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文1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 教学 效果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紧扣大纲,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

一解,并有目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各个学校所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如九年义务教育省编初中生物实验本第一册(下)就选编了观察与动手29项,学生分组实验4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养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学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曾对基层学校常使用、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三类生物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和抽测,发现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的教师所教学生普遍对生物课感兴趣,测试成绩优良。

四、抓基础理论教学,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在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现象,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新陈代谢时,教师作下列设问:(1)新陈代谢是一个什么过程?(2)新陈代谢通过哪两方面的作用来实现?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代谢?(3)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什么?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自然主动地归纳出新陈代谢的概念。

六、找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要注重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找准了最佳结合点,不仅教师所介绍的实用技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还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生物课堂

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

七、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文2

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思路

1.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

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通过亲自观察,加强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加深理解;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把考场挪到大自然之中,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的素养、科研的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

2.逐步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差异

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讲究公平,不论学生知识背景、智商高低、情感因素等差别,一律实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班里几十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校,受过的教育差别以及自身的智力发育、潜力倾向各不相同,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所以,只要学生已经尽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因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这种根据学生知识体系、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的方式,是对学生差异的最大化尊重,而且能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把班里学生根据生物成绩分成A、B、C、D四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班按学生具体成绩重新分小班组合上课。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课后作业分层、考核评价分层等几方面。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端正学习态度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第一责任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会发现,很多年之后,某位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些特殊的动作,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记得。甚至,以后的一些兴趣与价值观的取向,都明显地受到之前某位老师的引导。所以,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的创新,还是要从教师自身的行为开始,要改变以往课堂支配者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好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教师要不断地完善与学生相处的方法,通过自身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尤其对于生物这种课程,很多需要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究态度,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灌输一种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正确而且积极的态度。

2 多媒体对初中生物创新的影响

今天,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等方面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培养自信心,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热情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潜能拥有自信。拥有自信才能有积极的态度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去探索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为此,每当学生感到困惑、遇到挫折而产生动摇的时候,作为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找回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再尝试一下,你一定行。”当然学生提出的观点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我们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思维意志

创新思维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甚至是冒险的精神。创新是在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可能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更有许多创新成果是在逆境中诞生的,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有的甚至使人心力交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介绍科学家及生物学家的成功历程,以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意志。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文3

关键词:构建;初中;生活化;课堂

生物学涉及到生活的多个方面,因此在初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方面一定要构建好生活实践以生物学习之间的桥梁,那么教师可以从课堂生活化学习氛围的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设置,对生活中学习资源的搜集以及生活化生物作业的布置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1以生活化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流和学习,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为讲课,而学生一味地听和做笔记的学习模式。因为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事,所以需要两者有进一步的学习交流,因此这就需要一个互相尊重、融洽的一个课堂学习氛围。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需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从而营造出一种较为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而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校教学要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生活体验,加强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中的实际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有效利用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从而使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充满着无尽的生活气息。

2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构建探究性的学习模式

部分理论学者认为,学生对属于自身知识的构建是建立在自身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当学生走出课堂学习之后,并不是对周围的事情一无所知,而是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活动而逐渐形成了对不同社会现象的个人看法和理解。由此可见,学习不仅仅是由外部向内部的一种知识传递和转移,更是一种对自身经验知识的主动性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种对自身生活经验和自身已有知识的一种相互间的作用,进而不断丰富着自身的经验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处处留心,并收集到对教学有价值意义的信息资料,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教材有深入的分析,设置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课堂学习情境,这样就可以将物理学习中的问题有笑容如到教学实践当中,让物理的课堂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以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丰富生物课程教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科教材进行二次架构的系统性工程,再加上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科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对教材进行相关生活素材的补充,但这种内容的补充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应该是起到丰富学生物理知识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性的引导,让他们真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真实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体温调节时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室外的寒冷和室内的温暖,并发现和察觉自身身体的真实变化。可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有意识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充分利用好学校中的教学资源,例如图书馆、实验室以及绿地等资源,让学生会主动将课堂中的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实践当中。只有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才会更好地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进而可以有效实现教师对学生课文阅读进行反复性的学习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真正得到生活的感悟。

4作业设置和完成体现生活化

生物是一门最为贴近大自然的学科,因此生物课程的学习应该是绚丽多彩、生动的,因此,如果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没有生机,那么就失去了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也就会感到厌倦,进而逐渐失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注重实效性,在作业内容上尽量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日常生活的实践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作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应用问题,并且逐渐对生活有科学的理解和自己的个人认识,切身体体验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所以,教师尽可能布置一些具有实用性的生活化的作业,例如实地考察、动手实践、角色扮演等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团结协作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够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他演到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学习。大量实践证明,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懂得学习,并在生活中得到发展,不再传统意义上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加强对自身的理论知识的时间运用,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总而言之,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贴近大自然的科学,与人们现实中的生产活动有着紧密而广泛性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加入一些生活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拓展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们的生物学习真正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平志欣 单位:河北省定州市邢邑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崔鸿.生物课程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冯莉.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生物[M],新华出版社,2005.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 新课程标准

