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素养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素养感悟

艺术素养感悟范文1

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是高校艺术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智”的要求。艺术教育具有益智性,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发展,且在科学研究领域被证实,已被公众所认知和认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脑科学不断取得的研究成果,都已经向我们充分的展示了挖掘、开发人的左右脑功能,对于人的智力发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艺术教育能够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地开发他们的左右脑功能,对大学生的智力开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视时间为生命的人,从不肯轻易地浪费时间,但是他在听唱片、练琴上所花费的时间往往出人意料,有时他可以花上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专心致志的徜徉在听唱片、练琴之中,他认为音乐不仅不会影响他的工作,反而会给他带来心灵所需的慰藉。他还强调,他的许多科学研究都来源于对音乐的感悟,音乐带给他的启发就像山涧不断涌出的泉水,带给他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爱因斯坦的事例中可见,艺术对于人的专业素质具有不可小觑的启示作用,能够为人们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提供新途径。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多元化,积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选修课,参加艺术选修课学习的学生普遍反映:经常参加一些艺术活动,接受一些艺术熏陶,不仅能够提升艺术鉴赏能力,还能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激发人更多的潜在能力。由美国国家教育部和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提供资金共同完成艺术教育合作的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多元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在接受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听觉和视觉艺术的教育后,在阅读、写作、科研实验等方面会更加用心,做得更加出色。实践证明,参加艺术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得以更好地提升。

2高校艺术教育多元化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艺术教育承载着道德教育的使命,在全面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上具有独具魅力的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艺术教育的感悟: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辅德性”,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因为艺术教育能够指引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一旦产生,就会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和观念。艺术教育是用来指导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饱满的精神、美好的情操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教育的多元化能积极地推动思想道德教育,当学生将内心美好的道德意识付诸于行动,就会外化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此外,艺术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教育形式,往往发挥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弥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促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全面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艺术教育的实施中,可以通过展览和展演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全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意识,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梵高的《向日葵》、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等世界著名的艺术作品呈现给学生们,学生们首先通过听觉或视觉去感受,然后再领悟艺术作品里的思想内涵,将作品中传达出来的震撼人心灵的力量转化到自身的实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

3高校艺术教育多元化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富有浓厚的思想情感,是情感的艺术表现。艺术教育能够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当人在情感困惑、失落消沉时,艺术对人的情绪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艺术是心灵的体操,因为艺术教育能够对人的心理起到自我调控的作用。尤其近年来推行的艺术疗法就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延伸,当大学生身心健康遇到问题时,艺术疗法可以帮助他们消解不良情绪,在此过程中,随着对艺术美感的享受和感悟,进而使他们的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近年来的心理医疗实践也充分证明,精神分裂或精神抑郁的病人经过艺术疗法,逐渐地消解精神分裂或抑郁的症状,艺术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具有特殊的功效。艺术教育可以有效地增进大学生对美感的体验,能更好地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开发学生们的思维,并且对大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起到推动作用。在艺术教育的熏陶下,学生们能够逐步养成一种健康、乐观、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4高校艺术教育多元化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艺术教育以一种独具优势的方式,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是构成人类思维的两大元素,而且这两种思维方式相互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尤其在培养适应时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操作性。艺术和科学在操作性的功能上是相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思维的指导,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有机地将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结合起来,通过艺术教育的感知和感悟,进而找出科学发展的灵感和动力。通过艺术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感知能力更加的敏锐,想象力更加的丰富,事物的洞察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艺术素养感悟范文2

关键词:艺术感悟力;舞蹈语言;艺术素质;情感内涵;心灵感悟

舞蹈是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对舞蹈艺术的自我把握,在某种意义上首先是一种舞蹈语言的把握。无论是艺术创作方面的审美构思、艺术欣赏方面的审美沉思,还是艺术批评方面的审美反思,都是借助既定的语言系统去澄清那些飘忽朦胧的印象。而这种把握既是理智的认识,还是情感的创造,更是心灵上的感悟。一个舞蹈演员的艺术感悟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对舞蹈语言把握的深度和厚度的结果。

一、舞蹈演员艺术感悟力的三个层次

所谓舞蹈演员的艺术感悟力是指一个舞蹈演员在对舞蹈语言的把握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形体语言的把握能力;二、对情感内涵的把握能力;三、对生命人格的诠释能力。舞蹈演员的艺术感悟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舞蹈演员的艺术素质的优劣。

