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1
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可循环利用,秉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理念,遵循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来指导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保护环境和生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换言之,循环经济就是把废弃物等循环利用,追求一种生态经济,用生态绿色的理念来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旨在建立一种新的形态的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的自然法则和物质流动守恒定律重构经济系统,将人或经济活动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一种新形态的经济。产业链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国家,但是得到一步发展却是在我国。据调查分析,我国首先引用产业链的理念是在农业方面,发展至今已涉及商业、建筑业、电子、服务业等多方产业。也就是说,产业链包含的范围非常之广,对产业链的研究也已经渗透到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业链概念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思想,价值辩证法的相关研究和运用,将产业链充分运用到与之相关的产业群、价值链、供应链等方面。
2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扶持资金相对短缺一般说来,循环经济相对于其他经济项目来说,前期投资大、市场开拓周期长、见效缓慢。但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说,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来了解和开展有关循环经济科研技术的探索和发现,也就不能深入了解循环经济对于企业发展的深远意义。虽然很多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了绿色环保生产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追求经济利益必须注重经济指标的增长从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在设备安全和维护、更新软件等企业发展的必要环节的必中投入较高,使得企业财务情况不容乐观。总而言之,经过上述情况的分析可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比较大,资金相对不足。
2.2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法律、政策支持不够尽管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并且会针对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给予相应支持。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阐述循环经济,也就使企业无章可循。现有的法律法规只是对循环经济的笼统概述,具体的内容并没有明文规定。而且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充分发挥政府该有的号召推广作用,在推广循环经济方面力度不够大,内容不够丰富完整,所以社会和企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深,忽视了对企业发展,乃至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另外,政府本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扶持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但实际上没有出台有效的奖励政策和调控制度,企业在落实过程中普遍感觉没有规律可循,以致循环经济停滞不前。
2.3企业未意识到循环经济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的号召下,很多企业开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过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得不把自身的经济利益放在企业发展优先考虑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很多时候,在面临环境保护和生产效益的选择上,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忽视了经济发展、生态平衡之间的紧密关系。还有很多企业,仅仅是口头上喊着循环经济的口号,而对循环经济的实际开展和实施内容一知半解,也并未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来推进相关工作的展开。
3健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运行机制
要想保证循环经济顺利开展,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非常有必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构建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简而言之,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是循环经济能否顺利实行的关键,但同时产业链的构建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是关键,而外部因素是其补充。只有内外因素合理有序地结合在一起,互相紧密协作才能保证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成功构建,也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体系保障。
3.1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人们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而创造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坚持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发展,保证经济科学全面地健康发展。我们都知道,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2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循环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科技。企业应该重视循环经济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并加大对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发挥技术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创新科学技术生产,同时政府部门应该配合企业发展好循环经济,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对企业的科技研发给予政策倾斜。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合作下,共同建成以企业发展为主体,科研技术相结合的结构,创新企业生产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循环经济多做贡献。
3.3加强产业链内各环节企业之间的协作循环经济产业链是一个整体,是循环经济正常循环的关键,构建稳定的运行机制是确保产业链内每个企业受益的根本保障。所谓产业链的运行是指循环经济产业链内部企业遵循循环再生产的要求,将上游企业产生的废弃污染物收集处理用作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的过程。循环经济的组成是由不同环节的不同企业组成,上游企业的污染物可以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这就要求各企业必须注重相互之间的协作。考虑到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应该本着公平、平等的原则,彼此的法律地位相等,应该确保每位参与企业获得相应的利益,保证产业链的正常运行。在相互的合作中,各企业应该注重承诺,遵守协议规定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同时也应该尽该有的义务。其中,各产业环节企业的沟通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入某一政策、价格等方面的变动,应该将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企业,以便企业随时调整产业进度和计划,放眼于长运的利益,保证产业链平稳运行。由于各个企业都是以自身利益为首要考虑原则,但是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所以应该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机制,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沟通合作,最终确保产业链正常运行。
