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管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管理问题范文1
1、现有的城市道路面积已不能够适应日趋增加的交通流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长。人们在工作、生活上使用机动车作为交通工具的频率不断增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现有的城市道路面积上,交通流量迅速增加,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大有捉襟见肘之势。据20__年统计,瑞丽市有人口106710人,而城区道路里程仅有24.2公里,机动车24800辆,非机动车约56000辆,不论是人均占有道路比例还是车辆占有道路的比例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虽然政府部门在道路建设上投资也比较大,但是相对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来说,道路增长率还是太低,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随着形势发展,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实施,鼓励私人购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机动车高速增长的势头会更猛,交通供需矛盾将会更突出。城市的交通通行能力将处于更加严竣的形势。
2、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标志、标线、人行护栏不齐全。我省中小城市的道路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有些路段建设年代较早。虽然近几年增加了一些道路建设的投入,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缺乏长远的考虑,只注重短期效应,将有限的资金随意投入。另外,道路建设大多在原有的路基上搞重复建设,没有作出新的规划,局限在“老路子”上,致使道路网络没有改观,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人行护栏不齐全,很多地方只有路,没有交通标志牌、中心隔离设施,人行护栏也少得很。例如瑞丽市到如今城区仅有红绿灯两组,人行护栏也只是在几条主街道上设置,道路标线也不完整。
3、混合交通和非法占道较为严重。在大部分中小城市道路上,没有明确划分车道,混合交通现象比较普遍,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同时走在同一条车道上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事。还有一种混合就是大货车、农用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也入城行驶,在有限的道路面积上,这些混合使交通通行能力和安全率大大下降,容易引发事故。另外,摊商、小贩利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甚至是机动车道摆摊设点,非法营业比较普遍,特别是邻近边贸市场,农贸市场等地方的道路,有的几乎全被摊商侵占,无通行可言,使本来有限的道路面积又被无形中吞噬了一些。据统计,瑞丽市公安交管部门平均每天都要出动警车2辆次,警力10人次,耗时2个小时,用于清理违章占道摆摊工作,但收效还是不尽人意。
4、客运管理把关不严,存在着事故隐患。随着客运市场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利益共同主体的多元化,面对各种税费压力,在客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赢利,车主及驾驶员便争抢客源,置交通安全于不顾,铤而走险,超速超载,从而使客运违章屡禁不止,客运事故频频发生。同时,地方公安交警部门对客运车辆的检验和驾驶员的培训、考核、审验及资质审查依然存在着把关不严的现象,少数民警执法素质不高,行为简单,执法不严的现象仍客观存在。另外,客运车辆在城区道路上揽客也是中小城市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上,几百辆客运车辆特别是的士出租车循环不断地在道路上穿行、揽客,在不允许停车、倒车的地方频繁的停车上下客人,倒车载客,时常堵塞交通或造成事故。
5、公安交管部门、城建的工作没有连续性。中小城市存在着这么多的违章现象,是不是没有人管?不是,交管、城建等部门都在管,取缔了很多交通违章、非法占道。但是,由于工作上没有连续性,时管时停,导致违章者有机可乘。而我们的管理部门在进行纠处时,只是针对表面现象进行管理,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标本兼治、巩固成果,各部门协调不够一致,力度不大,造成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的局面。
6、群众的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广大的交通参与者是否遵章守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像瑞丽市这样一个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群众的交通法规意识相当淡薄。大部分群众根本不能文明参与交通,随处可见各类交通违章现象:超速行驶、逆向行驶、抢超抢会、超载等,甚至是无证驾驶机动车,无号牌车上路行驶,报废车报而不废等现象也较普遍。据交管数据显示,瑞丽市每天要纠处各类交通违章现象400余起,罚款达3000余元。经济收入增加了,群众手中有了积蓄,纷纷购买汽车、摩托车,这是一件喜事,但是,部分群众只知购车,而不知培训、办证,显然是一只只隐藏在道路上的交通杀手。根据抽样调查,老百姓有85的认为买了车应挂牌,但仅有55的人认为要考驾驶证。
二、瑞丽城市交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观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要治理好交通问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部门配合,狠下功夫,革命加拼命,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1、从实际出发,确定道路网络建设的思路。在今后的道路建设当中,首先要有正确的规划,要有长远考虑,在规划上一次到位,不要只求短期效应,避免重复工程,以致浪费了有限的资金。在道路扩建、改建过程中,要敢于割舍暂时的利益,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城市道路面积,提高道路密度,拉开建筑的间隔,对那些不合理的路口、路段,要及时改建、修补,消除违章事故隐患。同时交 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的工作,以取得重视、支持、统一协调,将交通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增设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交通护栏等设施。
