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范文1
【关键词】呼吸系统重症疾病;血气分析;酸碱失衡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91-01
血气分析能够很好的检测机体的呼吸以及代谢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动脉血气分析已经成为危重患者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呼吸系统疾病可以引起患者体内酸碱失衡以及低氧血症。研究表明,动脉血气分析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本次研究,本着就对我院的部分呼吸系统重症疾病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7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其中男40例,女38例,患者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63.2±2.2)岁。按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支气管哮喘组(16例)、呼吸衰竭组(23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19例)以及晚期肺癌组(20例),并将30例同期无任何护理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以及病理状况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抽取血液样本前让所有患者卧床休息5-10min,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心中的负面情绪。取一次性2ml的注射器,使用肝素钠液湿润整个注射器后排尽其中的空气,按照动脉采用的步骤进行消毒穿刺采血,动脉穿刺见血后抽取血液样本,排除空气后立即插入准备好的橡皮塞内。样本抽取结束后就采用血气分析仪对样本进行全自动的动脉血气检测。
1.3统计学处理研究选用合适的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
2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pH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的体内常常会发生酸碱失衡等血气变化,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酸碱失衡的不尽相同[2]。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一般较为的狭窄,以中小气道阻塞为主,当支气管哮喘患者的PaCO2低于45mmHg时,常常会表现出碱中毒,是病情逐步恶化的主要表现;呼吸衰竭患往往会出现缺氧和代谢障碍,患者体内的pH以及PaO2会显著下降,PaCO2会显著上升,常常表现出呼吸性的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气腔膨胀以及气道壁破损,患者的pH以及PaO2会显著下降,PaCO2会显著上升,常常表现出酸中毒;晚期肺癌患者的发病后期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类型的酸碱失衡。
综上所述,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酸碱失衡将会有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鉴于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所造成的酸碱失衡类型的不同,采用动脉血气检测对于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起到较大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范文2
关键词: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年龄分布
住院患者进行疾病构成顺位分析,是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方法之一[1]。为了解该院住院患者病种的变化规律及年龄分布特点,为医院管理层制定疾病防治措施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某医院2009~2013年住院患者前10位疾病构成、年龄分布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某医院信息科病案室2009~2013年住院患者疾病分类年报表,按ICD-10标准分类,选择第一诊断为主要诊断,将出院患者按年龄、姓别、系统疾病分类[2],归纳成出院患者疾病构成及顺位表[2]。数据经审核和分类汇总,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本资料,资料完整,准确可靠。
2结果
现对某院5年来出院患者前10位疾病构成及顺位情况汇总如下,见表1。
2.1疾病的构成 从表1可见2009年~2013年某院总出院人数为94088例,前10位疾病为85463例,占总住院人数的90.8%。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9885例,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15713例,消化系统12938例,循环系统12588例,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5290例,肿瘤5012例,分别占总住院人数的21.1%、16.7%、13.8%、13.4%、5.6%、5.3%,这5种疾病共7142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75.9%,结果表明:该院疾病的构成主要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2.2疾病顺位 从表1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和妊娠、分娩和产褥疾病5年来一直位居第1和2位,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在第3和第4位波动,消化系统疾病从2009年的第3位至2013年降至第4位;循环系统疾病在2009年位居第4位,后至2013年上升至第3位。不容忽视的是肿瘤,从2009年的第7位至2013年跃升为第5位。而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于2013年跃为第10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从第10位退出。
2.3从患者年龄和性别来看,5年男女比例为0.77:1。年龄分布情况见表2。在出院患者前6位疾病顺位中,呼吸系统疾病多集中在60岁的人群中;而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主要集中在15~44岁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则多集中在>60岁人群;消化系统疾病则分布在15~44岁、45~49岁、>60岁这3个年龄段;肿瘤则分布在45~49岁、>60岁这2个年龄段;损伤、中毒则集中在15~44岁人群。
3讨论
