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1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要求的日益增加,护理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护理质量对医疗安全、诊疗技术的发挥及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优质护理服务的构建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核心工作。近两年来,我科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支持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
1.1转变观念,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积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人文理论、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使护士在服务理念上,建立起"心中有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培养护理人员以同情心、爱心、耐心、热心和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强烈意识,促使护理人员转变理念,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1.2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人员培训教育考核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努力学习有关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理念。我们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能力及要求的不同,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方案,着重突出能力的培养,并提出培训要求。
1.3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实行岗位责任制与护理责任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人人管床,互为辅助,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1]。病区制定了"患者分配表",让护士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分管的患者,也让患者能够知晓自己的分管护士。
1.4制定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运用绩效考核达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目的,并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科室还制定了明细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5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 对于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是减轻或缓解症状的关键。药物治疗过程中,为了严防患者藏药、保证药物的有效治疗剂量和效果、防止一次服用过量导致中毒,护士在操作中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要求"发药到手,送药到口,咽不下去不能走"的原则。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举止表现,如是否到隐蔽处呕出、藏在口中不下咽、或者偷放入口袋中等。
1.6落实健康教育 对于入院初期的患者,医护工作人员要做到热情接待患者,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告知患者精神病治疗的意义、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对于处于重病期的患者,医护人员不仅要根据规范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指导,而且要重点做好对患者的说服和劝慰工作。
2成效
2.1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可以客观地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金标准。优质护理工作模式的构建,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用药知识的认识,改善了患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状况,使其坚持服药、维持治疗,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2.2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职业价值感 责任护士掌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情况,从日常常规护理工作到所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生理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全面了解; 明确管床职责,使责任护士更细心、慎独对待工作,有效防止患者跌倒、自伤、走失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工作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责任护士能更多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患者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病患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尊重,加深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良性循环。
2.3提升了护理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尤其是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得到了有效的落实,质量控制从注重终末质量转变为注重环节质量,由于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有效地提升了护理质量。
2.4强化了精神专科护理 对于精神专科而言,患者及家属更需要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并且遵从是护士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精神科患者还存在精神残疾的问题,精神残疾导致社会及家庭负担加重,因此,改善患者的社交、生活自理、情绪等问题尤为重要。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加强康复治疗的专科内涵与临床护理工作融为一体,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周到、体贴的人文护理服务,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3体会
3.1杜绝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精神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易出现冲动伤人现象,这些临床特点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为高风险专业,极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通过对患者的无缝隙管理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杜绝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到了更多的精神科知识。从患者入院的接待,物品的管理,到出院时护士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做出院指导,自始至终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
3.2加强了竞争意识 由于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并纳入激励机制,每位护士都感到自己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护士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体现了护士的职业价值。
