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文化的概念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网络环境 地方文献 组织管理

    Abstract: The place literature's organization managed and establishes the place literature database the significance to carry on the elaboration to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as analyzed the data pool and constructs the storehouse the condition, constructed the storehouse the way, proposed established the place literature database the type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the ponder.

    key word: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place literature organization manages

    前 言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化时代,地方文献信息因独具的地方特色,需求越来越大,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开发、提炼地方文献中的精华,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即通过计算机实现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标引着录和检索输出的自动化检索,才能更大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满足读者的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发展,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

    一、地方文献的概念

    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非常多,仅在国内就多达几十种,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着名图书馆学专家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是指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片、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摸等"。

    狭义地方文献概念具有代表性的是:"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凡在内容上涉及该区域并具有一定价值的软文化,均属地方文献。"(中山大学骆伟),通常国内地方文献工作遵守这一概念。

    二、建立地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意义

    地方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美誉。它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反映,通常这个地区的发展是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因此建立具有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如下:

    (1)地方文献可在不同时期为政府部门和各级领导制订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方面提供及时、快捷、详细、可靠的咨询服务;

    (2)地方文献记载着当地的杰出人物、历史事件、风情民俗等,可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建设发展服务,比如弘扬地方文化、激发当地人民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2

   

“地方文献”概念中对地方文献范围的划定是地方文献工作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广义的地方文献指满足下列任一条件的文献资料:①内容涉及本地方的文献资料;②本地(包括客籍寓居)人士的著述;③本地出版物。狭义的地方文献仅指满足上述第一个条件的文献资料。主张使用狭义概念的,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金沛霖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版)中认为:“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内容上无地方特色的,则不应作为地方文献处理”,理由是“便于更好地进行典藏、加工和利用”(见该书第2页)。骆伟《论地方文献》一文中在论及地方文献的范围时认为:“地方文献收藏应有重点”,“应围绕地方内容这一点决定取舍,否则将造成逻辑概念与实践工作的混乱”。(见《中国图书馆事业二十年》P1717—1718)都较有代表性。使用狭义的“地方文献”概念,强调的是地方文献内容的开发、利用,为地方建设服务。另外,使用广义“地方文献”概念的,往往也只是从“本地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从某个侧面反映地方信息”这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并没有考虑地方文献工作对地方出版物样本不散失的安全性所承担的责任。

    公共图书馆“藏用关系”上强调“用”的同时,应考虑到这样两个问题:①对需求(“用”即满足社会需求)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图书馆所满足的需求既是现实的也应是未来的,而社会未来的需求,我们现在无法把握。②地方文献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具有特殊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除了担负征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职能外,同时还承担保证我国图书样本的安全、防止任何一种文献资料散失的职责。也就是特别强调“藏”的职能。

    目前国内每年正式出版的图书在10万种以上,报刊1万种以上,即使有完善的图书呈缴制度,靠国家版本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单级单独完成它们的征集、保存任务,即使从馆舍面积的角度讲,也存在困难。而散布各省、市、县甚至乡、村的内部出版物和个人印刷品更是无法统计,这个量应是相当庞大的,而跨地区征集又极为困难。仅靠国家一级的收存,从漫长时期和国家文献整体的角度讲,其安全性和完整性会大大降低。所以,尽管整个社会的图书管理与流通机制日益完善,但图书散失的危险性依然时刻存在。从事过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就知道,本地的一种发行量小的出版物,又特别是内部出版物和个人自费的出版物、印刷品,一二十年之后就很难再征集到,可能散失不存。这种危险性,我们各级公共图书馆,又特别是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意识到。

    无论图书馆服务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保存文献(亦即“藏”)仍然是图书馆的天职。如果公共图书馆不主动承担起保证我国图书样本整体安全的职责,把那些内容上与本地方无关的非主流出版物排斥在征集和保存范围之外,那么这一部分文献就很难有其它任何机构对其不散失的安全性负责(博物馆和档案馆一般并不承担这方面的职责),样本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极有散失的危险。那么,我们文化和历史中许多边缘性或潜流性的文献就有可能遗失不存。我国是历史大国,自古有珍视文献的传统,我们不应简单地从内容上判断文献目前的有用或无用、有关或无关,而应从文化积淀和历史构建的角度去看待文献的征集、保存工作。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已经设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文献征集、保存机制,对我国各地图书样本进行多级、分散地征集和保存。如果把这个机制下征集和保存的文献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符合广义地方文献条件的图书资料,必将大大提高我国文献整体样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而言,这也应是工作重点之一。

