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预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预警范文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管理难度。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有利于企业做好风险规避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所以说,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与必要性
1.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
一般来说,所谓的财务风险预警指的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降低与控制企业生产运营时遇到的风险,在分析财务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能够预先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来自于多方面经营的共同需求。首先,从企业生产运营的外部环境来说,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需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时面临着十分严峻且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及文化等不可控制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企业管理者一旦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存在稍许偏差,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导致企业不能实现发展目标。对于企业经营来说,面临着在盈利指标方面的压力,企业生存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其市场地位。因此,企业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从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角度来说,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做好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百年企业可以发现,要想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力与市场竞争力,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而保证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致力于寻找企业的风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控制风险,规范企业的生产程序与经营手段,避免由于内部管理的不科学而引发企业经营危机。因此,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能够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及时给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让他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中存在的不足
1.信息获取存在滞后性
有些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依据是企业过去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年报、季报等财务分析资料,用财务指标比率来分析企业现在与过去生产经营形势的变化,从中发现蕴含的财务风险,但在深入探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依据后,发现这种方式并不科学。这种通过历史财务报告数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其最终的分析结果也只能反映企业在过去中某一时段经营存在的风险,并不能预防企业未来生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所以说,在传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中对财务风险信息的获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真正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效用。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与多变,如果企业能够较早获得财务危机的预警信息,就能够及时反应,快速做出相适应的决策,避免企业经营陷入危机,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2.缺少对企业现金流的详细分析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是其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证企业现金流的平稳运行。在企业的发展中,现金流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资源,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运转中既需要现金流的参与,又需要持有充足的现金流以满足预防性与投机性需求。所以说,企业要维持发展就需要有充足、稳定、持续的现金流量,否则一旦现金流的运转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而就目前部分企业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看,对企业现金流量指标的反映并不全面,仅仅凭借短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无法从根本上反映出企业现金流的运转情形,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
3.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流于表面
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的实践来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实施中无法真正作用到实际工作中,流于表面,造成了实施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无法发挥出强有力的预警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企业管理者对风险预警机制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化,对财务危机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此外,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没有做到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形,而是重于形式,导致财务预警系统无法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识别机制
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风险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机制是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手段。这需要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进行合理的甄别,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并且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了解,识别出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以及潜在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合理应对风险。其中,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识别机制可以借助于现场观察与财务报表两种手段来实现。现场观察与财务报表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有利于及时对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动态因素进行跟踪与管理,将风险信息反映给授权的相关部门处理,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2.构建财务信息系统
企业构建财务信息系统能够快速收集相关的财务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避免信息的滞后性。可以说,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还能够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完善财务信息系统,一方面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开展相关会计工作时符合规范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信息传递的滞后性问题,还要构建快速、安全的财务信息传递渠道,以实现财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可靠性。
3.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
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支撑。因此,就需要从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来加以保障,加强企业的内控环境、风险评估、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内控的监控,以转变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与员工的职能规范,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从而更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加大了企业运行的风险性,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企业来说,要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财务风险系统构建需要从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提高财务信息的传递流畅性与安全性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丰.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预警研究[J]. 科研, 2016,(4):222-223.
[2]万小野.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策略探讨[J]. 科技与企业, 2016,(11):42-44.
[3]周杰.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讨[J]. 财会学习, 2016,(11):121-121.
