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文化建设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范文1
本着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原则,设计班级精英文化建设的策略。
1 先知后行(识读精英文化),知行合一。所谓的先知后行并不是重知轻行,而是强调要建设精英文化,首先偶导者即班主任建立关于精英文化的认识,从理念到定位力求清晰明确,并尽可能让所有的实践主体都有明确的认识和高度的认同,创造以合作文化为中心的共同愿景,形成强有力的行为动机,为精英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基础。精英文化不是一夜之间发展起来的,而是通过强化和支持潜在的规范、价值、信仰和假定等方式来塑造的。必须明确,精英和精英文化不同,精英是外在的“身份”,精英文化则是内在的“品质”。身份的基础是财富、权势、名望等社会学特征。精英文化则表现为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问题的敏感性以及在公众面前揭示其重要性时所具备的表达能力和道德勇气。“内在精英”和“外在精英”有本质区别,精英文化首先是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其次是个性气质修养,最后才是物质载体。有品味、有创造力、有思想、有影响力、生活得体即是精英,坚决反对“国外的就是国际化的”“贵的就是一流的”错误认识,反对“贵族腔”“物质贵族”“特权意识”的伪精英倾向。“内在精英”是一种意识,只有具备精英意识的人,才可能履行精英的社会职能。同时要懂得。真正精英的产生离不开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历练。成为精英的路是崎岖的甚至是残酷的,精英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2 自上而下的倡导,自下而上的实践,由低到高,逐步渗透。在精英文化的建没中,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精英文化及他在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避免偏颇、缺陷。班主任的任务是创造和支持每一项活动的效率和文化价值,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心态和行为对于班级文化的象征性影响,在日常学习、言语和互动中强化他们的价值与标准。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层面,也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而应该通过制度的完善,来保证以物质文化为载体的精神文化得以发展。一是通过团队建设,发展班级共同愿景,形成班级共享的规范、信念、价值,强化对精英的认识。二是整理和积累有关精英文化的素材,挖掘精英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传承的载体。三是规范班级的各种行为和活动,让精英意识在行动中得到强化和升华。四是构建班级成员互相学习的规范和气氛,以健康的组织行为和人际关系促进文化的积淀。五是班级文化布置的特色,重视建设蕴含精英精神特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各项图腾,以营造人文化的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范文2
摘 要: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家,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健全人格形成以及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班级文化有外在的环境文化,内在的精神文化,夹在中间的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在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发挥班级功能,提升班级形象,打造班级特色,培养学生健全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有效建设策略进行概述,深入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物质载体;知名度
所谓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形式和形态。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果把班级文化分为三层的话,物质文化是文化表层,制度文化是文化中层,精神文化是文化深层。其中精神文化是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在班级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和支配着其他层面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文化氛围、班级风貌、学生个性发展、班级整体的精气神的集中表现。
新课标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众所周知,班级这一家园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使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锻炼、塑造学生。纵观各校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参差不齐,杂乱无章,失去其功效。如何创建先进的班级文化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的实践研究总结。下面我对如何创建先进的班级文化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以优美的物质文化为载体,熏陶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把课室布置成学生温馨的家,整洁、明丽、温馨的教育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使学生积极奋进。正所谓“环境造就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从教室环境入手。
1.保持教室整洁、明丽、温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的基础,整体感觉是整洁、大方、得体,其标准是桌凳整齐,物品摆放合理,教室干净,门窗明亮。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自担任班主任以来,坚持开展“弯腰”行动,看见纸屑主动捡起,桌凳歪了随手扶正,物品乱了随手摆好,在学生心中树立“教室是我家,整洁靠大家”的主人翁责任感。我还将学生“弯腰”行动的精彩瞬间展示于教室。
2.规范学生仪容仪表,增强学生的自信
在教室前门张贴“抬头、挺胸、微笑”,背面张贴“今天你微笑了吗”,以此作为学生仪容仪表标准约束学生的“型”,它就像是导航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段时间下来,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被此感化而慢慢地改变和规范他们的形象,难怪学校老师都说我班的学生连走路都自信。
3.精心设计班级名片,提升班级的知名度
班级名片是在一张8开卡纸大小的卡片上用最简练的方式介绍班级的“名片”,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由班级全体师生共同设计,创造性地介绍班级情况、展示班级风采、宣扬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标识,内容有班名、班徽、班级口号、育班理念、班级奋斗目标等。班级名片是班级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班级形形象、体现班级精气神的名片。
4.细心布置班级墙壁,让墙壁会“说话”
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打造班级特色,我布置如下:“头脑充电站”――图书角,其温馨提示是:“今天你充电了吗?”学生每天都给自己充电,也乐于把自己的藏书与大家分享,图书角里的书每天都是晚出早归。“班级座右铭”――两幅图文并茂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而营造学习氛围,以此激励学生不断拼搏、奋进。“环游日记”――学生行为变化的历程。它是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撰写的日记,形式是真实、详细地记录每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亮点,第二天早上利用早读课约两分钟时间由执笔学生上台念给同学们听,学生听后评析,老师修正、引领、补充和指导。日积月累,孩子的日记(写作水平)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发生了变化,行为也悄然变化了。“诗风画韵”――班级秀,这是展示学生个人才华的平台,设计为两个版面:学生成果展、美文欣赏。如美术作品展、优秀作文展示、书法展等,既可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还能映射其他W生。当然,班级文化布置远不止这些,还有“班级信息栏”――学生座位表、课程表、班干队干表、值日安排表,“中国梦,我的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等等。
