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品课程教学效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品课程教学效果范文1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CAI课件 教学
《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被评为2009年度省级精品课程。《运动生理学》CAI课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利用课件教学时的一些不足。本文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该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课件在教学中运用取得的效果
《运动生理学》CAI课件大量直观动态的图像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替代的,它最有效的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淡化难点,易于学生掌握。如横桥摆动引起肌丝滑行的过程抽象、复杂,教师不易讲清,学生难以理解。CAI课件中的肌丝滑行动画,直观的演示了横桥、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之间的相互运动、钙离子结合肌钙蛋白、ATP分解的生理过程。该课件的应用,使老师摆脱了上生理课画图,板书的烦恼。如讲到心脏的功能时,单击文字时课件即可展示心脏的解剖结构、所在位置、毗邻脏器等图片,又可展现血液的流动方向,氧的运输等相关知识,使教学效果在学生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提高教学效果。
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课时有限,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觉得时间非常紧,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通过该课件的方式,教师充分利用举例、图解、动画、比较、归纳等方法,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透彻,还有时间讲解运动生理学的前沿知识及与运动实践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二、运动生理学 CAI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不理想
多媒体 CAI课堂教学多采用电脑控制、通过屏幕进行投影的方式来进行课堂讲授。从目前使用情况看,由于室外光线较亮,投影效果不理想,图像、文字不够清晰,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则通过把窗帘拉紧,从而造成教室内光线较暗来突出投影效果。这种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记笔记,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不适感。另外,学生看屏幕时间长了容易疲劳,会出现打瞌睡、注意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多媒体教室投影屏幕大多置于教室正中央,正好把原有的黑板掩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需要板书时,非常不方便。
2.教师教学方式未有实质性改变
在运动生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充分发挥 CAI多媒体在对动画、声音、图像等的强大处理功能的优越性,只是简单地把以往写到黑板上的文字从教案又搬到了电脑上。上课时用计算机来代替教师的板书,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时,忽视了应遵循的辅原则,也忽视了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作用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归纳小结,都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教师无形中成了“放映员”。
3.授课内容偏多与讲速偏快
在运动生理 CAI课堂教学中,由于多媒体的演示大量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因此,上课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单位时间里所讲授的内容增多,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学生在听课中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眼花缭乱,尽管老师讲得很好,内容很多,但学生真正掌握得很少。
三、改善运动生理学 CAI教学的对策
1.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在课件制作时尽量采用深底色为背景衬以白字的幻灯片,在显示文字时减少不必要的、过于花哨的动画效果,以简洁、实用为原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视觉上的疲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节课堂环境,如在观看CAI课件一段时间后,可以调节光线让学生看书或讨论问题。另外,由于多媒体课堂教学也经常用到板书,所以建议多媒体教室投影屏幕应设计在黑板的左侧,这样可方便使用各种媒体。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相应的改变
运用多媒体 CAI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避免和防止以“电脑为中心”教学思想的出现。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是一些事前难以预料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师恰当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教师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对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在授课时应保持适当的速度,使学生的思路能及时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
3.更新教学观念
运动生理学CAI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加入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而应该是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模式。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教育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型动作法”、“实物置换法”、“动画提示法”等。我们应该首先学习这些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改进,达到以最快的速度提高 CAI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多媒体 CAI教学才刚刚起步,需要借鉴传统教学。《运动生理学》CAI课件以其信息量大、直观、互动教学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该课程组教师正在针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积极改进,努力把该门课程建设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黄奂.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高教研究,2001,(6):66-67.