3.3对今后发展的建议 目前,患者出院后由于受到多种负性因素的影响,单纯的生物学治疗对于患者在恢复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再就业等方面的效果相对较差,精神卫生资源相对不足[2]。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深化护理改革,多从患者角度出发,丰富人性化服务内涵,增加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品质,加强精神卫生人力及财力的投入。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 责任制整体护理;精神科;应用探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50-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一种新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全面广泛开展,它克服了以往责任制护理的弊端,受到住院病人的欢迎及护理人员的推崇。而精神科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新模式,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它要求护士更新观念,不怕吃苦受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给患者春天般温暖。现在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患有精神疾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精神病人需要长期住院诊治,基本都是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无家属陪护。有的患者住院期间家人几乎不来探视,所以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量很大。我们科10名护士,每位护士负责4-5名精神病患,科里住院患者达50名左右。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法:
1 关于生活护理方面
春秋冬季节每周洗澡1次,洗头2次,剪指甲1次;夏季每天洗澡1次,洗头1次,每周剪指甲1次,特殊情况,随时处理。病人平时换洗的衣服,生活用品和零食由护士保管,每天按时发给病人,每次洗澡时还要督促和帮忙给患者洗干净,有的时候还要督促和帮忙给患者洗衣服。每天参与晨间护理,床单被套脏了就换洗。给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养病治病。
2 关于用药护理方面
口服药看服下肚,有静脉输液时集中输液。每周责任护士要集中病人讲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倾听病人的反馈等,帮助病人解决一些问题等。
3 关于心理护理方面
患者有精神疾病,一般心理很自卑、恐惧、焦虑、抑郁等;有不愿意讲话的,有话多兴奋的。我们对他们要耐心的解释,认真的聆听,帮助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情绪不稳时护士可握住他的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让他们稳定起来。记得有位20多岁的老病号病情复发被家人送至我院住院治疗,刚入院时又打又闹,我上前握住她的手喊道:“美女美女,你还记得我吗?”一下子她的情绪就稳定下来了。
4 关于工娱疗活动的护理方面
每天2小时活动,带动病员做操、听音乐、打牌、下棋、读书看报、看电视等。每周开展一次病员座谈会,听取一些建议,帮助病员解决一些问题。
5 关于专科方面的护理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3
知情同意签字是患者的权利也是法律的证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健全,患者在医疗护理服务中对医疗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在实践中,由于长期以来的护理习惯,护士则更多的考虑如何尽快的去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1]。尤其是精神科的医患纠纷不同于其他科,其中有两个难点较为突出,一是责任界限的确定,二是确定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还欠完善[2]。依据多年的临床护理管理经验以及我院实行开放式病房管理的特点,笔者认为做好知情同意告知与签字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证据意识,维护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利,防范护理纠纷,现介绍如下:
1 入院告知知情同意签字
病人入院后由护士详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及病房的服务设施,介绍病房管理规定,重点讲解家属陪护工作的重要性。在精神科病房,尤其是疾病的严重期,病人可能会受精神病性症状支配而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自伤等行为。如抑郁症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这是不可掌控的因素。而告知家属做好陪护工作可让病人体验到家庭的支持与关爱,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告知后要求家属及病人在入院宣教记录中签字,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明确责任,防范并减少纠纷的发生。
2 贵重财物保管及安全检查的知情同意签字
告知病人及家属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防止院内丢失或被盗。告知病人及家属贵重物品尽量不要带入医院,,离开病房房间时应随手锁门。避免将危险品(如刀子、剪刀、打火机、易燃易爆品等)带入病房。定期向家属讲解精神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让病人及家属自觉遵守并主动配合。让家属及病人在护理记录上知情同意签字。
3 拒绝遵医嘱接受治疗、护理及检查的病人知情同意签字
一些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违反医嘱或拒绝接受治疗、检查或私自用药等情况,使护士无法正确执行医嘱,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出现这种情况时护士应在护理记录中记录并要求病人及家属在护理记录中签字,同时应把此情况及时转告其主管医生。在对患者实施所有护理前,由责任护士把相关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内容告知患者和家属。对一些重要的护理措施,再进行强化性告知,并把告知内容记录在护理病历上并让家属签字。
4 需要特殊治疗和护理的病人的知情同意签字
特殊治疗前护士应将治疗、检查的目的,需要病人及家属注意的事项详细告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如进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治疗前应详细告知病人及家属有关治疗的注意事项及询问过敏史,术前一天及时完成相关检查,告知家属督促病人严格禁食、禁水。术前给予常规测量生命体征等,并详细记录。要求病人家属在护理记录上签字以示确认。对因躁动需保护性约束的病人,及时与家属沟通,取得理解与合作,家属签字后给予保护性约束,以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5 出院病人的知情同意签字
病人办理好出院手续后,护士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家庭干预的意义,病人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督导病人服药,定期陪病人复查,告知家属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睡眠情况及情绪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带领病人就诊。同时需要告知住院期间贵重物品的交接,并让家属签字确认。
总之,通过及时有效地进行知情同意签字的告知和宣教,不仅加强了护士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在强化知情同意工作的同时, 更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实现了护患有效沟通;病人和家属掌握了相关精神医学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建立以及社会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6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老年精神病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的不可知性。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理解,在精神科护理中积极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更有利于精神病院的快速发展和品牌建设。我中心将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于临床当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013年9月本病区共收治了47例精神病老年患者,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是78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精神分裂症22 例(46.8%),躁狂症8例(17%),酒精所致的精神病5例(10.6%),老年痴呆症4例(8.5%),创伤后应激障碍3例(6.38%),老年性精神障碍3例(6.38%),器质性精神病2例(4.25%)。精神病老年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其中高血压27例(57、4%)脑栓塞15例(31.9%)冠心病13例(27.7%)糖尿病7(15%)。