财务风险预警范文2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内外环境中难以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因而造成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1]而所谓财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有财务活动,就必然有财务风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有不少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是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财务风险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在风险发生前的控制,即风险预警,这种控制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运用。
一、财务风险的事前控
预警是指事先知道并发出警示,以避免或降低可能的损失。财务风险预警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有六大功能:信息收集功能、监测功能
1.信息收集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风险预警,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
2.监测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
3.预报功能。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可以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
4.诊断功能。诊断是财务预警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
5.治疗功能。财务风险预警通过监测、诊断,判断企业存在的弊病,找出病根后,能帮助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
6.健身功能。通过预警分析,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经过、平息波动和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
风险预警是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的警示,而当财务风险已经不可避免的
二、财务风险的事中控
财务风险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而采用的规避风险的手段,它可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
具体而言,常用的财务风险处
1.降低策略
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策略。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
2.转移策略<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策略。转移风
(1)风险财产转移。风险财产转移是指将担有风
(2)风险财务转移。风险财务转移主要是通过签订合同和提供保证书来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风险财务转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带有局限性,因为
(3)保险转移。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企业经济损失提供的赔偿。对企业而言,保险是
3.分散策略<
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
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预警,
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
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
4.回避策略
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5.减弱策略<
通过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机会或削弱损失的严重性,以控制财务风险的损失。实施减弱策略,不仅要有技术力量、人员
这几种财务风险的处理策略各具特点、相互补充,企
三、财务风险的事后控
风险的事后控制就是在风险发生后查清导致风险事故发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企业外部的也有企业内部的,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一样。总体来看,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宏观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其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等直接影响财务决策的因素,还包括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间接影响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这些环境因素存在于企业
与宏观原因相对而言,微观原因是指企业特有的、只影响个别企业的因素,微观主体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不同的企业其内部原因表现不同,但总的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金管理不到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功能不完善风险预警,财务管理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决策缺少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等。
之外,对企业而言,可能是一种机遇,也可能是一种威胁,并且是难以预料和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加上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和易变性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而微观主体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3]
生的原因,减少或杜绝同类情况再次发生。
制——成因分析
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运用。
和法律方面的保障,而且在经济上也要是可行的,即预期收益大于或等于预期成本,否则,就不宜采用此策略。
br> ,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
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
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风险预警,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br> 一种极其重要的风险转移机制和方法。通过参加保险,实现完全风险的转移。
对合同条款的执行和法院的裁决常会出乎企业预料之外,造成极大的被动。因此,合同条款的法律解释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损失。
险的财产或生产经营活动转移给他人。
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br> 在全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
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化;补救方法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之处,杜绝和避免类似财务风险的再度发生。
制——风险处理
发生时,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还可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
制定有效措施更正企业经营中的偏差或过失,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
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经营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
求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风险预警,找出偏差,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
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收集也是一个贯穿财务预警始终的活动。
、预报功能、诊断功能、治疗功能和健身功能。
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模型分析、比率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制——风险预警
事中控制是指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损失加大并减少损失。当损失发生之后必须查清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行动减少或杜绝同类情况再次发生,这是事后控制。[2]
财务风险,从而导致一系列财务危机的发生[3],因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已经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务风险控制就是指在财务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之上,管理者针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即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的目的。[2]
【参考文献】
[1]余永亮.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 财政监督,2009.6:54