3.4注重产业链外部因素对产业链的影响另外,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运行还受到政策因素、自然因素、法律因素和公共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政策方面,政府要发挥好其在政策以及推广号召的优势,必须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引导经济发展,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企业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相结合。特别是对很多企业的工程审批、借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用以鼓励企业开展循环经济。与此同时,在引进高科技人才和引进发达科研项目方面,政府还应该大力支持。对于很多废物再利用的企业,应该对其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等都给予特殊的政策优惠。而且应该放眼于西方国家,学习其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并且要着重建立健全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为循环经济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要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各自发挥固有的优势。另外,要培育形成循环经济的整体意识,保证循环经济法律与其他各法律之间不冲突。实际上,只有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之后,循环经济产业链才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得到平稳发展。
4结语
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链;综述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31—03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长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循环经济理念的落实,关键在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在生产、消费、排放环节都做到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再利用、污染排放减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研究,目前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分别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理论、发展实践两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循环经济产业链理论的研究
循环经济产业链理论的研究目前较少,涉及的领域也较窄,学者们主要研究了其概念内涵、形成机理、稳定性等方面。
(一)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
对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概念内涵的界定,学者们的看法普遍比较一致。刘变叶(2007)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概念做出了界定,他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按照环形经济的理念,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原料—产品—废物—原料”的循环过程,把上一个产业(或企业)排出的废物作为下一个产业(或企业)的原料,在具有市场、技术或资源关联的产业(或企业)之间形成链条。吴飞美(2010)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提出全面革新了人们生产的价值观念,人们不再视大自然为“原料厂”和“垃圾堆”,而是视其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杨银涛(2011)从以下几点总结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内涵: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其次,循环经济产业链必须以3R为原则,就是在生产的源头减少物质投入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在产品消费后,废弃物尽可能通过处理重新变为资源。第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落实以具体的产业链构建为载体。第四,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产业链式发展为增长途径,促进经济发展。
(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机理
部分学者探讨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机理。乔晶(2008)认为,企业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基础,而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因此,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才是企业需要的。杨雪峰(2008)从价值链角度探讨了循环经济产业链,他认为,产业之间之所以能形成循环经济链条,是因为存在合理的收益空间既价值增值空间。不同于传统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增值空间还来源于价值发现,例如:从废弃物发现残余价值、降低生产成本、资源节约和反复利用等。价值增值空间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存在的价值基础。刘志坚(2007)从价值链的视角探讨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耦合机理,认为资源深度利用驱动、生产驱动、利益驱动是循环经济产业链耦合的三个驱动因素。杨忠直(2011)推进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研究,他给出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价值增值定律,物流方向选择的价值梯度公理和确定物流最佳数量的价值最大化定理,以此作为循环经济系统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规划的理论依据。然后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物质流动价值增值过程,定义了循环物流价值增值倍数,发现循环经济系统的物流价值增值倍数是循环经济的核心所在。
(三)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研究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运行不仅需要构建具有增值空间的价值链,还需要稳定的运行环境。因此,如何支撑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运行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高省(2008)把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内涵界定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链对于干扰破坏的抵抗和避免能力,二是产业链在受到干扰破坏后迅速恢复到最初状态的能力。杨雪峰(2008)把影响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因素概括为两个方面,即交易的不稳定性和非交易不稳定(如技术的不稳定、质量的不稳定、系统的不稳定等)。交易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交易成本过高,非交易不稳定来自于循环经济系统本身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制度的不完善性、技术运用的不成熟和收益不确定性及产业规划的滞后性。崔兆杰(2009)实现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的定量评价,对循环经济产业链柔性(既系统适应不确定条件的灵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柔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四)评述
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业升级 广州开发区
本文以广州开发区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案例分析,突出研究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的平衡与互动,探讨在全球化条件及中国资源约束条件下开发区产业升级问题。
一、对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简要评述