2、在现有的道路上挖掘通行能力,改革交通通行方式,调整交通流量和流向。在这方面,有些城市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瑞丽市在两条比较拥挤的道路上实行单行线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行能力提高了,缓解了城市局部的交通压力,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瑞丽市对几条主要街道实行了农用车、大货车、人力三轮车定时行驶。在道路网络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措施不失为提高交通通行能力的有效办法。
3、加强静态交通管理,让交通参与者各就各位。静态交通管理在现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静态交通管理抓不好,交通通行问题就解决不了。在中小城市,可按距离设置一些临时停车点(的士招呼站),在繁华地段、市场附近建立统一的公共停车,并派专人管理,收取停车费。有条件的可搞一些科技含量更高的设施,如停车收费机等。
4、对于客运车辆的管理要严格把关,不能姑息迁就。客运车辆特别是的士出租车,在城市里的运转频率是最高的,对这部份车辆的管理搞好了,对净化交通秩序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对客运驾驶员考核的严格把关,必须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才能准予驾驶客运车辆;其次是对客运经营主体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抓好源头、严格管理;最后是加大路面的管理力度,严防死守,严格执法,对客运违章见违必纠,不绚私情,加大处罚力度。
交通管理问题范文2
关键词:城市道路 ;交通管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车多路少,矛盾突出
近年来,虽然在城市道路建设上引起了各部门高度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城市道路面积不足的情况。并且随着最近扩张的城市道路建设,使得城市以往的中心区域正向着郊区进行扩展。同时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高,容易产生过大的交通流量,使城市的道路负荷严重,导致了交通拥堵的发生。而且各种流动摊商,夜间集贸和道路边的停车场都占用了城市的道路,给紧张的空间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1.2道路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弱
由于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车流量大,往往会造成交通不畅,而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决定了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城市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和增长过快的机动车数量成为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通常情况下一个交叉路口,分别由两个左转道和直行道构成,右转的车辆还会占据一个车道。同时右转会受到非机动车道上的自行车影响,甚至还会受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影响。另外在交叉口无论哪个方向需要通行,都要排队等候信号灯的指令,等待的时间或短或长。在每一个信号周期里,任何一个方向过往的车辆都等候通行的指令,当车辆排队时间大于绿灯时间,便会造成交通拥堵。
1.3公交网络的不合理
从根本上说,车辆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了城市交通道路的拥堵。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考虑大力发展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而依照目前的形式,虽然公交的线路多,而公共交通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公交线路的设置上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地方,既缺少高效运输能力的公交主干线,又开通了许多低质量的线路,使得重复路线系数高的特点,同时还会使公交换乘出现关联性不好的情况。另外在公交车辆的选择上,也没有很好的满足现代乘客的需求,还不能在运行时间准点,运输服务质量和公交票制等方面有一个提升。
1.4城市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技术
目前的情况是,城市的交通管理执法者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对交通管理中的执法存在执法不当、不规范的行为,这对城市交通执法和管理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同时,在岗位设置问题上,城市市城市交通执法者有一部分是属于公益性的岗位性质,虽然对这些社会人员在上岗前进行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是由于这些人员的文化背景及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容易造成违规的情况。针对管理技术的问题,智能化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但就目前的情况而一言,还存在多个执法环节不规范,人力化操作较多的情况,这给管理工作中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引起管理效能低,执法发生纠纷的情况。
二、解决城市交通管理的对策
