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建设数字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建设数字化范文1
【关键字】数字化X射线影像;成像质量;X射线摄影条件
【中国分类号】R8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18-01
数字化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fhy,DR)是将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计算机相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形成数字化图像的成像技术[1]。数字化X线成像(DR)可分为计算机X成像(computed radiografhy, 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igital fluorograghy,DF)和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s)数字X线成像这三种。目前基于平板探测器的DR系统具有更高的量子检出效率(DQE)[2]。也就是说,对于平板探测器而言,计算机X成像(CR)具有更高的成像质量。对X射线摄像影像技术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方法
1.1 X线摄影设备:在计算机X成像(CR)与平板探测器成像系统的对比试验的过程中,整个过程所使用的成像系统仪器均采用飞利浦CR进口X线机。所使用的飞利浦CR进口X线机的主要参数为:像素矩阵为2560×3072,探测器有效面积为35cm×53cm,图像显示器象素矩阵为2560×2048,像素单元尺寸为13μm,焦点-探测器距离为180cm,X射线管焦尺寸为0.5mm,管电压为120kVp。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s)的主要参数为:像素矩阵为3121×3121,探测器有效面积为43cm×43cm,图像显示器象素矩阵为2560×2048,像素单元尺寸为13μm,焦点-探测器距离为180cm,X射线管焦尺寸为0.5mm,管电压为120kVp。以上所有的参数如表1。
表1 所使用X线摄影设备成像参数
1.2 摄影体模:摄影体模采用5cm厚的CDRAD2.0对比度-细体模,采用模拟胸部X线摄影,根据摄影系统X线发生器与X线管构造的不同,X射线剂量条件也不同。可以根据CDRAD2.0对比度-细体模的试验实际所测量出来的曝光剂量作为判断的依据。
1.3 图像质量对比的标准与评价:计算机X成像(CR)与平板探测器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分别运用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进行对比分析,根据ANOVA所具有的检测能力,由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为摄影影像的质量作为影像质量的判断标准,从而根据这个标准,对计算机X成像(CR)与平板探测器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对所有记录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通过对3位观察者的高分辨率的摄影影像,对计算机X成像(CR)与平板探测器成像系统的不同辐射剂量在CDRAD2.0对比度-细体模影像进行对比观察,根据记录所得的出的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值,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3位观察者在计算机X成像(CR)与平板探测器成像系统影像所得出的IQF值
注:A为23.7μGy;B为47.4μGy;C为94.8μGy;D为112.7μGy;E为256.4μGy;a为使用计算机X成像(CR)成像系统,b为使用平板探测器成像系统。
上述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表明在不同成像剂量条件下,计算机X成像(CR)与平板探测器影像的IQF值具有显著的差别。当曝光剂量在低剂量的情况下时,计算机X成像(CR)比平板探测器具有更低的IQF,P
3. 讨论
数字化X线成像是将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着同计算机相结合,使形成影像的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形成数字化图像的成像技术。数字化X射线摄影是X射线摄影技术的发展趋势,广义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包含了基于平板探测器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和基于影像板的X线摄影技术[3]。本文在计算机X成像(CR)与平板探测器影像系统中,通过CDRAD2.0对比度-细体模影像观察,在X射线摄影过程中,根据所使用的仪器的不同的参数变化,对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从而,对X射线的摄影影像的质量也受到不同的影响。根据上述的数据显示,说明了随着曝光剂量的增加,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也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曝光剂量在低剂量的情况下时,计算机X成像(CR)比平板探测器具有更低的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也就说明计算机X成像(CR)成像质量更优于平板探测器的成像质量。试验结果证明了在不同的成像的剂量条件下,X射线影像检验技术成像质量也不相同。为此,在今后运用X射线摄影影像仪器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设备,从而使得X射线仪器在医学诊断的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苗来生.诊断学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273.