一、用实践学习生物

脑功能定位学说表明,人类大脑由两半球构成,大脑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的管140理是交叉的,左半球的功能?侧重于逻辑思维,如语言、逻辑、教学、分析、判断等;右半球侧重于形象思维,如空间、图形、音乐、美术?等。左、右脑半球犹如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系统,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思维活动。左右两半球信息交换的生理结构是胼胝体,它由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每秒钟可以处理两半球之间往返传递的40亿个信息。传统的生物教学,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视形象思维的发展,不专注于实践的作用,同时影响着智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主攻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的锻炼。

感知是形象思维的源泉,人们认识生物总是从感知开始,主要通过视觉把所学的生物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当事情不在面前时,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没有感知作基础,表象就不会产生,没有表象作材料,就谈不上形象思维。那么生物谈何学好。因此,要为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在生物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这是形成丰富表象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②运用形象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觉,如模型、图片、挂图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摄取表象,引导学生到自然界去识别生物、调查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等。④从声象教材中摄取表象,声象教材的优势,能同时唤起听觉和视觉的兴奋,促进左右脑协同工作,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作用,以达到对生物本质的认识。在施教中,我们要提倡多种生物信息的渗透,以便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

二、研究性学习生物

所谓研究性学习,国内学术界有如下几种认识: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②指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讨问题的学习方九③从课程结构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它包括三类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是核心。

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在新世纪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致癌基因、从转基因动、植物到克隆基因。从线粒体基因到人类妈祖”非洲夏娃”、从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到DNA侦破技术等等,渐渐地成为有文化的公民必备的常识。其中“生命科学”、“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显示出了其领先科学的优势,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生物实验”’的普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物学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及探究性实验,非常适合初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上述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有关生物体结构、功能及进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生物学与地理等学科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乱伐森林与沙尘暴、雪尘暴肆虐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生关系的调查。

三、转变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是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动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师要适度允许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因为问题学生将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教师要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进步。教师应重视用教材教、重视学生自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如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个活动,正常情况下鼠妇会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光亮的地方鼠妇反而多。这有可能是鼠妇跑不动、时间太短或者假死等情况,不能说学生做错,要尊重事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文5

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近些年来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所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动能巧妙解决学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些年来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形形的生物》一节时,因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生物的多样性和每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4人为一组,并让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各组学生把自己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到纸上,然后相互交流和分析这些生物的特性是什么,组长统计一共列举多少种生物,然后各组以组长为代表,展示和交流本组统计的情况,并大概说明这些生物的特性是什么。最后教师再把自己手中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并让各小组讨论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为什么生物会多种多样,然后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总结本组讨论结果回答问题。这种小组合作?W习的教学方法,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创建。

二、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往往是死板的、机械式的,即教师照本宣科,不理会学生的上课状态,也不管学生是否完全接受消化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常感到枯燥无味,以至于无法提起兴趣去学习生物,从而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这一节时,教师应首先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然后再根据重难点创设情境,教师先布置学生在白纸上画自己想象中的细胞是什么样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让学生通过强烈对比熟悉细胞的具体形态。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BBC关于《细胞》纪录片与课程相关的节选部分,用动态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学习兴趣。创设细胞学习的具体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巧用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重难点精心准备的,是贴近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它可以突出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质疑能力。教师要学会巧用导学案,不能盲目地使用,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设计分层导学案,满足各种类型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什么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生物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更具体的说,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怎样的生物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当然,学生的进步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能只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更要靠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总结加工。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生物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具体看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三、如何实现有效生物课堂教学

1.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对学生了解得越清楚,教学中就越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够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当学习和学生的现实密切结合时,学习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着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和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进行探究活动,注重形成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体现学生主体,转变教师角色

首先,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参与度和思维深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次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

4.整合教学媒体,化繁难为简易

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是否选用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因此,媒体的应用决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如《血液循环》一课,这是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血液循环》的教学目标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我选择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用手摸到自己的心脏,感受心脏的跳动,然后对照心脏模型,讲述其结构。接着让学生观看flas,依次展示:①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及瓣膜);②与心脏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③体循环、肺循环的路线;④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这样将复杂的血液循环整体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清晰,教学效果很好。最后,观看血液循环录像,全面认识,加深理解。

5.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自我感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方法的探索和规律的发现过程,通过自己消化、重组,建构知识结构。不仅要为学优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还要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6.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