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训练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训练指导范文1
【关键词】 脑血栓;饮食;康复训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4-02
脑血栓是一种老年常见病,其恢复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期间,在康复训练和饮食方面尤其要讲究科学。笔者结合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对于脑血栓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和饮食,进行了一些简单但富有成效的总结,将这些经验分为两部分在本文中予以探讨。
1 脑血栓患者恢复期的饮食调养
1.1 对脂肪的摄入要限量 脑血栓患者在每日的饮食中对脂肪的摄入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动物脂肪要少吃,可以适当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烹调食物时不要使用动物油,而要使用植物油,油量也不宜过多,每天25g,每月不超过800g最好。含胆固醇高的食物要少吃,每天的限量为300mg。
在遵循上述的饮食规律调节大前提下,医学理论上认为对于食疗或者保健,需要更为辩证的眼光。脑血栓患者本身由于体制的差异,在食物的控制上,应当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比如,有些患者的体制属于属于阳虚或寒证的患者,禁用生冷寒凉食物。而属于阴虚或热证的患者,则禁用辛辣温热性质的食物。因此,笔者所要强调的是,脂肪作为人体能量的最直接来源,提供人体的热量,对于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治疗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但是这种关键的食物摄入成分,一定要结合患者个人体质考虑,而不能够盲目的控制数量的多少或者某一方面的脂肪摄入量。
1.2 膳食结构中要增加蛋白质 我们都知道,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脑血栓病人的机体,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与其他有机物质结合,完成身体所必须的能量活动。可以说,生命运动的每一个细胞都与蛋白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蛋白质参与了每一个细胞的运作。尤其是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血液流通不畅或者循环系统的问题,导致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然后,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进而导致机体功能外形上的丧失,对于机体内部而言,蛋白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过程也由此终断或者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医学临床上认为,由于在膳食中限制了脂肪的摄入,为了保证脑血栓病人的营养,就必须相应地增加蛋白质,如适当吃瘦肉。尤其要多吃海鱼,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豆类食品,如豆腐、豆干,这些食品都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以及降低血液粘稠度。
另一点需要简单提出来的是,我们要考虑到脑血栓病人,从食物中摄取吸收蛋白质的能力。从常识而言,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而其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大约是1.5g×60kg。但是考虑到脑血栓病人的肠胃吸收消化能力,笔者建议摄入量应当适当的提高,当然这种提高是在科学的整体膳食构成之中完成的。
1.3 限制糖的摄入量 脑血栓患者在恢复期间要据对限制精制糖和含糖量高的甜食的摄入,尤其是糖果和饮料要绝对控制。糖在体内容易蓄积,并转化为脂肪,这势必导致体重增加,血糖高和血脂增多和血液粘滞度高,对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
尽量增加自然食物之中的糖摄入量,满足身体对于糖成分的需求。而有些患者家属急于治疗后的滋补,往往从市场上选购大量的工业制造品,而这种产品正如市场上低糖食品和饮料很多的种类一样,最多在尤其注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食用或者饮用,以防止血糖降低。
1.4 多饮水 脑血栓患者在清晨和晚间要多饮水。在清晨饮水可以使得水分进入血液里,并在随后的活动中随着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到达冲洗肠道、冲淡肠胃道的目的。在晚间饮水,可以稀释血液,使得血液不会形成血栓栓塞。
1.5 注意烹饪方法 脑血栓患者在恢复期间,不能过多地摄入食盐,如果脑血环患者认为烹饪好的菜肴味道太淡,可以通过增加醋、番茄酱、芝麻酱来增强口味。其中,醋不但是好的调味品,还能对脂肪的溶解起到促进作用,便于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钙,同时钙离子还能增加血管内皮的致密性,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是最需要的防止脑出血的食物。