5.精心办好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航,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圣地”。我将学生分组,分期,集思广益地把每期板报办得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设计、选材、抄写、写作的能力提供展示的平台。
二、以健全的制度文化为导向,规范学生的品行
1.健全的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其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度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我让学生自己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全体学生讨论制定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形成《我们的约定》,内容简明具体,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具可操作性,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其次,完善奖罚制度,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科学管理是制度文化的落脚点
小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干部“任职”时间过长,工作易被动,出现疲倦现状。因此我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日常事务,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了“班委轮换制”和“分组管理制”。在班委轮换制方面,实行任职前培训和跟岗学习,由任现职干部指导;在分组管理制方面,先把班级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里有小组长、记录员、学习标兵等。值日班长的管理对象是各小组长,小组长的管理对象是小组成员,值日班长还挂点(小组)值周。通过分层管理和扁平化管理相结合,可以细化日常工作,大家各司其职,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责任到职。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暖流在班级流淌。
三、以特色的精神文化为内动力,塑造学生的心灵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塑造着他们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班级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一种和平愉悦的精神共同体――它既是教育工作的自然归属,也是我们的快乐所在。”
1.量身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国家有国家的奋斗目标,学校有学校的奋斗目标,一个优秀的班级也有一个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目标奋斗。教育家魏书生始终认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出“有思想,有目标,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奋斗目标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班级奋斗目标应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并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发展的方向。今年开学初针对我班学生平时学习懒散、不思进取的现状,我创建了“让每一次努力都收获幸运”作为班级的近期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奋斗收获成果,感受幸运,达到目标后提出“越努力,越幸运”的中期目标。
2.正确引导班级舆论
正确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具有感染、通化、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班级的热点进行评议,把舆论的中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针对我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男女同桌@一舆论,开展了一次“男女搭配,学习不累”的主题班会,通过教育和引导,这一男女同桌的舆论在班上销声匿迹,反而形成了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班级氛围。
3.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强调多扬长,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组成互助组,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学生做同路人,平等共处,坦诚相待。
四、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桥梁,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增强集体荣誉感
班级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班级凝聚力不断提升,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
1.校运会,班级风景线
每年的校运会是我必做的一大课题,我要求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组成了“竞赛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拉拉队”,提出尽力取得好成绩,但一定要取得精神文明奖的目标。2016年校运会,每一个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后都有周到的服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在宣传报道方面成绩突出,经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我们取得全校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
2.才艺大风车,七彩幸福童年
为促进广大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一个综合素质教育与才艺素质开发、展示的舞台,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开展班级才艺大风车活动。才艺大风车有舞蹈、唱歌、乐器、相声、小品、话剧、最佳主持人等。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让更多小朋友变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为他们架起通向理想和艺术殿堂的桥梁。
3.“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会是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
假如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社会”,那么班级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又深远的德育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必须去了解、探讨、实践、总结。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共同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做个用心人,共同创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做个细心人,把班级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点,这就是小学育人的骄傲。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译林出版社,2013.
