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想
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界十分重视研究教育思想,然而,鲜有对其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而教育思想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很丰富,也很全面,它和世界银行20世纪90年代大力倡导的职业教育新思路和新战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在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很有必要对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分析研究。
一、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概念的理解
先生在《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中指出:“教育方针,应分为二:一普通,一专门。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在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专门教育之设施:一曰专门学校,如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是。二曰派遣游学。三曰社会教育之含有专门性质者”[1]。“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显有分别:职业教育好像一所房屋,内分教室寝室等,有个别的用处;普通教育则像一所房屋的地基,有了地基,便可把楼台亭阁等,建筑起来。故职业教育所注重的,是专门的技能或知识,有时研究到极精微处,也许有和日常生活绝不相干的情形。”“可是我们要起盖房子时,必得先求地基坚实,若起初不留意,等到高屋将成,才发见地基不稳,才想设法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2]
显然先生认为,教育一分为二,一是普通教育;二是专门教育,即职业教育。实施普通教育的机构为中小学校,实施专门教育的机构为大学、高等专门学校、游学(旧时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和社会教育机构等。因此,在看来,普通教育之外的一切专门教育(专业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可见,主张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种大职业教育思想。这里的大职业教育概念是相对于狭义职业教育概念而言的。狭义的职业教育往往指职前、职后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低、中、高级技工或高级技师的教育。
先生认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基础和专门的关系,普通教育是实施专门教育(职业教育)的基础,专门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门化和深化。因此,职业教育好像一所房屋内各有用途的房间,普通教育则像一所房屋的地基,地基不坚实,难以建成高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特别注意基础,基础不牢,将来难以补救,造成终身之伤害。这实质上说明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互补关系。这一思想与世界职业教育界重新重视基础课教学的趋势是一致的。
二、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改革的观点
先生认为教育本来是为职业而设的,普通教育原本就含有职业教育的因素,不主张“一刀切”改革普通教育。
“况考各国学制,中学制度,含有两种含义:一以高小毕业程度,究嫌未足,未能应社会只用,故入中学而加深之,完全之;一为有志大成者,俾在中学时,所授予之科学智识,得以巩固其基础。至今主张中学注重职业教育,就广义言之,我国今日中学课程,何尝不注重职业;官亦职业之一。故中学课法制、经济,使人人有政治普通智识,故法制、经济,亦可谓官之职业教育。……注重职业云云,吾并非主张大加改革,不过于普通教育时间内,因地制宜,酌加农、工等科;一方面多设甲、乙种实业学校,使小学、中学毕业者,步步衔接,可志愿入校。”[3]
先生认为,教育原本是为职业而设的;普通教育本来就有职业因素,接受普通教育后的人当官,官即职业,由此推理,接受普通教育的人有音乐、体育、文学、经商等天赋,毕业后从事音乐、体育、写作、商业工作,也是一种职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不能将其划分太甚,不能非此即彼,不能进行绝对化的教育发展,并不是说需要对普通教育进行大加改革,而是要从教育的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在普通教育中酌情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并不是要将其进行强制分流,并不是要将职业教育办为一个独立封闭的体系。其教育主张与西方国家采用的普教、职教一体化的政策是完全一致的。这些教育思想与福斯特的“职业教育评价应注意‘技术浪费’”“职业化学校课程不能决定学生职业志愿”、“职业学校存在谬误”、“不能用‘人力规划’调控教育”、“反对普通教育职业化”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且其表述更为精确和辩证,充满着中国哲学的智慧。
办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教育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满足教育需求为目的。“职业学校及有关国民生计之专科学校,各地亦间有设置者。然因创设不甚普遍,且多不适合当地情形,时有学非所用之叹。故增设此种学校,并使其能适应当地的情形,为目前迫切之需要。产业之发达,实有赖于生产工具之发明及生产技术之改进。所以大学教育注重自然科学及实用科学,以期达此目的。”[4]
“办了普通教育,又觉职业教育的不可少了。……商业在南洋,的确很当注意的,这里的中学,就应社会的需要,而先办商科。……故学生中有天性近农近工的,不妨分头去研究,且不可都走一条路。……故现在的学生,对于某种科学有特别的兴味的,大可去专门研究。即使性喜音乐的,将来执业于社会,能调养他人的精神,提高社会的文化,也尽有价值,尽足自立。做教师的,不妨去鼓舞他们,使有成功。”[5]