总的来说,脑血栓的病人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荤腥类的食物,尤其是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在饮食中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在烹饪时最好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要避免采用煎、炸、爆炒、油淋、烤含油量大的方法,造成脑血栓患者摄入过高的热量高和油脂[2]。
2 脑血栓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要求
2.1 对语言不利的康复训练 语言不利会使得脑血栓患者烦躁、痛苦,不利于恢复。因此,要让患者始终保持心情舒畅,为病人减压,使得他们没有紧张的心理。同时,要诱使病人多说话,即使病人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也要对病人进行鼓励。
2.2 肢体康复训练 肢体训练的目的是要提高肌体的张力,让肢体能自由运动,防止关节出现挛缩。训练时不可急于求成,要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提升难度。训练肩关节时,可以先训练手臂的抬升,然后让手臂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在坐着的时候,让手臂江南西伸直向前举或者向上举。活动肘关节时,要训练肘关节的屈伸,要让掌指关节向各个方向伸展,要多进行抓拳和舒展手指的训练。训练手指的灵活、协调和精细可以借助训练器械。器械很简单,一个小皮球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锻炼手指的屈伸、并拢和分开;其他的诸如匙、筷等器物都可以当做训练手指的器具,写字、梳头、扣扣子等简单动作也可以训练手指的功能[3]。
考虑到笔者在上文中的论述,关于患者从膳食之中对于糖的摄入需要严格控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在于糖容易在体内堆积。而导致糖成分的堆积一大原因就在于患者自身机体运动的缺乏。运动的缺乏导致大部分的糖被分解之后作为脂肪储备在身体之内,增加身体的额外负担,最终更加不利于心脑血管患者的康复。因此,要重视肢体康复训练,不仅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了最大可能的保证机体对糖的分解和吸收。
2.3 按摩护理 按摩的好处在于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同时,按摩还能使皮肤和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皮肤营养状况。按摩的次数不宜过多,一天按摩2次就可以了,按摩的次数维持在半小时左右。按摩的范围是上肢是从手指到前臂,包括肩关节;下肢从脚趾开始,包括大腿、小腿和髋关节,按摩要持续一周,不可间断,按摩时力度要适中,节奏要缓慢。
2.4 站、立、走的指导 脑血栓患者病情减轻时,要开始进行深度训练,先开始坐姿训练,适应后再让患者站在床边。当患者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后,就可以训练患者进行行走了。
笔者要强调一点。训练“坐”是很重要的一步。临床上认为,恢复的第一步就是能够成功的保持正确的坐姿。能保证正确的坐姿就说明,小脑对于身体平衡的掌控,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治疗成效。对于很多患者而言,保持平衡坐起来是一件痛苦而不愉快的事情。患者无法保持自身的平衡,因此很容易急躁,不利于气息的调养,甚至有可能又发病情的反转。因此,在锻炼坐姿的时候,需要家属异常小心,并且要照顾到患者的情绪所在。在锻炼之后,并不能急于将患者进行到下一步的康复训练之中,而是要在医生的观察知道配合之下,进行适当的纠正或者采取保护措施的肢体力量断粮——下肢力量的锻炼尤为重要。
2.5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患者过度疲劳。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发现病人有不适现象,要立即让病人休息,防止出现其他病候。在训练时要加强对患者进行保护,防止病人受伤。只有确定病人能完全进行独立活动后才能让病人单独进行锻炼。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在康复期早上醒后要停留个4、5分钟后再起床,要注意心态平和,防止情绪过于激动,要多和大家聊天沟通、说说笑笑,不要独自生闷气,吃饭后要适当走到,活动身体,以身体微微出汗为限。
3 结语
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护理,除了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意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有耐心,只有想病人所想,才能让病人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常丽春.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35.
