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范文1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13-02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在物质生产及精神生活中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及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长时间以来,我们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一味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生态及社会生态,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建设生态文明,迫在眉睫。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报告明确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而要建设生态文明,首要基础是加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态思想观念,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引导人们形成生态文明观念,规范人们破坏生态的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一、十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早在2005年,同志就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此后在一段很长时间内,我们党在创新生态文明理论的同时,更积极地进行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在十报告中,首次独立成篇地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集中论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可集中到如下六大方面:1.思想基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实质及本质特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形成;3.基本政策及根本方针――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二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4.基本途径及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5.重要目标――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目的――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二、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单从概念上理解,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丝毫关联,但细细探究两者的实质,不难发现两者有着若许多同之处,主要提现在四大方面:1.阶级表现相同。两者不论是提出还是贯彻实施,均代表了社会主义统治阶级为维护国家、社会、民众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意志,均体现了较强的阶级意识观。2.对象指向一致性。两者的指向对象均是具有能动性及思维性的人,人是社会的基础,一方面,人的思想行为对生态文明的好坏、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具有直接决定作用,另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好坏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对人的发展有决定作用。3.目的性一致。两者目标明确,都是为了促进人类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4.实施途径相似。两者的为最终目均为从认识到内化,再由内化转变到外化并形成良好品行,目的的最终实行均要依赖宣传与引导教育、政策法令的实施、物资与精神奖惩、环境的营造等途径及方式。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一)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认同观的形成
同志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说:“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了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积极地宣传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人们转化旧有模式,树立新的发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认同,真正做到著名学者、政治学家俞可平所言的:“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植根于现代文明之上的“天人合一”。
(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动生态教育的全民性及终身性
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思想政治教育
十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的福址,是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计划,必须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更好的进行生态经济建设。以政治,文化建设为依托,全面推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我们力争实现一个美丽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够更好的进行快速发展,通过中国高等教育传播,打造中国高校中在学生时代树立而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可是大学建设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复杂的问题,一些大学的新校区地盲目扩张,在显着增加基础设施,学校的公用事业及其他能源需求的增长,使得这所大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耗,各项社会事业。在这方面,能够有效的促进大学生态文明的诞生。
一、加强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基本条件,能够全面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和睦与共同繁荣。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期里,必须把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渗透到高校,通过科研技术与社会服务和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有效统一,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公平,高效,和谐。正义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文明和谐,实现生态效益,保护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生态文明要求高校学生有共同的理想信念,良好的生态文明理念和伦理,道德文化,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建设生态文明
高校学生参与维护生态文明意识还是很强的,但在实践中,高校学生并没有太多实际行动去履行生态文明,很多高校学生还有破坏生态文明的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很多学生在知道正确的生态理念之后,仍然选择继续原来的不良生活习惯,没有主动停下来。通常情况下,会主动购买环保产品的高校学生,只有8.89%,购买环保产品并经常主动采取正确环保行为,进行实践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行动的学生,只占到所有人数的18.58%。参与的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很多高校学生还没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直接转化为行动。
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大学的传播机制来更好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是实现高校大学生的教育使命。作为一个生态文明的建设者,通过科学发展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通过各种设计,很多大专以上学历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更好的实施的教育目标环境并在更好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社会有望发展生态文明,以提高大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体质量,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成。目前,大学基本上都有良好的教育机制,以促进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进步。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开始明确,另一方面,大学也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教师,以及人文的结构也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放到最后,应该提高学生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发展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不仅要教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概念,整合现有的校园环境和其他外部因素开始变化和教育工作者,学生必须要受到更好的教育环境,以填补生态文明的认识,通过教育,经验,认同和内化更好的完善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目前,高校让学生更有效地发现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和二者的重要关系。
三、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大学建议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的校园为支撑,以创新和持续改进能源效率为目标,为社会环境的保护提供良好的支持,以及技术创新支持,以确保有限的资源在校园,循环利用和良好的生态校园文化,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教育作为一个起点,学生认识生态文明
高校应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技术本领,通过一个很好的生态文明的理解和很强的环境责任心,以及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高校要用生态价值观教育学生,另一方面,从生态平等的技术教育,再到生态道德教育。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的环境伦理,唤醒他们的感性生活,形成善待生物的意识和保护意识,以及生态环境意识并进行实践社会生态保护行动。
2.创新促进高校生态文明的形成机制
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高校必须完成,创新生态良好的文明教育。首先,创新必须有教育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行为的目标和发育障碍的创新。其次,我们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包括生态文明技术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教育模式,高校必须要有创新搜索模式的生态文明发展,创新教学模式。第三,我们必须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态文明的教育水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生态文明明显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必须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环境的改造与影响,它应该是自我创新教育。不仅要教育生态文明的概念,整合现有的校园环境和其他外部因素开始变化和教育工作者,而且学生必须受到更好的教育填补了生态文明的看法,教育,经验,认同和内化。
四、小结
学生的心理:一是攀比心理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根据西方消费文化,许多人喜欢个人消费作为评价他们的能力水平。二是虚荣心。一定的虚荣心的冲动下,通过打扮显示自我,展现出学生的心理平衡。第三,放任。对于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因不文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办法为生态文明的学生应该使电流消耗。总之,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社会的未来取决于教育,实现绿色教育,低碳未来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校,更好的实现生态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任务。
参考文献:
[1]杨梅枝,劳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08.