    在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使用广义的“地方文献”概念,强调地方文献样本安全的问题,对指导地方文献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中坚持“求全”的原则,特别是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对本地区满足广义条件的所有出版、印刷物尽量做到征收无遗,既有这个必要,也有这个可能。又如在地方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中,要首先照顾样本的安全,在处理地方文献的“藏用”关系时,应考虑到“将来之用”或“无用之用”。再如在地方文献书库设置、布局,在防火、防盗、防损等安全问题上,都应有一个着重的安排。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3

一、地方文献的特点和作用

首先,地方文献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它由本地区形成,其内容多涉及本地以及与之有关的具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一切知识载体。这里所说的“一切知识载体”即地方文献的广意概念。地方文献作为一种专门文献收藏,它具有存史、备查、资政、教育作用。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产生及其发展的缩影和积淀,标志着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水准,对该地区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对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文献还可以用来作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从而进一步弘扬地方文化,促进人们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二、地方文献的范围和类型

地方文献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它涵盖了一个地方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历史、地理、人物、物产、民俗、风情等诸多领域。及时将其收集整理,即是一部地方百科全书。这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地方文献的类型,根据其知识载体的不同可分为:1.传统的典籍资料(纸质印刷品),这是地方文献的主体;2.非书资料,即新型的电子出版物。这类知识载体包括:缩微胶片、激光视盘等声像文献,它是时展的产物;3.其它非纸质文献,如竹、绢、木刻、石刻以及有关实物等。

三、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地方文献具有地域特征,这就决定了各个地区在长期中所形成的大量丰富的文献资源有待开发。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不仅具有现实的开发价值,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开发利用者的知识层次越高,其开发利用文献的效果就越显著。在一些发达地区,人们对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意识是很强的。如笔者在工作中就遇到过几位从上海、南京专程到我市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投资项目的外地企业家,他们首先来到图书馆,要求查阅有关本地的一些资料,通过查阅新版《芜湖市志》、1996和1997《芜湖年鉴》等综合资料,对芜湖的基本概况有了初步了解,再通过查阅本地的有关报刊,了解到大量的当地信息。这些资料,对他们选择在芜投资项目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超级秘书网

另据调查,目前人们普遍对地方文献的概念、范围、类型、意义和作用,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更知之者少。这给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也不利于开发和利用。因此,通过新闻媒介,对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广造舆论,是十分必要的。我馆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目前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开发上,即本着“有关本地区的一切文献资料,包括目前所形成的各类知识载体都应尽全收集”的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渠道将征集到的地方文献集中起来,进行初步登记、造册、整理分类,为读者查阅提供方便。同时还通过召开地方文献征集座谈会,举办芜湖作家作品暨地方文献资料展等,把征集和利用结合起来。但就目前我馆情况,无论在硬件(包括微机设备),软件(包括人员素质)财力(资金)等方面的条件都暂不具备向深层次开发的能力。为发挥我市地方文献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我馆拟争取在两年内将芜湖地方文献库建立起来,使公共图书馆保存和利用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4

林虹宇,男,重庆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影视传播研究。

一、传播综述

(一)概念界定:地方戏曲文化纪录片

地方戏曲是我国地方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某一地域独特的审美形态,在当地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戏曲通过何种渠道传播对受众产生影响?纵观戏曲传播史,发现传统的戏曲传播以舞台场域为主要阵地,随着社会媒介形态的演进,纪录片逐渐成为戏曲传播的新载体之一。欧阳宏生认为:“社会价值是一部纪录片的意义所在,也是作品的影响力所在。纪录片是最具文化品格的电视作品。文化价值决定了纪录片作品的生命力。”[1]本文的“地方戏曲文化纪录片”概念,主要指地方戏以纪录片形式传播地方文化,其侧重点在于“重历史轻演艺”和“重价值轻纪实”。

