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超声医学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超声医学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微课;教学方法;实习医师;神经内科;血管超声;多媒体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常用的检查方法很多,血管超声检查因其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常常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筛查手段[1],所以掌握一定的血管超声知识,是在神经内科轮转的实习医师全面理解、诊治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且随着血管超声在影像领域的地位逐渐提高,有关血管超声的知识成为在神经内科实习同学的必要学习内容之一[2]。然而,就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培训体制下,进入神经内科轮转的实习医师通常是临床专业,并未接受超声相关知识的学习,对血管超声的认识不足,且传统本科教学中对血管超声部分内容局限,要在短期内较好的理解及掌握血管超声,对尚且从事超声专业的医师都颇具难度,对血管超声知识基础欠缺的实习医师更是极大的挑战[3-5]。笔者在数年对本院神经内科实习同学进行血管超声教学的过程中,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探索相应的改进方法,以期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师的教学质量。
1神经内科实习医师血管超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知识薄弱
血管超声学是现代医学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其诊断水平、理念及模式都已历经几代变革,在诊断、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实习中,实习医师看见的往往是带教老师对血管超声检查的实际临床应用,对该项检查的适应证的选择、禁忌证及检查意义、报告解读等缺乏了解,以致于不能将该项检查技术灵活应用,只能机械地照搬照做。究其根源,是实习医师的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所致。其原因有二:(1)传统本科教学中,对血管超声这部分内容的篇幅较少,内容局限,课时短,其课时数远远低于放射、CT、磁共振等其他影像教学。这必然导致授课老师在理论授课时知识讲解不充分,也无更多的时间去扩展或深入知识点,以致学习效果差;(2)课本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于临床发展及最新的研究,教学课本未能概括引用一些新技术、新应用,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目前临床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1.2实践操作的缺乏
血管超声是声学、医学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血管超声图像抽象、管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是多样,要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它,需要学生掌握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对操作手法、仪器调试和图像存储等方面均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进入神经内科实习之前,鲜有实习医师针对血管超声进行过专门的培训及操作练习,对超声仪器的按键及作用均陌生,故在其进入神经内科实习时就进行血管超声操作是不合适的。
1.3教学方式的单一
进入本院神经内科的实习医师通常在神经内科的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实习医师跟随带教医师在临床一线工作,其工作内容繁琐、工作强度大,能够通过重复劳动锻炼出熟练的临床基本技能,但神经内科的实习目的既需要掌握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等临床知识,还需要学习血管超声知识,所以传统的“带教老师讲,实习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实习医师的积极互动和参与,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针对存在问题改进方法的探索
2.1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改进方法
针对神经内科实习医师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是必须的。解剖是血管超声的基础,所以让实习医师了解血管走形、分布及比邻结构,是血管超声学习的第一步。在带教时,应将与目标血管相关的解剖图谱、解剖模型、甚至是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型介绍给实习医师,让其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能在脑中绘制出立体的解剖位置重现,这对于实习医师理解超声图像的切面至关重要。血流动力学的特征也是血管超声的基础知识,同时是辨别血管、推断血管病变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其较为抽象,涉及到较多物理学的知识,如层流、湍流、剪切力等,是超声教学中的基础,也是难点。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应加强物理知识的普及,使实习医师对血流速度、方向、血流阻力、剪切力等概念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深入学习。
2.2实践操作的缺乏改进方法
血管超声检查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缺乏实践操作,该学科的学习必然只能是纸上谈兵。在神经内科实习的医师时间有限,长期的实践操作训练不现实,大多数医院也不具备足够多的仪器设备及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操作指导。可将实习医师进行适当分组,每组实习医师不宜太多,不超过4人,并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在血管超声检查室进行实践观摩学习,于课后,小组内实习医师互为模特,互相上机操作实践,带教老师在旁进行现场指导及问题解答,这样既能在互相操作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在操作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3教学方式单一改进方法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必然不能引起现代临床实习医师的兴趣,应当选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培养实习医师对血管超声的兴趣。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communicationsystems,PACS)的广泛应用,使得优质的满足教学需要的影像图片能够下载拷贝,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也为多媒体教学素材的制作提供了可能[6-7]。目前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的多媒体种类繁多,各教学医院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8-12]。微课,即带教老师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短小视频,在视频中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在进行正式授课前发给实习医师进行预习,并要求实习医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及书籍,解答问题。这种全新的多媒体具有诸多优势。微课小视频,可以在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上播放,对学习时间及场地要求低,便于实习医师利用平时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且该视频可重复播放,使得学习具有可重复性。通过这种灵活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实习医师的自学能力,更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13]。还可以将病例讨论引入到血管超声的教学中[14]。可定期回顾临床的真实病例,结合病变影像学特点、病理基础、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症状等特点,进行详尽分析,弥补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脱节的不足,加深对血管超声检查的认识。
