质量、医生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的评估能力及判断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琪霞,刘进玲.应用Braden计分表预测及预防压疮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4.

[2]赵学彬,马智群.术前访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10):44-45.

[3]赵希转.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06-107.

[4]张雅莲.谈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95,198.

护理安全汇报范文4

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3.配合医生抢救。

4.迅速通知患者家属,如医护抢救工作紧张,恰家属未在,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5.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应按规定及时通知护理部或院总值班。

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后立即抢救,同时通知医生值班护士长。

2通知家属,抢救紧张可通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家属。

3向院总值班或护理部汇报抢救结果。

4抢救无效患者死亡,要等到家属确认后,再通知将尸体接走。

5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保护。

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2通知医生。

3没收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4通知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不得离开。

5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里状态。

患者自杀后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自杀,应通知医生立即赶赴现场,看患者是否有抢救的可能,如有则立即抢救。

2保护现场。(病房及病房外现场)

3通知护士长或院总值班,服从领导安排处理。

4通知家属。

当患者发生坠床摔到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不慎坠床摔倒,立即通知医生。

2在医生检查后,再搬动患者

3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线检查等,及时治疗

4向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

1通知医生。

2通知院内总值班

3通过家属查找

4患者回来后立即通知院内总值班

5若确属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钱款需登记上交领导。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当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与抗过敏药物。

2报告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3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与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按要求上报检验科。

6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7加强巡视并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

1当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出所输液体,从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时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护理部和药剂科,填写《输液反应申请表》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设备科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当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时的应急预案

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停止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残余空气。

2.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将患者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与氧气吸入及药物治疗。

5.认真记录护理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

当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的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至最低。

2.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3.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负担。

4.加压给氧,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5.遵医嘱给与镇静、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6.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接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血带,可有效的减少回心血量。

7.认真记录患者的抢救过程。

8.患者病情稳定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当患者发生化疗药液外渗时的紧急预案

1.立即停止化疗药液的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

2.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经医生同意后用0.4%普鲁卡因(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4ml配制)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漏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可以起到止疼的作用。封闭的量可根据需要配制。

4.外渗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阻止扩散。

5.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外涂喜疗妥,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

6.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当患者发生误吸时的紧急预案

1.当发现患者误吸时,立即使患者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叩击背部,尽可能使误吸物排出,并同时通知医生。

2.及时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等。

3.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采用建议呼吸器维持呼吸的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

4.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5.协助医生通知家属,并向家属交代病情。

6.做好护理记录。

当患者发生躁动时的紧急预案

1.当发现患者突然发生躁动,立即说服并制动束缚患者,防止发生意外,并通知医生。

2.检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与镇静药物,约束制动。

3.通知家属,向家属交代病情。

4.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

当患者发生精神症状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夜间通知院总值班或护理部值班护士长。

2.同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免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

3.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4.24小时设专人陪护。

5.如果患者出现过激行为时,应立即通知保卫科或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并考虑对患者采取躯体束缚,以防发生意外。

6.协助医生请专科医生会诊。

7.遵医嘱给与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1.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出的血液。

2.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2%碘酊或75%酒精消毒。

5.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包扎伤口,观察伤情。

6.如果病人时乙肝、丙肝或HIV阳性者,要进行抽血送检标本。

7.上报到护理部的预防保健科,必要时进行预防用药。

病房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紧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2.根据传染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转移同室的患者。

4.用过的物品按消毒隔离要求处理。

5.患者出院、转院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过敏性休克的紧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所用药物,就地抢救,并通知医生。

2.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若症状不缓解,遵医嘱每隔30分钟再次注射肾上腺素0.5mg,直至脱离危险。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建立液路,补充血容量。遵医嘱使用升压药和抗组织胺药物。

5.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7.做好抢救记录。

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

1)告诉患者停水时间。

2)给患者备好生活用水和饮用水。

3)病房热水炉烧好备用,同时尽可能多备生活用水。

2.突然停水后,夜间要与院总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况,查询原因,白天要与后勤保障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

泛水的应急预案

1.立即寻找泛水的原因,如能自行解决应立即解决。

2.如不能自行解决,立即找后勤保障科,肿物、晚上找院总值班。

3.协助维修的人员降水扫净。

4.告诫患者,切不可涉足泛水区域或潮湿处,防止跌倒。

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电动机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如遇抢救,应立即寻找维持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保证抢救进行,并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

3.通过电话于总值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失窃的应急预案

1.发现失窃,保护现场。

2.电话通知保卫科来现场处理,节假日、夜间通知总值班。

3.协助保卫科人员调查工作。

4.维持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

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1.遇到暴徒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头脑冷静,正确分析和处理发生的各种情况。