地方戏曲文化纪录片民间语境的涵义在新时代已经发生变化,新民间语境的形成对戏曲艺术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挑战。新的传播媒介不断兴起,旧的风俗习惯不断萎缩,戏曲艺术也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传播方式。[2]媒介、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地方戏曲已不再局限于木质戏台,它有着诸多传播媒介可以选择。所以,传播主体最应思考的是通过哪种介质的传播更能实现价值的传递,而纪录片便有担当此种介质的优势。例如近年播出的《走遍中国―黄梅戏发源地之争》和《黄梅戏》令黄梅戏为人熟知,黄梅戏独特的戏曲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二)纪录片作为文化载体的正当性

文化输出涉及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地域形象等方面。地方文化体系是该地区群众记忆的主体,个体的语言方式、思维习惯等难以逃避地受到体系影响,逐渐形成稳定的群体文化思维逻辑。这不仅会继续作用于该地域,而且将作为一种更强势的地方文化范式吸引和指导其他地区,这是进行地方文化输出的原因。而缺乏有效的媒介传播渠道,地方文化输出往往是一次次的“浅显地重构”。

如何避免文化输出中的浅显地重构?阿斯曼(Jan Assman)在集体记忆等概念基础上首次提出“文化记忆”,认为文化记忆以文化体系作为记忆的主体。他将某一民族的集体记忆视为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长期积淀后的结果,并把图书、文物、档案、文献等视为文化记忆的载体。”[3]大众传播媒介能实现让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自然也可以成为文化记忆的传播介质和表现形式。纪录片能为信息输出建立顺畅的通道,实现效果更佳的地域文化传播。纪录片能记录历史、关注文化、体现精神,它所具备的优势如内容的纪实性、叙事的连贯性都让它脱颖而出成为文化记忆的首选载体,文化产生的吸引力或可感的整体价值观往往能获得异地受众的关注和认同。

二、此类纪录片的三个价值向度

(一)社会功效的诉求

地方戏曲文化传播诉诸于纪录片的形式,能够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塑造地方文化软实力。新世纪的中国纪录片展示的许许多多富有地域色彩的历史遗迹、人物、历史掌故、民风民俗和日常生活的画面,启发人们从文化传播角度对其进行审视。这也引证了创作者们的口号――启动观众的文化朝圣之旅。

近年纪录片的炒热和回温令人瞩目,所以更要体现其社会功效诉求:一是明确地方文化取向和认同感。文化取向和认同,是指对一个群体或文化身份的认同感,也指人们的社会归属感和文化归属感。文化认同中的文化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都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文化作为人类理性的象征符号,始终能够以自身与意图和表征物之间建立关系,以传达、交流、沟通特定语境中符号含义。因此,文化认同的实质与核心就是共享意义或价值。二是公共文化带动地方城市文化建设,呈现立体形象。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城市居民的“小家庭”居住环境的相对封闭性,使戏曲处于“边缘化”。公共文化体系让文化记忆的形成有了依靠和保障,有了沉淀的条件。

文化建构不应只停留在品牌或形象的塑造层面上,而是要从宏观层面体现文化关怀,形成文化记忆。创新不仅体现在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度上,更体现在文化传播形态上。纪录片的社会功效诉求,要求纪录片具备相对完整的形象体系,不是概念,是整体感知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会随着更新的制作手段而不断完善。

(二)美学视域下的文化建构

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地方戏曲艺术审美活动所遵循的原则。由旧时地方戏舞台的形成和构建可见,观赏地方戏自萌芽开始就被视作一种集体社会行为,作为个体的受众观赏戏曲也成了融入集体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途径,对于真实的需求在这个层面上表现尤为强烈。戏曲的舞台化效果在于舞台整体意境的创造,早期的戏曲电影也更注重写意性,多采用化实为虚的镜头语言,目的是保留核心的戏曲元素。这种写意性在于传递原戏曲创作者或电影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真实的影像和语镜是纪录片常被提起的特性,纪录片与地方戏的融合也实现了写意与写实的统一。从受众主观认知的角度看,纪录片较为真实、客观、有内容、有分量;从客观的传播能力出发,纪录片具有多维度、多向度塑造戏曲形象的特点,能提供更为多元、立体的呈现方式。

地方戏曲文化纪录片重点在于以整体全面的地方戏形象实现文化价值输出功能,故需要此类纪录片有着宏观的叙事意识和结构化的叙事框架。黄梅戏是安徽最重要的地方剧种。通过观照黄梅戏的兴起、发展、传承的重要时段,透视安徽这个特定区域空间的总体历史,宏观历史视角的立题摆脱了狭隘地去拍摄、叙述黄梅戏的台上表演,避免了黄梅戏艺术孤立于社会文化构架之中,实现了有机结合。可以看出,将史学事实的演进和宏观的历史视角看作地方戏纪录片传播实现文化建构的途径,在美学视域上给予我们很多启示,这样的手法所获得的社会责任与上文中所提到的社会功效诉求不谋而合。