城乡建设数字化范文2
关键词:城乡规划 GIS 数据资源池 数据立方体模型
0 项目背景
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江苏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城乡规划“一套图”制度,构建全省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制定城乡规划成果数据标准,推动市、县(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实现省市规划信息系统的衔接融合。以次为契机,开展省级数字城乡规划管理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和应用研究,以省级系统为核心,建立省、市、县三级城乡规划共享协作机制,研究制定城乡规划信息化数据标准体系、整合城乡规划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省城乡规划的科学编制、协调实施、有序管治提供技术支撑,提高规划实施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 框架设计
1.1 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面向全省统一的数字城乡规划数据标准体系(见图1) ,制定城乡规划管理全过程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充分利用国家、行业现有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数据标准》、《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成果CAD制图规范》、《江苏省城乡规划编制成果要素编码与符号样式规范》、《江苏省城乡规划编制成果报备规范》、《江苏省区域规划成果数据标准》、《江苏省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成果数据标准》、《江苏省历史文化遗存信息数据标准》、《江苏省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数据标准》、《江苏省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CAD制图规范》、《江苏省规划编制单位技术人员信息数据标准》等。
1.2 基础支撑平台设计
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思想方法,在SOA框架支持下,搭建基于四层云框架的省级数字城乡规划管理基础支撑平台,实现不同层次间的松散耦合性,充分保障系统的高度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见图2)。其中: 云基础设施层(IAAS)满足省、市、县三级规划管理部门的数字城乡规划信息化管理应用基础设施需求,最终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数据层(DAAS)围绕城乡规划管理(省、市、县)三级数据交换体系,构建综合数据汇聚互通的“数据中心”,为省级城乡规划应用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撑,建立安全、便捷的数据访问机制;平台层(PAAS)建立支撑数字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体化集成环境;应用层(SAAS)建立面向具体业务的应用系统,实现各类用户的便捷应用;此外,通过门户(Portal)技术实现的统一信息门户,为不同用户提供“一站式”登录服务。
图2基础支撑平台总体架构
2 功能实现
2.1 城乡规划综合数据汇聚互通的多层级统一“数据中心”
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承担的是城乡规划综合信息的“数据中心”的角色。各地市规划主管部门、规划设计部门提交的各项编制成果数据,利用配套工具纳入平台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各地市上报的规划审批和规划实施管理的统计性数据、省级规划管理部门的重大项目选址数据、电子报建数据,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测绘部门提交的基础背景数据、国土、交通、统计、环保、旅游等部门“多规融合”的专业共享数据,均纳入到省城乡规划综合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管理。
2.2 多方共享、持续更新的城乡规划综合数据的“管理平台”
省级城乡规划管理基础支撑系统同时也是省、市、县三级规划综合数据的基础“管理平台”(见图3)。在实现基础地理数据、规划编制成果数据、规划实施管理数据、社会经济等各类数据的汇聚外,开发了质检入库、动态更新、查询浏览、运营维护和安全保障等功能,为相关数据的持续更新和共享利用提供运维支持,并支撑各种业务功能的便捷应用。
2.3 动态、权威的城乡规划信息“共享平台”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基础空间信息、各类城乡规划成果信息以及各地市、县交换的图形数据的浏览、查询和共享,帮助省、市、县各级规划主管部门以最直观、便捷的方式查询全省城乡规划数据和规划综合信息。
2.4 便捷管理、有效监管“应用支撑平台”
针对省级规划部门的业务需求,研发城乡规划管理与分析子系统、城乡规划编制支持子系统、重大项目选址支持子系统、城乡规划实施动态监测与分析子系统等,为相关各项规划政务管理等提供应用支撑。
2.5 稳定开放、灵活拓展的城乡规划业务“基础支撑平台”
采用SOA架构和“业务基础支撑平台”的思想,构建了省城乡规划信息化的框架平台,支持“数字规划”的多种规划应用拓展,支持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相关应用的扩展,为规划部门提供规划专业信息的综合服务。
2.6 信息透明、政民互动的城乡规划“公众服务平台”
城乡规划信息公众服务子系统,强调城乡规划的民主和公开,为建设单位及普通公众提供规划信息的服务,增强规划公示、公众参与的内容和功能,促使规划服务网站向功能化网站发展,提高规划公众信息的服务能力,提高公众参与和公众服务的力度。
3 关键技术分析
3.1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数据标准及资源目录体系的创建
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以区域统筹,宏观指导为主,其内容体系庞大,标准化和系统化难度大,为此省级数字城乡规划数据资源目录分类的设置,首先要求大类能覆盖省级规划管理各业务领域及相关知识范畴,能正确反映类目间的概念逻辑关系和业务逻辑关系,并可保持相对稳定。其次,数据资源目录分类既要体现省级规划业务信息特点,又要考虑目录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在目录中,同等级别的目录和上下级目录均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序列,每一个类目在体系中的位置是唯一的,其上级类目也是唯一的,并且和同位类目所覆盖的范围是相互排斥的。此外,同级类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保证在增减类目时,不破坏原来建立的分类,最终形成符合省级城乡规划管理应用需求的一套数据标准,并通过配套工具的可视化规则灵活配置,支持配套工具对数据标准变化的动态适应,保障标准的易于推行。