1.2 方法
1.2.1转变服务意识,发挥服务承诺的导向作用。我们积极倡导“爱心心创温馨病房,耐心齐心建精神家园”服务理念,本着“一切以病人中心”的服务承诺,做到四亲:“用亲善的目光注视人,用亲和的语言问候人,用亲切的微笑接待人,用轻柔的动作照顾人”。夯实基础护理,做实专科护理。
1.2.2安全的管理。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的下降,神经、精神功能降低、体力减弱、灵活度降低,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免疫的防御功能下降,故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特别是一些精神衰退、痴呆患者。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差,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所以必须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不同安全防护指导。
1.2.3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运用恰当的护理技巧和措施,注意爱护和尊重患者,合理的选择话题与患者交流,特别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数同时患有几种不同的慢性病,尤其是比较严重或久治不愈的疾病,使患者肉体上,精神上都很痛苦,作为护士,多与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和信赖感,减轻其身心痛苦。并讲解相似的病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面对现实,认识生存的价值,积极地配合治疗。开导家属,与护士共同安慰患者,教育家属对患者不离不弃,尽最大的可能给予患者的经济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进一步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温暖,让家属明白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康复,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怀。
1.2.4服药指导。在精神病治疗中,抗精神科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口服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发药时至少有两位护士进行,一人发药,一人检查。对于老年患者,应尊重他们,态度要热情,真诚,可采取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以消除患者对治疗的阻抗心理,调动服药的依从性,对于习惯性拒药、藏药、吞咽困难患者可在病区白板上体现,以提醒护士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研粉对温开水混合后喂服。同时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1.2.5睡眠护理。夜间是观察睡眠质量的理想时间,因此应遵循15~2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做到细心观察,走进每个病床注意患者的睡姿与卧位,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声音,面色与表情、口唇及末梢色泽等。如果患者突然发出及尖叫声、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大汗淋淋等是病情变化的征象,要引起护士的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学会分析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如睡前温水泡脚、调暗光线,行心理疏导,患者入睡后,护士应做到“四轻”。创造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以确保患者睡眠的质量。
1.2.6开展娱乐活动。根据老年患者的能力与患者的喜好,给予读报,听歌,看电视,让他们了解日期、时间、季节、国家大事,并组织打牌、打乒乓球、下棋、做操等活动,开展有氧训练以及职业功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加其供血、供氧,更好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1.2.7做好饮食指导。老年患者大部分牙齿缺失,有的患者进食时,狼吞虎咽,容易发生噎食窒息,因此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不可忽视,让患者参与集体用餐,针对风险性较高的患者应集中专人管理,选择半流质及易于消化饮食,视病情控制饮食量,将食物分小块,喂食不宜过快,过急,过多。三餐合理搭配,给予低热量、低脂肪、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防止并发症发生。
1.2.8健康教育。每月由健康教育宣传员组织工休座谈会、集体健康讲座,每周设置探视日,由接待班护士负责接待患者家属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在院患者的病情以及解答疑惑的问题,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每天有责任护士对包干病人进行相应疾病宣教。
2 结果
通过上述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使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康复达到最佳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确保医疗安全。
3 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是由于大脑皮层萎缩或功能衰退引起认知障碍和性格变化,表现为孤僻、多疑、固执、说话利索、生活懒散、行为幼稚、反应缓慢,智能和记忆力减退、情绪容易激动或抑郁等[3]通过本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精心的为患者护理,重视细节,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达到了住院及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住院病人健康知晓率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同时也做到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投诉率下降,陪护及护工减少。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 护士;危及成因;神经外科;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38-02
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具有病情变化快、复杂、重、危、急等特点,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手术创伤、颅脑疾患,就很容易出现各类意外事件以及并发症,医院的神经外科也是医疗投诉以及医疗纠纷的高发区域[1-3]。有学者成在研究报告中指出[4],神经外科与胸外科、骨科、妇产科并列为高风险科室。在对该神经外科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它对于护理工作的内在质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将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的认知程度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我院自制问卷对神经外科的34名护理人员对日常工作中的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所有护理人员的年龄为22-51岁,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有5名护理人员为中专生,21名护理人员为大专生,8名护理人员为本科生。
