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经济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高校学校;知识竞争力;关键要素

1.高校知识竞争力概念的演化路径

我国对高校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且许多成果散见于专家学者的论文著作中。随着竞争力理论的演变与发展,高校竞争力的概念经历了由高校竞争力、高校核心竞争力、高校科技竞争力到高校知识竞争力的演变过程。

1.1 国际竞争力理论形成时期的高校竞争力(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国际竞争力理论形成时期。区域经济竞争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归结到了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大学竞争力”一词开始逐步被人们认同并使用。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学者,学者们对大学竞争力的关注和探讨,从探寻影响学校竞争力的因素以及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方法,扩展到研究学校之间的竞争和跨国、跨洲教育联盟之间的竞争。他们认为高校竞争力表现为一种综合竞争力。其理论研究大多借用竞争力理论的部分研究成果,缺乏与教育理论的整合研究,大部分研究是对高校高竞争力的评估活动。

1.2 核心竞争力理论时期的高校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末)

20世纪90年代末“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被引入高等教育,使高校对竞争概念的认识有了质的升华和提高。国内外学者在“核心竞争能力”观念及理论的指导下,重新认识高校的竞争力。这一时期国外学者侧重研究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计划,国内学者则主要研究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方面,形成了能力说、知识资源说等不同的学术观点与流派。

1.3 科技竞争力理论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末期,许多国家都把提升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简称“科技竞争力”)作为迈向21世纪的首要发展目标及立国战略。政府与高校在科研领域确立了新型的合作关系,政府从扩建政府实验室转向通过合同的形式资助大学从事科研活动,政府的科技政策成为影响各国高校科技活动的主要因素,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得到确认。这一时期,研究型大学建设及其成果大量涌现,大学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开始出现。

1.4 区域知识竞争力理论时期的高校竞争力(21世初纪至今)

21世纪初,随着美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提出,各国知识产权战略相继出台,2002年英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简称RHA)提出了“知识竞争力”的概念,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入“区域知识竞争力”研究阶段并了“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随后,著名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和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世界竞争力年鉴》分别根据RHA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对其“知识能力”指标进行了修正。国内外以知识创新理论及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的知识竞争力理论开始形成,知识创新和知识高效应用成为知识竞争力的核心标志。

这一时期,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高校的知识创新和转化能力已成为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国内外的创新指标体系中无一不将“高等教育及其研发与转化”作为衡量其国家知识创新能力的基本指标。高校知识竞争力的概念由此提出:高校知识竞争力,是指在知识社会中,一定区域内的高等学校创造新的想法、思想、程序和产品,并且把它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财富的生产力和能力。

2.高校知识竞争力的研究内容评述

2.1 影响高校竞争力关键要素的主要观点

国外学者认为,影响高校竞争力评价的关键要素是“大学精神”与“学术声誉”。

国内学者对影响高校竞争力关键要素的观点主要基于核心竞争力理念,大多指研究型大学,要素构成呈现多元化。主要包括:学生素质、师资队伍、科研活动;学科建设[1];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学科关键实验设备和学科运行机制。[22]

办学资金、知名度和美誉度、科研成果和毕业生、办学方向和办学能力、人的因素、内部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素质。[2]

2.2 高校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大学竞争力评价始于美国。早在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对美国大学进行评估与排名,至今已有本科生教育评价扩展与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评价,它排行目的是为学生和家长挑选大学来设置指标和相应的权重,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排行榜。此外影响力较大的评价体系还有:英国的《泰晤士报》[3]自1986年开始公布英国高等学校分学科排名的排行榜,以后每年都推出相应的大学排行榜,将大学按质量高低进行排队,这个排行榜现被称为优秀大学指南。《泰晤士报》大学排名根据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每年都对排名指标体系作出调整。《泰晤士报》这一大学指南在公布院校排名结果时,不但要对每一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而且还要对计算结果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加拿大的时事杂志《麦克林》从1991年起开始每年对加拿大的各大高校的教学科研业绩进行评估,然后加以排名。每年该排名榜都不断对评估项目进行修订,尽量使其数量化。《麦克林》[4]评价体系评价各大高校指标主要根据各所学校在学生概况、课堂、师资、财务状况、图书馆、声誉六个大指标来评估其教学科研业绩并进行名次排列。

知识经济的概念范文2

论文关键词: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必由之路,枣庄经济学校,职教理念,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五个方面的考量,枣经人开始认真阅读戴士弘的著作。不但读了而且考了。去年暑假的一天,全体教师走进考场,认真地作了一张试卷----学习理解戴士弘课程教学改革的测试卷。