认为,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职业和受教育者两种教育需求。在他看来,专门教育就是职业教育,必须按社会需求办职业教育,尤其重视社会需求量极大的工科和商科;职业教育还必须按受教育者的天赋施教,不可“一刀切”,这样才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从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中,我们看到了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朴实、直观、透彻和科学的论述,体会到了教育学的美,也领会到了关于大职业教育思想的真谛。我们不能不佩服中国前辈教育大师的远见卓识。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和推动发展职业教育,然而,一些非广义的职业教育或狭隘的职业教育观念,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刻意去将教育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分割,把职业教育视为甚至建成一个封闭体系。比如,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对中等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在30多年的时间里,把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办成了一种既不能和高等教育有效对接,又不能与普通高等教育进行沟通的“断头教育”或“职业终极教育”。这样的教育形式自然不会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喜爱,从而导致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报到率低下、生源素质降低、学校办学艰难的境地。除此之外,狭隘的职业教育观念还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让高等职业教育也办成封闭体系,这不但影响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还会耽误受教育者。
在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时期,我们不妨借鉴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突破传统的、狭隘的职业教育观,不再把职业教育看作一种生计教育,不再把职业教育看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单一目的的教育,不再把职业教育看作一种低档次的专门教育,而将职业教育作为实现人们在职业和个人发展上创造更公平机会的途径,作为实现社会福利政策的手段。(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职业教育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分析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当前教育方式的不断完善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价值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消失,由于它们存在的价值是经过历史流程而得到验证的。对此,笔者就依据自身的经验分析以下孔子教育思想对中职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影响,提供给相关教育人员,供以借鉴。
1 朴素而深刻的人性论
这点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理论基础,并且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阳货》),其中的“性”就是人的天性,是生而即有的。这个观点被后展出各种各样的版本,比如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等等。
人性是社会各界一直深思的问题,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仁人志士对此谈论的话题也存在诸多次,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所说的“性相近”实际上就是对人性的一个基本定义。而当人们经常所说到善美或者是假丑恶时,实质上也是作为价值人们对道德做出的一种判断,和人性自身不存在较大的联系。
如果我们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我们应该承认,人的天赋秉性确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除过一些遗传的差异,无所谓善恶,无所谓美丑,无所谓真假。孔子人性论的朴素和深刻都体现在这里了。每个个体存在的人性本来都是相近的,正是对这点的体认,孔子开始满怀信心的走上了他伟大的教育之路。2500年过去了,其智慧的光芒依然闪烁。
正是人们有了这样的意识,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他的教育领域中发挥出了伟大的壮举。显而易见,当中职学校在对学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否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从一定意义上斫玻这样就对教育的成功亦或是失败带来直接的影响。不要过分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日常习惯等都可以和普通高中里面的学生一样。然而,从人的天赋上来讲,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里面的学生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分。所以,教师应当从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中职院校在教育行业中才能够明确发展方向。
2 人格教育是第一位
孔子的教育可以说是最早的人文教育,因为他把“立人”也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放在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地位。这和我们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同样,也是我们职业教育更应该关注的。
当学生在看《论语》一书时,很少存在具体的内容去教授给学生,大致内容都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其中,孔子所说的“君子人格”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人们所追寻的一种理想人格。
其中他提出的“君子人格”成了我们后代追求的理想人格。我们来看一些语录:
“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固穷。”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从上面论述可以得知,伟大的思想学家孔子将培养具有良好导读的“人”当作最终的教育目标。这样在中职院校中,应当将“德育为先会做人”当作主要目标,和孔子教育思想保持一致的状态。而进一步研究孔子的人格教育方式,实质上就是所谓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建立学校中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倘若学生都拥有一颗积极的心,那么中职学院将会在教育上有一个重大的突破。
3 强调自我教育
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教育由四个版块组成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教育。我们看孔子的学生曾参是怎么做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具有的教育力量绝对可以让人超越自身的局限。曾子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啊!