3.2 多层级空间数据同步和复制技术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管理一张蓝图,数据交换涉及到省市县三个层面,存在数据结构不一致,数据分布存储、数据交换实时性要求高等空间特性,空间数据的实时同步技术难度大。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基础支撑平台的空间数据同步和复制技术,在要素级别上捕获资源库空间图层的数据更新(包括新增、编辑、删除)记录,并对数据资源库中增量数据进行抽取,在秒级响应时间内同步至目标库。该技术最大特点一是可实现实时增量更新,能够实时捕获数据库的更新变化,并通过订阅/模型将变化的记录提供给订阅者,具有实时、高效的特点。另一特点则是支持批量稳定同步,实现对多源多种格式空间数据的同步过程,具有大批量、高效的数据抽取优势,实现对空间图层从源库到目标库的实时同步更新。(如图4)
3.3 省级城乡规划多维数据立方体模型的建立
省级城乡规划管理涉及的部门多、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多、数据格式不统一,要满足各类统计分析的多样性和便利性要求,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易读性,必须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多角度,多层次,多指标的分析模型,实现业务应用与业务模型的剥离,让模型可变性更强。
省级城乡规划多维数据立方体(时间、空间、因子等)采用星型模式构建,通过梳理形成包含7大项、43子项近千个城乡规划指标,并分析相应指标和维度的基数,解析不明确的关系,最终定义模型的时间、空间、因子的多维度表达,形成了综合多角度,多层次,多指标分析的联机事务分析模型。它将从各类数据源(数据库、数据仓库、平面文件)中精心筛选出来的“黄金”数据创建成多维数据立方体。立方体是按省级城乡规划业务的多维因素分析模型的设计创建,通过对多维数据立方体的分析,用户可以辨明趋势、跟踪业务运作、创建高效的统计汇总报表。该模型全面支持各种联机事务分析,如上钻,下钻,切片,旋转,切块等。
3.4 省级城乡规划决策支持可视化动态建模技术
省级城乡规划管理面临城乡规划的统筹和指导需要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在实际决策过程中,由于影响决策因子多,应用需求多变,而传统的建模技术耗时久,模型复用度差,因此需要建立动态模型管理技术,从而实现快速建模,满足应用对于模型的需求。动态建模技术需要把要解决的问题划分为一些简单的、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有常规的、较为标准的模型,利用己有的模型进行组合,来建立所求问题的模型,因而大大减少了建模的重复性工作,易于求解,也便于使用和修改。
动态模型管理技术按将模型标准化为指标、公式和参数,指标由公式加参数运算完成,标准化的模型结构采用数据库的组织形式进行存储,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模型进行统一管理,并为模型的组合打下基础。同时,模型公式由于涉及到不同模型的核心算法,所以采用结构化加非结构化方式混合处理,模型公式的字典存储在标准化的模型中,模型公式本身采用文件系统存储(如图5)。
3.5 多级节点在线服务的数据池化技术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管理支撑平台,网络复杂、节点众多、数据实时访问量大,因此需要采用多节点的数据池化技术来提升系统的响应性能,解决系统运行的效率问题,统一均衡、协调、共享和调度池中的资源,将常用的服务或事物操作的过程结果或最终结果存入缓存池中以备使用,以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提高事物操作的效率,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
其基本原理为:当系统调用某服务进行分析时,如果该分析操作早已完成而结果也已存入内存,则该服务便可跨过分析操作而直接从内存中提取结果。服务控制器用来在一级服务池中寻找相关服务,然后对应一级服务池的服务资源平衡表来进行资源平衡,最后确定运行的相关服务。这样可以平衡服务资源的使用,以提高系统效率和降低响应时间(如图6)。
4 结语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管理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和应用,研究并建立了一套省级城乡规划数据标准体系,编制了江苏省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10个规划成果数据标准和规范,有效推进了江苏省城乡规划工作标准化和信息化,提高了全省城乡规划管理规范性;项目形成了涵盖基础数据、规划编制数据和规划管理数据的集“空间基础本底、省市县联动一体、多规融合”一体化的省级城乡规划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并据此形成省级城乡规划综合数据体系,完成了区域规划、区域专项规划、总体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省市县规划管理实施等数据的入库,为全省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项目构建的基于云架构支撑应用平台,为全省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套功能全面、便捷、适用,集成城乡规划编制、成果应用管理、信息共享等功能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为全省城乡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管理、规划监督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建立的省市县城乡规划信息联动管理的工作机制,推动了各市、县(市)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有效整合城乡规划信息资源,实现了城乡规划信息资源化,为全省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监督检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在创建美丽江苏建设过程中,本系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1] 陈述彭. 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2] 刘若梅,蒋景瞳.地理信息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研究――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为例.测绘科学,2004年29卷
BI2期
[3] 阵军.GIS空闻数据模型的基本问题和学术前沿[J].地理学报 1995-50(增刊): 24-32.
[4] 李宗华,彭明军. 武汉地理信息空间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J] . 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 2009, 32 (3): 1-3
[5] 罗静, 党安荣, 毛其智. 基于S O A 的数字城市规
划集成平台框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44(23):8-11.
[6] 张志慧,池天河,彭玲等. GIS在天津市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J] 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1-1)
[7] 李成名,刘晓丽,印洁等. 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思考与探索 [J] 测绘通报,2013(3)1-
[8 ] NARAYANAN S, MCILRA ITH 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Web services [ J ]. Computer Networks, 2003, 42 (5) :675 - 693.