2.1确实遵循城市交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城市中的各个方面和谐。交通的需求不仅要给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还要关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满足城市发展的长期需要,不可以只满足眼前的发展需要,而不顾及未来的发展能力。所以城市交通管理应该向着可持续性的道路发展,保证各方面的利益,把各个方面的利益相互结合并协调发展。其中涉及到经济方面、社会因素以及生态环境三个部分,它们三者相互联系又会相互制约。
2.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保证公交优先
目前的现代城市的生活和工作中,出行人流量密集,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以往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跟不上现代交通的需求,这就要求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快速公交系统(BRT)。快速公交系统是现代化的公共交通技术与智能化的管理相互结合的一种方式,具有投资成本低,服务水平高的特点。
从城市交通长期的发展考虑,鼓励居民选择公交方式出行,转变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为主的局面。要正确引导自行车交通的转移,就必须让公众满意公共交通工具,要使乘客体会到舒适感和快捷性,这样才能引导大部分人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系统。同时还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把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3建立和健全公共参与机制
建立和健全公共参与机制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保证。同时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和完善:
(一)引入学者代表,积极听取意见,制定有效的对策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划,提倡公众参与听证会,完善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主要是在城市道路发展规划的制定阶段,首先政府部门应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并制定城市发展的草案。然后把规划初期的方案发送到每户家庭,主要是以报纸后面增页的方式,或者通过邮寄到住址,让民众了解规划的草案,再进行意见的收集,并根据采纳的意见对规划的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最后规划部门才会把修改好的方案向市人大上报。
(二)多种手段结合缓解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十字交叉路口的信号灯进行改进,安装智能化设备,通过设备带有的测算系统改变传统信号灯不能及时变更的局面。在城市道路的管理中安装多个电子眼和监控设备等,有效降低城市交通管理的运营成本,努力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路网的整体交通疏解能力。通过对未来需求量的估计建立合理长效的科学管理体系,从技术手段方面有效解决理论和实践需要相联系的问题。就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来说,城市交通管理者应该加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税费加以调整,进一步规划和调整交通流量。同时对购买私家车的居民增加汽车的购买税,并且把丰富税费的种类和提高相应的税费额度,从一定程度上对私家车购买率进行控制。并通过对路段的科学化管理,解决高峰期路段拥堵的问题。
(三)建立适合发展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合理的运行体制。未来的交通规划必修和该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步调相一致,还必须对目前的现实状况加以考虑。要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的规划方案,交通需求是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比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大力提倡绿色出行。还应该对城市交通道路网络进行“微循环”系统的建立。规划城市密集地区的交通道路建设,合理分配各种公共交通资源,对交通流量大的区域进行分流,并在二环路以外建设大型立体停车场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四)借鉴先进经验,解决城市交通管理的突出矛盾
通过学习和总结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对目前出现的突出矛盾进行梳理,在清楚的认识到引起城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城市交通和资源协调发展。还可以借鉴北京对交通拥堵采取的措施,该措施是单双号限行,该项举措较好的在特殊时段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把城市轨道系统和快速公交系统相互联系,对交通运输量有一个大的提升。政府应积极鼓励居民出行时采取私家车共乘方式。对于城市中心区域内难停车的问题,对停车位进行价格调控,以不同价位的收费等方式对停车需求进行控制。
结束语
城市的交通管理是连接各个方面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三种交通对象人、车和路,以及城市环境等方面,并且城市交通管理也会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为一名城市交通管理者,应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刻苦钻研,深入探索分析,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城市管理工作的方法上进一步有所创新。不断完善城市的公共基础交通设施,改善和提高居民的交通出行环境,大力提升国民的交通意识和整体素质,将会为城市品牌效应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2]顾民:《城市公共交通在铁路客运枢纽内的布局和衔接研究》,城市道路与防 洪[J], 2012年第9期.