(三)民俗具象化传播的新路径

文化记忆往往诞生在特殊的历史时刻中。特定历史人物与事件,由于其对后世的影响,往往被赋予超越自身价值的意义。[4]纪录片的具象化功能往往能重塑和凸出特定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形成或强化文化记忆。它可将情感、时间、空间等具化为一个人物或者物体,通过更易感知的形式来表现情感的强弱或者时间、空间的延展。地方戏曲本身有着参与性强的特点,在戏曲发展较好的特定地区如黄梅戏成长的安庆,已融合成为安徽安庆地方民俗的一部分。《黄梅戏》别刻画出安庆老城的一面,镜头也长时间停留在乡间搭台、焚烟亭、古戏楼等地点,衬托出黄梅戏发展的磅礴历史和安庆人民特有的戏曲情调。戏曲文化纪录片传播的内容可形成具有地方影响的通识,那些知名的人物和事件经反复的人际互动和媒介传播之后形成文化记忆。另外,纪录片对人物细致的刻画,使得出镜的几代艺术家、草根爱好者们的形象实现升华,成为黄梅戏的文化符号或标签。人格与艺术品格的融合让黄梅戏这一安徽地方民俗的传播实现了具象化。

纪录片是地方戏曲受众普遍接受的一种文化载体,成为某一地域的活相册,深刻地记录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演变进程。纪录片传播对于地方戏曲的价值向度不止如此,它还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对于相对弱势的艺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体现了作者对于地方戏曲文化的人文关怀,真正成为了传受主体文化价值传播的共振点。

参考文献:

[1]欧阳宏生.纪录片多重价值的实现[J].电视研究,2005(11):54.

[2]王廷信.新民间语境与戏曲传播策略的转换[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4):20.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 地方文献 征集 宣传

一.地方文献的特征

1.区域性。记述一个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自然灾害,气候水文的变化;经历了人口的迁移增减;经历了各时代的政治、宗教、战争等的影响,从而形成本地区经济特征、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这些地方特色都是通过地方文献表现出来,并决定着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

2.资料性。地方文献内容广泛而丰富,主要有四个方面资料:自然地理资料、生产与经济资料、历史与政治资料、文化艺术资料。地方文献的史料性,决定了它的使用价值。

3.时代性。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历史的产物,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4.多样性。地方文献记载内容的广泛性,也就决定了其形式的多样性。

二.地方文献的征集宣传途径

征集整理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内容繁杂、需要细心的工作,也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源头。明确了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之后,大力拓展征集途径便是征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了。在市级图书馆内,应该根据其当地实际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资源现状,开拓创新,大力拓展地方文献的征集途径。

1.媒体宣传。通过电视、报纸、广播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平台,对地方文献进行宣传推广。还可以利用图书馆自身的活动周、公告栏等公共信息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地方文献,并支持有关地方文献的工作。在社会舆论上,可以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有关地方文献的工作,对地方征集工作形成一定的支持热潮。

2.上门采访征集。大部分的出版社的新书订单以及书籍目录中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负责采访的工作人员要把这个部分作为当代地方文献的采购重点,并经过筛选补缺,尽量补充地方文献的完整性。负责采访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多与书店或报社联系,掌握有关地方内容的出版物的出版消息,并及时与出版社、书店或者是作者联系进行采购。

3.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当地相关文史编辑单位有较系统完整并具有权威性的地方文献。这些地方文献可以帮助图书馆形成自己的馆藏文献特色系统,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的文献史料进行了补充完整。

4.民间地方文献资源。老一辈的人民群众在当地生活工作多年,他们见证了当地一段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他们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人员应该主动联系这些老一辈的人民群众,争取取得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手里掌握宝贵地方文献资料的还有地方文献爱好收藏家以及相关专家。我国历史上的藏书大家有很多,当前的藏书爱好者中也不乏大家。他们往往拥有较丰富的相关文献资料,其中甚至还可能会有某些绝版珍藏的珍贵文献。散落在民间的地方文献资源还可能会出现在旧书市场或者是废品回收站等这些鱼龙混杂的地方。尽量搜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献资料,对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三.地方文献的征集方法