[9] Gore AI. 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s in the 21st century [J ] . The Australian Surveyor , 1998 ,43(2) :89 ―91.
作者简介:
1. 周生元(1963-),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GIS和城乡规划信息系统
城乡建设数字化范文3
关键词:城乡建设 规划 信息化 探析
最近几年,城乡建设规划步伐相当迅速,城中村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要对城乡建设规范性和科学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城乡发展情况不一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规划局应强化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数据为本,创新为魂。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规划局的责任也日益增大,必须建立起一体化的综合信息体系,为编制城乡规划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完成信息对规划管理的技术作用,努力实现城乡合理规划,推动城乡经济的大发展。
一、前言
上个世纪90年代,城乡建设规划在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城乡建设规划行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核心力量。当前,城乡建设规划局继续深化信息化工作,逐渐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平台。使信息系统更好地用来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服务,尽可能完成城乡建设规划全覆盖,实现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信息化在规划管理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信息化是各个国家用来衡量城乡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也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并逐步向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变革发展。
二、城乡规划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而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发展完成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一步。城乡建设规划应在相互发展中进行,合理协调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城市人和乡村人之间的关系。我国各地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城市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的差异、重视的差异、人才的差异和投入的差异等拉开了距离,当然也有各地城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及时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有一定的关系。
城乡规划在地方上缺乏一定调控手段,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主要表现在:
(1)城乡规划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资源利用效率地下,土地利用模式粗放,非农建设快速无序蔓延,工业建设用地年均增长很快,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也可能超越合理上限的警戒线。
(2)规划决策缺乏智能化,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城乡规划管理决策、分析和预测时,还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现代化的工作平台,城乡规划管理和决策能力、服务水平还待提高。
(3)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政务没有完全公开,业务办公的透明度还不够加强,廉政建设仍需努力,城乡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度也不够。
(4)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化机制,无法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效能的同时,也不能利用规划信息化成果为城乡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三、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发展对策
(1)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体系,提高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水平
我国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应该是使用城乡三维仿真技术,从先前的单一系统转变为一体化系统,努力实现规划管理从单一项目审批到对城乡空间形态统筹研究的过渡。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整合应用数字化规划,使用三维仿真技术,提高城乡建设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在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层次上,应加强与数字管理、数字监管、土地监管、数字房产、数字执法、数字规划等信息化系统相互融合。三维仿真技术应用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但随着仿真系统的不断扩大,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应合理应用,努力发挥其在城乡规划中作用,使得城乡建设规划逐渐完善。
(2)运用遥感进行监测,提高规划监督效率
为了更好的对城乡规划进行有效监督,应借助GPS全球导航系统等遥感技术加强对城乡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遥感获得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处理,对可疑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认真核实和记录拍照,这样做可以保证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同时坚持数字城乡理念,城乡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城乡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城乡规划监督效率,为实现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