超声医学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 超声诊断学;教学
超声医学是一门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超声工程学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属于医学影像系,它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涉及到广泛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而且还包括声学工程学等知识。在教学中,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传授最优化和最大化的知识这对教师来说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规律。笔者根据我们近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总结如下。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在现今经济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加强医德教育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只有具有良好医德的医师才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好医师,从而使学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刻苦学习,以精湛的医学技术为广大患者服务。2 应用多媒体进行启发式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实行多媒体教学将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方式转换为主动参与互动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超声诊断学教学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在多媒体教学应用上更具有其特殊性,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强调的是连续、实时、多角度、多切面地动态观察所需检查的组织器官正常及异常的声像图变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形象地演示正常的声像图图谱、对照大体解剖图谱及典型病例图像等。应用此方法教学代替以往单纯的板书与口授,使以前一些比较难以解释清楚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掌握,同时在观看图像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引出新的问题,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超声知识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思考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后大胆发言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及诊断要点,最后凭借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把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讲解,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对超声理论知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全面,又使得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易理解掌握,使原来“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变为“老师易教,学生易学”的良好效果。3 应用临床实际典型病例进行提问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引入临床实际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激起学生的探究心,试图寻找疾病的正确诊断。教师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如对于一个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我们可以从阑尾的解剖位置及其特点、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分型、声像图表现、超声上与其他急病鉴别等方面进行提问。这样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超声知识,而是密切联系阑尾的解剖、生理,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病生、临床表现、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来学习超声知识,使得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省时、易懂易记。4 掌握超声操作技能
超声操作技能是超声诊断的重要基础,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某种疾病在声像图上的表现,初学者或者操作技能较差者不一定能把反映该疾病的声像图显示出来或出现“视而不见”的现象,只有把超声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才能较好地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进入临床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超声操作技能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超声操作技能的基本方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要做好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如调节机器至最佳的状态,引导病人在检查床上处于正确的;第二步: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地扫查所需要检查的器官。例如扫查肾脏可按照从纵切、横切、冠状切、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的进行全面扫查,防止遗漏;第三步:,发现病变时要作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如从病变的部位、大小、分布、形态、数量、边界、回声强弱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最后作出诊断。5 注重学科前沿技术的发展
超声医学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介入超声;教学
Abstract: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ltrasonic medicine.To investigate the main points about studying the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suggest the teaching method on ultrasound guided needle biopsy in intership.It's difficult to grasp the knowledge about ultrasound for few hours of class ,the teaching mod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may be improve this situation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Key words: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Teaching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近年来介入超声发展迅速,可应用于实质性脏器病变的穿刺活检,穿刺抽液,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切除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等,其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因为应用广泛,较易掌握,是一名合格的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操作,也是医学生应该熟悉的超声课程。但目前,介入超声仅占课堂教学的两个学时,而实践课没有安排,因此希望学生仅从教师的课堂讲解中,了解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具体操作方法有较大难度,因此如何利用学生短暂的实习期就尤为重要。