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价值探究;现代思想
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虽然部分人群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力量微薄,并不能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很大贡献。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着全人类的生存,数千万年来,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一切,同时也为自然环境带来了太多的伤害,例如物种的灭绝就是无法弥补的伤痛。当前社会既是文明社会也是法制社会,相关法律规定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思想文明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只有人们在思想上意识到了生态文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去保护环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的,关系着生态平衡,也关系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一、生态价值的相关介绍
1.生态价值的主要内容
生态价值,是指哲学上“价值一般”的特殊体现,在对生态环境客体满足其需要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判断、人类在处理与生态环境主客体关系上的伦理判断,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于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系统功能判断。换言之,生态价值是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一种关联,只有减少人类对自然的消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才能可持续地生存下去,这种说法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生态价值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从宏观角度上来看,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和个体,对其他物种和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价值),这是生态价值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物种及其个体的存在,对于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都发挥着作用,这是生态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在整个自然体系中,人类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自然界系统整体的稳定平衡是人类存在(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生态平衡之于人类而言是十分关键的。
2.生态价值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它为生态文明提供了制度的保障。然而,仅仅依靠“制度”这种社会公共权力的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动还是不够的。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把保护环境变成人民大众的自觉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才会进入更高的层次。因此,除了进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之外,还需要有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形成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新文化。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笔者认为,这一点主要涉及的是生态文明的文化建设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介绍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思想教育关系着我国国民的思想品德塑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贯穿性课程,是很关键的教学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会随着教学对象所处的年龄段,面临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教材内容安排,进而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介绍
(1)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价值探讨
1.加强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
人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人们的一切,像任性的孩子肆意释放自己的天性,数千年来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诸多困扰,也为人们自己造成了一些无法弥补的伤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醒悟,需要明白自己曾经对自然做过的许多错事,需要认识到生态文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需要从心里去接受,去重视生态平衡。政治教育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求学生涯,所以思想政治可以加强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大自然的脆弱和无助。
2.从幼儿开始奠定生态文明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的,在塑造人格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毕竟人们在幼儿时期的思想和观念尚不成熟,仍然有许多可以发展的空间,并且在幼儿时期可以对一些错误的认识进行纠正,防止儿童对生态环境做出错误的判断。幼儿在入学之前接受的是家长的影响,家长由于各方面原因,会对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误解,或者漠视,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未来的行为和思想,而思想教育可以从幼儿开始奠定生态文明的基础,在幼儿时期产生一个纠偏的作用。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我国的青少年能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将会十分利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发展。
3.利于生态文明的长远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的人们的思想,塑造着人们的精神文明,不但影响着当代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同时也影响着生态文明未来的长远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心灵,会让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而以父母的角色影响我国下一代的新生力量。青少年既是我国的未来,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新一代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十分关键,只有在新生力量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大力发展生态文明,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其最根本的价值。
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生态价值的相关途径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以便于生态教育的高效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深刻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要阐明自然——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关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文明基础。
2.完善生态教育的机构构建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的生态教育机构,使生态教育内容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生态教育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在实行过程中需要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在生态教育内容安排上应该注意到各方面的进展和变化。或者说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看,在宏观的内容安排上生态教育,应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并恰当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微观角度来看,生态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出现在普通的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进行恰当的社会性宣传,并且要将生态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和成人的继续教育中。
3.丰富生态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生态教育往往以教师的单调讲授为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既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又达不到期待的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想更好地进行生态教育,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价值,就要丰富课堂内容,将生态教育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或者恰当地为学生增加一些实际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大自然所受的伤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生态教育的进行与发展,同时可以弥补传统政治教育的枯燥无味,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强化生态教育的环境塑造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过程中需要强化生态教育的环境塑造,为生态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便于学生理解生态文明的相关思想。要明确地认识到学生所处的环境不仅仅是校园,还有社会和家庭两个重要场所,而生态教育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就需要强化生态教育环境的塑造,在家庭社会校园三种环境中打造无缝的优质生态教育环境,为生态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本文对生态价值与生态文明进行了相关介绍,并且具体地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价值,并就相关路径进行了分析,例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正确途径、完善生态教育的机构构建、丰富生态教育的内容、强化生态教育的环境塑造。生态平衡的价值远不是金钱所能够衡量的,在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想象的,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相融合,才能够进一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价值。笔者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谭志敏,方俊.论环境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在逻辑——兼论生态环境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1):33-35+39.