在孔子谆谆教诲下,他的学生可以积极的制定一个学习的方向,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当教育逐渐变成受教育者主动需要时,这时施教者是感到多么的欣慰。
始终自我完善的心态已经在孔子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而纵眼望去,有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诸多中职学生还依赖于教师的要求、遵循学校制度等条例下进行学习。学生能够在自我反省的同时身心得到愉悦的心情,这样中职院校以及相关教师在管理中也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环节的实施对提高学生主观意识带来益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4 民主平等
“有教无类”的提出是一个教育的大解放,具有时代的革命性,把教育这个原来属于贵族阶层的特权下放到了民间,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当然也要考虑时代的局限)。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平等自由的。师道尊严在孔子那里是以一种人文的而非专制的形式出现,对老师的爱戴也在学生对老师的质疑中升华。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而。”(孔子强调礼乐教化,但是在武城这个地方听到了音乐之声,觉得这个地方太小了,没有必要。他的学生马上就用他原来的教诲来反驳他,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说是“开玩笑”。这就是孔子和学生的教学关系的生动体现。)
孔子到卫国拜见了当时秽乱宫掖、声名狼藉的南子夫人,他的学生子路非常不高兴,对他的拜见行为很有意见,并且当面表达了出来,孔子居然着急的对天发起了誓言: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我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让老天来惩罚我吧)
这两个故事生动形象的呈现出孔子和自己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更作为孔子主张这一思想的呈现方式。对此,这样就要求中职教师应当正确的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过与失,他们的行为习惯亦或是文化素养方面存在某些不足之处,这样就需要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去教导他们,使学生能够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下成长。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师生关系保持良好的状态,受教者才能够和教者实现和谐相处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有着深深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将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断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莉.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的意义[J].新一代月刊,2011(1):95-95.
职业教育的意义范文3
职业教育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这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能否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会造成三大产业比例的变动,相对应的是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的也会发生变化;一个具有健全的经济体系的国家,其人才结构中,低端用工必然逐渐减少,而高等学历的人主要在研发和社会领导层面,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必然占绝大部分。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变化,都要求我国必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为未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储备大量的技术性人才。
2.这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需要。企业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不但事关企业自身的存亡,也事关国家经济能否长久稳定增长。中国许多的企业三十多年来一直处于粗放型生产经营的状态,尤其是一些轻工业中的加工企业,其人口密集型和产品低端型的特征一直都很突出;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这种生产方式和经营思维无疑将逐渐被时代潮流所淘汰,这也将意味着企业必须着眼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生产方式的精耕细作,而要做到这点,企业拥有强有力的研发团队以提升产品代次是一个关键,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是另一个关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能提供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来源的,只能是中等职业教育这一途径。这也就要求我国必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3.这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国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显著提高,物质生活的方面的需求逐渐被满足的同时,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如何引导人民业务生活健康的开展,这就需要一大批能沉入基层开展文娱活动的文艺骨干;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些特色专业,正好可以满足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对这类人才方面的需求。
4.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的失学少年群体的队伍呈现日渐扩大的趋势;这些人极其容易被社会恶劣风气所沾污,染上不良习气,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偷盗抢劫的行为很容易发生,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国家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将这些失学青少年集中起来管理,给这些失学的青少年提供一个获得工作技能的机会,不但有助于改变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对于减少社会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 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既然如此重要,而中等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又面临诸多显而易见的瓶颈障碍,要克服这些瓶颈障碍,可以尝试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
1.从国家层面重新调整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给初中毕业后即失学的学生们多提供了一条求学的途径,更涉及到这些青少年的未来,而青少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另一个方面,给这些初中毕业后无所归属的青少年一个可以接受谋生技能培训的机会,也是给社会的稳定增加一个减震器,可以有效减少社会的犯罪发生率;所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应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从资金和办学环境等方面予以多重支持。同时要着力改变社会用工方面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多途径多方面给整个社会各个阶层提供同等的就业和升迁的机会和途径;高调弘扬知识的重要性,重新激发社会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激发人们求学的热情。
2.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该改变办学思路,从就业入手,着力解决招生困难,大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着手:
(1)将就业的问题前置,发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加强和用人单位的协作,争取和众多具有潜在用工需求的企业建立联系,形成用工协议,尤其是要争取将实习单位演变成学生就业的单位。而一些特长性质的专业就业,则应该注重和各种社会组织比如社区组织等做好联络工作,根据社会组织的需求提供对口人才。
(2)注重专业课程的实用性,适时调整专业设置,调整师资力量的配置,使之适合社会的发展;教材内容既要跟上学科知识更新的频率,也要适应社会用工的变化,不能一本教材用到老,这就无法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3)注重学生后续学历和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毕业即和学校无关的传统思想;建立后续学历培养机制,对于走出校门的学生,定时进行回访,根据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学生提出在职继续教育的建议,或者向学生供职单位提出后续培训的建议,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职业教育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教师评价;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155―03
职业教育教师绩效评价是一项十分严肃与慎重的工作,直接涉及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科学与准确的绩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价值、贡献、能力、素养等的全面肯定与认可,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办学活力,减少矛盾,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院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取得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结果,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是当前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亟待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尽管国内学者非常重视研究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然而,教师绩效评价工作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评价目标导向、指标内容、方法手段、过程控制、统计处理、结果应用、待遇激励等都很难做到绝对的科学、公平、公正、客观、准确,要考虑到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显性与隐性、多元与个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着很多复杂问题。笔者曾作为管理干部赴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NYP:Nanyang Polytechnic)进行了短期培训学习。新加坡职业教育“追求卓越、教学工厂”以及国际化、无界化、特色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先进办学理念,科学灵活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新加坡职业教育教师绩效评价比较成熟,与国际水平标准接轨,具有显著的特点,在许多方面对我们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
一、新加坡职业教育教师绩效评价的特点
1. 评价理念导向的职业性、创新性。新加坡职业教育教师绩效评价理念实施的是市场企业实践职业技能与优化创新思维的价值导向,教师通过“教学工厂”的实践教学理念与“学做一体化”的企业项目教学,实现多元化、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实现“追求卓越”的评价理念,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和贡献大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聘用、晋职、晋升、奖惩、培训等的重要依据,积极鼓励教师的理念思维创新和教学开发创新,十分强调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团队合作与开拓创新精神,重点考察教师的工作业绩与贡献。
2. 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国际性。新加坡职业教育具有较为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包括领导管理才能、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质量评价和企业科研项目开发服务评价等四个方面内容。一般考核评价每个教师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分为三个部分: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教学)、科研工作量(包括参与企业项目开发与技术服务培训指导)、管理工作量(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的指导)。评价指标体系多元化、系统性。评价体系国际化,各项评价指标包括教师、课程等均使用国际标准,并寻找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学府对其课程及教师进行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科研评价的重点不在于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业著作,而是侧重于教师的项目教学开发、课程设计开发、教材讲义课件开发、校企合作研究项目与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社会服务也称社区服务,包括对校内非学术社团和政府机构的服务,评价的方法是由教师列出从事社会服务的详情报告,附上证明性文件,确保真实性,通过有关的团体或公司来评价。
3. 评价方法渠道的多元性、科学性。新加坡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为了实现客观、全面、公正的目标,评价方法渠道采取了多元化的形式与途径,即多方共同参与,包括学生意见反馈、外部门教师印象、同行评价、上级领导意见、部门评议考核工作小组意见、企业鉴定、教师本人意见等。为了保证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评价过程中掺杂的各种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性质岗位教师不参加评价过程,学生也没有综合评价教师的权利,仅仅是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尤其是对于不好的学生意见要作进一,步的事实调查与认定,看看是不是坏学生恶意所为。这样既维护了教师的权威,也使得教师放下了包袱,没有了后顾之忧,大胆、负责任地去当好学生的生活与学业导师。例如,教学评价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因素,采用系主任、同行、学生三类主体评价,经过小组、系内、院级三级评价程序,辅之以课堂教学录像、学生的长期跟踪、校友评价等多个信息来源,还引入专业团体和局外人参加评价,及时将各种评估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其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课程讲完之后,学生都要填写一份教师评估表,表内对课程的各个细节都有评价,然后由学院统计出该教师的评估表现,写出书面报告,交给主讲教师;如果评估结果不佳,要送一份警告信,严重者可能被解聘。
4. 评价结果等级的客观性、公正性。新加坡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评价很少受到教师相互间利益或冲突的影响。评价结果具有公信力。教学组长、学科专业经理、系主任从下往上评价时要分别组成3人、5人、10人的评议考核工作小组,小组长一般由资深教师担任。学院每三个月对全体员工做一次工作评估,将意见反馈表单独、及时送达员工本人,然后由部门主任亲自找每个员工谈话,指出评估结果的优劣,对缺点限期改正,否则就有可能被解聘。教师对反馈表都很重视,不仅要仔细备课和讲课,而且对学生学习中的各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每年到了年终,新加坡职业院校教师要填写一份工作汇报表,包括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所负责的理论与实践课程、项目课程、专业教学实习与毕业顶岗实习、教学辅助活动、对学生的关爱表现与生活学业指导、社会与企业项目开发、对学校的其他贡献与创新工作等。对每一项都按5分制进行评价,5分为最好,1分为最差。一般2年为一个周期,如果一个教师2年中反馈表的平均评价分不到3分,那他的合同就不会延续下去了。学院依据所有评价项目的得分情况与综合比较评议结果,最后把教师分成A、B、C、D四个等级。学院设立了专门的员工申诉部门,员工对评价结果有疑义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反映,调查取证后给予答复,出现错误与不公正的地方要及时纠正,发现各级领导有失职行为的要严肃从重处理,这样就确保了评价结果等级从中间过程到最后结果都是客观与公正的。