2.设法报告保卫科,夜间通知总值班,或寻求在场其他人员的帮助。

3.安抚患者及家属,减少在场人员的焦虑、恐惧情绪,尽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国家财产。

4.暴徒逃走后,注意其走向,为保卫人员提供线索。

5.主动协助保卫人员的调查工作。

6.尽快恢复病室的正常医疗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化学剂泄露的应急预案

1.当有不明液体喷溅到患者衣物。马上将接触衣物脱下,放在消毒液中清洗消毒。

2.溅到皮肤上时,在第一时间内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也可用棉花或吸水布吸干皮肤上药液,千万不要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

3.通知医生并协助明确液体的性质,遵医嘱进行解毒处理。

4.及时向上级汇报,协助了解事情经过,制定相应措施,总结经验防止类似时间发生。

有毒气体泄露的应急预案

1.发现有毒气体泄露后,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协助组织疏散在场人员。

2.立即开窗通风,应利用病室内所有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换气。

3.如毒气源在病室或附近,设法关闭毒气阀门,叮嘱在场人员远离毒气源。

4.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救治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5.维护病室秩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安抚患者及家属。

医疗护理纠纷的应急预案

1.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抢救于护理。

2.耐心细致解释,进行安抚,维持好正常诊疗秩序。

3.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汇报,正确在科内解决。

4.科内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应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汇报。

火灾的应急预案

1.立即报告保卫科、院总值班。

2.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

3.发现火情无法扑救,马上拨打119报警,并告知火灾的准确方位。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减少火势扩散的速度。

5.将患者撤离疏散到安全地带。

6.尽可能撤出易燃易爆物品并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及科技资料。

7.撤离时使用安全通道,切勿乘电梯,防止因断电致撤离不成功。

护理差错及事故防范的基本措施

1.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部定期进行考核。

2.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

3.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制度,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4.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特护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5.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必须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6.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7.患者当日用药只能当日领,不得留存,节假日按规定领取。对停药、转出、出院患者及时办理退药手续。

8.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

10.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为止,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1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者、手术行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按规定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裂、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3.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14.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15.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婴儿发生溺水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操作,注意新生儿、婴儿的保暖,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立即报告儿科医生,门诊部主任、护士长。

3.通知急诊科携带必要的器械、药品,配合抢救。

4.必要时送特婴室留观。

引流管脱落的应急预案

1.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每班交接引流的通常情况并做好记录。

2.密切观察腹腔引流部位的纱布的清洁情况及病人的周身情况,生命体征,引流液的性状及量。

3.一旦发生引流管脱落,立即按压伤口,协助病人保持半卧位,安慰病人及家属。

4.报告经治医生,同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护理安全汇报范文5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三级护理查房对象、参与人员、时间与形式等相关要求,在科室开展三级护理查房。结果 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和病人的满意度。结论 三级护理查房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三级护理查房 临床护理 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的标准。我科于2009年开展了三级护理查房,组成了初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的一条三级护理查房管理连锁,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总结介绍如下:

1 对象

本科展开床位42张,护理人员13名,其中护士长1名,高级责任护士1名,护理组长3名,责任护士8名。

2 具体操作方法

2.1 护理查房与三级护理查房的区别 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查房模式中,护理行政查房侧重于检查病区的规范、统一,护理业务查房侧重病情的处理[2]。而三级护理查房主要是通过三个层次护理人员职责连锁的管理查房,是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2.2 三级护理查房管理的形成 参照《广东省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中的要求,共同制订了我院《三级护理查房规范(暂行)》,对三级查房的对象、时间、人员要求、形式与内容、书写格式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2.3 职能分工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以被管理者的综合情况来安排最合适的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我们根据实际能力和需要,采取职称与能力相结合的分工方法,促进了查房质量的提高。

2.4 查房方法

2.4.1 初级责任护士查房 初级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床病人按护理程序查房1次或2次,随时修订护理诊断,落实相应护理措施,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4.2 护理组长查房 每日组长带领初级责任护士对本组病人查房1次或2次,查房时由管床护士汇报病情及护理情况,对该病人的护理措施提出指导性意见。

2.4.3 护士长查房 每周1次或2次,重点为本科危重、疑难、一级护理病人,查房时由管床护士或组长汇报病情及护理,护士长通过查体了解护士护理病人的情况,了解病人反馈,基础、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是否到位,护理记录与实际是否相符,最后由护士长对查房发现的问题分析讲评,指导组长及管床护士护理工作。