精品课程教学效果范文2
关键词:精品课程 质量工程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15
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工程的启动,各个高校都掀起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更方便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对《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事项和教学评价进行一些探究,期望能够为该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进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校目前在全校理工科专业范围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其开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与逻辑思维,最终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教学中学生的反映,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1 学生层次广,个体差异大
目前我校招生层次广泛,有专科、本科、单招、中外合作办学等层次,这些学生均要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生的入学成绩差异较大。另外,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个体差异也很大,为统一授课提出了挑战。
1.2 学生专业差异性普遍存在
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专业分布广,各自对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同,为了能够将本课程与其专业相衔接,需要任课老师进行专业方面的研究。
1.3 大班授课,教学任务重
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不少甚至是跨专业合班授课,使得任课教师很难对其进行个性化授课。
1.4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很难动摇
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还很难动摇,有些时候甚至是满堂灌,缺乏学生的广泛交流和沟通。
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改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尤为必要。
2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解析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认真研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是建设好精品课程的先决条件,我们对其指标体系进行了分解细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做好准备。
2.2 填报精品课程申报书
结合课程评审指标,认真填报精品课程建设申请书,反复讨论,保证了格式的规范无误,内容上要也突出了自己的特色,同时提供的支撑材料也有理有据。
2.3 制定教学及考核标准
把该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与各专业培养方案相结合,制定出各自的教学与考试大纲。
2.4 编写教案、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要求每一位任课老师都编写各自的教案,同时,组成研发小组,投入经费,鼓励其研制多媒体课件,并从中择优选用。
2.5 录制教师授课录像
从所有授课教师中选择其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几位,由专门人员为他们录制授课的录像。授课录像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应该有合理的授课内容且注重授课方法的先进性和趣味性。
2.6 建设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有精品课程网站的支撑,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和展示。我们开发了课程网站,在网站栏目设置,界面布局,色彩配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具有自己的特色。开发的网站充分展示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各个考核要素。
3 《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质量评价
采用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辅助教学,同样也要考虑其教学质量的评价。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类似,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质量的优劣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评价。我们从以下方面来对《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
3.1 网站的建设质量
作为优质资源展示的平台,课程网站的建设质量,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课程网站,栏目设置合理,界面美观大方,安全性与稳定性高,方便教师和学生用户的使用。
3.2 课程资源质量
精品课程要重视课程资源的质量,避免课件粗制滥造,教师授课录像、课件等内容照本宣科。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资源,要花大力气,学校、学院进行一定的经济投入,鼓励教师提供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
3.3 学生评价
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要重视学生的使用评价。与传统授课评教类似,我们采取在线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系统,留言等信息化手段多方面获得学生对使用效果的评价。
3.4 教师与督导人员评价
教师可以从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来对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督导人员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
3.5 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
教学研究与成果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做的革新,有利于学生不断的接受新的教学内容,从一定程度反映了教学质量的效果。
4 结束语
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如火如荼。这对于提升学校学科内涵建设有积极的意义。结合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本文分析了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最后给出了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因素。《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提升我校该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下一步,我们应更加注重精品课程的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尹睿,谢虎.精品课程群支持的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2]胡德华,任磊,车丹.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1).