3.1呼吸系统疾病5年始终居首位,主要是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发病,这几种疾病共计11099例,占呼吸系统疾病的55.8%。其中小于5岁年龄段6290例,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56.7%;大于60岁年龄段2623例,占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86.3%,所以儿童和老年人是患呼吸系统疾病最主要的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大气污染、吸咽、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有关,所以应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对儿童和老年人加强防护,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2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5年一直居第2位,该院产科凭借过硬的医护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本地已有一定的影响力,来医院分娩的人数13154例,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的83.7%,可见主要是分娩的患者,应提高其他妇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3循环系统疾病从2009年和2010年的第4位至2013年上升到第3位,其中大于60岁年龄段7794例,占循环系统疾病的61.9%;而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共计7514例,占循环系统疾病的59.7%;其中大于60岁年龄段6106例,占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的81.3%,脑血管病主要是脑出血和脑梗塞为主。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大量的高糖、高脂高盐饮食,运动量减少,工作压力加大,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明显上升,因此医院应积极探索新技术,新疗法,同时广泛开展心脑血管病的宣传,合理饮食结构,适当运动,不定期的健康检查,以降低突发性心、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死亡,延长寿命。
3.4消化系统疾病有下降趋势(从第3位下降到第4位),其主要疾病是阑尾疾病、疝、胆石病和胆囊炎共计5359例,占消化系统疾病的41.4%,其中胆石病和胆囊炎3074例,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3.8%。消化系统疾病与人们的饮食结构、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饮酒、暴饮暴食,不规律的饮食起居、缺少运动、食品农药超标等原因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3],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5损伤与中毒有下降趋势,由于国家对酒驾进行了严格管制,使酒后驾车造成车祸大量减少。但这类疾病多集中在15~44岁人群,占损伤、中毒的44.5%,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来源,因此,有关部门应做好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6肿瘤有上升的趋势,从第7位上升至5位,肿瘤5012例,其中恶性肿瘤占54.5%,大于60岁恶性肿瘤1628例,占恶性肿瘤的59.6%,其中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占21.8%,气管、支气管肺恶性肿瘤占21.5%。由于食品添加济的滥用,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机动车辆的不断递增等造成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人们长期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这些都是肿瘤发病的诱因[4,5]。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大保健知识的宣传,号召人们锻练身体,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7根据以上资料总结分析得出这10类疾病是该院最主要的疾病,特别是前6类疾病的诊治护理应成为该院工作的重点。为医院针对性地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开展相应新技术新项目、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更好地为所在地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晓丽.我院10年住院患者前10位疾病顺位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13(2):188-189.
[2]叶建华.某院2008-2012年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3,20(6):479.
[3]刘群英.我院2007-2011年出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3,20(1):75.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范文3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患者采用呼吸训练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回顾。
结果: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8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56例,有效2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9.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呼吸训练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无创口、无痛苦和方便、快捷的特征,医疗费用很低,具有较高使用价值,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训练呼吸系统疾病康复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5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科技不断进步,康复医学水平不断完善和发展,呼吸训练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能够协调患者呼吸肌功能,增加胸廓活动,使患者肺活量和吸氧量得到增加,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同时,呼吸训练具有便捷、易于操作、无创伤和开支小的特征,患者和家属容易接受。本文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呼吸训练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为27岁至51岁,平均年龄为29±2.9岁,病程为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为1.6±0.6年。