[2]许新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与控制策略研究[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9:139
[3]李红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 会计之友,2009.10(中):38
财务风险预警范文3
【关键词】财务风险 预警 风险控制
一、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内部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1、企业管理者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决策缺乏科学性。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做大做强,企业就会有发展前途,风险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决策失误,这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成功的企业总是追求更大的成功,不断扩张是每个企业内在的冲动。然而没有明确目标和科学决策的盲目扩张,会使一个本来健全的企业陷入混乱。这种增长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和经营亏损,甚至会使企业彻底崩溃或破产。
2、企业筹资方式不当,资本结构不合理。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过于追求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是错误的。目前,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从而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最终产生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关系混乱,内部管理不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内部管理不完善,是企业目前存在的通病,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如果企业对其不快速做出相应的反映或处理,这些原因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或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企业走向破产,或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的产生,财务预警恰好起到了对财务危机进行事前预报并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二、财务预警模型研究的简要评述
我国有关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国外开始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早,已经有企业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投入实际运用当中。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预警模型进行介绍。非量化分析主要包括: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管理评分法等;量化分析分为单变量判定模型和多变量判定模型。本文主要介绍量化分析。
1、单变量预警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即是运用个别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美国学者William Beaver通过对1954-1964年期间的79个失败企业和相同数量、相同资产规模的成功企业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单变量预警模型。他认为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有:(1)现金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2)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4)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他的研究认为现金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并且离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
单变量预测模型法简单易懂,但其缺点也较明显。(1)由于单个比率不像多个财务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所以要求企业在建立模型时要选择最能反映企业财务运行核心特征的财务比率作为预测指标。(2)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为了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往往会对某些财务比率进行粉饰,故由这些不真实的财务比率所作出的预警信息就失去了可靠性。(3)对同一家公司,预测者可能会因使用比率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预测结果。
2、多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即是运用多种财务比率加权汇总而构成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一种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中当属美国纽约大学教授Altman的Z-Score五变量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根据1946-1965年期间,在相当规模及行业里,提出破产申请的33家破产企业和33家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在经过大量的实证考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最初的22个财务比率中选择了5个,使用破产企业破产前一年的数据和非破产企业在相应时段的数据,用统计方法对5个财务比率分别给出一定权数,进而计算其加权平均值(即Z值)。Z-Score五变量模型的差别函数表示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式中:Z-差别函数值)
X1-营运资金A资产总额;
X2-留存收益A资产总额;
X3-息税前利润A资产总额;
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
X5-销售收入A资产总额;
由于该模型来自于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应用范围不广,故此后Altman重新评估变量X4将其确定为:股票账面价值(所有者权益)/总债务账面价值,新的模型被Altman称之为Z模型,其基本表达式为:
Z=0.717X1+0.847X2+3.107X3+0.42X4+0.998X5
当z≥2.99时,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很小;当2.7≤Z<2.99时,有陷入财务困境可能;当1.81≤z<2.7时,陷入财务困境可能性很大;当z<1.81时,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非常大。
Z模型克服了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缺陷,几乎包括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它除了可预测本企业的财务发展状况外,还可以分析企业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及利益相关公司的情况。
但其局限性在于:(1)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即不可用于规模、行业不同的公司之间的比较。(2)采用的是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报表资料,没有考虑到较为客观的现金流量指标,可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的财务质量。
为了解决权责发生制原则所带来的人为操纵财务比率的问题,增加了两个有关现金流量分析的指标:现金盈利质量率和现金增值质量率。现金盈利质量率=现金盈利值/净利润。其中,现金盈利值是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计算出来的企业现金净收益。现金增值质量率=现金增加值/留存收益。其中,现金增加值是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分配后的留存现金收益。
3、其他预警模型。目前,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常见的财务预警的分析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F分数模型、近邻法、分类树方法等。可见,财务预警模型是随着实际运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的。
三、构建财务预警模型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应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统计学和各种优化技术,尽快构建起科学有效的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并使其具有动态发展性特点、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等许多因素均会影响财务预警模型的预测精度。应积极借鉴美国、日本等国业已成功开发并应用的预警模型,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
其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是财务预警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是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的,离开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预警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再次,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兼顾选择哪些财务指标作为建立财务预警模型的变量,对模型的预警精确性和可靠性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江少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预报系统研究,财会研究,2005,(1)。