[3]张大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4]申自浩,李云全.高校多媒体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2012,(25).
作者简介:申自浩(1980-),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学理论,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
精品课程教学效果范文3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教学录像;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35―06
一 引言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它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内容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自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以来,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共享,让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
申报精品课程需要提供网上资源(课程网站),这其中包括流媒体课堂教学录像。为了配合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每门课程必须制作相应配套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节目,许多学校也加强了对课程实况录像效果的探索。
但是到目前为止,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中教学录像的指标项依然不够详细,没有细分的指标和权重,不能为教学录像进行全面的评价。虽然除了评审指标外,还有一份《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2009年)》的文件,但这对于教学录像的整体质量评价来说,是不够全面的。针对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录像的特点,构建出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急迫的。
二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特征与优势
1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与其它教学视频的比较
网络课程包括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视频资源的范畴有重叠之处。为了能更好说明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特点,在此将它与常见的两种教学视频进行比较:
(1)与课堂直播录像的区别
拍摄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在拍摄前期,教师要有精心的准备,对教材和教法有严格的要求。在拍摄时,不仅要对教师的讲授过程进行录制,还要进行后期编辑、配音等加工工作,最后转换为流媒体视频,到网上共享。而现场的课堂直播录像则大大省去了后期的编辑工作,它更重视对现场的真实表现,缺乏对艺术性的后期整理。
(2)与其它网络课程中教学视频的区别
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视频是指主讲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系统讲授的视频。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型电视教材。这类视频资源的制作方法较简单。通常采用单机拍摄,机位和景别基本上变化不大,较少用到后期编辑。视频画面以教师的近景为主,很少有师生的互动及变换的镜头,或者根本就没有学生参与的镜头,由始至终只是教师一人对着镜头讲课。这种模式将浏览器窗口分为三个板块,分别呈现教师讲授的教学视频、检索区和同步PPT,教学视频以小画面呈现,如图1所示。
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长时间注意听讲,不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教师长时间坐在摄像机前,身体姿势较少变化,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而且,教师缺乏体态语的表现,容易失去教学自身的魅力。
相比起来,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更能发挥电视手段的长处,它不仅有镜头的变换运动,各种景别的变化,还加入了师生间交互的情景,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基本特征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示范性
精品课程是百里挑一,经过层层筛选评估而得出的优质课程,并且由资深教师亲自授课。因此,教学录像必须体现出优质课程的精髓所在,代表优质课程的课堂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展示的是教学示范课。它的示范性体现在课堂的很多细节中,对其它同类课程的教学能给予一定的参考价值,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是教师经过长时间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在课前经过深思熟虑的。
(2)实用性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紧扣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学录像力求精品、实用,不可盲目追求“大而全”,不能过分注重外在包装,更要重视内在的质量。这些录像必须能够直接运用在教学上,并且可以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3)真实性
教学录像不是师生在课堂上“演戏”、“做秀”,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主讲教师面对的是真实的学生,他们的提问都反映了学习者真实的心理活动,因此拍摄课堂上师生的交互非常重要。教学录像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的课堂记录,只有这样才能用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对精品课程的评比才有实际意义。总之,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要尽量保持录制和现场教学的最大一致,保持教学各个过程的完整性。
(4)可视性
教学录像具有电视教材的优点,以视觉形象和活动图像为主,多维度地传递教学内容。通过对摄录环境的技术与艺术处理和后期编辑加工,它优化了视频效果,符合美学规律,从视觉上看,更具可视性和可欣赏性。
三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主要问题
通过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录像进行抽样观察,可以看出很多课程的教学录像都存在共同的不足,现将它们出现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画面单一乏味
主讲教师成为画面中唯一的主角,很少穿插教师与学生交互的镜头。景别变化不大,长时间都是教师上身像。画面呆板,缺乏运动和美感。
2 教师讲课缺乏感染力
由于教师在面对镜头时容易紧张,因而在讲课过程中体态语不自然,表达不够流畅、甚至多次出现口头禅,讲课缺乏感染力,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师生衣着搭配不适当
拍摄时没有注意师生的服装搭配。教师衣着随意,不能较好体现教师风范,或者衣着的色彩与背景搭配不协调。应提醒教师注意衣着搭配,鼓励化淡妆。此外,课堂中有些学生的衣着不够得体,过于花、乱,没有体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些女生甚至穿露肩露背的吊带背心,这在镜头前是很不雅观的,也影响了教学录像的严谨性。因此,在服装上要注意选择和搭配,营造一种教与学的氛围。
4 视频亮度不佳,演示幻灯片看不清楚,学生机电脑显示屏闪烁