宁波经验在枣庄土壤上开始茁芽生长,这是枣经人向榜样学习努力走出职业教育怪圈的一个新的尝试。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问世以来,枣经人也许是最早接触到它的群体之一,而改革的脚步自2007年学校决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开始时,就一直没有停下。先是将改革的目标指向教材统整,首先解决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以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与应用和数控技术与应用三专业为龙头,对其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实施统整,并成立相关课题组,着眼于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成立了数学、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统整小组,素质和能力相结合,双管齐下。教育专家、中央教科所姜大源教授曾明确赞同用课程教课,赞同用课程教课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授课、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三点一面的长远设想,枣经人开始按照这样的思路,以培养能力为突破口,从学校实际出发,钻研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以《学会学习》为代表的学校系列校本教材共计18册,已经编排完毕并投入使用。

教材问题解决之后教师成为突出的瓶颈。这方面,学校领导认准一个道理:专业教师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要解决职业教育教师问题,首先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而培训最好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读书。为此,学校两度安排全员读书活动,要求:中层以上干部将读书学习的重点放在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上;专任教师学习的重点放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方面;职员以师德专著和工作方法理论为主;采用“定时、定地、定内容、定主讲人、定检查、定评比”的六定学习方法,学习结束后安排一次理论考试,以测检学习效果。于是,就有了前面全体教师走进考场一幕的出现。

到2009年下半年,枣庄经济学校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课堂设计及课堂教学全员达标。这是该校以宁波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改革的攻坚工程,也是按照新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改革课堂教学的试点,因此,可以说,宁波经验已经开始在枣庄大地上生根发芽。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一支不但学历层次高而且要更具备动手能力有眼界大视野的专业教师队伍。

这次课堂教学设计改革的宗旨是:内涵发展,专业带动,校本为主,枣庄特色。教改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前面两阶段是统整教材、校本研发和内涵突破、专业发展,改革的主要落脚点在教材和教师上。设计理念是:如果进行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应是教材和教师的问题,这也符合戴氏职教理论的要求,所以,在过去的两年里,该校共完成涉及各专业近二十种教材的校本改造,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以及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也已顺利完成。

学校请来高校和职教界的专家,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进行了评比,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老师们根据学校再次修订的《枣庄经济学校课程设计达标课评分标准》和每人的单元教学设计上一堂达标课。课程设计三上三下,删繁就简,力臻至美。专家学者从旁协助,点睛挈领,务求教改达到设计目的。学校要求:分期分批,务必人人达标,初次不达标者需要重新设计、重新上课,直到达标为止。至此,教学改革第三阶段的序幕正式拉开。

课堂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充满活力的首要前提,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职业教育达到最高境界的入门级工作。

进入第三阶段,学校业务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认真分析教学工作的现状,将课堂教学达标工作分作四个批次进行。第一批次:各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第二批次:青年教师。第三批次:中年教师。第四批次:所有的未参加前三个批次的教师。

为了表示对此次教改的重视及权威性,学校邀请市教育局职教室及校外专家与该校校级领导一起组成了达标验收委员会进行评审,显示了学校对课堂达标工作的重视和决心。各批次参加达标课验收的老师,认真进行单元设计,精心制做课件,周到准备各种实训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色,受到了专家评委的好评。将分批次达标活动上成了一次优质课的竞赛。至此,宁波经验首次在枣庄大地上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知识经济的概念范文3

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逐渐被知识经济所取代,知识经济在发展质量和发展规模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受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也与时俱进,在会计理论和会计细则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使财务会计理论更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成为新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为此,我们应根据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具体变化,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认真分析,保证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实用性。

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目标本文由收集整理

会计目标的内容主要是明确要提供会计信息的原因,以及提供会计信息的对象,和提供哪几类会计信息等问题。会计目标已经成为了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二)会计基本前提

现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上,目前会计基本前提的内容和范畴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朝着更适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改变,将实效性作为了会计基本前提改变的重要原则和发展方向。

(三)会计要素

目前会计要素主要包含财务状况要素和经营成果要素这两种。新形势下对会计要素的理解应结合财务会计的具体应用和实际发展。

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变化

受到经济增长方式变化的影响,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其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持续经营概念的理解上发生了变化

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持续经营概念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时间有较为正确的认识,财务会计理论的建立都是以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为基础制定的。但是受到知识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企业的经营时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持续经营概念在理解上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也将在持续经营概念上出现新的理解。

