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范文1

关键词:蔬菜;流通环节;检测;监管

中图分类号:S3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79

昌吉市是是新疆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区域,目前已被列入我区重要的农产品对外出口生产基地。昌吉市及周边乡镇居民约53万,当地蔬菜水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量外地蔬菜流入昌吉市场,因此在昌吉当地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1 蔬菜流通模式

1.1 当地蔬菜入市模式

5~10月昌吉当地的蔬菜生产占总体消费的50%,冬季蔬菜生产只占总体消费的30%。当地生产的蔬菜主要是菜农直接跟批发商(俗称二道贩子)联系收购,再进入市场,超市、菜店再从市场批发,然后零售至各家各户进入餐桌。近几年也有“合作社-商超”直接供应的销售模式,但由于合作社生产的蔬菜种类单一,无法按规定供应蔬菜,目前这种模式大多数只能搁浅。

1.2 外地蔬菜直接进入市场

目前,昌吉市还未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外地蔬菜可直接进入昌吉蔬菜批发市场,尤其是春季、冬季当地蔬菜供应量小的时候,昌吉市及周边地区市民消费的蔬菜以外地蔬菜为主。

2 流通环节质量安全检测及监管

2.1 四级检测

目前形成四级检测体系:第一级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对当地生产的蔬菜进行检测;第二级为市农检中心每周对市场、超市的蔬菜进行抽检;第三级为农业厅农产品检测中心每季度对生产基地、流通环节蔬菜进行抽检;第四级为国家农业部指定农检部门每季度对昌吉市辖区的蔬菜进行抽检,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2.2 政府监管

昌吉市自2011年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负责生产基地的农业标准化种植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2015年昌吉市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开始第二次复审,市场、超市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严重障碍,政府加强对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3 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主体未形成规模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商户多,分散经营,蔬菜销售量太大,但检测人员少,无法保证自检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区内共有大型超市7家,均有蔬菜水果零售,在昌吉市农检中心的指导下均建立了农残自检站,但大部分超市主管领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到位,考虑到成本问题,自检工作不到位,无法保证经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2 各项制度不完善

目前,昌吉市还未实行市场准入制,市场经营者对索验供方资格及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未落实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未落实,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有问题农产品时,因大多数生产基地和农户未建立生产档案,难以追溯到责任主体,对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无法实时动态追溯监测。

4 农产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建议

4.1 强化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

通过加强对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使其认识到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经营户的整体素质。政府主导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对于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企业要进行批评和整治,依法给予取消经营资格、经济处罚等惩戒。加大监管力度,形成长效行业自律机制,确保经营主体对进入各自经营范围的农产品把好质量关。

4.2 加大监管及执法力度

监管部门要求各农产品销售场所实行进货查验、查验记录等制度。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具有有效的检验检测合格证明或“三品一标”认证的证书复印件。对票证不全的现场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检测不合格的,禁止销售。强化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严惩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3 完善各项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技术保障,要加强检测技术培训,保证基层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二是完善各项制度建设,逐步统一本地蔬菜准出制,外来蔬菜市场准入制,督促蔬菜经销商签订诚信经营责任书,明确主题责任,通过倒逼机制加强产地准出。完善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将生产源头、流通环节的检测及监管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崔彬.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因与间接规制路径[J].农村经济,2010(08).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范文2

1.强化组织领导

为扎实有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区有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并将该项工作列入了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层层签订了工作责任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信息科,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信息收集、汇总、传递、上报和工作协调等日常工作。同时,相关基层单位也都成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和工作机构,全局上下形成了责权明晰、管理有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为顺利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加强体系建设

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同时也为了加快和推进洮北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工程建设,洮北区农业局领导积极运作,多方争取,并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2010年新建了洮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配备专业检测人员15余人,并引进了先进设备,定期对蔬菜基地、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进行监测。2011年在三合乡和东胜乡设立3个常态化监测点,在民乐蔬菜生产基地设立质量追溯试点,同时按照省农委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的意见,结合全区实际,在辖区内11个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服务站。这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整体监管能力,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3.加强基地检查

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基地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业局组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对“三品”生产基地进行了全程监控,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年重点对东风乡无公害蔬菜生产 基地和丰盛米业、谷丰米业、裕丰米业等基地进行了监督检查,摸清生产过程中未经许可使用的投入品类别、名称、来源、用途等,严厉打击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违禁药物和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的行为,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督促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户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要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档案,规范农业企业和农户合理用药,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关。并向农户发放了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及其配套技术的宣传单2000余份。