在多媒体教室里,由于要拍摄投影屏幕,通常会把教室前排的灯关掉,这样就导致了室内光线不足,看不清楚站在投影屏幕旁的教师。还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室内光线充足,但投影屏幕由于曝光过度,亮度过高,看不清屏幕的内容,影响了画面效果。
显示器的场频和摄像机的拍摄频率如果不一致,在拍摄电脑显示器的近镜头和特写时会看到显示屏幕闪烁和出现条纹的现象,不但看不清楚内容,还容易让人头晕目眩,直接影响了整体的录像效果。
5 画面清晰度不足,视频画面小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2009年)》规定,视频格式采用至少总比特率为300kbps、帧速度为30fps、大小为320*240。小画面的视频容易因为学习者看不清楚画面的细节而成为一个被忽略的角落。教师面部神态和表情看不清,影响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只能依赖音频维系学习过程。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用480*360以上的视频大小。随着宽带网络的建设,网速和带宽不应成为限制网络课程教学视频传输的瓶颈。
四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1 确定一级指标
针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电视编制理论,参考李运林、徐福荫主编的《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一书中的“电视教材评价的标准[2],以及对一些电视制作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本研究综合多方面意见来设计评价指标。教学录像评价的一级指标可以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学活动,二是摄录方面,三是技术方面。教学活动包括了教师,学生,以及上课过程中的一切教学活动;摄录方面包括了拍摄手法、图像表现、声音效果、后期编辑等因素;技术方面包含了视频录制和上网的技术标准,如色调、清晰度、信噪比、系统服务、协议、视频格式等。一级指标分别是:教学质量、摄录质量和技术质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确定二级指标,并细分三级指标项
指标体系的项目大体由三个部分组成:目标、过程和条件,因而评价标准也可相应地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3]目标标准,主要指成绩、成果和效益的数量和质量;过程标准,主要是对工作过程的质量进行评价的标准;条件标准,即评价完成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基础条件的指标。
按照该方法,将一、二级指标逐层进行分解,如表1所示,并且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细分出三级指标项。在初拟指标所分解出来的因素中,有的能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有的则未必;有的是主要因素,有的可能是次要因素。各因素间很可能出现彼此交叉、重复、包含等关系。因此必须对初拟指标进行筛选、归类与合并,以遵循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筛选指标采用调查统计法来进行,在第一轮问卷调查阶段,向从事精品课程研究、教学录像摄制以及从事远程教育研究的专家、教师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电视方向的研究生发放问卷29份,回收25份。问卷回收率为86.2%,问卷有效率为92%。在回收的问卷中统计“很重要”、“重要”两档的人数,并将其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把低于三分之二即67%的指标删除,得到的剩余指标保留,并适当进行合并与修改。经过这一程序,指标项目可以得到精简,指标质量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少而精,不冗余的要求。
3 确定权重
确定权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在第二轮问卷调查阶段,调查对象选取自全国各高校的一线学科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专家、从事精品课程研究者、网络学院负责教学管理或资源建设者、远教研究者、摄制专业人员和教育电视方向的研究生。通过查阅在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曾发表过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相关研究论文的作者,并在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和所从事工作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向这些专家和教师发放“精品课程网上教学录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权意见调查表”,征求他们对指标权数的意见和看法。问卷总共发出35份,回收35份,有效率100%。
计算权数采用统计加权的方法,让专家和教师们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投票,根据各指标的得分率来计算指标权重,其分析结果如下:
(1)计算各指标的得分率
采用单向评等量表公式:Fi= ,其中aH为最高等级分值,aH=3,ai为各个等级分值,N为总响应人数,N=35。得分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2)根据30个三级指标的得分率,统计各指标项所占总数的分值比例(即为各指标项所占的分值)
(3)计算出权重系数,得出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质量评价表
将各项所占分值除最高等级分数(4分),即为权重。最终得出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质量评价表如表3所示。
五 结束语
1 结论
本研究采用评价研究方法,参照了电视教材评价标准及相关文献建立了包括教学质量、录像质量和技术质量三个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借鉴了电视教材评价和教学课堂评价中的合理成分,既强调了教学录像的教学功能,也重视它作为一个录像教材应具有的技术性,力图能够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进行系统、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该评价指标可以用于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评价,也可以为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视频课件的评价提供参考,还可以供教学录像的摄制人员进行参考和自评使用。
2 建议
现阶段各学校制作的教学录像规格不一,难以进行统一管理。有些学校早期制作的教学录像质量不高,视频尺寸较小,经过若干年技术更新换代后,这些小视频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建议有关学校和部门在制作教学录像的时候,最终产生有多种规格的教学视频。如提供在线观看的精简视频,提供可下载的完整清晰版视频,和用于以后二次开发作为素材的高清录像等等。
其次,建议教学录像参评时附上相关的材料。1专家教授的鉴定书。对参评片的理论水平和教学上的使用效果做一个客观评价,如能有外校专家的参与更好。因为评委很难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如果不进行这样的鉴定,有可能在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上有失误。2使用设备和相关技术数据的说明。这样在评技术性时,比较公平,而且操作起来更加简单。
最后,建议每个教学录像都备有配套的教师讲义(演示PPT也可)和教学录像的资料要点(主讲教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章节目录等)。这样有利于教学录像的管理和搜索,也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该课程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2] 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3.