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广泛关注的只是环境、生态、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废弃物处理等所谓“3R”原则,而没有触及到产业载体、产业升级层面。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和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即融入了生态大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经济发展体系形态。循环经济应是一种生态经济,强调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运行模式。
而关于产业升级理论已有大量文献。世界经济历程表明,工业化过程本身就是产业不断更替与升级换代,同时也是产业不断创新与转换。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产业结构升级,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往往只能流于形式。从产业演化角度分析,循环经济建设需要以资源供给-生产或消费需求-再生资源物质代谢模式为导向,通过产业结构生态重组、转型、升级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化,推动传统产业系统向着生态产业系统不断演进。
从国内外情况看,循环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实践主要是建设循环型产业,包括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涵盖信息、物流、旅游、卫生等服务行业)。比如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能源实现分级使用,一个企业的工业副产物可以代替另外一个企业的初始原材料,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循环型园区。广东南海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园区通过环保科技产业园和虚拟生态工业园的生态工业链建设,已经发展了包括环境科技咨询服务、环保设备与材料制造、绿色产品生产、资源再生4个主导产业群。
二、广州开发区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分析
广州开发区工业发展路径基本表现为“土地开发滚动式”发展路径: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广州开发区设立)西区土地征用七通一平建设(生地变熟地)招商引资工业开发经济及财税收入增长土地再开发建设成熟的工业园投资环境优化(工业园区城市化)外商投资增长经济跳跃式增长。路径每个环节既互相依托,又互相促进,形成较为成型的工业化路径。具体是:其一,产业发展模式是独特的开发区模式;其二,产业发展模式的核心载体是工业园区;其三,产业发展模式中的开发机制是滚动发展,即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滚动扩大;其四,产业发展模式的实现手段是资源集聚。但是,产业发展模式付出的代价是城市后发修补与资源环境恶化,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已是迫在眉睫。
广州开发区2006年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同年也被确立为广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域,但是其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产业升级仍不明确。其一,产业定位成为两难选择。按照广州开发区确定的“开发区制造、开发区创造、开发区服务”思路,仍然存在传统发展模式(考虑增加税收)与创新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两难选择。关键问题是要寻求循环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平衡点。其二,产业规划中的循环机制不到位。这表现在开发区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缺乏循环规划,其生态产业链建设因其自身利益难以协调推进;产业、行业之间缺乏资源综合利用机制;原有工业项目效率下降,但占用土地等资源问题没有解决;产业升级手段仅依靠引进这一传统路径,没有自身的自主创造力。其三,循环产业创新的思路不够明确。仅强调低层次阶段,只注重企业清洁生产等企业局部环节,而没有上升到产业升级与循环经济互动的战略层面。
三、广州开发区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互动选择
1.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问题。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和可持续经济,其根本途径在于产业创新、产业升级。根据库滋涅茨(S•Kuznets)倒U型理论,一国经济发展与人均收入有明显正相关,即随着经济增长和总量增大,收入差距呈现由缩小到扩大再到缩小这一动态演化过程。这一曲线同样适用于分析环境变化状况,即随着人均收入增长,环境由美好到恶化再到治理及美化过程,此间经过工业化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因此要通过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打破“先发展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直接过渡到循环发展模式。
2.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模式,产业升级也是经济运行的高端要求,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尤为重要。从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的互动载体看,需要三种载体互动,即要依靠微观主体――各类企业和居民、中观主体――产业承载体、宏观主体――政府与社会层面,其中最核心的应是产业载体。同时,产业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组织形式,无论在空间与制度层次上都要适应社会面,即要依托循环型系统达到产业效益最大化。从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的互动平台来看,产业升级有赖于循环经济支撑。产业升级需要循环经济系统给予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同时要依托产业提升,否则就失去了存在与发展的载体。
3.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的互动机制。这表现在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内生的共生关系、相互促进机制。可集中发展四种互动模式:产业发展中的招商互动、节能互动、平等互动、关联互动。
4.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的互动保障。这主要是政府层面的政策导向与服务体系建立。政策导向主要是涉及开发区产业主攻方向定位以及相应的措施,保障的重点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社会;服务体系则要致力于产业升级中的配套服务跟进,包括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公民素质提高。
四、主要启示与政策建议
1.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无论从资源、成本约束以及经济全球化考虑,还是从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考察,发展循环经济都是未来发展特别是开发区再创辉煌的关键之举。
2.现阶段产业升级核心导向在于构建生态产业链系统。因为考虑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优化环境,有必要大力建设园区生态产业链系统,使产业升级有发展的平台。
3.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必然以不断升级的循环经济为载体。局部竞争力的形成有赖于园区生态型经济的建立,有必要致力于将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考虑,推动二者互动。
未来广州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应作如下考虑:第一,围绕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来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在循环经济框架下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第三,突出开发区特色生态产业经济园区建设。第四,突出培育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产业建设。第五,加快建立循环经济与产业升级互动政策服务体系。第六,建立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协调机制,形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大系统。
参考文献:
[1]曹凤中等:《循环经济本质的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年第3期
[2]李振华:《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0期
[3]将永志:《工业化先行地区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5期.