[2]张溢.生态位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6.
[3]侯帅.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71-175.
[4]陈文斌,申冬梅.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5):106-108.
[5]赵新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
[6]田修胜,胡树祥.建设“美丽中国”诉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2):78-81.
[7]李光胜.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87-90.
[8]朱优红.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态建构[D].泉州:华侨大学,2013.
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范文4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比起千遍万遍地说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学校按照审美的要求去加强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般地说,丰富良好的环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能的提高,特别是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范文5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以上功能的发挥中显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的极好阵地,必须加强重视和强化建设。
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范文6
一、知识是主抓手、课堂是主阵地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须以科学知识为主抓手,运用知识内涵的思想性与外延的思想方法渗透思想教育。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在课堂,思想教育的落实也主要在课堂,课堂不仅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承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意识形态领域抢占的重要阵地,你不去占领,那种非科学的、盲从的、迷信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科学的东西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并用科学知识与伪科学的东西作斗争,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自然界中的冰雹由于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就有天神降灾的说法,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就可以运用科学知识去批判它。再如杂技表演中经常看到一种魔箱,在箱顶向箱内放物体时看不见物体放到箱内,而从靠箱底的侧位向箱内放物体时放一个却能看到两个,课堂演示这种魔箱,并进行解密,学生兴趣浓,且破解了伪科学的“神秘”。又如杂技表演中表演者手拿电线用测电笔测其全身管都发光,为什么不发生触电事故?难道表演者有神奇的抗电能力吗?通过“零线断路”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表演者技法。还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意境多么感人,霜是否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这些事例说明用科学知识去解密伪科学的东西,能去伪存真,实现思想教育。另外科学知识、技术的巨大进步能够鼓舞人,用科学知识在生产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让学生感悟“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简单机械摆脱了纯粹的体力劳动、热机使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发电机的产生使社会迈进了电器化时代、而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使社会又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再如磁悬浮列车、神州飞船探月、核能的利用,我国对超导体的研究,纳米技术的应用,物理教学中渗透这些科技成果不但丰富了物理教学的内容,同时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并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另外,噪声的防止与利用、短路的利用与防止、热机的应用与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又给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以科学知识为主抓手进行思想教育,既可以避免空洞说教,又能达到知识深化的同时实现思想升华。
二、过程是主战役,科学素养是主方向
《新课标》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主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重在优化教学过程,转变教学观点,“从单一强调科学知识内容的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的知识积累向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使教学过程更多的体现方法、体现思维、体现思想性、体现学生的认识过程。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考虑知识本身比较多而考虑知识外延的思想教育性比较少,偏面考虑教学的大容量,而轻视了思想性。又因教育思想的挖掘更具教育性,所以教学过程的变革更应关注教育思想的挖掘,使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更是规律发现的过程,思想、方法、精神体现的过程。
1.注意问题探究的原生态,感悟解决问题的思想性