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必须依靠一批城市规划信息化的人才,要加强城市规划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此同时,要关注城市规划信息化知识的进行更新和提高。深入学习,努力学习国外先进信息技术,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加大城乡规划信息化成果的社会化应用力度,加强服务社会化,增加服务应用领域,让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使得规划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不断提高规划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拓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持续发展。此外,通过积极创新科技,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与业务支撑能力,规划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可以推进规划局机关作风建设,节约规划办公成本,提高规划行政效率,不断实现信息共享。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未来城乡规划信息化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继续深化信息化工作,不断完善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系统共享的信息平台。随着我国信息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城乡规划创新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必须认真进行解决,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城乡建设数字化范文4
[关键词]城乡建设;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179-01
引言
城乡建设对社会和谐及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城乡建设规划步伐加快,但每一个城乡发展情况不一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实现城乡合理规划,把握、处理好城乡建设与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与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核心,采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的有效措施,从而充分体现城乡建设部门对社会管理与发展的职能。
一、城乡建设中社会管理焦点问题
(1)规划与建设的问题
城乡规划的实施者是政府部门,因此城乡规划的前提是符合基本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规划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体现在对空间布局形式的规划上,同时对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和城乡未来经济蓝图也有很大的调控作用。合理的城乡规划能够帮助城乡建设达到最优化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城乡建设规划及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城镇乱挖乱占、乱搭乱建,规划空设,不按规划建设,只按领导意图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复拆建,资源浪费,城镇建设标准不高、规模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零、散、乱、差”成了制约城镇建设的症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执行不力,致使设施服务条件改善不大,相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群众矛盾,导致城乡建设的规划实施受阻。
(2)公众参与问题
随着民主法制的发展,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已经成为新行政执法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定、审批和实施是行使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可以更好地促进民主思想形成民主意识,建立公众和政府对话的窗口,让公众了解城市建设,增进民众支持和理解。但是目前城乡建设中社会公众管理的主体仍只限于政府,政府以行政手段直接对城市建设进行干预,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问题的复杂性,很难对相互矛盾做出裁决。而且公众参与城乡建设缺乏相应的渠道和法律机制。政府实施规划方案未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对于公众产生的意见往往采用行政手段服众,这样就很难实现公众与政府平等对话的机会,城市建设缺少民主的监督机制。
(3)拆迁及住房保障问题
拆迁问题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成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的障碍。而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城市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城市住房建设追求的目标。城镇房屋拆迁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是政府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争议最大、纠纷最多的一项工作。由于一些单位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拆迁程序不到位,造成因城镇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和集体上访有增加趋势,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居民住宅建设是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之一,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城镇住宅紧张,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4)公用服务管理问题
道路及排水设施、供水、供热、物业服务等公用事业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管理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设施损坏及维修不及时,直接导致城镇服务水平不高。同时,为了实施集中供热,政府采取招商引资对城市供热实行市场化动作,所引发社会问题及稳定风险已突显。
二、解决对策
(1)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体系,提高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水平?