[3] 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110-134.
[4] 赵玉.由精品课程课堂实录看教师的媒体素养[J].教育技术导刊,2007,(3):14-15.
[5] 覃志强.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与[J].高教论坛, 2006,10(5):113-115.
[6] 吴杰锋.精品课程网上教学录像的摄制与[J].教育信息技术,2006,(9):34-36.
[7] 黄立新.透析网络课程中教学视频的问题[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6,(3):47-49.
精品课程教学效果范文4
【关键词】精品课程 内涵建设 特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65-02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学团队、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实践条件、一流教学资源的有特色的示范课程。[1]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从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分值来看,“课程特色”所占分值最高,表明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的灵魂。[2] 由此可以看出,精品课程内涵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创新、打造自己的特色。只有形成独特而鲜明特色的课程,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名牌课程”、“示范课程”。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2004年开设,从2006年的校级精品课程、到2008年的省级精品课程、再到2010国家精品课程,历经七年开创性的建设,其中,最有成效的工作就是坚持围绕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以突出技能培养为“特色”,打造课程的“一流品质”。[3] 本文拟就《学前儿童游戏》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特色与创新进行介绍,以期为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一、课程概述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第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与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第二,通过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设计与指导幼儿开展各类游戏的能力;第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游戏教育教学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特色
1.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前瞻性
在《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开创性地建构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框架,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基础理论单元,科学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分类游戏单元,则全面系统地涵盖了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数学游戏、音乐游戏、美术游戏、集体娱乐游戏、婴幼儿游戏十一类游戏内容。
在课堂理论讲解的同时,我们着重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54学时的课程教学,理论课时3时,占总课时72.2%;实训课时15学时,占总课时27.8%。与此同时,我们紧扣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的脉搏,把国内外幼教改革的新理念、新信息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教学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现代化、网络化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在实施中,始终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应用讲授法、观摩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操作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课程教学活动。例如,在角色游戏单元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评价幼儿角色游戏行为以及评价与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我们主要运用观摩法,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或观看幼儿角色游戏实录,根据实际观察填写记录表。此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如结构游戏技能大赛、儿歌故事表演赛、童话剧展演、教学游戏设计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还致力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积极开发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全面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可视化精品课程网站,实现课程的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练习等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3.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块化、项目化、仿真化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各类教育机构、不同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书本+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训练环节。《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将与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具化为“游戏的技能”、“游戏指导的技能”和“游戏设计与教学的技能”三个实训模块,并分解成18个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采用项目导向的任务化学习模式,通过“幼儿游戏活动情景教室”和“幼儿园玩教具资源教室”等仿真实训室,把学前、特殊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照幼儿游戏教育和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际操作项目,进行仿真环境的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创新点
1.教育理念新
在《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群。我们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坚持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强化教育技能为核心,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强化教育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2.课程结构新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以精品教材建设为中心,开创性地建构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框架,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学前教育领域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来不断改进与完善课程设计。
3.教学模式新
我们坚持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强化教育技能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打破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模块化的实训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项目化的任务学习模式、引入仿真化的技能训练模式以及开发现代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4.评价手段新
本课程建立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模式,运用书面考试、技能展示、方案设计、作业、提问和态度等多种考核评价手段,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技能展示与理论考察相结合、书面作业和网上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来综合考核评价学生对儿童游戏理论及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学前儿童游戏特点、游戏设计与指导的方法和基本教学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训体系新
我们积极整合学院与社会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构建校内外实训体系相结合的共享型平台。在校内实训系统中,不仅对本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基础技能实训模块还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共享;专业技能模块还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儿童康复、社区康复等专业共享。
四、课程内涵建设的“一流品质”