5. 评价结果应用的激励性、权威性。新加坡职业院校有一套严格的教师评价制度,院长拥有绝对的权威,是教师工作评价的最后判定者,系主任、学科专业经理、教学组长也同样都有很高的权威,他们是下级对上级逐级负责,具有优先建议提名权,上级
对下级具有绝对的评价与判定决策权力,教师是很怕自己上级的,如果犯了什么错误,就会立刻被叫到办公室接受教育,新加坡教师把这委婉地称为被请去“喝茶”。各级评价排名结果与学院最终排名结果都不公开,最后由院长单独给予优秀员工多发放1―5个月的额外奖金红包,员工之间不允许相互打听。奖金发放完全依据员工贡献大小,不考虑资历、身份、职务等因素。这样既维护了校园员工之间的和谐稳定,又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意识、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使评估结果成为教师晋职、晋升、表彰的重要参考依据,以调动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教学改革。这种灵活机动的教师聘用制和工作评估既为学院节省了大量的薪金开销,也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必须埋头苦干,积极向上,只要工作出色,晋升就快,工资也高。
二、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绩效评价得到的启示
1. 我国高职教育教师绩效评价目标价值导向还存在误区,需要转向重教学、重实践、重开发、重创新、重贡献、重高素能人才培养。正确的教师绩效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引导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方面。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还存在明显偏差,部分高职院校将绩效考评的价值仅仅定位在分配利益上,使教师认为考核只不过是一种平衡利益关系的管理形式,目的就是年终发放奖金。部分高职院校还将“重科研、轻教学”的价值观念注入绩效评价中,向许多本科研究型大学学习,片面强调科研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忽视教师和高职院校的长远利益与发展目标。这种追求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取向导致大量教师争相寻找科研项目、疲于撰写或抄袭科研论文,教学投入明显减少,直接降低了教学质量,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效益。应通过对教师绩效的科学评价价值导向,使教师发现自身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进行调整、改正,不断地增强自身职业技能,推动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开发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使高职院校管理者全面、准确地认识每位教师的素质、能力、工作状况、工作效果,强化“双师”师资队伍的科学管理,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绩效水平。
2. 我国高职教育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还不够健全,需要构建完整性、系统性、多层性、合理性、标准性、特色化的指标体系。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适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与较为健全的教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长期稳定、系统化与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需要考核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但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立评价指标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研究,不对教师岗位进行分析,不能把握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和个性差异,评价内容宽泛,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指标模糊,过多重视能够量化的显性指标,忽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效果等难以量化的隐性指标,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增加教学成果的考评指标的权重,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以定量指标为主,辅以一定描述性的定性指标,增强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对于一些习惯上进行定性分析的指标,应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分析方法,如对定性指标进行分解等,尽量加强其精确性,减少模糊度。
3. 我国高职教育教师绩效评价方法手段渠道还较为简单,需要建立多元化、灵活化、操作化、综合化、精确化、科学化的考核机制。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尽管设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但绩效评价的方法缺少科学支撑,评价方法手段渠道还较为简单,操作过程较为粗糙,不够精确与科学,还停留在形式化、主观化、印象化、模糊化、手工化等水平层面上。在考核时仅仅是将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简单的量化处理,通过设立考核小组简单地打分得出考核结果,较少运用更加科学、客观的考评方法,定性考核所占比例重,主观色彩浓厚,影响到绩效考评结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应引入全方位的考核主体,建立以学校领导、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等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采取系、学院、学校三级考核。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议、评估组评价等方式,从多方面获得丰富、全面的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采用较为精准的评价方法,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设计可以借助科学的计算方法。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前提和优缺点,高职院校应综合考虑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运用信息系统评价教师的工作效率,从而获得较精确的评价结果,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4. 我国高职教育教师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激励还缺乏活力,需要实现客观性、公正性、公平性、权威性、竞争性、和谐性的激励目的。我国高职院校应建立激励机制,在结合日常工作考评基础上形成制度化,每年度考核结论均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聘任、续聘、解聘、落实奖励的主要依据,并与职务晋升、绩效工资和奖惩挂钩,年度考核评优、选拔推优、国内外进修培训学习、企业挂职锻炼、参加重要学术会议、职称评审、课题申报等方面给予优先,选拔评比获得学院模范“双师”和优秀“双师”荣誉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同时,要加大教师绩效工资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制订计划保证考核合格的教师每年工资收入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对于那些岗位业绩突出、取得重大创新项目开发成果、带来了巨大社会与经济效益,为学院的长远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教师,必须给予大力度津贴奖励,合理拉开档次,在学院形成尊重人才与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他们提供成就事业发展的舞台。但是,在引进竞争淘汰机制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多数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承受能力,要更多地关注教师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还应成立教师申诉机构,由工会、纪委、监察、人事、教务部门领导与教师代表参加,保证沟通渠道畅通,做好问题教师的政策解释与思想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既维护了政策与评价结果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公平性,又确保了校园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浅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优化[J],中国人才,2010,(4):31―32.