4.广泛进行宣传

一是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紧紧围绕“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主题,并结合农产品产地防腐保鲜质量安全排查摸底工作深入到农资经营业户、基地、“三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大型超市,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布置展板、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无公害蔬菜常识、关于农产品生产中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品种及无公害蔬菜替代农药品种、合法的防腐保鲜技术和方法等。共出动宣传车辆25台次、宣传人员100余人次、张贴标语14条、悬挂横幅7幅、布置展板9块、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通过宣传月活动的开展, 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二是结合农残检测,多次深入到生产基地和田间地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逐步转变了广大群众农产品生产“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和意识,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大力宣传和引导,真正提高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洮北区平台镇民乐村绿色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蔬菜正式摆上餐桌,常年供应澳洲肥牛、天穆村、福成肥牛、天力肥牛、贺贺饭店、洮北宾馆、丰泽园饭店,并在金百合和欧亚超市设立了专柜。

5.加大监测力度

为切实保证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农业局组织专业人员对辖区内的农贸市场、各大超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初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均进行了日常监测范围,每月按计划对全区例行监测网点抽检2~3次。为确保“五一”期间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在4月24 号和27号增加两次专项检测。5月份之后地产蔬菜大量上市,区农业局每周对市售蔬菜抽检一次,上半年共出动检测车辆76台次,出动检测人员 228人次,抽检农产品25个批次,抽检农产品39 个品种共计543 个样品,其中蔬菜27 个品种,479个样品,水果12 个品种64 个样品,检测合格率为100%,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同时积极配合省、市农委,科学、公正地做好蔬菜抽样工作,共检测3次,100个样品。从检测结果看,全区蔬菜农药残留量均在合格范围内。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蔬菜农药残留专项监测6次,抽检22个品种172个样品,出动检测人员54 人次,出动检测车辆18 台次,检查基地24 个(次),超市 18个(次),批发市场12 个(次)。

6.强化“三品”培育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积极引导和重点帮助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乡(镇)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2012年平台镇民乐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的5个无公害蔬菜品种(莴苣、苦苣、辣椒、番茄、茄子),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全区2012年平台镇民乐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的5个无公害蔬菜品种(莴苣、苦苣、辣椒、番茄、茄子),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批准为无公害农产品。截至目前,全区建立无公害种植基地7个,无公害产品31个,有机食品8个,绿色食品16个,三品面积150万亩。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范文3

[关键词]农户信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结构方程;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3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095-02

[作者简介]姜莉(1977-),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经济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及其风险规避问题研究”(13YJC790085)。

一、引言

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除了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规范与指导,还需要考虑农户行为影响因素。由于农产品市场机制存在失灵的可能性,因此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既不能仅诉诸于制度,也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数据,从制度和流通主体视角出发,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农户信用为研究对象,研究我国农产品生产问题,以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相关研究概述

从市场视角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Katherine Clancy(1986)首次提出食品安全问题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农户产生道德风险的动机解释。这些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寻找农户非安全生产道德风险的来源与动机。如Sheriff(2005)等学者通过对美国农户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后认为,投入品间的替代弹性、政府标准的异议,以及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都会使偏好于风险规避的农户产生道德风险。同样,Starbird(2005),Bontems(2011)等学者也通过调研得出,安全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是激发农户非安全生产道德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2农户道德风险的衡量。国外多数学者认为,农户道德风险发生概率的差异取决于农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规避型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较少发生,因此衡量农户道德风险应观察其保留效用值(Clancy,1986;Dubois,2011)。如Norbert(2004)等学者针对美国农户在政府规制下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其风险行为进行政策模拟,指出规制强度与农户道德风险的发生呈负相关,农户道德风险发生概率随政府规制强度不断调整。3农户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些研究多侧重于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来寻找影响农户道德风险的具体因素。如Ramaswami(2003),Dubois(2010)通过对个体农户行为进行观察,认为保险契约的完备程度、农户风险偏好类型是影响农户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同样,Mitchell(2010)等学者也对农户安全生产意愿进行了分析,认为降低安全技术采用成本、提高监控审查频率有助于减少农户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结构方程分析与数据检验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通过采用问卷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黑龙江省农户进行了调查。我们采用李可特5点法设计问卷,对陷阱问题进行了筛选,共回收392份有效问卷,还实地走访了哈尔滨市团结镇、松北镇等城郊地区农业生产者以及润恒国际食品交易中心的农户,以期获取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的详细资料。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对所得结果的真实性进行论证,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加强我国农户信用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渠道权力等理论,通过对我国农户信用状况进行分析,选出的检验变量指标分别为制度供给、示范效应、实施主体自我效用考量、农户道德失范成本、误导性市场导向、渠道选择自由度、侵略性渠道权力、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四、加强我国农户信用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加强宣传,营造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环境