1.课程开设具有领先性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开设是我们应对现代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新需要所采取的开创性举措。在过去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游戏并不单独设置,与游戏教育相关的内容包含在《学前教育学》课程里,是作为一个章节内容出现的。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学前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我们从应用性人才培养出发,将原来《学前教育学》关于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分散在各类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关于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内容,整合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并于2004年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之际正式开设。2005年在京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教材组稿会上,我们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全国学前教育界的认同,与会代表一致把《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列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并且推举由我校主持编写该门课程教材、2006年《学前儿童游戏》教材出版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后,全国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已普遍形成共识。
2.教材建设具有引领性
《学前儿童游戏》教材建设坚持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强化突出实践教学与训练的理念,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课程设计突出实训训练,打破了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的课程框架,将教师与幼儿园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具化为“游戏的技能”、“游戏指导的技能”和“游戏设计与教学的技能”三个实训模块。这种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的课程设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领域开创了模块化技能实训的先河,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学前教育领域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小龄婴幼儿入园比例增多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突破了一些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只关注3~6岁幼儿游戏的惯例,结合我国早期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把0~3岁婴幼儿的游戏写入教材,纳入到课程内容体系中来,以满足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学前儿童游戏》立体化教材还配有多媒体光盘和电子教案,这也成为全国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同类教材中极具优势的,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课程在全国同类课程中所处的领先水平。
该教材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以来,先后11次印刷,前10次印刷总数30100册。销往北京、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四川、云南、广东、贵州、浙江、江西、湖北、江苏、广西、新疆等20个省市自治区相关院校。
3.网站建设具有示范性
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级精品课程以后,我们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根据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认真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天空教室开放式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教案、习题、实训指导、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图书资源、参考资料等教学辅助资源上网;同时,我们利用这一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性,努力做好课程的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练习等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2009年我院其他专业《儿童游戏》选修课和全院《儿童游戏》公选课的三百多名同学全部进入该网站进行网上学习、网上作业和网络考试,《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精美的制作及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受大家欢迎,网站访问量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上遥遥领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0月份,“天空教室2010数字化教学高层论坛”在宁召开,本课程主持人作为专家应邀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题报告,在创造性地利用可视化网络教学平台、深化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向全国200所高校的专家介绍了我们的经验,博得一致好评。此后本课程主持人还受邀为南京多所高校做专场专题报告。《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取得良好的示范性。
五、结束语
与国内很多具有百年历史的幼儿师范院校相比,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非常年轻。通过《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到,唯有立足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突出特色,使其“独特而鲜明”,就有可能具备“一流品质”而后来居上。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对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一定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有新思维、新突破,努力形成并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国家精品课程[J].科教文汇,2005(2):22
精品课程教学效果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协作开发;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45-02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全国各级各类精品课程资源已然相当丰富。但是,海量课程资源的存在与优质课程资源的匮乏以及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导致精品课程建设的重复性、低效率、低品质。要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发挥精品课程的教学交互优势,必须着力解决其课程资源的“老化”、“同质化”、“低质量”、“共享难”等现实问题。因此,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问题是近年来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低质量和优质资源的匮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存在量大任务重与人手时间紧的矛盾,使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建设存在重复建设、单兵作战的低效率、低质量问题。精品课程之所谓“精品”,首先要求精品课程建设的“高质量”。这种“高质量”不仅仅是网站设计的技术水平高和网页的外观布局档次高,更重要的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水平高,即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反映前沿和实践性强。目前多数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开发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精品课程的评估和检查,只保证课程建设外观形式上基本过关、没有明显技术设计失误即可,在资源教学设计与建设方面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电子教案里的教学内容陈旧无更新,更谈不上创新,从而使精品课程建设只能是资料的简单堆砌和重复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质量欠优,教育实效性较差,师生从精品课程开发中获益甚少,精品课程精品效应不佳成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二)精品课程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以其示范效应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但从目前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来看,课程网站的优质资源较少,教学资源共享性差。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很多课程网站的教学内容极为简单,就是教材的翻版,缺乏思考创新,教辅资料也是相对“鄙陋”,无法跟上教学形势的发展。精品课程资源优化更新机制的不健全使精品课程“低质量”,无人“愿享”。二是教师对精品课程的设计都是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特点而自主开发的,各种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为教师自己的教学灵活安排的,而不为学生自主学习或其他教师协作教学所用,这种“各自为政”的特点或者说是弱点导致教学资源很难共享。三是有些高校出于知识产权保护、资源独享的考虑,不愿将其“品牌”课程与其他高校共享。这些精品课程网站往往会对外校的网上探访者设置各种障碍,使探访者难以访问到该校精彩的网络电子资源。