[2]文中晴,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估的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黄成林,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发展的研究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6).
[4]徐晓忠,徐小军,傅锦彬,杨潮,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5]朱建邦,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5).
职业教育的意义范文5
当今世界,是一个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科技高新化、产业高级化以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这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只有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避免落后挨打的局面。要增强综合国力,既要增强经济实力,又要做到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等协调有序发展;要增强综合国力,就要加速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顺应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新趋势,以知识经济、科技创新为主导,深化“科教兴国”的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很快,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较差,特别是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极不相适应的原因,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必须深化改革,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要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高度,从实施科教兴国的高度,来加深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意义的认识。只有靠科技、靠教育、靠人才,才能迅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才能提高全民的素质,使其为经济建设和改革服务,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创特色教育,树品牌意识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在培养目标、人才质量、规格和社会效益等各方面应显著地区别于普通高教和普通高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人们认识职业教育,才能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才能在各种教育中赢得消费者和用人单位的信任,占领招生和就业市场。学校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品牌就要有名专业、名教师、名学生,正如商品的品牌一样,哪个学校能培养出高素质、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就能树立哪个学校的品牌。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现代化建设,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缺少企业工作经历,故立即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既可胜任理论教学又可胜任实训教学的教师,是职业学校师资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验室及实训设施,有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提高人的个性发展。同时,教师应提高个人素质,做好学生的表率。“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要以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三、搞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
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突出为企业创新服务,搞好校企结合。要渗透到企业生产、科研、管理、销售全过程,围绕企业科研开发、技术改造与企业技术进步开展教育工作。要在大力推进生产科研结合的基础上,多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和创造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校企双方可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共同完成教学管理,共同负责师资培养,不断推动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完善师资队伍及其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活动
职业教育传授的知识可以说是知识里的知识,它可以概括为知识和技术能力两个方面。在职业教育的实际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活动,开展授课、讲座、交流、研究、讨论、攻关、考察、咨询、服务等多种活动,紧密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职业资源,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包括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进行长期的(国家规定学制)、短期的或不定期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培训活动,以达到多种教育的目的。
职业教育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礼仪教育;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86-02
目前,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校园里存在着诸多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社会公德意识不够,自身素质不高,日常行为不文明,这些问题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十分突出,都给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则缺乏最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问候、不会微笑、不会谦让等,已严重损害大学生的形象,成为现代教育下大学生的一个弊病。因此,开展礼仪教育,进行标准的礼仪训练,用礼仪的尺度来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矫正学生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礼仪教育逐步被纳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将礼仪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促使大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眼,从一举一动的自身行为着手,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礼仪教育,形成良好的学风,学风带动班风,班风又促进学风,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整个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1.