为了避免农户因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并更好地引导农户生产出令消费者放心的安全农产品,应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在已有的纸质媒介的基础上,多通过广播电视节目、专家讲座以及开通免费咨询电话等方式,提高农户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思想认识,唤醒农户的社会责任意识。基层组织应该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推动农业发展工作的核心内容,着力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户介绍、推广安全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避免农户由于文化水平和技术等原因所导致的无意识的不安全农产品生产。

(二)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执行常态化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现实问题越是复杂,越应该加强正式制度的约束和实施机制的运行。制度约束属于外部控制力量的范畴,利用外部控制力量、加强制度约束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问题的必要且重要的手段。应对我国目前已有法律法规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填补,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从而避免制度缺失,这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防控的关键。

(三)规范制度细节,保障制度内容科学性、实用性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弱实用性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标准的立项不能快速反映市场变化和需要。二是某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覆盖面窄。三是部分标准规定过严,脱离我国实际情况。四是标准制定缺乏验证。因而要制定具有真实指导意义的规范化指标,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落实各项安全标准。首先,对农产品标准进行量化标示,如农药使用量等各项指标的具体数量。其次,在质量方面,应加强各项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四)打破制度供给垄断,决策主体实现多元化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多数农户认为在制度出台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邀请有关的农业组织或个人参与正式制度的补充细化,避免制定的标准与实际状况不相吻合。要充分尊重这些组织或个人的意愿,为其设立相应的权利。同时,鼓励其设立组织内管理制度,形成行业内、组织内的自律。

[参考文献]

[1] David E Dowall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Urban Land Markets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67(4)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河北廊坊

AbstractBased the 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Langfang c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us quo and effect,its exsiting problem was indicated and the reasons was analyzed for the status and effect of the management,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in Langfang.

Key wordsagriculture products;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status;Langfang Hebei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诸如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农产品的不科学收获,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完善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不严等,导致农产品污染比较严重,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引发的人畜中毒事件以及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停止贸易交往的现象时有发生[1-3]。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贸易,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廊坊市地处河北中部,位于京、津2大城市之间,幅员面积6 429 km2,总人口381.6万人。现辖2市6县2区(三河市、霸州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文安县、大城县、广阳区和安次区),96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其中建制镇60个),3 229个行政村。廊坊农产品主要供应北京及廊坊周边地区,仅蔬菜在北京市场上的占有率就达17%。廊坊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但涉及到廊坊市的基本民生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全省乃至京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因此,研究廊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1廊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成效

1.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近几年来,廊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未发生一起因农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中毒事件。廊坊市蔬菜产业迅猛发展,在种植面积和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廊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逾12万hm2,分别在永清、三河、香河、固安、霸州、广阳等地,主要栽培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西葫、甘蓝、油菜等20多个品种,年产量650万t,其中450万t销往北京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为17%。目前,全市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环评认证基地面积达6.67万hm2,获证无公害农产品79个,拥有绿龙、翠仙、营绿绿色食品和经认证的有机食品6个,建立“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1.2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廊坊市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在完善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10个县镇的农产品质检站建设,并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贸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专院校、宾馆、食堂、陪送中心等地新建23个农残速测点。每年完成农产品检测品种5 200个,其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4 200个,农药残留常规检测1 000个,国家禁止的5种高毒农药检出率降低到零。廊坊市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基地83个、检测市场30个,抽取蔬菜样品、水果样品全部合格。

1.3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近年来,廊坊市每年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集中打击和不定期抽查等多种形式依法开展对农业投入品的综合整治。对种子、农产品、肥料等农贸经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凡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农贸企业、门店一律取缔,规范农贸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全市上下联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通过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行为和依法查处其不法活动,有力地控制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非法销售,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环境。

1.4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试点

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由廊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廊坊市农业局主要负责蔬菜生产安全信息体系建设试点的实施工作,具体是2个批发市场和23个蔬菜基地共47个单位的试点,主要是通过工作管理档案、生产经营档案建设,推动蔬菜生产、经营规范化和诚信建设,促进蔬菜安全生产与放心消费。在廊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组织下,对47个试点单位逐一进行了初步检查验收,基本合格。