(二)在会计分期的概念上发生了变化

会计分期的概念主要是指企业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利用,并根据会计信息作出及时的决策。但是受到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信息的提供渠道越来越多,许多会计信息通过网络的方式在网上实现了共享,会计分期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一影响下,财务会计理论中的会计分期和会计信息的定义也较传统的会计理论发生了许多变化。为此,我们要对会计分期概念的变化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在货币计量的概念上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货币计量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货币价值恒定的基础上的,但是在新知识经济时代,货币的价值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货币价值变化成为了主流,由此而产生的货币计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单纯依靠原来的货币价值恒定的货币计量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因此,从目前知识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货币计量的概念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上述分析可知,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在发展中发生着重要变化,原有的一些规则和概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更,为此,我们应对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目前来看,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基表假设得到了持续的创新

受到了知识经济的影响,原有的会计基表假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会计基表假设取得积极效果,对会计基表假设进行了不断的创新。通过了解发现,会计分期假设将会对交易期进行变化,将交易其变成报表的报告期。

(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正是由于会计基表假设朝着持续创新的方向发展,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必须得到持续提高,以此来满足会计理论知识的发展需要。从目前来看,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财务会计理论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持续的。由此也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

(三)网络会计将会成为重要的会计发展方式

知识经济除了对会计基表假设和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产生变化之外,还对会计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会计将会成为重要的会计发展方式,不但改变了传统会计的工作方式,还对会计工作规则和会计工作流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会计工作将会朝着网络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的概念范文4

知识经济的正式提出还只是近几年的事,但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早是1962年美国学者马克鲁普出版的《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提出了“知识产业”概念,后来在美国一学者的研究和发展下,提出了“后工业经济”的说法和“信息经济”的概念,到了1985年一位日本学者提出了“知识价值社会”的说法,1986年英国的福莱斯特在《高技术社会》一书中提出了“高技术经济”的概念,直到1990年联合国的研究机构初步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出版局出版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第一次提出了划分信息与知识的标准,提出了这种新型经济的观念、范围和指标体系,从而标志着知识经济概念的正式形成。

知识经济已作为一种事实出现,同时又处于起步或量变阶段,这是许多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的共识。尽管我国目前正处在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但必须从现在起实施面向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我国只要制定正确的知识经济战略,就可以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知识经济影响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必然也影响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知识经济,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两方面来开展:一方面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职能来看,要为发展知识经济服务;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发展来看,要主动接受知识经济的,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方法,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本人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知识化,也就是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应具备现代科学知识,要有为政治经济服务的本领,本文就如何在知识经济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知识化,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键也在人。面对知识经济的冲击,思想政治工作将承受巨大的挑战。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稳定性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有着特殊的要求,不仅要求工作能力强,而且要求有坚定的信念,有丰富的经验。从人才成长规律来说,培养一个成熟的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至少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岗位工作10~15年。这样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长期从事这一工作,积累经验,经受磨炼,培养职业观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总体上要保持稳定。

从实际情况来看,保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稳定是非常困难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上的原因,对政工队伍建设不重视,认为政工干部是万京油式的干耍嘴皮的,因此,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着“10年经营成富翁,10年业务路路通,10年政工一场空”的说法,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稳定。那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则要受到社会流动、市场机制、自选职业等社会与体制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就更难以稳定了。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受到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挑战。截止目前,全处在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共有59人(包括工会人员),具备政工职称仅有25人,其中高级政工师1人,政工师8人,助理政工师及政工员16人。现有学历情况(包括后取得的学历)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24人,中专高中及其以下学历33人。从59人的职称及学历情况来看,这种现状不能适应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运用多种科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一方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训练,另一方面应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和较宽的其他知识面。从我处的实际情况看,有学历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大多数毕业于理工科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合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其尽快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受到先进技术的挑战。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技术群及其网络化发挥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以不可阻挡的成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发挥技术的作用。与某些领域相比,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不仅装备落后,而且应用先进技术的意识淡,应用能力很弱。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除上述以外,还有思想观念、心理状态、适应新环境能力、建设方略、管理体制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同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思想理论水平不适应;二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适应;三是科学文化沃吵适应;四是年龄结构不适应。这些说明,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有的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对此,许多学者从各方面作了阐述。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德博士指出,一个人要想在未来取得成功,必须掌握三张“通行证”:

一是学术性通行证。它体现教育的传统作用,强调谈写和运算能力,强调要获得能使自己在社会上起有意义的、满足自我作用的知识。

二是职业性能通行证。它指的是集中进行的在一个技术快速变化的世界进行劳动所需要的教育。

三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它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机会,而不视为问题。这三张通行证,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有重要意义。从知识经济背景来说,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知识化。