康复训练指导范文2
[关键词] 失语症;中风;家庭康复
中风失语症是中风恢复期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失语的同时往往伴有右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除临床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有效环节。但是在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训练,一方面经济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其训练时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而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患者今后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突显了家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使家庭康复训练长期有效的坚持下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1 心理调整
中风失语症患者之失语及偏瘫往往突然发生,患者毫无思想准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以往相对健康的患者及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此时心理调整尤为重要。它既是临床治疗的扎实基础,也是家庭康复训练的前提保障。
这里的心理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1患者的心理调整
由于患者突然要面对失语、偏瘫这一现实,可能心里一时会产生极度的消极、绝望和自卑感。主要表现在表情淡漠、悲哀,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见曾经熟悉的人,不愿见亲人,拒绝配合治疗,拒绝进行康复训练等。此时患者情绪波动很大,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而由于其心理上的脆弱,变得对别人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甚或说话的语气、表情,都变得十分敏感,如果此时心理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会延误最佳康复期,使患者预后各方面的恢复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时患者更需要家人的鼓励和安慰,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走出心理上的阴影。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却不可操之过急,患者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需要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切不可由于康复心切强迫患者十分被动的长时间去做某些较高难度的训练,这样更会增强患者的自卑感,从而使患者对训练失去信心,甚至对以后各种训练都产生排斥,更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1.2家庭成员的心理调整
对家庭成员来说,接受这一变故同样需要一个过程。而家庭成员是家庭康复训练的主要执行者,适当的心理调整亦十分必要。此时家庭成员要多与同类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沟通,适当的减轻心理压力,对患者最终的恢复水平有个正确合理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患者以后的各项康复训练。切忌总是把现在的患者与以前相比较或者对患者恢复程度期望过高,而用健康人的标准要求患者,盲目的增加训练的难度,从而抵消患者训练的积极性。
只有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心里都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使家庭康复训练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使家庭康复训练早日取得成效。
2 语言康复训练
中风失语症患者往往由于语言的障碍很难正确表达其意愿或意向,而产生烦躁甚至失望情绪,这时适当的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语言训练与医院或康复中心的语言训练相比有着随时可进行性、及时性和个性化的显著优势。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医院这项训练是由对患者来说比较陌生的医生操作的,对陌生人患者的各项配合要好些。而家庭语言训练的操作者是患者朝夕相处的家人,或者就是患者最亲密的伴侣,患者由于自卑心理的作用,不愿让家人看到其什么也不能,会产生一种抗拒、抵触情绪。这就需要家庭成员做训练时一定要耐心,语气要温和,切忌急躁、生硬。
进行这项训练时,有条件的可以借助电脑,没有条件的可以用自制卡片进行。注意内容上应由简单到复杂,从单方面到多方面;在形式上可由单纯的跟读到自主发音再到问答等;时间可由每天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逐渐增加到半小时、一小时,应视患者接受能力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另外还可以在读的过程中锻炼健侧手的书写能力、绘图能力,达到手、脑、口并用,使语言训练变得生动丰富有趣,同时注意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给予患者各方面的鼓励,促使患者自觉地进行这项训练。
另外,家庭训练的操作者是较为熟悉患者的人,对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较为了解,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个性化的题材,这样患者更易于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应随时给予患者各方面的提示,这样更有助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这是家庭训练的优势,应该使其充分发挥出作用来。
3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是患者恢复自信,重新燃起对生活希望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同时在做肢体训练时,加强了全身气血的运行,更有助于对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既要注重对健侧肢体的训练,又要注重对患侧肢体的训练及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中风偏瘫患者患侧肩关节由于韧带松弛常处于无痛半脱位状态,那么要求患者及家人配合做上肢功能训练时,应减少患侧上肢的上举动作,以免造成肩关节全脱位,引起疼痛,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康复训练指导范文3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新型中药离子导入 康复训练 代谢指标
Effects of TCM iontophoresi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bone metabolism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LIU Yang GAO Hong BAO Tong-xi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CM iontophoresi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bone metabolism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80 patients with KOA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 were prospective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izat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fter opera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is basis Lead in therapy. The differences of treatment effect,max-f,bone metabolism index[alkaline phosphatase(ALP),type I collagen c-terminal peptide(ⅠCTP),procollagen type I 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PⅠCP),bone gla protein(BGP) ] and inflammatory index[interleukin-1β(IL-1β),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nterleukin-6(IL-6) ] before treatment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Four weeks after treatment,the WOMAC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WOMAC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 