2廊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全社会的食品卫生法制观念不强。大部分消费者专业知识较少,缺少识别食品质量的基本常识,对假劣食品的危害认识不足,选购食品往往只注意价格,而对质量要求不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强。食品生产经营者数量多、分布广,尤其是一些游击式、分散式、小规模的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相对较差,对自身管理不严,对从业人员培训不够,在食品生产经营现场,经常可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操作行为[4]。

2.2监管系统不够完善,监管部门查处难

许多食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一些无证的个体业主和制假贩假者常常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让监管部门很难查处。主要是因为在监管过程中还存在漏洞,使管理工作没有完全到位。从布局上看,这些地方主要是分布在学校、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周边。

2.3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廊坊市农业局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属起步阶段。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基础还很薄弱,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廊坊市发展标准化的意义和紧迫性没有被普遍认识,计划经济农产品短缺条件下形成的重产量、轻质量、无标准的思维定势和惯性阻碍了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小规模、分散化和非组织化加大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难度,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实施标准缺乏先进性、配套性、操作性,农业标准推广实施体系不健全[5-7]。

2.4消费者防范意识不强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食品的供不应求,使广大消费者形成满足于“吃饱、吃好”的观念,缺乏食品安全防范意识。2008年廊坊市在对500份农产品质量安全随机调查中,有30%反映自己或亲友中曾遭遇不安全、不洁食品的危害。当遭遇不洁食品侵害时,多数被调查者都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47%的人表示“以后不再购买该食品”,32%的人“无可奈何,自认倒霉”;只有21%的人提出“向有关方面反映、投诉”。由此可见,广大消费者防范食品污染的意识不强,应对食品中毒态度消极,也是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而且也是提高食品安全程度的有效途径。现实表明,在现有的监管机制下,食品安全监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进行全面改革,从机构设置、法规和标准制定、执法力度、监管水平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廓坊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不利局面。

3参考文献

[1] 丁长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5):96-99.

[2] 宋怡,孙翔.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绿色壁垒[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3(10):8-9.

[3] 郝艳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农产品监测体系[J].中国园艺文摘,2010(3):170-171.

[4] 刘跃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黔东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农技服务,2008(3):118-119.

[5] 何乐琴,李剑锋.慈溪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调研与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5(4):20-22.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范文5

关键词 “三品一标”;现状;问题;对策;辽宁桓仁

中图分类号 F322;F20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95-01

“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1-2]。近几年根据上级要求,桓仁县立足当地实际,积极采取措施,将“三品一标”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有力地推动了“三品一标”的发展。

1 桓仁县“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长白山余脉,浑江中下游,境内植被覆盖率高,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稳定性好;气候四季分明,水热同季,空气相对湿润。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动植物种类繁多,林地面积为27.8万hm2,森林覆盖率78.39%。水资源丰富,浑江流域贯穿全境,水域面积为2.65万hm2。境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被誉为“辽宁绿色屏障”,具有优越的生态条件和环境质量,是发展生态绿色产业的天然宝地。2003年,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对桓仁县域环境监测评价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2006年,桓仁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确定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2008年成为辽宁省首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

目前,桓仁县以冰酒、有机稻米、核桃油为代表的8大类、24个品种的农产品已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达2.73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96%;“桓仁大米”、“桓仁冰酒”、“桓仁山参”、“桓仁蛤蟆油”、“桓仁大榛子”、“桓仁红松子”、“桓仁核桃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女山”和“苍松”品牌成为国家驰名商标;“桓仁大米”和“桓仁山参”成为原产地证明商标,实现了本溪市原产地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三品”认证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桓仁县“三品”企业大多是规模比较小,以生产初级农产品为主的小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三品”认证起步阶段,由于国家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发展速度较快,但近几年,随着财政投入的减少和认证、续展成本的增加,“三品”企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二是“三品”的市场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当前,由于“三品”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上鱼龙混杂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之消费者对“三品”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认为“三品一标”就是在包装上多加一个标志,并没有其他的不同,使得“三品”企业无法实现优质优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品”的发展。

2.2 “三品一标”产品公信力不足

少数农业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诚信自律不够,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产品生产和加工。同时,由于少数认证企业重认证、轻管理,对生产基地管理松散、生产档案记录不完整、标志使用不规范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之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不易统一管理,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水平差异性大,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再加上缺乏生产过程的监控,出现了农业生产用药施肥技术不够规范、农药化肥品种不尽合理、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现象,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风险和隐患,虽然是少数,但对“三品”品牌的公信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增加资金投入

