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班艺术活动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班艺术活动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实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当今物质生活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学生的思想日趋成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尤其是农村班主任的工作更是难做。笔者现结合自己担任农村初中班主任的经历,谈谈遇到的几点困难。
1、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在现今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通过上网拓宽自己接受新信息,新知识的渠道,但也正是因为网络,学生也接触了不少不良的信息,那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有部分孩子由于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组织纪律观念变得极差,上课不专心,成绩一落千丈。另外,学生品德的形成,还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现在农村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可以说是不闻不问,给孩子灌输的是 “读书无用论”。任凭自己的孩子旷课,逃课,他们都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度。
2、家庭德育工作的失效性。目前,农村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是跟爷爷、奶奶等祖辈一起生活,他们能给予孩子的仅仅是保证身体的成长,更甚者是过分的溺爱,加剧了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也给农村初中班主任提出更多的挑战。面对诸多的挑战,班主任不能临阵脱逃,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只有积极的探索,寻求办法,努力提高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二、提高农村初中班主任实效性的几点看法
1、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对于班主任来说,要学的知识何其多。作为一名教育者,班主任必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必须学习相应的管理经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和相应的领导能力。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的能力往往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提升。
(1)向书本学习。
一个人的想法毕竟有限,我们可以巧向书籍借力,足不出门,领略百家思想,吸取多方精华,提高语言的艺术性。班主任语言的艺术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表现的尤为重要。班主任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语言的艺术,使自己的忠言让学生听起来不那么的刺耳,更容易接受,真正的做到忠言顺耳利于行。
(2)向高人学习。
全国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高金英教授曾这样谈到人生五大幸事:第一,出生后遇到一对好父母;第二,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第三,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第四,成家时遇到一位好伴侣;第五,晚年时遇到一个好子女。这里的师傅指的就是高人。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关于这点,笔者深有体会。本人一直很庆幸自己的人生中遇到了数位的高人,其中,有一个对自己影响是特别的深刻。五年前,当笔者知道自己要加入班主任这个大家庭时,内心是极其的不安。不安的原因是因为不仅自己之前没有半点当班主任的经验,其实就算是任课老师,自己也才是刚刚上讲台一年的新教师。初任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的困难与问题,幸好隔壁班的班主任成了笔者在班主任这门课程中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导师。他用他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敏锐的观察力,勤勉踏实的作风还有他作为语文老师独有的精辟的语言艺术,指导、帮助笔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好地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3)向学生学。
这点是最容易被班主任所忽略的。其实,只要我们肯放手,会发现学生是充满智慧的。笔者班级里有三块宣传栏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需要,定期的更换,像有一期定的主题是迎接新学期到来。主题布置下去,发现几个负责的学生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起班上同学的才艺,把三块宣传栏布置得格外的有创造力。笔者不禁感叹“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也因为三块宣传栏都是他们自己设计跟精心制作的,所以,他们也格外的自豪与爱惜。其实,这也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地位与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