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应有的素质有两类:一类是以原有素质要素为基础,要求达到更高的水平,人们称这一类为“高素质”;另一类是知识经济时代特需的新的素质,要求学习和掌握,人们称这一类为“新素质”。

“高素质”要求,简单的说就是要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水准”。就拿学历来讲,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在所有的学历基础上提高一个档次。比如,目前国家制定的对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计划,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我国政府已制定规划,小学由中师提高到大专,初中由大专提高到本科,高中由本科提高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有较高的学历和学位,具有深厚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有很高的政治理论与政策水平,系统专业技能训练,很强的社会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学习,并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变化。

“新素质”要求是指知识经济时代对思想 作者提出的新素质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具有关于知识经济的知识、观念和价值观,应当具有技能,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方法,应当具有思想政治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等,这就要在社会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今天,善于学习,不断做到知识更新。

不管是“高素质”或是“新素质”,就是要求全面提高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增加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知识含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战斗力。

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知识化的措施

第一、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素质。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根据知识经济社会的变化,进一步具体化,并作必要的修正,使之满足时代的需要。

第二、要建立正常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流动制度。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流动要形成制度,把一学历高,专业相对对口,有志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人才引进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同时允许一些学历低、年龄偏大的人员流向其他行业或岗位,使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能进行流动。

第三、要抓好思想政治工队伍的培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必须加强培养。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从制度上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制度化。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采取脱产进修,在职培训,组织研究班等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提高学历,更新知识,提高科研能力。

知识经济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知识经济管理;新经济时代;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在知识产生的基础上,由于知识经济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所以它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知识经济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相关管理者也需要对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改进,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来进行变革,这样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1.重叠性

在新时代的知识经济环境中,知识经济的概念与内容都没有进行标准的划分。如自然范畴内对人体大脑的研究,而知识经济仅限于是服务的一种创新性概念,却没有客观上的实体物质。因此,知识来源于服务,但无法代表服务本身。而知识经济究竟是一种对知识本身的测量,还是对知识的服务,两者相互矛盾,致使知识经济具有重叠性。

2.改变性

在生产界限发生变化时,生产模式受全球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这导致生产界限的划分的难度增大,使其越来越模糊不清。

3.持续性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虽然带来了许多好处,同时也存在了诸多的问题。传统的经济模式是以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进行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应运而生,传统的经济模式逐渐被取替,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在新时代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4.毁灭性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定会对传统的经济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新知识经济的管理模式会在一些环节对传统的经济模式进行否定和淘汰。在新经济形势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具有毁灭性与创造性的,目前,正是新形势的转变时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转向知识经济管理

企业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基础的保障就是企业对知识经济的管理,而在企业发展的知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无形知识的分享。如果企业开始向知识经济的管理转变,首先可以将其改革的重点放到调动企业工作者积极性与提高创造能力等方面,在转变成功后逐渐的向企业内部扩散,只有不断的将知识经济管理分散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才能够发挥出管理的作用,更加有利于知识的循环使用。由于知识经济管理能够不断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对人员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逐渐的取替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蛭炔较蚯暗姆⒄埂

2.创造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建立

在当代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价值,其主要的竞争形式就是发展能力与创造能力。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价值创造的核心,综合性人才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拥有专业性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就是企业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企业的管理者创造新的结构组织与形态,而这一系列的产物都是核心能力与创造价值的建立,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能够及时的解决企业在知识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创造价值与核心能力,主要就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工作者的价值、企业的核心力量,使企业更具吸引力与竞争力。在企业不断谋求发展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创造价值与核心能力,这样可以使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不断的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确定中层管理者的组织地位

创新是新时期知识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其企业管理中,位于中层的领导者必须要积极的落实好企业的创新管理。而在新时期背景下的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事态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这要求管理者必须要进行双向的管理。首先自上而下的经济管理模式是以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为基础,并要求新的知识经济管理模式要在传统模式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创新。这样的创新模式必要遵循相关制度,由最高领导者发起,由中层领导者实施,必须要做好信息传达和落实工作;其次是自下而上的经济管理模式,这需要摒弃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而创新是知识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经济的创新等,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与高素质的领导者,在企业管理者的领导下,带动全体人员树立创新意识。