05). Four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first and the fir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2-5 toe area,1,2,3,4,5 metatarsal area,midfoot area,inner and outer heel area Max-F,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 05); the lelves of ALP,ICTP,PICP,BGP,IL-1β,TNF-α and IL-6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lelves of ALP,ICTP,PICP,BGP,IL-1β,TNF-α and IL-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 05). Conclusion The new TCM iontophoresi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enhance the coordin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body,and reduce plantar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bone metabolism indexes,improve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 It is recommended for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
Knee osteoarthritis; Iontophoresis of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abolic index;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膝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膝骨关节炎的进展中,病情较为复杂,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膝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软骨的显著性破坏,骨面表现为显著的炎症增生以及韧带病变[3]。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为痹症或骨痹范畴,发病原因为肝肾亏损、长期劳累、外感风寒湿所致[4]。但是单纯通过中药内服治疗起效较慢,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中药离子导入能提升药效的吸收能力,将其应用于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5]。本研究主要分析新型中药离子导入结合康复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前瞻性研究,以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3.29±2.65)岁;平均体重指数(24.59±2.54) kg/m2;病变部位:左侧44例,右侧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以及病变部位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航天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标号20190122。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6];(2)均为单侧病变;(3)近1个月内未进行其他治疗。排除标准:(1)膝关节内外翻畸形;(2)下肢力线偏移;(3)心肺肾严重功能障碍;(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5)皮肤破损。
1.3 研究方法
2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后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新型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嘱患者采取仰卧位,要求患者伸直膝关节,同时在膝关节下方使用枕头垫付,同时对前群肌急性收紧,逐步增加患者的前群肌压力,并保持10 s。随后减轻,保持放松状态10 s,每组循环以上康复治疗20次,再次伸直膝关节,采取直腿抬高训练,抬高高度为30~50°,保持10 s,每组循环以上康复治疗20次,同时对两侧膝关节进行交替屈曲运动,每组治疗30次,每日训练3组,连续治疗4周。
新型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药成分主要有路路通、炒桑枝、海桐皮、鸡血藤、伸筋草、艾叶各20 g,川穹、当归尾、寻骨风、威灵仙、桂枝各15 g,红花、延胡索、乳香、炒没药各10 g,使用50%的乙醇溶液对以上药材进行浸泡24 h,浸泡药液作为中药离子治疗液。将中频电疗仪(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YK-2000B型)的电极贴浸泡于以上药物中,分别置于患侧膝盖的两侧,使用新型中药离子导入仪将以上中药离子治疗液导入治疗30 min,每日治疗1次,共计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4.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对患者开展骨性关节炎评分系统(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WOMAC)[7]评价,对患者的关节部位疼痛情况、僵硬状态以及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1.4.2 2组患者最大压力差值(Max-F)比较
将患者的足底进行智能分区,分别为第1、2~5足趾区域;第1、2、3、4、5跖骨区;中足区;足跟内、外区域。采用德国Medilogic公司研制的足底压力测量,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个月进行足底压力测量,同时对比观察其差值[8]。
1.4.3 2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比较
采集患者血清样本后,采用酶联免疫试验对患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 I collagen c-terminal peptide,ⅠCT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I 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PⅠCP)及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罗氏公司。
1.4.4 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对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水平进行比较。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均采取酶联免疫试验进行检测,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罗氏公司。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治疗前,2组患者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2组患者的WOMA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WOM-A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分,±s)
2.2 2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足底Max-F比较
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第1、2~5足趾区、第1、2、3、4、5跖骨区、中足区、足跟内、外区域Max-F差值绝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4周足底Max-F比较(±s)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LP、ⅠCTP、PⅠCP、BG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2组患者血清ALP、ⅠCTP、PⅠCP、BG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ALP、ⅠCTP、PⅠCP、BG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比较(±s)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2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均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s)
3 讨论
骨关节炎患者主要以膝关节疼痛、周围肌肉萎缩以及肌力的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膝骨关节炎的保守治疗目的为改善病灶部位的疼痛情况,进一步延缓患者的软骨退化,恢复患者的骨关节膝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9]。康复训练通过对膝关节周围韧带以及肌腱的柔韧性的显著性改善,进一步对病灶部位的稳定性进行改善,对维持力学平衡,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以及肿胀情况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本研究在对骨关节炎患者的康复训练中,采用新型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新型中药离子导入可直接使中药成分直接进入患者的病灶部位,进一步提升药物与病灶部位的作用效率;在不刺激患者的胃肠性的同时,对患者的皮肤的影响较小[10]。