扩大城乡规划强调规划中的多视角切入。多视角切入不仅可以从多元因素考虑规划的合理性,同时也能够切实统一多学科的与多价值观之间的合作,从而为规划提供更宽广的思路和更科学的规划方法。这需要完善的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体系作保障,即要整合应用数字化规划,使用三维仿真技术,提高城乡建设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在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层次上,应加强与数字管理、数字监管、土地监管、数字房产、数字执法、数字规划等信息化系统相互融合。三维仿真技术应用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但随着仿真系统的不断扩大,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应合理应用,努力发挥其在城乡规划中作用,使得城乡建设规划逐渐完善。另外城乡规划影响到城乡发展中的经济发展、伦理建设、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各个方面,若单纯以规划的角度进行城乡规划不仅不能够统筹城乡建设全局,同时这种狭隘的规划思路也会影响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制定城乡建设规划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
(2)提高公众参与
实现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平等对话,协调好公众参与城市建设,需要从相关制度和法规入手,建立相应的机制以及完善相关的法规、提高民众参与意识等来更好地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来。其一,公众参与需要受到规划内容影响的公众参加到规划的编制和讨论中来,规划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听取市民的意见,这是公众参与规划行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政府则应当努力做好规划咨询以及规划听证等相应制度的完善。公众参与作为主要的社会力量,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高效地实现城乡规划监督,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其二,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同时拓宽公众参与管理的渠道。要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每位公民都要了解规划、懂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监督规划的实施,所以需要公民提高规划意识,了解规划的知识,提高参与规划的能力。
(3)强化公共服务
城乡建设部门承担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社会管理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供水、集中供热及建设市场秩序等公共管理工作,因此,一定要强化公共服务。一是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特别要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遏制房价过快增涨,缓解群众住房问题。二是推选文明拆迁。以贯彻执行新颁布的城镇房屋征迁法规为契机,大力实施文明拆迁,着力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工作中既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既要坚持依法征迁,更要倡导有情征迁、和谐征迁;既要严格执行征迁政策,确保公平合理,更要顾及社会困难群体,体现“以人为本”工作理念,让被征迁群众率先享受城市建设成果。
三、结束语
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规划及建设中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公共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城乡建设进一步推进的焦点,必须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建设信息化体系,扩大视角,制定合理的规划,同时提高民众参与度,以增进民众的支持和理解,还要强化公共服务,推选文明拆迁,加快建设住房保障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城乡建设效能,推进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唐浩宇,陈上春.广州市城乡建设规划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J].市规划,2009(08):72~74.
[2] 蒋宁.综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3).
城乡建设数字化范文5
讷河市城乡规划局是这场城乡建设的先行军,他们面对老城规划落后、居民意识淡薄、违规建筑难于规划和拆除的局面,规划局党委班子在市委书记马志军、市长王平的领导下,排除各界压力,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执法力度,保障了城乡建设和大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每天清晨当我们到达城改建筑工地或大项目建设现场时,发现市委书记马志军或市长王平已经等候在那里等着我们汇报工作,有这样的领导带领工作,激励着你必须把工作干好、干得更加出色”,讷河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杨树军说。
2012年,讷河市规划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城乡建设工作和大项目建设工作,各项工作扎实稳进并不断创新,成绩骄人。
认真完成规划编制
规划局首先完成了讷河市2012年至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报批工作。在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规划局先后向齐齐哈尔市政府、黑龙江省政府汇报请示修编工作,并委托哈工大设计院进行了高标准修编,现已上报省里待批,新版规划的实施将加快推进讷河市“南扩、西联、中兴”城市发展布局规划的实施。
二是完成了讷河市城区四个出城口、全城街景的规划设计。讷河市规划局委托省规划院进行了规划设计,该规划方案实施后,对提高城市整体居住环境和群众幸福指数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完成了2012年至2025年的镇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局聘请吉林省规划院,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乡镇、村屯,逐一听取了“关于中心村、保留村和搬迁合并村的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全市将撤并186个自然屯,其中人口少于200人、自然灾害频发、自愿撤并的自然屯有34个。此项规划是讷河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步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已通过省建设厅小城镇专家组的评审。
四是编制了讷河市城南新区、劳动湖南侧等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五是编制了革命老区老莱镇聚宝村2012年至2015年建设规划。规划局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编制了聚宝村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规划,将对革命老区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严格审查设计方案