4.新时期的知识经济管理

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发展、知识的传递是知识经济管理的主要三大发展阶段。通过现代的高新技术,对知识进行传递,改变传统的复制技术与工作流程。促使知识经济管理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甚至在未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量。因此,知识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自身素养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也使企业的对经济的管理与发展效益得到了提高。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通过国家和企业的不懈创新和努力,为新时期的知识经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经验、管理制度,通过知识经济管理在企业中的不断应用,使企业逐渐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知识经济管理,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说明知识经济管理在新经济发展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管理成为新经济时展趋势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知识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和完善对人才的培养与创新的管理环境。在新经济时代下充分的实践、利用、发展知识经济管理,必定会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知识经济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价值 特征 危机 回归

“知识经济”这个概念是在90年代初由联合国经贸组织提出的。联合国经贸组织将“知识经济”表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知识经济”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广大学者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经济,经济随着知识的发展而发展,知识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程度。还有的学者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心,在知识和信息之上建立的经济体。虽然学者们对知识经济的概念有着认知上的差别,但是他们对知识经济的本质是认同的,那就是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在“知识经济”的认知体系中,是将智力资源这种无形资产作为首要因素的,而自然资源却退居于次要的因素。智力资源通过将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获取经济利益。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拥有智力资源比拥有自然资源更有意义。

这样一来,原来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会计价值必然会发生变化。

一、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价值的哲学归属

从传统的角度来讲,所谓“价值”是指某件事物是不是有存在的意义,或者说一件东西是不是能够使用,也就是说是不是有使用价值。从经济学上来讲,就是这件事物(东西)是不是凝结着人类的劳动。而从哲学意义上来讲,价值所表明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脱离了客体或者脱离了主题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更不要说价值。只有主题的需要被客体满足,价值才能够体现出来。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管这种事物是什么,它都不会具有任何价值。因此,经济学上的价值和哲学上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经济学研究的是事物是不是“能够使用”、是不是“有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事物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功用。哲学研究的除了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外,还包括社会存在物、精神存在物对于主体的意义。也就是说,“价值不仅仅经济价值、使用价值,价值还包括社会价值、精神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文化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会计文化中的价值也从传统的价值体系中走了出来,走向了哲学意义上的概念,因此,我们可以说,会计价值是是指会计文化的一种观念,它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

既然会计走向了哲学研究你的范畴,那么我们也就应该从哲学意义上对会计进行研究。会计所承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直接决定了会计具有价值。会计价值是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能力。

二、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价值的形成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价值的形成主要决定于会计流程。从本质上来讲,会计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会计流程。会计流程运作的目就是为了创造会计价值。

在会计价值的形成过程中,会计规则对会计价值大小体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会计规则的制定的不完备性,再加上人所具有的有限理性和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和动机,决定着会计如何对所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检验。这样一来,会计文化就得到了体现,会计文化直接决定了会计如何处理所面对的信息,是按照规则进行处理还是不按照规则进行处理,这将直接导致信息供应者和用户之间是不是存在信息是不是对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价值就会得到体现,会计文化决定着会计的抉择也就决定了会计价值的高低。

三、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价值的评价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对会计价值进行评价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会计价值评价体系。根据价值工程理论,会计价值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应该具有鲜明的特征。

会计信息应该具有鲜明的特征,会计信息只有具有鲜明的特征才会有用。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基本会计准则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作为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是不是具备“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来判断会计价值的大小。

2.会计所提供准确信息的数量多少

会计的目标就是在为用户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从而降低用户决策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不但要求准确,而且还要求数量尽可能地多,这样的信息才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3.会计供应信息的成本

会计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势必会消耗资源,这些被消耗的资源就是会计供应信息的成本。会计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平均供应信息的成本越低,会计价值也就越大。

四、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价值充满危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计在社会生活中的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会计的价值也日益提升。但是,调查却发现会计价值充满了危机,会计在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时候远远不能达到“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甚至还出现了造假账、腐败犯罪现象。这就说明会计的信息供应和用户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供应距离。这样的情况说明会计价值的总体水平存在偏低现象,会计价值也就充满了危机。

五、提高会计价值,促进会计价值的回归

接连不断的会计价值危机,对提高会计价值,优化会计价值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解决公司的价值低的问题,哈默和钱皮提出了流程再造理论,他们说“根本地重新思考和彻底地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TQCS)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流程再造理论不但在再造新的业务流程方面提出了要求,而且还对其它各项关键指标进行加工打造。在对流程再造理论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这种理论对于提高会计价值,促进会计价值的回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价值的体现不再是简单的经济价值、使用价值的问题,而是和社会价值、精神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文化价值融为一体的大问题。这样大问题就要求会计价值实现快速的回归,在自我的轨道上健康地运行,只有这样,会计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引导社会资源完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