通过向书本学习,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佩服班主任的知识渊博,成为学生心目中一位睿智的决策者,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而通过向优秀的班主任及优秀教师学习丰富的经验,则可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2、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工作,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班主任,仅仅靠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从优秀班主任学习到的丰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将理论和经验运用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
巴人说“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班主任通过书本学习和向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学习,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的个体性和知识经验的缄默性,不管是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是从优秀班主任身上获取的宝贵经验,都是需要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在真实情境中践行,才能真真正正的得到系统地内化,形成自身个性化的班主任管理实践经验。
需要指出的是,班主任在实践中,要慎重尝试,创造性地采用他人的经验,因为我们的实践对象是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鲜活个体,在这个学生上适用的方式方法或许用到别的学生身上效果就截然不同,所以,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自身班级的特点,创造性的将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运用于自身的班级管理实践中,不断的锻炼自己。
3、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核心思想是说人要勤于反思,不断总结,这样才能知不足而知进取。作为一名班主任,更是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反思自我。有部分班主任,或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班主任的活已经够多的了,哪来的时间反思啊。”但是,殊不知如果一个班主任开展工作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那么这样的班主任是很难有所提高和进步的。而事实上,在班主任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去反思的问题是很多的。比如,你对班上所说的话有哪些是得体的,有哪些是需要加以改进的;你在跟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应该注意的;自己在开展班级活动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等等诸多教育方面的行为。
反思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事后的反思,也可以是活动中的及时反思。笔者最常用的一种反思方式就是写教学随笔。除了记录每天自己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还可以记录与其他班主任老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教育教学故事,比如如何处理某些棘手的教育问题,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失败的教训也可以引以为戒。长期坚持写教学随笔,其实也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中班艺术活动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 中班幼儿 舞蹈教学 爵士舞教学
中班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他们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动作质量明显提高,动作发展更完善,既能灵活操作,体力明显增强,又能坚持较长时间。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中班展开幼儿爵士舞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少儿爵士舞教师资格教材由德国帕洛卡舞蹈教育大学爵士舞教育表演双硕士任璐女士主编,其结合了中国青少年儿童学习舞蹈及身心发育的特点,以其元素动作力度的突出、身体的收缩张力、丰富强烈的节奏、即兴、强调身体局部动作等特点,特别注重情趣性,从编创修改的初期就受到了很多儿童和家长的喜爱。通过学习,学生身体的各个关节、韧带、肌肉等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在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中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那么如何针对中班幼儿充分发挥爵士舞教材的有效性呢?
一、舞蹈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认识不足,我们存在以下幼儿舞蹈教育的误区。
片面追求舞蹈技能的学习,强调舞蹈的动作技巧,一味要求幼儿进行枯燥的训练,这样既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又不能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甚至使师生关系紧张。