鸡血藤、威灵仙以及伸筋草具有显著的祛风除湿作用,起到消肿镇痛以及活血止痛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局部病灶部位的疼痛情况[11]。同时海桐皮以及川穹均具有显著的行气活血作用,能提高局部病灶部位的循环能力,显著改善局部病灶部位的代谢程度,显著降低局部病灶部位的炎症因子,随着局部炎症反应水平的下降,内皮功能的损伤程度显著下降,对于降低术后的疼痛情况具有积极的意义[12]。路路通以及红花,具有显著的通络止痛以及散寒止痛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3]。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是中医辨证施治与局部对症处理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中药、直流电及穴位刺激的多种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关节部位疼痛情况、僵硬状态以及关节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有助于周边组织肌肉的放松,进一步降低肌张力,对于膝关节的僵硬以及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14]。同时在对2组患者的第1、2~5足趾区、第1、2、3、4、5跖骨区、中足区、足跟内、外区域Max-F差值的分析中,观察组患者的足底Max-F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经过对患者的治疗,由于膝关节的僵硬以及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前后压力值的变化较小,局部组织的稳定性提升,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中离子导入所用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散寒除痹、舒筋止痛的良好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有助于抑制关节内炎症因子的渗出。分析认为复方中药有效成份的整体调控、多因素、多靶点治疗的特点,有效抑制了关节内炎症因子的渗出。有研究认为,随着机体的炎症因子的显著性下降,可进一步抑制软骨细胞产生前列腺素以及胶原酶的能力,缓解关节软骨的破坏作用[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离子导入有利于降低局部病灶部位的骨破坏能力,局部的炎症反应的也有所降低。本研究通过对患者的中频电疗法治疗,可进一步对病灶部位的毛细血管进行扩张,进一步提升血管壁的通透性,同时促进药物以离子形式向病灶部位直达病灶,增强了药物的渗透作用,可有效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对患者的治疗中,由于样本量较低,同时对于中医辩证的情况具有不确定性,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有待在日后的研究中进行。
4 结论
综上所述,新型中药离子导入结合康复训练能增强机体协调稳定性,降低足底压力,显著下调膝骨关节炎患者骨代谢指标,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世雷,陈跃平,章晓云,等.五苓散治疗骨关节炎潜在分子机制及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20):3185-3193.
[2]陈嵘,张源,侯小琦,等.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中老年人群膝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J].上海医药,2021,42(6):39-43.
[3]魏锦强,黄登承,曹学伟,等.中医药治疗软骨疾病近20年文献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20):3202-3209.
[4]廖建青,吕静,赖福崇,等.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0,43(1):83-88.
[5]张欣悦,高明利.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7,39(1):152-155,160.
[6]牛洁.膝骨性关节炎湿热证分布规律及诊断标准探讨[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
[7]尹治军,陈霞林.四妙丸汤加减的不同剂型对膝骨关节炎VAS、WOMAC评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7-8.
[8]高宇,肖强,赵丽莉,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及对足底压力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2):62-65.
[9]郝聪,李潇骁,贺新宁,等.中国中老年人群症状性膝骨关节炎与髋部骨折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24):95-100.
[10]李树祝,白岚.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3):481-482.
[11]胡艳昭,崔丽红,刘长利,等.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红花化瘀汤熏蒸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20,26(3):7-12.
[12]朱修苍.消刺止痛汤内服联合熏洗与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7):137-138.
[13]陈宇.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瘀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4):92-93.
康复训练指导范文4
[关键词]培智学校;康复训练;实践
2007年2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各地培智学校相继开展了康复训练,但很多学校陷入“想做康复,却不知道怎样康复”的尴尬境地,或处于没有理论指导,只凭着感觉走的现实局面,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因此,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特点的康复训练课程、模式和方法是培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在康复训练的课程设置、实施途径、训练方法等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现将取得的经验及问题阐述如下,以期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一、实施过程
1.明确康复训练目标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给康复下了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训练最终目标是使智障生的生理、心理功能得到改善及发展,潜能得到开发,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并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与发展技能,为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基础。每一位学生都需要不同程度、多种形式的康复,以减轻其生理功能上的障碍对学习的影响。因此,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要面向全体智障生,渗透日常生活中。
2.学习康复训练知识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特殊教育高度关注,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教育厅加大了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投入,为每所特殊教育学校配置了一系列现代化康复仪器设备,如感知觉统合训练器材、启音博士设备、蒙台梭利学具、肢体康复训练器材等,为智障生的康复训练提供了物质保障。如何将这些康复设备用起来,我们挑选了有责任心、上进心的教师并委派他们参加省级康复器材使用培训活动,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阅读康复设备说明书、听取安装人员的现场指导等,多途径、全方位掌握康复专业知识,并向全体教师进行二级培训。
3.安排康复训练课时
《方案》对康复训练课程进行了明确表述,并将其纳入选择性课程之中,但并未列出具体课时数。2008年9月,我校根据《方案》对学校课程进行了全面调整,开设了康复训练课。每周课时数为1~2节,占总课时的6~7%。学校依据《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课程标准(草案)》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了感知、运动、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康复训练。随着康复训练走向深入,我校对康复训练课程又进行了新的调整,训练课时有所增加,低、中年级小组训练每周安排5课时,占总课时的17%,高年级安排3课时,占总课时的10%,合理调整课时,确保了康复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4.组织康复训练内容
