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污染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化学污染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范文1

    如室内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的动向。用新的化学方法解决传统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当今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化学的问题还必须要化学来解决。作为一门课程,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为此,本课程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只作简单、形象的介绍和描述,重点介绍常见的化学污染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实践与调整,本课程形成了以下教学内容体系:一、绪论:介绍化学的发展、化学的贡献以及化学污染与环境问题。二、化学与能源:能源的分类和能量的转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核能等的使用与相关环境问题,化学能源,绿色新能源。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都与能源的使用直接相关,三、化学基本原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结构。四、化学污染物:概述常见的化学污染物,无机金属、非金属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有毒污染物。五、大气环境与化学:大气的组成及大气层,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大气环境问题(煤烟型污染、光化学烟雾、酸沉降、臭氧层耗损、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的防治。六、水环境与化学: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天然水的组成、性质,水中污染物及其迁移转化,水环境污染与治理,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需氧物质污染、水体中有毒元素污染、有机有毒物污染,水质标准。七、土壤环境与化学、固体废弃物: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污染过程,重金属、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防治。八、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质量,常见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监测。九、生命现象与化学:生命的元素,生命有机化合物,环境激素,核辐射与基因突变。十、食品化学与食品安全:食品主体成份,食品霉变污染,食品添加剂污染,食品加工污染,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十一、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发展趋势。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文理科学生同班上课,除了教学内容上要兼顾外,还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中,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授。(1)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环保类系列丛书;或让学生联系家乡或自己亲历亲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再查阅相关资料,写调研报告。(2)借助多媒体、影像资料等,图文并茂,介绍历史和当前的重大污染事件。如在学习化学与能源专题时,给学生介绍《石油与战争》及相关视频资料,以更加突出能源的战略地位,同时在能源的争夺中,又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学习水环境与化学时引用央视的新闻调查《河流与村庄》,以事实讲述水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科学的数据、直观的画面和视觉效果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环境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3)采用案例教学,鼓励课堂讨论。如引入新闻事件,关注新闻热点。新闻媒体几乎每天都在报道与环境相关的新闻事件,如近年的紫金矿业含铜废水污染汀江、墨西哥湾原油泄漏、浏阳的镉污染事件、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泄漏、2012年中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等,都可以是课堂上的讨论话题。(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上有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如中国环境教育网(hjjyzz.com)、环境教育网(zhbjy.org.cn/)以及各大网站的环保专题等,学生可以从上面获得很多相关知识和环境方面的信息。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相应的专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扩大学生的视野。

    3教学效果

    《化学与环境》课程在我校已经开设四年,每期有学100多名学生选修。这些学生的构成包括理科、文科、体育、艺术等各专业学生。通过几年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目前学生已能适应本课程的学习,许多学生愿意选该课程。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部分,理科学生一般很容易理解,而对文科学生来说,往往很基本的理论和概念,也需要多遍讲解。学生普遍欣赏与现实结合的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少理论,多直观画面。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每一章都给学生布置作业,作业形式可以是围绕本章主要概念和术语来命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题,撰写专题论文,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问题讨论、作业、期末考查等给出综合成绩。经过几年的实践,该课程已经形成相对合理实用的教学内容体系,但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上课,基础相差太大,影响教学进度;一些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不认真,上课就是为了挣学分;由于课程都是安排在晚上,无法给学生开设实践课。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范文2

关键词 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教学目标;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84-01

茶学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其研究领域涵盖了茶叶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包括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育种、茶树栽培、茶树保护、茶叶加工、茶树天然产物利用、茶叶生物化学、茶叶质量安全、茶叶机械以及茶叶经济管理与文化等方面[1]。近年来,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消费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在茶叶“种植―加工―冲泡”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污染潜在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危,同时也导致茶叶出口屡屡受挫于其他国家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2]。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作为茶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为学生全面科学理解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及掌握其检验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茶叶消费者科学正确认知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及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正确了解茶叶质量与安全的基础知识及茶叶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掌握茶叶在“种植―加工―冲泡”过程中的污染物来源及其控制对策,科学认识媒体有关茶叶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另外,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与茶叶质量安全相关的标准,同时对茶叶质量与安全的信息管理及应用有所了解。

2 课程安排及教材选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的基础上,该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此时开课有助于学生科学认识茶叶质量与安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赵杰文和陈全胜编著的《茶叶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及分析方法》主要侧重于茶叶中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与方法,茶叶质量安全事件案例、茶叶中污染物的来源及其控制对策等方面的内容较少[2]。故在选择此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搜索和整理以完善教学资料,并辅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编的《茶叶质量安全与HACCP》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编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茶叶卷》作为参考[3-4]。