教师过多以成人的角度审视幼儿舞蹈,设计舞蹈动作。活动中忽视幼儿的主动参与,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如果教师设计的动作没有以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可能性为基础,就很容易使幼儿受伤。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舞蹈知识匮乏,舞蹈能力低下,更缺少正确的教育观念,忽视对幼儿舞蹈的培养。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参加舞蹈活动没用,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学其他的知识技能。这就使当前的舞蹈教育存在种种问题。
二、爵士舞教学
我们该如何定位幼儿舞蹈,使得幼儿舞蹈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注重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舞蹈教育向积极有序、全方位、健康的方向发展呢?
(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为幼儿教学奠定基础。
舞蹈艺术是人体的造型艺术,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教师的身授言传,加强学生的基本训练和感觉训练,以及其他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舞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能否熟练地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
舞蹈基本训练是对人的骨骼和肌肉的复杂结构进行严格训练的开始,这些动作构成使整个身体处于无休止的多种变化形态之中。通过练习可使身体具有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主要是为了舞蹈的表现创造以物质为前提的身体条件,以培养技术技能为主要功能,强化身体韵律与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高水平专业舞蹈艺术所需要的身体表现语言与手段。在幼儿掌握动作的同时,应当渗透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言,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表演舞蹈。因此,舞蹈基本功训练对学习舞蹈者是相当重要的,研究舞蹈基本训练的教学方法更是如此。只有掌握比较好的舞蹈基本训练的教学方法,才能从容自如地教给学生训练的技巧,从而掌握基本功训练的要领。舞蹈基本功教学法的方法很多,也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很多方面。
(二)动感的热身音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当教授舞蹈课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及对舞蹈课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其关键就在热身时段,热身是整个舞蹈教学的开端,也是舞蹈教学有效的关键。在热身环节,通常播放新授舞蹈的音乐,选取某些舞蹈动作,设计成为热身动作,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熟习音乐的节奏。针对幼儿,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当我在热身时段直接加入新授舞蹈的音乐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但是在新授动作时,再播放此音乐时,发现很多孩子的注意很容易分散。在请教专业老师后,结合自己的反思,才知道对于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来说,一个活动中,从头至尾都选用一段音乐对孩子们来说过于枯燥,很容易造成孩子们注意的分散。
幼儿喜欢蹦蹦跳跳,每当听到他们熟悉的轻快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这是由幼儿易兴奋、活泼好动的天性决定的。教师在运用游戏法进行舞蹈教学时,首先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并且喜爱的音乐。如《黑猫警长》、《葫芦娃》、《七色光》等歌曲,然后配上形象的舞蹈动作,这样就容易被幼儿接受。因为熟悉的音乐可以使幼儿产生许多联想,教师根据这一点,编排一些游戏形式的舞蹈肯定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另外,还可以根据游戏方法编排一些带有简单情节、有角色的模拟性舞蹈,如模仿蝴蝶飞翔、小燕子觅食、小鸡捉虫等舞蹈动作。
(三)精练的语言结合专业的示范,为幼儿自我创造奠定基础。
幼儿舞蹈教学指导的示范法在树立舞蹈动作概念和幼儿学习舞蹈动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以准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向幼儿说明所学动作的内容、要领、做法,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引起学习兴趣。准确的示范动作能够使幼儿建立准确的动作表象,使直观与思维相结合。舞蹈示范要根据幼儿年龄和对动作掌握的程度进行,采用完整示范、反复示范、部分难点示范等方法。示范当中,为了帮助幼儿零握动作的基本规律,适当加进一些讲解,讲解的语言一定要简明形象。舞蹈示范要有些区分,对小班的幼儿,示范动作要多一些,对中班或大班的幼儿,以及对幼儿比较熟悉的动作,示范就可相应减少―些。讲解与示范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它们的关系,语言要生动形象,尽量不说幼儿还不能理解的专业术语,示范动作一定要优美、准确,尤其对不断变化方向、路线的舞蹈,教师一定要耐心讲解、反复示范,直到幼儿掌握为止。