地方文献的征集方法是征集工作中的具体执行的前提。征集方法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还包括整理研究相关地方文献整理资料以及建立有关利用地方文献的相关规章制度。市级图书馆的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其人力物力资源不够丰富,在征集工作上会受到许多限制。所以,市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应该更加认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征集方法以及相关规章制度。

1.积极推广宣传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虽然现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城市中的人们由于受到文化修养程度以及社会生活环境所限制,对图书馆以及地方文献的概念意识的理解认识不够充分,市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得不到大力的社会支持。所以,市级图书馆应该借助多方力量,充分宣传推广图书馆意识以及地方文献概念,为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2.设立专职人员以及专门征集网络。由于征集工作的繁杂性,市级图书馆应该专门建立一个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网络并设立专职人员,针对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工作,以便更加有效的执行征集整理工作。

3.用法律法规确保征集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工作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单位部门、出版社、书店、报社以及个人等。图书馆申请法律法规的保障,并争取各级领导的关注,通过政府向各部门发放征集地方文献的行政命令,可以令征集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地方文化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地方主义;建筑;室内设计;地域特色;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J525.1文献标识码:A

室内设计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无一例外的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而哲学思想、审美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特征与表现方式,室内设计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到建筑美学的影响。作为当代室内设计,也符合了当代的美学要求,在当代社会的条件下则层出不穷。作为美的形态,当代室内设计不仅局限于围合的空间,并且是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自然美学观。作为推动室内设计的两个基本要素――艺术与技术,艺术美与独创性也是当代室内设计重要的美学特征,在设计要素上面追求自我的发掘。作为美的欣赏,不仅在当代室内设计上对空间要有独创性,并且要有强烈的视觉感受。作为审美的特点,要有赏心悦目的,但是对于审美的评价标准则是不一样的,因为审美观念是相对的,一方面是具有群体性,另一方面是个体性,同样的审美也依赖于社会的实践,审美的过程我们要采用历史主义唯物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于同一事物的审美也是有差异的。因此,作为地域文化特征的地方主义室内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一、当代地域文化主义室内设计的渊源

地方主义室内设计,来源于传统的地域文化、民族、民间风格。本质上来讲,作为地方风格的表现方式,其审美方式是一致的,如果作为一个地方主义文化传统的保有者,在其设计过程中必然会尊重当地的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的传统与风俗习惯,如果在其表达的形式上具有了这些特征,那么作为风格、流派的分类则具有了地方文化的特征。在19世纪末开始的现代主义,过分的强调了在大机器生产下的模式,简洁的几何形体。在“水晶宫”和《装饰与罪恶》等一系列的现代主义鼓吹者的影响下,现代主义则迅速发展起来,逐渐的变成为国际式的模式,给人的感觉不是温情的,不是具有传统文脉的。而作为所谓的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征,现代主义浪潮对其有很大的冲击,而人们为了避免现代主义带来的冷漠,迫切希望离开几何水泥的城市,而寻找自然与交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种文化意识的补偿,在20世纪60年代,慢慢的崛起了作为设计史上的地方主义文化设计。最早可以追述到高迪,而阿尔托也是最早利用乡土文化进行设计的大师之一,他在玛利亚别墅的设计中,融合了现代文明现代材料与地方特色,表明了与现代主义不同的价值趋向,大量的利用了北欧的砖石传统来塑造不同体量的建筑,并利用色彩对比和体量的变化体现了北欧民族的热情和进取的性格。作为地方文化所采用的必然有所暗示的来源与地域的表现形式。比如民居的特色、民俗特征等,而形式感必然蕴涵了对于地域文化的象征意义。因此,如何表达对于地域特色的理解,而进行的重构是设计师进行研究的内容之一。地方主义文化设计作为当代重要的设计流派,是抵制现代主义的重要表现方式,以独特的风格趣味保护、继承、发扬地方个性和民间意味。作为重要的地方主义设计师,往往一方面阐述地方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又张扬个性,地方主义的设计师一方面借鉴现代主义的优点,另一方面又批评现代主义的毫无生机,没有文化底蕴的机械的表达方式。作为地方文化的守望者,往往批评现代主义的“无场所”“无地点”“把每一个角落变成了大一统的世界”。柯里亚作为享誉全球的印度设计师,他将现代主义与印度本土的文脉进行有机联系,虽然他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但他充分考虑了本地的气候和风土。这些对于他的建筑和室内设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他设计的管子屋中,提出了关于建筑的5个基本概念。由于印度气候炎热,空调设备少,而管子住宅创造了自然降温和节约能源的住宅模式。管子住宅是一个纵向的空间,造型简朴,自然通风通过管道构成了一个自然循环的流动空间,既体现了生态概念,又具有地域风土人情特征,并从地方传统中找到了建筑的表现元素。