3 教学改革措施

3.1 教学方法改革

结合教材和辅助教材,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搜集与课程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根据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与视频来学习相关知识。师生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课程的积极性。

3.2 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教学情况,根据选定的教材和辅助教材,对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突发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相关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认知和实践能力,优化知识系统。

3.3 考核方法改革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必须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然后结合考核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的茶学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加大改革考核力度,将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50%)、实践考核(30%)以及平时成绩(20%),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4 探索师生翻转教学

茶叶质量安全与检验技术内容涉及面较广,除利用仪器设备进行茶叶中污染物的检验技术内容,还可将教学内容分为各个专题,如茶叶在“种植―加工―冲泡”过程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及其检验技术、茶叶在“种植―加工―冲泡”过程中铅的来源及其检验技术、茶叶在“种植―加工―冲泡”过程中稀土的来源及其检验技术等,其中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及其检验技术又可细分为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除虫菊酯类农药、新烟碱类农药等。为了避免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枯燥乏味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课堂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可令学生成立学习小组,3人一组,每组指定1个专题,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协作,集体备课,并推选1人进行课堂讲解。课堂时间一分为二,第一小节交给学生,由他们阐述搜集到的文字及视听资料,第二小节教师进行简单点评并对重点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5]。

3.5 加强案例教学

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将理论的知识点融合到实际案例中,如“绿色和平组织茶叶农药残留事件”“红茶柠檬黄、日落黄和胭脂红事件”“输欧茶叶高氯酸盐事件”“香精茶事件”等茶叶质量安全事件,选取代表性强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效果。以2016年年初曝光的“输欧茶叶高氯酸盐事件”为例,高氯酸盐为茶叶中的新型污染物,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理化性质、污染来源、预防措施,并对照相关的资料和标准了解其通过饮茶是否会对消费者造成身体的伤害[6-8]。

4 参考文献

[1] 叶乃兴.茶学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赵杰文,陈全胜.茶叶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及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茶叶质量安全与HACCP[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茶叶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 岳希举,游新侠,魏龙.《食品安全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6(16):68-69.

[6] 朱建华,钟瑞敏.《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0(6):206-207.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范文3

【关键词】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流行病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2-01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源性疾病,为含有生物、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有毒物质摄入,出现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1]。目前根据食物中毒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2],我院的本次实验主要针对2011年――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以更好地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2年我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案例46起,对其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对4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本进行采集,将样本保存在有冰块的隔热保温箱内保存,并尽快送入实验室检查。46起食物中毒中:采集剩余食品39例,采集排泄物4例,采集患者呕吐物3例。

各种培养基、染色液和试剂均符合国家标准,对病原菌涂片染色法使用革兰氏染色方法[3]。

统计4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出率、发生时间、患者年龄段和发生场所。

1.3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2 结 果

46起食物中毒中,2011年发生25起,中毒人数最多为61例,最少为4例,共581人,无死亡患者;2012年发生21起,其中中毒人数最多为54例,最少4例,共521人,无死亡患者。

46起食物中毒中,发生在1-3月共5起,4-6月11起,7-9月20起,10-12月10起,2012年与2011年发生月份变化不大,均以4-9月发生次数较多,其中7-9月最多,组间比较,P

食物中毒场所方面,以食堂是餐饮服务单位最为多见,其中食堂发生17起,饮食服务单位发生24起,家庭发生较少,仅为3起,组间比较,P

3 讨 论

食物安全是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国民生计的一个重大问题,食源性疾病不但是一项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还直接影响了农业和食品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结果,因此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导致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多见,本次实验对46起食物中毒进行了调查,从季节方面,以4-9月为发生高峰期,这主要是由于这个阶段的气温较高,适合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一旦食物的储存不当或者加工不当,就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场所方面,以餐饮服务单位和食堂较为多见,家庭也有发生。食堂方面,包括了建筑工地食堂、企业食堂、学生食堂,这些食堂多采用私人承包的反复,管理水平不足,对卫生知识了解不够,对食物储存不当,生熟食物交叉污染;此外,从业人员缺少食品卫生的相关知识,甚至无健康证上岗,也会容易造成食物污染[4]。餐饮单位食物中毒多为中小规模的餐厅等,多发生在超负荷经营下。家庭食物中毒则多由于食物储存不当导致。