财务风险预警范文4
我国居民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末期。1997年-2013年,我国家庭消费信贷总规模从172亿元增至12.97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7%,家庭消费信贷占GDP的比例从2.17%快速上升到22.7%。
同时,家庭经营性贷款也在逐步增长。金融机构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从2007年的1.79万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9.8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5%,占2013年GDP的27.6%。也就是说,通过金融机构向家庭发放的住户贷款余额已占2013年GDP的50.3%。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家庭债务除了来自银行或信用社等正规渠道,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亲朋好友等非正规渠道。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民间借款占家庭债务总额的32%。若考虑民间金融规模,我国家庭债务规模相对于GDP的比重虽然远低于欧美国家,但已经接近于日本和德国水平。而且不可忽视的是,家庭债务持续扩张已经凸显出一些潜在的风险。
调查数据还显示,我国约有34%的家庭拥有负债,户均债务为4.3万元,其中有负债家庭的户均债务为13.5万元。从债务收入比看,全国家庭的债务收入比为68.7%,资产负债率为5.9%,其中有负债家庭的债务收入比为197.8%,资产负债率为15.8%。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国家庭在2010年的债务收入比为90%,资产负债率为16.4%,有债务家庭的债务收入比为166%,资产负债率为22%。也就是说,我国借债家庭群体的债务收入比远超美国,债务负担较重。即使剔除不会直接对银行系统产生冲击的民间借款,我国借债家庭的债务收入比也已高达134.5%。
全国有2.7%的家庭已经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在借债家庭中,8.1%的家庭资不抵债。这个数字已经不低,美国家庭成功申请破产的比例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仅有1%、1.3%和1.4%。
财务风险预警范文5
摘 要 财务风险预警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密切关注有关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和影响企业环境因素的变化,努力降低财务风险。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建立 应用
一、财务预警模型
财务预警模型因选用变量多少不同分为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预警模型。现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单变量和多变量两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企业集团可以根据集团的特征和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来进行方法的选择。
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寻找最佳预警指标,使用单一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最早通过单变量模型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比佛(Beaver,1968)。他通过对美国1954年至1964年间79家失败企业和79家成功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率对财务危机预测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单变量分析法计算简单,但却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而且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风险。
2.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多个变量的组合来综合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其从企业集团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多个财务指标衡量企业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进而规避风险或延缓危机的发生。相对于单变量模型而言,多变量模型预警财务指标能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适合企业集团的财务预警系统的要求。
二、财务预警系统设计
1.财务危机的原因
(1)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本息。财务风险的最根本表现都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应选取较多的偿债能力指标。可以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借款依存度等常见指标;同时考虑到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规模较大,可以增加长期资产适合率指标。
(2)企业获利能力持续降低,导致财务风险发生。这由获利能力指标进行预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综合指标,考虑到集团的行业特点,还应该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
(3)企业现金流入不敷出,持续借债导致资金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变异性,对判别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具有显著性,而在现金流量指标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显得更为重要。
(4)企业市场环境恶化,业务萎缩,导致企业财务出现风险,这由企业成长能力指标来预警,可以选择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来关注企业的成长能力。
(5)企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这可由企业运营能力指标进行预警。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和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利润/净利润)指标;考虑到集团应收账款问题比较突出,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也应纳入。
(6)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兄弟单位之间相互担保以及对集团外担保总额较大,以对外担保为主的或有负债很可能变为现实负债,所以应该将担保比重这一表外指标作为预警指标(傅俊元等,2004)。
2.预警指标的设计
企业在设置所有预警指标时,要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市场的平均数据和同行业的先进数据等作深入和仔细的研究分析,适度稳健地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控制指标: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这一指标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中最敏感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危机的状况和程度。主要包括现金短缺率等。
(2)流动比率预警指标。这一指标是说明企业一定时期各类资产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也是仅次于现金状况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比率。
(3)债务状况预警指标。企业债务状况的好坏是直接导致财务危机出现的根源,企业一定时期的负债结构也是判断企业十分可能出现重大财务危机的重要依据。这一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比率等。
(4)经营状况预警指标。一般讲,如果一个企业长期经营状况不良甚至逐步恶化,那么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只是时间问题。这一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安全边际率等。
(5)信用状况预警指标。企业的信用状况说明社会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客户对本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评价,这一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收现比、赊销比率等。
(6)周转状况预警指标。这一指标的变化,直接说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水平和企业资产的运作能力以及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等。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7)投资状况预警指标。投资状况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这一指标主要包括年投资增长率等。
(8)成本费用状况预警指标。企业一定时期成本费用的控制水平,往往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成本费用的浪费,实际就是资金的浪费,最终导致企业的效率低下和资金被蚕食,最终直接面临财务危机。