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患者为肺功能不全或门诊行通气、换气,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治疗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呼吸训练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腹式呼吸训练、保持呼吸道畅通、增加心功能和恢复活动力。腹式呼吸训练指的是延长呼气和吸气的时间,使用腹腔进行较慢、较深和规律的呼吸,实现患者的自我调节,腹式呼吸的目的是提高患者膈肌的收缩效率和能力,避免胸式呼吸的缺点,关键在于协调腹肌和膈肌的活动,呼气时,收缩腹肌,松弛膈肌,使呼吸潮气量增加,吸气时,收缩膈肌,松弛腹肌,增加吸气量,减少辅助呼吸肌产生的无效劳动,保持其处于松弛休息的状态,减少呼吸消耗,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现象。保持呼吸道畅通指的是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配合中草药辅助,提高雾化吸入的效果,避免患者的无效咳嗽,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方式咳嗽。提高心功能指的是患者因劳动强度减弱,会使肺功能水平无法与患者活动能力相适应,因此,应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健化程序。
1.3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会对社会群众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保障人体的新陈代谢,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会对患者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呼吸训练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使用价值很高,在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的护理中十分常见,为有效性较高的干预手段,合力开展呼吸训练,能够降低患者痛苦,减少住院时间,避免患者服药数量较多,缓解患者产生气短、气促等症状,转变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压抑、紧张等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其工作能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有效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了解水平,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学敏,侯来永,白伟,等.呼吸训练对理解期老年量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07-310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范文4
we feel if we can discover the cause of apnea and for appropriate care and treatment can reduce respiratory suspended due to poor prognosis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03例中,女57例,男46例,体重小于1.5kg 36例;1.5-2.5 kg 46例;大于2.5 kg 21例;胎龄小于32周 39例;32-37周 47例;大于37周以上 19例。入院诊断新生儿肺炎46例,颅内出血20例,硬肿症4例,败血症6例,早产儿14例,肺透明膜病4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新生儿溶血症3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4例。转归:治愈91例,死亡4例,自动离院8例。
2 护理体会
2.1 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分为原发性、症状性。原发性系由早产儿单纯因呼吸中枢发育不全所致,症状性系由下列疾病所致:如①缺氧:窒息、肺炎、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贫血等。②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出血。④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⑤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和高氨血症等。⑥胃食管返流。⑦因颈部前曲过度而致气流阻塞。新生儿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 其发病率可高达50%-59%,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2.2 原发性呼吸暂停 与症状性呼吸暂停不同的是不伴有其它疾病时的呼吸暂停,一般预后良好。有条件时可使用心电监护仪,发作时注意患儿的心率、呼吸、面色及一般情况,仅轻微刺激如刺激皮肤或足底即可改善症状。如果患儿反复发作,可使用少量的呼吸兴奋剂,同时并发其它疾病时亦可转变为继发性呼吸暂停。
2.3 症状性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是原发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根据病因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观察、护理和预防。
(1)呼吸系统疾病为新生儿呼吸暂停最常见的病因。本组新生儿肺炎46例,肺透明膜病4例,共占49%。因肺部疾病可致肺通气功能和/或换气功能受损,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抑制呼吸中枢,同时肺顺应性差,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堆积和支气管粘膜肿胀增加了气道阻力,使呼吸肌疲劳而致呼吸暂停。新生儿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功能均差,痰液在咽喉部或气管内堆积,通过喉上神经反射性引起呼吸暂停。对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暂停患儿可给予头罩吸氧、CPAP吸氧,因CPAP鼻塞可刺激鼻腔中的呼吸感受器,可减少暂停发作,如反复发作则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除了必要的氧疗外,主要措施是加强呼吸道管理,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减轻气道阻力。有条件时给予加温湿化吸氧,必要时采用超声雾化,以稀释分泌物。同时配合胸部物理疗法,如定时翻身、拍背、电按摩等,使分泌物易于排出。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流量、CPAP的压力和呼吸机参数。本组有5例患儿在撤离呼吸机后,由于痰液粘稠堆积发生呼吸暂停,经加强呼吸道管理后,未再出现。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因呼吸中枢受损而致呼吸暂停。有的抽搐表现为呼吸暂停。仔细观察发现还有口角抽动、双目凝视等,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镇静止惊剂,控制惊厥和呼吸暂停,及时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这类患儿呼吸暂停可反复发作,应注意观察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镇静剂效果,以便及时、准确的使用镇静剂。