科学发现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多经历一定的艰辛与失败,因此教学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给学生经历体验的时间与空间,从问题的原生态感悟解决问题的思想性、产生思想碰撞。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1)让学生找像的位置,由于眼在镜后观察不到像,此时学生从小孔成像的启示想到根据镜前观察估计像的大置,再在这一位置放上白纸屏(并移动),看屏上有无像,结果还是找不到,由于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之妙。(2)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呢?有的学生想到在物、像处分别直立一根刻度尺,有的想到用大小相同的蜡烛,通过比较认识到后一种方法之巧,(3)从像与物的关系,感受其对称美,并根据对称性产生寻找对称方的思想。这样在解决问题中去体验解决问题所遇的困难,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巧、美,可以产生思想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这一内部动机。
教学中关注问题解决的原生态,教师需要平等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并注意观察,从而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不足并进行思想教育、缺陷教育,还要善于进行问题诱导,显化解决问题的思想性。如经常问问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依据是什么?解决问题时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做有何好处?产生哪些认识?以达到在解决问题中产生思想、实现教育。
2.注意通过小制作,培养学生追求完美的精神态度
小制作能使学生产生追求完美的精神态度,做到在实践中教育,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素养。把小制作纳入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课外制作积累经验,课内交流展示,如制作三色板时如何让其转动效果更好呢?课外学生用火柴棒作转轴用手辗动,由于转动时间不够长,改进用拉线法使其转动,学生在练习中又发现三色板质量太小转动效果不好,于是改进用质量较大的厚纸板,并在练习拉法时发现两条拉线中对一条线用力要稍大些,其不对称性便于能量的集聚,从而使拉线法趋于完美。在制作“声波演示器”时,学生选了多种橡皮膜对其显示振动的效果比较,选用筒子长短不同、直径不同对其显示振动的效果比较,最后达到了满意的制作效果。可见在制作与演练中能培养学生求精求美的态度,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3.注意运用形体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内化
教学过程中既要以言育人,又要以形育人,关注思想教育的隐性特征,有时无言的形体教育、垂范教育,要比言语教育效果好得多,更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内化。如:你的眼神、你的微笑、你的手势、你的动作(即使是认真地擦黑板)等都可能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
4.把握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关注理科教学人文化
物理教学不是全程的思想教育,而需要把握好思想教育的切入点,进行适时渗透,使其“育”得自然、合拍、合理。注意理科教学人文化,能调谐课堂气氛使物理教学脱离枯燥,给学生产生愉悦,陶冶心灵,放飞思想。如在运动的相对性教学中让学生背背反映这一内容的诗词,唱唱反映这一内容的歌词,当学生唱闪闪红星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时,我适时插一句:潘冬子人小志大,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革命;在硬度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能反映硬度的成语,当学生说“削铁如泥”、“坚如磐石”、“坚不可摧”时我又微笑地插入一句:学习也要有硬功;在分子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广告语中包含的物理原理,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家乡的可爱。
值得注意的是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不能把物理课变为政治思想课,而是点到为止,说的多反会让学生“反胃”达不到目的,因此要注意度的把握。
三、物理学家的精神、方法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物理学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物理学家一生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是重要的思想教育资源,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物理学家的思维、思想、方法、精神、毅力、信念、品质,激励着多少人前仆后继为科学献身,使科学技术得以持续发展,即使是失败的教训也给后人留下了开启成功大门的启示。如焦耳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得到焦耳定律的勇于探索精神,哥白尼坚持日心说的不屈不挠精神,钱学森5年归国路、两弹一星献华章、姓钱不爱钱的爱国精神,伽利略勇于向权威挑战的批判精神,这些精神都给人鞭策。再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的思考到竖起力学的三棵大柱,前半生功绩卓著,但由于他后半生信仰神学而一无所获;哥白尼观察大量的现象,否定了地心说并建立了日心说,但却认为太阳是万物中心、是静止不动,由于思想僵化在伟大中存在不足,同时也未能再前进一步,真是“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是多么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资源。
物理学史既是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创造史,教学中更是实现教育功能的教育史,其科学发现的过程、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接力棒的传递,是进行思想教育所依托的重要载体。如从光的折射现象的发现,到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再到发现负折射,跨度几千年,物理学家进行“万里式”的接力。再如从我国的古代文明到现在的科技崛起,从“洋钉”到走在世界前列的超导研究、纳米材料、硬度材料研究,“从闭关自守”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到“望远镜”再到“神州奔月”,实现了用科学发展、祖国发展教育人。
参考文献
[1]刘家访.上课的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39.
[2]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