财务风险预警范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预警指标;风险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有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内控机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预算管理不完备,没有较长时期的计划组织。在投融资过程中,未充分考虑资产结构及资本结构的适度水平、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流动资产不能与短期借款相对应、长期资产不能与长期借款相对应,融资过程中的“短借长用”使风险进一步提升。因此,企业需要在财务控制上设立预警系统,及时应对风险。
2.企业财务关系比较混乱
很多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下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筹集、投资经营、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受到损害,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理性决策,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一味追求企业规模做大,导致决策失误。成功的企业总是追求更大的成功,不断扩张是每个企业内在的冲动。然而没有明确目标和科学决策的盲目扩张,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还可能使企业破产。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量越来越少
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三部分。现金流入与流出量的差额为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的现金是企业偿付债务、增加投资规模的基础。如果销售收入降低,就会导致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减少,甚至为负值。长期较低经营现金净流量,企业不能正常更新固定资产,财务风险会增大,陷入财务危机。因此,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越来越少时,说明获利能力出现问题,这是财务风险发作的重要征兆之一。
(二)资本资产结构出现问题
资本结构指资金筹集来源的结构,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由于财务杠杆作用,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时,负债经营可以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而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时,负债经营使企业债务负担加重,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企业把资金运用在不同的资产形态上,称为资产结构。流动性强的流动资产经营风险低,其获利水平也较低;流动性弱的非流动资产经营风险高,其获利水平也高。有些企业为了获得高利润,把大部分的资金都用在非流动资产上,增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如果遭遇非流动资产变现困难,经营风险就会转化为财务风险,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因此,资本资产结构出现问题,是财务风险可能增大的重要变现。
(三)应收账款和应付项目增幅较大
1.应收账款不断增大
应收账款有两个来源:一是正常结算周期内的占款;二是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允诺客户延期付款形成的赊销占款。一般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的余额比较稳定。如果余额不断加大,或是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为了维护客户资源而提供商业信用,造成应收账款余额提高;或是产品存在缺陷,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产品虽然销售出去了,但客户迟迟不付款。这些问题,都会使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化为财务风险。企业要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否则会加大财务风险。
2.应付款项大幅度提升
当销售收入下降或者应收账款回收慢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时,可能导致应交税金、应付购货款、职工工资和水电费等不能如期给付。短期内,生产经营活动尚可维持,但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就会出现原材料供应中断、水电停止供应等,生产就会受影响,甚至停业,各种应付款不断加大,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
因此,应收账款和应付项目增幅较大时,昭示着企业经营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四)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
利润是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反映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通过当期利润额与历史数据的比较,能够看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前成本费用支出的大小等。因此,当企业的盈利水平不断下降时,后期可能会面临亏损,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防止继续恶化。
(五)逾期贷款和担保等或有负债数额不断增加
企业周转资金主要来自银行借款,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到期的银行借款可以办理展期,资金链暂时可以维持。但是企业较长时期不能扭转局面,就会出现不能及时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此时银行也会为自身利益考虑,要求企业还本付息。企业没有现金偿还,致使银行借款余额不断增加,财务风险逐渐变大。同时有些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大量的债务互保,债务担保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预想不到的损失。逾期贷款和大量债务担保的出现,都是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大的预兆,要审时度势,尽快发现问题,否则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三、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设计
(一)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结合企业财务目标,以月度、季度、年度等期间编制滚动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可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方面编制。经营活动从生产预算和销售预算两个角度,生产预算包括原材料支出、工资福利支出、设备维护费用等;销售预算包括销售商品收到现金、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现金流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现金流出。投资活动包括回收投资的现金、获得的投资收益、处置资产的现金流入、对外投资现金的流出等。筹资活动包括吸收投资的现金、对外借款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本金及利息、支付股利等项目。
重视现金流量分析,要整体把握现金流量的基本结构。通过表1,可以看到,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分别占现金总流入量的比重,现金流出量分别占现金总流出量的比重,以及各自现金净流量占全部现金净流量比。
2.现金系列指标分析
①短期偿债系列指标
本组考虑了四个指标,现金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及现金充足率。
现金比率,指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的余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但是现金类资产收益能力低,比率过高,则企业流动资产没有合理运用,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速动比率,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此比率以1左右为佳。当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或进行破产清算时,短期债权人更看重该指标。
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流动资产包括存货,存货的积压会使流动比率增大,而存货的积压减弱资产的变现能力。流动比率过高,又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一般来说,流动比率定为1.8-2.2。
现金充足率,指现金净存量与本期到期债务本息和的比值。现金存量指在当期的现金净流量基础上加上前期的现金存量,打破了以前一贯采用现金净流量的分析方式,从动态角度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发展变化,反映企业当期可动用的现金资源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当前现金支付的水平。现金充足率比率越高,企业的现金资源越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企业的支付能力稳定,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比率低,会削弱企业的支付能力,可能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②收入转化为现金能力的指标
