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范文1

写作本身有它固有的规律性,不因课程的改革而改变;新课程写作教学的任务,是更准确地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摒弃过时的写作教学经验,探索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一、关于技工院校写作教学中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写作是离不开逻辑思维的。特别是在议论文的写作中,逻辑思维不可缺席,若考虑到考场作文的层面,逻辑思维更不可或缺。考场作文通常包括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基本模式,任何一种模式,审题环节中的分析题意、确立主题,构思环节中的编列提纲、设置结构,行文过程中的围绕主题拓展文意,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际写作中,概念、命题、推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写作需要逻辑思维,而写作不能到逻辑为止。严密的逻辑可以达到“以理服人”的境界,但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境界。写作应该体现“真善美”的价值,而“善”与“美”,是不能简单通过逻辑推导实现的。因此技工院校学生通过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技工写作中的逻辑思维有其特殊性。由于文体不同,思维方式的侧重点也不同。一般而言,说明文较重概念的准确和事理的清晰,记叙文较重时空的顺序和情理的表现,议论文较重命题的稳妥和推理的严密。而在诗歌等文学色彩较浓的文体的写作中,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则不如形象思维。写作离不开逻辑思维,但写作必须超越逻辑思维。

推理的要求,在议论文写作中比在其他文体中非常明显。议论文中常用的事实论证的方法,是基于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缺乏足够的可靠性。议论文中更多的是经验的可验证性,而非逻辑推导的严密性。

通过写作实践,我们可以有如下基本认识:

第一,在写作中强调的逻辑思维,更多的不是在逻辑学意义上说的,而是在心理学意义上说的。我们应该承认,人物的行动和言语,是有基本的逻辑限制的。

第二,作品内部的一致性,是写作中逻辑思维的重要表现。文章的思路、意义的指向、情感的基调,都有某种一致性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写作都是具有逻辑性的。文章自身必须具有内部的一致性。从文章组织的角度看,文意连贯,上下衔接,也是基本的逻辑要求。文章展开过程中的逻辑性与文章的观点是否经得住检验没有关系,逻辑只能保证推理程序的正确。

第三,考虑到很多具有现代观念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突破逻辑的结果这一事实,具有较高创意的文学作品,不一定非得固守逻辑的程式。像意识流、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的作品,都证明了一点:在创造性写作中,文学意识、观念比形式逻辑更重要。

二、关于技工院校写作教学中的其他思维形式

在技工、中专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对于思维正常的学生而言,灌输逻辑知识其实没有提升写作能力的实际意义。与逻辑思维相比,立象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才更为本质。

(一)立象思维

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在写作中,我们觉得用“立象思维”这个词更为合适。“立象”是在写作中注入形象因素。有时候,冗长的言辞往往还不如一个意象来得简洁、生动而又饱满。意象是观察、联想、灵感和哲思的浓缩,是最精致的思维。立象以尽意,是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象”是经由意识转化成的意象。意象是作者透过语言对世界的诠释,是重要的艺术思维方式。立象思维的首要功用是使作品形象化。

(二)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就是要适当地进行反思性的怀疑。批判思维的主要作用在于养成开放的思考态度,养成质疑求真的精神。其前提是心胸开阔,屏弃偏见,高扬理性,对不同意的观点要保持着同情的理解。自我是批判的首要对象,反省是批判的基础。由自我反省到自我建构,可以促进心智更深刻、更具广度地成长。批判思维最重要的方式是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真理从来不是绝对的,这为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具有辩证思维观念也是必要的。写作中需要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最可能产生创见。

(三)创造性思维

写作通常从模仿开始,而不能在模仿中结束。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落实在写作中。创作不是按照模子制作,创作需要突破规范,在学生通过模仿比较熟练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能,继续模仿就可能阻碍他们前进。写作中的创造性,一是写自己的真体验、真感觉、真想法,二是突破既有写作规范。人们通常注意到后者,忽略了前者。对学生而言,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奢望学生突破什么写作规范,主要应在真实表达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李兴洲.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有效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贡如云.语文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范文2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培养 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它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的这些特点和数学教学的任务,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它学科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遵循思维的规律,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和不矛盾性,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合乎逻辑地获得新知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应把起码的形式逻辑知识和辨证逻辑知识贯穿其中,以形式逻辑知识为主,兼顾一点辨证逻辑知识。通过逻辑思维教学,使学生深刻地揭示概念、判断、推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概念教学培养数学思维。