[2]谢云.好班是怎样炼成的: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董玲.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2012(9).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范文3
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以及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一、丰富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教育环境布置、班级规划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班级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班级美的创造者。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室中黑板报、学习园地、团组织动态等教育宣传阵地要齐全,要形成定期出版、更换和专人负责的制度,从而达到宣传、影响的效果。同时由于初中生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卫生习惯上可能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要坚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环境保洁习惯、保护环境意识。
二、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要建设班级文化,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班级中的学生就没有约束,而变成一盘散沙。班级制度是将每个学生凝聚在共同的规范之下,用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实践证明,一个高度民主的班级,也是一个规范高度完善的班级。
1.共同制定班规班纪
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全班同学一起制定班规班纪。学生自己制定规矩,有利于学生自觉执行,也有利于培养自由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
2.组建班级管理机构
班级是一个组织系统,就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以保证组织的运行。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构也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方面。所谓班级管理机构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以班长为首的班委会。班长和班委会成员的产生可以采取竞选制和轮任制。班长由同学轮流担任,班委会由班长提名。同学表决通过确定,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全体同学的管理体制,同学能做的事情,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事情,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助手,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加强了班级工作的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三、培植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班级中,学生无法接触更多的模范人物、国情教育基础等实际情境的陶冶,所以,只能从小处抓起。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能力,每周安排一名学生担任学生班主任,主持、管理一周中班级的日常工作,处理同学中发生的事件,组织同学开展班级活动。比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活动。让学生写了研究小课题和调查报告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实践感受。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范文4
关键词:全日制;自学考试;助学班;班级文化建设
一、引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全日制自考作为自学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全日制大学正规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学历教育形式,亦是我国规模最大、开放程度最高的一种教育形式。全日制自考助学的出现,不仅保持了高等教育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广大求学者学习深造的需要,既是自学考试的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的需要。实践证明,自学考试制度是国家办好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但是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兴起和发展,给学生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对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核心环节的班集体建设提出的挑战,如何结合自考学生的特征,建立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更好地促进全日制自考的发展,成为了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
二、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文化建设现存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信心不足,班级文化建设缺乏根基。首先,从学生的状况来看,学生生源复杂,既有高考落榜生又有中专及职高毕业生,由于没有入学门槛,自考助学的学生基础较差、底子薄,学习信心普遍不足,进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与全日制普通大学生一样,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尊重,但因身份、经历不同,他们一般有着比全日制普通生更重的心理负担。在班级生活上,也存在人际关系偏冷,学生通常会比较压抑,来自各方的压力,会使得全日制自考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较为复杂,情绪容易失调。其次,这些学生与全日制本科生在注册、教材使用、考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学习自控力都相对较弱,之前在中学阶段就滋生的一些不良习惯或行为也很难得到改变,学习观念较为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有些甚至出现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从而对学习、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第三,由于自考的特点是“考教分离”,自考通过率不高,而且性质上更偏向于“助学”,除课堂学习之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这就对自考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自考考生普遍存在自觉性偏低,因此也会使得班级整体的学风建设举步维艰。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学习风气是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软实力”,一个不好学、不思进取的班级,是不可能有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的。
2.无专职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延续性不强,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合力。首先,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队伍的素质、自考专业教师队伍是否相对稳定、教师专业化程度和敬业状态的好坏都是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因素。现在大部分高校任教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教师教学目的就是应对自学考试,不夸张地说就是比较完全的应试教育,授课缺乏面向这一群体的针对性,加之自考生总体素质状况较低,因而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据调查统计,近四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毅力,害怕吃苦,遇到困难或挫折容易退缩;有较多的自考生因学习吃力、自我控制能力低,容易产生沮丧而自我放弃、自暴自弃,导致建设争当优先勤奋向上的良好班级文化只能是泡影。其次,在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因为缺乏对全日制自考班级的针对性而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自考生存在学历不一,年龄不一,职业结构不一,这些都是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统筹管理过程所要面临的问题,班级文化建设的难度也会显得较大。第三,自考助学班专职班主任大多聘任离退休人员,与学生之间通常会有思想代沟,加之全日制自考教学采用开放、灵活的机制决定了班级人员的流动性会较大,学生的进出较为自由,中途转学、插班退学现象很常见,这就使得全日制自考班级常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很难有一股合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也会使得学生缺乏对班集体的认可感与安全感。