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用生动的形象启发幼儿,同时示范动作克服成人化的倾向,舞蹈的动作夸张、形象。如舞步训练《小兔跳》,教师示范的时候就要感觉自己像一只爱的小兔子在跳舞,在幼儿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后,使幼儿更积极投入地表演。如此幼儿在舞蹈时,动作的形象性和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
(四)形象化的教学,紧抓幼儿年龄特点。
教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教材本身要引起幼儿审美的兴趣。在选择教材时,我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因此,我选择和编排的幼儿歌舞,如“拉拉钩”、“大家拍手乐陶陶”、“两只老虎”等都受到孩子的喜爱。如在歌曲“拉拉勾”这篇教材中富有一定的生活故事情节,我在教学时,先让两个幼儿进行情境表演,让幼儿知道这个故事表演的内容,从而理解歌词,学会演唱这首歌,并让幼儿进行表演,因为这首歌曲内容生动,生活中是经常可风的,所以幼儿喜爱这个表演,从中让幼儿通过表演受到启发,陶冶情操,形成团结友爱的好品德。这样的教材童趣足,并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有一定的教育性、艺术性。
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大凡健康的幼儿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学习,他们本能地会唱唱歌,会表现舞蹈的韵律。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随机地观察、引导孩子,这样来自于大自然、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孩子才会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与情感,从而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能力,丰富孩子的生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许多活动是自发生成的,餐后散步时分,孩子们对蝴蝶产生兴趣,抓住教育时机,尊重孩子们的求知需求,我们会支持、鼓励孩子主动观察蝴蝶的飞,并学蝴蝶飞的动作。由于蝴蝶飞的形象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爱,为此他们会敢于体验,乐于探究,我们再深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进行再续创编,在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其乐融融。
(五)及时做好家园沟通,获取幼儿的发展情况。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影响其发展最主要的是幼儿园和家庭。因此,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园互动,形成合力。家园互动的实现必须首先依赖于幼儿园主动开展家长工作,在彼此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沟通信息,共同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完成教养幼儿的任务,这既是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和性质决定的,又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对教师工作的一项职责要求。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注意家园沟通,对家长做好反馈工作的同时,也引导家长对舞蹈训练相配合。在舞蹈教学开展一段时间后,我们提供了一本可爱的小本子,引导幼儿带回家在家和家长一起玩玩舞蹈活动时的游戏,从而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中班孩子对印章非常感兴趣,因此用印章作为每次小本子上的奖励,吸引了不少孩子。
在和孩子共同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乐于表现自己,动作丰富了,变化多了,更富有童真童趣了。我还发现孩子们不再限于过去的模仿阶段,而是积极地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认真地做着自己精心创编的各种动作,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宽松和谐、有趣的活动中,幼儿每时每刻都展现着灿烂的微笑,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形成了开朗大方、乐于交往的个性,初步有了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不再拘泥于模仿,而是表演出自己的风格。
教学研究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还有更好的方法等着我去实践。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会多少动作上,而应突出在良好情绪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培养上,以及长远、有价值的发展上。总之,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它的广泛传播不仅对幼儿的教育事业,而且对舞蹈事业的未来,都起着难以估价的积极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为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充满希望的幼儿舞蹈艺术土壤上开满绚丽多彩的花儿,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而努力耕耘,永远探索。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
中班艺术活动教学反思范文3
幼儿教育是爱的职业。教育的爱需要不断地滋养、丰盈,需要智慧的引领、激情的喷发。而阅读能使这种爱历久弥新,能使爱得以升华。