年龄方面,以18岁以下儿童较多,这主要是由于这个年龄段多为学生,在外面进食机会较多,加之机体的免疫力较差,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而50-70岁发生食物中毒也较多,这主要是由于此年龄段人们的“过分节约”意识较强,对过夜食物等烹饪不足就进食,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5]。

致病菌方面: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最为多见,这种情况多见于海鲜产品[6],在饮食过程中人们为了保证鲜味而烹饪不足;其次沙门氏菌、金葡菌和变形杆菌也较为多见,这些致病菌多见于食物加工和保存方法不当后,导致残存的食物污染,在适宜温度下细菌大量繁殖,进而导致中毒。

综上所述,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以4-9月份、餐饮场所及青少年儿童检出居多,呈现出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应根据其特征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出积极防控对策,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健.2003――2007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702-3703.

[2] 邓丽芳,许立新,王雪梅,等.2006――2010年开平市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08-1609,1611.

[3] 杨瑛.对一起由多病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5):93.

[4] 龚文芳.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1053.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范文4

关键词:绿色化学;电力电子;化学工业

化学行业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国家的发展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它也是把双刃剑,化学行业的发展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与舒适空间,但是也给我们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通常在污染都很难被看见,只有当它破坏我们周围的环境,开始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时,我们才会发现,污染地问题原来如此严重。因此,为了避免产生污染,人类必须要懂得如何发展“绿色化学”,在保证污染问题的条件下发展国家经济。

1.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

何为绿色化学,通常来讲主要是运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消除对人体健康,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所以,我们也可以叫它也可以叫做环境友好化学或洁净化学。事实上,绿色化学早已不是一门全新的科学绿色化学课,它不但有占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同时化学工业带来的负面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到最小,以此来显现对化学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结合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用,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它也是迄今为止化学科学的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产物,这对化学来说是一个新阶段。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应该要有能力去发展全新的、对环境更和谐的化学工业,以防止化学污染环境;同时也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同时也要接受绿色化学,我们一起为绿色化学作出应有的贡献[1]。

2.将“绿色化学”的概念引入高中课程教学

我国的化学课程教育最早是从初三开始教学的,但是初三的化学教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是让初中学生对化学学科做一个基本的概念了解,当然,这也是为高中的化学教育进行铺垫。所以说高中的化学才是我国化学课程教育的开始,高中生在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很容易被高中生所汲取所吸收的,如果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举一反三的说明,并且用以往化学物质带来的环境污染作为教材,是能高中学生更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也会让高中生加深对“绿色化学”的概念更加明确、更加容易被接受,让高中学生在思考环境的问题的时候首先就能想到要保护环境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将“绿色化学”的思想贯彻落实在高中生的脑海中。

3.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3.1酸雨对牧渔业产生的破坏

不管是怎样的课程教学,我们都应该贴近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教育教学。特别是“化学”这门这种到处都是方式,符号的课程,假如不运用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分析教学,高中学生对化学的了解基本就是抽象的,没有办法在生活中运用到在化学课堂上学习到化学的知识,因此,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丝毫的意义了。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而且还能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堂上教师们应该多举例子,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化学污染对环境、对生活的严重性[2]。比如我国近些年来频繁降落的酸雨问题,酸雨是如何产生的呢,就是由于化学工业的污染导致的。酸雨的产生对于我国的牧渔业来说是及其重大自然灾害,其带来较大的破坏不言而喻。酸雨不仅影响种子萌发、还会导致叶植物出现看得见得伤害、同时生物量减少、生长也会受到抑制,一般来说酸雨能够使叶绿素减少、胞膜透性增、光合作用下降,而且酸雨能够让叶绿素减少、叶植物的细胞膜透性增加、它的光合作用下降、而且落花落果的现象增加,从而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而酸雨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更为严重,由于在酸性水体中,鱼类的繁殖能力会逐渐衰退甚至说丧失,而酸雨酸化水体与金属离子浓度增加在酸性水中同样会导致鱼类的性腺发生变异,所以繁殖能力大大衰退,也是由于在酸性水中鱼类的性腺发生了变异,精卵的产生减少了,从而导致仔稚鱼大量死亡于对鱼卵孵化的重要破坏,直接影响了鱼类群体的数量。从鱼类死亡、繁殖能力衰退水产减少等问题也让高中生学生认识到化学污染带来的问题严重性。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酸雨的分子结构于其形成的基本原因,通过相互探讨,共同思索,一起寻求一个完美的“绿色化学”的解决方法。

3.2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通常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高中生们经常有很多的化学实验要做,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东西常常会被高中生们所忽略,其实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经意间就已经制造了化学污染。打个比方,在制取乙烯的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化学的副反应物SO2,强烈的气味会引发学生咳嗽等问题,进而直接影响了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3]。