3.教学资源紧张,重视及支持力度不够,班级文化建设缺乏保障。首先,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可能无法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地兼顾全日制自考学生与全日制本科生,因此在对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上,也会产生诸多的矛盾与困难。自考学生没有固定的自习教室,上课教室也是多个班级或者学院交替使用,只能勉强保证正常的上课秩序,因借用全日制本科生教室资源上课,经常会发生冲突,时时调整。事实上,班级环境的布置受班级文化的影响,教室中各种教学设施无不体现了班级文化。其次,由于高校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经费紧张等原因,自考助学班没有稳定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专职班主任大多聘任离退休人员,一个人管理数百人是常事,已经毕业离校但仍有课程不合格需要继续回来参加复习考试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班主任工作常力不从心,班级文化建设可想而知。第三,很多高校自考生的分散住宿方式冲击着班级文化的建设,多数高校的自考助学班都通过校外租赁场所办学,在这种情况之下,提供给自考学生的住宿硬件设施有限,而且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多全日制自考学生都选择自由租房,这种分散的住宿会使得同学们之间缺乏联系,班级活动也很难举办。对于一个班级而言,课后的时间能在一起生活对于学生之间感情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缺失了这一部分的情感交流,整个班级就会没有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按照班级成员的占有集中程度,班级文化可分为统合型班级文化(班级所有成员或大部分成员共同占有)与离散型文化(班级成员分别占有几种不同性质的文化,且其中任何一种均不占主导地位)两种类型,缺乏稳定性的班级,同学们之间会比较冷漠,整个班级会在综合型文化上有所欠缺,使得整个班级没有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
三、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1.加强教育引导及心理辅导,激发班级成员内在动力。从学生个人层面,内因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加强个人意识的提升,是构建班级文化的前提,只有班级里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向上,才能形成生机盎然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首先,加强心理辅导,帮助自考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方面的指导。自考生要克服普遍存在的自卑的心理障碍,不要因为基础比不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而失望进而破罐子破摔,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和“天道酬勤”的积极的人生观。其次,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欲望,学习动机是直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了求知欲,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本质学习工作,才能树立学风良好的班级文化。第三,加强自律精神的塑造,由于全日制自考助学的教学模式,较多的偏向于“助学”,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这就是考验学生自觉性的时候,如果不能自己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自律精神,那么个人将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班级建设也会是一团散沙。第四,要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如果丧失了沟通了解,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应充满集体荣誉感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关心和体贴他人、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坚持真理、勇于纠正错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多为同学着想,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班集体,一个有着优秀班级文化的班集体。
2.加强师资选聘和管理工作,推动优良班风建设。从教师及班主任方面看,班集体微观上是由学生与老师组成的,班级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离不开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也证明,那些学风浓、班风好、自考合格率高的班级,他们的班主任和教师往往都是思想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并且富有学生管理经验的。首先,在选聘全日制自考助学任课教师时,要选聘师德高尚、自身素质高、治学严谨、有着较高教学艺术、热爱自考学生工作的教师,教师如果同时兼职全日制本科生与全日制自考生的教学工作,尤其要注意不能有偏见,应一视同仁,并对自考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爱。其次,全日制自考生既不同于高职生,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其学生来源复杂,其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整体上差别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灵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班级教学中来,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与班级氛围。第三,班主任要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强化育人观念,大力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班团干部的核心作用。选择和培养一批学习认真、能力强、关心同学、对集体比较关心的热心的自考生担任班团干部,积极指导和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使他们成为班级的核心力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四,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观察,多举办班级活动,使每个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班集体之中,给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既可以缓解自考生的压力,消除自考生的自闭心理,增强自考生的信心,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为学生的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共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共处教学相长的局面,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3.重视制度完善和资源共享,促进优良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增强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级成员的稳定性,尽量按入学时间的批次进行班级的划分,加强对学生的分流管理,尽量减少班级成员的流动,为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要尽可能多争取和申请给自考生相对固定的上课教室特别是自习教室。如同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讲话”的墙壁的经典论述那样,作为设施环境重要方面的教室环境,对班级文化中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影响。事实证明,简洁和谐有美感的教室环境对学生吸引力和影响力较大,通过班级内的布置,优化教室的环境,可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容易让置身其中的学生油然而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第三,重视寝室阵地的建设,寝室文化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尽量为自考生提供集中的住宿场所,便于自考生经常联系,围绕着寝室而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同窗情谊,也可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班级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办具有全日制自考特色的班级,避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班级模式。独具特色的自考才是生命线,通过班级文化中一系列成文或硬性的规则与规范,以及不成文或软性的、由班级文化发展出来的习俗和价值观来约束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睦宽容,注重相互的引导与启发,学生并非被动地盲目服从,而是积极地互动,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自律。重点把握和调整好班级的自学与助学关系,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个人自学的时间比例以1∶1∶2为宜,这也有助于班级“自学文化”、“律己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8,192-195.