一、相似阅读,爱的疗方
曾经以为,有爱就能解决一切:有了爱,孩子就会听话;有了爱,孩子就会进步;爱让差的孩子变好,让调皮的孩子变乖……曾经,我迷信过成功的教育案例,我拿着放大镜找过孩子的优点,我不遗余力地表扬过孩子,但实践后发现:仅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记得班上有个孩子,上课不愿听讲,是班上的麻烦制造者。多次的教育、谈心,加上个别辅导,甚至生病上门探视,但身心疲惫换来的还是收效甚微。“爱心治疗法”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具体问题,爱没有让我真正找到孩子的“病症”。于是,我走进书海,寻找相似的案例,改变教育方式,去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去研究他的智力类型,去琢磨他的思维方式,帮助他分辨是非、树立榜样、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培植习惯,引领着他每天“缺点少一点点,进步多一点点”。对症下药后,这孩子终于能正常地在幼儿园里学习、生活了。
原来,教育的智慧隐藏在书本的角角落落,教师的智慧往往从阅读中来,往往是文字背后的思考与实践。我们不妨忙中求静,把别人文章中的经典策略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方法。通过阅读相似的案例,用别人的文字激发自己的新思考、新实践,以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让智慧与爱心同行。
二、细节阅读,爱的行动
有人说,幼儿园老师很“简单”。其实,面对着一个个有着丰富思想和细腻情感的孩子,老师不仅要留意孩子的细节,更要给孩子一个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也是幼教工作者的必读书籍,有时偶尔忽略的细节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幼儿园无小事,事事有教育。记得有一次,在区域游戏“生日party”中,“蛋糕师”们戴着工作帽、穿着工作服兴致勃勃地准备生日party,有的制作夹心蛋糕,有的准备生日蜡烛,忙得不亦乐乎。只有“蛋糕师”逸凡游离于游戏情境之外,拿着“蛋糕夹心”在桌上抛撒玩耍。这时,如果我过去提醒或严厉批评,就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游戏效果。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自然地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用“客人”的口吻请求参加生日party:“你们做的是什么蛋糕呀?真香!我也来参加生日party啦!”逸凡马上开心地进入到游戏情境中。就是这样一个细节,使孩子将注意力重新回到活动中,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三、“后悔”阅读,爱的圆满
一个出色的老师,会及时地把学到的教学理论与平时的教学联系起来进行反思,是一个勇于反思、常常“后悔”并改过的人。“后悔”就是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经常进行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经典案例《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中的王老师说:凡事先想想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孩子遇到问题、能力达不到时,老师给他们适当的启发、引导,多给孩子机会,多表扬孩子的进步,这才是帮助,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记得在一次中班艺术活动“小手变变变”活动中,孩子们先用记号笔把自己的小手描画下来,再以此为原型创作成形态各异的小鸡、花朵、蝴蝶、小鱼、太阳等。但是在活动中,我发现虽然孩子们兴致盎然,但绘画时信手涂鸦,没有融入艺术想象。突然间,我感觉自己是个“蒙在鼓里的教育者”,“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最大的障碍。”在后悔活动设计得教条与草率时,我将开放与趣味因子融入活动中,改变了原有的创作形式,把创作的地点改为低矮墙面,在墙面上用颜料进行手掌印画,然后进行艺术创作。果然,孩子们个个积极参与,不仅创作了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而且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成功感。
中班艺术活动教学反思范文4
通过教师问卷、教研活动等方法调查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主题美术活动运用的现状和需要;调查显示:课题组90%的美术教师都尝试过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教学,对于系统的主题美术活动教学虽有过尝试,但还很不成熟;通过家长问卷情况调查,为开发主题提供依据,调查显示,95%的家长愿意参加课题活动, 70%的家长提出将课题课题活动开展到社区,走进大自然的想法,如社区街道、公园,甚至是乡村;基于调查情况:
第一步:充分挖掘园本、家长、社会资源选定主题内容。
课题组通过发放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幼儿谈话、讨论等方式,充分挖掘园本资源、家长资源和社会等方面的资源形成了主题活动,如小班:针对9月份新入园的孩子挑食、偏食的严重问题形成的研究主题《美味的蔬菜》;中班:孩子们对小吃的极大兴趣,形成的地方特色的研究主题《双桂坊》;大班:孩子们对泡茶的探究,形成的研究主题《茶文化》等,这些主题的选择,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研究能力,如此,我们确定了各年龄段子课题的主题,一系列主题内容的形成,让我们明白了,选题要遵循趣味性、层次性、递进性、多样性、经验性等原则。
第二步:根据主题内容寻找整合点,形成适合各年龄段主题美术框架。