在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有目的、深入细致地观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概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为得到某一概念而积极思维。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讲清概念的基本含义,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必须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学生的思维只有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按正确的思路进行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讲课时的思路。在概念教学中不仅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是怎么想到的”问题,把概念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其次是概念的理解过程,这一过程是复杂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理解概念是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对新知识的加工,也是旧的思维系统的应用,同时又是使新的思维系统建立和调整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正确而有效地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在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结构进行分析,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归纳概括出几条基本性质、应用范围以及利用概念进行判断等。

总之,要从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使他们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2. 在判断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解题中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在解每一道题的时候,事先必须进行周密思考,仔细观察,找清运算依据,进行多方面思考。比如在解应用题中,要求计算有多少个人的时候,有些学生由于计算错误得出几分之一个人的情况,这是明显的错误。这时就可以判断此题在解题时可能出错了。再如在判断“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这个命题时,学生就要首先思考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如果四边中有一边与其它各边不相等会怎样等等,从而巩固了旧知识,并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在定理证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逻辑推理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推理论证能力上。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就是寻求、发现和作出证明的思维过程。它几乎动用了思维系统的各个成分,因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思维过程。定理一般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想象、概括成抽象的命题,这是一个思考、估计、猜想的思维过程。定理的结论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从而对进一步作出严格的论证奠定心里基础。

4.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是离不开数学题的,而数学题是无穷尽的,每道题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每解一道题都要求进行分析题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解题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途径。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从简单类型出发,让学生逐步理解解题方法形成思维定势,待学生完全掌握这一道题以至这类题的解法后,再增加题的难度,这样经过反复训练、深化,在解题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求证一般证明题时要先简后难,先练习一些写好了已知、求证并附有图形的简单证明题,并让学生在括号内注明每一步的理由。由一两步推理的证明题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推理的步数。教师要通过例题、练习向学生总结出推理的规律,并背记一些证明的“范句”和“范例”,这对书写证明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范文3

可是,“我们平时的教学是不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了呢?” 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学生有了内在兴趣,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我们的数学教育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越学越感到难学,失去了信心。

其实,数学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方法及其美的表现,无不蕴含着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形象、生动的教学每一节课,有意创设动人的教学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激起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要学数学、爱学数学。

二、求知明理,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善于思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1.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直觉”一直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著名数学家克莱因因为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猜出某些十分困难问题的答案,因而被称为“伟大的直觉天才”。正因为如此,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的、有根据的思维。逻辑思维还是以概念为材料,以语言为载体,以抽象为特征,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准确精炼的数学语言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人的思维必须以语言为依据,逻辑思维越深入细致,其语言表达的思想越清楚明白。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在式题计算中引导学生说算理和算法,在多边形面积教学中让学生讲清推导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思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思维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的有关素材,进行深加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中,有这样一题:一个长21米,宽16米的草坪,中间铺了一条宽是1米的长方形石子路,这个草坪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当学生解答后,具体的方法有:21×16-1×16和(21-1)×16这两种。

这时,我问学生:“你的石子路是怎么铺的?”“还有不同的铺法吗?”学生马上动手画起来,这样学生马上被带进了一个独立建构解题思路的创造性境界中。

其次,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三、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习惯的培养。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律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要做到言必有据。

在复习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范文4

一、巧妙设计,让思维发散

发展学生个性是中专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个性是心理与思维的特征。而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与创造力有着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既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又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手段。

1.用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即通过合理设计疑问,以促进学生思维多方向、多角度地发展。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要注意使设计的问题既能达到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的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了解三角知识的应用,如:(1)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运动员是什么方向旋转的,转了多大角度?(3)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这类问题会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

2.以变化求得思维的发展。即引导学生不断变化看问题的角度,通过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可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发现异面直线的概念,从而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基础。

3.以恰当的评价激励思维的发展。延迟评价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精心组织,让思维逻辑化

课堂不应是传授与灌输的场所,而是通过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场所。在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过程中,反映学生的间接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逐渐引起了新课程实施者的重视。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新课程的数学课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为此,必须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1.让思维在兴趣中发展。乐于思考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只有愿意思维,有思考问题的动力,学生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全神贯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在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后,通过巧妙的引导,就会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新课之前,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兴趣,然后用游戏中的问题作为师生探究的主题,教师在与学生一同探究过程中,通过恰当的点拨与促进就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序发展。