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人文修养相对较低。据资料显示,自2006年以来,中国在公民道德伦理建设方面严重滑坡。受大气候影响,当今大学校园不懂礼、不知礼、不守礼的现象比比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地下降,而职业院校的生源在年龄、教育程度、教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层次性和差异性,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文化欠发达的边远城镇、乡村或来自单亲家庭,大部分学生都是因难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等原因而被普通高校淘汰下来的,在人文素质、人格修养、道德意识等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造成这种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限制。由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缺乏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学生在学习、思想和人际交往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不仅对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不利,同时给职业院校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和障碍,在中职院校中这个倾向更为明显。这种“文化上的欠缺”致使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人文修养相对较低,面对高职院校生源的特殊性及我国高等教育对加强人文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礼仪教学成为大部分职业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2.“重专业技能,轻品质修养”的观念根深蒂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趋向。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这种趋势下,我国职业院校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尤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职业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使毕业生能够快速地在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担当技术方面的操作者和领头人。因此,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术性,以及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的特点。职业教育“重专业技能,轻品质修养”的观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二、礼仪教育的意义
礼仪是人们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教育是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和现代礼仪的一种学习和传承,是以“提升礼仪修养、建设文明校园、满足岗位需求”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综合调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体自我教育等各方面力量,培养学生的礼仪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将礼仪的知识内化成个人的正确意识和规范的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教育行为。
1.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因素。据上海某高校2005年对80多家单位的用人指标调查显示,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已慢慢淡出单位用人指标的标准,而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已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
职业教育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这是指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这种职业能力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因为这些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特有性、竞争力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职业能力。如果说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而礼仪教育则是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需要,突出技能实践训练的基础上设立的品质培养目标,注重的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让学生更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并更具有人才竞争力的礼仪教育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2.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有人曾对美国财富前300强中的100名执行总裁进行调查,统计的结果是:97%的人认为懂得并能够展现外表魅力的人,有更多的升迁机会;100%的人认为若有商务着装的课,他们会送子女去学习;93%的人相信在首次面试中,申请人会因不合适的穿着而被拒绝录用;92%的人不会选用不懂穿着的人做自己的助手;100%的人认为应该有一本专门讲述职业形象的书以供职员们阅读。统计结果表明,在公司中地位越高,越注重形象的塑造与管理,他们也更愿意给更多的机会,聘用那些懂得合理包装自己,能够展现出良好职业形象的人。
商业心理学家也曾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产生的影响力及信任度,来自语言、语调、形象三个方面,其中语言占7%、语调占38%、形象占55%。上述两个案例都说明,个人形象已成为影响你成功以及人际交往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中,一个人的形象往往比人们的想象更为重要。良好的个人形象将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效应,成为在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工具。正如一位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谈到雇人标准时所说:以外表取人永远都是不对的,但不以外表取人似乎又是永远不可能的。因此,作为一名“准职业人”,多学习和了解一些礼仪常识,懂得如何修饰自己、如何着装、怎么保持良好仪态都成为了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展示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保持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将有助于你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为自己加分,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让自己获得强大的职场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人对礼仪的适应和掌握的程度,可以看出他的文明与教养的程度。职业院校开设礼仪教育的学习不仅具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建设校园精神文明、构建和谐校园氛围的意义,更具有塑造学生职业形象、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实现理想高效就业等诸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国际礼仪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瑞平.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