(三)精品课程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为把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五个一流”示范性课程,必须确保课程建设的“精品性”,而前提是必须确立严格有效的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但事实是,当前的精品课程评审“内容指标单一,要求的标准较低”[1],检查的内容仅包括“网站是否连通、是否全程录像上网、教学资料是否更新”三项基本指标。只要能达到“确保课程支撑网站正常运行并做好网上教学资源的更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审就算通过,精品课程就能立项。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评价体系,多数精品课程都只是“形式精品”,至于其品质质量却是完全“名不副实”。当前对精品课程评价的另一弊病是评价主体本身的局限性,精品课程的评判往往是由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些领导和少数相关学科的专家来评定,而很少有亲自开发精品课程并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的参与评价,更没有实际利用精品课程来进行学习的学生的参与评价和评审。这种欠缺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必然导致课程评价的某种“失当”和“无效”。更严重的是,由于实际工作操作上的困难,对于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情况和师生实际应用效果情况根本无法考核。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的对策思考
(一)确保精品课程的“优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品质要求
精品课程要想成为“精品”,必要条件就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深刻、创新和具有实效性,而这个条件只有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学术水平较高、紧跟实践教学形势变化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才可能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课程’,关键在于能否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这也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发挥的关键点。”[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精品课程“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必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优质高效的师资教学队伍。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中的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因为自身理论造诣高,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着学术上深入的理解和全方位的把握,这也就必然使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而教学团队中众多的中青年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往往对国内国际热点现实问题最为关注也甚为了解,能紧跟时展潮流进行理论创新,同时他们的电脑使用和多媒体制作的水平也较高,能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就好。现在很多高校进行了精品课程的专题式教学,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反映了现实热点,既发挥了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优势,又带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研创新能力,这是非常好的教学改革。
(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深化精品课程建设的途径和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利用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能否真正起到“以其示范效应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的作用,关键在于构建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完善精品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障教师知识成果的独有性和专利权,并建立对精品课程开发教师的扶持和奖励机制,保证教师的合法和正当利益,使教师安心且乐意地让“资源共享”。其次,加速建立各高校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一体化机制。一方面,树立协作共享意识。“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精品课程具体实施建设者均要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摒弃知识壁垒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精品课程共享,将自身的优质课程推出去,积极吸收外校精品课程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优秀的教学效果,加强交流、合作,努力推进各校精品课程共同发展。”[3]另一方面,各高校应制定和采用统一的精品课程开发设计的技术标准规范,对协作院校主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统一进行标准规范操作的培训,并设定统一的网上资源共享的便捷路径,形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联合共建共享的标准化平台,进一步提高资源统一开发和共享利用的效率,实现精品课程建设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三)构建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课程评审机制是深化精品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
精品课程资源之品质欠佳与难以共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品课程评审机制的不健全和激励机制的不到位。为保证精品课程的优质开发和有效共享,应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高校应建立严格有效的课程评审机制,确保真正的“精品”才能作为精品课程。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评审方式,必须由偏重专家评审、硬性指标评审转向注重师生、专家共同评审和课程应用实效性的评审。当前精品课程的评审主要是专家评审,专家评审确实能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理论性、思想性的优劣把握得十分精准,但专家不像师生是课程建设后的直接利用者,不能一线感知课程网站建设的实际“精品效应”的辐射和带动情况到底怎样,很难对精品课程应用的实效性进行评价。精品课程对于教师的作用是通过对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来提高教学的效果,精品课程对于学生的作用是通过精品课程的学习和利用有所受益。健全精品课程评审机制的关键在于更多地纳入、体现师生的客观评价,把是否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利用,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有所收获,把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辐射率、影响力作为衡量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性的根本指标。第二,高校应对倾其所能奉献才识、能力和精力的积极参与课程内容的研究和创新改革的教学团队给予充分支持和奖励,对教师的知识成果进行积极保护。构建完善的面向教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是深化精品课程优质建设的机制保障。同时,为保证网络资源的高效共享,各高校可以给予“乐于分享课程资源给他人”的教师奖励补偿,对于想分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外来访问者收取适当分享费用等各种办法来实现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的意义
努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协作开发和共享机制,实现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其根本价值所在是实现优质教育共享和教育公平,其重要意义则是多方面的。第一,可以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可以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成本。第三,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实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各高校应弄清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的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应用的机制,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服务。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体化机制,必将进一步提高优质资源开发和使用效率,实现精品课程建设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会杰,等.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实践探索,2008,(11).