在康复训练内容的组织上,依据学生的类别分年级开设了蒙氏、感统、肢体康复、言语康复训练等课,并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手工、珠串、十字绣等兴趣小组,以充分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训练需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大,难以形成材,在实际操作中靠教师自己把握训练内容,训练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在训练中我们要求教师制定学生的长期和短期训练目标,选择适合的训练内容,使训练内容序列化,这样训练就会有目的性、方向性,也便于下一任训练教师延续训练。
5.实施康复训练途径
(1)小组训练
实践证明,利用小组氛围,同伴的相互学习、模仿,再加上教师的强化,能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训练效果会更好。我校感知觉统合训练课、肢体康复课、蒙台梭利训练课等,均采用以小组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方式,即把同一类型的4~6个学生组成同质小组放在同一训练室接受康复训练,针对学生共同的发展需求进行康复训练活动。
(2)个别训练
为满足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缺陷矫正,个别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训练教师选取班级中缺陷明显,需要个别训练的学生1~2名。根据学生的障碍类型选择相应的评估量表实施功能评估,制定训练计划,安排个别训练的时间,开展个别训练活动,及时记录训练情况,定期评估训练效果,适时调整训练方法和内容,并建立学生个别训练档案。个别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模仿、动作、沟通、社会情绪训练等。
(3)渗透于各科教学的集体训练
教育与康复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过程中有康复的手段,在康复中又时时存在教育的内容。康复训练与各学科教学要进行全面的整合,如言语沟通领域的训练目标、内容可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水》一课中,教师教学生“水”的读音时,发现言语障碍的学生发音困难,这时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身体放松练习、口腔动作练习和呼吸练习,再过渡到发声练习,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水”的发音。
6.开展康复训练方法
(1)采用固定程序进行训练
培智学校康复训练没有统一的方法,视训练领域而定,因人施教。在当前训练中,我校运用最多的是固定程序训练法,此法能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如在肢体康复训练室里,脑瘫儿童要完成一系列的大运动训练,首先要靠墙或手扶手杖,进行站立练习,然后做准备操,接着在垫上练习坐、跪、爬等动作,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障碍补偿训练。
(2)借助优势弥补缺陷
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康复训练中要借助学生的优势功能,补偿劣势和不足,如一些自闭症儿童视觉学习占优势,就可以利用视觉优势弥补思维刻板缺陷。在做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中,孤独症学生不会应答下句,人称代词转化困难,只会机械重复上句,教师就可利用其视觉优势、识字量多的特点,将其下句写在黑板上,当教师说上句时,自闭症学生看着板书,就能说出下句了。
(3)多种方法融会贯通
在康复训练中合理安排讲授、操作、实践、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体现灵活性。如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感知觉统合——平衡训练时,为避免训练的枯燥与单调,设置“小白兔采磨菇”游戏活动,将平衡木、脚踏石摆成障碍道,让学生从上面通过,最终到指定地点采到磨菇,这样既达到了训练的效果,又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二、实践思考
我校康复训练课或隐或现已开设了十多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康复需求。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康复训练,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目前,培智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造成学生个别训练的次数不足,训练时间不够,训练效果不明显。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并且在许多方面也是儿童最好的教师,学会与家长有效合作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如在集体康复训练课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可以组织家长陪训,这样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又保证了训练时间和强度。训练中,教师要视家长为平等的合作者,而不是脆弱的一方,教师不仅担当训练者的角色,还要做一名家教指导者,与家长及时沟通、联系,交流训练方法及成败得失等,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2.加强教师专业指导
尽管培智学校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康复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但培训学习的内容不系统,又缺乏实践性指导,再加之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教育书籍稀缺,造成了康复训练教师专业性不强,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培智学校学生不仅伴有功能障碍,还有情绪障碍,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医学康复知识,还有心理咨询、行为矫正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一线教师迫切希望得到的是系统跟踪性培训和专业人士的现场指导。
3.构建科学评估模式
目前,对智障儿童诊断的标准日趋一致,但对其功能评估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估模式,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浪费和儿童心理情绪的抵触,甚至不同的结果还会扰乱教师的判断,从而制定出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康复计划,导致教育康复的失败。因此,构建统一、合理、科学、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的标准化功能评估模式,已成为研究课题之一。它可以使与智障生相关的医疗、康复机构、学校、社区或家庭的功能评估工作衔接起来,使用统一的标准,便于多方交流、比较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统一评估模式还可以避免学生在不同地方反复接受不同或相同的多种功能评估。
4.建立建全电子档案
为了提高智障学生的康复效果,培智学校应为学生建立个人电子档案,详细记载医院的诊断、评定、康复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执行效果等,学校为其设置的课程标准、内容、评价标准、课程实施情况等,这些都应记录在案。医疗、康复机构和学校等相关人员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并通过网络分析,商讨学生的解决策略。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加入网络,提供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情况。
5.重视资源开发与利用
康复训练指导范文5
【关键词】 “四体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康复训练