首先我们要思考的是,各主题美术活动的内容有哪些,应如何渗透和整合各学科内容?我们明确了要找出与主题内容相整合的美术活动是最重要的,各子课题成员明确任务后,先行讨论并找出自己班级主题的整合点,然后再经过组长及骨干团队的一致认同之后再付诸实践,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后,每个班级最后形成了可实施的主题框架。
二、探讨研究各年龄段幼儿主题美术活动的目标定位,促进幼儿关注生活,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大美术教育观指导下的美术教育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就是个性发展,美术活动是观察、思维、情感和意志、能力的综合表现,富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因此在主题美术活动的目标定位上,教师不光要关注幼儿的绘画技能,更要关注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大班主题《中国茶》的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我园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并以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同时将我园的美术特色独有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老师们通过讨论形成初步的目标定位,然后经过实践之后,再对目标进行修改,最终形成适合主题的核心目标。
三、在大美术教育观的引领下,探索美术活动和其他领域学科的有效渗透和整合,以及教师组织主题美术活动的指导策略
1.探索美术活动和其他领域学科的有效渗透和整合
每个子课题根据主题的内容,通过调查问卷、组织参观、实践操作等多元的方式进行,如:中班主题《运河五号》,在创意街区的广场上,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伴着欢快的音乐,在T型台上展示了自己和父母一起用报纸、易拉罐、雨披、塑料袋等废旧材料制作的环保时装,创意的服饰、精彩的表演引来了围观人群的阵阵掌声。这种创意的服饰,就是通过孩子和家长们的巧手制作完成后进行的表演,不正是美术与音乐表演的完美结合吗?此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更让环保意识深深扎根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2. 教师组织主题美术活动的指导策略
策略一:让教师在实践中大胆尝试,构建自己的实践经验
有了良好的理论积淀,教师们就带着自己的见解进行实践,但在与教师们交谈中发现:个别教师顾虑重重,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大班教师为全园抛了很可贵的一砖,她们带着孩子们走出了教室来到了社区,通过带领孩子们游览“三河三园”收集了宝贵的素材,将这些素材带回教室进行写生,孩子们的作品因为身临其境而更活灵活现;小班教师针对小班幼儿“唯我独尊”的个性,开展了主题《我》,而后针对我的不同角度进行实践研究形成了系列主题活动如《我喜欢的》、《我的身体》、《我的五官》。而中班教师也开始带着幼儿走进了《双桂坊》,进行了亲手制作各种小吃的尝试。
策略二:以“一课三研”为载体,构建更完善的教学案例。
授课教师根据情况,可以自行反思或在级部进行讨论、征求他人的意见。课例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调整,每个活动经过一稿、二稿、三稿这样的修改,促进了教师的备课水平,更增进了教师课堂反思的能力。
策略三: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在启发式的教育中渗透必要的美术技能技巧的指导。
幼儿有了想象的翅膀,创作的灵感,并要把这种想象与创造用作品表现出来,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因此有必要对幼儿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启发、提示、鼓励等教学方法,尽量少给幼儿提供范例,若必须要用范例,则所用的范例既要能指导技能技巧的获得,又要能启发想象力。我园课题组老师通过互相听课,以及多次的聆听专家讲座、授课等形式掌握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
策略四:在评价中接纳差距,学会尊重创新。
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才能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他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该抱有一份充分尊重和信任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幼儿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幼儿很好的交流的作用,幼儿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因为他感到老师是真心帮助和尊重欣赏他的。
中班艺术活动教学反思范文5
一、呈现“蛋糕胚”
年轻的教师饱尝了常规混乱的苦,因此,我们就把班级常规管理作为蛋糕胚呈现出来,期望通过打磨、裱花、烘烤等,最后形成各具个性的美味蛋糕,即达成班级常规教育的细节化、过程化、技巧化。
二、切分“蛋糕胚”
为了便于教师消化和吸收,我们首先通过不同层面的审议,对“蛋糕胚”进行切分,然后按照不同的胃口与需求进行包干认领。
1.教研组审议。园长亲历教研,带领教研组提炼出一日活动中三个矛盾冲突最多的环节:喝水盥洗、进餐、来离园管理,由三个年级组认领研讨:大班组负责来离园管理;中班组负责进餐管理;小班最基础,负责喝水盥洗环节。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内(4周)落实,届时要总结反馈。同时,下达了蛋糕合格检验的标准:(1)营养好吃(有实效);(2)艺术美观(有方法)。
2.年级组审议。年级组围绕各自的小蛋糕胚继续进行审议和切分,并根据要求制定方案。如中班组分担的是进餐管理,组长王老师召开小组研讨会,制定出进餐常规养成的实施方案,并把分得的蛋糕胚分成三块给三个班级(餐前管理、进餐管理、餐后管理)。
3.班级审议。通过层层切分,大大的蛋糕胚到了班级时,就变成了一小块,每个班级只需关注一个重点,对这个重点展开思考:怎样更加合理地开展?怎样做更有效?怎样做更艺术?