2.让思维在情境中发展。相应的情境会孕育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火花往往是在问题中绽放的,个人的智慧就是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的。古人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疑和问的产生实质上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产生。所以,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问题情境,形成一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相对自由的数学课堂氛围。

3.多维推进,发展思维。即从与逻辑思维能力相关的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排列》的教学中,在导入新课以使学生认识排列时,教师手中出示广州到北京的飞机票两张。问:持一张飞机票已经从北京到了广州,又同样持另一张同样的飞机票从广州回北京,能不能通过验票处?又问:为什么不能用那一张广州到北京的飞机票从北京到广州呢?讲解:起点站和终点站不同。这说明是一种“有顺序”的现象。接着再问:假如有三个地点,北京、上海、广州,不同的飞机票要印制多少种才够?这样就通过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其概括能力与分析能力。

三、科学引导,让思维形象化

数学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数学知识大都比较抽象,这些抽象的知识只有以形象的思维去同化,才能顺利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时直接决定其对抽象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1.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即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地通过呈现并演示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表述的形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无到有、由弱而强。例如,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形象思维,激发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消除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范文5

逻辑思维是一种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的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被誉为人类认识大千世界最基本的理性思维。在钱学森提出的思维科学理论体系中,逻辑思维被列在关于个体思维的三种形式之首,也就是说,逻辑思维是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的基础、起点。人的大脑机制最能说明逻辑与语言的密切联系。科学家很早就发现逻辑思维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这个功能分区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大脑分区是一致的。发展逻辑思维,锻炼了大脑左半球,也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与语文的联系还可以从语文领域的四大要素来看。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这四种能力都是以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写是说的书面形式,作者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必须遵循人类共同的思维规律,没有逻辑思维,是不可能把复杂的道理和感受讲清楚的。至于读和听,如果弄不懂人家话语间、文章中的逻辑架构,实际上就是没有真正听懂、读懂。叶老对语文与思维关系的精辟阐述,为语文教师揭示了发展思维,尤其发展逻辑思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逻辑学科知识为基础,而逻辑学科知识也正是语文知识的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总是把语、修、逻相提并论,逻辑知识短文也曾进入语文课本。目前流行着语文八字宪法之说,这八个字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生画知识树,总少不了“逻辑”的位置。可以说,逻辑是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语法、修辞等专科知识共同建构了语文知识的整体框架。可以说,缺了逻辑的语文知识是缺腿的、不完整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普及逻辑知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从思维科学看,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现代学者张晓芒说:“任何一个创造性成果的产生,都包含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两种思维合作下产生的结果。”这两种思维特质一是发散型,一是聚敛型,对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来讲是缺一不可的。还有的人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品质)乃是逻辑思维高度浓缩、简化、自动化的结果。”这正是说,逻辑思维是基础,是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基础,创造性思维才能出成果。而片面强调创造性思维培养,忽视逻辑思维训练往往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教学的长远目标是培养跨世纪人才。世界进入了智力解放、智力开发的时代,一位思想家说过:不要一个充塞的大脑,宁要一个开阔的大脑;不要一个无所不知的大脑,而要一个智力发达的大脑。“开拓学生视野,开展学生智力”也正是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教学确立的目标。开发和发展构成智力因素核心的逻辑思维能力,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教他们掌握规律性知识而不是僵死的教条,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使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指通过某种途径、方式掌握正确的思维过程、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的过程。把逻辑思维知识,正确的思维过程、形式、方法的掌握和传授贯穿在语文知识的教与学过程中,追求“逻辑思维规律、方法,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语文知识内在规律,在教和学相互作用中的和谐和统一”,这就是语文的逻辑思维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掌握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这一掌握知识规律、途径和方法。逻辑思维训练内容包括逻辑知识的传授、思维形式及各种逻辑方法的训练和部分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的培养。逻辑知识指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一般知识;逻辑规律指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逻辑方法有实验、概括、分类、比较、对比等常用方法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辩证方法;逻辑形式指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关系有个别和一般,反对、矛盾、条件、因果等,以及时间、顺序、机能关系及其相互制约性。

小学生具有直观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三种基本形式。一般来说,学生对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形式较有兴趣并运用比较娴熟,对逻辑思维觉得比较抽象且运用比较不那么轻车熟路。由于小学生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逐步增多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对学生进行逻辑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渗透和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由浅入深地训练。