[3]孙静:《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J] , 2011
交通管理问题范文3
一、电动三轮车在立法中的问题
当下我国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确规定电动三轮车的属性。实践中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处罚,[4]见表1。由表1看出,由于目前我国中央层面的法律法规并未对电动三轮车进行明确的定性,导致了地方层面的法律法规对电动三轮车存在不同的定性。立法的漏洞必然导致执法的混乱,没有立法的支撑执法只能变成尴尬的应对。
二、电动三轮车在执法中的问题
(一)交通事故中责任承担标准不一
1.电动三轮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2010年9月,樊某骑电动三轮车和浦某相撞,浦某当场死亡。交警认定浦某闯红灯,在这次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而樊某无证驾驶承担次要责任。双方调解不成上诉法院,法院认为公安部就江苏省公安厅关于电瓶三轮车涉及的交通事故及交通违法行为如何处理的答复明确,对此类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及其交通违法行为,按照机动车进行处理。因此对涉案的电动三轮车应按照机动车来处理。本案中樊某的电动三轮车未投保交强险,因此被告樊某应在最低保险限额内对蒲某进行赔偿;而对于超出限额的部分,樊某和蒲某按照责任比例承担。2010年12月,苏某驾驶机动车在路上行驶,与前方骑电动三轮车的赵某相撞,造成赵某受伤。交管部门在交通事故的处理中将赵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车视为为非机动车,在责任认定中对涉及到电动三轮车的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直接按照事故责任比例来承担赔偿责任。
2.电动三轮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承担方式:由于国家没有对涉及电动三轮车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以及赔偿方式进行规定,导致各地出现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由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各地在处理涉及到电动三轮车事故赔偿问题时存在的两种责任承担方式。第一种方式,按照《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并结合公安部做出的答复,在实践中直接将电动三轮车视为机动车来处理。既然视为机动车,那么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电动三轮车就应当缴纳交强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电动三轮车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中直接认定为机动车的一种。鉴于机动车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投保交强险,如果事发时该电动三轮车没有投保交强险,那么电三轮所有者或驾驶人应首先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受害方的损失,若仍有不足再由双方根据事故责任比例分摊。[5]第二种方式,考虑到目前公安交警部门并不强制办理电动三轮车的注册登记手续,很多省市甚至没有设立办理电三轮注册登记手续的机构。且保险公司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为电三轮安全系数不高,为电三轮承保弊大于利,一般就会以国家未将电动三轮车纳入交强险的范围之内为由,拒绝为电三轮承保,导致电动三轮车车主无法投保。[6]而在现实生活中,电动三轮车车主或者使用人的收入低微。如果法院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判处电动三轮车驾驶方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电动三轮车驾驶者一方面对自己能否买交强险持异议,另一方面也无力去支付这一范围内的赔偿。基于以上的种种考虑,将电动三轮车认定为非机动车,在责任认定中对涉及到电动三轮车的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直接按照事故责任比例来承担赔偿责任。
(二)配套措施滞后,导致日常管理出现真空
1.电动三轮车日常管理案例:2011年4月,北京市的交警发现赵某驾驶未悬挂号牌的电动三轮车行驶在路上,考虑到交通公共安全,交警扣留了该电动三轮车。驾驶者赵某认为,国家没有法律规定电动三轮车属于机动车,交警以其电动三轮车属机动车为由扣留了自己的车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法院经过审理之后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法律、国家标准,本案赵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车应该认定为机动车。2013年3月6日,张某开电动三轮车带表姐到宣武市场附近办事被交警拦下。交警要他出示相关证件,发现张某只有汽车驾驶证C证。便以人车证不符,没有悬挂号牌,还涉嫌载客、非法营运等扣押其电动三轮车,并扣了张某驾驶证的全部积分。事后张某赶到车管所咨询办证问题。工作人员告诉他,车管所只办理机动车的行驶证,电动三轮车不属于机动车,无法办证,也无法办理保险。对此张某称:“我的驾驶证一下被扣除12分,需要去重考,而且搞不清缘由,感觉实在冤枉。”
2.法律滞后,交管部门管理出现真空地带:虽然目前我国各地区大多将电动三轮车列入机动车管理的范畴,但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并没有针对这一实际状况进行相应的修改,与之配套使用的《强制保险基础费率表》中也未将电动三轮车这一交通工具纳入其调整范围,更没有强行规定其应当投保交强险。此外,因为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很多保险公司尚未启动电动三轮车交强险办理业务。因此实际投保交强险的电动三轮车微乎其微。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对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机动车管理部门不得予以登记”。这条规定意味着如果电动三轮车没有投保交强险,那么没有资格办理登记手续。这种法条的滞后给交通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使其对电动车的日常监管乏力。另外,在对电动三轮车生产、销售、营运等多个方面的管理方面配套的管理措施也处于比较严重的滞后状态,执法部门大多无法可依,管理处于真空地带。