销售现金比率,是指经营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其现金收益成为考察企业收入质量的核心。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越高,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现金盈利质量指数,是现金盈利值与净利润的比率。其中,现金盈利值是用现金表示的企业净利润。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配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处置长期资产收现-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在企业利润里,由于在确认收入的时候应收未收款项等因素使实际的现金流入一般没有收入数额大,就需要用现金盈利值来反映利润中现金实现比。这个指标值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趋近于1,也可能出现大于1的情况。
(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也要注重长期预警系统建设。长期来看,企业获利水平、资产使用效率等方面也需要重视。本文从单一指标及多指标两个角度来分析。
1.单一指标预警设计
①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指标值越小,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该指标的适宜水平是50%一80%,但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如果资本结构中债务过大,会增加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如果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资产负债率上升,也属正常;但如果企业长期处于高负债水平,即使是因为快速扩张而导致的资产负债率上升,也应当引起重视。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并伴随销售收入下降、盈利减少、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往往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前兆。
②财务效益指标。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为代表。该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如果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意味着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该比率的变动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直接反应,应该及时准确分析变动原因,为后期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③资产经营效率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余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该指标反映了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高低。在权责发生制下已确认为收入的未收款项,可以看做虚增企业的盈利,会降低企业收益质量。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资产流动性越强。反之,较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企业要结合企业的前期指标、同行业水平,判断该指标的高低。可以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对于期限较长的款项设较高的提示等级,加强收款管理,提高收益质量。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存货成本/平均存货,在比较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时候,差别主要在存货因素。存货作为流动资产,有变现快的特点,但是比现金、应收账款变现慢,存货的管理成为重要环节。存货周转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反之,表明存货周转较慢,变现能力差,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在具体分析该指标时,应结合企业历年来的周转水平及行业水平。
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综合评价资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指标越高,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管理效率越高。反之,表明资产的使用效率低,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评价此指标时,应结合企业前期指标及行业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促进资产使用效率。
④相关指标
对外担保占净资产比重,表示企业对外担保额占净资产的比重。对外担保是企业间经常发生的增强信贷融资能力的经济行为,运营的好,可以互惠互利,但也隐藏着较大的风险。一旦政策面实行信贷紧缩,就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必须控制对外担保数额。我国有关上市公司规定,不得提供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上的任何担保。
结构风险指标。前文也提及,结构指标也能预警财务风险。比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率,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等。如果相关数据出现与历史数据较大幅度的变动,就需要给予关注。
2.多指标建立预警系统——“阿尔曼”模型为例
该方法由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运用单一指标复合的多元财务预警模型。选取五种最具预警能力的财务指标,建立线性的Z计分法模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总资产
Z计分法把反映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用函数联系起来,综合评价财务风险。阿尔曼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若Z值小于1.81时,企业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若Z值在1.81-2.99之间,企业的财务状况不明朗,判断容易出现失误,要结合更多信息分析;若Z值大于3,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阿尔曼还提出Z值等于1.81是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的观点。阿尔曼的Z计分法或许在数字上不能适应我们现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是这种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多指标分析是我们进行财务预警的重要途径。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做好预算工作,强化管理
成立财务预算管理部,组织制定财务预算管理;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预算管理部提出预算目标及政策,具体预算执行部门按照要求分解出本部门的财务预算并提交,由预算管理部汇总反馈;在预算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预算执行部门要定期报告执行情况,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二)时刻关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发现并解决问题
重视现金流的作用,做好现金流量分析及控制工作。调整资产和资本结构,使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短中长期借款及短中长期投资以及它们内部结构达到合理要求,改变企业“短借长用”的状况,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资产经营效率。减少与其他企业的债务互保业务,降低企业的或有风险。结合财务预警指标,出现非正常变动的,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同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在经营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应对。
1.风险分散法。根据投资组合理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投资经营等方式来分散财务风险。
2.风险转移法。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将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其他单位承担的方法,包括保险转移法和非保险转移法。保险转移法是就资产的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缴纳保险金。非保险转移法是指企业特定的风险转移到其他单位,如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
3.风险自留法。指企业自身承担风险损失,企业提取的各项准备金就是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
4.风险回避法。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对可供选择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在能达到财务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小的项目,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2).
[2]左庆乐,首静.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及其测评考核[J].财会研究,2004(4).
[3]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