1目前介入超声诊断的教学形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由于超声具有实时、灵活、无放射性、准确性高等优点,成为临床穿刺活检的首选引导方法。目前超声医学教学尚存在以下问题:①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较少,主要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超声诊断学等。非医学影像专业超声医学课时所占比例极小,甚至超声诊断学仅作为选修课程之一,而医学影像专业的必修课超声诊断学,也因学时较少,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②教材内关于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不能很好的结合,超声诊断是实时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态断层图像,因此课堂教学所学理论内容难以通过实践课一一显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少,重理论轻实践成为普遍现象,学生操作技能、诊断能力还有待加强。④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检查,常规的实践课时安排极少甚至没有排课,因此如何利用学生超声科轮转实习期了解并且基本掌握介入超声的操作要点以及适应症就非常重要。
虽然各所学校超声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所差异,但上述问题的存在还是较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为超声诊断教师,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把握理论知识,又能将实践与理论很好的结合,就必须积极改善学生培养方式,充分利用目前的信息系统、先进设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在超声教学的授课中,由于超声成像原理抽象复杂,学生短期内很难掌握,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超声检查有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M型超声等多种实时显示方式,不同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图像的成像及观察都是在动态中进行,检查不受时间限制,这是超声检查的极大优势。超声扫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的角度、手法可以产生无数个切面,这也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难点。因此将超声教学分成两大部分,在课堂讲解中,将原理、超声图像改变、临床医学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超声诊断的要点、适应症、诊断价值。而超声各个切面的具体操作手法及技巧应安排在实践课重点讲授,同时结合动态图像,回顾理论课的内容。这样既节约了课时,又保证了教学效果。
介入超声诊断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多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3],扎实的理论知识是顺利完成介入超声检查的前提条件。在实习中应教会学生,除了要具备较强的超声诊断能力,还要建立一定的临床思维,只有这样全面分析,才能增强介入超声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增加介入超声的临床诊疗价值。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一种有创检查,必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介入超声的风险,掌握各种临床操作的适应症、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方法。
3实践课中的具体授课方法
超声诊断学是形象思维学科,介入超声需要有很强的空间观念,尤其是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习惯对介入超声的顺利操作意义重大,而学生脑海中的解剖断层图像,很难与实时动态图像相联系[4]。因此学生在实习期接触超声图像时,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器官的立体结构和相互间的毗邻关系,改变学生的平面断层观念,将静态断面图像与动态图像之间进行转换,建立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养成立体思维的习惯,将有利于理解、分析图像,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目前介入超声临床应用最多的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穿刺活检枪及活检针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在正式穿刺之前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活检枪的使用,在操作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活检针的安装及标本的收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结合具体病例,实地讲解穿刺活检的适应证,强调适宜探头、相应型号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活检的进针部位、角度、深度。穿刺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比如肝脏占位穿刺活检一般选取肋间或肋下进针,针道距离尽可能短,占位表面应覆盖一部分肝脏组织,穿刺应避开重要血管及脏器,根据占位大小选择取材长度等等。
不同的脏器穿刺活检术既有共性,又有差别,首先要掌握共性的部分,然后再了解不同组织器官穿刺的各自特点。因为这是一项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操作,最好是临床医师在场时现场就该病例进行讨论学习,了解穿刺活检的临床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出现并发症时的处理方法,使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
4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认真写好超声报告
实习中适当给与学生上机机会,具体操作中应该强调注意病人、探头部位、穿刺点的选择及穿刺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关键问题。强调超声诊断特点,超声图像无固定切面,可根据不同检查部位进行任意切面扫查,以清楚显示针道及穿刺目标为最终目的,尽量避开重要脏器、血管,针对不同器官穿刺的超声引导方法,对学生进行有序、系统地训练。在临床实习中,注重对学生影像思维能力的培养,比教师单纯地看图讲解更具有实际意义。
超声诊断报告是超声诊断的重要部分[5],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还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参考,写好诊断报告有利于学生对临床实习中遇到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报告就是对整个穿刺过程的简要描述,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对该穿刺的足够了解。教师须认真修改报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准确使用专业词汇,客观书写报告内容。
规范的超声诊断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超声观察的内容及超声诊断的结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超声报告内容首先应对穿刺目标作出简单描述,消毒铺巾局麻,穿刺点的选取,穿刺针型号,取材数目、质地、色泽,穿刺中及穿刺结束后患者的反应,若有不良反应还应记录相应的处理步骤及结果等全过程。实际教学中要向学生仔细讲解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要点,并对不同组织器官的穿刺活检给出具有代表性的报告范例。
总之,临床实习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甚至于在介入超声教学中,其重要性要远大于课堂教学。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知识,开拓学生思路,通过实习期间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超声医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许维新,郭光友,魏吉庆,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探讨,2008,5(3):13-15.