[4]杨雪锋:《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2006),中国核心论文数据库
[5]赵 涛 徐凤君:《循环经济概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6]吉儒:《产业升级――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7]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8]李耀尧:《发展与稳定――直面当代中国基层政府》[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9]Malte Faber,Reiner Manstetten,Jobn Proops , “Ecological Economics:concerts and methods”, Published by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1996
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4
一、循环经济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资源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资源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功建立起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经济模式就是将整个资源型城市置于一个模拟好的生态系统中去,将城市的各个产业当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来进行规划。循环经济系统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之上,资源城市采取这一发展模式可以使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将所有的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城市的生产不污染环境,不造成资源浪费,甚至还能取得经济效益。在循环经济打造的整个产业链中,核心产业就像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群的存在,它是产业链的关键部分,如果没有核心产业也就没有循环经济模式,核心产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循环经济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资源型城市原先的发展方式粗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使城市得不到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资源型城市的环境破坏严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低,容易形成社会不稳定的局面;第三,资源型城市如果一直按照以往的发展模式走,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将会逐渐走下坡路。城市的发展需要的是良性的循环,而不是恶性的循环,环境的破坏严重拉低了城市的经济效益,那么城市就会加大力度发展经济,更进一步破坏环境,直接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转变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资源型城市来说势在必行。
二、选择资源城市循环经济核心产业的原则
资源型城市有很多产业,如何选择循环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资源型城市中核心产业的选择需要坚持定性和定量两大原则,根据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联,用定量的思维研究产业链中相互承接的产业之间存在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经过总结,在选择核心产业时可以坚持“三优先”的选择方式:消耗能量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应该优先;有建设经验的产业优先;集聚程度高的产业优先。根据“三优先”原则,目前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建设已经把化工行业、金属冶炼行业、造纸行业、石油及燃料加工行业作为优先选择的四大行业,这四大产业普遍来讲耗能高、污染偏大、生产结构单一,是循环经济体系中需要重点培养的对象。循环经济中核心产业选择的具体步骤可以通过以上的原则来制定,首先要将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关参数计算出来,根据参数作为参考依据,选择与其他产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来作为核心产业,借这一核心产业来完成循环经济中产业链的构建。第二点很重要,在选择循环经济核心产业的时候一定要把选择的范围缩小,在资源型城市中的主导产业中做选择,不能盲目地将原先设定的四大产业确定为核心产业。因为每个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不同,发展结构也不同,在进行核心产业的选择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好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来选择,这样更容易获得经济效益。最后一点,在先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之后,参考定性定量的“三优先”原则。核心产业的选择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布局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城市的发展前途,相关工作人员在为资源型城市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核心产业,以帮助资源型城市改善目前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
三、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核心产业的重要选择方法———相关矩阵赋权法
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企业 循环经济 发展 模式 分析
0 引言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1962年受宇宙飞船的启发提出,但其诞生后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才逐步成为一些国家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首选模式。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
1 发展循环经济是历史必然
1.1 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1.2 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3 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1.4 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1.5 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2.2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 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瞽,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2.3 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 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4 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 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利用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进而带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3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分析
3.1 管理支撑
3.1.1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1.2 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循环经济产业分析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新视角,即广义循环经济学与新循环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及其研究对象,并将此思想运用到区域创新和区域规划中,以期对该理论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在新循环经济学中,有学者提出发达国家正在实施的循环经济(即后工业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技术的污染远比传统意义上的污染复杂,在生产、消费和消费后废弃等阶段都对环境产生影响;第三产业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型知识经济是循环经济的最高阶段。
广义循环经济学概念的再认识
空间结构是广义循环经济学与新循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新循环经济学的核心是5R原则(包括再思考、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修复),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和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广义循环经济学也重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但总体上看,二者对空间结构较少涉及。主流经济学忽视空间结构研究的缺陷已经为学者们所认识,因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新模式,广义循环经济学与新循环经济学必须将空间结构作为重要研究内容,以研究空间结构为核心的地理学应该是广义循环经济学与新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地理学将是地理学和循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这一点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循环经济地理学可分为通论循环经济地理学、区域循环经济地理学、部门循环经济地理学(包括农业循环经济地理学、工业循环经济地理学、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地理学等)和公司(企业)循环经济地理学。