(3) 感染、黄疸、硬肿症 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硬肿症及核黄疸的病儿出现呼吸暂停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呼吸暂停的发作与严重感染、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酸中毒、呼吸中枢抑制有关。硬肿症患儿在病发肺出血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花纹、血压降低,出于感染性休克状态。此时应立即进行机械通气,同时扩容、纠酸,积极控制感染,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疗法,败血症患儿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
(4)代谢紊乱及其它原因 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晚发性酸中毒、隐匿性胃食道返流时均可诱发呼吸暂停。本组有4例孕龄30周,体重小于1.5kg的早产儿,在恢复期发生呼吸暂停,仔细观察病人一般情况良好,呼吸暂停均于每次喂奶后10min,且口角有奶液溢出。汇报医生后考虑为隐匿性胃食道返流所致,即给予头高脚低位,未再发生呼吸暂停。对这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暂停要加以重视,否则易引起误吸而窒息死亡。
2.4 对易发生呼吸暂停的高危新生儿应入ICU,单靠临床的严密观察往往不够,应用监护仪进行监护及时诊断呼吸暂停,使用四频道监护即心电呼吸监护加上脉搏氧饱和度的热频传感器和外鼻孔下的热能传感器能记录呼吸道的气流变化,有助于观察、诊断新生儿呼吸暂停,早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包翠荣.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08(05):126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范文5
[关键词] 儿科院内急救; 疾病病谱
[中图分类号] R72;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133-02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均是急诊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对560例院内儿科急救疾病的病谱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总结院内急救疾病病谱规律及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院内急救患儿560例,年龄范围在0~14岁。其中男334例,女226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急救记录,依据医生填写的抢救记录和《儿科学》第7版进行诊断分类,多种疾病患者以接诊第一诊断为准。
2 结果
2.1 院内急救患儿年龄分布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院内急救560例患儿中婴儿所占比例最大,占46.2%(259/560);其次是新生儿患者85例,占15.1%(85/560);然后是幼儿,1岁~占13.2%(74/560),2岁~占11.9%(67/560)。
2.2 儿科系统疾病病种排序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近两年儿科急诊救治560例患儿中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占首位,其次是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次之系多种中毒。
3 讨论
本研究回顾分析与探讨了2008年1月~2010年1月全部儿科院内急救患者情况,院内急救病谱中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占第1位,26.4%;神经系统疾病占第2位,23.0%;新生儿疾病占第3位,15.1%;消化系统疾病占第4位,14.2%;中毒占第5位,12.5%。呼吸系统疾病中以肺炎最多,尤其是小婴儿肺炎占所有呼吸系统病变的62.8%,其中包括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急性喉炎、支气管哮喘等;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高热惊厥,其次是癫痫、颅内感染;新生儿疾病中以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居多;消化系统疾病以腹泻脱水为主;中毒病例主要是各种农药以及常用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及煤气中毒。分析表明中毒是小儿不可忽视的致死原因,药物或其它化学用量、用法或保管不当,小儿无知、好奇、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以及婴儿常喜欢用口咀嚼物体,小儿易误服或接触中毒,家长擅自小儿滥用药物,医源性误用药物或药物过量以及家庭常用灭蚊、灭鼠等药品使用不当均可造小儿中毒,进食未经去毒处理的各种含毒动植物或把毒物错误地当普通食物食用,某些食物由于处理不当而产生毒性,进食过量则引起中毒(如肠原性紫绀)。家属应监管好各种药物,进食要新鲜、干静卫生,不吃霉变食品以及未经去毒处理或可能含毒物的食品。前5位疾病占所有急救疾病中64%以上,表明常见病、多发病仍然是当前重要的疾病;从年龄结构分析,1个月~1岁发病居多,其次为新生儿与幼儿,与此阶段生长发育极其迅速但各系统器官不够成熟完善有关。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缺乏弹力组织支撑,粘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差,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少[1],同时婴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故易发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新生儿及婴幼儿皮层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又因皮层发育尚未成熟,对皮层下中枢不能给予控制,兴奋或抑制过程很易扩散,遇强烈的刺激时容易发生惊厥。
本文研究认为,院内急救的前5位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所以疾病预防至关重要,无论院前医生或院内医生均应向社会及公众进行医学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各地应参考本地区的疾病谱,加强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制定各种危重症尤其是常见危重症的抢救、诊治和护理预案,达到急诊诊疗标准化[2],同时加强院内急救的诊断、抢救和监护能力,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
[参考文献]
[1] 朱福棠. 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43-1144.