三、解决电动三轮车问题的建议
(一)立法层面:明确电动三轮车的定性
对电动三轮车的定性,直接影响到交警对违法行为的处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以及工伤认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电动三轮车的定性势在必行。电动三轮车主多为社会底层群众,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驾驶人未经过培训考试,乱停乱放且不懂得避让行人。[7]此外,部分电动三轮车还从事非法营运活动,搭乘多名乘客。这些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交管部门针对这些行为必须进行管理和处罚。但是作为执法者的交警和作为平民的三轮车车主实力相比悬殊,一旦双方发生矛盾,群众往往更多地去同情三轮车车主,而执法者则被指责为缺乏“人性化”执法。于法无据加之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执法管理人员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解决这种困境,必须明确电动三轮车的定性,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前文提到对电动三轮车的定性不同,将直接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事故认定或损害赔偿。而交警在认定电动三轮车引发的事故责任时,往往结合各种因素来认定电动三轮车是否属于机动车,这样就造成了处理结果的不一致,导致群众对执法公平性的质疑。其次电动三轮车大多没有上牌照,有些驾驶者在事故发生后,因为害怕高额的赔偿而驾车逃离现场,当事人和现场目击者很难提供有效的信息和证据,增加了破案的难度。最后,就是关于电动三轮车投保交强险的问题。目前国家产品目录中并没有将电动三轮车纳入其中,其实际上就是非法改装之后的轻便摩托车。因为法律的空缺,电动三轮车大多未投保。在现实生活中电动三轮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比较多,一旦事故发生,法院便会参照公安部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参照机动车发生事故的赔偿原则处理,而电动三轮车所有者或者驾驶者多为经济水平低下之人,如果让其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其无力承担,同时受害方也得不到及时的赔偿。因此,应当将电动三轮车明确定性为机动车,之后各地保险部门应制定相关的交强险配套规定。同时工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也应加快修改相关标准,逐渐建立并完善电动三轮车的保险制度。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当今电动三轮车伤人的事件多发,由上述法条可知电动三轮车是否为机动车是工伤认定的关键所在。如果将电动三轮车认定为机动车,那么职工应当认定为工伤;但若认定其为非机动车,那么职工只能向电动三轮车驾驶者索赔。由此可见电动三轮车的定性还涉及到职工的维权。法律是人们行为的指引,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人们的行为就失去了标准和方向。
(二)执法层面:做好系统管理和规制工作
只有先在立法层面将电动三轮车定性为机动车,交通管理部门才能在实际的管理中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从购买时就强化其机动车的性质,加强对电动三轮车的管理,明确此类车辆需要登记、上牌,驾驶人员要考驾照,明确此类车辆的时速、外形的标准,以机动车的要求严格对待,防范事故的发生。
1.认真排查,做好登记工作:电动三轮车数量多,加之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较多,使得排查登记难度加大,具体操作中可以考虑利用在道路上指挥的交警和协警对过往的电动三轮车进行登记。同时,对已达报废年限、非法拼装以及超速行驶的电动三轮车严格处理。通过这项工作,一方面使得政府管理部门对本辖区的电动三轮车数量有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间接提醒电三轮驾驶者,政府对电三轮有相关的管理和规范,不能任意拼装和驾驶电动三轮车。
2.细化对电动三轮车的管理制度:在立法机关出台法律对电三轮进行明确规定的基础上,各地区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自己辖区电动三轮车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细则对电动三轮车进行规范。在行驶速度、行驶路线、上牌管理、造型标准等多方面细化电动三轮车的规范。通过这些管理细则使电动三轮车市场标准化和规范化,让电动三轮车在发挥便民利民功能的同时,减小在路面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3.加强质检和工商部门的管理力度:对生产商,从源头抓起,规范电三轮的生产标准。对于违反质量安全标准的电动三轮车的企业,质检和工商两个部门应对其进行整顿,没收不合格产品并进行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生产资格。市场上一些厂家无视国家相应的标准,在生产过程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过度追求行驶速度和骑行方便,而极少关注电动三轮车的安全系数。这样生产出来的电动三轮车往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严重的损害。如果在电动三轮车上路之后再对其进行规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具体执法中也不可能做到每辆车去鉴定,所以还是应该从源头抓起,在车还未进入市场之前严格把关。对销售商,从渠道着手,防止不合格的电三轮进入市场。对于销售不合格电动三轮车的销售方,视其违法的情节,给予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执照等不同程度的处罚。在电动车市场上一些唯利是图的销售方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擅自拆除电动三轮车的限速器,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三轮车改装成速度过快的违规车辆,这一行为造成了重大的交通隐患。为了保证进入市场的电动三轮车的质量,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法,定期对销售商销售的电动三轮车进行质量检查。