[2] 潘懋元,覃红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成就与展望[J].教育与考试,2008,(6):5-9.
[3] 徐金荣.全日制自考学生旷课现象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40-41.
[4] 罗美萍.试论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班集体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5):55-56.
[5] 郭浙斌.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生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7,(1):64-66.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范文5
关键词:班级安全文化;进化博弈;有限理性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元。班级安全文化是指班级在教学、科研以及生活等领域所创造的理念、形象、设施与行为等的总和,班级安全文化建设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安全文化是全班学生共建共享的,一个班级的安全文化氛围浓厚只是一枝独秀,只有当学校所有班级的安全文化不断优化,才能有助于学校安全文化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彻底否定传统博弈论赖以成立的基础即“理性人假设”的进化博弈理论从具有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出发,分析参与人的行为从而建立起崭新的分析框架。自从1973年生态学家史密斯和普赖斯引进进化稳定策略,TaylorandJonker于1978年提出模仿者动态概念后,进化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经典的博弈论建立在完全理性的假设基础上,在解释现实行为方面具有明显不足。而进化博弈论用于解释群体之间的行为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因而适用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解释性分析及探索性研究。
二、有限理性条件下学生之间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化博弈分析
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具有有限理性,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策略选择也是可模仿学习的。运用进化博弈原理对具有有限理性的学生间的相互行为及班级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分析,颇具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基本假设
学生之间是无差异的,由学生组成的群体成员间进行了随机配对博弈,形成两人对称博弈,学生的策略选择受其他学生的策略影响,策略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调整过程。
(二)模型构建
第一,博弈参与者。根据进化博弈原理,将随机配对的两名学生分别记作“学生1”和“学生2”。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学生有认真参与和敷衍了事两种选择。第二,博弈方的行为策略。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学生采取的博弈策略有两种:一是积极主动,另一种是敷衍应付,分别记作“主动”和“敷衍”。第三,博弈得益。通过开展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假设两名学生都能够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防范常见校园安全事故,即使遇到安全事件也能尽其所能成功应对的概率为1,从而获得一定的效用,记作V。假设两名学生中,一名学生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采取“主动”策略,安全素质得以提高,从而获得了安全文化建设效用,另一名学生选择“敷衍”策略。严格来讲,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即两名学生在防范和应对校园安全事故时也有一定的成功概率,分别记作R和r。因此,采取“主动”策略的学生获得的效用水平为V*R,采取“敷衍”策略的学生获得的效用水平为r*V,且r≤R,0≤r≤1,0≤R≤1。假设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两名学生都采取“敷衍”策略,则获得的效用均为M,可正可负,在学校安全形势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学生即使不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此时M为正值。相反,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会造成一定的人身财产损失以及不良声誉,此时M为负值。
(三)随机配对的两名学生
对称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求解根据划线法对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主动”的学生都能获得较高的效用,即V*R≥M。根据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实际,运用划线法求解得:当r≤R,V*R>M时,“主动”是每名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占优策略,因此(认真学习,认真学习)成为随机配对的两名学生对称博弈模型的唯一纳什均衡。当r≥R,V*R<M,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即两名学生会相互影响,(认真学习,认真学习)和(敷衍学习,敷衍学习),学生以一定的概率选择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策略,要么都“主动”,要么都“敷衍”。当r≥R,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即“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学生仍然不幸遇到安全事故,当事故具有偶然性时,“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学生会改变策略,转为“敷衍”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
(四)有限理性条件下学生之间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化博弈分析
当进行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时,假定以y(t)表示选择纯策略———“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策略的学生人数在群体中所占的比重,则选择“敷衍”策略的学生人数所占比重为1-y(t)。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构建学生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进化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得到不同条件下两种不同的进化稳定策略,从而得出学生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其他同学的影响非常明显,要么都“主动”,要么都“敷衍”。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系统工程,如同温水煮蛙实验。从学生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演化过程看,要改变目前多数学生都存在“敷衍”的现状,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效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对学生开展人性化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参与式管理,例如通过应急演练、情境模拟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实效。
参考文献:
[1]石连海学校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1,(16):27-30.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范文6
文化现象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种特定的思想意识形态的综合体。就文化的思想性来说,它涵括人类作为类本质存在的一切主观性形式;就文化作为
种理论形态而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研究成果的系统化观念都属于文化范畴;就文化作为