众所周知,舞蹈艺术是一门形体艺术,它把人体动作作为自己的表现手段和语言载体。换句话说,运动人体的形体语言是舞蹈艺术构成的基本材料。不言而喻,一个舞蹈演员对舞蹈语言把握的内涵有很多,最基本的首先是对形体语言的把握。多少年来,代代舞者都为此做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确实,我们也看到了腿的高度越来越高了,各种舞姿越来越多了,动作的连接越来越难了……形体语言在其丰富性、技艺性、创造性上有了极其广阔和深层的发展。这也对舞蹈演员的形体素质、控制能力、技术技巧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尽管对形体语言的把握已成为舞者的共识,但舞蹈作为艺术而言,对形体语言的把握仅仅只是舞蹈演员把握舞蹈语言的基础,是艺术感悟力的第一个层次。

那么,把握舞蹈语言的再深一层次又是什么呢?有些人认为:把握舞蹈语言内涵就是把握其风格、把握舞蹈语言中难以掌握的高难度技巧……但这种把握依然停留在技艺层面上。诚然,不可否认技艺对舞蹈演员来说是必须有的素质,不具备技艺素质也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但问题是同样拥有技艺素质的舞蹈演员在表演时展示给观众的感受却是不同的。就拿经典舞蹈《黄土黄》来说,多少演员跳过这个剧目、这套动作,在技艺上几乎没有差别,但于晓雪的表演总是与众不同,一出场就给观众留下强烈的印象,她的舞姿令人激动,令人兴奋。你会感到情从表演中流淌出来,毫无阻滞。有人说,那是晓雪的乐感好、情感深刻,,此话道出了她与众不同的真谛。一个舞蹈演员对舞蹈语汇情感内涵的把握程度决定了他的舞蹈语言能否打动观众,能否有感染力,也鲜明地反映出演员的艺术感悟力。当然,情感的激发和起伏跟演员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密不可分的。苏珊•朗格说:“音乐的最大作用是把我们的情感概念组织成一个感情潮动的非偶然性的认识,也就使我们透彻地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生命’,了解作为主观整体的经验。”一个乐感好的演员也确实在表演上善于处理心理节奏,体现舞蹈作品的情感意义,但更加重要的是,舞蹈演员是以自己的精神主体为中介去感受作品的情感,参与作品现实中的情感经历,从而体现出情感的内涵,最后把情感作为与观众沟通对话的桥梁。因此,同样的舞蹈语言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情无情成为衡量舞蹈演员艺术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成为艺术感悟力的第二个层次,即对情感内涵的把握。

舞蹈艺术展示了人类内心活动与感性世界的丰富性与流动性,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美丽,它还促动着舞蹈者能力、情感、意志、人格和追求的升华。而对这样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作为舞蹈演员对其的认识往往有一种直觉式的敏感力,这是一种职业特性和职业能力,并且更多地是凭着直觉对其把握的,这表明舞蹈演员的艺术感受是其心灵感悟的表现。这种心灵的感悟既是外在世界对演员感官的诉诸,又是超越感官的信息积累,它既诉诸感官而又超越感官,并集中反映了演员的人生观、价值观、道理伦理、精神情操、生命情调以及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心灵感受和情理认识。这种感受和认识往往凝聚在对作品形象的深刻探求和塑造中,因此说演员在表演时里里外外渗透着作为一个生命自身对舞蹈形象独一无二的生命直觉式的把握。如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中国妈妈》等,它体现了生命的灵动性,展示了生命的内在力度和人性的魅力,舞蹈演员要“理解生命、表现生命,从人类追求物质的、情感的、精神的价值而产生的矛盾冲突里去研究身体――心灵的运动……获得生命的纪律性和表现性。”这就是一个舞蹈演员把握舞蹈语言的最高境界,它完全超越了形体语言和情感体现,成为艺术感悟力的第三个层次――对生命人格的诠释能力。

二、舞蹈演员的艺术感悟力是舞蹈艺术自身的要求

从上文中,我们不难得出舞蹈演员具备感悟能力是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蹈表演者自身所需要的。同时以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又是观赏者的要求,况且舞蹈表演又具有自我审美性特征,加之舞蹈作为一个美的事物、美的艺术,所以作为舞蹈演员一定要具备全面把握舞蹈语言的能力,而具备这种能力的条件就是要求舞蹈演员具有很优秀的艺术感悟素质。