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本病的治疗除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外,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一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康复训练尚未纳入到医生工作中[1],基本上由护士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督促患者完成,但是护士因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对患者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康复指导,若盲目地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加上患者及家属也是被动接受,不仅会因锻炼方法不当而造成严重并发症,后遗症以致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为使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了“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71例,其中男53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39例,高处坠落23例,重物砸伤9例;手术治疗52例,保守治疗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外伤所致胸腰段椎体骨折;②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③均经CT确诊;④无神经症状;⑤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严重内科疾患。将符合条件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对照组由医生、护士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无系统计划、无训练要求,家属一般不参加,患者也只是被动接受,康复训练教育不系统不全面。实验组方法:⑴患者入院后,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⑵责任护士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等,然后将收集到资料与患者、家属及经治医师核实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状况,确定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全面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制订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计划由医生、护士、患者各执1份。⑶进行康复训练时先由医生在病床边亲自为患者示范康复训练的项目,并对护士、患者、家属讲解目的、注意事项。如在指导患者执行垫枕练功自身复位法时,医生一定要讲明垫枕复位的原理,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把枕头垫在伤椎后凸畸形的部位,高度宜逐日增高,由开始时的5-8cm,适应后1周内达到15-20cm并保持,以避免因垫枕位置不当或高度不够而影响椎体的完全复位[2]。在患者接受指导后,医生和护士要耐心聆听患者的感受及家属的建议,对每一个问题找到最适当的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法。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责任护士要经常检查患者执行情况,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和针对性指导,并定期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效果评价。⑷医生、护士根据患者所处疾病的不同阶段,不断修订、充实、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在伤后早期,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伤后第二天,只要患者伤情允许,即可指导患者开始腰背伸肌功能锻炼以促进腰椎骨折的复位;8周后,经X线检查骨折复位满意者,可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出院时应告知患者仍需康复训练的项目及注意事项。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⑴功能恢复的情况。伤后3-6个月进行评估,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腰部活动不受限,恢复工作,能坐2h以上无明显腰背部疼痛无脊柱畸形;良: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可从事轻体力劳动,坐卧2h以上腰背部疼痛明显、脊柱轻度畸形(后突角小于10°);差:腰部活动严重受限,生活可以自理,腰背部经常疼痛、脊柱明显畸形(后突角大于10°)。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压疮、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腹胀及便秘、泌尿系感染等。⑶康复训练掌握情况。将康复训练内容接受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并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内容,能较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差:患者能复述内容不足50%,不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
1.2.3 数据处理。数据经过归纳整理后,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8 51.43 13 37.14 4 11.43
实验组 36 29 80.55 6 16.67 1 2.78
注:2组比较,P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有 无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4 11.43 31 88.57
实验组 36 0 0 36 100
注:2组比较,P
表3 2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9 54.3 11 31.4 5 14.3
实验组 36 30 83.3 5 13.9 1 2.8
注:2组比较,P
3 讨论
胸腰段一般指胸10~腰2段脊椎。此段结构有三个特点:①其上为较固定的胸椎,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活动应力易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易集中于此;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胸腰段脊柱在结构上的三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3]。因此胸腰段椎体骨折不论是在日常劳动中还是在交通建筑事故中均较为常见,且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如治疗和护理不当,将遗留棘突后凸畸形和慢性腰痛,甚至不同程度的残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其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接受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健康教育是由责任护士实施,由于受经验、知识水平、责任心的影响,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个体、职业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传授相关知识给患者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4]。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专业性较强,护士对该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甚少,因此需要医生的参与,通过医护合作为患者提供正确而详细的康复指导。传统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往往以自己的工作为中心,不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只是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5]。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患者主动自觉的参与和家属的监督协助。
我院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的“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即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就将医生的正确指导性、护士的监督示范性、家属的协、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个体差异性有效地结合起来,由医生亲自示范康复训练动作弥补了护士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不足,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效果;患者由于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热情提高了,对康复训练的内容掌握的更好了。再加上家属的协助与监督,避免了在康复训练中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正确性认识不足导致的盲目接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及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四位一体”健康模式应用于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俊.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 尚天裕. 中国接骨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1
[3] 胥少订,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98.