精品课程教学效果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质量,促进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及内涵建设,我校于2012年6月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其中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便是其中之一,在该课程建设工程中,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条件,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准,在培养技能复合型人才、创新性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出现的若干问题教学探讨和分析。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课程建设应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从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两个方面说起:
1.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适应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施工监理、工程造价等职业岗位群要求以及吃苦耐劳、良好的沟通协调等综合素养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主要面向建筑施工、监理、房地产开发等企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技术问题、组织、协调施工现场,具有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等岗位和具有建造师执业资格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培养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利用校企合作,以企业用人为依据,重在实用、重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照“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做、学、教一体”进行设计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内容。
(2)设计思路
深入企业调研、校企合作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与适用性,应针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为建筑工程行业培养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从事施工现场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
要经过调研、论证、研讨,选取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开发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进展情况,科学、合理地随时、随堂进行各种实习实践课程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吸收知识和技能,已达到理实一体、做学教一体,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应以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操作为主,以任务为驱动,力争做到“做、学、教”一体化,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习过程应按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过程进行设计,形成做、学、教合一的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采用启发互动,精讲多练,,学中做,学中教,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小组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模拟仿真等适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校内外的实验条件、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做兼职实践教师,利用课堂技能训练、技能鉴定与考证、课程综合实训、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实践经验,满足毕业就能胜任工作的企业要求。
使用PPT课件、收集大量施工现场资料、制作成施工现场照片和图像、录像、平面动画和视频等手段,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
联合有关技术单位,制作虚拟仿真软件,通过演示再现施工过程,让学生能够模拟施工情景,能够加深理解,并且能够降低成本,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中比较合适。
利用QQ群、网络教学平台,有关专业教师在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学、答疑、解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队伍
精品课程教学队伍应以校内优秀教师、企业优秀兼职教师为主,主讲教师最好有企业施工经历和实践经验,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为主,且要求教师有执(职)业资格证;企业兼职教师应有优秀的企业经历和实践经验,且有执(职)业资格证或高级职称,以便建设优秀精品课程。
五、教学条件
1.实验实训教学条件
(1)成立校外实训基地:应选择技术、管理均先进、文明的多家施工相关企业单位建立多所校外实训基地,且其在学生实训时真正起到指导、监督、管理学生的作用。
(2)建设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在校内建设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满足“做中学,学中教”―― 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环境
建设校园宽带网,向学生开放,为学生上网学习,获得更多的专业信息提供条件和保证。精品课程的电子课件、教学资源、视频资源等应全部上网,满足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独立进行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学习的平台。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关专业教师在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学、答疑、解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效果
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教学效果,应将考核分为教学评价和课程考核,改变旧的评价模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1.教学评价
应充分利用职教专家、行业专家和学生教学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学效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利用职教专家先进的职教理念,对精品课程和教学效果教学评价。
(2)行业企业评价
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企业需求、对学生的要求对精品课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感受进行对精品课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课程考核
(1)任务评价见表
针对每一个学习任务制定任务评价见表,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纪律、组织协调、创新等科学评价学生成绩。
(2)课程考核
根据学生完成工作页、职业活动训练任务、作业、期末考试等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既注重过程,有注重结果,既注重理论考试,还注重实训技能的考核,以过程、技能训练促进知识的掌握。
七、特色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