换个角度,我们不妨从舞蹈艺术作品意象构成的角度对其作进一步的探讨。一般来说,舞蹈艺术作品中涵蕴着编导所赋予的情感世界和生命哲理,它通过舞蹈而体现为意象。称它为意象正是突出作品中的内涵,如果意象没有“意”,只有各种风格的舞蹈样式,就不会产生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而各种意象必须有舞蹈演员的表演才能体现。比如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动作语言是大家熟悉的藏族旋子和卓,然而两者之间相互转换表现“翻身”的内在逻辑却需要表演者去体现。换言之,作品对表演者有两个层面的体现,一是已设计好的程式化的动作,一是意象成立的内在逻辑。然而在表演过程中后者往往容易被忽略,演员往往单纯认为完成程式化的动作语言就满足了作品的要求,这种理解是与艺术规律背道而驰的。相反,越是程式化的表演,越应演出意象的个性。这不仅是舞蹈艺术的要求,戏曲表演亦是如此,国粹京剧在唱、念、做、打中,同样是旦角就出现梅、程、荀、尚四大流派。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都是在表演中闪现着意象的个性光彩,而这些具有个性的意象,恰是这些表演艺术家自身所具有的优秀的艺术感悟力在表演中具体体现的结果。

因此,舞蹈演员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必须有自己的艺术感悟,这既是艺术作品自身规律所决定,也是演员自身艺术生命组成的活力因素的体现。

三、提高舞蹈演员艺术感悟力的途径

作为一个舞蹈演员,其艺术感悟力或者说是把握舞蹈语言的深度和厚度的能力,从本质上看,可以称谓是演员的艺术素质或者艺术修养。它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且是没有尽头的。舞蹈演员除了要不断提高形体语言的把握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艺术感悟能力:第一,提高音乐修养,这是直接的、见效最快的方法;第二,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是来自于间接的信息积累,也就是把别人对于舞蹈的、艺术的、美学的等等认识消化吸收作为开拓自身、丰富自身、提高自身艺术功能的捷径;第四,加强自身精神世界的修养,作品即人品,只有具备高尚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把舞蹈形象演绎的更加纯粹,才能有新的突破、新的创造,走向一个新的境界。读书无疑是很好的方法。

在这个各种艺术门类腾飞的年代里,每一个舞蹈者是否把自己所热爱的舞蹈艺术提高一个境界,让自己的艺术感悟升华,让自己的艺术素质升华,让自己做一名真正的舞蹈艺术家、真正的舞蹈文化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学术问题。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感觉与自我意象――舞蹈艺术的灵魂、舞蹈心理学的精髓》.(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第三期)

[2]于平.《舞蹈形态学》.(北京舞蹈学院内部资料)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艺术素养感悟范文3

实践教学中通过与优秀民间艺术的结合,教师可组织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鉴赏活动,让学生在鉴赏中感悟民间美术所传承的美学价值,潜移默化地培养审美情趣,循序渐进地掌握美学赏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例如:笔者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民间陶瓷艺术,开展了如下美术鉴赏活动:【结合图片,引导观察】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碗、碟等器皿可能都是陶瓷做成的(播放幻灯片)。接着提问:而在艺术历史上,同学们知道最有名的陶器是什么吗?【个例分析,引导细赏】艺术历史上最出名的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唐三彩(出示《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单彩壶》等图片)。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其造型美不美;(2)其形态是否自然;(3)其装饰性是否强。结合学生的回答及《三彩马》课件,引导学生逐步赏析唐三彩的釉色、整体及局部造型特色及高超的制作技巧,如比例准确、线型流畅、神韵逼真等。【举一反三,欣赏作品】结合《三彩马》的鉴赏,教授学生美学欣赏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欣赏《三彩女俑》、《三彩骆驼载人俑》、《三彩载人俑》等作品。然后让学生推荐一件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感悟。【总结感悟,提高审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感悟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民间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开展民间美术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美学创造能力

我国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树立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意识,更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在实践操作中逐步理解民间艺术的语言特点和艺术创作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美学创造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优秀民间艺术,开展民间美术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美学创造能力。例如: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的游戏玩具,同时它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引导欣赏,追溯起源】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多种风筝,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其形象的逼真、色彩的艳丽;然后,讲解风筝的起源、流派、色彩图案特点,并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解释美学原理,指导制作技巧】通过对风筝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引导学生观察与探究风筝的美学艺术特点及艺术魅力,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并讲解风筝的飞行原理。同时,通过师生合作,让同学们探知风筝制作的过程与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美学观察与思维能力,奠定美学创造的基础。【总结归纳,培养美学创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风筝扎、糊、绘、放的“四艺”以及美学特点:图案美观、色彩鲜艳、和谐对称。【交流评价,艺术延伸】通过生生、师生评价,巩固风筝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创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传统风筝文化的魅力。