三、结语
交通管理问题范文4
【关键词】中国特色空中交通管理体系
一、我国现行空中交通管理体制的弊病
1.政令不统一
上级空管局对下级部门业务性管理指令,民航地区管理局向地区空管局行政性管理命令,因此总局空管局需要以行政手段推行一项行业管理标准时,必须通过民航地区管理局。
2.设施建设管理不统一
空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所作的建设规划,项目安排在向上申报逐级审批的过程中,下级空管部门的信息分别通过行政和业务两条渠道上报,使各个渠道所获得的信息事实上不精确、不完整。空管部门所获取的仅仅是一些业务统计信息,而某些对空管非常有价值的管理信息都不能直接地、及时地获取。在管理体制不顺,信息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各级空管部门既要对空管系统的安全运行负责,又要开展行业管理,这实在是有违科学决策、政令统一、责权利统一的管理原则。
3.投资管理不合理
国家对空管的投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通过行政管理主线实施的。对于民航建设基金的投资,空管部门只提出需求规划和投资建议,并对已明确的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实施管理,而没有投资决策权,也不承担投资的风险责任。使得有些地方和部门领导没有投资风险意识,对投资额很高的进口空管设备只重视购买,而不设法提高其利用率,造成投资效率十分低下。对己购置的空管设备,不注重管理和维护,致使许多空管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大为降低,造成国有资产的不必要浪费。
4.空管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
民航总局统收统配国际航班的航路收益,各个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独立统计结算国内航班的航路收益,因此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与负责管理维护航路设施的民航部门之间,存在着航路费收益的分配问题。并且,航路设施的产权采用自然归属的方式划归原来负责管理维护的部门。维护管理部门对于航路设施未能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保证维护质量和运行可靠性,严重影响了精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状况。
5.空域划分不合理,航路设置未体现经济性原则,空域利用率低
由于大量公布及未公布的危险区、限制区,不仅现有民航航路多曲折设置,不符合“尽可能减少飞行里程”的航路设置规范,而且新辟航路困难,造成少数航路容纳不合理的高飞行流量。
6.军、民航飞行隔离方法原始
当军航特殊任务飞行时,军航指定的协商方案多为空域隔离,由于军事飞行的突发性,民航避让的初期必然产生混乱,后期由于空域使用限制往往必须进行流量控制。并且,目前我国军、民航飞行间隔标准不同,造成空域大面积的浪费。
二、中国特色空管理论体系框架
1.中国特色空管体系的定位
空中交通管理是建设我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民用航空安全、高效和公平运行的基础。在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空中交通运输方式是国家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民航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将持续增大,成为长途旅客和高端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民航发展的瓶颈在空管”,我国民航在空管领域投资、建设和行业管理水平的落后是制约我国民用航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特色空管系统开发建设是提升民航基础性运行体系的关键举措,可以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核心工程之一。:
2.中国特色空管体系的框架
(1)改变以往的“两条主线,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为直线制管理体制。直线制空管体制改变了业务部门必须通过上级行政主管局对下级业务部门实施管理的现状,形成了政事分开、运行一体化。民航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的空管行业管理职能与运行职能实行分离,行业职能交由总局和地区管理局行使;民航局空管局和地区空管局行使业务管理与运行职能,实行垂直管理,实现一体化运行。实现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统一。
(2)在空中交通管理的责任区域设置管理机构。这种管理体制突破了以往计划经济模式下以行政管理为纽带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有利于各级空管部门根据总局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空管辖区的实际业务需求制定发展目标,有效地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机场飞行区设施建设,忽视航路设施建设的状况,有利于航路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完善。
(3)以国家重大技术专项和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等形式确立中国特色空管体系技术平台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寻求国家支持、国民关注,集中国家各方面资源获得技术突破。
(4)从机制上建立跨行业的协作平台以及行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从建立系统性能需求(目标)、完善技术政策、调动行业外可用科技资源等方面开创民航技术开发的新模式,开创民航宽阔的发展格局。
三、构建中国特色空管理论体系的政策建议
1.军民空管制区域应尽可能一致
从国家空域资源的整体考虑,科学、统一地划分管制区,达到军民空管制区尽可能的一致,这是提高空域利用率,利于军民航相互协调的有效办法。
2.合理改造航路(航线)结构
我国航路(航线)结构,是随着民用航空运输的需要逐步发展形成的,其走向受到军用机场训练空域的限制,转弯较多,航班飞行不够经济。近些年,对北京、广州、上海等繁忙地区的进离场航线进行了调整优化,收到了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修改航路(航线)要着眼于国家的经济效益,实行整体规划,使城市间的航程尽可能缩短。