超声医学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高职 医学 影像物理学 教学探讨
近十几年来,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治疗水平。随着社会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需要愈加迫切,国内众多本科医学院校都设置了医学影像专业。而随着我国社区医疗的发展,填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影像专业学生录取人数由每年一个班提高到两至三个班。不论各院校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临床诊断专业人才,还是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工程技术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都强调了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以下简称影像物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本科院校还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始开设影像物理学为选修课程,目的就是让临床医师具备医学影像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将来后续专业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或医学影像学的开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现在招收高中文科和理科学生及中职生。在课程开设上,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医学电子学基础这一门理工科课程,相关高等数学知识缺乏,学生的数理基础比较薄弱。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理论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规律;了解医学成像的物理理论知识;为深刻理解成像过程,评价图像,以及读识图像、挖掘图像蕴藏的生物信息奠定基础。这就需要一定的高等数学、核物理学、量子物理、超声波物理等许多知识来做铺垫。当然更多需要成像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面对这些必要的知识,影像专业高职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学时里是完成不了的,这是事实。其实,影像物理学是伴随影像专业的建立而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在国内存在尚不足十年。因此,从教材到教学,各校都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如何让高职生在无基础的前提下有效学习该门课程,我将自己在几年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树立专业思想
由于缺乏相关师资力量,目前各院校影像物理学的教学任务大都由物理学教研室的教师承担。但是,物理学和影像物理学两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差别很大,前者为理科基础课,后者为专业基础课。从事影像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学必须树立专业思想,才能将物理学知识和影像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授课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利用临床进修的机会学习影像知识和实际技术,尽力做好教学工作。
3.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把握知识的深度
影像物理学是先期开设影像专业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而建立的。它是将高等数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成像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应用于超声成像技术、X-CT成像技术、同位素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一门交叉学科。知识的起点很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把握教材知识的深度,讲解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如超声场的描述部分,涉及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场的分布性质、描述场的量的物理意义,等等,尽量避免学生由于数学知识少而降低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磁共振部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原子核物理、量子力学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核自旋的能级、跃迁等概念和现象。在教学中应注意搜集一些资料,尽量用较通俗的、经典的、宏观假说进行解释,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4.注意把握影像物理学原理与成像技术、影像设备学有关知识的权重关系
X-CT成像、超声成像、同位素成像、磁共振成像每一部分都有两项主要内容:物理基本原理和成像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物理学基本原理上,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最容易做到的,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集中在成像原理上,对涉及的成像技术、成像设备等知识更表现出浓厚兴趣。虽然成像技术和成像设备在后期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会详细讲解,在这里我们对这部分做简要的介绍,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年来,我校历届学生都表现出对影像物理的极大学习兴趣。这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5.注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影像物理学各部分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普遍觉得难懂难学。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帮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陀螺进动实验给学生做演示,讲解原子核中核子的自旋与自旋磁矩的相关知识;借助于声波的传播与反射知识对超声测量实验进行详细讲解;分配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参观学习。邀请超声,CT临床诊断教师和技术教师给学生当场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诊断等,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实现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
由于该课程属于应用型的知识,学起来难度更大,我们进行了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尝试。课程是教材的基础,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中要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实现多样化、配套和协调化。我们的做法是:文字教材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紧密结合。
教材体系包括:(1)传统的纸质教材《医学影像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教师授课用的独创的电子教案,其中配以大量的自制和临床实拍图片和自己研发的动画,并提出学生思考的问题;(3)辅助学生自学和研究的学习软件,如《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CAI课件(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4)网页形式课件2部。初步形成了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以教学服务为目的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
总之,影像物理学是一门新课,只有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一方面学生看到了现在所学的就是将来所用的,提高了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对后续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淑莲,李石玉,马新超等.关于医药学院校物理课程的思考[J].大学物理,2005,24,(5):53-56.
[2]包尚联,唐孝威.医学物理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7-13.
超声医学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就业 发展空间 前景 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一、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个医学影像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人,占35.8%,女生22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人,占61.3%,其中女生13人,男生6人,县级以下医院7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学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人,就业率达到100%。
二、就业前景分析
1、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年代,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学生来解决这种矛盾。
3、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三、就业对策
1、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
超声医学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形势;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28-02
一、近几年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