2.4.4 查房记录 上级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的建议或措施,由下级护士将其中的客观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并注明“护士长××查房”、“护理组长××查房”等,查房者及记录者签字,并根据上级护士查房时的要求实施护理。在入院、出院、病危病重、特殊检查治疗、手术前1d、术后3d的病人要求有三级护理查房记录,由责任护士或责任组长书写,要求体现专科护士或护士长、护理组长的指导意见,并签名。查房后上级护士的要求可以书写在《临时、长期护嘱单》上,班班落实。

3 查房内容

3.1 常规评价性三级查房 评价初级责任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评价护理组长对初级责任护士在护理程序方面指导落实情况。护理诊断的准确性、全面性,护理措施的切实可行和具体落实的情况,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了解病人健康教育掌握程度,从而改进护理方法。

3.2 业务指导性三级查房 针对性地选择科内危重、疑难、病情复杂且有临床教学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病例作为查房对象。初级责任护士认真汇报病情、组长对护理程序步骤逐一进行讲评,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讲解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确立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的实施。护士长进行必要的提问,对重点问题提出讨论,最后进行讲评、总结。

3.3 技术指导性三级查房 把某些较大的护理技术作为三级护理查房的主要内容,主要查具体操作者的技术操作程序、熟练程度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 结果

4.1 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三级查房上级护士能对下级护士进行检查、指导、发现和分析问题,使患者获得更为安全的护理。实施三级护理查房后,大大提高了护理诊断的符合率,护理措施的落实率,使患者获得了更为安全的护理。

4.2 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 三级护理查房加大了护士的压力,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查房的集体讨论,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面,丰富了临床护理经验,提高了病情复杂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促进了护理人才的发展。

4.3 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查房使护患关系得以融洽,恰当的语言可使患者感到亲切,患者满意度升高,护理查房使护士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使健康教育形式由单向转为双向,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护理安全汇报范文6

[关键词] SBAR;急诊科;护生;沟通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119-03

急诊特殊的环境中,面对不确定的患者数量和病情严重程度,有限的时间以及无差别的临床问题等情况,使得急诊科的沟通要比病房环境的沟通更具有挑战性[1]。然而,对于没有任何临床实践经验的护生而言,更是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开始学习。有研究显示,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注重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沟通能力的培养[2-4];而在西方国家目前的医学生对沟通的教育仍旧是传统的长格式,包括了所有有用的信息[5]。因此我院急诊科将在护生带教中引入一种快速、有效且结构化的沟通方法――SBAR沟通模型,SBAR作为一个基于证据(evidence-based)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6,7],不仅规范了急诊科护生对急诊患者的病情汇报,更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对急诊科患者的病情观察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护理部随机分配,纳入2015年7~12月在急诊科实习的护生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例,女54例;本科30例,大专24例,中专6例;年龄18~25岁,平均(20±2.15)岁,实习时间4周。

1.2方法

本研究为前后对照研究,第一阶段(研究对象在急诊科实习的前2周)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带教,包括科室内常规的授课、带教老师的说教,接受病情汇报考核和带教模式评价。第二阶段(研究对象在急诊科实习的后2周)由带教老引入SBAR沟通模型,并融入急诊患者的病情观察中,同样接受病情汇报考核和带教模式评价,实习护生两次的考核形式一致,评价内容一致。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经验均>2年,工作年限均≥3年,且均为具备护师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有扎实临床基础及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熟练且带教责任心强,且均接受相关SBAR沟通技巧的培训。

SBAR沟通模型的具体内容包括:S现状(situation):简单陈述问题、首要的疾病、什么时候发生的以及严重程度;B背景(background):根据现状咨询相关的背景信息,比如明确的诊断、最近的临床过程;A评估(assessment):当前的精神状况、过敏史、生命体征、检验指标、护士对问题的思考是什么,如果不确定,陈述担心的程度及理由等;R建议(recommendation):护士的建议是什么或者希望对方做些什么[8]。

1.3 评价方法

由急诊科总带教选择两阶段的急诊患者,每位护生有5 min的准备时间,然后分别单独汇报患者的病情,从汇报时间、内容完整性、条理性以及总评分等5个方面评价,由各带教老师参与评分,并取平均值,60~80分为合格,81~90分为良好,91~100分为优秀。另一方面,结合急诊科临床带教目标和计划自行设计护理带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设置16个条目,每个条目有2~3个子条目,分值1~5分不等,总分100分,总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要求每位护生在接受考核后对每阶段的带教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评价[9-11]。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搜集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录入、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护生两阶段病情汇报结果比较

经过SBAR交班模式的引入,护生交接班汇报平均时间、汇报内容完整性、条理性均较第一阶段有了明显的提升,汇报平均时间由(12.50±2.16)min缩短至(5.20±0.67)min,交班内容完整性、条理性也较引入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生对急诊科带教模式的满意度