[4] 何力,周正颜.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2(38):126
康复训练指导范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80-02
目前在我国的骨科治疗中,各种治疗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关于骨科的康复锻炼,在医学中属于康复护理学的内容范畴,主要是根据骨科病患的特点,辅助药物进行恢复性锻炼,达到尽快增强骨质,扫清病患的目的。
1 康复锻炼对病情减缓与康复的作用
1.1 骨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患病情况会有治疗手段的调整和变化,但是不管是用什么治疗手段,辅助康复锻炼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代医学治疗讲究药物和针对性锻炼相结合,尤其是骨科方面,自身的锻炼会很大程度上加快恢复健康。
1.2 目前骨科的康复训练已经有初具规模的医疗康复体系。骨科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健康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骨科患者的骨质在药物的帮助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外加的康复训练则是对于这种药物辅助下的骨质健康的巩固和支持。医院在病患骨科恢复方面主要应该做到对于病患的锻炼目标的制定、锻炼行为的检查、常见问题的教育等等。
1.3 在骨科病患的康复训练中,常常存在病人缺乏专业知识的引导,盲目的进行负荷不适应的锻炼,不会对于病情的恢复起到影响,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麻烦,甚至是更大规模的创伤。这就需要医院的护士及时对于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及时的做好指导,防止病人出现不科学的锻炼,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减少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2 目前骨科康复训练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的骨科康复训练中,近年来发展的日趋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发展的不足之处。面临的最大的发展问题就是地区差异越来越明显,大型医院的骨科康复锻炼设备较为先进,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也比较高。但是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医院很难达到如此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康复训练认识层面。骨科康复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长期的指导监护,一般的医院医护人员因为种种因素不能保证时刻在训练过程中做好医患的工作。而且骨科锻炼持续时间长,病患家庭也很难一直支撑起等等。所以,在上面情况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医院在骨科康复训练方面工作很难长期进行。
2.2 在医师护理方面缺乏沟通。骨科康复训练不仅仅要求病患及时的根据指导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还需要做好医师和护士之间的沟通。目前在大多数医院,护士负责对病患的康复锻炼进行目标的制定和相关的指导教育,但是护士普遍对于护理的深层缺乏认识,需要医师的调整,医师和护士没有达到很好的沟通,就会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医师不能很好地做出调整,护士不能很好地进行执行,严重的影响到对于病患的康复训练治疗。
2.3 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方面,目前存在很大的欠缺。护理人员主要要针对病患的康复锻炼提供康复目标和训练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传。很多的护理人员可以对于病患的康复锻炼做出要求,但是在指导宣传专业知识方面存在欠缺,专业素质不高,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3 关于增强骨科康复锻炼效果的建议
(1)加强宣传,增加投入。作为骨科康复锻炼的重要场合,医院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在医院内部,应该做好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以人为本,根据不同病患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及时的学习借鉴先进的治疗手段,引进先进技术。树立行业模范形象,鼓励医护人员良性竞争。增加投入,提高病患骨科康复锻炼的硬件水平,进一步完善骨科康复护理理论。
(2)加强交流,医护配合。医护人员对于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对于病人的尽快康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医护之间的配合,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多与专业医师进行交流,对专业护理问题多进行沟通,确保可以将骨科医师的康复调整落实到实处,医护之间提高配合,相互合作做好对于病患的治疗工作。
(3)双向培养,协同工作。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医院,护士大都是刚毕业走出校门的学生。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严重的缺乏临床经验,这都限制了新人护士的快速成长以及对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而医院工作年限较长的护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很难在医院一直工作下去,医院随时面临着人才流失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骨科医院应该及时的做出人才调整,进行双向培养,既要大力的引进刚毕业的专业人才,还应该对于有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挽留。在实际的工作中,新人和有经验的护士相互配合,这样将大大提高新人护士的医护水平,同时也是对高年护理人员先进理论知识的补充,这都会影响到骨科医院在骨科康复训练的工作能力方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