3总结

艺术素养感悟范文4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人文关怀;人性思考;审美感悟;创造能力培养

“音乐是这样一种伟大而又非常优美的艺术,它有力地影响了人的内在本性,就像一种宇宙寓言那样完整而深刻地被人的内心所理解,它的独特甚至超越了感知世界本身。”音乐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悟,让人动情、感奋。音乐对人心灵深处产生独特的作用,让人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并激励人追求生命价值。

一、音乐教学中渗透对人性的思考与心灵的关注

(1)音乐教学中渗透关于人性的思考。笔者认为,人性的思考是对人生最高价值的追求,也是人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人性的思考体现着人对人生价值的感悟与理解。人的自由是以人的独立为基础和前提,这种精神独立表现为对人内心的自由意志、人内心的生活等,人只有具备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我意识之后,才能了解外界的一切。音乐作为人生活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对个体来说,音乐教育对个体完美人格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以实现个体审美心理结构为依托。

(2)音乐教学中渗透对心灵的关注。笔者认为,通过音乐教育,有助于完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也有助于丰富人对音乐的体验,并有效提高人的想象能力和敏感性,进而形成人的审美价值标准,自觉地按照个体的审美理想去审视自身的行为与心灵。

对于音乐本身而言,不仅体现了以音箱为载体的感性形式,还蕴藏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精神特征。音乐作品可以表现为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创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个性,在作品中表现对生命的多种层次的感受。因此,要在音乐教育中潜移默化提升自己的价值,进而完成对音乐教育的使命。

二、音乐教学中渗透对审美的感悟

(1)扩大大学生艺术欣赏审美领域。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从特定的艺术形象中,领悟音乐的内涵,引导其树立个人理想,提高其思想境界;另一方面,除了学校规定的音乐教学课程以外,应该组织特定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疏导大学生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乐观向上的品格。

(2)引导大学生深刻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音乐的艺术魅力,并通过音乐教育启迪其人生、净化其心灵。引导大学生欣赏高雅音乐,并教育他们如何欣赏高雅音乐。比如,平时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欣赏世界名曲的音乐公开课程,启迪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净化他们的人格,充实他们的大学生活。

三、音乐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方式。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积极帮助、引导学生形成并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一方面,教师应该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音乐教育培养中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超越常规思维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创造能力。

(2)丰富和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借助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积极采用多渠道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创作环境,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

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关怀的渗透,是当前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也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体现。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当代大学生教育方针、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新的途径,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艺术素养感悟范文5

关键词:审美教育;朗读;领悟;感知

语文学科的两大特点之一就是人文性,语文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具体的书面语言获得知识的建构。书面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美学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途径。语文教学虽不像美术那样具有直观的审美教育,但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风光美、人格美、情感美等等,都具有审美性,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朗诵中感受美

文学作品是给读者阅读的,如果没有阅读的经历,那么对文章中的美学价值就无法体会和感悟。在朗读中发现美,在朗读中感知美,这是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关键。学生在朗读中可以充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美,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高尚情操,感受生活美好带给人的愉悦。文学艺术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通过阅读文字后,联想和感悟,从而体会文本内部的意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和领悟美,树立自己的审美信心。朗读是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的途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必须要通过阅读来感受。朗朗的读书中感知文章中的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这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感觉是对学生渗透审美经验的先锋官,没有感觉和感知就没有学生的审美教育。

二、在理解中感悟美

艺术素养感悟范文6

[关键词]下乡写生教学;地位;意义;独特价值;写生本位教学法

Thoughts on Sketch Teaching in Countryside

ZHAO Jing

Abstract:Sketch teaching in countrysid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art education today.Recently,the status of sketch teaching in countryside is dropping to some degree,and need teacher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Sketch teaching in countryside is beneficial to deepen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students to the art education,and is worth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department specially.In art teaching process,we should follow sketch-based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Sketch Teaching in Countryside;Status;Meaning;Sketch-based;Teaching Method

21世纪初期,随着西式学校教育体制在中国的确立,写生教学成为学校美术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鉴于当时社会政治的发展需要,下乡写生教学以其特有的功能与效应逐渐在中国美术教育中显现出了重要的地位。如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增设了社会服务课程、下乡及工读内容,并在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时期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与内容。教育的发展必然与时代的变迁相关,时至今日,尽管下乡写生教学仍是艺术院校美术教学内容的组成之一,但其地位和意义均已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一、下乡写生教学在当今美术教育中 的地位和意义