3.3应当选取无污染的实验材料

通常在刚了解化学这门课程时我们就应当做的一个实验“自燃”,这个实验其实也是具有污染性的,它实验材料是白磷和二硫化碳,两者都具有毒性,在燃烧时所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也会直接对自然环境进行污染,而为了解决这个实验带来的污染问题,通常最为直接了当的办法就是更改实验的材料,比如说采用无毒的镁粉和石英粉末,可以先制取Mg2Si,然后将其投入水中,Mg2Si水解产生SiH4,与空气接触即可自燃,从而进行无毒的自然实验。

4.结束语

化学行业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国家的发展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它也是把双刃剑。虽然它能给人来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地方,但却也给也给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而为了减少化学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应当积极发展“绿色化学”教育,致力将“绿色化学”这一概念传达到每一代的高中学生思想中,以这样的方式让大家爱护环境。

作者:周文扬 单位: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谢秦欢.新能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32-232.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范文5

关键词:食品安全学;设问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151-02

1 引言

食品安全学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食品生产、储运和销售等环节的危害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描述,对几类主要食品的安全与卫生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和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法,并简要介绍了食品安全与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机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控制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熟悉污染食品的主要因素,掌握一些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影响及其机理及几类主要食品的安全与卫生问题,了解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消费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学是食品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广博、涉及学科众多、课程内容理论性及应用性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如果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就会平淡乏味,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笔者多年来对食品安全学互动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2 食品安全学教学方法研究

2.1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学互动教学最基本的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食品检测、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食品安全法规不断健全,这些只有在新的教材中才能得到反映。因此,食品安全学教材的更新很快,食品安全学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选择较新的教材。同时,选择实用性强、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利于互动式教学。要处理好食品安全学教学内容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避免重复教学,否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互动式教学。对于一些在其它课程中存在的内容,应重点强调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例如食品添加剂的教学,重点讲解它的安全性问题,食品添加剂生产合成、用法等其他内容不做详细介绍。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食品安全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很多理论都能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食品安全学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食品安全学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第一位,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食品安全学。首先,要通过国内外食品安全学的案例强调食品安全学的重要性,使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动画和图片或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进行进行小组讨论,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最后,在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把食品安全的理论知识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结合起来,用食品安全学的理论知识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食品安全学的积极性。

2.3 倡导互动式教学方法

过去,食品安全学的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听,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因此,食品安全学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例如在进行酒类的安全性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喝白酒为什么会醉?白酒越香越好吗?白酒蒸馏时为什么要丢头去尾?白酒有哪些安全问题?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查阅教材或相关参考书,进行相互交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选出学生在课堂上讲台讲述,并接受学生提问,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出教学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这变为知识的求索着,提高了学生求知欲,增强了学生互帮互相的良好习惯,是提高了教学效果重要方法。

2.4 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信息量大,减少了板书等过程,是现代教学基本方法。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3],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于食品安全学教学,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乏味的内容趣味化是现代教学常用手段,特别适合食品安全学案例教学,如讲授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三聚氰胺事件的音像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违法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记忆。

但是,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板书教学能显示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4]。所以,要把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状态,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

2.5 灵活实行案例教学

食品安全学的案例教学能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二f英”、 “三鹿奶粉”、“瘦肉精”等案例可以分别讲解有机化学物质、激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通过“疯牛病”、“禽流感”等案例讲解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通过“地沟油”等案例讲解食用油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总之,案例教学通过影响大的案例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视,增加学生学习该内容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但是,一个案例需要较长时间的叙述或演示,由于教学时数有限,所以要选择影响大、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

2.6 采用设问教学

设问教学就是在讲授前针对核心教学内容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或学生都感兴趣的实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W习,强化学习效果。例如:在农药对食品的污染教学中可提出:农药有哪些种类?它们的毒理是什么?在食品加工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的教学中可提出:白酒越香越好吗?在动植物天然有害成分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的教学中可提出:为什么发绿的土豆不能吃?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又联系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认真学习。

2.7 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

食品安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增强实践教学的多样性、综合性和开发性,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

食品安全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由于课时有限,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精选,选择肉类、奶粉、蔬菜水果、米面制品、食用油及饮料等大众食品作为实验材料且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如奶粉三聚氰胺的检测、水果维生素C的测定、肉类食品瘦肉精的检测等。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遇到问题要主动向老师请教,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

除此之外,通过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实训,实地参观考察,可以增加学生对食品生产现场的感性认识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3 结语

食品安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学方法要不断优化,但不管怎样优化,因材施教、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在食品安全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形式的互动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朱华庆,程筱雯.以省级精品课程为契机全面推进《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医药,2008,12(7):671~673.