三、裱、烘“蛋糕”
重点有了,就要对这块分得的蛋糕胚进行装饰加工。为了降低操作层面的难度,加强指向性与序列性,我们提供了三类支持工具:
1.裱花工具——表格支持
装饰蛋糕需要技巧,更需要适合的工具。根据教师的能力水平,我们设置了三种支持性表格,提供给教师作为参考依据。
(1)规划表。你目前的蛋糕是怎样的?要做成怎样的蛋糕?打算怎么分步做?会用到怎样的工具或者技巧?规划表里包括了班级的现状与分析、预期目标、实施步骤、指导策略。教师认真填写,可以减少盲目与混乱。
(2)记录表。观察记录幼儿行为是培养新教师有意关注幼儿的有效方法,珍贵的第一手观察材料,能促使教师思考、分析幼儿的真实需要,为教育措施的有效落实提供依据。为此我们设计记录表格引领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与思考,期望教师通过对观察记录表的整理,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3)测评表。测评表的目的并不仅仅为了随时测评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引领教师对实施情况进行前后比较,展开全面的分析与思考,为后期活动的调整提供依据。
2.添加辅料——游戏化策略
添加水果、蓝莓酱、巧克力碎末等各种配料,并进行艺术的装点,蛋糕会更加的诱人。研讨中,教师们意识到积极采取不同的“巧办法”,能让常规教育做得轻灵而快乐。教师梳理常规巧做的理念后,开始寻找各种适宜的教育契机,挖掘各类资源,设计成不同的教育实习场,如开辟常规培养的特色墙,设置隐性标记,创设各种游戏情境,等等。下面就是教师们概括出来的常规培养的“巧办法”:
3.烘焙——问题诊断会
蛋糕在烘烤的过程中也可能呈现各种问题:巧克力融化了,水果变色了、串味了,需要针对问题开展诊断会。如果说前期的蛋糕切分制作是“分众”式的研讨,那么,此时集中诊断则是在广泛的信息交流中达成共识。在诊断会上,教师能获得同伴的帮助,解决问题。引领者则及时对教师呈现的关键问题进行提拎与概括,并归纳出核心问题。
四、品尝蛋糕
1.教师试品
实践后的经验提升是关键一环,我们开设了班级经验分享论坛,让每班教师把自己的经验进行梳理与反思,通过评测表对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总结性的比较与思考,我们的辅问题有:①这个阶段实施结束,你认为哪些方面有进展?给你的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好处?②哪些方面存在欠缺?原因是什么?③你觉得哪种培养方法最为有效?为什么?④在实践中最为困扰的问题有哪些?通过问题的提拎,为后期的方案调整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2.同伴共品
第一场:常规教育论坛。鼓励教师运用不同的形式秀秀本班的操作经验,奉上各具班本特色的常规培养模式。小班的王老师利用PPT课件对本班的喝水常规培养进行展示;中班的周老师在饭后活动组织策略里谈到,利用幼儿“最喜欢的餐后游戏调查表”设置了餐后游戏选择卡,解决了饭后活动无序、混乱的状态·……我们惊喜地发现新教师成长了。
第二场:常规教育交互评议赛。运用同伴的交互评议策略,把阶段的实践继续推向新的生成点。活动前,我们要求每个年级组准备三个常规培养的问题(问题指向指定的年级组)。如别出心裁的中班组,自发编排了情景剧,通过现场演绎的形式把问题带给了大班组。交互审议赛促使教师们做一个细致而又专注的观察者,对方的经验自然就成为了他山之石,旁观者的建议显得更加客观有效。
中班艺术活动教学反思范文6
反思:
正如我在设计意图中所说的,这是一个预设而非生成的课题,我事先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还考虑到我们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比如,在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对诗歌中“芒草丛”这一词较为陌生,甚至有孩子说成“wang cao”的发音,由此我想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是“绿草丛”,因此我进行了修改。后来我发现,经过调整的诗歌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也更朗朗上口些。另外,我考虑到活动设计的原创性,努力钻研教材,采用了和书本上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学得更轻松、更愉快!
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就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而言,我觉得我的目标基本实现。
在活动材料的准备上,我做了精心的考虑与设计。以本次活动的需要及孩子们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我设计了教师的瓢虫教具、孩子们的小瓢虫学具(我特意做成颜色、大小不一样的以利于孩子的想象,小的像耳环、纽扣,大的像头花、徽章、手表等)以及和诗歌内容相吻合的图谱、记录卡等。我从每个细节上都作了反复的思考,比如我设计的瓢虫教具,一开始可以像指偶一样出示,以吸引孩子的注意也便于我在朗诵时操作;到了看图谱的环节又可以拉长作为教棒,引导孩子跟着瓢虫的脚步来观察,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图片的设计上我借鉴了许卓娅教授在音乐活动中采用的图谱教学法,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对诗歌进行记录,为孩子的理解、记忆提供了一个支架。
在诗歌教学中,欣赏诗歌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幼儿首先要学会倾听,敢于表达。这时,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就是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动力,比如当孩子回答了我的问题之后,我回以:
“你听的真仔细!”、“你还听到什么啦?”、
“你能说给我们听听吗?”这样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