摄影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图像时代的到来。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今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日趋多样化。在下乡过程中,一些学生仅依靠相机收集素材,或者直接从各种图片中截取原型进行创作;也有学生过于追求形式、材料带来的创新感而淡化写生本体意识,缺失了下乡写生所特有的价值,使得下乡写生教学在当今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就此现状进行反思,我认为,当今的教育实践者需要加大对下乡写生教学的重视力度,原因不仅在于延续传统,更因为其具有当今美术教育所不可替代的意义:

1.下乡写生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基础绘画能力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取舍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是绘画本体学习的基础。下乡写生,不仅可以锻炼眼睛和手的结合,而且能够提高对事物的敏感性和对空间、整体的把握能力,有利于实现基础绘画能力的提高。

2.下乡写生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在下乡写生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与体验,养成了敏锐观察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有利于优化情感,增强意志,拓展思维,提升综合艺术素养。

3.下乡写生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艺术创作能力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特殊反映,下乡写生教学在经历了建国初期主要为政治服务的历程后,在当今的创作领域中,其意义主要体现为引领学生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与体验,增强创作题材的鲜活性,并同时启发学生增加发现与创造的可能性。

因此,在当今艺术院校美术教育中,下乡写生是学生每学年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2008年4月14日―28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先后于浙江缙云和安徽宏村完成了下乡写生教学任务。就本次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基于美术教育系学科发展规律与前景,下乡写生教学除了具有上述三点普遍性意义以外,也同时有着对美术教育系学科发展的独特价值。

二、下乡写生教学对美术教育系学科 发展的独特价值

在当今社会对构建开放式、多渠道与全方位的美术教育体系进行大力提倡与关注的教育背景下,突破传统美术教育局限,对美术教育含义进行重新诠释和拓展,承担当代美术教育独特的社会公共教育职能,成为美术教育系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美术教育系在本次下乡写生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在写生现场指导、示范与每晚讲评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倡导学生以写生为主体,仅把相机作为收集素材的辅助手段,并针对一些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所出现的偏离写生本体的趋向予以引导。从教学进展情况与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来看,本次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与综合素养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并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教育的认知力度。

通过在下乡写生过程中与环境的有效互动,美术教育系的学生能够尝试着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去感受生活,艺术地理解和把握世界,把握视觉艺术的含义和价值;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方式,体会公共艺术领域对于美的认知,感悟“以美育普惠公民”的大美术教育观,实现下乡写生教学对美术教育系学科发展的独特价值,进而达到对当代美术教育内涵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较为全面的把握。

三、对艺术院校下乡写生教学方法论 的几点构想

由上文对下乡写生教学的相关分析可见,当今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者需要将下乡写生教学作为艺术院校美术教育的必需而给予方法论层面的关注。从教学现状来看,下乡写生教学已不再以建国初期“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政治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不再以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教学思想为指导,而是存在于一个符号、图像等各种当代元素所共生的多元文化语境之中。上文所谈及的有学生在下乡写生中过于追求形式、材料所带来的创新感,而淡化写生本体意识的行为正是这一语境中可能出现的教学现象之一。纵然在艺术多元化、创作主题淡化与提倡艺术创新性的今天,基本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术教育界的忽视,但从艺术学习规律来看,格式塔心理学以例证的方式证明了学习是一种整体行为,是对某种“关系整体”的突然知觉和洞察,绘画基本功的培养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是艺术综合水平的一种体现,更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美术教育的需要。因此,艺术院校下乡写生教学应遵循“写生本位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写生基本方法和规律为教学本位

在下乡写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循写生的基本方法与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取舍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等基础绘画能力,发挥写生在专业学习中的独特作用。

2.以培养人本主义取向的写生感悟能力为教学本位

感悟能力是影响美术学习的重要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感悟的心理发生机制需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艺术思维的发生及其鲜活性,如我国唐代张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说,即为该理念的一种体现。

3.以通过感性记录方式培养创造力为教学本位

创造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而写生最初的感性记录,可以使敏锐的感觉得以维持并激发,从而实现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新红.世纪传薪――中国美术学院七十年学

术发展综论.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2]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北京:中国美

术学院出版社,2003

[3]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杨鑫辉.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江西:江西人民

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