作为地方主义文化情结的设计表达方式,往往是多样性的,各具特色和不拘一格的。詹克斯认为作为地方文化传统,一方面作为敏锐的观察者和地方情结的表达,往往是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并非是表面化的。设计师往往采用现代工业材料和理性的方式,关注的是作为对于地方文化的热爱,采用谨慎的态度,并且采用含蓄的表现手法,比较隐在的符号或者是场所的概念,把地方精神融入到现代材料的手法之中。比如日本的建筑设计师安腾忠雄属于此类设计师,他的设计思想来源与日本传统的农耕文化,作为对于农耕文化和渔猎文化的对比,单纯而又纯净的空间是他所追求的,对于欧美传统设计的比较,他采用了单纯的素混凝土的界面表达方式,用独特的用光方式,来塑造单纯的几何形体。表达了有与无的空间,达到了极致的境界。比如他在城户崎的住宅设计中,强调了室内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建筑、室内、室外的自然空间相互融合,素混凝土墙面表现了材料质朴的美感,室内布置简洁、空旷,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美学精神。

作为地方文化的表达,另一种表现方式则是通常意义上的地方主义,一般来说通常采用地方符号与象征,甚至方言。以至于用更直观的方式表达地方风貌,民风、民俗、并以丰富的色彩和具有个性特征的手法,体现了更具浪漫主义感觉。往往采用某种写实性的手法,直接或者间接的采用传统的样式。比如传统的色彩、民居装饰、服饰样式等。反之来讲,则是全球性与地方性的冲突,作为这一特征的设计师,对于地方文化充满热爱,用激情表达一个地方的历史,从审美上来讲,这一设计特征来源于对于地域文化的怀旧和淳朴的乡村生活。比如库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坦克辛夜公园”,其位置是对旧建筑的改造,作为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表现和对于民族风情的理解,其设计显示出对于潮流规则的挑战。室内环境复杂,大小空间交错,多种造型元素相结合。室内空间环境气氛热烈、奔放。在窗户的玻璃上雕刻着造型质朴的民族图案,直接引用并让人联想到本民族的性格,利用符号化语言引起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情结。对于佛兰姆普敦的倡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融合个性与共性,地方与全球这样对立统一的范畴。只有这样,设计才是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又是全球性的。如果只是陷入历史主义的泥潭中,则是只能成为拒绝接受文化冲击的工具。作为地方文化发展的表达与特征,充分说明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特色和具有人文的表达手法。

二、当代地域文化主义的审美思维

设计形式的变化,首先是审美意识的变化。而在西方当代的设计潮流中,哲学癖好则是思想冲突的起源,继而反映到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作为理性的现代主义,往往是在一个框架内进行的设计活动,很难有大的突破。在当代矛盾的设计思辩过程中,审美也随着产生了变化,詹姆逊对当代西方的设计思维特征概括为四个基本特征:1、本质与思辨的过程。2、更深层次的心理作用,比如弗洛伊得的精神分析论。3、在西方具有影响的存在主义的真实性与非真实性,异化与非异化。4、索绪尔的符号系统,符号和意义的表达。他对西方文化思维的总结,正是说明了上述地方主义文化的特征的两种表达方式,当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有冲击的时候,地方文化则不是从一种模式转变到另外一种模式。正如霍尔所说的:“建筑从技术到风格,应该抵制标准化的统一,既是跨越文化的,又是个人与环境的和谐”。比如HOK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利雅得国际机场,平面像一个飞行器,屋顶由很多的三角形球面构成,形状类似伊斯兰的传统几何图案纹样,作为以清真寺为传统的集中型建筑,空间高敞,中心为一个大的穹隆图案,装饰在现代的材料上,壳状的顶棚与传统图案类似,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念的建筑元素融合为一体的地方文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