一、在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实施思维教育。首先,应该全面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要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首先应该考虑构成一个语文综合素质所包含的基本方面。一个人语文的综合素质是由其语言的素质、思维的素质和人文的素质这三方面基本的素质构成。我们知道,在大脑思考的时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彼此交流思想的时候,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抓好语言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但语言总和思维密切联系着,二者的关系如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失去凭借,思想也就没有物质的载体;然而没有思维,思想就无从产生,也就不可能有彼此的交际。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决定了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密切相关。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语文学科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语言的素质、思维的素质和人文的素质教育的统一。其次,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教育。因为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特殊的思想教育的功能。教学生学习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和思维表达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 从思维科学的探究可看出,人的思维可有不同的参照,比如音乐家需要参照旋律来思考,美术家需要参照色彩和线条来思考,但无论怎样,人类主要是参照语言来进行思考的。中小学设立语文学科,就是要学生掌握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接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学好其他学科,因此我们说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叫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发展学生参照语言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语言学科的特殊功能,又表现为它有比其他学科进行思维教育更有利的条件。首先,语言学科反映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传承人类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说是中小学各学科共同的责任,而且语文学科涵盖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这些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以及分析思维、知觉思维、再现思维、创造性思维)在语文学科中的反映是最全面的。其次,语文学科反映了中外最优秀的思维经验。教科书中所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这些作品反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恩格斯)。学生学习语文,就好象在这座人类智慧的百花园中尽情享受着智慧的沐浴。因此,语文学科在思维教育方面比其他学科有着更有利的条件,也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

二、逻辑思维训练的方法。

(一)利用关联词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进行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它要求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它是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关联词教学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形式逻辑的知识渗透与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例如:如果……就……这组关联词,属于假设关系,我将它分三类:1、为与事实相反的假设;2、对未发生的事进行假设;3、对一般规律的行为条件和结果的假设。第一类,与现实相反的假设。如,如果没有水,动植物就不能生存。现实是有水,动植物正常生存。 转贴于 水是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丧失这个必要条件,逻辑推理的结果就是动植物不能生存。讲透句子是对学生逻辑知识渗透,同时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于是,学生纷纷造出:“如果没有空气,人类就不能生存。”“如果没有五谷杂粮,我们就会陷入饥饿的境地。”“如果科学没有进步,我们的生活就停滞不前。”……第二类,对未发生的事进行假设。如,“假如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明天还未来临,去秋游是未发生的事。这里包含一个典型的三段推论:“下雨天不能秋游,如果明天下雨,结论:我们就不去秋游。“由于弄通逻辑关系,同学们造出许多有创意的句子:“我如果以后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如果明天出炎日,我就要晒被子。”“如果我夏天独自游泳,就有可能发生危险。”……第三类,对一般规律的行为条件和结果的假设。如,我如果上课说话、做小动作,就会受老师的批评。老师对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总要处理,谁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是违反课堂纪律,理所当然受老师的批评。这又是一个逻辑判断推论。学生弄通了关系,造出的正确句子不胜枚举。如“如果我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考试如果粗心,就容易出差错。”“我如果多看课外书,作文水平就一定能提高。”“虽然……但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也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太阳虽然离我们太远了,但是和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距离远,推理结论是一般关系就疏远,但是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却十分密切,来一个大转折。“刘胡兰虽然牺牲了,但是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牺牲是去世,但精神活着,即永存。死与活,又来一个转折。“小红虽然生病了,但是她还坚持来上课。”生病,推理是一般不能上学,但是小红却来上课,还是转折。“因为……所以……”这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同样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如,“因为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盘子那样大。”这里实际上也包含一个典型三段论,即:看东西近大远小,因为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小。学生学会了这层逻辑关系,造因果关系句子轻而易举。试举几例:“因为晓红病了,所以今天不能来上学。”“因为刘胡兰宁死不屈,所以敌人将她残忍地杀害了。”“因为我们天天坚持长跑,所以身体越来越健壮。”实践证明,关联词教学不仅能够渗透逻辑知识,而且能对学生进行逻辑训练。