1.2 方法 此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①一般资料:其内容主要涵盖了护理人员的年龄、婚否、学历、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②了解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情况,其内容主要涵盖了:业务技能储备、理论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护患关系、患者病情、医疗费用、护理质量、病房制度与管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本研究的所有问卷均设“是”、“否”这两个选项,此次共发放问卷34份,回收问卷34份,问卷的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的成因认知率相对较低,其中业务技能储备与理论知识为32.35%,人力资源管理为35.29%,患者因素为38.24%,病房制度与管理为44.12%,护患关系为50%,医疗费用为52.9%,护理质量为73.53%。
3 讨论
3.1 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危机成因
3.1.1 病房制度和管理 对于抢救物品以及护理物品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药品、设备、器械不齐全,使用后未对其进行及时的补充,对于病房用品以及病房设施未进严格的无菌处理,对设备的维护不当。此外,护理文书涉及到赔偿、医保、法律问题等各种问题,同时这也是医疗纠纷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
3.1.2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具有高度责任心,其在工作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态度是否端正、情绪是否乐观,对患者的病情谁否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在对神经外科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是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是否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或缺乏预见性护理经验,安全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医嘱执行不完整等情况也会对患者的最终护理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1.3 医疗费用 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具有致残率高、病程长、病情危重等特点,患者家属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以及精力来对患者进行照顾。当患者出现死亡、昏迷、病情反复等情况后,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部分家属就会丧失理智,此时护理人员如果对护理风险不理解、不承担、不认识,就很容易造成家属的误解或不理解,此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护理纠纷。
3.2 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2.1 强化病房的设置与管理 对于神经外科的安全措施以及护理工作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对病房的环境进行合理布局,并制定出周密的抢救程序,对抢救所需药品以及设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摆放,以此来提高抢救过程中的效率。
3.2.2 改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对神经外科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进行合理的解答。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指导患者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告知家属可能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指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必须将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病情进展及时告知其家属,提高家属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3.2.3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个别教育、电视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做好相应的宣传解释工作。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还必须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醒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并注意休息,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
综上所述,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率,健全相应的病房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为神经外科的护理提供安全保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好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敏,彭美荣.护士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及其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7):146-148.
[2] 贾金秀.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分析与防范策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680-682.
精神科护理知识范文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T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DVT后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患肢致残,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成为术后危重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我科2004年3月至2009年8月共施行手术233例,发生DVT 12例,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48~82岁,高血压脑出血9例,脑血管畸形出血1例、重型颅脑损伤2例。血栓发生于右侧瘫痪肢体11例,左侧瘫痪肢体1例。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本组12例经及早发现、及时诊治及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肺栓塞。
2 预防措施
2.1 增加活动:术后清醒患者可指导和鼓励其适当在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下肢的主动活动,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举腿活动。对意识障碍者,必须定时给予翻身拍背,改变,作适当的下肢被动活动,并每2 h按摩患肢1次,以促使患肢血液循环、肌肉松弛。每天温水浸泡患肢20-30分钟。
2.2 减少血液凝滞保护静脉: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适当抬高下肢,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长期输液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使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时注意保护静脉,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瘫痪侧肢体的静脉置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3次。
2.3 饮食: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纤维素、避免辛辣的食物,多喝水,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腹内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2.4 禁烟: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