3.建立统一的全国流量管理系统
实行总局和地区两级流量管理体制,在民航总局建立全国流量管理中心,统一实施全国的飞行流量管理工作;在各地区建立流量管理机构或席位,根据全国流量管理中心的要求实施对区内的飞行流量管理工作。各类飞行计划的审批、飞行流量的安排、航路空域的灵活使用以及飞行冲突的临时调整,都将通过统一的流量管理系统来实现。统一的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将为实现集中统一、安全高效的空管运行目标发挥巨大的作用。
4.改进管制方式
加强空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改变现行的程序管制方式,实现自动化的雷达管制,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加大飞行流量。
交通管理问题范文5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然而在大家感叹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蓬勃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支离破碎,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踏上社会的中小学生,也遇到了这样的灾难,亲人哀伤的呼唤,始终留不住弱小的生命。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涂岭交警中队在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324国道边,324国道沿线的村庄、学校非常多,在校学生居住地比较分散,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居住地较远。因此,交通安全教育是我们涂岭交警中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我们协管员应该要、必须要进行的教育。为此,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作了一次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调查活动以学生和我们周围的人们为主体,以实践为载体,准备充分,层层推进,逐步深入。我们成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由我们到涂岭中队实习的同学为小组。指导老师是副教授赖老师。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及要求等。调查问卷设计、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我们分成各个小组后,接下来由我们大家通过讨论来一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为我们下面的活动做好积极的准备。
1、收集资料为了了解与交通安全的相关内容,我们首先到中队办公室查阅了近期关于交通安全的有关政策与事故报道文章。并查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详细内容。我们还向民警收集了关于关于如何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资料。如《安全防范知识手册》、《文明交通承诺书》及泉港区交警大队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要了解与学生切身有关的信息,为此我们又到泉港六中政教处,在老师的配合下查找到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还找到了学校所作的交通安全工作的记录。
2、我们组织部分组员在校门口观察来往车辆,计算来往车辆数量和车辆、行人的交通情况,以此来收集调查数据。调查访问为得到交通安全方面的情况和数据,针对我们镇的交通情况的现状,现在正在逐步健全城乡交通设施,如将原有的道路进行改造拓宽截弯取直,主干道上等级低的桥梁进行拆除改造拓宽,丁字路、断头路进行了延伸,土路改造成沥青油路,使乡与村、村与村之间条条道路畅通,形成了一个便捷的公路网。
正是因为泉港现在的道路越来越好,提供了部分司机开快车的一个途径,使原本紧张的交通安全问题更加严峻。自去年起,就发生多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其中电动车、摩托车占事故车辆的80%以上。主要原因是:车速太快、叉路口转向时没有注意直行道的状况、车辆存在安全隐患、驾驶员没有警惕心、无证驾驶、带头盔少或不带的比较多等等。道路交通安全检查部门针对出现的问题,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大路检,时常上路检查,对无牌无证车辆、超载车辆进行检查; 进行“劝告式服务”,对轻微违反的进行劝告;加大宣传力度等。对学校学生交通安全负责方面,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除了在学校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外,还在校门口专门设置了斑马线。但是他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学生家长在接送孩子时车乱停放现象较普遍,影响来往车辆行驶;学生在马路上等车现象严重等。通过我们这次调查活动,能更好的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让交通安全意识进驻我们每一个学生及家长心中,给交通安全注入一股新的支持力量。
那到底泉港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如何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部分路人,他们都说现在条件好了,每家每户都有小轿车、电动车、摩托车,树立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生命,为了自己,“不争一秒”他们承诺会尽自己努力当好交通安全宣传员的。
交通管理问题范文6