(二)、引导学生归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课文《四季的美》中“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这一段写春天的景色美。“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儿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这一段写夏天的景色美。“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这一段写秋天的景色美。“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儿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儿,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儿。”这一段写冬天的景色美。运用归纳法,春美、夏美、秋美、冬美归纳起来就是四季的美,即点题又点明中心。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白桦林的低语》有这么一段:“窗下是茫茫林海,随着山峦起伏,绣出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浪。紧靠着瞭望楼是一片白桦林。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让学生自己分析景物特点:林海:茫茫,美;山峦:起伏,美;绿浪: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美;白桦林树干:银白,美;树冠:灰绿,美……这一切就归纳出大兴安岭的美。第五自然段:“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是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这一自然段写守林人戒烟——忠于职守,限时喝酒——忠于职守,不准看书报——忠于职守,不准听音乐——忠于职守。学生独立分析守林人严格要求自己的四个限令可以归纳守林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一夜的工作》从办公室陈设简单,分析出生活简朴,夜点只有一碟花生米和一杯绿茶还是分析吃生活简朴,增加一人花生米分量不增加,仍然证明生活简朴,由此归纳生活十分简朴。这样训练就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从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范文6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而给思维提供感性材料的是实践。”生物学是以科学实验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保障的基础学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教材的许多内容都配以形象的图解,课程资源中也有许多为解释抽象的理论知识而制作的动画。图解和动画都是许多抽象知识的真实、形象地表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教学内容很抽象,课本搭配了多个图解,如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蛋白质合成示意图等。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解,引导学生去想象和理解“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进而合理地比较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学生在解决有关蛋白质合成的问题时,就会在脑海里浮现相应的图解,应用形象思维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看图、读图、用图、作图的技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情景教学也是还原抽象思维形成过程的形象再现。因此,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去体验知识、获取知识。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及失水”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实验室动手制作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然后将标本置于适当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亲眼观察植物细胞出现的质壁分离现象。接着,再通过滴加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由于该实验简单易行,绝大多学生都要能获得实验的成功,让学生感受到细胞的“渗透作用”这一抽象的生命现象的真实存在。这样,学生就易于掌握相应的知识。

同时,在生物学教学中,还可通过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或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创造教学情景。例如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通过动画再配以文字讲解,就会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此外,生物学中的许多有趣现象,教师要善于应用,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当学生情绪愉快时,思维活跃、记忆敏捷。可见在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中,情感体验也是很重要的。

学生有了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就有了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在处理一个特定问题时,能够想象出问题的自然情境,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再合理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借助于语言表达而实现的,并且是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的间接反映,而不是由感觉和知觉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加强语言修养能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修养,使其学会准确迅速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可以提高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果表达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张熊飞教授所倡导的“七动”中的“动口议”,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的语言修养。“动口议”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相互讨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思维相互碰撞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学生之间,由于他们思维特征较相似,语言特点较接近,相互议论有利于开阔思路、相互促进理解、活跃气氛、提高时间利用率和增强协作精神。但在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讨论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问题得到及时反馈,调控好学生讨论的方向。讨论后要针对有代表性的讨论做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并得出明确的结论。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生物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讲明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要精讲、讲透,例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概念应引导学生理解3个要点:①酶的来源:活细胞产生的;②酶的作用:具有催化作用;③酶的本质: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对于学生已建立起来的概念,若相互之间容易混淆,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别,掌握其异同点。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科学史的介绍和探究活动的安排,学生可以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等逻辑推理方面得到训练。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领悟的“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提出假说来解释分离现象,然后用假说去演绎推理测交实验,预测结果,再用实验进行检验,证明假说是正确的。通过这些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确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品质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基本品质,如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等等,使学生养成勤思、善思、深思的良好习惯,以促进思维品质的优化。在生物课程教学中认真实现体验性课程,是培养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发展学生的创造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人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的思维称为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定势思维和发散思维,这两种思维形式能将大脑的原有信息转化并产生更多新的信息。这两种思维形式构成了现代教学的思维特征,这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思维的必经之路。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导向”作用尤为重要,即创造最佳情境,把学生注意力导入学习情境中,引导他们理出的思路,促使思维迅速定向于所学知识中,这是对定势思维的基本训练。另外,还有可以概念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为核心,构建一整套帮助学生形成定势思维的有序知识体系,例如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现象――概念――规律――运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掌握科学知识的认识顺序,这就是一种基本的定势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以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寻求思辨,打破思维定式,充分发挥想象,探索更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或途径。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发散思维,将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在教学中,可以将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地加以拓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另外要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在基础上发散出更多的知识关联。如我们可以在习题中经常进行“变式探究”,从一个基础试题或基础知识出发,进行形式上和解答种类上多样性的练习题,诱导学生多途径地思考、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诱”字上下工夫,学生则要在“悟”字上显本领。

四、注重诱导学生善于排除思维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