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护生第二阶段对急诊科带教老师带教模式“满意”占比较第一阶段有明显的改变,选择“满意”与“很满意”占比较前有明显提升,而选择“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占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护士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沟通,把值班时间内患者的动态情况变化交代给下一班,使下一班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实现对患者连续性的观察和治疗护理的目的。但是不规范的沟通过程极易造成沟通的失败,使得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12]。而急诊科护士的交接具有高度的可变性[13],Bost N等[14]指出:急诊科是多学科性的沟通,有效的、高质量的交接易受到影响,在交接过程中很有可能丢失重要的临床信息。然而,医学生或护生在临床一般不直接处理医嘱,研究显示一些毕业生缺乏跨学科的沟通技能,常常害怕犯错,而且易忽略患者的重要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以及既往史等[15]。临床带教是培养护生成为合格职业护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护生走上护士职业生涯的一个过程[16]。

SBAR贤技术是一种简洁、易懂而且有效的结构方法[17]。SBAR沟通的结构和过程不仅仅具备信息传递的功能,能规避沟通过程中重要信息的遗漏,更克服了等级、文化、性别以及沟通习惯的差异,使信息传递高效、及时,被美国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和医疗保健改进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推荐使用[18]。Berg BW等[19]通过预试验研究证明了SBAR沟通模型在医学生与护生之间的沟通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中,由表1可知,将SBAR沟通模型引入急诊护生的带教中后,不仅将病史汇报的时间从第一阶段的平均(12.50±2.16)min缩短至(5.20±0.67)min,而且汇报的内容完整性,条理性皆比第一阶段的分数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SBAR具有结构性、一致性、优先化、准确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既可以提供一个具有关键特征的框架又包含了重要的信息,从而有效提高沟通的准确率,保障了安全护理的高标准。SBAR沟通模型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应用后,不仅提高了实习护生自身的沟通能力,且提高了护生对急诊患者病情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 Fernando K,Adshead N,Dev S,et al. Emergency department multiprofessional handover[J]. Clin Teach,2013,10(4):219-223.

[2] 李国建. 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 中国伦理学,2005,18(4):8-9.

[3] 刘淑萍. 教学医院急诊临床带教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04-105.

[4] 周晓华,刘庆鱼,陈鸿丽,等. Mini-CEX在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7):115-117.

[5] Cunningham NJ,Weiland TJ,Van Dijk J,et al. Telephone referrals by junior doctor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SBAR in a simulated setting[J]. Postgrad Med J,2012,88(1045):619-626.

[6] D.Beckett C,Kipnis G.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Integrating SBAR to improve quality/patient safety outcomes[J].Journal for Healthcare Quality,2009,31(5):19-28.

[7] 张慧玲,王盼盼,彭会珍,等. 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5):1945-1948.

[8] Shapiro SE,Bailey V,Buick M,et al. Implementing a conceptually based training program to increase nurses'effectiveness in securing patient rescue[J]. Journal for Nurses in Staff Development,2009,25(5):236-241.

[9]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努尔曼古丽,杜亚玲. 医学在教学医院临床实习情况调查[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19-20.

[10] 王力红,周先玲,刘洪梅,等. 本科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现状的满意度调查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 29(3):468-470

[11] 邱金花,林燕平,林宁.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标准化床边交接班满意度评价[J]. 护理学杂志,2015,30(2):58-61.

[12] Moseley BD,Smith JH,Diaz-Medina GE,et al. Standardized sign-out improves completeness and perceived accuracy of inpatient neurology handoffs[J]. Neurology,2012, 79(10):1060-1064.

[13] Klim S,Kelly AM,Kerr D,et al.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nursing handover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n individualis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J]. J Clin Nurs,2013,22(15-16):2233-2243.

[14] Bost N,Crilly J,Wallis M,et al. Clinical handover of patients arriving by ambulance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 literature review[J]. Int Emerg Nurs,2010,18(4):210-220.

[15] Ascano-Martin F. Shift report and SBAR:Strategies for clinical post conference[J]. Nurse Educ,2008,33(5):190-191.

[16] 丽萍,韦秋英,谢园园,等. PBL逆向思维模式在胸心专科手术室教学查房的应用[J]. 广西医学,2012,34(2):244-246.

[17] Powell SK. SBAR―it's not just another communication tool[J]. Prof Case Manag,2007,12(4):195-196.

[18]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WIHI:SBAR:Structured communi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afety in health care[EB/OL].(2014-01-30)[2014-06-15]. http:///resources/Pages/Audioand Video/WIHISBARS tructured Communicationand Psychological Safetyin Hea-lthCare. aspx.

[19] Berg BW,Wong L,Vincent DS. Technology-enabled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nursing and medical students:A pilot study[J]. J Interprof Care,2010,24(5):6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