1.1人均道路面积偏低过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只注重于建筑结构建设方面,而忽略了国家的道路建设,结果造成我国人均道路面积偏低,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城市道路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多,对道路建设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人均道路面积。但相对于国外一些国家而言,我国的人均道路面积还处于偏低现状,大部分城市道路仍存在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这也成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1.2运输任务重和服务水平不高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多,从中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十分繁重的任务,特别是在载人方面,我国许多地区在运输方面都表现出来一定的难度和存在着一些不足。事实上,无论我国在运输车辆的增加方面,还是在运输次数的提高方面,还是不能满足载人方面的需求,要解决这方面的运输需求仍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另外,由于运输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加上基础服务水平不高,这也是引发交通运输中问题的原因。
1.3协调发展问题从我国交通总体规划上看,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进行交通运输规划过程中,缺乏全局的规划理念,如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各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性和系统性,这大大降低了交通运输业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多靠政府的支持和投资,而缺乏多元化的投资,这显然很难满通运输的长期发展,交通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2.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对策
2.1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结构城市交通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严重的拥堵问题,而且能够融合城市各区的道路,从中提高道路交通容量。要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网络,需要优化城市交通结构,而城市交通结构的优化既可以改善路网结构不合理现状,又可以解决车辆通行的难题。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主要是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按照道路功能进行分工,从而使得道路网络的功能体系更加明确,以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目标。
2.2加强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在交通运输中,做好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方面工作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运输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服务与管理工作相互之间的联系。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主要划分企业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两种。两种单位由于性质不同,使得其工作的理念也有所差别。企业单位的工作理念主要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交通运输企业的工作方式不仅注重经济利益,而且更多是为了分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理念主要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以促进交通运输工作的服务体系的完善,提高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工作的效率。
2.3加强客运站场建设力度,完善客运站的基础设施加强客运站场的建设力度是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条件,客运站场选址的合理性,对整个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影响较大。目前而言,我国的客运站场的建设力度还需要加强与完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乡村客运站场需要考虑到其密度和服务水平。不仅仅要完善运输硬件设施,而且要提高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还要配备较好的运输设备,旨在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
2.4做好城市交通运输规划工作合理的交通运输规划,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以促进当地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因此,在交通运输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的规划、发展现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以减少城市建设资金的支出。另外,还要从城市远期的发展进行交通运输规划,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5运用高新运输管理技术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改善,往往需要运用高新运输管理技术。例如,立体停车场的广泛运用,有效缓解了城市地区停车难的问题;多层立体空间的利用,主要分为地上、地下、空中几种空间,这使得城市交通运输与城市功能得到很好的对接;城市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用,城市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化的交通指挥调度系统和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其中交通运输中央监控单元可以通过无线电引导车辆最佳行驶路线,从中避免车辆发生堵塞现象。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