“三品一标”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3]。因此,县委、县政府应积极落实推动“三品一标”工作,督促县农业部门实施,将“三品一标”工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工作中,保证稳定的专项、长期的资金投入。此外,还要创造条件,有机结合农业生产性投资项目实施与“三品一标”发展,促进“三品一标”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3.2 加强监管,维护品牌公信力

进一步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指导各地完善产地动态监管、产品质量监测、包装标识管理、全程可追溯管理、应急预案等监管制度,逐步实现“三品”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4-5]。积极推行全程监管理念,全面监控“三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到产地环境监控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相结合,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与开展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包装标识管理与基地准出管理相结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与强化获证单位质量安全意识相结合[6]。同时,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假冒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全面提升“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

3.3 强化服务,落实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强技术服务,制定一批关于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制作成通俗易懂的简明操作手册,通过科技大集、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多形式发放给农业生产者。二是加强培训服务,依托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开展“三品一标”生产管理培训,切实提高生产基地和企业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信息服务,将“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相关规定、标准、程序等业务信息网上公开,为申报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7]。

3.4 加大宣传,指导安全消费

利用多种途径和平台,经常性、系统性地宣传“三品一标”基本知识和消费常识,消除群众对“三品一标”认识上的偏差,让公众了解、支持、监督和推动“三品一标”工作,为“三品一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8-9]。

4 参考文献

[1] 张玉香.关注三品一标——扎实推动“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2(8):6-9.

[2] 张玉香.新时期“三品一标”工作重心及发展重点[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3):5-7.

[3] 云龙.“三品一标”发展进入新阶段[J].农产品加工,2012(4):1.

[4] 陈晓华.持续发展“三品一标”,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5-8.

[5] 高宏巍,王南,刘东亮,等.我国“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1):34-36.

[6] 万述伟,张淑霞,张俊杰,等.“三品一标”打造精品蔬菜-青岛地区蔬菜生产规范化建设之路[J].中国蔬菜,2012(3):6.

[7] 李蔚.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J].吉林农业,2010(5):50-51.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范文6

一是创建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积极依照“统一形式,统一种类,统一测土配肥,统一病虫防控,统一订单收买”的要求,大力开展万亩水稻和万亩油菜高产创建,不断提高粮食、油料综合生产水平,努力夺取年粮食、油料生产再丰盈。二是创建万亩柑橘生产示范园。认真贯实县委、县县政府关于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大会精神,依照“路、沟、渠、水、肥、电”六到园的要求,建好镇山万亩柑橘示范园。重点做好山顶100亩柑橘科技示范园、频振灯物理诱杀戮虫技能推行、柑橘适用技能培训班等工作,加速推进柑橘基地建设。三是创建现代食用菌生产示范园。依照“县政府主导,规划指导,整合伙源,设备配套,企业集约,技能集成,产业集聚”的总体思路,建设集喷鼻菇机械化妆袋、标准化栽培、集中化烘干、现代化收买仓储、物流为一体的高标准喷鼻菇生产示范区,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喷鼻菇生产强县。四是创建万亩鹿苑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依照“政策指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多元化投入,品牌化运作”的思路,加大老茶园更新革新力度。大力推行无性系穴盘育苗移栽形式,着力建好万亩高标准鹿苑茶基地。大力推行运用茶叶加工新技能、新工艺,加速传统制茶业升级革新措施,重振“鹿苑茶”品牌。

2、以促进对接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贯彻省委、省县政府关于施行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采取政策扶持、强强结合等办法,促进森源、楚园春、远野风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抓好产销对接,建设多方式、多条理的农超、农商对接平台,指导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超农商对接活动,推介品牌,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抓好企地对接,围绕楚园春黄酒生产所需,积极引进实验示范推行糯谷新种类;围绕奥龙食品罐头生产所需,协助落实订单。积极培养品牌,努力把鸣凤米、鹿苑茶、喷鼻菇等优质农产品培养成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必然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3、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农业发展基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契机,发扬“四千“精神,全力完成对上争夺和对外招商的新打破。一是积极向上争夺。认真挑选和包装好项目,积极争夺部、省级农业项目投入,重点在乡村动力、高产创建、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争夺向上完成新打破。二是加速项目建设。依照项目建设要求,如期完成乡村沼气、测土配方施肥等在建项目任务,保证发扬效益。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应用一切可以应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普遍联络客商,多方捕获信息,想方设法招大商、引大资,加速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