讷河市规划局认真执行省、市有关规定,重点把规划设计审查和设施配套规划纳入到规划设计方案中。该局坚决做到不符合总体规划的不批;基础设施不配套或配套不全的不批;不符合规划标准或侵害群众利益的项目不批。2012年,规划委员会会议审查通过项目31个,其中开发项目11个、乡镇项目4个、公建项目9个、重点项目7个。重点在建筑体量、造型、色彩和亮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推行了规划设计方案竞标制,扩大了设计方案的选择面。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支持项目建设服务流程
为加强内部管理,2012年,讷河市规划局先后出台了《严肃机关工作人员纪律的规定》、《规划审批管理制度》、《领导岗位责任制》、《各股室岗位责任制》等6项制度,促进单位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严格了办事程序,坚持阳光、透明操作,杜绝。为更好地支持大项目建设,明确项目跟踪管理责任人,该局制定了《建设项目批后管理手册》,定期巡查、全程服务。
加大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2012年,讷河市规划局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拆违工作力度,有效地规范了各类建设行为,维护了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拆扒非法建筑、构筑物427处,拆除面积达36197平方米,其中拓宽“五纵七横”道路,拆扒198处15380平方米;专项整治四个出城口、西环建材一条街和私搭滥建较集中的万兴源、学府等小区,拆扒87处7982平方米;配合低温楼“穿衣戴帽”工程施工和孔国、六合、二克浅、讷南等乡镇环境整治工作,拆扒142处12835平方米。
全力配合市政工程建设
在“五纵七横”道路铺装黑色路面工作中,讷河市规划局全体干部职工分成4组,起早贪晚地轮流看护巡查40余天,为保证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尽了一份力。
加强对上沟通协调
讷河市规划局针对物流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市政设施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持,保障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通过项目申报,规划局为拉哈镇争取小城镇规划资金50万元。
大力引进招商项目
讷河市幸福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是规划局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位于二克浅镇长兴村,是由河南省新乡市客商孙影投资兴建的,项目注册资金100万元、占地4600平方米、总投资1560万元,2012年6月开工建设,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主要经营杂粮、杂豆的收购和销售,辐射范围内年交易量可达3万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打开了新的通途。
2012年是讷河市城乡建设工作开局的一年,面对2013年,讷河市规划局局长杨树军和规划局领导班子更是信心百倍:
增加资金投入,加快规划体系编制速度
规划局将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进一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承总体规划,下启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村镇规划、专项规划、景观规划的编制,实现城乡全覆盖,为城乡建设和管理提供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
规范审批行为,加大规划实施管理力度
规划局将重点从规划设计审查、设施配套规划、外立面设计、亮化设计和公示制度落实方面,保证规划的控制力和执行
力,使城乡建设的理念和规划在具体实施中不走样、不偏差。
强化执法监察,加大违法建筑处理力度
规划局将重点对讷河市环路两侧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摸排,全力配合2013年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的实施。同时,针对历史形成的违法建筑,将分片分区地向主城区内延伸整治。
借鉴外地经验,加快数字城市创建进度
规划局作为负责启动数字城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牵头单位,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尽快提供详细、准确的需求报告和基础设施数据资料,以利于科学编制数字城市项目设计书,早
日形成实施方案,为实现数字化管理城市奠定基础。
谋划项目促发展
城乡建设数字化范文6
【关键词】城市档案;档案管理;数字化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房地产开发的趋势也愈加强劲,这大大推动了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房地产的权属档案包含数量也迅速增长。依照建设部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理部门安排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权属档案,调动了与之相对的专业人员和档案保护设备,达到了产权产籍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使之渐渐向依法行政以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靠拢。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档案工作,促进建设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把加强建设档案工作纳入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工作职责范围,定期听取城乡建设档案部门的对建设档案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在深化城乡建设档案机构改革、强化城乡建设档案机构管理职能、加快馆库房建设、推进信息化进程、保持人员稳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建设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建设档案的原则
集中统一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形成的档案是建设系统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建设档案(包括建设工程档案、房产档案、机关档案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切实履行好领导与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各类建设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力度,形成以城建档案馆(室)、房产档案馆(室)为中心的各类别档案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城建档案、房产档案、机关档案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并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三、强化建设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城建档案、房产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部门,配备充实的管理人员。尚未建立城建档案馆(室)、房地产档案馆(室)的,要尽快落实设立,并按建设部的要求落实一定数量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大档案工作经费的投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各地应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要求尽快设立城建档案管理处,与城建档案馆(室)合署办公,履行城乡建设档案管理职能。