[2] 韦克金、甘毅、卢浩单,等. 我院3438例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1(28):39-40.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范文6
1 病例资料
我科自2013年3月~2015年1月接受肺功能检查患者共计1250例,其中男性患者760例,女性患者490例,年龄10~90岁,平均年龄为60岁,患者以呼吸科住院患者为主,其他包括外科、妇产科术前、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慢性病鉴定、以及其他科室需做肺功能检查的患者。
2 护理体会
2.1检查前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保证室内开门窗通风,增加自然风的流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室内的温度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接通电源,打开仪器,检查仪器的性能,常规定标后,准确测量患者身高和体重,输入患者资料并保存。告知患者,肺功能检查不会有任何痛苦,热情接待患者,消除焦虑情绪,说明检查的目的、 解释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检查对治疗的重要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对需要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患者,须停用舒喘灵气雾剂6 h或口服12 h,检查前患者静息15 min,待呼吸平稳后再测试,耐心指导患者如何吸气、呼气,并做示范动作,要求患者努力配合,满意后再正式检查,以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
2.2检查中的护理 患者取舒适(端坐位或卧位),向患者讲解操作方法及要点,检查中告知患者配合操作者口令,用鼻夹夹住患者的鼻子,嘱患者用嘴呼吸,使用一次性纸质口件,用吹口哨的口形含住,保证检查时不漏气,尽最大努力做出呼气和吸气动作,不要保留自己的力量。呼吸科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耐受力差,检查中可出现胸闷、憋气、咳嗽等症状,患者需要休息数次才能完成整个检查,随时鼓励和支持患者,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各项检查。教会做支气管激发检查患者,雾化吸入乙酰胆碱的技巧:平静呼吸、间隙深呼吸;缓慢深吸气,将药液尽可能吸入下呼吸道内。
做支气管舒张试验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的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的方法(将吸入器的盖帽取下,在吸入前用力的摇动吸入器5~6次,使吸入器中的药液充分摇匀,将吸入器向上,患者的头部稍微后倾,慢慢的呼入气体,患者应用口含紧吸入器嘴部使不漏气,在患者做深吸气的同时,应用手按住定量吸入器,慢慢吸气到最大,使喷出的药物可随吸气而进入患者的下呼吸道,随后取下吸入器,紧闭口唇,应屏气10 s以上时间,然后缓慢呼气,连续吸入 3揿(300 mg)每次间隔1 min)。检查中要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和面部表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检查,予以患者卧床休息、给氧、吸痰等急救措施,以防患者发生意外。
2.3检查后的护理 检查后,视患者的病情轻、重,有体力消耗多的,需要休息片刻再离开,必要时扶患者回病房休息,必要时吸氧。对于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患者,要告知及时漱口,以防不适。支气管激发检查可出现咳嗽、咽痛、头痛、面红等轻微不适,告诉患者休息3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消毒好传感器和肺功能仪,一次性纸质口件的毁形弃去,检查室紫外线照射30 min后开窗通风。
3 讨论
3.1肺功能检查是一种物理检查方法,对身体无任何损伤,无痛苦和不适,具有敏感度高、重复监测方便和患者易接受等优点。适应症有:①判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基本状态,明确其有无通气功能障碍、类型、程度,根据此区别阻塞性、限制性肺病,辅助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激发试验、扩张试验)及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判断;②评价各种平喘药物疗效;③胸外科患者术鉴定:选择手术适应症,预测术后呼呼功能;④呼吸衰竭的肺功能监测:确定机械通气时机,监测机械通气是否恰当,决定何时脱机;⑤职业性肺病劳动鉴定;⑥工业卫生监测指标及流行病学检查,研究大气污染、职业性有害气体监测。肺功能检查的局限性:①主要反映呼吸生理功能变化,不能单独据此确定病因;②某些检测指标个体差异大;③某些指标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重复性差。禁忌症: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严重减退者,高热剧咳,自发性气胸,2 w内有咯血者,均不宜行肺功能z查。
3.2肺功能检查的原理 是将患者检查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全部吸入肺功能仪器,经电脑进行分析诊断。在使用时,患者应用嘴含住一次性纸质口件,并且要呼吸平静,最大吸气量、最大呼气量、最快最大吸气量和呼气量,将气体输入肺功能仪,才能做出准确的肺功能诊断。因此,患者规范的呼吸动作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由于大多数患者不会做肺功能检查时所要求的规范呼吸动作,导致肺功能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增加了肺功能检查的难度,尤其是患有较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因为该类患者有时持续续多次的检查都很难获得较为满意结果,这就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要耐心的指导患者,并反复的进行现场示范,避免患者在检查时消耗过多的体力,另外,护理人员应不断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情绪的干扰,进而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肺功能检查结果是判断患者的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也是最为直观的方法,为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肺功能检查结果的质量取决于仪器、工作人员、患者三方面的因素,因此患者的努力配合及工作人员良好的宣教、沟通、示范是检查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