[2]刘光明,杨 觯邱绪建.食品安全学教学探索与复合型人才培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02~105.

[3]刘 源,李元莉,王锡昌,等.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39.

食品化学污染案例范文6

关键词:乳猪 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点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概念由Pillsbury公司于1971年首次公开提出,它着眼于加工过程每一阶段可能出错之处,并对其实行有效的控制机制。随着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性的关注日益高涨,HACCP体系管理系统被世界各国认可为一个预防性的食品安全监控系统。我国以生产出口食品为主的企业,绝大部分都已实施HACCP系统管理方案。在猪肉加工行业中,乳猪加工企业中实施HACCP系统管理方案的案例较少,这也阻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出口的发展。

本研究以某食品出口公司为实施对象,对其乳猪加工过程实施的HACCP系统管理进行研究。以期对其他厂家的HACCP系统的建立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为促进食品企业的安全与质量管理系统发展、增加企业竞争力、增加出口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

以某食品出口公司乳猪生产线为研究对象。

二、结果与分析

1、建立HACCP系统预先步骤

1.1建立HACCP小组公司HACCP小组由总经理、品管人员、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化验员等组成。

1.2描述产品加工原料乳猪来自企业自己的专业养殖场,经一系列严格工序加工而成, 冻乳猪指30日龄左右体重2~6的仔猪,屠宰加工后,冷加工去内脏带头、蹄、尾的全猪胴体,经泠浸、冻结后腿深层中心温度低于-15℃。

1.3冻乳猪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2、危害分析与CCP确定

根据HACCP原理对其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2.1宰前检疫CCP1

该工序存在潜在的生物危害:动物疫病、皮肤/肠道病原菌,依据乳猪生长环境和运输过程中状况可以判断该工序潜在的食品危害是显著的,通过验证官方有效证明和隔离可疑病猪观察等措施防止这种危害。同时,该工序也存在潜在的化学危害:农药残留、药物残留,依据不同猪源饲料和管理水平差异可以判断该工序潜在的食品危害是显著的,通过进行猪源普查、了解饲料和兽药使用情况来防止这种危害,因此可以确定该工序是关键控制点。

2.2掏脏CCP2

该生产过程存在潜在的生物危害:致病菌,依据肠道内容物、淋巴结或组织中的病原菌造成胴体污染情况可判断该工序潜在的食品危害是显著的,生产中可以通过冲洗胆污、粪污并标记,降低等级和刀具、手消毒等措施防止这种危害,因此可以确定该工序是关键控制点。

2.3宰后检验CCP3

该工序存在潜在的生物危害:病变、旋毛虫。依据淋巴或内脏器官可能存在病变和胴体小、剖检淋巴疏忽的情况可以判断该工序潜在的食品危害是显著的,可以通过逐头剖检淋巴结、检验内脏、作旋毛虫检验和进行同步对照、初复检两级把关等措施防止这种危害。因此可以确定该工序是关键控制点。

2.4冻结CCP4

该工序存在潜在的生物危害:微生物。依据不正确的时间、温度可使产品变质情况可以判断该工序潜在的食品危害是显著的,可以通过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和温度不够通知制冷等措施防止这种危害。因此可以确定该工序是关键控制点。

2.5乳猪接收/关养/送宰

该工序存在潜在的生物危害:病原微生物。依据兽医作宰前检疫情况可以判断该工序潜在的食品危害是不显著的,因此可以确定该工序不是关键控制点。

2.6 刺杀/放血、浸烫/打毛、刁肛/开膛、内脏处理、冷浸、裹猪包装等工序

这些工序存在潜在的生物危害:微生物、致病菌污染。依据生产中卫生ssop控制情况可以判断这些工序潜在的食品危害是不显著的,因此可以确定这些工序不是关键控制点。

2.7其他工序

其他工序无潜在的危害因素。

三、HACCP计划表(见表1)

四、HACCP计划实施成效

实施HACCP计划后,公司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员工卫生、质量意识增强,产品质量趋于稳定,合格率显著提高。与实施HACCP计划前相比,产品报废率大大下降,原料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等级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增加。

参考文献:

[1]陈宗道,刘金福,陈绍军.食品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怀林.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通用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萨拉•莫蒂默,卡罗尔•华莱士.HACCP与案例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