(二)抓好规范化管理和目标管理工作。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当地有关城建、房产以及文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规定做好馆藏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积极出台并实行建设档案目标管理考核认定工作,积极推进建设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切实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要把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作为加强建设档案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切实做好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档案人员业务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四、进一步加大建设档案的管理力度
(一)加强对建设工程档案的监管力度。建设工程档案是建设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建设部《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279号和建设部第78号令切实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办【2001】103号)等文件精神,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建设工程档案完整、系统、准确、安全和及时地报送城建档案机构。要把建设工程档案的报送管理纳入到建设行政管理各个环节中去,特别是在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工程验收、工程备案及房地产权属登记等方面。
(二)着力抓好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城市地下管线档案是地下管线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城市的重要信息源。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沟通,采取有力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文件,使《办法》的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要以新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报送管理为重点,加强地下管线档案的接收和收集工作,积极开展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的综合动态管理。
(三)做好声像和电子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各地要在做好传统档案利用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不断拓展视野、领域,扩大档案利用范围。当前,要重点抓好声像档案和电子文档的收集归档和利用工作。要积极主动采集城市建设的声像资料,有计划地做好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重点规划建设活动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名村、名镇)、城市道路、特色建筑的影像素材的收集归档工作,逐步建立影像和图片资料库。有条件的要编辑制作一批反映城市建设成果的专题片,大力宣传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就。同时,要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做好接收、保存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相关工作。
(四)完善房地产档案的管理工作。随着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强,房屋权属档案的利用率也在成倍地增长,做好房产档案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政府关注民生的有效措施。要在做好房产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对使用率较高的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地双向提升。
(五)切实做好机关内部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局机关业务档案作为城市建设档案的不可或缺部分,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运营养护、维修改造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促进城乡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各地建设主管部门的机关内部仍存在文件和业务资料归档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机关内部档案,尤其是各业务处室档案的管理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亲自抓,要经常督促检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档案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机关内部档案工作有序运作。
(六)强化局直属单位档案的管理工作。局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也是建设档案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要进一步强化局直属单位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强监督力度,要求各直属单位要形成领导重视、硬件完善、人员到位的档案管理局面,切实做好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各城建档案馆(室)应加强对局直属单位档案工作的指导,全面提升各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局直属各单位也应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定期向各城建档案馆(室)移交相关档案资料。
五、大力开发房地产权属信息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
在房地产的行政管理、产权变更、落实私房政策、解决民事纠纷以及所有权登记发证等各种工作中,都要利用房地产档案来定界调试、判断产权。以上的这些作用,更加的突出显示了房地产档案的重要性以及档案管理的社会价值。应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积极地开展有偿咨询业务。在第一时间提供原始的资料,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房地产档案有关信息的需要。
六、结语
正确地看待产权、产籍管理的关系,明确加强权属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依法治档,健全各项制度,增强档案意识。只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规范、高效地管理房产权属档案,才是房地产档案管理的正确轨道,才能够更好地为产权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