有学者认为,广义循环经济有其特定的内涵,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筐”,凡有产业联系的都要往里“装”。例如,电-高耗能产业耦合、资源的深加工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发进行的产业活动,不存在上游废物变成下游原料的关系,不应是循环经济。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理由如下:尽管目前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政策来推动,但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市场经济是建立循环经济的基础,因此,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发进行的产业活动排除在循环经济之外是不合理的。在一定的制度和技术条件下,废物如废钢铁就是资源,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电-高耗能产业耦合、资源的深加工与垃圾发电-高耗能产业、废物如废钢铁的深加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不能因为不存在上游废物变成下游原料的关系,就认为不是循环经济。狭义的循环经济更多地关注生态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如电-高耗能产业耦合和资源深加工尽管不存在上游废物变成下游原料的关系,没有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链,但只要遵循5R原则,就是循环经济链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区域分工,共同建立完整的循环经济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义循环经济学比目前广义循环经济学的内涵更丰富。
广义循环经济学与新循环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新循环经济学的主要创新在于提出新循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态三个大系统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再思考与再修复的新理念,把原3R的理念进行了延伸与拓展,强调和谐社会的形成(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和消除贫困原则)、知识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融合、循环经济方程、新循环经济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新循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循环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P>
广义循环经济学的主要创新在于强调广义循环经济包括经济、自然环境及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衔接,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追求三个系统之间达到一种理想的优化组合状态。广义循环经济理论不仅关注工业系统、社会系统内部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更重要的是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纳入循环经济理论体系,构建完全意义、具有广泛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并探讨了广义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础与模式转换、广义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与经济学范式的转换、广义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社会运行机制与社会治理,推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知,二者的主要共同点在于强调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是循环经济的研究对象,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循环经济的目标,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与狭义循环经济相比更强调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思想指导下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创新。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对循环经济原则认识的深度不同,对科学技术系统重要性认识的不同。但从学科视角看,二者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一致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属于可持续发展学。
新循环经济学和广义循环经济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不能仅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也要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科学技术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但重点应是其中的子系统即经济系统,否则,新循环经济学和广义循环经济学就等同于循环型可持续发展学,也就是说目前的新循环经济学和广义循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太过宽泛。广义循环经济学和新循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应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思想指导下,根据5R原则和三循环理论(良性自然循环、良性经济循环和良性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循环)等对传统线形经济学进行改造,以循环型市场经济为基础,并将空间结构作为重要研究内容,是更新和更广义的循环经济学,可称为循环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循环经济与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等组织及其个人)在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总和,结点主要包括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政府等公共组织机构、中介服务组织以及区域金融机构等。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循环经济必然是区域创新的理论基础之一,区域创新网络将转型为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其中的企业将变成循环型企业,既包括传统企业的循环经济改造,也包括资源再生企业和生态恢复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要研究循环经济技术,并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有效地促进循环经济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或市场价值的实现。循环经济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循环经济社区协调中介组织、双轨制回收中介组织和民间环保社团成为循环型中介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积极营造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环境,如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制度,促进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区域金融机构要支持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上各循环型结点之间的物质(含“废物”)联系和循环经济知识、技术、信息、人才等的联系成为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中的重要关系链条。由于我国的循环经济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的基本特征除包括传统的动态性、系统性、非中心化和本地化外,还应包括遵循5R原则和公平性,以实现可持续的区域创新。
根据循环经济理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将是区域循环型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优质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循环型产品的生产),传统的社会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服务环境和基础设施必须根据循环经济理论进行创新,如加强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废物”的运输通道和“废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倡导循环经济文化。
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上理论必须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进行创新,才能成为区域循环型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石。规模循环经济理论要求既考虑经济成本也考虑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范围循环经济理论要求在由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内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循环经济交易成本理论要求传统交易成本“绿色化”,包括“废物”信息成本、绿色市场信息成本、循环经济技术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督管理成本等。环形网络创新理论要求由线性创新模式或非线性创新模式转变为由环形创新模式与传统网络创新模式融合创新形成的新模式。区域循环经济竞争优势理论要求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绿色市场条件、基于产业生态联系的相关与支撑条件等的作用,既考虑经济优势也考虑生态优势和社会优势。
循环经济与区域规划
新的区域资源观。一方面,在传统的区域资源观中,区域资源包括自然物质资源、知识、信息和制度等无形资源,但在循环经济背景下,许多“废物”成为资源,如垃圾发电。另一方面,传统的认为知识和信息资源等无形要素逐渐取代自然物质资源而成为决定区域发展关键因素的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了知识经济的影响,但忽略了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性在逐渐加大的事实。
新的区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指导区域发展的主流发展观,但在传统的线形经济模式下,有很大的局限性,循环经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将是指导区域发展的理想发展观。
新的区域市场观。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绿色市场将逐渐取代传统市场,同时,由于循环经济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政府调控与市场导向共同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将成为区域规划的新理念,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将成为指导区域规划的新理论,区域规划要遵循5R原则,重视社会公平(如区域协调与区际协调)和生态恢复,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区域循环经济研究方法即物质流分析方法、生态效率方法、情景分析法、循环经济系统论方法、循环经济信息论方法和循环经济控制论方法等将进一步丰富区域规划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