种哲学存在而言,文化是人类思辨深度的最佳体现;就文化的物质形态而言,文化包括一切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外在物质条件,涵括环境文化、生态文化、物化文化和金钱文化等。文化的多元性解释不仅没有泯灭学者和普通百姓对社会各领域文化的研究兴趣和激情,反而更加深了中国人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深信和体察。
依据国际上通行的定义方法,所谓“班级文化”是指是在社会大文化、学校宏观文化的影响下,在教师的积极教育引导下,由班集体师生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班级生活方式及存在形态的总称。它是个班级内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一系列规范、准则、行为习惯以及班级环境的总和。本“班级文化”的定义既体现了文化的广义视角,又内涵着文化的狭义解释;既指明了班级文化的一般价值,又标示着班级文化的特定意蕴。本文的研究基本上是在这样种文化的解释语境下展开的。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
在界定了班级文化概念之后,我们才能对班级文化建设这概念作出精确的界定。所谓“班级文化建设”是指某一教育群体的全体师生和教育工作者对于一个班级的文化价值观、人生观和班级规范与环境所做的积极的推动和影响过程。这一概念突出了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概念的抽象性。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具体的活动,但又是个超脱具体事务的抽象性理念活动。没有了科学理念的支撑,任何所谓的班级文化建设都会沦落为无序的教育无政府状态;二是概念的弱规范性。任何一个概念的使用在微观教育学的意义上,首先必须具有定的规则意义方可通行,本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就明显的具有语义解释学上的弱规范性。
三是概念的集合性。本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即是指种亚文化的组织过程,同时又指这过程的结果。在较为狭隘的文化行为学意义上,本文所指的“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形态促动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四是概念的统性。本文所指的“班级文化建设”既是种班风班貌的建设,又是一种学风学貌的建设,是班风促进和学风改善的辩证统一。
三、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
所谓“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在具备职业化现实或远期预设的中等职业学校里,全体师生和教育工作者对于一个班级的文化价值观、人生观和班级规范与环境所做的积极的推动和影响过程。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不同于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也不同于初等教育的班级文化建设,在较为歧义的解释上,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具有明显的职业化取向、信息化取向和实践性取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的提高,不仅具有理论分析的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这建设的价值首先在于,可以唤醒教育者对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关注,积极营造艺术环境,把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变成种人生美的享受。1993年,日本教育家片冈德雄在其著作《班级社会学》中更充分地论证了班级文化对学生生活和行为的影响。片冈德雄指出,良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是学生的兴趣得以大大提高,同时,由于文化的熏陶力,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还可以大大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中国的职业教育真正的变成一种文化传承与职业素质提高相得益彰的教育。
2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加快学生智能力的开发。加德纳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智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智能概念,认为智能是“个体用以解决或生产为
种或多种文化或环境所珍视的问题和产品的能力。”在加德纳看来,,智能与
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这使得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对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能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3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教学和学习氛围。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教学氛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基本的含义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本质分析,对学习的建构过程作出了更深入的解释。他们十分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本文试图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有浓厚专业气息、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自觉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四、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研究
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个学科性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教研课题。美国教育家曾经指出:“最出色的教育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习得知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在分数理性的引导下,基本上走向了一个以分数定英雄的“数量知识教育”怪圈。这种教育如果说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人才,那么并没有产生像爱因斯坦样的天才。教育专家指出:“刻板式的教育史带有明显的政治导向性的教育,它没有解决教育的根本的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即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平等问题。”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我们认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走自己的特色。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结合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完成具体的实践研究。通过策略的研究和实践研究,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帮助学生规范行为习惯,端正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2 突出文化的多元性走向。因材施教教育模式的逻辑基础是承认人的先天遗传素质的差异性。事实上,在各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国家,教育模式的多元性走向都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有且走多样化的路子,才能为自己的前途勾画出片天空。就班级文化的多层级性来说,重要的不是探索什么样的路线和方针,而是如何使既定的路线和方针顺利落到实处。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涉及到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关系到的事情是千差万别的。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定要顺应当今教育发展的大势,对于班级中的学生的个性特征、文化背景、家庭资历、道德修养、知识存量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权衡,对于价值观念的冲突要采取疏导的方法;对于人际交往理念的差异,要采取和谐的理念;对于极具对立性的意识形式的矛盾要尽量采取的办法,不可粗涉。在这样的文化策略的指引下,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定会走向新的成功和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