1.影像专业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大。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许多患者倾向于选择医疗水平较高的单位,从而增加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迫使医疗机构不得不通过扩大医院规模、争创“三甲”等途径取得优势。因而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成为了其中的重要手段,而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2.就业方向和去向逐渐成熟。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医学影像学由影像诊断学与介入放射学两大部分组成,因而相应的就业方向有:(1)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CT诊断、MRI诊断;(2)超声诊断,包括胎儿超声、腹部超声、泌尿系统超声、血管内超声等;(3)介入放射学,包括穿刺引流、灌注栓塞、成形术、取出异物等;(4)核医学,包括全身骨成像、甲状腺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等;(5)影像技术,包括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DSA检查技术、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此外,医学影像工程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其需求量大、创新性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近年也受到了相关领域的重视。而医学影像专业目前的就业去向主要有2个:一是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从事诊断、检查、设备管理和医学科研等工作,二是在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
3.本科生需求逐渐下降,研究生需求明显提升。由于高校扩招导致了影像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上已呈现出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过于求的态势。目前三甲医院(尤其是大学的教学医院)主要引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只能从事影像技术工作,而大、中型医院已不再引入本科以下的毕业生。
4.影像诊断就业明显优于影像技术。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下,医院影像科普遍存在“重诊断、轻技术”的现象,大多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影像诊断方向的毕业生,这是由于影像诊断更贴近临床,未来发展较好引起的。相反,即使是在大医院技术工作的地位也相对较低,而且存在辐射问题,这种差距使得毕业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5.综合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学生受到欢迎。在毕业生逐渐增多和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渐增高。在能力方面,医疗机构看重的是综合素质,需要的是厚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临床应用型人才,因而只具备一般知识的毕业生不再抢手,而具有诸如“神经影像诊断专长”、“心脏超声专长”、“介入放射专长”、“核医学专长”之类的人才却备受欢迎。
二、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1.影像技术发展速度迅猛。影像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短短几十年其发展就出现了质的飞越,而且还未达到极限,这种现象导致了人才的极度欠缺。就长期而言,就业形势取决于技术发展速度和人才增长速度哪个更占优势。如果技术发展更快,则需求量较高;如果人才增长更快,则需求量相对较低。因而就业前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2.临床诊疗越来越依赖影像设备。临床医学的发展有几百年的历史,如今已到达了难以逾越的瓶颈,传统的“视、触、叩、听”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医疗的诊断需求,在治疗上也暴露出许多局限性。影像医学的出现巨大地影响了传统的诊疗体系,并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医学已经无法离开影像设备,并且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临床诊疗将越来越依赖于影像设备。这种形势有利于影像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影像人才的需求量也将有所增加。
3.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随着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逐渐被认识,生源质量也有所提升。另外,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影像专业学生也正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甚至包括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因而在这种背景下培养的高质量毕业生自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影像工作细分化、专长化。由于就业市场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提高,影像诊疗工作正在向细分化、专长化发展。因而今后每个影像工作者都应该要有一个或多个自己擅长的方向,以分担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就需要更多的影像专业人才能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这种趋势将一定程度地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5.医学研究需要大量影像人才。影像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如今新的疑难杂症不断出现,针对这种现状临床医学一筹莫展,目前攻克这种疾病只有依靠基础研究才能实现。相比于其他手段,影像学方法因其非侵入、无创伤的优点而广受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因此大大提升,这种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机构,还体现在西门子、飞利浦、通用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的用人需求上。
6.影像体系正在与国际化接轨。如今的影像科已经成为了拥有CR、DR、CT、MRI、DSA、PET等一系列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现代科室,相比于传统临床科室其优势正在不断地突显出来。随着影像技术与国际化接轨,未来国内的影像体系将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一致。在国外,影像科是最优秀的科室之一,影像医师的地位很高,且收入优于大多数临床科室。而且技术在不断发展,检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诊疗手段日益先进,这使得影像人才的需求大大提升。据Nishie等人报道,当前日本的影像科医生就非常欠缺,这和他们高度发展的影像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可以推断,随着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国内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三、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前景对学生的要求
1.提高综合素质。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就业市场对影像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如今,影像医师要面对内外妇儿各科的检查申请,这就要求毕业生有广博的医学知识,还要掌握一些非医学专业(如物理、计算机等)的相关内容。因而要达到精英水平,影像专业学生还需不断刻苦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学生应主动深入临床,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应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技巧,加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努力成为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一专多能的影像人才。
2.培养人文精神。当前,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任何医疗活动都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时刻考虑病人的利益。虽然影像医生与病人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但诊断结果将对临床治疗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影像专业学生同样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责任意识,同时应当注重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去体察病人的疾苦,给予病人更多的理解、同情和帮助,这种人文精神能够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也将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追捧。
3.调整就业策略。近年来影像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都希望能到大城市去,到待遇好、条件优、规模大的单位工作。毕业生的心情应当得到理解,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考研、考博等途径提高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于其他学生,适当地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医院去服务于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影像专业学生应该重视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积极参加就业相关的讲座和师生座谈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同时应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市场形势的变化,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慎重、理性地选择就业去向,这种观念将使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由于医学影像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影像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正在逐渐缩短,如果影像专业学生不时刻保持认真学习的态度,就将落后于时代潮流而被淘汰。因此学生应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再学习能力,积极探索,深入了解知识动向,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小结
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问题与影像专业毕业生今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学生和老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结合近几年来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情况,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其就业前景,并进一步探讨了就业前景对学生的要求,为学生、老师和该领域的关注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认为医学影像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参考文献: